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管理经典实用课件管理会计之本量利.ppt_第1页
企业财务管理经典实用课件管理会计之本量利.ppt_第2页
企业财务管理经典实用课件管理会计之本量利.ppt_第3页
企业财务管理经典实用课件管理会计之本量利.ppt_第4页
企业财务管理经典实用课件管理会计之本量利.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管理会计 第四章本量利分析 本 量 利分析是对成本 产量 或销量 利润之间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的一种简称 也称CVP分析 Cost Volume ProfitAnalysis 基本内容 本量利分析概述本量利关系分析本量利分析中的敏感性分析本量利分析的扩展 第一节本量利分析概述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盈亏临界图 第二节 一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 一 模型线性假设销售收入与销售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变动成本与产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固定成本保持不变 二 产销平衡假设 三 产品品种结构稳定假设 四 会计数据可靠性假设 二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 所谓盈亏临界点 是指企业经营达到不盈不亏状态时的销售量 企业的销售收入扣减变动成本总额以后得到的 贡献毛益 如果刚好可以补偿固定成本 则企业处于不盈不亏状态 此时的销售量就是盈亏临界点 也叫保本点 盈亏临界点计算的基本模型P代表利润 V代表销量 SP代表单价 VC代表单位变动成本 FC代表固定成本 VBE代表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SBE代表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P V SP V VC FC V SP VC FC 一 盈亏临界点的计算公式 设P 0 即保本 则0 VBE SP VC FC即VBE SBE 其中 贡献毛益率 1 变动成本率 FCSP VC 固定成本总额单位贡献毛益 固定成本总额贡献毛益率 贡献毛益总额销售总收入 V SP V VCV SP SP VCSP 例4 1 设某产品售价为10元 件 单位变动成本为6元 件 相关固定成本为4000元单位贡献毛益贡献毛益率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 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 400010 6 400040 1000 件 10000 元 10 6 4 元 件 4 10 100 40 所谓 安全边际 就是指现有 或正常 销售量超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的差额 这个差额标志着企业销售量下降多少 才会发生亏损 安全边际 现有销售量 额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额 安全边际率 安全边际现有销售量 额 100 二 安全边际与安全边际率 例4 2 设某产品售价为10元 件 单位变动成本为6元 件 相关固定成本为4000元 该企业预计的销售量可达1500件 安全边际或 500 10 5000 元 安全边际率或 5001500 500015000 100 33 33 100 33 33 1500 1000 500 件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 100 该指标反映企业要获得利润 作业率必须达到多少以上 否则就会亏损 显然 1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 安全边际率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正常开工的工作量 或正常销售量 上例中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 1000 1500 66 67 实现税前目标利润的模型税前目标利润 目标销售量 单价 单位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目标销售量 税前目标利润 固定成本单价 单位变动成本 三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 额 的计算公式 实现税后目标利润的模型税前目标利润 目标销售量 税后目标利润1 所得税税率 三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 额 的计算公式 例题 例4 3 设某企业生产的某产品单位售价为40元 单位变动成本为24元 相关的固定成本为16000元 预计下年度销售量将达到3000件 该企业在计划期的目标利润为30000元 则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 件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额 115000 元 例题 续上例 假定所得税率为35 其他条件不变 如果将30000元定为税后的目标利润 则实现税后目标利润的销售量 件 实现税后目标利润的销售额 元 设某产品售价为10元 件 单位变动成本为6元 件 相关固定成本为4000元 试计算 贡献毛益率盈亏临界点目标利润分别为4000元 6000元时的销售量 额 利润为4000 6000时的安全边际 销售利润率 利润从4000至6000时的变动额 并计算三种情况下的销售变动量 额 思考 利润变动与销售变动的关系 有何启示 单位贡献毛益 10 6 4 元 件 贡献毛益率 4 10 100 40 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 4000 4 1000 件 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 1000 10 10000 元 目标利润为4000元销售量 4000 4000 4 2000销售额 2000 10 20000目标利润为6000元销售量 6000 4000 4 2500销售额 2500 10 25000 安全边际与销售利润的关系 利润变动额 销售量变动 单位贡献毛益 销售收入变动额 贡献毛益率利润 安全边际量 单位贡献毛益 安全边际额 贡献毛益率销售利润率 安全边际率 贡献毛益率可以据此进行利润预测 预计利润 基期利润 预计销售量变动 单位贡献毛益或 基期利润 销售收入变动额 贡献毛益率 四 多品种条件下的盈亏临界分析 通常有两种方法 加权平均法联合单位法 第一步 计算全部产品的销售总额销售总额 第二步 计算各产品的销售比重某产品的销售比重 第三步 计算各种产品的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 加权平均法 第四步 计算整个企业综合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 第五步 计算各种产品的盈利临界点的销售额 量 各种产品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 各种产品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 例4 4 设某企业的年固定成本为255000元 生产甲 乙 丙三种产品 有关资料如表 联合单位法 第一步 预计全部产品的销售总额 全部产品的销售总额 20000 20 10000 20 10000 20 800000 元 第二步 计算各种产品的销售比重 甲产品的销售比重 乙产品的销售比重 丙产品的销售比重 第三步 计算各种产品的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 50 50 25 40 25 30 25 10 7 5 42 5 第四步 计算综合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综合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 第五步 计算各种产品的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 量 甲产品的销售额 600000 50 300000元乙产品的销售额 600000 25 150000元丙产品的销售额 600000 25 150000元甲产品的销售量 乙产品的销售量 丙产品的销售量 目录 一个联合单位是指多品种产品销售量比的组合 第一步 计算各种产品的销售比第二步 计算联合单位贡献毛益联合单位贡献毛益 联合单位法 第三步 计算以联合单位表示的盈亏临界点 达到盈亏临界点的联合单位 第四步 按照各产品在联合单位中的组合比例 计算各单位应实现的销售量 如上例 达到盈亏临界点的联合单位 甲产品应销售7500 2 15000件乙产品应销售7500 1 7500件丙产品应销售7500 1 7500件达到盈亏临界点的销售收入 7500 80 600000元 目录 三 盈亏临界图 基本式盈亏临界图贡献毛益式盈亏临界图量利式盈亏临界图 基本式盈亏临界图 4000 10000 12000 8000 0 亏损区 1000 盈亏临界点 销售收入线 盈利区 销售总成本线 固定成本线 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 销售额与成本 元 销售量 件 上图表明 1 在盈亏临界点不变的情况下 如果产品销售量超过一个单位的业务量 即可获得一个单位贡献毛益的盈利 销售量越大 能实现的利润就越多 或发生的亏损越小 销售量越小 能实现的利润就越少 或亏损越多 2 在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 盈亏临界点越低 能实现的利润就越多 或发生的亏损就越少 反之 盈亏临界点越高 能实现的利润就越少 或发生的亏损就越多 3 在销售收入既定的情况下 盈亏临界点的高低取决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多少 若固定成本越多或单位变动成本越多 盈亏临界点就越高 反之 盈亏临界点就越低 4 在销售总成本既定的情况下 盈亏临界点的高低受到单价变动的影响 产品的单价越高 表现为销售收入线的斜率越大 盈亏临界点就越低 反之 盈亏临界点就越高 变动成本 贡献毛益式盈亏临界图 4000 10000 12000 8000 0 亏损区 1000 盈亏临界点 销售收入线 盈利区 销售总成本线 固定成本 销售额与成本 元 销售量 件 变动成本线 贡献毛益 量利式盈亏临界图单产品情况下的量利图 利润线 销售量 件 4000 亏损区 1000 盈亏临界点 盈利区 损益两平线 盈利 元 4000 0 亏损 元 量利式盈亏临界图 联合单位 量利图 联合收入 万元 损益两平线 总利润线 盈利 万元 亏损 万元 40 60 80 P1 P2 P3 P1 20000 20 10 255000 55000 元 P2 55000 10000 20 10 25000 元 P3 25000 10000 20 14 85000 元 目录 第二节本量利关系分析 一 有关因素的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分析销售价格变动的影响变动成本变动的影响固定成本变动的影响品种结构变动的影响产销不平衡的影响二 有关因素的变动对实现目标利润的影响分析除上述因素外 所得税税率也将对实现目标利润产生影响 多种因素对利润的影响 销售价格变动的影响 变动成本变动的影响 固定成本变动的影响 各有关因素同时变动的影响 品种结构变动的影响在总销售收入不变的情况下 盈亏临界点变化的幅度取决于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的变动 P例5 产 销不平衡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损益表是以变动成本计算法为基础的 产销是否平衡对盈亏临界点的计算没有影响 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 用金额表示 损益表是以完全成本计算法为基础的 由于期末产品库存还要分摊当期一部分的固定成本 所以产销是否平衡会对盈亏临界点的计算有一定的影响 P例6 目录 7500 件 多种因素同时变动对实现目标利润的影响 设某企业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 2003年的有关数据如下 销售产品6000件 产品单价80元 单位变动成本40元 固定成本100000元 实现利润140000元 6000 80 40 100000 140000 计划年度的目标利润定为200000元 如其他条件均可保持不变 则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为 多种因素同时变动对实现目标利润的影响 若计划年度各个因素的变化较为复杂 假设企业采取了如下步骤以求实现目标利润 第一步 经生产部门分析研究 确认虽然尚有增加产品产量的权利 但生产能力最高也只能达到7200件 同时销售部门也提出 为确保7200件产品顺利销售出去 销售价格至少应下降5 在上述条件下 计划年度的可实现利润为 7200 80 1 5 40 100000 159200 元 虽然可实现利润数与目标利润相差40800元 200000 159200 但较当年还是可以增加19200元 方案可取 多种因素同时变动对实现目标利润的影响 第二步 在分析研究了产销量和销售价格变动的影响后 可实现利润与目标利润仍相差40800元 应该考虑在成本开支上是否有潜力可挖 首先看单位变动成本 在上述产销量和单价已经确定的情况下 能使目标利润实现的单位变动成本可按如下计算 由于利润 单价 产销量 产销量 固定成本所以单位变动成本 34 33 元 件 即 如果单位变动成本能从40元降到34 33元 则目标利润可以实现 如果生产部门经过分析研究 认为通过降低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成本 这个目标可以实现 则实现目标利润的分析就可以到此为止 否则还需要在降低固定成本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多种因素同时变动对实现目标利润的影响 第三步 假定生产部门经过分析研究 认为单位变动成本最低也只能降至36元 那么在上述条件下 可使目标利润实现的固定成本应降至 固定成本 销售量 单位贡献毛益 贡献毛益 7200 76 36 200000 88000 元 即 在产销量增至7200件 降价5 和单位变动成本降至36元的同时 固定成本尚需降低12000元 100000 88000 如果能将固定成本降低 则目标利润可以实现 上述分析并不是唯一的分析顺序 企业应结合自身的情况 从对实现目标利润影响较大的因素开始分析 依次是影响较小的因素 目录 第三节本量利分析中的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通常是指 当一个系统的周围条件发生变化时 导致这个系统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在一个模型有了最优解时 敏感性分析研究的是 该模型中的某个或某几个参数允许变化到怎样的数值 最大或最小允许值 原来的最优解仍能保持不变 或者当某个参数的变化已经超出允许范围 原来的最优解不再是 最优 时 怎样用简便的方法求得最优解 第三节本量利分析中的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在本 量 利关系中的目的研究与提供能引起目标发生质变时各因素变化的界限 各个因素变化对利润变化影响的敏感程度 当个别因素变化时 如何保证原定目标利润的实现 销售量的最小值销售单价的最小值单位变动成本的最大值固定成本的最大值 一 影响利润的各因素的临界值的确定 例4 5 设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 单价2元 单位变动成本1 2元 全年固定成本预计40000元 销售量计划为100000件 全年利润为 P 100000 2 1 2 40000 40000元单位变动成本的最大允许值固定成本的最大允许值销售量的最小允许值销售单价的最小允许值 敏感系数测定各因素敏感程度的指标称为敏感系数某因素敏感系数 敏感系数为正 负 表明它与利润同 反 向变动 二 利润对各因素变化的敏感程度分析 单价敏感系数 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数 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 销售量的敏感系数 各因素敏感系数公式 单价敏感系数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数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销售量的敏感系数 如 例4 5 其中 销售量的敏感系数也称为经营杠杆系数在某一固定成本比重的作用下 销售量变动对利润产生的作用 被称为经营杠杆 经营杠杆系数 DOL degreeofleverage 利润变动率 产销量变动率 基期贡献毛益总额 基期利润总额 1 固定成本 利润 在产销量相关范围内 降低成本水平 不仅能增加利润 而且能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同样 若充分利用现有的生产能力增加产销量 不仅能增加企业利润 也能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敏感分析表 例4 5 敏感分析图 目录 第四节本量利分析的扩展 一 不完全线性联系下的本量利分析二 非线性联系下的本量利分析非线性函数表达式的确定非线性联系下的本量利分析三 不确定情况下的本量利分析不确定情况下的盈亏临界点预测不确定情况下的利润预测 一 不完全线性关系下的本量利分析 例 设某企业生产并销售单一产品 产销基本平衡 有关数据如下表 TC 161412108642 成本 收入 万元 0102030405060708090100110生产能力利用率 FC VC TR 一 生产能力利用率在30 以下的区间 SP 700 VC 500 FC 20000 该区间CVP模型为P SP VC V FC 200 V 20000由于在该区间V最大为60而小于100 所以该区间全部为亏损区 二 生产能力利用率在30 50 的区间 在该区间成本与业务量不再完全线性 只能近似地描绘为一条直线 以高低点法来确定VC与FCVC 61000 50000 100 60 275 元 件 FC 50000 60 275 33500 元 或61000 100 275 该区间CVP模型为P SP VC V FC 700 275 V 33500 425 V 33500令P 0 则VBE 33500 425 79 件 三 生产能力利用率在50 90 的区间 在该区间成本与业务量也不完全线性 只能近似地描绘为一条直线 以高低点法来确定VC与FCVC 104800 81000 180 100 297 5 元 件 FC 104800 180 297 5 51250 元 该区间CVP模型为P SP VC V FC 700 297 5 V 33500 402 5 V 51250令P 0 则VBE 51250 402 5 127 件 四 生产能力利用率在90 100 的区间 由于收入线在生产能力利用率达到90 时发生转折 该区间收入线的延长线不再通过坐标原点 所以也要采用高低点法确定收入线的线性方程 设收入线TR a bV 则有 b 130000 126000 200 180 200a 130000 200 200 90000即有 TR 90000 200V在该区间成本与业务量也不完全线性 只能近似地描绘为一条直线 以高低点法来确定VC与FCVC 110000 104800 200 180 260 元 件 FC 104800 180 260 58000 元 该区间CVP模型为P TR VC V FC 90000 200V 260V 58000 32000 60V由于V最大为200 所以该区间无盈亏临界点 全部为盈利区 假定V 190 生产能力利用率为95 则预计可实现利润为 P 32000 60 190 20600 元 五 生产能力利用率在100 以上的区间 如产量在200件以上 单价可维持在650元 则在该区间的收入线方程为TR 650VVC 134600 110000 220 200 1230 元 件 FC 134600 220 1230 136000 元 该区间CVP模型为P TR VC V FC 650V 1230V 136000 580V 136000上式中V的系数为负值 表明在该区间 由于企业各项资源的效率降低甚至恶化 产量的增加反而导致利润的下降或者亏损的扩大 该区的VBE 136000 580 234 件 此时生产能力利用率达117 左右 诸如人工费 设备维修费等会大幅度上升 设备高度磨损 此时的盈亏临界点的分析变得毫无意义 二 非线性关系的本量利分析 一 非线性函数表达式的确定当收入和销售量之间以及成本和产量之间并非存在着线性联系时 此时需要用非线性函数表达式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常可以在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的基础上 用非线性回归分析法来确定函数表达式 如 y abxy logax等 二 非线性联系下的本量利分析 当收入与成本均表现为曲线是 需要分别确定其各自的回归方程 进而建立利润方程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本量利分析 例 设某企业生产并销售单一产品 产销平衡 其收入 成本与产销量之间为非线性关系 TR 5 6x 0 05x2TC 10 0 4x 0 7x21 计算盈亏临界点P TR TC 5 6x 0 05x2 10 0 4x 0 7x2 0 75x2 6x 10令P 0 则有 0 75x2 6x 10 0 该方程解为 x1 2 367 万件 x2 5 633 万件 这意味着有两个盈亏临界点 如图 TC 2 计算利润最大化下的销售量和最大利润 求x的一阶导数Px 当Px 时 可实现利润最大化 即 Px 0 75x2 6x 10 1 5x 6令Px 0 则有x 4 万件 即产销量为4万件时 企业实现的利润最大 此时利润为 P 0 75x2 6x 10 2 万元 3 计算最优销售价格 当x 4时 则有 TR 5 6x 0 05x2 5 6 4 0 05 42 21 6 万元 则产品的最优售价为 SP TR x 21 6 4 5 4 元 三 不确定情况下的本量利分析 不确定情况下的本量利分析就是将概率分析方法应用到本量利分析中 也就是首先确定各个因素在不同概率条件下的预计数值 然后计算各种组合情况下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