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器DMCppt课件.ppt_第1页
感觉器DMCppt课件.ppt_第2页
感觉器DMCppt课件.ppt_第3页
感觉器DMCppt课件.ppt_第4页
感觉器DMC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感觉器 2 第十三章概述 感觉神经的末梢装置 感受器及其附属结构的总称 反射弧 3 感受器分类 一 按感受器的位置及功能分类 4 1 一般感受器分布在皮肤的痛觉 温度觉 粗触觉 压觉和精细触觉感受器 分布在肌 肌腱 关节的运动觉和位置觉感受器和分布在内脏和心血管的各种感受器 二 按特化的程度进行分类 2 特殊感受器分布眼 耳 鼻 舌 包括视 听 平衡 嗅 味等感受器 5 感觉器 第十四章视器 第一节眼球第二节眼副器第三节眼的血管和神经 6 近视 远视 斜视 老花 青光眼 白内障这些眼疾 可能是你既熟悉又陌生的 让我们一起进入神奇的视觉世界 我们的眼睛能感受107焦耳的能量 能分辨17000种不同的色调 这可能是你不知道的 7 视器 眼球 接受光波刺激并传至大脑 产生视觉 眼副器 支持 保护和运动眼球 概述 8 第一节眼球 眼球 眼球壁 内容物 外层 纤维膜 中层 血管膜 内层 视网膜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晶状体 玻璃体 纤维膜 血管膜 视网膜 9 一 眼球壁 1 角膜占前1 6无色透明 无血管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 具有屈光作用 2 巩膜占后5 6 乳白色 不透明 巩膜静脉窦 是房水流出的通道 黄疸时 巩膜呈黄色 老年人巩膜因脂肪沉着呈黄色 10 二 中层 血管膜 前 后 虹膜 睫状体 脉络膜 富含血管 神经和色素 呈棕黑色 具营养眼球及遮光作用 11 1 虹膜瞳孔眼房 角膜与晶状体之间的间隙 前房 后房虹膜角膜角 瞳孔括约肌 环形排列 缩小瞳孔瞳孔开大肌 放射状排列 开大瞳孔 虹膜的颜色有种族差异 12 2 睫状体睫状突 放射状皱襞 由睫状突发出睫状小带与晶状体相连 内部含平滑肌 睫状肌 睫状突 脉络膜 3 脉络膜与巩膜疏松相连 具有营养视网膜 吸收眼内分散光线以免扰乱视觉的功能 13 三 内层 视网膜 分为三部分 中央凹 黄斑 视神经盘 盲部 视神经盘 生理性盲点 黄斑 视神经盘颞侧偏下方3 5mm 中央凹 无血管 感光最敏锐 虹膜部睫状体部脉络膜部视部 中央凹 14 视网膜视部的神经层主要由3层神经细胞组成 外层为视锥和视杆细胞 中层为双极细胞 内层为节细胞 视锥细胞分布在视网膜中央部能感受强光和颜色 视杆细胞分布于视网膜周边部只能感受弱光 分为两层 外层为色素上皮层 内层为神经层 两层之间有潜在性腔隙 容易造成神经层与色素上皮层脱离 15 中央凹 瞳孔 眼轴 视轴 光线经瞳孔中央至视网膜黄斑中央凹的连线 称视轴 眼轴与视轴呈锐角交叉 当眼平视前方时 眼球前面正中点称前极 后面正中点称后极 把通过前 后极的连线称眼轴 16 二 眼球的内容物 上述结构与角膜合称为眼的屈光装置 晶状体 玻璃体 17 一 房水 房水循环途径 睫状体生成房水 眼后房 瞳孔 眼前房 虹膜角膜角 巩膜静脉窦 眼静脉 房水的生理功能 为角膜和晶状体提供营养 并维持正常的眼内压 房水代谢障碍 青光眼 前房 后房 18 二 晶状体双凸透镜状有弹性无色透明不含血管和神经 晶状体皮质 周围部 较软晶状体核 中央部 较硬晶状体被膜 晶状体囊 晶状体囊 晶状体核 晶状体皮质 晶状体后面 晶状体前面 晶状体浑浊则称白内障 19 晶状体是屈光系统的主要装置 视近物 睫状肌收缩 睫状突内伸 睫状小带松弛 晶状体曲度增加 屈光度加强 视远物 睫状肌舒张 睫状突外伸 睫状小带紧张 晶状体曲度变小 屈光度下降 20 视力的矫正 远视 物像落在视网膜后 近视 物像落在视网膜前 凸透镜矫正远视 凹透镜矫正近视 21 三 玻璃体 无色透明 呈胶冻状 前面有玻璃体凹 玻璃体凹 玻璃体 充填于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 占眼球内腔的后4 5 玻璃体对视网膜有支撑作用 22 眼球与数码摄像机 眼球壁 暗箱 角膜 镜头 晶状体 凸透镜 虹膜 快门 视网膜 底片 23 眼睑由浅至深可分为5层 一 眼睑 第二节眼副器 内眦 外眦 睑缘 内眦 外眦 睑缘 睫毛的根部附近有睫毛腺和睑缘腺 炎症时称麦粒肿 皮肤 皮下组织 疏松 易水肿 肌层 眼轮匝肌睑部 睑板 含睑板腺 其囊肿称霰粒肿 睑结膜 24 25 二 结膜 是一层薄而光滑透明 富含血管的粘膜 覆盖在眼球的前面和眼睑的后面 按其所在部位可分三部分 1 睑结膜2 球结膜3 结膜穹隆位于睑结膜与球结膜互相移行处 结膜上穹 结膜下穹 当上 下睑闭合时 整个结膜形成囊状腔隙称结膜囊 睑结膜 球结膜 结膜上穹 结膜下穹 26 泪腺 分泌泪液 三 泪器 结膜上穹 上 下泪小管 鼻泪管 下鼻道 泪囊 上 下泪点 泪腺 上泪小管 泪囊 下泪小管 泪点 鼻泪管 下鼻甲 下鼻道 一把鼻涕一把眼泪 感冒时常有流泪的现象 27 四 眼球外肌 上直肌 瞳孔转向上内侧下直肌 瞳孔转向下内侧内直肌 瞳孔转向内侧外直肌 瞳孔转向外侧 上斜肌 瞳孔转向下外侧下斜肌 瞳孔转向上外侧上睑提肌 提上眼睑 上斜肌 上直肌 提上睑肌 内直肌 外直肌 下直肌 下斜肌 上斜肌腱 滑车 28 五 眶脂体和眶筋膜 眶脂体 对眶内各结构起弹性垫样保护作用 前部脂肪相当眼球运动的关节窝 眶骨膜眼球筋膜鞘眼肌筋膜鞘眶隔 一 眶脂体 二 眶筋膜 眼球筋膜鞘 眶脂体 眶隔 眶隔 29 第三节眼的血管和神经 一 眼的动脉 一 视网膜中央动脉属于终动脉 二 睫后短动脉 脉络膜动脉 三 睫后长动脉 虹膜动脉 四 睫前动脉 颈内动脉 眼动脉 视神经管 入眶 眼动脉的主要分支有 30 1 视网膜中央静脉2 涡静脉 眼上 下静脉3 睫前静脉 二 眼的静脉 三 眼的神经 详见 神经系统 31 小结 1 视器的组成 眼轴和视轴的概念 2 眼球的组成 3 眼球壁的分层 结构特点及功能 4 眼球内容物 5 房水的产生 循环途径及临床意义 6 眼副器的构成及作用 7 眼外肌的名称和作用 32 第十五章前庭蜗器 第一节外耳第二节中耳第三节内耳附 其他感受器 感觉器 33 1 组成 前庭器 位觉器 蜗器 听器 2 分部与功能 外耳中耳内耳 概述 Balance Hearing 34 包括 耳廓 外耳道 鼓膜 外耳门耳屏耳垂 第一节外耳 一 耳廓 35 耳垂无软骨由脂肪 结缔组织构成富含血管 神经为临床采血部位之一 36 1 位置 形态 外耳门 鼓膜弯曲 略呈 S形 前上 向后 前下婴儿外耳道短而直 二 外耳道 37 三 鼓膜 位于外耳道底与中耳鼓室之间的半透明薄膜 鼓膜周缘较厚 中央向内凹陷形成鼓膜脐 成人鼓膜与外耳道底成45 50 婴幼儿鼓膜呈水平位 鼓膜 鼓膜脐 1 位置与形态 38 临床检查鼓膜的方法 成人 向后上方牵拉耳廓婴儿 向后下方牵拉耳廓 因外耳道短且直 鼓膜较水平 39 2 鼓膜的分部 正常鼓膜 急性中耳炎鼓膜 40 1 外侧壁 鼓膜壁 第二节中耳 一 鼓室的壁 一 鼓室 鼓膜的凸侧朝向鼓室 组成 鼓室 咽鼓管 乳突窦 乳突小房 2 内侧壁 迷路壁 与内耳相隔中部圆形隆起 岬前庭窗 卵圆窗 蜗窗 圆窗 由第二鼓膜封闭 41 3 上壁又称 盖壁 4 下壁又称 颈静脉壁 6 后壁又称 乳突壁 5 前壁又称 颈动脉壁 由颞骨岩部前外侧面的鼓室盖构成 分隔鼓室与颅中窝 上部有乳突窦入口 乳突小房 盖壁 颈动脉壁 颈静脉壁 42 二 鼓室内的结构 听小骨即 锤骨 砧骨和镫骨 1 锤骨 2 砧骨 3 镫骨 听小骨链 锤骨借柄连于鼓膜 镫骨底封闭前庭窗 三块听小骨在鼓膜与前庭窗之间以关节和韧带连结成听小骨链 组成杠杆系统 锤骨 砧骨 镫骨 43 4 鼓索和鼓室丛 5 鼓室的粘膜 鼓室壁内无腺体 运动听小骨的肌 1 鼓膜张肌作用 将锤骨柄牵引拉向内侧 使鼓膜内陷以紧张鼓膜 2 镫骨肌作用 镫骨头拉向后方 使镫骨底前部离开前庭窗 以减低迷路的压力 并解除鼓膜的紧张状态 是鼓膜张肌的拮抗肌 鼓膜 44 二 咽鼓管 1 位置与开口 位于鼻咽部与鼓室之间的一条通道 咽鼓管鼓室口开口于鼓室前壁 咽鼓管咽口开口于鼻咽部侧壁 45 2 分部骨部 后外侧1 3段软骨部 前内侧2 3段 骨部 软骨部 3 小儿咽鼓管特点与意义较宽 短 水平咽部感染易波及鼓室导致中耳炎 46 1 乳突小房是颞骨乳突内许多含气的小腔大小不等 形态各异彼此连通2 乳突窦为乳突小房与鼓室之间的腔隙交通 向前通鼓室 向后通乳突小房 三 乳突窦和乳突小房 47 第三节内耳 内耳又称迷路 是前庭蜗器的主要部分 骨迷路 由颞骨岩部的骨密质所围成 膜迷路 套于骨迷路内 是密闭的膜性管腔 其内充满内淋巴 两层迷路之间充满外淋巴 内 外淋巴互不相通 48 分三部 耳蜗 前庭 骨半规管 互相通连排列 自前内 后外沿颞骨岩部长轴排列 一 骨迷路 49 一 前庭 位于耳蜗与半规管之间 50 前骨半规管 前骨壶腹 总骨脚 外骨半规管 后骨半规管 二 骨半规管前骨半规管外骨半规管后骨半规管壶腹骨脚 骨壶腹 单骨脚总骨脚 51 三 耳蜗蜗轴骨性蜗螺旋管骨螺旋板蜗管蜗顶 蜗顶 蜗轴 蜗底 52 二 膜迷路 内容内淋巴 位觉感受器 感受头部静止的位置及直线变速运动 一 椭圆囊和球囊 椭圆囊斑 球囊斑 二 膜半规管膜壶腹 壶腹嵴 位觉感受器 感受旋转变速运动 53 前庭膜基底膜前庭阶鼓阶螺旋器 Corti器 听觉感受器 三 蜗管 蜗顶 螺旋板钩 蜗管 骨螺旋板 蜗轴 鼓阶 螺旋膜 前庭膜 前庭阶 54 内耳各部位对照表 蜗管 椭圆囊 球囊 膜半规管 螺旋器 Corti器 椭圆囊斑 球囊斑 膜壶腹壁上的壶腹嵴 耳蜗 前庭阶 鼓阶 前庭 骨半规管 55 声音的传导 1 空气传导 主要传导途径 2 骨传导 56 声音的空气传导 57 三 内耳的血管 淋巴和神经 一 内耳的血管 动脉来自迷路动脉 静脉内耳的静脉合成迷路静脉汇入岩上 下窦或横窦 二 内耳的淋巴 三 内耳的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