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课桌文化透视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doc_第1页
由课桌文化透视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doc_第2页
由课桌文化透视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doc_第3页
由课桌文化透视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doc_第4页
由课桌文化透视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由课桌文化透视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晋城九中教研室 王胜利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学生课桌文化的调查和分析,透视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着力消除中学生对课桌文化认识上的误区,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方法。关键词:课桌文化;中学生;心理健康现在中学生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处于青春期的他们急想把自己的主观愿望看法寄情与物来宣泄自己内心的情绪和欲望,但近于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发泄的途径,于是他们就试图通过与自己朝夕相伴的课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并迅速蔓延,就形成了“课桌文化”。有人把课桌文化看作是校园里的“牛皮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它作为校园里的一种客观存在,已逐渐演化成为校园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当你到教室或阅览室里去参观,你会惊奇地发现,现在课桌文化演变之快,文化“内涵”之丰富,令人难以想像。尽管这些内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的公德意识淡薄,但我们对课桌文化不能光从道德评判的角度简单地予以否定,而应从文化心理的角度去仔细研究,从心理关怀的角度加以深入、细致地分析,透过课桌文化这一扇特殊的窗户,深刻探知当代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正确引导他们走上一条健康发展之路。课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由于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个体的成熟与发育,生理的变化使他们有了新的体验,部分学生在自己与家长、同学间筑起心墙,不愿与人交流,而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学校尚未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学生心理问题很多就通过多种亚文化形态表现出来,课桌文化便是其中的一种。一、课桌文化分类从内容上来分析,课桌文化的内容中有相当一部分还是积极向上,表达了中学生的进取心。如“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人生能有几回搏,今日不搏何时搏?”吾将上下而求索、“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其次,课桌文化的创作大多属于情感的倾诉、释放。或对应试教育的不满,如“寒窗万日破千卷,慨叹下笔仍无神。三年还将渡题海,他日能否功名成”、今朝有觉今朝睡、“文科理科课接课,老师嘴巴几时休,暖风吹得同学醉,只把桌子当枕头。”;或对友情的渴望和对爱情的朦胧意识,如:“难忘的这一天,她离我而去,留下淡淡的哀愁,还有一颗失落的心。”“什么情,什么爱,只能叫人痛苦”等,这些显然是中学生对情感世界的一种向往;或空虚迷惑:“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我是窗玻璃上的一只苍蝇,前途一片光明,却找不到出路”、“人生如梦”、“今朝有酒今朝醉”“郁闷啊郁闷,不在郁闷中恋爱,就在郁闷中变态”,这样消极、迷茫、郁闷甚至颓废的心态,让人不觉有悲凉之感,同时也为他们的心态和未来感到担忧;或对学习与考试的焦虑,现在各种名目繁多的考试对中学生的压力非常大,尤其是中考,中学生需要承受自身,家庭、社会多方面的压力。这种现象可以在课桌文化上得到印证。如:“朋友,要中考了,惟有振作才能过关”“我是这样的一个不思进去的人吗?”“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些文字很大程度上反应了中学身焦虑又渴求上进的复杂心理。还有更多的出于一种不良动机,把大段大段的课本知识和一些公式抄在桌面,可能是为了“迎接考试”。但也反映出对考试的一种焦虑。第三课桌变成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有相当一部分课桌文化是交流的产物。如甲写上“取消考试该多好,不用天天起得那么早”,乙会接上“你是庸人自扰,何必自寻那么多烦恼”,丙、丁等会跟着写“既来之则安之”等。这些课桌文化是“集体创作”的结果,其中既有情感的交流和共鸣,也有观点的辩论与碰撞。第四也不排除个别同学的恶搞,把干净的桌面当作他们信手涂鸦的舞台,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笔极自己之能事留下一些文不似文、图不似图既擦不掉又洗不净的垃圾之作,尤其在变换教室考试之后,让许多原本整洁的课桌变成了某些同学的肆意妄为的自留地,这完全背离了文化的方向,这种糟粕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文化垃圾。二、课桌文化透视课桌文化的形式可谓丰富多样,内容可称得上“琳琅满目”,格调不一,即兴的平庸之作占绝大多数,也有一部分立意高雅的“精品”。但多少可以折射出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具体来说:1、对应试教育的不满有学生把陋室铭改为教室铭,说什么“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并流行开来,影响甚广。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由于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有一个过程。有些地区反而是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由于升学、就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家长寄托于孩子的最大愿望就是能够考取重点高中、考取名牌大学。据对部分在校初中生的调查,尤其初三,很少家庭没请过家教的。迫于社会及家长的压力,学校也难于适从,往往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左冲右突,进退两难。这就使学生仍旧陷在“应试”苦海之中。考、考、考,使许多学生患上了“考试综合症”,考前恐惧,考中紧张,考砸后痛哭。考试考试又考试,听到考试心就慌,红灯又要满天挂,回家如何见爹娘。为了应付考试,为了拿高分,一些学生摸索出了“学不在深,作弊则灵”的妙计。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社会、家长、学校过分夸大了考试的作用,把分数作为唯一的目的去追求。在重重重压下,学生只为分数狂,甚至走向极端。横眉冷对考试卷,手里紧握金刚钻,分数分数奈若何,谁叫出题这般难。这首诗分明是学生对应试教育体制的反叛,是从心底发出的愤怒的呐喊,一种极端心态的反映。2、课桌文化传递出对异性朋友的喜爱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生到了初中阶段,性意识已开始觉醒,已表现为朦胧的对异性的好感。这种初恋的情怀多表现为单恋,由于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压抑,这种情感无处表达,课桌便成了宣泄途径之一。纵观课桌文化,希望异性交往的文字比较多。有的男同学在课桌上画出自己暗中喜欢的女孩的头像,尽情倾诉自己的一片痴情。有的是表达了对于异性交往的渴望,对爱情的追求。譬如,我们在课桌上看到“I LOVE YOU ”“如果你是美女,请拨*”等。但是,课桌有时也会成为某些中学生低级下流情感宣泄的河床,有些文字不堪卒读,这恰恰是对美好的初恋情感的破坏和玷污,是心理变态抑或病态的直接反映。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同时学校也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青春期心理疏导和性健康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3、好奇心、上进心和模仿的欲望课桌文化由不同的年龄阶层创造,出现在中小学的,大多是好奇心、上进心和模仿的欲望引起的。据笔者询问调查,好多的成年人他们的五年级时,课桌上都模仿大文豪鲁迅先生刻有一个“早”字,由此衍生出种种自我激励的语句,便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第一个刻画的人可能只认为这桌是自己的,而不知还有下一届的学弟学妹,一届一届地流传,最后你就会明白什么叫“面目全非”了。经调查,大部分学生都意识到这是一种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但他们都存在着一种这样的心理,反正人家已经在上面开始破坏了,也不在乎我留下的这一笔一划。4、人际关系适应不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最想得到的是友谊”,最想说的一句话是“理解万岁”,但人际关系适应不良问题最为突出,诸如“时间总会冲淡流言”、“流言难辨真伪”、“老友诚可贵,失去最可悲”等流露的就是因流言、误解失去朋友后的苦闷心情。5、粗俗颓废心态在课桌文化中,也有一些格调低下,消极颓废的心态反映,诸如“今朝有酒今朝醉”、“醉生梦死”、“我是流氓我怕谁”、“吾不想浪漫与娇艳,我只盼博士加金钱”等,而“枪毙是我的归宿,监狱是我的故乡”暴露的则是一种典型的自暴自弃、自我否定心理。对这些粗俗、消极、颓废的心理要细致分析,给予正确的引导。上述心理现象与目前中学生心理咨询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基本上是吻合的,而这些问题大部分是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课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中学生“成长的烦恼”,折射着他们的内心世界,为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必要性和紧迫性。三、对策与建议针对课桌文化所反映出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1、建立健全的校内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学校可以与一些心理咨询中心为依托,以普及提高为方针,积极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不断提高他们的心理调适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使他们的心理问题有合理的疏泄渠道,逐步减少乃至杜绝课桌文化的产生。2、营造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环境、正规的校风学风等对中学生心的理状态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就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可利用班会、晨会、团队会、心理健康宣传周等活动,创设公开交流的平台,形成有利于中学生进行人际沟通和人际交流的环境。3、减轻中学生的学业负担目前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将会产生各种厌学的情绪,也会产生各种极端的过激行为。减轻课业负担,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既可以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也可避免出现学生把大段知识抄在课桌上,从而陷入作弊与涂写的双重破坏。4、积极探索一条让学生得到内心释放的途径中学生必然要经历人生的叛逆期,希望得到内心的释放是不可避免的。此时,作为学生的家长,教师不能单纯地去压制。想办法帮助学生解开心头的那个结。比如,引导学生学会写日记倾诉,学会交流沟通,学会运动发泄等,让他们淤积在内心的情绪得到合理的宣泄。5、加强教育管理力度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青少年毕竟是在管理中成长的 正面教育非常必要。学校可以组织开展“清除课桌文化,弘扬社会公德”等活动,让学生在行动中受教育,培养涂鸦的可耻感,对于一些始作俑者要予以最严厉的批评教育。另外就是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要加强良好的行为养成的教育,让同学们从心理上认识到这种行为的危害性,从而有效遏止课桌文化等非理性亚文化形态在校园的盛行。“课桌文化”的产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