现代化农业示范区旱涝保收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可研报告.doc_第1页
现代化农业示范区旱涝保收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可研报告.doc_第2页
现代化农业示范区旱涝保收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可研报告.doc_第3页
现代化农业示范区旱涝保收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可研报告.doc_第4页
现代化农业示范区旱涝保收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可研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总 论第一节 项目提要一、项目名称: 某省某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旱涝保收标准农田示范项目二、项目监管部门:某省农业厅三、项目监管责任人:xxx(某省农业厅xx厅长)xxx(某省农业厅xx处处长)四、项目承担单位:某省某县农牧和扶贫开发局责任人:xxx(某县农牧和扶贫开发局局长)五、项目建设单位: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法定代表人:xxx(中心主任)六、项目建设地点: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建设地点选定在某县xxx镇xxx、xxx、xxx、xxx、东门、xxx、西门、xxx、xxx、阳坡庄、xxx11个村。七、项目建设期:2011-2012年 八、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旱涝保收标准农田总规模xxx亩,作物种植结构为:小麦xx亩,马铃薯xx亩,蚕豆xx亩。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良种推广、田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土地平整、土壤培肥)、主干道绿化、农机具及仪器设备购置、技术培训等。(一)田间工程:1、农田水利工程:新建引水枢纽1座,青山二干渠xx米,支、斗渠xx米,跌水xx座,车便桥xx座,干渠分水闸xx座,支渠斗口xx座,干渠退水1座。2、田间道路:主干机耕道(水泥路)xx公里、生产支道(砂石路)xx公里;3、农田平整xx亩(小块整合、微小起伏整平等),4、客土增厚土层及回填xx亩,土方量xx方,增施有机肥,5、深耕深松作业xx亩。(二)设备购置:购置土壤肥力墒情监测、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等设备6台(套),购置农机具xx台(套)。(三)技术培训:培训高产栽培技术和农机技术人员xx人。九、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一)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xx万元,其中田间工程投资xx万元,(其中水利工程投资万元、田间道路投资万元、土地平整等投资万元);设备购置投资xx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xx万元,预备费xx万元。(二)资金筹措方案:申请中央投资xx万元,地方配套xx万元。十、效益分析(一)社会效益通过项目实施,完善了监测设备,加强了检测能力,对农业生产提供技术保障,有效提高项目区技术承载能力,确保粮食增产,科技贡献率达到50%以上。项目区覆盖某县xxx镇11个村3227户13678人,通过项目实施可改变项目区内农民的生产水平,提高生活水平,项目区户均增收591.3元,人均增收139.5元,同时对非项目区起到示范推动作用。(二)经济效益项目实施后,每年可新增粮食总产127.5万kg(其中马铃薯新增总产以鲜薯计算),年新增总产值190.8万元。项目实施可新增固定资产803.12万元,其中: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新增692.22万元;地力、墒情监测体系建设新增固定资产110.90万元。每100元投资形成新增固定资产66.96元。第二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表 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第三节 项目编制依据一、农业部办公厅关于申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旱涝保收标准农田示范项目的通知(农办计201119号);二、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三、农业部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四、农业部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五、某省农业厅某省“十二五”特色农牧业发展规划(送审稿);六、某省农业厅某省“十二五”种植业发展规划(送审稿);七、某县农业局某省某县现代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送审稿);八、某县人民政府某省某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一节 项目建设背景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是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未来9年,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粮食需求将继续呈刚性增长,产需缺口不断扩大,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预测,到2020年全国粮食需求量将达到5725亿公斤,按照保持国内粮食自给率95%测算,国内粮食产量应达到约5450亿公斤,比现有粮食生产能力5000亿斤公斤增加近450亿公斤,粮食生产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坚持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放在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发展的首位。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2011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意见(国办发201113号)中提出:“要加快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加强田间工程、农技服务体系、良种科研繁育体系、防灾减灾工程等建设。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抓紧制定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要求,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旱涝保收标准农田的建设,已经成为保障粮食生产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的前提条件。只有进行农田基础建设,培肥地力,改善和提高农田排灌条件,推广粮食生产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才能提高单位面积粮食单产和品质,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农业部办公厅关于申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旱涝保收标准农田示范项目的通知提出“建设旱涝保收标准农田,大幅度提升农田抗灾减灾能力和粮食生产能力”。从提高项目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上考虑,搞好旱涝保收标准农田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家在粮食主产区重点选择一部分有基础、有潜力的产粮大县,实施标准良田项目建设,通过增加投入,政策扶持,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深耕深松、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措施,切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了现代农业建设,对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建设现代农业是某省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某省是一个缺粮省分,全省人均粮食占有量仅184公斤。长期以来,某地社会经济发展滞后,财政对农业的投入长期不足,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加上生态环境脆弱,干旱缺水等自然灾害频繁,耕地资源少,质量差,粮食生产水平较低,粮食生产总量尚不能满足农牧民群众的基本口粮,城镇人口粮食消费主要依靠市场和政府储备解决。全省现有耕地813万亩,人均占有耕地不足1.5亩,且2/3以上为易受灾的山旱地,旱涝保收面积仅有227万亩。2010年全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95.04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402.11万亩,粮食总产量102.3万吨。根据某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全省农牧民口粮基本自给”的总体目标,“十二五”期间,全省种植业粮食产量要达到110万吨,为此,稳定和提高粮食播种面积,主攻单产,提高总产,仍是全省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某县是某省农业生产大县和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是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县耕地面积69.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1.1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44.9%,平均单产为269公斤,总产达8378.9万公斤,依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申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旱涝保收标准农田示范项目的通知(农办计201119号)文件要求,某县选择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较好、灌溉水源充足、有一定灌溉设施、土地较集中连片、地势较平缓的xxx镇11个村实施“某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旱涝保收标准农田示范项目”。第二节 项目建设必要性一、项目建设是促进粮食增产,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需要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预测,到2020年全国粮食需求量将达到5725亿公斤,按照保持国内粮食自给率95%测算,国内粮食产量应达到约5450亿公斤,比现有粮食生产能力5000亿斤公斤增加近450亿公斤,粮食生产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为此,国家制定了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规划中就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提出具体的目标和任务。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2011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意见(国办发201113号),意见中提出:要加快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保证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因此,项目建设是保证国家粮食全,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办发201113号)文件精神的具体体现。某县是某省产粮县之一,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常年粮食种植面积在30万亩以上,总产在8万吨以上。通过旱涝保收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对项目区粮食生产将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也对全县粮食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显著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效益,提升粮食供给能力,有利于促进粮食产业稳定发展。二、项目建设是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必然选择某省总人口557万人,全省现有耕地面积813万亩,2010年粮食播种面积402.11万亩,总产102.3万吨。“十二五”期间,我省粮食生产的目标是逐步提高农牧民自用粮的自给水平。在全省耕地面积因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和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占用耕地而逐年减少的情况下,采取基本稳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提高产品品质的措施增加粮食总产量。因此,为了提高全省粮食自给水平,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在维持耕地面积保有量的前提下,只能通过挖掘单位面积生产潜力来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总产总量,保障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某县是我省粮食主产区,也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全县粮食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30万亩以上,占全省粮食面积的8%,在全省粮食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某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旱涝保收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建设将对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对我省粮食生产能力的全面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示范、带动、辐射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某县地处某省东部经济发展区的腹地、某市郊,其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特征和特点在某地乃至xx高原具有典型代表性。大通现代农业示范区不仅对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示范样板,而且对促进同类型区域现代农业发展也将起到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某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旱涝保收标准农田建设,一方面可以为当地现代农业发展,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树立新样板。另一方面,通过示范区的技术示范和辐射,也可以为同类型农区的现代农业发展提供超前的示范样板和模式,带动更大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优势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发挥重要作用。第三节 项目建设可行性一、项目区具备实施标准粮田建设的基础条件项目区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夏季温凉,热量水平较低,但太阳能资源较为丰富,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388.1小时,年均温度5.8,大于0以上积温为2630,无霜期96-129天,年降水量为398-513毫米,年蒸发量1273-1570毫米,海拔高度同降水量成正相关,6-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5%,雨热同季,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同时,项目区土地集中连片,地势较平坦;通过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按照有关标准建设了较完善的引水、输水等灌排系统引水口、干支渠等骨干设施和部分斗渠;修筑了部分田间主干道和部分农田防护林网,当地农村电网改造已完成,具备可靠的输、变电等电力设施条件;公路交通和通讯条件良好。二、政府重视,为项目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某县是某省的农业县和商品粮基地县,同时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县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粮食生产,把粮食生产工作做为首要工作来抓,积极争取资金,用于农田改造和建设。对本次申报旱涝保收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县政府高度重视旱涝保收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建设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实行县长负总责制,并成立了某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旱涝保收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协调、部署,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项目区广大收益农户积极性高,主动配合项目的实施,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基础保障。三、项目区科技服务体系健全,具备一定的技术力量项目区有着健全的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县有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种子站、农机站、水利管理站;共有专业技术人员88名,其中推广研究员1名,高级职称14名,中级职称42名,初级职称31名,承担全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示范与推广,农机技术推广管理及培训等工作,xxx镇现有乡镇经济发展中心,有专职农技、农机推广人员2名,负责全镇范围的农技、农机服务,另有农机合作社1个,合作社配备驾驶人员19人,管理人员5人。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具备项目建设的技术力量。第三章 市场需求分析及预测第一节 市场供求现状项目区所生产的农产品为春小麦、蚕豆、马铃薯(鲜薯)。一、春小麦:小麦是最基本的粮食之一,也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基础原料,其生产供应状况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及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各国都非常重视粮食产业的发展。中国是粮食消费大国,同时也是世界小麦生产大国。粮油市场的逐步开放,更使粮食行业的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成为中国的朝阳行业,市场前景广阔。项目区因受地理气候环境的制约,所种植小麦为春小麦,主要作为项目区农户口粮而种植,部分商品粮供应西北地区国家粮油储备库,其秸秆可通过牲畜过腹还田成为农家肥肥源。二、蚕豆:蚕豆是一种粮菜兼用作物,是一种有利于健康的碱性食品。它具有高蛋白质、高铁、高膳食纤维、低糖、低脂肪等特性,不仅用于传统食品加工原料,也是现代营养健康食品和的理想加工原料。某省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造就了籽粒大而饱满、色泽乳白、无虫(无豆象)、高蛋白、高铁、高膳食纤维、低糖、低脂肪的,被国际市场公认的世界上最好的蚕豆,国内外客户争相抢购,每年5月底某地蚕豆基本销售一空,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国内食品加工业常用蚕豆加工蚕豆面粉、淀粉、粉丝、豆瓣酱、面酱及炒蚕豆、油炸蚕豆等食品,青蚕豆常用来制做保鲜蚕豆、青蚕豆罐头或直接用来烹制菜肴。国外用干蚕豆一般加工油炸蚕豆、酱油蚕豆、炒蚕豆等。项目区因地处高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气候冷凉,土壤肥沃,使得该产区的蚕豆成为加工蚕豆制品的最好原料,受到了国内外市场的青睐,具有很高的声誉。所以,项目区生产的蚕豆原料及制成品在市场上有着十分显著的市场优势。三、马铃薯:项目区气候条件和光热资源十分适宜马铃薯的生长,生产的马铃薯品质优良,营养丰富,淀粉含量高,适口性好,是重要的食品、饲料及工业原料;同时因气候冷凉,也可发展种薯生产。随着我省及周边省区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对加工专用型马铃薯的需求量也将会急剧增长,专用型马铃薯缺口将会更大。如某地绿源实业公司、某地威斯顿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某地振青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的成立,对高淀粉马铃薯品种需求量非常大;某省三江集团公司已建成年产1万吨以上的全粉生产线,加上甘肃达利园、三江、有年集团等全粉加工企业对优质原料的需求和竞争不断上升,优质马铃薯十分紧俏。第二节 市场预测一、小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粮食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传统的面粉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难以满足特定消费者对营养、健康的需求,而具有营养、保健、美味的特种粮食产品呈现出巨大的市场空间。优质面粉逐步成为市场主角,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假日经济带来的旅游、餐饮热潮,粮食的消费量将持续增涨,所以不论从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还是省内市场来看,人均粮食消费量和总消费量都在大幅度增长。因此,建设一座以现代农业技术为支撑的生产基地是市场需求和发展的必然结果,项目区所生产的春小麦,在满足当地农民消费的基础上,部分商品粮可供应西北地区国家粮油储备库,省内各州县客户,另有部分销往甘肃、陕西。二、蚕豆:国际市场对某地蚕豆的需求量逐年增长,目前仅日本、法国、墨西哥、意大利、泰国、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的年需求量约在260万吨左右。中东国家的人民日常膳食中普遍有食用蚕豆的习惯,有些国家还将蚕豆作为军队的便携补充军粮,目前仅中东国家年蚕豆需求量就在100万吨左右。国内市场对优质蚕豆及其制成品需求量也在逐年增长,其中蚕豆及其制成品年需求量在180万吨左右。天津、上海、西安、宁波及河北、安徽、四川等省市每年都会采购某地蚕豆,但由于受产量及加工量的限制,每年只能从某地采购蚕豆3万吨左右,远远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而日本、欧洲、中东国家和地区非常重视植物蛋白的摄取,十分青睐蚕豆的食用。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市场,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以及对蚕豆营养保健价值的深入了解,蚕豆食品及保健品将会有很大的市场潜力。综上所述,从蚕豆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特别是某地蚕豆所具有的优良品质等特点,以及国际和国内市场销售状况来看,项目区蚕豆产品的市场前景十分良好。三、马铃薯:示范区的马铃薯品种为青薯2号和青薯168,青薯2号为高淀粉品种,淀粉含量达24%,适于食品加工,青薯168是菜用型品种,鲜薯一直销往广东、上海等地,深受消费者欢迎,近年来一直供不应求。项目区马铃薯种植面积3000亩,年产量512.1万公斤,按商品量50%计,为256万公斤,完全可以外销或由加工企业收购。第三节 产品市场竞争力分析一、小麦:本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形成当地最大的优质春小麦生产示范基地之一。项目区以种植优质春小麦高原437、通麦2号为主,粗蛋白和湿面筋含量均高于当地农民种植的传统品种,进一步提升了产品市场竞争力。二、蚕豆:世界主要商品蚕豆生产供应国有中国、法国、澳大利亚、埃及等国家,其中中国年产蚕豆约254.5万吨,约占世界产量的45%,而年出口蚕豆约5万吨,仅占蚕豆国际贸易量的1.3%。我省蚕豆总产量约7万多吨,占国内蚕豆产量的2.75%,年出口蚕豆约1.5万吨,约占全国蚕豆出口量的30%。国内蚕豆生产供应省市遍及我国长江、黄河流域大多省市区,某地蚕豆凭其优良品质,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优势。三、马铃薯:项目区地处xx高原,具有独特的气候特征,突出表现在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冷凉,自然、生态条件好,病虫少、无污染,是发展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和高原特色农业的良好基地,项目区生产的马铃薯高淀粉品种可作为加工原料,菜用型品种可外销,同时由于近年来脱毒马铃薯种薯、全膜双垄栽培技术以及其它配套技术的推广,马铃薯亩产量有较大增长,成本相对较低,具有一定竞争优势。项目区水电等资源充足,且价格相对较低,当地劳动力价格也相对较低。交通便利,原料运距短,同时产品运输也十分便利。以上优势均有利于该项目降低生产成本,使得项目产品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从而可以较高的品质和较低的成本价格参与市场竞争。第四章 项目区基本情况第一节 项目县基本情况一、项目县基本情况某县地处某省东部农业区,属某市市辖县。地处东经xx、北纬xx之间,是某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县之一,也是全国五百个“粮棉大县”之一。2010年某县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某县辖xx个乡(镇),xx个村民委员会,xx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现有总人口xx万人,农户总数为xx万户,其中农业人口xx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9.6%。全县现有耕地xx万亩,农业人均占有耕地2.0亩,其中水浇地xx万亩,浅山地xx万亩,脑山地xx亩,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17.9%、42.9%和39.2%。主要作物为小麦、油菜、蚕豆、马铃薯和蔬菜,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xx万亩(其中:小麦17.4万亩,青稞0.95万亩,蚕豆3.4万亩,马铃薯9.4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44.9%,平均单产为269公斤,总产达8378.9万公斤,油料作物种植面积29.3万亩,平均单产为178公斤,总产5219.9万公斤。2009年全县农业生产总值xx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xx元。二、项目区基本情况(一)地理位置项目建设区域xxx镇地处东经1014210155,北纬36593705,位于国道227线54公里处,全镇总面积43.6平方公里,海拔25702852米,属于浅山地区。镇政府所在地xxx村,距县城17公里。(二)光、热、降水等自然资源项目区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夏季温凉,热量水平较低,太阳能资源较为丰富,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388小时,年均温度4.8,大于0以上积温为2630,无霜期110天,年降水量为508毫米,年蒸发量1273-1570毫米,海拔高度同降水量成正相关,6-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5%,雨热同季,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三)土地资源及土壤肥力状况项目区涉及xxx镇xxx、xxx、xxx、xxx、东门、xxx、西门、xxx、xxx、阳坡庄、xxx共11个村,土壤为灌溉栗钙土,耕地表层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8.42克/千克,全氮1.82克/千克,全磷1.784克/千克,全钾25.448克/千克,碱解氮含量112毫克/千克,速效磷含量23毫克/千克,速效钾含量169毫克/千克,缓效钾含量1073毫克/千克。项目区各村土壤肥力状况详见表5-2。表5-2 项目区土壤养分含量表(四)水资源状况项目区的水系主要有宝库河、黑林河、青山河。宝库河位于县境西北部,发源于大坂山克布图牙壑一带,为北川河主要支流,呈长条形。两岸山高谷窄,出宝库峡谷逐渐开阔,流经新庄乡峡门、至斜沟乡小业巴与黑林河汇合成北川河,全长106.7km,流域面积1308km2。多年平均流量为11.55m3/s,最大流量为258m3/s(1967年8月2日)。最小流量为0.62m3/s。有支沟80余条。在山谷地段河床宽2040m,出谷后达50-100m。由点到由于发源于脑山多雨地区,年降雨量600650mm,湿度大,水量足,两岸高山植被良好,是全县最大林区。除暴雨外,水流常清,除开阔地段为砂卵石底外,其余均系0.10.5m3块石及碎石,并且夹有35m3巨石于河中。落差1400m,坡降1.3%。河床窄,流速快,一般1m/s,最大可达4.5m/s。黑林河与宝库河相邻,发源于青林乡与海晏县交界的铁迈大坂山东南侧,流经青林、多林、逊让乡,至麻什藏村与逊布河汇合,东流经xxx镇,至小业巴与宝库河汇合成北川河。干流全长62.2km。多年平均流量为2.68m3/s,最大流量为44.2m3/s,最小流量为0.54m3/s。上游山区,河床宽30-50m。落差1100m。坡降1.8%,多为块石、碎石,河底砂子少。下游出二卡子后逐渐开阔平缓,河面宽,为砂卵石河床,比较坚硬。青山河是黑林河的一条主要支流,全长35.5km,河道比降约14,流域面积197km2。该河与黑林河类似,以上游支流山区降水补给为主,除雨季洪水外,一般径流量过程变化平缓,旱季和雨季的径流量相差不大,径流量的年内变化比较稳定,径流量的年际变化也较为稳定。(五)社会经济状况某县xxx镇辖xx个村委会,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xx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主要聚居着汉、回、土、蒙古、藏等民族,共有xx户,23193人,其中农业户5257户,人口22321人,劳动力14932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4%,总耕地面积36456亩,其中水浇地18957亩,占52%;山旱地17499亩,占48%;人均耕地1.63亩。2010年总播种面积xx亩,其中种植油菜13910亩,平均亩产174.9公斤,总产2432.86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6154亩,平均亩产266.0公斤,总产4297.7吨。其中小麦8860亩,平均亩产258.35公斤,总产2288.98吨,蚕豆2114亩,平均亩产234.6公斤,总产495.94吨,马铃薯5180亩,平均亩产292.05公斤,总产1512.82吨。蔬菜种植5062亩,总产13580吨,其它作物1330亩。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970.69元。项目区11个村基本情况详见表5-3。表5-3 项目区基本情况表乡镇村名 户 数 (户)人口(人) 劳动力(人)面积(亩)农民所得总额(万元)人均收入(元)项目区涉及面积(亩)xxx东门1897404611555.6340.654603.38400xxx37814218732499.8679.724783.4900西门400160110881848885.65531.6800xxx481184811672309.2954.395164.51000阳坡庄22610806761823.2531.254918.98700xxx2209216101529.9458.434977.521500xxx111457310846.7222.454867.55500xxx35615679871535.3786.025016.071300xxx25311967281258.8559.714679.841200xxx386181411361934.4883.044867.91900xxx22710336721075.8497.844819.37800合计3227136788708182176799.14970.810060三、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能力项目区有着健全的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县有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种子站、农机站、水利管理站;共有专业技术人员88名,其中推广研究员1名,高级职称14名,中级职称42名,初级职称31名,承担全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示范与推广,农机技术推广管理及培训等工作,xxx镇现有乡镇经济发展中心,有专职农技、农机推广人员2名,负责全镇范围的农技、农机服务,另有农机合作社1个,合作社配备驾驶人员19人,管理人员5人。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具备项目建设的技术力量。第二节 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一、基本情况本项目建设责任主体为某县农牧和扶贫开发局,对项目实施负总责。项目实施单位为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隶属某县农牧和扶贫开发局,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专门从事农作物优良品种引进、试验、示范、繁育、推广工作。内设植物保护站、作物栽培站、土壤肥料站、植物检疫站、农技咨询服务站5个专业站。项目实施单位法定代表人为马麟,男,44岁,高级农艺师,现任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育成某县通麦1号、通麦2号两个小麦当家品种,曾获2010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称号,并获其它省市科技成果等多项奖励。二、人员及其构成该单位现有职工50人,其中技术人员44人,技术人员中推广研究员1人,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17人,初级职称19人。三、主要技术成果与转化能力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曾先后承担国家、省、市下达的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川水地区测土平衡施肥项目、部级平衡施肥项目、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县建设项目、某省高原百万亩旱作农业综合栽培技术推广项目、优质蚕豆综合增产技术项目、优质油菜优良品种及配套增产技术项目、马铃薯种薯脱毒技术项目等科技项目多项,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获得农业部各类奖项十余项,地厅级科技奖八项,并多次被评为省市级农技推广先进单位,2009年被农业部评为测土配方施肥测试工作先进集体。全县拥有农业科技示范户450户。以县为龙头、乡为纽带、村为基础的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较完善。项目区通过粮食自给工程、重点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综合开发中低田产田改造等项目的实施,已掌握了一定的开发技能和一整套优良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为项目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四、现有基础设施和技术条件情况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占地xx平方米,现有试验地面积60亩,具备办公、简单化验分析室为一体的办公大楼一幢,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现有电脑水分测定仪(LPS-ID型,2台)、电子天平(200克,5台)、土壤养分速测仪(1台)、定氮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焰光度计、往复振荡仪(KS型,1台)、自动颗粒仪(PMEI型,2台)等土壤肥料方面的仪器设备、化验室常规试剂及器皿,可开展常规的土壤养分分析工作。农技推广中心现有技术人员xx人,其中专职土壤肥料工作人员10名(其中推广研究员1名、高级农艺师1名、农艺师5名)。近年来在全县实施了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耕地土壤中钾素测定及钾肥在不同作物上应用效果研究项目、蔬菜配方施肥试验,开展了配方施肥、优化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并根据某县实际,先后推广实施了中低产田改造,氮磷初级配方施肥,专用肥、控释肥、酵素生物有机肥试验示范推广等项目,具备项目实施的技术条件。五、资产与财务状况现有固定资产总值xx万元;土地总面积xx平方米;房屋建筑总面积1800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69.2万元;主要设备11台(套),固定资产原值18万元。单位运行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2010年财政拨款239.60万元,资产总额830.24万元。六、技术依托单位情况(一)技术依托单位的基本情况项目技术依托单位为某省农技推广总站,法定代表人为xx(推广研究员)。该单位为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主要业务范围:协调相关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负责全省农业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拟定省内疫区、保护区方案,负责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植物检疫等。现有职工xx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xx名,其中:研究员xx名,高级农艺师xx名,农艺师xx名。多年来一直为项目建设单位提供马铃薯产业发展项目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病虫害防治、高产栽培技术、全膜马铃薯栽培技术推广项目等的技术咨询、培训等服务。(二)技术依托单位的工作任务技术依托单位的工作任务是:为项目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协助项目建设单位搞好技术培训和新技术推广,具体承担各种技术方案设计、研究试验和数据采集等。按照农业部“明确协作或技术支持的内容、责权利关系”的要求,技术依托单位的工作经费使用项目建设中的部分技术培训费。第五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第一节 项目选址及实施区域一、项目选址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申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旱涝保收标准农田示范项目的通知(农办计201119号)要求,根据某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十二五发展规划”,项目区选择自然条件好、基础设施较好、适宜粮食作物规模化生产、灌溉水源有保障、灌溉基础设施条件较完善的农田作为项目区。项目区耕地属国家划定的基本农田,地块相对集中连片,耕地生产能力潜力大,在当地属中上等水平。宝库河、黑林河纵贯全镇,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设施基本完善。农技(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完善,具有较强的项目实施和技术服务能力。项目区区位条件优越,处于227国道两侧,城(关)青(山)公路呈NW-SE向斜穿项目西片区,交通便利,通讯网络覆盖全项目区。当地政府及广大农民对项目实施有极高的热情和支持行动。 二、实施区域项目选择在某县粮油主产区xxx镇建设,涉及xxx镇xxx、xxx、xxx、xxx、东门、xxx、西门、xxx、xxx、阳坡庄、xxx11个村,总耕地面积为18217亩,剔出较为瘠薄的山地及一些偏远地块,选择生产能力较高、水利设施基本完善、相对集中连片、便于连片种植和示范展示的xx亩耕地作为项目实施区域。第二节 项目建设条件项目区具备良好的建设条件,一是该区域交通便利,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基础条件;二是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条件,水资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力较高,能够满足项目建设用地要求,温、光、气、热、水等自然条件符合粮食高产优质生产的需要;三是项目区耕地集中连片,具有一定的灌溉设施,便于连片种植和示范展示。一、耕地资源及肥力状况项目区所在11个村总耕地面积为xx亩,从中选定生产能力较高、水利设施基本完善、相对集中连片、便于连片种植和示范展示的10060亩耕地作为建设用地。土壤为灌溉栗钙土,耕地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8.42克/千克,全氮1.82克/千克,全磷1.784克/千克,全钾25.448克/千克,碱解氮含量112毫克/千克,有效磷含量23毫克/千克,速效钾含量169毫克/千克,缓效钾含量1073毫克/千克,符合项目申报和建设要求。二、水利设施现状项目区位于某县xxx镇北侧,根据灌溉水源,将灌区分为二个区,一区以黑林河支流青山河为水源,二区以宝库河为水源。一区建有青山一干渠,总长4.60km,为现浇U型渠,上口宽0.8m,渠深0.75m,引水流量0.25m3/s,沿xxx镇张家庄乡村公路布设,控制灌溉面积5500亩,无斗、农渠及渠系建筑物配套,现有部分土渠已损坏,仅干支渠边上部分2000余亩农田可灌溉,3500亩耕地不能得到灌溉,导致产量较低,遇干旱天气,对群众的生产影响较大。因此为充分发挥青山一干渠作用,需对干渠控制面积内的渠系进行全部配套。二区建有宝库干渠,总长4.5km,为现浇U型渠,上口宽1.2m,渠深0.95m,引水流量0.41m3/s,控制灌溉面积4500亩,沿xxx镇峡门乡村公路布设,配套有2条支渠,1支渠长2.8km,引水流量0.30m3/s,2支渠长4.1km,引水流量0.11m3/s,均为现浇U型渠。宝库干渠同样面临下游半数耕地得不到灌溉,需配套斗农渠及渠系建筑物,才能发挥已有水利设施的潜力。三、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体系目前项目区共有大中型拖拉机13台,小型拖拉机845台,配套农机具1166台(以上数据包含新华农机合作社拥有农机具数量),农业机械水平和技术力量高于项目区以外的其它地方,能够完成项目区机耕、机耙、机播、机收等作业项目和农机科技示范项目。项目区机械作业面积由新华农机科技示范专业合作社实施。目前,该合作社现有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137台,其中:大型拖拉机3台(TD1254、TD904、TAD824),中型拖拉机9台(DF350、东风404),联合收割机3台,大中小型配套机具92台(其中免耕播种机40台,深松机10台,蚕豆点播机25台),拥有办公室 1间60平方米,培训教室1间120平方米,机具库10间400平方米,机具停放坪2300平方米,配件库和维修间3间120平方米。四、农田林网建设现状xxx镇通过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累计治理“三荒”地3480亩,造成片林4900亩,四旁植树65万株,创办苗圃480亩,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农田林网,项目区基本达到标准粮田建设“林成行”的要求。五、交通与电力设施项目区交通便利,227国道呈S-N向纵贯项目区,县乡和乡村道路四通八达,形成了以国道、县道为主,乡村道路为铺的交通网络。且项目区内近几年通过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的实施,电网布局更加趋于合理,供电保证率高,在项目实施时,经审请批准后即可接用,距离短,接用方便。第六章 建设目标与规模第一节 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按照“田成方、林成行、路相通、渠相连、灌得进、排得出、土肥沃、效益好”的建设原则,大力推进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品牌化,通过田块整理、耕地培肥,田间道路、田间灌排设施的标准化建设,提高农田机械化作业能力,改善农田基础设施,达到田成方,即土地平整,田块规格;渠相通,即田间灌排网络设施配套完善,旱能灌,涝能排,早涝保收;路相连,即干支路相连,有完善的粮田道路路网,农业机械行驶畅通等要求的标准粮田1万亩。二、产量目标项目建成投产后,项目区小麦由前三年的平均亩产295公斤/亩提高到355公斤/亩,新增亩产60公斤;马铃薯由前三年的平均亩产(鲜薯)1422公斤/亩提高到1707公斤/亩,新增亩产285公斤;蚕豆由前三年的平均亩产204公斤/亩提高到245公斤/亩,新增亩产41公斤。三、地力建设目标耕地深翻深松达30厘米以上,全面打破犁底层,耕作层厚度达25厘米以上;通过增施商品有机肥达到改善土壤环境的的作用,耕地地力提高0.5个等级,农田水分生产率达1kg/m3,肥料利用率提高35个百分点。四、社会及生态效益目标通过项目实施和项目的示范辐射作用,加强农田基本设施建设,改善项目区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极大提高农业抗灾、稳产、增产能力。通过项目建设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区种植业的协调发展。通过项目建设项目区内的人均收入水平、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第二节 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一、总体思路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申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旱涝保收标准田示范项目的通知(农办计201119号)的要求,选择水热条件较好、基础设施相对完善、集中连片的耕地,通过实施耕地整治、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硬化以及土壤肥力墒情监测等配套集成技术的应用,完善粮田基础设施,培肥地力,大幅度提升项目区农田生产能力,实现产量和效益的最大化,为推动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提供典型示范。某省某县旱涝保收标准农田示范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二、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包括田间工程、良种推广、水利工程和设备购置四项建设内容。1、田间工程(1)条田建设:以农渠和田间道路之间的田块为平整单元,在平整土地的基础上,打破原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模式,采用条田形式统一规划,根据实际情况,将项目区划为两个区域,其中黑林河灌区条田以20-30亩为标准建设,xxx灌区条田以10-15亩为标准建设。并设立标志牌4个。(2)主要工程:“小并大”条田平整975亩,低洼低产地改造260亩,客土回填3.47万方,增施有机肥1500吨。配套建设田间道路主干道14000米,支道17000米。2、良种工程推广春小麦、马铃薯、蚕豆良种与配套高产优质栽培技术。3、农田水利工程渠系配套工程:新建引水枢纽1座,青山二干渠4100米,支、斗渠15090米,跌水150座,车便桥76座,干渠分水闸12座,支渠斗口280座,干渠退水1座,详见下表。4、农机具与设备购置购置土壤墒情监测、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等设备11台套。购置拖拉机、马铃薯种植机、马铃薯收获机、谷物播种机、五铧犁、联合收割机等农机具24台。第三节 建设布局项目区落实在某省某县xxx镇北侧的11个村。其中:土地平整和改土培肥布局涉及xxx、xxx、xxx、xxx、东门、xxx、西门、xxx、xxx、阳坡庄、xxx全部11个村,计划集中连片建设10060亩标准良田(见表6-2)。示范区按照灌溉水源,计划将示范区分为二个区进行布局。1区以xx河支流xx河为水源,控制灌溉面积3100亩,配套6条支渠,总长5.38km,每条支渠平均控制面积520亩。2区以宝库河为水源。干渠总控制面积2400亩,共配套6条支渠,总长6.91km,每条支渠平均控制面积400亩。宝库干渠一支渠配套斗渠1条,长2.80km,控制灌溉面积1300亩。表6-2 旱涝保收标准农田示范项目耕地布局表第七章 建设方案第一节 农艺技术方案一、项目区种植结构与轮作制度项目区总面积10060亩,实行一年一作,春种秋收。作物种植结构为:小麦5040亩,占播种面积的50%、马铃薯3020亩,占播种面积30%、蚕豆2000亩,占播种面积20%。茬口安排:“蚕豆小麦马铃薯”、“马铃薯小麦蚕豆”,通过合理安排茬口,可合理利用土壤肥力,调节土壤酸碱度和土壤中的腐殖质,增强土壤团粒结构和肥力,防除病虫杂草,并避免了项目区重茬,使作物能生长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中,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二、栽培技术方案1、春小麦栽培技术方案项目区小麦目标产量为355公斤/亩,比前三年平均亩产亩增产60公斤,达20.3%。品种选择。采用“高原437”、“通麦2号”小麦品种。精量播种、适时早播。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在播种时采用分层施肥条播技术,种子用多菌灵或粉锈宁拌种后,堆放2-5天即可进行播种,亩播种量20公斤,播种深度5厘米左右。测土配方施肥。配方一:尿素15公斤,二铵14公斤,硫酸钾6公斤。配方二:尿素20公斤,过磷酸钙54公斤。配方三:小麦配方肥50公斤。合理密植。亩播种量20公斤,结合拔草松土追施尿素57公斤,亩保苗在28-33万株左右。施用生物制剂,综合防治病虫害。小麦孕穗期亩用磷酸二氢钾200克,及富万钾30毫升,结合防虫兑水50公斤喷施。在小麦分蘖后期,每亩用72%2.4-D丁酯25ml,加尿素500-1000g,磷酸二氢钾100克,及生长调节剂按说明用量兑水15 kg,搅匀进行叶面喷雾,可有效防除田间阔叶杂草,同时可调节植物生长。孕穗期重点防治麦茎蜂,用11蚜粉克星乳油50ml/亩,进行喷雾,间隔5-7天,喷施二次,效果达95以上,抽穗期防治小麦条锈病,可用蚜粉克星或百理通粉剂按量喷雾,防效达90以上。灌浆期防治麦穗夜蛾,可用蚜粉克星或氯氰菊酯等杀虫剂按量喷雾。适时收获,即在腊熟中期,既小麦旗叶和骨节仍带绿色,而茎秆呈杏黄色、籽粒变硬即可收获,采用机械收获。2、马铃薯栽培技术方案项目区马铃薯目标产量为1707公斤/亩(鲜薯),比前三年平均亩产亩增产285公斤,达20.0%。种薯准备。选用青薯2号、青薯168等品种脱毒种薯。于播前晾晒种薯一周。50克以上种薯播前进行切块处理,每个薯块重量3050克左右,确保每个薯块带有1-2个芽眼;切薯块的切刀要用5%来苏儿或高锰酸钾溶液消毒。种薯切块后用草木灰和种薯量0.1%的敌克松进行药剂拌种,防治马铃薯环腐病、黑胫病,随拌随种;或用小整薯播种。地块选择。选择土层深厚、疏松、透气的壤土。测土配方施肥。基肥以有机肥和磷钾肥为主,有机肥4-5方/亩,在播前整地时施入;化肥依据当地土壤化验结果和目标产量,确定施用量及配方,亩施尿素12.5公斤、二铵18公斤、硫酸钾8公斤,施用马铃薯配方肥50公斤/亩。在播种前用马铃薯播种机一次性全部以基肥的形式施入土壤。播种。于4月中、下旬统一播种,亩播量150-175公斤,采用机械播种或高垄种植。亩保苗40004500株。田间管理。查苗:出苗后及时进行查苗、补苗、做到全苗、苗齐。中耕培土:当苗出齐后,株高达到10厘米左右时,进行第一次培土,培土厚度为5厘米。株高达到15厘米左右时,结合锄草,进行第二次培土,培土厚度为10厘米。结合中耕培土每亩追施尿素2. 55公斤。叶面追肥:在预防晚疫病喷药的同时,进行叶面追肥。第一次追施喷施宝,第二次追施尿素,每亩200-300克。第三次追施磷酸二氢钾,每亩200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