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工精神.doc_第1页
森工精神.doc_第2页
森工精神.doc_第3页
森工精神.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永顺森工人永远的旗帜 马永顺,是森工人的杰出代表。他既是龙江森工的一面旗帜,也是全国森工的一面旗帜。在黑龙江森工这片广袤的大森林里,以马永顺为榜样,众多的“马永顺们”,在各个历史时期脱颖而出,他们所诠释出来的精神,应该就是龙江森工人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可以说是森工林区的广大职工群众“马永顺们”,在六十多年的开发建设中,用青春与汗水、鲜血和生命,在特定历史条件和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培育和锤炼出来的;是森工人的政治觉悟、精神境界、道德情操、意志品格、行为规范和工作作风的集中体现。这种精神,是“马永顺们”共同拥有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既是森工精神的创造者,又是森工精神的体现者,还是森工精神的传播者。这种精神,曾经鼓舞老一代“马永顺们”顽强拼搏,艰苦创业。而今,它依然在给新一代林区建设者们带来源源不断的、巨大的勇气和力量。这种精神的历史性、传承性、时代性和前瞻性,使它必然地会凝聚精神、鼓舞斗志,也就必然会为森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以及森工林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发挥出积极作用。 我省森工林区历史发展脉络肩扛斧劈斗严寒开始第一次创业上世纪四十年代末至五十年代,共和国初创。大规模支援国家建设的木材采伐开始了,龙江森工迎来了战风雪、斗严寒、肩扛、斧劈、劈荆斩棘、艰苦奋斗的第一次创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规模的生产建设进入黄金季。每年大量向国家输送木材,木材直径相连接,其长度可以搭建起从地球通到月球的天梯。木材采伐殆尽企业陷入两危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木材采伐殆尽。森工,陷入了森林资源危机和企业经济危困的“两危”。而此时,一线林业职工,依然爬冰卧雪、住泥草房、啃冻干粮,为摆脱“两危”,艰难地奋力前行。天然林保护工程森工人三次创业新世纪到来时,森工人正拿着全国最低的工资(上世纪90年代月工资不足200元)、背着全国最重的债务(人均负债上万元)、顶着巨大的物质和精神双重压力(还过度开采欠账,为子孙后代造福),积极推进治危兴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这,该是森工人的第三次创业。这次创业,不仅肩负了“治危兴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更肩负了让林区人民工作和生活安心、舒心、放心的民生大工程。目前,民生工程建设,森工创造了“三年飞跃六十载”的奇迹,迎来了森工林区160万职工群众的喜笑颜开。被誉为“惠及子孙万代的德政工程”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中,森工人没有辜负国家和省里“真金白银输血式”的扶持,全省森林工业生产、生态恢复程度连创佳绩。目前,森林资源面积、蓄积量、覆盖率已经实现三增长,全省森工生态和木材效益增加了2797.9亿元,是国家和省里对森工总投入的14.9倍,获得了国家和省里的高度认可。建收入破万林场基本实现城镇化进入新世纪,森工发展走上了“快车道”,森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职工群众继续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201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不足2万元,人均收入不足1万元)的困难条件下,三年基本实现城镇化,创造了城镇化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林区事业更迎来了高速发展,新增就业3.86万人,下岗再就业3.47万人;建人均收入超万元林场187个,占林场总数的29.7%。森工人有那样一种精神森工人有那样一种精神李玉春本报记者赵辉马一梅每每,耳边响起那一声声“顺山倒了”的劳动号子;每每,脑海中忆起那一座座过度采伐后的清瘦山峦;每每,眼前闪过挥斧采伐、挥锹植树的马永顺们的身影,以及抚育中正在茁壮成长并愈加郁郁葱葱的一片片森林解剖这个因林而兴、因林而衰、因林而重现勃勃生机的龙江森工所特有的一种由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实干、特别能奉献的、以“老林业”马永顺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森工人锻造出来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正一代一代地传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大森工开发建设之初,荆莽丛生,沼泽遍布,风雪肆虐,野兽成群,人迹罕至,寒冷偏僻。林业工人吃的是高粱米、窝窝头、盐水煮黄豆、白菜粉条汤。住的是帐篷和板夹泥、地窨子。许多地方不通电、不通邮、不通车,物资运输靠人背。生产上,没有大型集材设备,就靠人拉肩扛牲口运;没有油锯电锯,就靠弯把锯、“快马子”。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国家急需大量木材,老一辈林区工人面对艰苦环境和恶劣气候,白手起家,先生产后生活,战严寒,斗冰雪,保战争,优质木材源源不断运往战场,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森工人又克服重重困难,艰苦创业,尽一切努力完成国家指令性计划,累计为国家生产木材5.19亿立方米,占全国产量的21%;上缴利税119亿元。同时,他们在人迹罕至、基础设施几近于零的原始林区,建起了星罗棋布的小城镇,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比较完善的林区社会体系。上世纪80年代,黑龙江森工陷入森林资源危机和企业经济危困的“两危”困境。当时,40个林业局就有13个林业局可采资源基本枯竭。森工企业积累了大量问题,开始出现全行业亏损,而且“两危”形势处于日益加重的趋势。龙江森工160万干部群众立足自救,背水一战,响亮地提出“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动员起来,治危兴林,路在脚下,贵在有恒”,毅然走上了突围解困和振兴发展之路,在1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林区,展开了一场浩大的跨世纪工程,取得了全面胜利,谱写了一曲自强不息、开拓奋进的壮丽史诗。绿化荒山荒坡。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以“献了青春献子孙、献了子孙献终身”的英雄气概,以国家需要和民族大业为职责,广大林业工人不计报酬、不为名利、埋头苦干,换来了今天的青山绿水,林区繁荣。我省森工林区开发建设发展的历史,就是无数森工人无私奉献的历史。开发建设很长一段时间,面对巨大的木材生产任务压力,森工人舍小家为大家,先生产后生活,在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森工职工却挣着全国最低的工资,住着破旧的房屋。从1949-2008年,60年间森工林区城镇住宅建设规模(存量)仅达到2200万平方米,平均每年新增住宅面积只有36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只有14平方米,低于全省40%,不及全国50%。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森工人平均每人奉献了可建成百套房子的木材,大多数人自己却长期居住在低矮简陋、破旧不堪的棚户房里。森工人对全国住房建设贡献之大、自身居住条件之差,堪称全国之最。森工是一个特殊的行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都很重。治危兴林初期,从保护森林资源的大局出发,森工主动大幅度调减木材产量,把木材产量由1260万立方米调到670万立方米。由于当时国家、省没有出台大的扶持政策,企业的经济形势雪上加霜,职工的生活状况进一步恶化,大量拖欠职工工资,企业和职工付出了巨大代价。困难没有压倒森工各级领导干部和职工群众,却在困境中体现出了森工人为国分忧的大局观,体现出了森工人勇于牺牲、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怀。森工上下以牺牲企业和个人利益,换取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的复兴,换取青山常在、永续利用,换取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保护森林资源的壮举,与开发建设初期对国家的奉献,等齐。从1989年至今,龙江森工累计少采木材7590万立方米,少消耗森林资源1.2亿立方米;森林面积增加166.66万公顷,增长24.5%;森林总蓄积达到7.52亿立方米,增加1.19亿立方米,增长18.8%;森林覆盖率达到83.9%,提高19.73个百分点,实现了森林资源面积、蓄积和覆盖率“三增长”。据测算,仅实施“天保工程”以来,龙江森工林区就增加生态效益和木材效益共计2797.9亿元,是中央和黑龙江省投入的14.9倍。初冬人工。运材专列。开拓创新 追求卓越森工人是一支敢打硬仗、善于开拓、勇立潮头的队伍。建国初期,国家百废待兴,经济建设急需大量木材。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以马永顺为代表的老一辈林业工人虚心求学,刻苦钻研,大胆开拓,改革创新,不仅改造了伐木工具,而且总结出一套“五好六不放”的伐木方法,造了全国手工伐木的最高纪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为国家建设奉献了大量木材。在面临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双重压力下,龙江森工180万干部职工群众振奋精神,恪尽职守,积极寻求新的出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四向(向内、向下、向外、向上),四靠(靠政策、靠改革、靠管理、靠科技),四文明(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创建文明环境),四脚落地林必兴”的治危兴林思路,创造了“合江林业模式”和“国家需要木材时是砍树英雄,国家需要生态建设时是种树模范”的以马永顺为代表的典型群体。2000年开始在森工林区全面实施天保工程后,龙江森工顺应林业发展方向,在率先求变、转型发展上迈出了新步伐,提出了建设“四大体系”的战略构想,森工林区进入了以生态建设为主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发展活力充分释放。推进了产权制度、经营机制改革。988户中小企业完成改组制,589个林场(所)实行森林资源管护承包责任制,占94.4%;参加管护经营的职工家庭7.5万户,落实管护经营面积847.8万公顷。探索了内部政企分开改革和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大力招商引资,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