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杆防磨技术的现状和发展.docx_第1页
钻杆防磨技术的现状和发展.docx_第2页
钻杆防磨技术的现状和发展.docx_第3页
钻杆防磨技术的现状和发展.docx_第4页
钻杆防磨技术的现状和发展.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钻杆防磨技术的现状和发展韩秀明 ,樊建春(中国石油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北京 102249)摘要 :在深井超深井勘探过程中 ,由于径向力 、涡动 、横向振动等因素的存在 ,随着钻井时间的增长 ,钻柱作用于套管内壁的侧向力增大 ,导致套管磨损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介绍了近年来钻杆防磨技术的发展 ,主要从钻杆接头表 面处理和钻杆保护器 2 方面来研究防磨减磨措施的现状和发展 。关键词 : 深井 ;套管磨损 ;保护器 ;钻杆接头中图分类号 : T E921 . 202文献标识码 : AResearc h Technology Mea sures Use on Dr ill Pipe to Protect WearH A N Xi u2mi ng , FA N J ia n2c h un( Col le ge o f M ec ha nic al a n d Elect roni c En g i nee ri n g , Chi n a U ni ve rs i t y o f Pet role u m , B ei j i n g 102249 , Chi n a) Abstract : D uri ng deep & ult ra2deep well e xp lo ratio n p roce ss , wit h drilli ng ti me bei ng lo nge r , t he bigge r i n si de fo rce of drill pip e to ca se , t he ca si ng wea r p ro ble m beco me s mo re se rio u s. Ba se d o n ca si ng wea rmecha ni sm , t hi s p ap e r a nal yze s t wo mai n t ech nolo gy mea sure s to p ro t ect ca se wea r , fo r i n st a nce , drilli ngpip e joi nt surf ace p roce ss , drilli ng pip e p ro t ecto r . The se t ec h nolo gy s app licatio n , i n oilfiel d , re duce s t he ti me s of ca si ng rep ai ri ng o r wo r ko ve r op eratio n s , e xt e nds t he lif e of drill pip e , bri ngs a bo ut re ma r ka ble p rofit .Key words : deep well ; ca si ng a bra sio n ; p ro t ect ; drill pip e joi nt在油气田勘探开发钻井中 ,尤其是在深井 、大位移井 、水平井 、大斜度井中 ,钻杆和套管的磨损严重 , 给油田带来重大损失 。因此 ,钻井过程中钻杆和套 管的磨损及防磨问题已引起钻井界的密切关注 。作 好钻井过程中套管的前期防护工作是今后开展套管 综合防护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是石油公司和钻井承 包商共同关注的现实问题 ,也是事关油井使用寿命和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探井安参 1 井 、河坝 1 井 ; 塔里木油田的圣科 1 井 、英科 1 井等 10 余口井在施工过程中均出现了不同 程度的 套 管 磨 损 问 题 。套 管 磨 损 主 要 以 244 . 5 mm 和 339 . 7 mm 技术套管最为典型 ,在这 2 层技 术套管之下 215 . 9 mm 和 30 %) ,大大减小了阻力和扭 矩 ,同时降低了转盘的能耗 。迄今为止 ,该技术已经 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应用 ,在深探井 、特殊井技术套管 防磨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随后 ,又开发出 A RN CO100 X T 钻杆接头耐磨 带材料 , A RCO100 X T 是 对 A RN C200 X T 的 改 进 。 因为 A RN CO200 X T 在敷焊过程中易产生微裂纹 , 虽然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影响 ,但重新敷焊时则要将 有裂纹的部分全部铲掉 。而改进的 100 X T 耐磨带 不仅对套管磨损降为最低 ,而且在裸眼井中 ,它的耐 磨性与碳化钨相当 ,提高钻杆接头寿命 300 % ; 同时 保护套管与钻杆接头 ,并可在原先残存的碳化钨耐 磨带上继续加焊 100 X T ; 可用于新 、旧不同尺寸的 各种钻 杆 工 具 。在 美 国 权 威 机 构 MA U R E EN GI2N E ED EA242 套管 磨 损 研 究 中 证 明 , A RN CO 耐 磨 带技术既可以用于保护钻杆接头 ,延长其寿命 ,也能 保护套管 ,减小磨损 。实践证明 ,以尽量减少套管磨损为主 ,允许钻杆接头耐磨带适度磨损的材料设计原理是科学的 。工 程技术服务公司专门对安科耐磨带材料的耐磨性能 和对套管的保护性能作了专门的实验研究 。根据塔 里木探区泥浆体系的特点 ,选用 3 种不同的介质进 行试验 。试验结果证明 ,安科耐磨材料对钻杆和套管都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防磨带 3215 前人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分析得出 ,相同的摩 擦副在不同润滑介质下的摩擦因数差异较大 ,而且 在同一种润滑介质下 ,不同摩擦副的摩擦因数差别 也很大 。基于此实验理论 ,研制了在钻杆接头上敷 焊耐磨带的方法变钻杆接头与套管的摩擦副形式为 耐磨带与套管磨损 。最初钻具服务公司为了避免钻 杆的磨损 ,采用在钻杆接头上焊耐磨带的方法 ,当时 耐磨带材料主要 是钨 钴 系列 硬质 合 金 , 如碳 化钨 。 在现场使用中发现这种方式存在较大弊端 ,虽然保 护了钻杆 ,但硬质合 金耐 磨 带对 套管 的 磨损 较大 。 然而造成严重钻井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套管磨损 ,因 此国内外的技术服务公司研制了一系列新型抗磨材 料来替代硬质合金 ,其主要目的是利用新型合金和 套管的减磨性来防止套管磨损 。据统计 ,应用新技 术在钻井过程中 ,可减少套管磨损 90 %以上 , 钻杆 接头的使用寿命提高了 3 倍 ,同时降低井下钻具旋 转阻力 ,降低扭矩达 30 % 。但是采用合金材料充当 减磨介质 ,对于套管的磨损仍然不可避免 ,只是相对 钻杆接头和硬质合金有大幅度的降低 。2 . 1安科耐磨带耐磨带起源于一种耐磨接头 ,其安装简单 ,用于2韩秀明 ,等 :钻杆防磨技术的现状和发展19 2003 年 初 安 科 公 司 推 出 了“第 3 代 ”产 品300 X T 钻杆接头耐磨带 。这种耐磨带不 同于 早 期 的 100 X T 和 200 X T 耐磨带 , 属于无铬金属的铁基合金 ,含有镍 、硼 、铌等元素 ,并有一些其他的合金成分 ,能形成很好的熔池效果 ,特别适应于在极度研磨 的裸眼地层钻进 。能将 套管 磨 损状 态降 至最 低 程 度 ;以耐磨带的磨损代替了钻杆接头和套管的磨损 ,并在裸眼井钻进时的抗磨效果几乎等同于碳化钨 , 确保钻杆接头和套管之间的理想摩擦和均衡保护 , 采取高度为 2 mm“凸起”堆焊方式 ,使摩擦由耐磨 带负担 ,并且 300 X T 可以堆焊在过去原有的 100 X T 和一些其他公司出产的耐磨带之上 ;耐磨寿命长 ,大 大减少了起下钻 、重新修焊和往返运输的时间及成本 。2 . 2 钻杆接头 PT100 型耐磨带合金焊丝是一种新型的耐磨带材料 ,与合金粉 相比硬度相当 、耐磨性更好 ,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各 油田 。这种材料敷 焊的 钻杆 接 头耐 磨带 摩擦 因 数小 ,可以在钻杆接头与套管间形成摩擦副 ,不仅有效 地保护钻杆接头和套管 ,而且降低了钻具旋转阻力 , 增大钻杆的扭矩 。由于进口焊丝价格很高 ,不适应 国内油田 ,中原石油勘探局钻井管具工程处与国内 研究焊接材料的院所合作开发出具有与国外优质焊丝同等性能 的耐 磨材 料 P T100 , 价格 低 廉 , 焊 接 工 艺简单 ,只要在传统焊机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即可进 行生产 ;焊件无需预热 ,焊后不保温并具有重复可焊 性 。P T100 耐磨带经过试验和现场使用证明 ,与钢 质钻杆接头相比 ,套管磨损减少 86 % ; 与经过碳化钨处理的钻杆接头相比 , 套管磨损降低 76 % ; 摩擦 因数的减小 ,使钻具旋转阻力 、扭矩增大 30 % ,节省 燃料消耗 10 % ; 在裸眼钻井环境下 , 更有效地保护 钻杆接头 ,减小磨损 。2 . 3 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 P) 技术为克服传统离子注入技术的限制 ,1987 年研制 开发了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 ( P) 技术 , 应用此技 术可以得到较厚的表面改性层 ,并提高改性层的承 载能力 ,能适用于苛刻的摩擦磨损工况 。在此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高频低电压等离 子体 浸没 离子 注 入( P) 技术 ,采用高频低电压脉冲方式 ,等离子体的产 生几乎不依赖于工作气压和注入电压 ,可得到均匀 的改性层且工艺灵活 。采用该技术对 A ISI304 不锈 钢进行了表面改性 ,其室内台架实验结果表明 , A I2SI304 不锈 钢 表 面 形 成 了 高 氮 浓 度 层 和 膨 胀 奥 氏体 ,提高了表面硬度 ,降低了表面粘着和塑性流动倾向 ,使摩擦因数减小 ,耐磨性比未采用此技术的试件提高 210 倍 ,效果非常显著 。2 . 4 Gendalen2200 型耐磨材料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研制的 Ge ndale n2200 为高铬合金材料 。该材料敷焊的耐磨带与套管组成 摩擦因数较小的摩擦副 ,因此钻杆接头和套管的磨 损量减小 ,可使钻杆和套管的使用寿命延长 1 倍以上 ,性能可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媲美 ,而价格仅为国外 同类产品的 1/ 3 1/ 2 。并且喷焊钻杆由于在接头 外径部分敷焊耐磨带 ,不但在钻井过程中可大幅度 提高接头的耐磨性 ,同时喷焊钻杆的使用寿命提高4 倍 。根据各油田喷焊钻杆磨损情况统计 , 使用此 技术大大节约了钻井成本 。敷焊耐磨带虽然减轻了套管的磨损 ,但由于耐 磨层与钻杆接头本体间材质特性差异大 ,焊后二者 结合力差 ,且易形成裂纹 。在深井中由于地层温度 高 ,导致本体与耐磨层的热变形不一致 ,钻进中耐磨 带材料易发生局部脱落 ,甚至全部脱落 ,导致钻杆接头上部和套管内壁磨损加剧 ,所以对现有的耐磨带 材料进行改进 ,提高其与钻杆接头本体的熔合性和 热力学特性 。采用更合理的工艺避免或减少加工时 出现裂纹是一项急需深入研究的工作 。钻杆保护器 426 , 829 钻杆保护器是利用橡胶材料来避免套管磨损 。 通常钻杆接箍和稳定器的外径大于钻杆本体 ,最先 和套管接触 ,对套管磨损很严重 。如果安装上比钻 杆接头外径更大的钻杆保护器就能避免套管与钻杆 接头的直接接触 , 降 低 了摩 擦因 数 , 减小 了 套管 磨 损 。L u bi n ski 分析了在平缓和急陡的狗腿下使用钢 制或橡胶保护器的有效性 ,认为保护器可防止钻杆 磨损并减少疲劳损伤 。Kevi n 和 Daw so n 讨论了橡 胶摩擦的理论 ,按能量消耗分粘着和滞后 2 种机理 , 粘着机理发生时摩擦因数高 ,滞后机理的摩擦因数 低 。从理论上证明了橡胶保护材料能有效避免套管 磨损 。3 . 1 钻杆胶皮护箍在钻杆本体上安装胶皮护箍 ,可达到防止钻进 时钻杆和套管之间的磨损 。钻杆保护器分为旋转钻杆保护器和非旋转钻杆保护器 。旋转式被刚性地固定在钻柱上 ,随钻柱的旋转而旋转 ;非旋转钻杆保护 器由内壁带槽的橡胶滑套 、金属加强衬管和 2 个铝 制止推轴承环 3 部 分组 成 。滑 套位 于 2 轴 承环 之间 ,轴向上有足够间 隙 , 允 许滑 套和 钻杆 有 相对 转320 OIL FIELDEQUIPMENT2007 Vol . 36 3应小于 81 9 kN ,否则会降低液体润滑的作用 ,对滑套端部造成过大的磨损 ,影响其工作寿命 。在普光1 井三开时 ,考虑到二开井眼斜井段长 ,井眼轨迹复 杂 ,施工时间长 ,施工中钻杆与套管之间的严重摩擦 势必造成摩阻和磨损的加剧 ,甚至可能造成套管磨 穿 ,形成 严 重 的 井 控 安 全 隐 患 。因 此 采 用 了 FM2197 型钻柱式防磨减扭接头 (如图 1) ,起到了很好的防磨作用 。动 。滑套内表面的槽可以保证钻井液进入滑套与钻柱的环形空间 ,起到润滑作用 。其减摩机理是 :胶皮 护箍的外径大于钻杆接头外径 ,以保证在钻进过程中 ,钻杆接头不和套管内壁接触 ,磨损作用在胶皮和套管上 ,由于胶皮比套管软得多 ,因此主要的磨损由 胶皮来承受 ,而套管不会受到磨损 ,同时也避免了钻 杆接头的磨损 。近年来 ,国内也开发了各种钻杆橡胶护箍 ,有扩张式 、插销式和对开插销式等 。3 . 1 . 1 插销式钻杆橡胶护箍在普光 1 井钻井过程中 ,钻具与套管之间的摩 阻大 ,磨损剧烈 ,二开后该井表层套管即被磨穿 。三开时 ,为保护套管 ,采取优选防磨工具 、合理安放防磨减扭接头 、优化钻具组合和钻井参数等措施 ,施工 中扭矩和钻屑中的铁屑含量大幅降低 ,套管防磨效 果显著 。二开时为保护表层套管 ,自 2001212205 使用插销式钻杆橡 胶 护箍 , 套 管内 的钻 杆 每柱 1 只 。 该护箍虽然安装方便 ,但是使用寿命短 ,而且脱落的 橡胶易堆积在一起 ,堵塞泥浆出口管线 ,造成循环不 畅 ,如落入井底则影响机械钻速 ,甚至造成卡钻 ,施 工隐患很大 。使用表明插销式钻杆橡胶护箍套管防磨钻井的效果不好 ,尤其在深探井开采中 。3 . 1 . 2 整体式非旋转保护接头目前 ,许多石油工具公司研制了各种保护接头 ,直接连接在钻柱上形成支撑 ,避免钻杆接头与套管 的直接接触 ,并通过外滑套和心轴之间的轴承转动 来防止套管磨损 ,降低钻井扭矩 。另外 ,各石油工具 公司采取了不同的轴承设计 ( 滚动和滑动) ,应用了 不同的润滑方式 (开式和闭式) 。其中 , Weat herfo r d 的工具采用开式润滑方式的滑动轴承 ,DB S 的工具 则采用了闭式润滑的滚动轴承 。非旋转钻杆保护器与旋转钻杆保护器相比 ,使 用寿命更长 ,在西江 24232A14 大位移井钻井过程中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降低扭矩和 防止 套管 磨损 的 效 果 。非旋转钻杆保护器通常装在工具接头附近 ,滑 套的外径比钻杆工具接头的外径大 ,工具接头与套 管接触之前 ,非旋转钻杆保护器将先与套管接触 ,钻 柱旋转时 ,非旋转钻杆保护器相对于钻柱可自由转 动 ,相对于套管壁几乎不转动 。由于钻柱本体外径 小 ,钻杆旋转中摩擦面相对减少 ,以钻柱与非旋转钻 杆保护器滑套之间的摩擦代替了钻柱接头与套管壁 之间的摩擦 ,因此可以通过防止套管与钻杆接头直 接接触来防止套管磨损 。非旋转钻杆保护器不适用 于井温过高的工况 ,井温过高会损坏保护器附套使 用的聚合物材料 ;另外 ,每英寸 (251 4 mm) 的侧向力图 1 FM2197 型防磨减扭接头FM2197 型整体式非旋转套管防磨接头主要由 心轴 、上下挡环和外部非旋转防磨套组成 ,心轴和外 部非旋转防磨套之间 、外部非旋转防磨套和上 、下挡 环之间设 计 有 轴 承 摩 擦 副 。采 用 硬 质 合 金 TC 轴 承 ,钻井液开式润滑 ,寿命长 、风险小 ;下挡环和心轴 刚性联接 ,强度高 ,不易发生井下事故 ; 整套工具采 用高强度合金结构钢加工制造 ; 留有充足的大钳位 置 ,安装拆卸方便 。钻进过程中 ,钻柱和外部不旋转 防磨套之间相互转动 ,外部不旋转防磨套和套管之 间没有高速的相互转动 ,从而避免了钻柱旋转磨损 套管 ;另外 ,防磨接头采用轴承式防磨技术 ,摩擦因 数小 ,开式钻井液润滑 ,从而大幅度地降低了钻井扭 矩 ,较少套管磨损 。普光 1 井三开岩屑中基本未出现铁屑 ,钻进扭 矩降低约 20 % ,施工中没有因该工具的使用出现井 下复 杂 工 况 , 防 磨 减 扭 效 果 显 著 。车 古 204 井3391 7 mm 表层套管被磨穿 ,三开后发现转盘扭矩 较大 ,返出钻屑中铁屑较多 ,为防止技术套管磨损 ,在不同位置安放 4 只减磨接头 ,效果十分明显 ,钻屑 中的铁 屑 含量 减少 50 % ( 如图 2) ; 扭矩 由 10 11 kN m 降为 56 kN m 。图 2 车古 204 井铁屑返出量对比曲线FM 系列工具研制成功以来 , 已在国内大油田 应用 700 多套次 , 取得了明显效果 , 平均使用时间1 200 h以上 。但仍存在以下不足 : 如增加了钻柱长韩秀明 ,等 :钻杆防磨技术的现状和发展21 杆保护器在橡胶中加入细玻璃球 ( 约 100 目) ,这些细玻璃球可很快打磨套管 ,并且不会形成自身和套 管的明显磨损 。试验证明 ,其降低钻柱扭矩的速度比常规钻杆保护器快 5 倍 ,而摩擦因数仅为常规转动钻杆保护器的 1/ 2 左右 。度 ,安装拆卸较钻杆橡胶护箍复杂 ;增加了螺纹连接数量就增加了钻具事故隐患 ; 由于外部没有减磨材 料 ,不能有效降低起 下钻 摩 阻对 套管 的 磨损 ; 接 头上 、下挡圈都是死连接 ,给滑动轴承的维修保养带来不便 。3 . 1 . 3 分体式非旋转保护接头原理和整体式非旋转保护接头相同 ,使用过程 中套装在钻杆上 , 并 采用 了 减磨 的复 合 材料 , 质 量轻 、可钻性好 。其强度相对于整体式非旋转保护接 头要低一些 。3 . 2 旋转钻柱接头为减少大斜度井 、大位移钻井的扭矩损失 、降低 套管磨损 ,将钻柱与套管或裸眼壁的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 ,减小工具接头和套管或裸眼井壁之间的摩擦因数 。一些公司已成功地研制了特殊旋转钻 柱接头技术措施 ,例如滚轮扶正器 ,可分为整体式和 分体式 2 种 。通过滚轮将常规扶正器与井壁或套管的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 ,可以降低钻柱扭矩 ,减少套管磨损和扭 转振 动 。现 代 化的 旋转 钻柱 接 头 (D S T R) 主要包括心轴 、非旋转套筒 ,二者之间安装 有轴承 ,使其有较好的相对运动 ,其中心轴材料的力学性能比钻杆材料好 ,强度较高而不会成为钻柱中 的薄弱环节 。使用该工具后 ,可以节省驱动能耗 、减少套管和钻杆磨损和疲劳 。3 . 3 防偏磨器在套管防偏磨技术中 ,耐磨性设计是一个重要 环节 。例如 ,摩擦副材料的选择 、结构上防偏磨器与套管之间的作用力 、加载方式等都会影响套管的磨 损 。防偏磨器一般选用碳2碳复合材料 ,此类材料耐磨性好 、硬度相对较低 、耐高温 ,摩擦过程自润性可 以明显降低偏磨器与套管内壁的粘着磨损和磨料磨 损 。另外 ,运用热喷涂陶瓷涂层技术对偏磨器表面进行表面改性 ,减小偏磨器的外表面与套管内壁摩擦 ,如碳化 物 陶 瓷 WC + Co 、氧 化 物 陶 瓷 Al2 O3 + TiO2 等 。陶瓷涂层硬度强度高 、耐高温 、摩擦因数小 ,可以明显降低粘着磨损和磨料磨损 ,但套管内壁需要相应处理 。3 . 4 打磨式钻杆保护器( PD PP)常规的转动式钻杆保护器通过橡胶套筒与套管 内壁的接触运动 ,除去套管内壁的锈点和糙面 ,并在套管内壁和钻杆保护器之间形成薄层液体润滑膜 , 达到降低摩擦与磨损的目的 ,且在磨光套管粗糙表 面时 ,不会对套管产生磨损 。现场经验表明 ,这种磨光要达到减小钻杆扭矩阻力需要数天 ,而打磨式钻结语4钻杆接头 、扶正器与套管内壁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存在 ,钻柱在钻进过程中的横向振动使得套管与 钻杆接头 、扶正器在接触部位不是常压接触 ,其接触 压力是脉动的 ,峰值远比不考虑钻柱横向振动时大 得多 ,同时横向振动还使钻杆接头 、扶正器在与套管 接触过程中 ,对套管的接触部位产生一个冲击作用 , 因此横向振动会加速套管的磨损 。在以往的研究中 未考虑横向振动的影响 ,其结果还不能真实地反映 套管的磨损机理 。在磨损机理的进一步研究中 ,钻 柱横向振动对套管与钻杆接头之间的磨损机理的影 响有待深入研究 。钻进过程中套管的磨粒磨损是不可避免的 ,套管磨损的速度除与套管内壁和钻杆接 头表面之间的相对滑动速度有关外 ,还与磨粒的大 小 、硬度等密切相关 ,钻进不同地层时岩屑的粒度大 小和硬度都是不一样的 。通过对不同地层的钻进中 套管的磨损速度的研究 ,可为钻井的设计和套管的磨损预测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1 侯 勇 俊 , 王 文 武 . 套 管 磨 损 研 究 进 展 J . 钻 采 工 艺 ,2001 ,24 (5) :72274 .高智海 ,杨 勇 ,赵克枫 . 套管磨损的研究进展 J . 西 安石油学院学报 ,1998 (3) :41245 .林元华 ,付建红 ,施太和 ,等 . 套管磨损机理及其防磨措 施研究 J . 天然气工业 ,2004 (7) :58267 .曾鹏珲 ,徐常生 . 普光 1 井套管防磨技术研究 J . 西 部探矿工程 ,2005 (5) :40241 .王 卫 ,马清明 ,徐俊良 ,等 . 套管减磨接头的研制与应用 J . 石油钻探技术 ,2003 ,31 (3) :38239 .李玉民 ,李 飞 , 郭 建军 , 等 . 钻杆接头 P T100 耐磨带 的敷焊工艺与应用 J . 石油机械 ,2003 ,31 (5) :20222 . 莫伟和 ,高幼根 . 新型套管磨损保护技术实验研究 J . 石油专用管 ,1998 (4) :31233 .郭志梅 ,孟庆昆 ,谢正凯 ,等 . 新型防磨接头的研制与应 用 J . 石油矿场机械 ,2001 ,30 (6) :41243 .仵雪飞 , 林元 华 , 巫才文 , 等 . 套 管 防 磨 措 施 研 究 进 展J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4 ,26 (4) :65269 .Ro dma n D W , Swietlik G. Extended reach drilling lim2it atio ns : A shared sol utio n R . SP E 38466 ,1997 . 2 3 4 5 6 7 8 9 10 22 OIL FIELDEQUIPMENT2007 Vol . 36 3 11 J o hn G Mo bley. Ha r dba nding and it s role in deep wa2ter drilling R . SP E 52882 ,1999 .Schneider F F , Coilins G J . Drillpipe p ro tecto r s suc2 ce ssf ully used to reduce ca sing wea r in deep , direc2 tio nal well R . SP E 23903 ,1992 .Lo ga n J L . The J o ur nal of Ca nadia n Pet roleum Tech2nolo gy C .苏建文 ,卢Febr uar y 1963 .强 ,马建民 ,等 . 新型耐磨材料特性在塔 14 里木油田的推广应用 J . 天然气工业 , 2003 ( 2) : 56258 .王永宏 ,张玉英 ,巴鲁军 ,等 . 钻杆接头敷焊耐磨带技 术 J . 石油矿场机械 ,2004 ,33 (2) :73274 . 12 15 13 投 稿 须 知石油矿场机械(月刊) 创刊于 1972 年 ,是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管 ,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主办 的全国性期刊 。重点报道我国石油勘探开发工程所涉及的科研成果 。主要有专题综述 、试验研究 、设计 计算 、技术经济分析 、新技术 、新产品 、经验交流 、标 准化 、应用开发及现场革新等栏目 ,同时报道涉及我 国石油行业的国内外发展动态 。本刊欢迎广大作者 通过我刊积极开展学术讨论和技术交流 ,欢迎赐稿 。具体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如下 :1 . 文章论点明确 ,论据充分 ,文字表达精炼 ,内 容齐 全 完 整 , 论 文 一 般 不 超 过 6 000 字 ( 包 括 图 、 表) 。2 . 文章撰写顺序 : 文题 (力求简明 ,一般不超过 20 字) ; 作者姓名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和邮编 ;中文摘要 (200300 字) ,中文关键词 ( 38 个)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由编辑部给出) , 正文 (要求层次清楚) ; 参考文献 , 英文部分包括 : 文 题 、作者姓名 (其中姓大写 、名首字母大写 、双名间用 半字线隔开 、如 Z H A N G Mi ng2ho ng) 、工作 单位 、摘要 、关键词 (与中文相对应) 。3 . 正文应分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