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学教学方案设计书.doc_第1页
劳动关系学教学方案设计书.doc_第2页
劳动关系学教学方案设计书.doc_第3页
劳动关系学教学方案设计书.doc_第4页
劳动关系学教学方案设计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赣南师范学院教学方案设计书20082009学年学院 (部) 商学院 课程名称 劳动关系学 年级班级 06人力资源管理班 学生人数 66人 主讲教师 李铁斌 教师职称 助教 2009年 2 月 15 日 赣南师范学院教务处一、劳动关系学教学方案设计书概述:本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现代西方劳动关系理论与相关制度,以及处理劳动关系事务的现代组织手段和科学技术方法,使学生能够从理论到操作的各个层面了解现代西方劳动关系理论和发展的整体状况,同时注重这些内容与中国劳动关系的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培养学生用劳动关系的理论方法来分析解决现实劳动关系问题的能力。课程目标是为社会培育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各级工会组织、研究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中从事劳动关系协集体谈判理实务以及理论政策研究的人才。本教学方案设计书以中国人民大学常凯教授的教材和课件为蓝本,参考国内大学通用劳动关系学教材、期刊杂志和国家劳动关系学精品课程网站等进行相关内容的设计,并具体结合作为地方普通高校的大学生特点进行相关教学方法和环节的设计,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思考,为大学四年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二、劳动关系学教学基本要求或建议: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避免灌输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指导者。教学形式的多样化都离不开最基本的自主学习模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教材(或搜集资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问题。在传授重点难点内容或理论性强的内容时,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法,辅之以练习题和思考题,而在传授其他内容时则采用尽可能灵活多样的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自主学习的愿望。例如,案例分析可以有多种方法,在分析一个工会主席的一天时,用头脑风暴法,为该工会主席献计献策;在分析是煽动罢工,还是正当维权时,采用正反两方辩论的方法,各抒己见;在分析集体谈判四个案例的时候,结合多媒体素材,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分析案例中角色表现的过程中自己寻找集体谈判的技巧。三、劳动关系学课程教学章节及课时分布第一章 劳动关系导论(4学时)第二章 劳动关系理论(4学时)第三章 劳动关系的实质(6学时)第四章 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4学时)第五章 管理方(4学时)第六章 工会(6学时)第七章 政府(4学时)第八章 集体谈判(10学时)第九章 劳动关系模式比较(6学时)第十章 我国劳动关系发展和问题(6学时)四、劳动关系学课程教学使用教材及参考资料目录教材:常凯,劳动关系学,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06年版。主要参考书:1、张天开:各国劳资关系制度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19882、卫民:劳资关系问题与政策 台湾:环球经济社,19903、沈琴琴:劳动力市场和职业选择 北京:知识出版社,19984、董克用等编欧盟一体化过程中对劳动力市场与社会保障政策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内部稿,19985、杨体仁、李丽林: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郭庆松:企业劳动关系管理 南开出版社,20026、美 丹尼尔米尔斯:劳工关系(第五版),李丽林、李俊霞等译,79页,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7、美R韦恩蒙迪、罗伯特M诺埃,葛新权、郑兆红、王斌等译:人力资源管理(第六版)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8、美 丹尼尔奎因米尔斯劳工与雇主第五版(英文影印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9、德 马克斯韦伯著, 约翰内斯温克尔曼整理,林荣远译:经济与社会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0、法 埃米尔迪尔凯姆著,王力译:社会分工论 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8511、美 Lloyd G. Reynolds, Stanley H. Masters, Colletta H. Moser. labor economics and labor relations. 10th edition.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Englewood Cliffs, 199112、美 Salamen Michael. Industrial Relations: 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 Prentice Hall, 199213、美 Wood Stephen, “High commitment Management and Unionization in the U.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199614、美 Kochan, Thomas and Paul Osterman, The Mutual Gains Enterprise.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415、加 Morley Gunderson, Union-Management Relations inCanada, 3th edition, Addison-Wesley Publish Limited,199516、加Godard John, Industrial Relations,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2nd edition, Capus Press Inc, North York, 200017、加 Craig, A. “ Mainstream Industrial Relations in Canada.” In G. Hebert, H. Jain, and N. Meltz, eds. The State of the Art of Industrial Relations. Kingston and Toronto: Queens University Industrial Relations Centre and University of Toronto Centre for Industrial Relations, 198818、英 Dore, Ronald, “The Distinctiveness of Japan,” in Colin Crouch and Wolfgang Streeck (Eds.), London, Political Economy of Modern Capitalism, 1997 19、Kerr C., J.T. Dunlop, F.H. Harbison, and C.A.Myers. Industrialism and Industrial Man, 2nd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 Chalmers, Norma JIndustrial Relations in JapanLondon: Reutledge, 198921、M. Schuster, Union-Management Cooperation: Structure, Process, and Impact (Kalamazoo, MI: W.E. Upjohn Institute for Employment Research, 1984第一章 劳动关系导论(4学时)【教学目的】1、对劳动关系概念有整体的把握,掌握相关概念;2、理解各表现形式的具体内容和变化。【教学方法】本章内容主要以讲授为主,采用板书的方式。【教学重点与难点】1、介绍员工、员工团体和管理方的概念,从而建立起劳动关系的基本概念范畴、以及劳动关系的性质和表现。2、分析了影响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因素,劳动关系的“投入产出”模式,邓洛普的“产业关系系统”。3、要求学生掌握员工、员工团体、管理方、雇主协会、劳动关系等概念,理解劳动关系的各种外部环境是怎样影响劳动关系的,知道劳动关系的“投入产出”模式,熟悉邓洛普模型。本章是课程的重点章节。一、劳动关系导论(一)介绍劳动关系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二)劳动关系的概念、称谓、主体,员工、员工团体、管理方、雇主协会等概念(三)劳动关系的四种表现形式: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的具体内容。二、劳动关系的性质和类型(一) 劳动关系的性质包括表面上的平等和事实上的不平等、关系和社会属性(二) 劳动关系的类型可以分为均衡性、不均衡型和政府主导型。三、 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一)影响劳动关系的五大外部环境因素四、 劳动关系的调整模式(一)劳动关系的调整模式的含义,了解“投入产出”模式的具体内容;(二)掌握邓洛普模式以及劳动关系系统的组成、机制、问题以及发展。并对劳动关系系统的内部构成有进一步的思考。【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1、继续本章前面的引例,王君决定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各方面信息。这些信息主要包括: (1)国家关于工会的法律和政策 (2)管理方对于同工会合作的可能性 (3)工人们对于工会的支持程度 (4)该厂的产品的销售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5)工会现有的经费和处理信息的工具 (6)员工对于理想的劳动关系的描述,请将这些信息中与环境要素有关的信息进行分类。 2、 谈谈你对劳动关系性质的理解。3、如果可以将足球产业中的足球运动员当作一个特殊的劳动力市场的话,那么请说说在何种情况下运动员的劳动力市场的力量、三种关系的力量会比较大些?第二章 劳动关系理论(4学时)【教学目的】1、熟练掌握劳动关系的五个学派的理论观点,而且要知道这些理论观点的依据和立场和方法;2、掌握马克思、迪尔凯姆和韦伯这三位对劳动关系的理论做出开创性贡献的鼻祖的理论以及他们和五个学派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本章内容主要以讲授为主,采用板书和学生作业相结合的方式。【教学重点与难点】一、劳动关系理论:各学派的观点(一)了解世界各国的劳动关系领域所形成的五大学派:新保守派、管理主义学派、正统多元学派、自由改革主义学派和激进派。(二)掌握和理解五大学派各自的观点和政策主张,并形成初步的个人观点。二、劳动关系理论溯源(一)详细介绍对劳动关系理论的源泉做过开创性贡献的鼻祖:卡尔马克思、埃米尔迪尔凯姆、马克思韦伯三人的理论;(二)掌握三位鼻祖的理论要点。【作业题】在五个学派中你比较支持哪个学派?请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论文来证明你的观点。要求能够自圆其说。【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分小组进行学派的观点辩论。第三章 劳动关系的实质-冲突与合作(6学时)【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理解劳动关系无论其形式发生如何的变化,它的实质冲突与合作这两个方面却不会改变。2、要求学生掌握冲突的根本根源和背景根源、合作的根源、冲突和合作的表现形式,知道沟通和共同协商的基本内容和作用,并对影响冲突变化的因素有所了解。【教学方法】本章内容主要以讲授为主,采用板书和学生作业相结合的方式。【教学重点与难点】一、 冲突的根源(一)要求掌握冲突的四个根本根源:异化的合法化、客观的利益差异、雇佣关系的性质和劳动合同的性质(二)冲突背景根源:广泛存在的社会不平等、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工作本身的经验。明白这些根源是如何造成劳动关系中冲突这一本质属性的。理解冲突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在劳动关系中的意义。二、合作的根源(一)要求掌握合作的两个根源:被迫和获得满足。(二)理解合作作为劳动关系的另一本质属性的原因。三、冲突与合作(一)理解合作和冲突在一定条件下的互相转化。(二)掌握罢工的概念、意义、作用、形成等内容。(三)理解双方权力义务的协商以及心理契约的形成。知道应对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内容。(四)知道冲突和合作及其转化中的各种形式。四、沟通与共同协商(一)知道沟通的概念和作用,以及沟通的具体内容。(二)理解共同协商的概念和作用。(三)掌握共同协商和集体谈判的区别。五、冲突与合作的影响因素(一)影响冲突与合作的因素有两大类:文化因素和非文化因素以及它们各自的内容。(二)冲突和合作的根源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三)知道影响冲突与合作的两大类因素,并对本章的内部逻辑结构有大概的了解。【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分劳方、资方、政府、工会、雇主组织、非政府组织进行小组分工。第四章 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4学时)【教学目的】1、本章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劳动关系发展的历史,明白劳动关系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各个阶段由于环境和其他制度的因素会表现出各自的特点。2、要求学生掌握劳动关系历史发展的阶段特点、劳动关系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当今世界劳动关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教学方法】本章内容主要以讲授为主,采用板书相结合的方式。【教学重点与难点】授课方式:本章采用以学生按要求回答问题为主线的学生分小组授课方式。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教师仅在必要时进行适当引导。一、早期工业化时代的劳动关系(一)掌握早期工业化时代的时代背景、斯密的管理思想以及当时劳动关系发展的特点。(二)理解该时期劳动关系的产生背景与特点之间的必然联系。二、 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一)掌握管理时代的时代背景、科学管理理论、该时期的劳动关系发展的特点。(二)理解该时期劳动关系的产生背景与特点之间的必然联系。三、冲突的制度化(一)掌握冲突的制度化阶段的时代背景、行为科学理论劳动关系发展的特点。(二)理解该时期劳动关系的产生背景与特点之间的必然联系。四、成熟的劳动关系(一)掌握成熟的劳动关系阶段的时代背景、“管理理论的丛林”、该时期的劳动关系发展的特点。(二)理解该时期劳动关系的产生背景与特点之间的必然联系。五、新的矛盾和问题(一)掌握在新的阶段所产生的关系和组织发展的背景、该时期的劳动关系发生了五个方面的新变化。(二)理解该时期劳动关系的产生背景与特点之间的必然联系。【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1如何理解古典均衡和现代均衡的含义?2内部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特征是什么?3试分析我国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过剩现象?第五章 管理方(6学时)【教学目的】1、知道管理方的定义,以及雇主协会的概念、类型和作用;2、管理方的角色与作用,管理模式,及其环境之间的关系,管理方的策略与实践。【教学方法】本章内容主要以讲授为主,采用板书和学生角色模拟相结合的方式。【教学重点与难点】一、 管理方的概念(一)知道管理方的概念,以及管理方的特征雇主协会的概念、类型和作用。(二)掌握相关概念二、管理方的角色和作用(一)不同学派对管理方的角色和作用提出不同的看法,包括新古典关系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劳动过程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决策过程理论、战略选择理论,要求对这些理论的内容有大概的了解。(二)了解各理论之间的差异三、管理模式与策略(一)管理模式的二维分类模式,九种模式的具体内容和特征,主流的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和内部的规律。(二)了解企业管理模式的分类,并对独裁/剥削管理模式、集权/宽容管理模式和自主/合作管理模式的内容和相应的背景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大概的了解。【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1、谁是管理方?请说明管理方与雇主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举例说明雇主协会的作用与类型。 3、试举例说明九种管理模式。 4、试比较工作生活质量计划与雇员参与计划的异同点。 5、借鉴国外经验说明在我国雇员参与管理的途径形式。【本章案例讨论】组织同学扮演管理方角色如何处理企业员工关系。第六章 工会(6学时)【教学目的】1、 掌握工会的概念、职能和作用,结构分类、工会的承认和工会化的原因;2、 工会的职能与行为方式,工会的组织结构,工会民主和劳资合作。本章是课程的重点章节。【教学方法】本章内容主要以讲授为主,采用板书和学生角色模拟相结合的方式。【教学重点与难点】一、工会的概念(一)工会的概念和性质,工会的结构分类:职业工会、行业工会、总工会,以及这三类下属的分类型;(二)工会的产生和发展的阶段:早期职业工会时期、行业工会时期和总工会时期的各自的时间段和特征。二、工会承认(一)工会承认的方式可以分为自愿承认和法定承认两种(二)了解法定承认在英国、美国的基本程序,以及承认标准、承认过程、雇主权力义务等方面的比较。了解工会化的主客观原因。三、工会的职能与行为方式(一)工会的职能包括关系职能、民主职能、整合职能、社会民主职能、阶级革命职能;(二)工会分类为工联工会、福利工会、政治工会。(三)工会的行为方式包括:互保互助、集体谈判、劳动立法、直接行动和政治行动。工会的内部民主制度。【本章案例讨论】组织同学扮演工会方角色如何参与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第七章 政府(6学时)【教学目的】1、 要求学生了解政府作为广义的劳动关系的主体的意义和作用。2、 掌握政府的角色、政府与劳动关系理论之间的关系、政府制定劳动关系战略的内容。【教学方法】本章内容主要以讲授为主,采用板书和学生角色模拟相结合的方式。【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政府的角色和劳动关系理论(一)政府的角色的定义和内容,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五种角色:保护者、促进者、调停者、规划者和雇佣者的内容。(二)掌握相关概念,理解政府的五种角色中的不同对象和不同态度。二、政府的劳动关系策略和实践(一)政府劳动关系策略与实践的基本框架,以及划分为五种模式:市场个人主义、自由集体主义、谈判社团主义、国家社团主义、中央集权主义。(二)了解五模式的具体内容【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1、1987年全国高教联合会结构调整中,全国执行委员会究竟是对选举者(所有会员)负责,还是对全国理事会负责? 2、1987年全国高教联合会结构调整中,以全国为单位选举产生的全国执委是否比以地区为单位选举产生的全国执委拥有更多的 权利,并承担更多的责任? 3、1985、1987、1988年的三次结构调整,增强还是削弱工会民主?是否有利于全国工会领导倾听全体会员的意志?【本章案例讨论】组织同学扮演政府方角色如何协调行业或企业员工关系。第八章集体谈判(10学时)【教学目的】1、掌握集体谈判的概念和作用,集体谈判的范围,在集体谈判中双方的权力和权利,罢工权力的行使与限制;2、集体谈判的结构和进程,以及影响集体谈判结果的主要原因。本章是课程的重点章节。【教学方法】本章内容主要以讲授为主,采用板书和案例模拟相结合的方式。【教学重点与难点】授课方式:利用2学时的时间,要求学生在课外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谈判的模拟练习。具体做法是:将学生自愿分成四组,每组有一位同学负责主持谈判,其他同学分成管理方和员工两部分进行谈判。谈判的案例由教师提供,抽签决定。教师依据学生在谈判中的表现给分。一、集体谈判概述(一)集体谈判的概念和作用,集体谈判的立法目的和原则,与集体谈判有关的国际公约和建议书。(二)掌握相关概念,理解集体谈判立法的原则和目的。二、集体谈判的法律调整(一)不当劳动行为的概念、种类和补救,诚实谈判的责任,罢工权力的行使与限制。(二)知道谈判双方各自的权力和义务三、集体谈判的结构、进程和结果(一)集体谈判的结构、进程和结果,谈判结果的决定因素等,谈判方式的选择。(二)掌握集体谈判的谈判进程和结果的决定因素,以及适当的谈判技巧。【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1、说明政府在决定劳动关系方面的重要性。 2、比较自由放任主义政府和社团主义政府理念的区别。 3、结合世界主要国家劳动关系实践,说明近百年来劳动关系模式的变化。 4、你认为政府是否应该促进社会主义? 5、结合中国与外国实践说明政府收入政策的重要性,并说明收入政策的主要内容。 6、政府是否应该限制工会的罢工权力?【本章案例讨论】组织同学分别扮演三方角色如何处理行业或企业员工关系。第九章劳动关系模式比较(4学时)【教学目的】1、知道劳动关系各学派的政策主张,劳动关系模式应用;了解主要国家劳动关系模式评价,掌握关系绩效和社会绩效之间的替代规律。2、了解劳动关系发展演变,当今工会面临的问题,中国劳动关系面临的挑战。【教学方法】本章内容主要以讲授为主,采用板书和学生角色模拟相结合的方式。【教学重点与难点】一、各国模式介绍(一)知道劳动关系各学派的政策主张,劳动关系模式应用(二)了解主要国家劳动关系模式评价,关系绩效和社会绩效之间的替代规律。(三)掌握关系绩效和社会绩效之间的替代规律。二、各国模式比较(一)介绍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瑞典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关系模式,制度和环境背景,关系和社会绩效、政策主张。(二)了解各国模式的特点和主流思想的流派。作业:案例分析与角色模拟利用2学时的时间,要求学生在课外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谈判的模拟练习。具体做法是:将学生自愿分成四组,每组有一位同学负责主持谈判,其他同学分成管理方和员工两部分进行谈判。谈判的材料由教师提供,抽签决定。教师依据学生在谈判中的表现给分。1、某中型国有企业生产精密仪器,有在职职工500余人,近年来由于体制落后、设备老化、原材料价格上升、人才流失等原因,造成企业连续亏损。2001年企业领导班子调整并获得了银行的一笔改造设备的贷款。同时企业面临生产重组,将裁员近200人。其他上岗人员也面临降级、改变工种的风险,并且和上一年一样,只能拿到全额工资的70,以前欠发的工资都不予补发。政策一出台立即人心惶惶,不满情绪滋生,生产受到很大影响。该企业工会在广泛了解职工的想法后,决定以集体协商的形式与企业管理方对工资、就业等问题提出意见。劳动部门的有关人员参加了这次集体协商。2、某集体企业经营一家规模较大的超市,有员工100人,近两年由于货源充足,价格低廉,服务质量好,使销售额有较快的增长。2002年企业利润上升了近50,企业的管理方决定用这部分积累的资金扩张建立连锁企业,工资增长只维持在去年的增长10的水平。这一做法引起了员工的普遍不满。企业工会得到员工的反映,决定要同管理方集体谈判确定工资水平和奖励制度等问题。劳动部门的代表应邀参加了这次谈判。3、某乡镇企业有员工300余人,加工生产皮鞋,产品在90年代曾经一度畅销,但员工的工资一直在当地最低工资的水平线上。但近两年由于产品样式开始陈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等原因,产品滞销严重。企业管理方已经拖欠员工数月工资,只发给一点生活费,至于社会保障费则拒不交付。多数员工害怕被辞退而敢怒不敢言。2002年2月,企业以纪律状况差为由辞退50人,其他所有人的工资均以几双皮鞋顶替。几个员工找到当地劳动部门投诉。在劳动部门的支持下,这几个员工作为员工代表请来劳动法律专家同管理方就拖欠工资和裁员补偿等问题进行交涉。第十章 我国劳动关系发展和问题(4学时)【教学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