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doc_第1页
现代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doc_第2页
现代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doc_第3页
现代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doc_第4页
现代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现代电子商务的基础1994年5月19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通过卫星线路连接到美国Internet的主干网上,标志着互联网引入中国的开始。短短的几年时间,Internet在中国得到飞速发展。(1) 中国网民数量飞速发展今天的网民数量从绝对数字来看的确还不多,但是,网民数量一直在以惊人的速度高速增长。在1996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为10万;到1997年底中国网民人数有62万;到了1998年7月,中国网民人数为120万;1998年12月底中国网民人数为210万;1999年6月底上网用户人数已经达到400万;1999年12月,统计显示中国网民人数已经达到800万;而到了2000年7月,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了1 690万。 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中国网民人数增长速度十分迅猛,几乎是以每半年翻一番的惊人速度增长。 到1999年12月底,国内WWW 网站超过15 000个,在CN域下注册的域名达到48 000多个。到了2000年7月,国内的WWW网站达到27000多个,CN下注册的域名达到99000个。并且网站涉及的面也越来越广,从开始的局限于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渐变得多样化;更加贴近于生活,更加趋向于实用化。 到1999年底,我国国际线路已经增长到351M,连接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到2001年6月,我国国际出口带宽已经达到700M,到2001年底,国内的IP骨干网带宽猛增至2.5G至10G,而互联网的国际出口则增加到1.5G。 我们已经切身地感受到,在当今世界上,存在这样一个网络,使得人们可以在国内各地乃至全球范围内方便地浏览以及发布各种各样的信息,同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交流,真可谓“足不出户能知天于事”。这个最成功和覆盖面最大、信息资源最丰富的载体就是现在我们能经常从各种媒体上看到的Internet国际互联网。 利用Internet的WWW浏览功能,可以方便地查找及浏览信息。鼠标轻轻一点,你就可以网上浏览到您想看到的内容,HTML等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使网页变得五彩缤纷。另外,您在浏览时,可以随时在网上订购各种商品,而不是管卖这个商品的商店的地理位置在哪里。 利用上的Internet上的E-mail功能,可以接收和发送电子邮件。电子邮件是指在Intemet上传递的电子化信件,因其比普通的信件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而被广泛应用。它不但可以发送和接收一般的文字信件,还可以发送和接收图片、声音等多媒体文件,而且速度极快。 利用Internet上的Telnet和FTP功能,还能直接使用远程电脑主机的软件系统,以及丰富的信息资源。对于科学研究的课题、论文、图书馆的藏书和各种科学杂志等图像文字资料,可以使用一些搜索引擎网站,依据查询关键字,查询和检索到它们。利用Gopher0交互式检索工具,WWW广域网超媒体信息获取工具,Netscape Navigator、Intemet Explorer等资源浏览工具,就可以更方便、更生动地获得和浏览信息资源。通过Internet上的新闻组(USENET Group),我们还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民情纪实、全球气象预报、世界重大体育比赛的新闻报道和各类广告。Internet的Chat,Talk,IRC功能,则为我们提供了与生活在地球上任何地方的朋友进行交谈与联系的机会。借助于多媒体技术,Internet网络用户可以收看和收听网络上世界各地的视频与音频。Internet并不只是上网浏览网站、收发电子邮件,它代表的是全球信息业的发展。在国外,人们还把国际互联网称为“Cyberspace(赛柏空间)”。互联网在人们生活总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已经越来越像一个存在于网上的虚拟社会。它的标准就是网络世界语。第一节 Internet的发展与运营管理一、 Internet的发展概述它译为“国际互联网络”、一些人把它称作“国际网”、“因特网”,也有人称其为“网及网”、“网中网”。那么,国际互联网(Internet),我们该如何定义它呢?简单的说,就是利用各种通讯形式、将全球各地的不同形式、不同功能的计算机网络在基于TCP/IP协议的基础上互相连接起来,从而构成了我们现在所应用的Internet。随着它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互联网已经远远超越了它作为一个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而是已经逐渐渗透到人的生活中,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与很多人的想象相反,Internet并非某一完美计划的结果,Internet的创始人也绝不会想到它能达到目前的规模和影响。在Internet面世之初,没有人能想到它会进入千家万户,也没有人想到它的商业用途。在某种意义上,Internet可以说是美苏冷战的产物。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很特殊的时代。20世纪60年代初,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美国和原苏联之间冷战状态随之升温,核毁灭的威胁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话题。在美国联邦经费的刺激和公众恐惧的影响,“实验室冷战”也开始了。为此,在1957,美国成立了美国尖端技术研究机构(ARPA)。人们认为,能否保持科学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将决定战争的胜负。而科学技术的进步依赖于电脑技术的发展。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每一个主要的联邦基金研究中心,包括纯商业性组织、大学,都有了由美国新兴电脑工业提供的最新技术装备的电脑设备。电脑中心互连以及共享数据的思想得到了迅速发展。美国国防部分析认为,如果仅有一个集中的军事指挥中心,万一这个中心被原苏联的核武器摧毁,全国的军事指挥将处于瘫痪状态,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有必要设计这样一个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要求它是一个分布式的具有较高可靠度的计算机网络。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他点仍能正常工作,而这些分散的点又能通过某种形式的通讯网取得联系。1969年,美国尖端技术研究机构开始建立一个命名为APPAnet的网络,把美国的几个军事及研究用电脑主机联系起来。当初,APPAnet只联结4台主机,从军事要求上是置于美国国防部高级机密的保护之下,从技术上它还不具备向外推广的条件。1983年,ARPA和美国国防部通信局研制成功了一种叫做TCP/IP的包交换协议,并将之应用在APPAnet上。这种协议的开发成功使得全世界不同性质的网络能相互连接,是现在Internet上最重要的技术基础。最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把该协议作为其BSD UNIX的一部分、使得该协议得以在社会流行起来。从此,可以说诞生了真正的 Internet。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a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利用APPAnet发展出来的TCP/IP的通讯协议,在5个科研教育服务超级电脑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了NSFnet广域网。由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鼓励和资助,很多大学、政府资助的研究机构甚至私营的研究机构纷纷把自己的局域网并入NSFnet中,形成了现在的Internet的雏形。那时,ARPAnet的军用部分已脱离母网,建立自己的网络Milnet。而APPAnet则逐步被NSFnet所替代。到1990年,Internet的鼻祖ARPAnet完成其历史使命,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NSFnet已成为Internet的重要骨干网之一。1992年,由CERN开发成功WWW,为Internet实现广域超媒体信息截取/检索奠定了基础。此技术的出现,大大改善了Internet的易用性,使困扰Internet已久的一个重大问题得以解决。Internet不再是专业人员的天下,非专业的普通人士通过WWW的方式也能熟练地使用Internet了。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Internet事实上已成为一个“网中网”,各个子网分别负责自己的架设和运作费用,而这些子网又通过NSFnet互联起来。由于NSFnet由政府出资,因此,当时Internet最大的老板还是美国政府,只不过在一定程度上加入了一些私人小老板。Internet在80年代的扩张不单带来量的改变,同时其功能也发生了质的某些改变。由于多种学术团体、企业研究机构,甚至个人用户的进入。Internet的使用者不再限于电脑专业人员。新的使用者发觉,加入Internet除了可共享NSFnet的巨型机外,还能进行相互间的通讯,而这种相互间的通讯对他们来讲更有吸引力。于是,他们逐步把Internet当作一种交流与通信的工具,而不仅仅是共享NSFnet巨型机的运算能力。1991年,美国的三家公司分别经营着自己的CERFnet,PSInet及Alternet网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向客户提供Internet联网服务。他们组成了“商用Internet协会”(CIEA),宣布用户可以把它们Internet子网用于任何的商业用途。Internet商业化服务提供商的出现,使工商企业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地进入Internet。商业机构一踏入Internet这一陌生的世界就发现了它在通讯、资料检索、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巨大潜力。于是,其实一发不可收拾。世界各地无数的企业及个人纷纷涌入Internet,带来了Internet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飞跃。Internet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信息资源最丰富的电脑公共网络。Internet被认为是未来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二、 Internet的运行及管理1、 Internet的管理机构互联网是以一种以松散的组织结构形式进行管理的,其组织核心是ICANN是一个近年成立的、由多个国家的机构共同组成、管理的互联网管理机构。它是一个非盈利组织,其主要职能包括管理互联网域名及地址系统及有关管理政策的制定、争端的仲裁等。ICANN的核心是一个19人组成的委员会。有关ICANN更多具体的信息可在中查到。ICANN规定了三个支持组织(Supporting Organizations,简称SOs),以在三个特殊的领域进行辅助、审查以及发展互联网上的政策及结构的介绍。这几个组织有助于促进互联网上政策的发展,并且鼓励在互联网技术管理的多样化、全球化各界的广泛参与(每个组织向ICANN委员会提名三个委员)。这三个组织分别是:(1)地址支持组织(ASO)主要针对IP地址系统的分配和管理,例如27这种可以唯一地表示Internet上的计算机的地址。按照地域主要设立如下分支机构:ARIN(American Registry for Internet Numbers): Internet地址美洲管理中心,负责管理南美、北美、加勒比海、非洲撒哈拉地区Internet地址的管理及分配。RIPE NCC(Reseaux IP Europeens Network Coordination Centre):欧洲IP资源管理协调中心,负责管理欧洲、中东以及非洲部分地区的Internet地址的管理及分配。APNIC(Asia Pacific Region Network Information Cetre):亚太网络信息管理中心,负责管理亚洲太平洋地区Internet地址的管理及分配。(2)域名支持组织(DNSO)主要针对域名系统(DNS)的管理。域名系统通常用于标识Internet上的资源定位,DNS系统把容易记忆的名字翻译成已经分配给特定计算机的IP地址(例如)。其下属管理机构包含各种商业机构、非商业机构、顶级域注册机构、通用顶级域注册机构、ISP、注册商等。例如我们常见的具有申请域名能力的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一般均为所属地区域名注册管理中心的代理商形式。(3)协议支持组织(PSO)该组织为Internet上的协议、技术制定惟一的标准和参数,使得计算机可以在Internet上交换信息,管理通讯。其下属机构包括: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nternet工程任务组W3C(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WWW协会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全球电讯联盟ETSI(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欧洲电讯标准协会在早些时候,因为历史遗留的原因,Internet地址及域名分配一直是由美国的NSI公司垄断进行管理的,这引起许多国家的反对,同时其也不符合Internet自由、开放的原则规范。因此,到1999年6月,此权利被移交给ICANN一个非盈利性的组织,由其进行统一协商管理相关事宜,此种情况才得以改变。ICANN的组织结构图见图3-1。President and CEOICANN Board of directorsProtocol Supporting OrganizationAddress SupportingOrganization Domain Name Supporting OrganizationICANNMembershipIETFARINBusiness RIPENCCNon-Commercial W3C ITUAPNICISPs ETSI图3-1 ICANN的组织结构图2、Internet的管理形式因为Internet实际上是由几万个信息网络(子网)通过自愿原则互联起来构成的,Internet不是作为一个物理实体存在的,没有一家公司叫Internet公司,也没有任何机构完全拥有Internet,所以Internet是一种分布式的管理方式。Internet网的最终用户一般并不是直接与Internet网本身直接连接的,而是通过某一个地区性网络来进入Internet的。这样,真正的网络管理工作是由各地区网来负责实施的。对于Internet上总数已达到4万的各个网络而言,无论在技术水平、服务方式、服务内容、资金来源、收费标准等方面都是千差万别的,这些网络都是相对独立的电脑网络,分别由他们的投资建设者进行管理。因此,并没有哪一个机构来集中领导和管理Internet。Internet网的始作俑者NSF只是负责出资维持Internet的骨干部分,有关与骨干网相联的业务均由另一个非盈利机构Internet协会来负责,至于具体的技术问题则由其下属的工程小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来负责解决。但它也只是确定与骨干网相联所需遵守的一般规则。至于哪些用户可以入网使用,哪些信息可以在网上交换或存贮,能提供哪些服务等等则基本上都由当地的网络自己来决定。由此可见,Internet网与许多商业性网络不同,它不是一个有着严格管理体制的“网络王国”,而是由服从某些规则而相互联通的众多电脑网络组成的松散的联合体。这种组织结构使其具有开放性,易于发展等优点。3、中国的Internet主要骨干网(1)CHINANET是我国邮电部门经营管理的基于Internet网络技术的中国公用Internet网,是中国公用Internet网,是中国的Internet骨干网。通过接入国际Internet,而使CHINANET成为Internet国际互联网的一部分。用户通过CHINANET的灵活接入方式和遍布全国各城市的接入点,可以方便地接入国际Internet,享有Internet上的丰富资源和各种服务。 CHINANET网络的拓扑采用分层结构,按功能不同,可分为核心层、区域层和接入层。核心层节点设在8大区中心局;区域层节点设在全国各省、自治区首府局和直辖市局;接入层的结点则逐步分设到各地级市及发达的市县。CHINANET能与PSTN,CHINAPAC,CHINADDN,CHINAFR,CHINAMAIL等联通,用户可根据其业务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入网方式,从而接入Internet。到2000年7月,CHINANET国际出口带宽大约为700MB,分别联到美国的Sprint、MCI和AT&T等网络,使用CHINANET接入Internet的国内互联网用户数约为1600多万。(2)CER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是由我国政府资助的第一个全国范围的学术性计算机网络,目前已联接了全国100多所大学及部分中学。CERNET采取全国网络中心、地区网络中心和校园网三级结构进行建设管理。全国网络中心位于清华大学,地区网络中心和主节点在全国八大城市(北京、西安、成都、广州、武汉、南京、上海和沈阳)的十所高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理工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北大学),它们彼此之间的连接构成了CERNET主干网的三级拓扑结构。每个地区网络中心管辖周边几个省市自治区单位和用户入网,它是广大校园网与CERNET联系得纽带和桥梁。目前CERNET主干网传输租用电信部门的通信线路,速率可达64Kbps512Kbps,在国内同时与CHINANET、中科院NCFC网络、金桥网络以及香港的HAHET相连。通过Sprint、Global One等公司与国际InternetI相连,同时与欧洲的DFN网络相连,总共国际线路带宽大约为2Mbps左右。(3)163与169网我们平常所说的163,即中国公众信息网,也就是CHINANET。因电信接入号码为163,故常被我们简称为163网。它采用的IP地址是国际通用INTERNET,IP地址。如:4。另外采用的域名也是国际通用域名,用户可申请任意的域名(如果您能申请到)支持Internet上的各种服务,可以认为就是中国的Internet。其与国际互联网互联,同时和多媒体互通。我们常说的169网。其实是“中国公众多媒体信息网”,因电信接入号码为169,故常被我们简称为169网。它采用的IP地址是保留IP地址,如:,而不是Internet上的合法地址。采用的域名为国际通用域名,不过均在CNINFO.NET的统一管理下(用户也可申请网外的域名,如典型的.com国际域名)。早些时候,169网是单独建设的,且主要为了降低使用Internet的资费,方便国内用户使用,在那时169用户只能访问169本网内的网站。那时候,163与169两者之间的互相访问已经大大改善,用户可以自由地访问163或者169之中的网站,对用户来说,几乎感受不到两者之间的差别了。4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是指将电脑、通信和声像技术融为一体的多媒体网络技术。它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竞争的技术制高点之一。虽然在理论上利用Internet传输多媒体信息没有任何技术问题,但由于目前的信息网络并不通畅,因而大大影响了融文字、图像和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的传输。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信息传输上“车多路窄”的问题,必须建立可将传输速度提高成千上万倍的“信息高速公路”。由美国首先提出的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计划是指建立数字化的大容量光纤通信网络,用以把政府、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和家庭的电脑联网,让光纤网络能够传输视频、音频、数字、图像等多种媒体。兴建“信息高速公路”有其深刻的科技、社会和经济背景,近几十年高科技尤其是电脑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也呼唤着“信息高速公路”;自“冷战”结束后,国际竞争制高点从军事转向了经济和科技,能大幅度提高综合国力的“信息高速公路”必然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发展的多媒体通信技术,集电脑的交互性、网络的分布性和多媒体信息的综合性于一体,突破了电脑、通信、电视和出版等传统产业间的界线,使这些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但相对独立发展的技术融为一体;它向人类提供了全新的信息服务,如多媒体电子邮件、实时视频会议、电脑支持的协同工作,以及远距离学习和远距离医疗等。它的应用将对人类的生活和办公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并进一步加速了“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坐在家中就能通过电脑游览世界各地当天出版的报纸,查出各地图书馆的图书、声像资料,收看电视节目,欣赏音乐,甚至实现在家办公。这些“幻想”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将变成现实。届时,在人们的家庭中不必再分别购买电视机、录像机、电脑、电话、音响等家用电器,而办需要一台全功能的多媒体电脑系统。信息高速公路是一组交互式的光纤通信网络,该网络用于传输声音、图像、文字、数据等多媒体的信息。所以,信息高速公路的技术是电脑技术、通讯技术、视听传媒技术的综合。目前,各国所关注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主要指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和全球基础设施(GII)的规划和建设。Internet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关键部分的一个实践,这是因为它作为一个全球电脑网络,已为建立世界范围的信息传送系统奠定了基础。Internet是由成千上万的公共网和专用网联结在一起而成的,它依靠一系列通信协议进行电脑间的数据传送。今天,Internet已拥有数以亿计的用户,并且还在迅速地增长,而其中增长最快的是商业用户。Internet可以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共享资源和各种网络服务,诸如信息查询服务Gopher、超媒体数据库服务WWW、电子新闻等等。企业可以将Internet用于各个方面,如提供产品和各种服务。任何类型的信息广告、分类目录、参考手册、备忘录、软件等,都可以放入Internet。可以说,Internet已发展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信息超级市场,是未来GII的原型。但是,现有的Internet离信息高速公路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第二节 Internet要素(网络域名系统协议)与服务一Internet网络域名系统网络中的计算机需要通信,除了遵守通信协议之外,还得知道对方的地址。在Internet网络中,站点地址分为数字式的IP地址和字符组方式的域名地址两种形式。这两种地址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前一种地址在通信网络中使用,而后一种地址便于记忆,供用户使用。这两种地址由网络中的域名服务器利用地址解析协议ARP和反向地址解析协议ARP和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自动进行转换,不需要用户的介入。1 TCP/IP协议TCP/IP是上百个(用来联接计算机和网络的)协议合起来的共有名字,它是1978年到1980年期间形成的协议规范,是ARPAnet和当地的因特网上使用的运输层和网络层协议,也是ARPAnet参考模型的一个组成部分。因特网上运行的协议很多,人们常把这些相关的协议的集合叫做TCP/IP协议体系结构。其名称是由这些协议中的两个主要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IP(Internet Protocol)的名称组成的。基本的TCP/IP协议是在ARPAnet可供使用以后开发的。1983年,TCP/IP协议被用于军用标准(MIL STD),并要求与网络连接的计算机都采用这一新的协议。为了这种转换,ARPA要求在Berkeley(BSD)UNIX中实现TCP/IP,使UNIX与TCP/IP开始结合在一起。TCP/IP协议是一种工业标准,也是事实上的国际标准。TCP/IP协议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下列几个方面。(1)开放式协议标准: 其开放性质要求公开提供其标准文档,协议组中的所有协议已在三个Internet标准出版物中定义。有关TCP/IP协议的信息是以“Reuqests for Comments(RFC)的形式公布的,在RFC中包括了所有的标准TCP/IP协议的最新版本规范。TCP/IP协议可供每个人使用,根据一致的意见进行修改和开发(而不是按一个厂家的意志办事),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开发符合这些开放式协议规范的产品。(2)与物理网络硬件无关:TCP/IP协议与操作系统和体系结构无关,试图用开放式协议构建异种机网络,可以把很多不同类型的网络集成在一起,适用于以太网、令牌环网、X.25网络以及其他任何类型的物理传输介质。(3)通用的寻址方式:该方案允许任何TCP/IP设备惟一地寻址整个网络(可以大到Internet网络的范围)中的任何其他设备。(4)各种标准化的应用层协议:各种标准化的应用层协议提供多种应用服务。TCP/IP体系结构如图3.2所示。与ISO OSI/RM不同,TCP/IP体系结构仅划分为4个层次:网络接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应用层(FTP、SMTP、TELNET、HTTP等)传输层(TCP、UDP)ICMP网际层 IP ARP、RARP网络接入层 图3.2 TCP/IP协议族2IP地址为了使连入互联网的众多电脑主机在通信时能够相互识别,根据TCP/IP协议,Internet中的每一台主机都分配有一个惟一的32位地址,该地址称为IP地址,也称为网际地址。IP地址由4个数组成,每个数可取值0-255,各数之间用一个点号“”分开,其格式如下:xxx.xxx.xxx.xxx;其中XXX占用一个字节。如14就是一台计算机的Ip地址。世界范围的Ip地址由一个统一的机构负责分配,用户联网时必须向因特网服务提供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缴费申请IP地址。在1981年公布的IP标准,IP地址由“网络标识符”和网络内的“主机标识符”两部分构成。网络编号分为A,B ,C三类,相应的有A类,B类,C类网络的IP地址;另外,D类的地址是为多点广播而定义的,E类地址则保留实验使用。为了保证便于的统一性,每个网络的网络号是由因特网编号权力机构分配的,主机编号则由各个网络的管理员分配,网络编号的惟一性与网络内主机编号的惟一性结合起来,保证了IP地址在全球范围内的惟一性。前面已经介绍过,IP地址是用小数点隔开的4个十进制数表示的,每个十进制数占用一个字节。4个字节共32位,不同位置的含义如下。网络类型 网络号主机号IP地址的最高几位用于标于网络类型,其后的若干位用于网络 编号,网络类型和网络号共同构成某网络的网络号,再后面的一个或多个字节用于网络内主机的编号。网络类型不同,这几部分占用的位数也不同,具体情况如表4.1所示。用于标识网络和主机的地址位数是由网络 的“类型”决定的。网络 类型主要有三种,分别是A类,B类,C类。通过检查一个地址的前几位,IP软件就可以确定网络类别及IP地址的结构。确定网络类别的规则如下:(1)如果IP地址的最左位是0,就是A类网络的地址。A类地址的第一位标识地址的类别,接着的7位标识网络,剩余的24位标识主机。对于A类网络来说,网络编号用7位编码,取值范围是0-127,实际A类网络最多只有126个(0和127有专门的用途)。每个A类网络的规模很大,可以包含数百万台主机(2的24次方个)。表4.1 IP地址格式IP地址最高几位地址格式网络类型0网络号7位,主机号24位A10网络号14位,主机号16位B110网络号21位,主机号8位C1110D11110E(2)B类网络IP地址的左面2位是10。在B类网络地址中,前2位标识网络类型。接着的14位标识网络,剩余的16位标识网络中的主机。可以看到,B类网络可以有上万个,每个此类网络可以包含6万多台主机。(3)C类网络IP地址的前3位是110。在此类地址中,前3位是网络类型标识,接着的21位是网络 地址,最后8位标识网络 中的主机,可以有几百万个此类网络。但每个此类网络中的主机数量不多于254台。(4)如果IP地址的前3位是111,它就是一个保留地址。这类地址有时叫做D类地址,它并不指向特定的网络,而是标识共亨同一协议的一组计算机,通常用广播地址。经过上面的介绍,就可以根据IP地址最左面的一个字节的值决定对应的网络类型:(1)如果IP地址最左面一字节的值小于128,就表示是A类地址。(2)如果其值在128-191之间,表示是B类地址。(3)如果其值在192-233之间,表示是C类地址。(4)如果值大于233,表示该地址保留。在早期的因特网中,网络号和主机号这种二级结构的IP地址格式就可以了。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在大型网络内部建立了子网就很有必要了。构建子网可以分散对主机寻址的管理。使用标准的寻址方案时,一位管理要负责整个网络 的主机地址。通过构建子网,它就可以把地址分配任务授予组织内部的小单位去执行。IP路由器可以把不同的物理网络连接在一起,但这只有当每个特理网络具有惟一的网络地址时才可以。构建子网,则把一个单独的网络地址分成很多惟一的子网地址,因此,每个物理网络可以具有自己惟一的地址。1984年,在IP地址格式中增加了子网地址部分。子网地址是对网络内部地址空间进一步分割而成的,是把一部分主机地址位用作子网的网络地址,用于子网编号。这种方法局部地修改了IP地址的标准结构,其实质就是移动网络地址位和主机地址位之间的“分界线”。增加了子网号以后,IP地址就变为如下的格式:(网络类型)网络编号子网编号主机编号3.DNS域名系统对用户而言,IP地址太难记。通常给每台机器指定一个所谓的域名,使该主机的域名与IP地址一一对应,用户使用域名指定所要访问的计算机。域名系统采用树型结构,如图3.3所示。 根域COM GOV EDU MID CN UK JPAC COM GOV NET ORG EDU BJ CQ图3.3 Internet网络的域名系统(1) 根域(Root Domain):这是整个域名系统的最高层。(2) 顶级域(Top-level Domain):该域是根域的下一层,分为两类,一类是美国的组织机构域名,另一类是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域名。这两类是并列的,处于同一层次。一, 美国的组织机构GOV美国政府机构 COM美国商业性组织EDU美国教育机构 MIL美国军事单位二地域归属的其他国家和地区UK英国 CN中国 HK香港 CA加拿大JP日本 TW台湾 UK英国 FR法国(3)我国的域名体系:中国的域名体系分为组织类域名和行政类域名两种,组织类别域名是图中最上层域名中CN之下的六个,分别是AC科研机构,COM工商,金融等行业,GOV政府部门,NET互联网络、接入网络的信息中心和运行中心,ORG各种赢利性组织,EDU教育机构。行政区域名是给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等行政区域分配的域名,共34个(由国家标准规定)。行政区域名均由两个字母构成,构成规则是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名前两个汉字声母的第一个字母,如北京是BJ,上海是SH,只有少数例外。特殊的行政区域名分别是河北省HE,河南省HA,海南省HI,陕西省SN,香港HK,澳门MO。4. URL统一资源定位器统一资源定位器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是一处通信协议,用于指定超文本文档在网络中的位置和访问方式,其格式如下:通信协议:服务器地址:通信端口路径文件名“通信协议”是URL是第一部分,可以是HTTP,NEWS,GOPHER FTP,TELNET中的任一种。NEWS,GOPHER协议规定的是信息检索技术,FTP,TELNET规定是文件传输与仿真终端通信技术。www网络中最常用的是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用于多媒体信息的检索和游览。“:”必须原样照写,后面依次是要访问的服务器名称、通信端口(缺省值为80)和所要访问的文件在服务器上的路径及文件名。URL的实际例子如下:通信协议 URL 说明HTTP Http:/ 重庆数据通信局服务器FTP FTP:/WWW.SOFTSEEK.COM 一个支持文件下载的服务器在进行网络操作时,用户给出的是URL形式的机器名称,寻找指定机器的任务由网络中的域名服务器完成,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就叫做域名解析。IP地址与URL的功能是等价的,使用IP地址或URL都可以连接到指定的计算机。二Internet服务器1 万维网(www)(1).www(world wide web)的字面解释意思是“布满世界的蜘蛛网”,我们一般把它称为“环球网”、“万维网”。www是一个基于超文本方式的信息浏览服务,它为您提供了一个可以轻松驾驭的图形化用户界面,以查阅internet上的文档.这些文档与它们之间的链接一起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信息网,我们称为www网.现在www服务器是intetnet上最主要的应用,我们通常所说的上网、看网站一般说来使用www服务。www技术最早是在1992年由欧洲粒子理物实验室研制的,它可以通过超级 链接将位于全世界internet网上不同地点的不同数据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用户来说,www为你带来的是世界范围的超级文本服务,这种服务是非常易于使用的。你只要操纵电脑的鼠标进行简单的点击,就可以通过internet从全世界任何地方调 来你所期望得到的文本、图像(包括活动影像)和声音信息。web允许您通过跳转或“超级链接”从某一页跳到其他页。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巨大的图书馆,web节点就像一本本书,而web页好比书中特定的页。页可以包含新闻、图像、动画、声音、3D世界以及其他任何信息,而且能存放在全球任何地方的计算机上。由于它良好的易用性和通用性,使得非专业的用户也能非常熟练地使用它。另外它制定了一套标准的、易为人们掌握的超 文本开发语言、信息资源定位格式URL和超文本传送通信协议HTTP。随着技术的发展,传统的Internet服务如FTP,TELNET、Gopher和Usenet News(Internet的电子公告板服务)现在也可以通过www的形式实现了。通过使用www,一个不熟悉网络使用的人也可能很快成为Internet的行家,自由地使用Internet的资源。(2)超链接、超文本传输协议及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link:超文本链接,通常也叫做超链接,或简称链接。链接使web页面之间可以相互联系。HTTP(H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超文本传输协议的缩写,www服务器即是使用该协议传输HTML页面文件。HTML(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是一系列用于格式化www页面的规则。HTML包括说明文本属性的方法、图的放置、链接等等。链接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内部链接、书签式链接和外部链接。(3)Home Page(主页)Home Page:直译为主页。但如果仅从字面上将其理解为“首页”是很不全面的。确切地说,Home Page是一种用超文本标记语言(描述性语言)将信息组织好,再经过相应的解释器或浏览器翻译出的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的组织方式。用户可以把它同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同对待。Home Page的传输方式是将源代码和与Home Page有关的图形文件、声音文件放在一台服务器(称为www或者web服务器)上查询。当你使用Internet上的www服务器时,你看到的各种形式的网页,实际上就是对方Home Page(主页)。就像域名是“企业的网上商标”一样,Home Page(主页)就是企业在Internet上的网上门面。例如,你想了解IBM公司的情况,你就可以浏览IBM公司的Home Page(主页),它应该在IBM服务器上,那么应在浏览器URL的地址输入: http:/./2 BBS(1)BBS的含义BBS是“Bulletin Board System”的缩写,其中文意思是“电子布告栏系统”。BBS最初是为了使用户可以用PC通过电话线远程传送文件和信息而产生的,以后由于用户的要求,在Internet上也产生了BBS。BBS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电子布告栏”;了,它包括了很多的服务,如讨论区、信件区、聊天区、文件共享区。讨论区中包括了各类的学术讨论区以及各类话题讨论区。在该区中你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文章。信件区可以收发信件。由于BBS的用户邮件系统已经可以和Internet的邮件系统接轨,所以也可以用BBS的信箱收发所有邮件。聊天区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和其他人交谈的小天地。不过现在人们更喜欢用所发信息(send Message)的方式来聊天,因为这样还可以干别的事。文件共享区的作用类似于FTP的作用,不同的是它可以让普通用户将文件拷贝到这里,与其他用户共享。但是这样也容易感染病毒,所以有些BBS系统并不提供这种服务。 (2)BBS的发展过程BBS是一种相对古老的电脑联机服务形式,在Internet普及之前,PC BBS曾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风靡一时。当时是使用电话线将各独立的计算机连接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说。PC BBS是Internet的一种雏形。当年美国的民间业余PC BBS系统对Internet的发展曾经起过十分巨大的作用。发端于BBS系统的许多大型联机服务系统,例如America Online ,CompuServe等所造就的大量联机用户,不仅为Internet提供了客观的需求,而且也形成了电脑空间里所特有的网络文化。这使得Internet一诞生,就能获得如此迅猛的发展。随着技术进步,传统的BBS因为用户数量巨大,使用人数众多,使用Internet的技术架设类似传统的BBS网站成为时尚,在Internet上架设了越来越多的新型BBS,现在往往称为“社区”、“讨论区”,其实只是传统BBS在Internet上的一种新的实现形式。(3)BBS的使用特点 BBS可以提供十分强大的功能,这一点和Internet的功能十分接近。BBS能提供与E-mail类似的邮件功能,BBS上各版的文章及站点转信功能也同USENET新闻组十分相象。BBS也具有类似于Internet商的Talk和IRC的网上交谈功能等。BBS上也可以提供文件下载的功能,类似Internet上的FTP。总体上说,BBS是一个综合的信息交流与检索工具。3. FTP(1) FTP含义及特点FTP是File Transfer Protocol的缩写,中文意思就是文件传输协议。它是计算机网络中最普遍的应用之一。FTP本来是在Internet网络上最早用于传输文件的一种通信协议,通常也就把采用这种协议传输文件的应用程序称为FTP。从根本上说,FTP的功能是在Internet上各种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系统之间按TCP/IP协议传输各类文件。所谓FTP文件服务器就是允许用户可以查找在它上面存放的文件,并将所要的文件复制到自己的计算机。FTP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发展,已经为Internet上普遍应用的重要信息服务工具之一。FTP几乎可以传送任何类型的文件:文本文件、二进制可执行程序文件、图象文件、声音文件、数据文件等。FTP的特点是查看远程计算机的文件目录时,这些文件目录将按照原有的格式显示在你的计算机屏幕上。例如:当你连上一个使用UNIX操作系统的远程计算机时,看到的文件目录将以UNIX的格式显示出来。分布在Internet网上的FTP文件服务器简称为FTP服务器(FTP Server),其数量已达数千个,内容极其广泛,涉及现代人类文明的各种领域。这些服务器能为用户提供查寻文件和传送文件的服务。对于在不同领域工作的人来说,FTP是一个开放的非常有用的信息服务工具,可用来在整个互联网络中获取文件。使用FTP几乎可以获得任何领域的信息,通过FTP还可以获取数以万计的计算机程序软件。(2) FTP的功能人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一起工作,就需要共享文件。一种方法是在所有的需要共享文件的机器上安装这个文件的副本,显然,这种方法过于浪费空间、时间,也不利于工作的刷新。另一种方法就是使每个文件都在所建立的文件服务器上,当其他的机器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要求拷贝。这就是FTP的一大功用。FTP的作用就是让用户连接上一个远程计算机(这些计算机上运行着FTP服务器程序,并且存储着丰富的文件),查看该远程计算机有哪些文件,然后把文件从远程计算机拷到本地计算机上,或把本地计算机的文件送到远程计算机上去。在一个FTP站点一般都拥有大量的共享软件,一些公司为了推广自己的软件,也会在自己的文件下载站点公布最新的软件。因此在FTP站点上,用户可以找到几乎是所有想要的和最新的软件、文件。同时,我们还可以将自己的一些重要文件放在FTP站点上,就像是在使用自己的硬盘(如果这是个人文件,或是相当重要的文件,建议用户还是自己保留吧,要记住,服务器上的系统管理员是拥有无上权力的)。这也就注定了FTP站点将是我们网上生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3)FTP的文件传输方式FTP可以使用多种格式来传输文件,这通常由系统来决定。大多数的系统(包括UNIX系统)只有两种传输方式:文本模式和二进制模式。文本模式传输使用ASCII字符,并由回车键和换行符分开,适用于传输文档。而二进制不用转化或格式化就可以传输字符。二进制模式比文本模式更快,并且可以传输所有的ASCII字符,所以系统管理员一般将FTP设置成二进制模式。但应该注意,用FTP传输文件,必须确保使用正确的传输模式,传输的文件属于什么类型,就采取相应的传输模式,否则必将导致错误。(4)匿名FTP服务FTP服务器(站点)访问方式有两种:匿名FTP访问(Anonymous FTP)和非匿名FTP访问。网上的文件下载站点数以万计,用户不可能在每一个站点都拥有自己的用户名。但有一种文件下载站,它允许用户连接到其上并且下载和上载文件,而无须在这台机器上拥有帐户。这种服务器就是匿名服务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