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分类号 密 级 公开 U D C 单位代码 10094 硕士学位论文 石家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与优化研究石家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与优化研究 II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 石家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与优化 研究 是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 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 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 签名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原创性确认书 学生 所提交的学位论文 石家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 价与优化研究 是在本人的指导下 由其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 得的原创性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该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指导教师 签名 年 月 日 III 摘摘 要要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也是衡量人类社会进步与文化发展的 重要标志 在城市化进程中 随着城市经济规模迅速扩大 城市问题日益凸现 如人口膨胀 环境污染 交通拥堵 住房紧张 邻里关系紧张冷漠 城市特色 遗失 历史文脉断裂等城市问题危及城市人居环境 备受公众关注 因此 城 市人居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决策者的热切关注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与优化 研究日益成为城市研究的热点 论文在综述国内外城市人居环境理论和评价方法的基础上 结合石家庄市 的实际 遵照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构建石家庄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石家庄城市人居环境进行实证研究 并针对 计算结果对石家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状况进行动态分析 子系统分析 次子系 统分析及发展特征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 1 2005 年及以前 石家庄城市人居环境经历了缓慢发展 快速发展 波动 发展和稳定发展等四个阶段 预测未来几年石家庄城市人居环境将日益改善 2 社会系统和支撑系统的快速发展是石家庄城市人居环境改善的推进器 而生态系统和居住系统的相对滞后则是石家庄人城市居环境改善的瓶颈 3 石家庄城市人居环境的工业化中期阶段特征明显 并由硬环境主导时代 向软环境主导时代过渡 依据上述结论 论文提出石家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近期目标是建设优质 城市人居环境 最终目标是建设生态化城市人居环境 并提出生态系统 支撑 系统 居住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具体优化措施 为石家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提供 参考 关键词 城市人居环境 评价 优化 石家庄市 IV Study on the Assess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Urban Human Settlements Quality in Shijazhuang Abstract Human settlements are not only the basis of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 but also the important sign of measuring social advancement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During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many urban problems come froth gradually such as population expending environment pollution traffic jam housing stress indifference in neighborhood the loss of city feature rupture of history development which has endangered human settlements and the public has already shown great concern about them So problems about human settlements have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 decision makers and the study on assess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urban human settlements quality has been the focus of urban problem study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ie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of urban human settlements in both china and overseas considering the developing features of Shijiazhuang and conforming to the constructing principles of index system index system of urban human settlements of Shijiazhuang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the analytic principal components process the dissertation has a practical study on urban human settlements of Shijiiazhung an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calculations the dissertation has an analysis about the human settlements of the city in four aspects developing trend analysis along with time sequence subsystems analysis hypo subsystems analysis and developing feature analysis drawing main conclusions as the following 1 Before 2005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ettlement of Shingjiazhuang had experienced four stages along with time sequence slow development rapid V development fluctuating development and stable development the dissertation predicts that the urban human settlements will be improved increasingly in the following years 2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system and supporting system are the propellers of the urban human settlements of Shijiazhuang but the relative backwardness of ecosystem and housing system is the bottleneck 3 The urban human settlements of Shijiazhuang which will transfer from hard surrounding dominated era to soft surrounding dominated era have a distinct feature of middle stage industrialization Finally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above the immediate objectiv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human settlements of Shijiazhuang the dissertation puts forward is to construct high quality urban human settlements and the final objective is to construct ecological urban human settlements The dissertation gives specific measures to optimize social system supporting system ecosystem and housing system which i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urban human settlements quality of Shijiazhuang Key words urban human settlements assessment optimization Shijiazhuan i 目目 录录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I 摘 要 II ABSTRACT III 目 录 I 1 研究背景及研究内容 1 1 1 城市人居环境理念的产生及兴起 1 1 2 国内外城市人居环境研究 2 1 2 1 国外城市人居环境研究 2 1 2 2 国内城市人居环境研究 4 1 3 研究内容 意义和技术路线 5 1 3 1 研究内容 5 1 3 2 研究意义 6 1 3 3 技术路线 7 2 城市人居环境释义及相关理论综述 8 2 1 相关概念释义 8 2 1 1 人居环境 8 2 1 2 人居环境构成 10 2 1 3 城市人居环境 11 2 1 4 城市人居环境科学 12 2 2 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的理论基础 13 2 2 1 人地关系理论 13 2 2 2 可持续发展论 13 2 2 3 生态城市学理论 14 2 2 4 城市规划学理论 15 2 2 5 人本主义理论 15 3 石家庄市概况 16 3 1 自然概况 16 3 1 1 位置范围 16 3 1 2 地质地貌 16 3 1 3 气候 16 3 1 4 水文条件 16 3 2 社会概况 17 ii 3 2 1 历史沿革 17 3 2 2 行政区划与人口 18 3 2 3 交通 18 3 3 经济概况 18 3 3 1 社会经济 18 3 3 2 工商业 19 3 3 2 产业结构 19 3 4 人居环境建设概况 20 3 4 1 基础服务设施 20 3 4 2 生态环境质量 21 3 4 3 人民生活水平 21 4 石家庄城市人居环境指标体系的构建 23 4 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23 4 1 1 全面性原则 23 4 1 2 可操作性原则 23 4 1 3 层次性原则 23 4 1 4 以人为本的原则 23 4 1 5 动态性原则 23 4 1 6 相对独立性原则 24 4 2 人居环境指标体系研究 24 4 3 指标体系的构成 24 5 石家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质量评价 26 5 1 层次分析法 26 5 1 1 层次分析法 26 5 1 2 指标权重 27 5 1 3 原始数据获取与标准化处理 28 5 1 4 计算方法 29 5 1 5 计算结果 29 5 2 主成分分析法 30 5 2 1 指标体系的建立 30 5 2 2 指标数据计算 31 6 石家庄城市人居环境评价结果分析 35 6 1 两种评价结果比较分析 35 6 2 人居环境发展动态分析 35 iii 6 2 1 1990 年以前缓慢发展阶段 36 6 2 2 1990 2000 年快速发展阶段 36 6 2 3 2001 2002 年波动发展阶段 36 6 2 4 2003 2005 年稳步发展阶段 37 6 2 5 2006 年及以后人居环境发展预测 37 6 3 四大系统建设水平及协调度分析 39 6 3 1 四大系统建设水平分析 39 6 3 2 四大系统协调度分析 41 6 4 次子系统分析 42 6 4 1 生态系统的三个次子系统 42 6 4 2 支撑系统的三个次子系统 42 6 4 3 居住系统的两个次子系统 43 6 4 4 社会系统的四个次子系统 44 6 5 特征分析 45 6 5 1 工业化中期阶段特征明显 45 6 5 2 由硬环境主导时代向软环境主导时代过渡 46 7 石家庄城市人居环境优化 48 7 1 石家庄城市人居环境优化目标 48 7 2 石家庄城市人居环境优化原则 48 7 2 1 生态位 和 发展位 共提升的原则 48 7 2 2 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48 7 2 3 内在与外在统一的原则 49 7 2 4 以人为本的原则 49 7 3 石家庄城市人居环境优化措施 49 7 3 1 生态系统优化措施 49 7 3 2 支撑系统优化措施 52 7 3 3 居住系统优化措施 54 7 3 4 社会系统优化措施 55 参考文献 57 附表 59 致谢 63 1 研究背景及研究内容 1 石家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与优化研究石家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与优化研究 1 研究背景及研究内容研究背景及研究内容 1 11 1 城市人居环境理念的产生及兴起城市人居环境理念的产生及兴起 城市聚落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形式 目前 一半以上的世界人口和三分之一 以上的中国人口居住在城市 他们在享受丰富多彩的现代化城市文明的同时 也倍受混凝土森林般城市的困扰 原因就在于城市这个 家园远不够理想 不 够完善 甚至充满了矛盾和问题 存在着畸形和病态 1 为此 我们不得不 重新定位城市 调整城市规划 建设和发展的价值理念 确立新的发展观和规 划观 吸取以往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经验教训 以期在新世纪实现城市的现代化 生态化 宜人化和家园化 把城市建设成为人类理想的家园 2 由此 城市人居环境理念应运而生 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 继而 掀起研究热潮 最早的城市人居环境理念始于 20 世纪 30 年代 主要研究了城 市社区的生活方式和居住形式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 城市人居环境的 研究主要集中于传统的空间经济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最早赋予城市生活 空间科学内涵的是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 Doxiadis 他不仅研究了城市生活和 居住环境 而且首次提出了 人居环境科学 的概念 60 年代初 寂静的春 天 一书唤醒了美国公众对人居环境的关注 近 40 多年来 全球经济高速发展 而生态环境质量则急剧恶化 这些问题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忧虑 1972 年联合国 召开的 人类环境会议 1976 年的 生态环境 人类社区会议 1986 年在温 哥华召开的联合国 人居环境会议 1992 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 环境发展 大会 及 1999 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的 为人类和地球彻底改造城市 调查报 告都指出 无论是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都必须将规划本国城市放在 长期协调发展的地位 3 2002 年 9 月 4 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联合国可 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 地球峰会 是本世纪迄今为止级别最高 规模最 大的国际会议 其中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最为重要的议题之一 4 在我国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各种城市问题日益凸现 除交通拥堵 石家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与优化研究 2 空气污染 水质恶化 住房紧张 治安混乱等传统问题尚未解决之外 生态绿 地被占 邻里关系冷漠 城市特色遗失 历史文脉断裂等一系列新问题又层出 不穷 新旧问题纠结成城市顽症 5 使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经济 的发展 并与城市居民日益提高的居住环境要求相差甚远 6 从中国城市发展 情况来看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 21 世纪是中国城市的世纪 有关城市发展和 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决策者的热切关注 2002 年 江泽民同志 在全球环境基金第二届成员国大会上指出 只有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环境保 护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 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实现 由此 城市 人居环境研究成为中国城市研究的热点 1 21 2 国内外城市人居环境研究国内外城市人居环境研究 1 2 11 2 1 国外城市人居环境研究国外城市人居环境研究 人居环境科学又被称为人居科学 作为专门的学术术语 最早是由希腊著 名的城市规划学者道萨迪亚斯 Doxiadis 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创立的 但在此之 前 西方已经有不少学者开始关注工业化影响下的城市人居环境问题 并进行 了一系列有益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城市人居环境的理论研究 在国外经历了 4 个阶段 1 2 1 1 自然生态观阶段自然生态观阶段 早在 16 世纪 欧洲的 乌托邦 著作就构筑了理想的人居环境蓝图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西方城市普遍面 临着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 不少城市研究者以生态观为指导 从城市物质空 间角度入手对城市人居环境进行了研究 诞生了一批自然生态观的代表性理论 例如 霍华德 E Howard 的 田园城市 理论主张通过建设田园城市来改善 城市环境质量 7 沙里宁 ElielSarrinen 的有机疏散理论主张把密度过高的城 市人口和工作岗位分散到可供合理发展的城市外围区域 这样既可符合人类工 作和交往的要求 又不脱离自然环境 8 P 盖迪斯 Patrick Geodes 提倡 区 域观念 强调把自然区域作为基本框架 认为人类丰富与实在的生活是由环境 及其功能决定的 1 研究背景及研究内容 3 1 2 1 2 功能结构研究阶段功能结构研究阶段 针对日益增多的汽车交通对居住环境的副作用 佩里 Clerance Perry 1929 年提出 邻里单位 概念 他主张建成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和用地面积的 邻里 使居民有一个舒适 方便 安静 优美的居住环境 此后不久美国学 者斯泰因和赖特在纽约附近建设了符合邻里理论的集镇 1933 年 CIAM 提出 的 雅典宪章 完整地提出了城市的功能分区 使居住 工作 游憩与交通得 到合理组织 同时 学者们也开始对城市功能结构形成进行解释性探索 伯吉 斯 E W Burgess 的同心圆模式 9 1923 霍伊特 Homer Hoyt 的扇形模式 10 1936 及哈里斯 C D Harris 和乌尔曼 E L Ullman 的多核心模式 11 等 三大经典模式创造性地分析了居住区在城市中的分布 1 2 1 3 以人为核心的发展观阶段以人为核心的发展观阶段 二战以后 城市物质空间规划理论已经比较成熟 但在人类行为 情感 环境等方面却未获得长足发展 因此 许多学者认为城市的形态必须从生活本 身的结构中发展起来 并且提出在城市重建过程中要以人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 这一时期 CIAM 第十小组提出人际结合思想 马丘比丘宪章 也强调人与人相 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根据 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 希腊著名的城市 规划专家道萨迪亚斯 Doxiadis 提出了城市人居环境理念 标志着以人为核心 的城市人居环境发展观在西方形成 1 2 1 4 可持续发展观阶段可持续发展观阶段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可持续发展思想成为新时期指导全球城市发展的纲 领性思想 人居环境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要走上可持续发 展的道路 1992 年联合国 环境与发展大会 通过的 21 世纪议程 指出 人 类居住区工作的总目标是改善人类居住区的社会 经济和环境质量以及所有人 特别是城市和乡村贫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9 1996 年第二届联合国人类住区会 议要求 在全世界建设健康 安全 公正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乡镇和农村 标志着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由此确立 从西方人居环境研究进展可以看出 二战前的人居环境研究是将城市作为 一个整体 探讨在工业社会中城市自然环境恶化的对策 二战后至 70 年代 随 石家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与优化研究 4 着计量革命的出现 定量化研究加强 人们开始倡导城市的人文色彩 居民对 以社区为单位推进人居环境建设表现出极高的热情 80 年代以来 人居环境可 持续发展的战略取向成为全球共识 并随着高科技支持和社区地位的提高 人 居环境建设的可操作性加强 1 2 21 2 2 国内城市人居环境研究国内城市人居环境研究 1 2 2 1 我国古代的人居环境思想我国古代的人居环境思想 在我国 人居环境学历史悠久 我国人居环境学最早萌芽于夏 商 周的 民宅建设中 这一时代问世的 连山 归藏 和 周易 是有关人居环境学 的最早书籍 春秋战国时期 考工记 管子 周礼 等著作 总结了城市 建设的经验 制定和提出了建都和城市选址的理论 为人居环境理论发展奠定 了基础 汉代 以阴阳 五行学说为基础的 月令图式 世界观构成了解释宇 宙时空合一的框架 使人居环境理论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同一时期 儒家的 天人合一 思想构成了此后中国传统居住及居住环境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的正 统 隋唐时期玄学的兴盛 山水美学的发展及宋 元 明 清时期理学的发展 把人居环境学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此外 我国古代人居环境研究著作也颇多 如三国时期魏人管格的 管氏地理指蒙 明清时期萧克的 地理正宗 许继 善的 地理人子须知 蒋平阶补传的 地理辩证 等 都在理论上指导了我国 古代的人居环境建设 1 2 2 2 我国现代的人居环境研究发展我国现代的人居环境研究发展 20 世纪 50 60 年代 我国人居环境建设照搬苏联和东欧的规划建设理论 和原则并付诸于实践 80 年代以后 才逐步形成百花齐放的城市人居环境理论 研究 出现了许多有代表性的人居环境理论 中科院院士吴良镛是我国人居环境研究的开山鼻祖 他借鉴了道氏的 人 类聚居学 用系统观念从分解开始 将人居环境从内容上划分为五大系统 自 然系统 社会系统 居住系统 支撑系统 人类系统 并指出 人类系统 和 自然系统 是两个基本系统 居住系统 与 支撑系统 则是人工创造和建 设的结果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 和谐与矛盾共生 人类必须面对现实 与自 然和平共处 保护和利用自然 妥善解决矛盾 即必须实现可持续发展 12 此 1 研究背景及研究内容 5 外 他还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我国人居环境建设的理论原则 为后来的城市人居 环境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王兴中是对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进行实证研究的开拓者 他以空间生态 评价和人本需求评价为基点 借鉴国外城市生活空间质量评价的模式 运用实 证主义方法 人本主义方法和行为主义方法 建立了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体 系 以西安市为例 首次探讨了中国内陆大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分异规律 宁越敏 陈浮等构建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及其评价的方法和步骤 对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定量评价 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3 他们认为 城市人居 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全面反映城市人居环境的特征 又要具有一定的可 比性和可操作性 并要遵循针对性 可比性 全面性 可操作性等原则 田广研从理论上指出居住环境具有多重性要求 城市人居环境是技术上的 规划与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心理环境 居民生活消费环境的综合体 提出了 城市居住环境规划的新思维 14 王如松从生态学角度对城市人居环境进行了研究 他认为城市的核心是人 发展的动力和阻力也是人 正确处理好人与土地的生态关系是人居生态研究的 核心任务 15 并在此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急需的四类生态 转型 李雪铭等对城市化进程与城市人居环境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 发现 城市化水平与城市人居环境之间有很大的一致性 城市化水平越高 城市人居 环境越好 反之 城市化水平越低 人居环境越差 16 吴良镛 黄光宇 李芗等曾对山地人居环境问题进行了探讨 认为现代山 地人居环境只有突破山地生态特性对人类的制约 实现人与山地自然的和谐共 生 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精神双重层次的需求 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17 1 31 3 研究内容 意义和技术路线研究内容 意义和技术路线 1 3 11 3 1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 本文在借鉴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 针对石家庄城市人居环境的特点并遵 照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建立了石家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评体系 运 用层次分析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性研究 而后依据计算结果对石家 石家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与优化研究 6 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进行对比分析 动态分析 子系统分析 次子系统分析及 发展特征分析 得出石家庄城市人居环境演变的趋势 建设水平 推动和限制 性因素 四大系统协调程度等分析结果 最后依据分析结果提出石家庄城市人 居环境的优化对策 为石家庄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提供参考 1 3 21 3 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 城市人居环境研究和建设 是世界各国在新世纪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其 研究可以为城建规划 土地评价 房地产开发等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各国政府 对此都很重视 人居环境质量作为国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标志 其研究不仅能满 足城市居民对其生活环境状况的知情权的需要 更是城市政府进一步改善人居 环境的重要依据 因此 对石家庄城市人居环境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分析研究具 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3 2 1 理论意义理论意义 1 综合评价与分析研究是城市人居环境研究的一项主要内容 同时也是 薄弱环节 其理论研究的开展和深入 特别是基于城市人居环境发展机理的综 合评价 不仅可以寻找城市人居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的机制与规律 而且还 可以加大城市人居环境理论的深度和广度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城市人居环境理 论 2 迄今为止 学术界对石家庄城市人居环境的研究相当薄弱 研究成果 更是少之又少 本文对石家庄城市人居环境进行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研究 可以 为石家庄城市人居环境研究和建设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 3 2 2 现实意义现实意义 1 客观地评价石家庄城市人居环境发展的现状 了解人居环境要素的发 展变化规律 有利于掌握石家庄城市人居环境的发展轨迹 为遏制城市人居环 境发展的不良倾向发挥导向作用 使城市人居环境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 2 鉴于石家庄市的发展历史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建立石家庄城市人 居环境评价标准 监控城市人居环境的发展轨迹 对促进石家庄城市人居环境 的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背景及研究内容 7 3 对石家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存在问题的揭示 可以为城市人居环境发 展政策的制订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研究所提供的信息有助于民众了解石家庄 市的人居环境发展状况 唤醒和激励石家庄市民众积极参与到城市人居环境的 建设和改善之中 1 3 31 3 3 技术路线技术路线 本文在统计数据和实证调查的基础上 运用数学方法对石家庄城市人居环 境演变的轨迹和现状水平进行分析 找出影响人居环境的推动和限制性因素 并对人居环境整体 子系统 次子系统的协调度进行研究 研究框架如图 1 1 所示 图图 1 1 研究技术路线研究技术路线 石家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 价 指标体系建立原则影响因素 数据搜集 计算建立模型数据处理 分析评价 优化措施 发展特征分析 次子系统分析 子系统分析 动态分析 对比分析 城市概况 理论基础 相关释义 研究进展 研究内容 石家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与优化研究 8 Fig 1 1 the technical route of the research 2 城市人居环境释义及相关理论综述 9 2 城市人居环境释义及相关理论综述城市人居环境释义及相关理论综述 2 12 1 相关概念释义相关概念释义 2 1 12 1 1 人居环境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 一词最早出现于希腊著名的城市规划专家道萨迪亚斯 Doxiadis 1968 年所著的 人类聚居学 Ekistic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of human settlements 一书 settlement 一词一般译为 聚居地 或 村落 包括城镇 我国中科院院士吴良镛将其译为 聚居 意取 汉 书 沟洫志 中 稍筑室宅 遂成聚落 及 史记 五帝记 中 一 年而所居成聚 human settlements 即为 人类聚居 20 世纪 80 年代 他在研究道氏 人类聚居学 的基础上 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 提出了 人居 环境科学 The Science of Human Settlements 2 1 1 1 道氏对道氏对 人类聚居人类聚居 的释义的释义 道氏的 人类聚居 是一个内容十分宽泛的概念 他认为 人类聚居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活而使用或建造的任何类型的场所 人类聚居是人类生活其间的聚居 人类聚居实际上指的是我们的生活系统 道氏认为 人类聚居是地球上可以供人类直接使用的 任何形式的 有形 的实体环境 人类聚居不仅是有形的聚落本身 也包括了聚落周围的自然环境 人类聚居还包括了人类及其活动 以及由人类及其活动所构成的社会 总之 按照道氏的观点 只要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是人类聚居 人类聚居实际上就是整 个人类世界本身 2 1 1 2 吴良镛的吴良镛的 人居环境人居环境 释义释义 吴良镛认为 人居环境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 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 关的地表空间 它是人类在自然界中赖以生存的基地 是人类利用自然 改造 自然的主要场所 按照对人类生存活动的功能作用和影响程度的高低 在空间 石家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与优化研究 10 上 人居环境又可以再分为生态绿地系统与人工建筑系统两大部分 18 他认 为 人居环境的核心是 人 人居环境研究以满足 人类居住 需要为 目的 大自然是人居环境的基础 人的生活 生产以及具体的人居环境建 设活动都离不开更为广阔的自然背景 人居环境是人类与自然之间发生联系和作用的中介 人居环境建设 本身就是人与自然相互联系和作用的一种形式 理想的人居环境是人与自然的 和谐统一 或如古语所云 天人合一 人居环境内容复杂 人在人居环境中结成社会 进行各种各样的社 会 活动 努力创造宜人的居住地 建筑 并进一步形成更大规模 更为复杂的支 撑网络 人创造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又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19 图 2 1 2 城市人居环境释义及相关理论综述 11 图图 2 12 1 人居环境释义及五个子系统相互作用示意图人居环境释义及五个子系统相互作用示意图 Fig 2 1Fig 2 1 thethe paraphraseparaphrase ofof humanhuman settlementssettlements andand thethe interactioninteraction ofof itsits fivefive subsystemsubsystem 来源 吴良镛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1 2 1 3 其它释义其它释义 从一般意义上 有些学者认为人居环境指的是人类居住生活 自然 经济 社会和文化的环境总称 其内容涵盖了居住条件 与居住生活有关的自然地理 状况 生态环境 生活便利程度 教育和文化基础 社会风尚 生活品质等各 方面 从城市生态学意义上 有些学者认为人居环境指的是由围绕城市人群的 各种环境因素构成的以人为主体的复合生态系统整体 从形态学意义上 有些 专家认为人居环境的内涵应该是人文与自然协调 生产与生活结合 物质享受 与精神满足相统一 从资源学意义上 有些学者认为人居环境是指人类活动过 程 包括居住 工作 卫生 交通 通讯 生态环境 文化娱乐等 以及为维 持这些活动而进行建设的实体结构的各类资源的有机结合 还有的学者认为人 石家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与优化研究 12 居环境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人居环境指的是由社会环境 经济环境 和物理环境三大部分整合而成的人类居住系统 狭义的人居环境只是特指人们 居住社区的综合环境 是居民赖以生活的场所 也是其进行社交 与自然接触 的空间 总之 人居环境 是指人类从事有组织活动的场所 它是人类活动的整个 过程 包括居住 工作 教育 卫生 文化 娱乐等 以及为维护这些活动而 建设的实体机构的有机结合 是一个内涵不断深化 外延不断拓展的概念 将 随着科学技术 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拓展和深化 2 1 22 1 2 人居环境构成人居环境构成 2 1 2 1 五大系统五大系统 就内容而言 人居环境包括五大系统 自然系统 人类系统 社会系统 居住系统 支撑系统 24 图 2 2 在五大系统中 人类系统 与 自然系统 是两个基本系统 居住系统 与 支撑系统 则是人工创造与建设的结果 各 个系统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共同组成人居环境 2 1 2 2 五大层次五大层次 就级别而言 吴良镛在借鉴道氏理论的基础上 根据中国存在的实际问题 和人居环境研究的实际情况 将人居环境范围简化为全球 区域 城市 社区 村镇 建筑等五大层次 21 2 城市人居环境释义及相关理论综述 13 图图 2 2 人居环境系统模型人居环境系统模型 Fig 2 2 the model of human settlements system 来自 吴良镛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2 1 2 3 五大原则五大原则 人居环境的概念表明人居环境建设涉及多个领域 人居环境的建设必须遵 循多个领域的原则才能达到当代人类对其追求的目标 普遍认为 人居环境建 设原则包括生态观 经济观 科技观 社会观和文化观 五大原则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因此 人居环境建设中五大原则须统筹兼顾 协调平衡 2 1 32 1 3 城市人居环境城市人居环境 2 1 3 1 城市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的关系城市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的关系 希腊著名城市规划学家道萨迪亚斯认为人居环境包括了从简单的遮蔽物到 巨大的城市等各种类型的聚落 基于这一理解 他将整个人类聚居系统划分为 十个层次 即 1 家具 2 居室 3 住宅 4 居住组团 5 邻里 6 城市 7 大都市 8 城市连绵区 9 城市洲 10 普世城 20 我 国著名建筑和规划学家吴良镛院士在借鉴道氏理论的基础上 将其居住环境的 十个层次简化为全球 区域 城市 社区 村镇 和建筑五大层次 由此可见 石家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与优化研究 14 城市人居环境是整个人居环境科学中的一个层次 它与其它层次人居环境的研 究具有相似性 并与它们相互联系 共同构成完整的人居环境科学体系 但是 由于它是以人类高度聚居的城市为主要研究对象 在研究方法和内容上具有独 特性 2 1 3 2 城市人居环境释义城市人居环境释义 学术界对城市人居环境的理解 有代表性的有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的城 市人居环境是指城市居民的居住和社区环境 它一方面包括住宅质量 基础设 施 公共设施 卫生条件 交通状况及建筑与环境的协调 空气质量 美化绿 化 卫生条件等硬环境 另一方面 还包括家庭环境 邻里质量 居住区和谐 安全归属感 社会秩序 人居关系等心理感受的软环境 22 广义的城市人居环 境是指城市中各种维护人类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非物质结构的有机结合体 是 以人为中心的城市环境 它不仅是城市居民居住和活动的有形空间 而且还包 括贯穿于其中的人口 资源 环境 社会政策和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 23 2 1 42 1 4 城市人居环境科学城市人居环境科学 城市人居环境科学是以城市规划 建筑学和园林学为核心 以区域 社会 文化 社区 经济 能源 资源 环境 生态 地理 水利 美学等学科为外 围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体系 25 图 2 3 图图 2 3 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体系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体系 Fig 2 3 the scientific system of urban human settlements 2 城市人居环境释义及相关理论综述 15 来源 李丽萍 城市人居环境 建筑学 园林学和城市规划相互渗透融合 构成城市人居环境学科体系的 核心 以协调人 建筑 城市 自然四者之间的互相关系 改善城市居民的居 住和生活环境 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要 在学术核心的外围 开展包括区域 社会 文化 社区 经济 能源 资 源 环境 生态 地理 水利 美学等相关学科的协同研究工作 以弥补单纯 依靠城市规划学 建筑学或园林学研究城市问题的不足 达到创建理想城市人 居环境的目的 2 22 2 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的理论基础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的理论基础 2 2 12 2 1 人地关系理论人地关系理论 我国中科院院士吴传钧先生将人地关系思想完整地引入地理学中 提出和 论证了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是地理学的研究核心 他在研究法国人地学派代表 人物 de la Blache V 和 Brunhes J 的 或然论 的基础上 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探 索 提出 人 和 地 这两方面的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相互交织在一起 构 成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他还提出 人地关系地域立体研究的中心目标是协调人 地关系 从空间结构 时间过程 组织序变 整体效应 协同互补等方面去认 识和寻求全球的 全国的和或区域的人地关系系统的整体优化 综合平衡及有 效控制的机理 为有效地进行区域开发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在人地关系的实际研究中 可通过最能体现人地关系本质的关键要素 联 结点 来剖析其主要问题 从人地关系发展阶段看 最初是通过粮食 居所 资源和交通等基本的 联结点 来实现人地联系 所以以往人地关系的研究多 侧重于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产建设 而对人类生活 如 居住环境状况研究得不够 居所是人类休息 娱乐等活动的主要场所 是保证 人类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基地 住房与住区也是城市生产 经济 社会等活动 的后勤保障基地 因此 人居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的质量 从这个 意义上讲 人居现象应该说是人地关系最基本的联结点 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及 质量评价应以人地关系理论为指导 努力实现人地协调 石家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与优化研究 16 2 2 22 2 2 可持续发展论可持续发展论 1987 年 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 WECD 在 我们共同的未来 中指出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这一概 念包含三层涵义 一是 需要 的涵义 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危害后 代人的利益 二是 限制 涵义 人类对资源与环境的索求不应超出它们的承 载极限 三是 协调 的涵义 当代与后代 局部与整体 自然与社会 发达 地区与落后地区等 强调 适度 和 协调 前提下的公平发展 从系统论的角度理解 可持续发展是指以人为中心的 自然 经济 社会 复合系统的可持续 而不是系统某一要素的持续发展 即生态持续发展 经济 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 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由此可见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 是以人类 的永久生存和发展为核心 以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为限度 以人的全面发展和 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的持续过程 即是以人为本的 它是具有高度战略意义 和实践意义的指导思想 已引起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和认可 其 以人为本 的 目标理论正是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理论支撑 2 2 32 2 3 生态城市学理论生态城市学理论 城市生态学是 20 世纪 70 年代初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 是随着城市问题 如人口拥挤 住房紧张 交通阻塞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等 的产生应运而 生的 城市生态学是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 运用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以人为核心的城市 生态系统的机构 功能 动态 以及系统组成成分间和系统与周围生态系统间 的相互作用的规律 并利用这些规律优化系统结构 调节系统关系 提高物质 转化和能量利用效率 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实现结构合理 功能高效和关系协 调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6 城市生态学认为 城市问题是人 城市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互作用过程中出 现的不平衡 不协调的表现 从城市发展的全过程来看 它既有不可避免性 又完全具有将其调控 限制在一个微小幅度之内的可能性 解决城市问题 应 从协调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及自然生态系统的关系的角度着手 以城市生态学 为指导的城市生态规划 是利用城市的各种自然环境信息 人口与社会文化经 2 城市人居环境释义及相关理论综述 17 济信息 根据城市土地利用生态适宜的原则 为城市土地利用决策提供可供选 择的方案 其中的生态适宜度分析是在选取影响居住功能的生态因子的基础上 对各地块进行适宜度分析 并确定适宜级 城市生态学研究和解决城市居住环 境问题的观念 以及对城市土地利用进行生态适宜度分析的方法 对城市人居 环境评价及策略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 2 2 42 2 4 城市规划学理论城市规划学理论 城市规划是指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 是城市各项建设的综合 部署 也是城市建设的管理依据 近代城市规划学是在工业革命后 随着社会 经济的变革及近代城市化的发展所带来 城市问题 和 城市病 逐渐发展起 来的 它一般规定有关城市发展的原则性问题 如城市发展依据 城市发展模 式 城市的性质 城市人口规模 城市总体布局方案以及选定有关城市发展的 主要定额指标和重大工程措施方案等 其主旨是谋求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 至 今 城市规划理论经历了 综合性规划 倡导性规划 沟通性规划 的演 变 27 在人居环境科学体系的组成结构 图 2 3 中 人居环境的核心科学是建筑 学 园林学和城市规划学 其中园林学和建筑学都属于微观学科 研究的是城 市的组成细胞如公园 绿地和建筑的规划和设计问题 一个城市即使每一幢建 筑都堪称杰作 每一个公园都耐人寻味 美不胜收 但其他城市要素如工业区 居住区 中心商务区等却不尽如人意 作为一个整体的城市人居环境得分便会 大打折扣 28 所以 有必要用宏观和中宏观层次上的城市规划学统领微观层 次的建筑学和园林学来研究城市人居环境问题 29 因此 毫无疑问城市规划 的相关理论正是本文的理论支撑 2 2 52 2 5 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是设计方法论的一个主要流派 主张要认识设计者的社会作 用 强调设计者负有为社会服务的道德责任 人本主义理论突出以人为本 以 人为核心的设计原则 在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中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 通过在 项目区的一系列不同文化环境及各类设施的设计 创造高雅的文化氛围 促进 人际交往 使生活更为方便 更具安全感 归属感 以达到祥和温馨的城市人 石家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与优化研究 18 居环境的更高境界 3 石家庄市概况 19 3 石家庄市概况石家庄市概况 3 13 1 自然概况自然概况 3 1 13 1 1 位置范围位置范围 石家庄市位于东经 114 23 114 42 北纬 37 58 39 地处 广袤辽阔的华北平原中南部 北靠首都北京和港口城市天津 东临渤海和华北 油田 西依太行山脉并与全国煤炭基地山西省毗邻 古称 京畿之地 素有 南北通衢 燕晋咽喉 之称 现辖 6 个区 12 个县 5 个县级市和 1 个国家 级高新技术开发区 本文研究的范围包括石家庄市区的长安 桥东 桥西 裕 华 新华五区 含矿区 即地理概念上的主城区部分 3 1 23 1 2 地质地貌地质地貌 石家庄市位于太行山地和华北平原的结合部 市郊北部有滹沱河穿流而过 整个市区为滹沱河冲积平原 地质构造运动自中生代燕山运动以来一直以下降 为主 属于冀中凹陷 沉积有巨厚的第三纪 第四纪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排水系统改造方案
- 支付结算考试题库及答案
- 郑州查验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旅游租赁合同范本:个性化服务与安全保障
- 雨污合流管网分流改造实施计划
- 离婚赔偿协议范本:财产分割与子女教育补偿协议
- 保密协议签订与竞业禁止条款的平衡艺术
- 离婚协议公证模板:婚姻关系终止后的财产分配
- 离婚协议书范例(婚姻财产分割)
- 物业委托物业管理及社区垃圾分类服务合同
- 第8课《网络新世界》第一课时-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 2025年审计部招聘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详解
- Bowtie安全分析培训课件
- 退役军人优抚政策课件
- 财务遴选笔试题及答案
- (2025秋新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六年级上册音乐课教案
- 肿瘤病人疼痛评估与干预策略
- 计算机视觉技术课件
- 大学书法教学课件
- 河北省科技工程学校招聘真题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