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 筑 技 术 4 8 6 Ar ch it e ct u r e T e ch n o l o g y 第 4 6卷第 6期 2 0 1 5年 6月 V 0 1 4 6 No 6 J u n 201 5 不 同坑底加 固方式对深基坑变形影响的研究 熊春宝 高 鹏 田力耘 熊爱成2 1 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3 0 0 0 7 2 天津 2 天津市陆海测绘有限公司 3 0 0 1 9 1 天津 摘要 通过使用 A B A Q US 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模型 研究内撑式深基坑内被动区坑底加固对基坑变 形的影响 讨论基坑坑底满堂 裙边 抽条 格栅等四种不同加固方式对坑底隆起和围护结构侧向位移的影响 并结合工程实例的实测值与模拟值对比 验证模型的合理性 结果表明 坑底加固能有效抑制土体的隆起 其抑制作用从大到小依次是满堂 格栅 抽条 裙边加固 裙边加固能有效减小加固范围内土体的隆起 这 四种加固方式对抑制围护结构侧向位移的效果差距不大 主要影响最后一道支撑以下围护结构的侧向位移 关键词 坑底加固 内撑式深基坑 基坑变形 修正剑桥模型 中图分类号 T U7 5 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0 4 7 2 6 2 0 1 5 0 6 0 4 8 6 0 5 STUDY oN I NFLUENCE OF DI FFERENT W AYS OF PI T BOTTOM REI NFORCEM ENT ON DEFoRM ATI oN OF DEEP FOUNDATI oN PI T XI ONG Ch un b ao GAO Pe n g TIAN Li y u n XI ONG Ai c h e ng 1 S ch o o l o f C i v il E n g i n e e r i n g T i a n j i n Un i v e r s i t y 3 0 0 0 7 2 T i a n j i n C h i n a 2 T i a n j i n S u r v e y i n g a n d Hy d r o g r a p h y Co L t d 3 0 0 1 9 1 T ia n j i n C h i n a Ab s t r a ct Ba s e d o n t h e t h r e e d ime n s i o n a l mo d e l e s t a b l i s h e d b y u s in g t h e AB AQUS fi n i t e e l e me n t s o f t wa r e t h e i n flu e n ce o f p it b o t t o m r e i n for ce me n t i n p a s s iv e z o n e a n d i n t e m a l b r a ce d d e e p f o u nd a t i o n p i t s o n d e f o r ma t io n o f f o u n d a t io n p it wa s s t u d i e d T h e in fl u e n ce o f d if f e r e n t r e i n f o r ce me n t wa y s t h e f u l l b o t t o m p it s k ir t e d g e r ib b o n a n d g r il l e o n t h e p i t b o t t o m u p h e a v a l a n d l a t e r a l d i s p l a ce me n t o f t he r e t a in in g s t r u ct u r e we r e d is cus s e d An d co mb in e d wi t h e n gi n e e r in g e xa mp l e s t h e mo d e l iS v e r i fi e d Th e r e s ul t s s ho we d t h a t t h e s o il r e in f o r ce me n t ca n e f f e ct iv e l y i n hi b it t h e a ct io n o f t h e f o u n da t io n p it a n d t h e i n h ib i t o r y e ffe ct f r o m l a r g e t o s ma l l is f u l l p i t b o t t o m g r il l e r i b b o n s k i rt e d g e r e i nf o r ce me n t At t h e s a me t ime s k ir t ca n e f f e c t iv e l y r e d u c e t h e pit bo t t o m u p he a v a l wit hin t he s c o p e o f s o il r e in f o r ce me n t Bu t f o r t he l a t e r a l d is p l a c e me n t o f t he r e t a i ni ng s t ru ct u r e t h e f o u r r e in for ce me n t wa y s h a v e l i t t l e d i ffe r e nce ma i n l y a ffe ct i ng t h e l a s t l a t e r a l d i s p l a c e me n t o f r e t a in i n g s t r u ct u r e Ke y wo r ds p it bo tto m r e in f o r ce me n t in t e r n a 1 b r a ce d d e e p f o u n d a t io n p i t d e fo r ma t io n o f f o u n d a t io n p it mo d i fi e d ca m cl a y co n s t i t u t i v e r e l a t io n s h ip 当前城市建设中基坑规模越来越大 土方开挖越 来越深 对基坑稳定和周围环境安全的影响也越来越 大 尤其在软土地区的基坑工程中 由于软土的内摩 擦角和粘聚力等力学指标很低 软土多呈软塑或半流 塑状态 若基坑设计不当 易造成围护结构侧向位移 过大 周围地面沉降及坑底隆起 进而影响基坑的稳 定及其邻近设施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在软土地区一 些较复杂的地下工程中 仅采用围护结构和支撑的措 施往往难以保证开挖时的稳定和变形控制 因此基坑 被动区土体加固技术越来越重要 2 3 o大量工程实践 及理论分析证明 对坑内被动区土体加固能很好地改 收稿 日期 2 0 1 5 0 2 0 1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重 点 基 础 研 究 发 展 计 划 9 7 3计 划 课 题 2 0 1 0 CB 7 3 2 1 0 6 作者简介 熊春宝 1 9 6 4 男 湖北省监利人 教授 博士 博 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防灾减灾 岩土工程和基坑变形监测 e ma il l u h a i t i 1 2 6 co rn 善基坑坑底土体的物理力学 生质 起减小围护结构的 侧向位移 地面沉降及坑底隆起的作用 提高基坑稳 定性 4 5 1 对于基坑的土体加 固 已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陈 兴年等 4 1 从基坑工程中的变形产生和传播过程出发 考虑加固和基坑变形的相互关系 将软土基坑加固分 为被动加固和主动加固两类 并分析了这两类软土基 坑加固的变形控制原理和设计思路 贾坚 6 分析归纳 了土体加固技术在基坑开挖工程中的应用条件 工艺 特点及加固设计形式 秦爱芳等 以卸荷试验为基 础 通过室内的土体力学参数试验探讨了上海软土地 区基坑工程中坑底土体加固深度的问题 蒋建平 基 于平面数值模拟方法对坑底加固体的刚度效应进行了 探讨 胡文红等 p 根据某工程现场载荷试验结果 对 倾斜桩桩周土体进行浅层加固数值模拟 以研究其改 善倾斜桩竖向承载 生状的机理 2 0 1 5年 6月 熊春宝 等 不同坑底加固方式对深基坑变形影响的研究 虽然已有上述的研究 但通过三维模型考虑基坑 空间效应后内撑式深基坑内坑底加固对基坑变形影响 的研究还较缺乏 目前也尚无关于深基坑坑底满堂 裙边 抽条 格栅等四种不同加固方式对基坑变形效 果的分析研究 鉴于此 本文使用 A B A Q U S 三维有 限元软件建立模型 探讨与分析这四种不同加固方式 对坑底隆起和围护结构侧向位移的影响 得出基坑内 坑底加固对基坑变形的影响规律 为类似工程设计施 工提供依据 1 相关理论 1 1 修正剑桥模型 本文土体采用修正剑桥模型 该模型采用了椭 圆屈服面和相适应的流动准则 并以塑性体应变 为硬化参数 们 相适应流动规则 d e d gp 1 印 q 修正剑桥模型的屈服轨迹方程 p 譬 茜 譬 c 2 它相应的屈服轨迹是椭圆曲线 如图 1 所示 式中 为塑 生 体应变增量 为平均塑f生 剪应变增量 为比例系数 f 为屈服函数 P为平均主应力 q 为广 义剪应力 P为硬化参数 M 为平面上破坏线的斜率 1 2 基坑加固原理 目前 基坑工程设计已由强度控制转变为变形控 制 若将坑底隆起和围护结构变形视为影响源 周边 土体位移视为影响传播途径 则控制基坑变形可从控 制影响源和最大限度切断位移的传播途径 两方面 入手 实践表明 采用被动区加固可从源头上有效控 制基坑变形 f I 2 计算模型 2 1 几 何模 型 某基坑长 3 0 m 宽 3 0 m 开挖深度为 1 5 m 围 护结构采用 0 8 m厚地下连续墙 插入深度为 1 2 m 支 撑 截 面 尺 寸 为 0 6 m 0 6 m 支 撑 水 平 间 距 为 6 m 竖向1司距为4 m 共设 3 道水平支撑 支撑位置 分别位于 2 m 6 m和 一 1 0 m 坑底土体采用旋喷桩 加固 基坑剖面如图 2 由于基坑开挖影响宽度约为 开挖深度的 3 4 倍 影响深度约为开挖深度的2 4 倍 故本文所研究的基坑影响宽度和深度均取 3 倍的开挖 深度 根据对称性 取基坑 1 4 结构进行分析 故模 型计算范围取为 6 O 8 m 6 0 8 m 6 0 m 图 1 修正剑桥模型的屈服轨迹 图 2 基坑剖面示意 单位 m 2 2 物理参数 土体采用修正剑桥模 型 各土层参数指标见 表 1 及表 2 围护结构 即地下连续墙 和支撑按 线弹性材 料 考虑 密度 p 2 5 0 0 k g m 弹性模 量 2 5 0 0 0 MP a 泊松比 p 0 1 7 土体 加固体和地下 连续墙采用三维实体单元 C 3 D8 八结 点线性六面体 单元 支撑采用三维梁单元 B 3 2 三结点二次空间梁 单元 表 1 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 土层 层厚 密度 弹性模 泊松比 粘聚力 摩擦角 编 号 m k g m 量 MP a k P a 土层 1 6 l 8 0 0 3 1 2 O l3 5 l 0 l 4 土层 2 2 1 l 8 5 0 5 2 8 0 3 5 l 3 1 9 土层 3 3 3 l 9 0 0 1 0 1 5 0 3 5 8 2 7 加固体 6 1 9 2 0 3 0 0 0 3 2 6 0 5 0 表 2 土层 的修正剑桥模型计算参数 初始 初始压缩 膨胀曲线 临界破坏线 土层编号 孔隙比 曲线斜率 斜率 斜率 1 1 1 6 O 1 3 2 0 01 2 0 1 0 6 2 1 0 2 0 1 1 6 0 O1 0 5 1 O 2 3 0 8 5 0 08 2 0 0 0 9 0 0 9l 2 3 基本假定 1 由开挖前施 工地下连续墙 引起的土体原位 应力性状的改变不予考虑 土体的初始应力假定为静 止土压力 2 不考虑土的流变 不考虑土体开挖的过程 3 地表和各土层为匀质且均呈水平层状的弹 塑 陛材料 2 4 施工过程模拟 模拟基坑开 挖流程 1 对计算范 围内土体进 行初始应力分析 2 地下连续墙施工 基坑坑底 加固 3 第 1 步开挖 开挖深度为 2 m 设置第 1 道支撑 4 第 2 步开挖 开挖深度为 4 m 设置第 4 8 8 建筑技术 第 4 6 卷第 6 期 2 道支撑 5 第 3 步开挖 开挖深度为 4 m 设置 第 3 道支撑 6 第 4 步开挖 开挖深度为 5 m 挖 到坑底 3 计算结果分析 土体加固的平面设计形状可分为满堂式 中空式 格栅式 抽条式 裙边式和墩式 6 本文分别对满堂 裙边 抽条 格栅等四种加固方式取不同加固深度为 1 5 m 0 m 1 5 m 2m 1 5 m 4 m 1 5 m 6 m 1 5 m 8 m 表示从深度 1 5 m处开始加固 加固到深 度 l 5 n 1 8 m处 的情况下对坑底隆起和围护结构侧 向位移的影响进行分析 其平面形状如图 3 所示 其中裙边加固宽度为 4 5 m 抽条和格栅加固宽度为 2 5 m 净间距为 3 0 m 图 3几种加固体平面 单位 m a 满堂加固 b 裙边加固 c 抽条加固 d 格栅加固 3 1 坑底加 固对坑底 隆起 的影响 由图 4 可知 坑底加固对抑制坑底隆起的作用较 显著 坑底隆起随加固深度的增大而减小 图 4 a 为 满堂加固对坑底隆起的影响 当未加 固时坑底最大隆 起值 为 l 2 2 4cm 而在加 固深度为 1 5 m 6 m 的情况 下 坑 底最大隆起值为 6 8 7 cn l 坑底隆起值减小了 4 3 9 表明坑底满堂加固能明显减小坑底隆起值 图4 b 为裙边加固对坑底隆起的影响 裙边加固能有 效减小加固宽度范围内的土体隆起值 而对加固范围 之外抑制坑底隆起的作用较小 图 4 c 为垂直于抽条 加固方向的变形曲线 隆起形状呈波浪形 加固体所 在处为坑底土体隆起曲线的波谷 波峰位于各加固体 之间 图 4 d 为平行于抽条加固方向的变形曲线 坑 底土体隆起曲线呈凸形 基坑中心坑底隆起最大 图 4 e 为格栅加固对坑底隆起的影响 基坑坑底隆起大 幅降低 隆起形状呈波浪形 这是因加固体与坑底土 体I司存在接触摩擦 会限制坑内土体的竖向位移变形 同时 加固体的存在相 当于增大了坑底土体的弹性模 量 使其整体坑底隆起也大大降低 昱 趔 魈 蟹 螺 l 5 m 0 m 1 5 m 2 m 1 5 m O m o 一 1 5 m 2 m 1 5 m 4 m 一1 5 m 6 m 一l 5 m 4 m 6 1 5 m 6 m 离基坑边距离 m a 1 5 m 0 m 一 l 5 m 2 m 离基坑边距离 m b 1 5 m 0 m c 一 1 5 m 2 m 0 2 4 6 8 1 0 l 2 1 4 离基坑边 距离 m c 童 删 鑫 鬟 0 2 4 6 8 l 0 1 2 1 4 离基坑边距离 m d 1 5 m h 一1 5 m 2m 叫 5 m 4 m 一 1 5m 6m 0 2 4 6 8 1 0 1 2 1 4 离基坑边距离 m e 图4不同加固深度的坑底隆起曲线 a 满堂加固 b 裙边加固 c 抽条加固 垂直方向 d 抽条加固 平行方向 e 格栅加固 3 2 坑底加固对围护结构侧 向位移的影响 由图 5 可知 基坑开挖至坑底后 未加固时最大 侧向位移位于最后一道支撑与坑底开挖面之间 围 护结 构最大侧 向位移为 3 2 6 8 ram 在满堂 裙边 抽条及格栅加固深度为 1 5 m 6 m 的情况下 最大 侧向位移为 2 2 1 8 2 3 9 3 IT I1 T I 最大侧向位移减小了 2 6 8 3 2 1 表明坑底加固对抑制侧向位移的作用 较显著 能有效减小入土段连续墙的侧向位移 对基 坑最后一道支撑以上连续墙的侧向位移影响较 j 在 一 定加固深度范围内 侧向位移随加固深度的增大而 8 0 8 O 2 0 1 5 年 6月 熊春宝 等 不同坑底加 固方式对深基坑变形影响的研究 减小 但超过一定范围后继续增大加固深度对减小最 大侧向位移的效果不明显 而对坑底以下围护结构侧 向位移的影响较大 a 侧向位移 ra m 0 5 l 015加 3 0 3 5 5 l 0 1 5 送 2 0 25 侧 向位移 m m 0 5 1 0 l 5 扣 3 0 3 5 5 1 0 1 5 2 O 2 5 e 图 5 不同加固深度的侧向位移曲线 a 满堂加固 b 裙边加固 c1 抽条加固 垂直方向 c2 抽条加固 平行方向 d 格栅加固 3 3 变形 比较分析 分析比较基坑坑底加固深度为 1 5 m 6 m 的情况 下 不同加固方式对坑底隆起和围护结构侧向位移的 影响 3 3 1 四种不同加固方式对坑底隆起影响的比较 由图 6 可知 在坑底加固体置换率为 5 0 的情况 下 裙边 抽条加固最大坑底隆起值分别为 1 1 9 5 cm 及 9 5 8 cm 抽条加固的最大坑底隆起值比裙边加固减 少了 1 9 8 表明在相同加固体置换率的情况下 在 抑制坑底最大隆起的效果上抽条加固优于裙边加固 满 堂 裙边 抽 条 格栅 等四种 不同加 固方式 分别能有效减小坑底最大隆起值为 4 3 9 2 0 2 1 7 2 8 9 表明抑制坑底隆起作用由大到小依次 是满堂 格栅 抽条 裙边加固 裙边加固能有效减 未加 固 0 一裙边加固 抽条加固 扣格栅加固 U 2 4 6 8 1 0 1 2 1 4 离基坑边距离 m 图 6 不同加固方式的坑底隆起曲线 小加固宽度范围之内的土体隆起值 3 3 2 四种不同加固方式对围护结构侧向位移影响的比较 由图 7 可知 基坑坑底满堂 裙边 抽条 格 栅等四种加固方式分别能有效减小最大侧向位移为 3 2 1 2 6 8 2 9 4 3 1 1 表明四种不 同加固 方式抑制最大侧向位移的效果相差不大 因此 以控 制 围护结构侧向位移为主要 目的的被动区土体加固可 优选裙边加固 该法在保证基坑安全和减小环境影响 要求的基础上 可降低造价 侧向位移 ra m 0 5 1 0 1 5 2 0 2 5 3 0 3 5 1 0 1 5 2 o 2 5 图7 不同加固方式的侧向位移曲线 4 工程 实例 上海某基坑 南 区开挖面积 2 4 4 3 2 m 开挖深 度 2 2 5 0 2 3 2 5 m 围护结构采用 1 m厚 5 3 m深地下 连续墙 其中地下连续墙埋深 4 5 m以下的部分仅配 构造钢筋 共设 5 道钢筋混凝土支撑 其主要支撑 1 2 截面尺寸分别为 0 8 I I l 0 8 m 0 9 m 0 9 m 主要 支撑 3 4 5 截面尺寸都为 1 0 m 1 O m 坑底采用 8 m宽 4 m深三重管高压旋喷桩裙边加固 基坑剖面 如图 8 所示 在日本 建筑基础构造设计基准 中 基坑坑底 隆起值 l 建筑技术 第 4 6卷第 6期 C si hi 式中 G为坑底开挖面以下第i层土的回弹指数 h 为第i层土的厚度 为第 i层土的孔隙比 Jp 为第 i层土中心的原有土层上覆荷载 为由于开挖引起的 第i层土的荷载变化量 各土层计算参数如表3 所示 表 3 土层计算参数 土层 回弹指数 层厚 m 孔隙比 原有荷载 荷载变化量 编号 k N m k N m l 0 0 4 8 7 9 9 0 8 9 4 77 1 2 0 0 4 5 2 7 3 O 8 5 5 76 4 3 0 0 2 7 4 8 O 0 7 4 6 48 8 4 0 0 2 4 6 5 7 0 7 2 7 5 5 9 40 4 8 5 0 0 2 0 5 7 8 0 6 5 8 7 2 0 6 0 0 2 9 8 3 4 0 7 6 l 0 0 2 3 7 0 0 2 8 8 4 2 0 7 5 l l 5 5 6 由上述公式算得坑底最大隆起值为 1 5 1 5 cm 而 本文作者使用A B A Q U S 有限元软件所得的模拟值为 l 5 3 2 cm 两者基本吻合 另外 本文作者使用 A B A Q U S有限元软件对 该基坑长边方向中间位置处地下连续墙的侧向位移 进 行了模拟 图 9 由图可知 侧 向位移 的模 拟 值和实测 曲线很接近 最大侧向位移的实测值为 4 7 0 m m 模拟值为 4 7 8 m m 模拟值与实测值基本 吻合 验证了模型的合理眭 支撑 2 支撑 3 支撑 4 支撑 5 基坑坑底 悃 5 1 0 l 5 2 0 2 5 3 0 3 5 4 4 5 侧 向位移 ra m 10 20 30 40 5 0 图 8 南区基坑剖面图 单位 m 图 9 侧向位移曲线 5 结束语 在软土地区内撑式深基坑内采用坑底加固能有效 减小基坑变形 本文使用 A B A Q U S 建立三维有限元 模型 分别从基坑坑底满堂 裙边 抽条 格栅等四 种不同加固方式对坑底隆起和围护结构侧向位移的影 响进行分析 得出如下结论 1 基坑坑 底满堂 抽条 格栅 等土体加 固能 显著抑制坑底隆起 坑底隆起值随加固深度的增大而 减小 在加固深度为 1 5 n l 6 m 的情况下 有效减小 坑底隆起 2 1 7 4 3 9 裙边加固能有效减小加固宽 度范围内的土体隆起值 对抽条加固 坑底隆起在垂 直于抽条加固方向上呈波浪形曲线 在平行于抽条加 固方向上呈凸型曲线 对格栅加固 坑底隆起在两个 方向上均呈波浪形曲线 曲线的波谷位于加固体处 波峰位于各加固体之间 2 基坑坑 底满堂 裙边 抽条 格栅 等土体 加固方式对抑制最后一道支撑以下围护结构侧向位移 的作用较显著 在加固深度为 1 5 m 6 m 的情况下 最大侧向位移减小了 2 6 8 3 2 1 3 上述 四种不同加固方式对抑制坑底隆起作 用由大到小依次为满堂 格栅 抽条 裙边加固 而 在抑制围护结构侧向位移的效果方面 四者间差距不 大 以控制最大侧向位移为主要 目的者可优选裙边加 固 以控制基坑变形为主要目的者可选择抽条加固 要想达到更好的效果可选择格栅或满堂加固 因此 根据不同地质条件和基坑变形控制要求 选择合理的 加固方式 既能保证基坑安全并符合环境影响的要求 又能降低造价 参考文献 1 s F s u H J L i a o Y H Li n Ba s e s t a b i l i t y o f d e e p e x ca v a t io n in a n i s o t r o p i c s o ft cl a y J J o a l o f De o t e ch n i ca l a n d G e o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1 9 9 8 1 2 4 9 8 0 9 8 1 9 2 S h ir l a w J Nick J e t g r o u t in g s o ft cl a y s f o r t u n n e l i n g a n d d e e p e x ca v a t io n s d e s ig n a n d co n s t r u ct i o n i s s u e s c G r o u t i n g a n d g r o u n d t r e a t m e n t p r oce e d in gs o f t he t h ir d in t e r n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先秦诸子散文论语课件
- 18棉花姑娘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
- 化学公司安全培训总结课件
- 化学仓库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汉语拼音8 zhchshr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数字版权确权与溯源-洞察及研究
- 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培训
- 母婴数字健康平台-洞察及研究
- 元音和韵母课件
- 科普:农药毒性分类
- 药事管理与法规
- YC/Z 550-2016卷烟制造过程质量风险评估指南
- 工程水文第3章课件
- GB/T 4032-2013具有摆轮游丝振荡系统的精密手表
- GB/T 34875-2017离心泵和转子泵用轴封系统
- GB/T 21063.4-2007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4部分:政务信息资源分类
- GA/T 1081-2020安全防范系统维护保养规范
- 02药物不良反应adr课件
-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课件
- 文物建筑保护修缮专项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