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 格点与面积问学习锦囊 在一张纸上,先画出一些水平直线和一些竖直直线,并使任意两条相邻的平行线的距离都相等(通常规定是1个单位),这样在纸上就形成了一个方格网,其中的每个交点就叫做一个格点在方格网中,以格点为顶点画出的多边形叫做格点多边形,例如,右图中的乡村小屋图形就是一个格点多边形那么,格点多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它与格点数目有没有关系?如果有,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能否用计算公式来表达?通过学习,我们就能发现正方形格点问题:多边形面积=边格点数2内格点数1。这个规律就是毕克定理用N表示多边形内部格点,L表示多边形周界上的格点,S表示多边形面积,则它的面积为 例1 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格点多边形? 阅读与理解 根据格点多边形的定义可知,图形的边必须是直线段,且顶点要在格点上! 分析与解答 只有(1)号是格点多边形。回顾与反思 这一讲的内容必须在认识什么格点多边形的基础上才行。 例2 相邻四点连成的小正方形面积为1平方厘米。分别连接各点,组成下面12个图形,你发现有什么排列的规律?算出各图形的面积。找出图形外面一周的点子数、中间的点子数与面积三者之间的关系吗?仔细观察图形:横看,从左往右图形一周的格点数逐渐增多,中间的格点数不变;竖看,从上往下图形一周的格点数不变,中间的格点数逐渐增多。图形一周的格点数、中间的格点数与面积究竟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将图形按中间没有个点、中间有一个格点和中间有两个格点进行分组列表分析。第(1)组图形编号一周格点数46814中间格点数0000面积(平方厘米)1236中间没有格点时,面积=一周格点数21第(2)组图形编号一周格点数46814中间格点数1111面积(平方厘米)2347中间有一个格点时,面积=一周格点数2(11)1211第(3)组图形编号一周格点数46814中间格点数2222面积(平方厘米)3458中间有两个格点时,面积=一周格点数2(21)(1)中间格点数相同时,图形的面积随着一周的格点数增加而增加;当一周的格点数相同时,图形的面积同样随着中间的格点数增加而增加;(2)各图形的面积见表格。各图形面积的大小与一周的格点数、中间的格点数都有关系,格点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图形面积=图形一周的格点数2(中间格点数1) 正方形格点问题:多边形面积=边格点数2内格点数1。这个规律就是毕克定理若用N表示多边形内部格点,L表示多边形周界上的格点,S表示多边形面积,则它的面积为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用这各规律求出正方形格点多边形的面积。来试一试吧! 你能运用毕克定理验证下列格点图形的面积吗?例3 如图,计算这个格点多边形的面积 初看,这些都是三角形,虽然有三角形面积公式可用,但判断它的底和高却十分困难,只能另想别的办法:这个三角形是处在长是6、宽是4的矩形内,下右图(b),这三个直角三角形面积很容易求出,再用矩形面积减去这三个直角三角形面积,就是所要求的三角形面积但这样还得去分割,而利用毕克定理就很简单了!分析与解答 方法一:利用添补法如图(b):矩形面积是;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直角三角形面积是;所求三角形的面积是同学们,你觉得哪种更简便?方法二:利用分割法如图(c):将它分成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5222=10方法三:利用毕克定理:面积=62+8-1=10 当然运用毕克定理的前提还是等必须是格点多边形才行哦! 1我们开始提到的“乡村小屋”的面积是多少?2下图是一个漂亮礼盒的平面图,请你求出它的面积: 拓展练习1下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平方分米,计算下面格点多边形的面积。2.右图是一个812面积单位的图形.求矩形内的箭形的面积. 3.右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都是1,那么图中这只“狗”所占的面积是多少? 你敢挑战吗?1. 右图是一个55的方格纸,小方格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小方格的顶点为格点.请你在图上选7个格点,要求其中任意3个格点都不在一条直线上,并且使这7个点用线段连结所围成的面积尽可能大,那么,所用图形的面积1是多少平方厘米?2第一届保良局亚洲区城市小学数学邀请赛在7月21日开幕,下面的图形中,每一个小方格的面积是1,那么7、2、1三个数字所占的面积之和是多少?本讲你有什么收获?学习中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专题精析 大数学家高斯在很小的时候,就利用巧妙的算法,迅速算出从1到100这100个自然数的总和。大家在佩服赞叹之余,有没有仔细想一想,高斯为什么算得快呢?这一讲我们就来学习巧求等差数列和的方法。 我们来观察下面几组数列:(1)1,2,3,4,,100; (2)1,3,5,7,99;(3)4,8,12,16400 像这样按照一定规律排列成的一列数我们称它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上面的每一个数列中,从第一项开始,后项与前项的差都相等的,具有这样特征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这个差称为这个数列的公差。 等差数列的和=(首项+末项)项数2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首项= 末项-公差(项数-1)第二讲 巧妙求和 例1 计算:1+2+3+4+5+100阅读与理解 这是一个等差数列,公差为1,首项为1,末项为100,共有100项。细心观察,把这个等差数列的首尾各项分组相加可以发现,1+100=2+99=3+97=50+51,这个数列的和为:(1+100)1002=5050,这样我们就得到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等差数列的和=(首项+末项)项数2分析与解答 1+2+3+4+5+100 =(1+100)1002 =10150 =5050回顾与反思 对于一个等差数列,我们只要知道他的首项、末项和项数,就可以利用公式:等差数列的和=(首项+末项)项数2,求出这数列的和。这是利用等差数列首尾对称性来推导出求和公式。这种数学思想在以后解数学问题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基础练习1. 13+14+15+16+26+272. 101+102+103+198+199 例2 求首项是5,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的前2008项之和。阅读与理解 我们已经知道这个等差数列的首项和项数,要求和就得首先求出末项。可以发现等差数列有这样的规律:首相加上1个公差就等于第2项,加上2个公差就得到第3项,要得到2008项就要在首项上加上(2008-1)个公差,所以这个等差数列的末项为:5+3(2008-1)=6026;让后利用求和公式进行计算。 分析与解答 末项=5+3(2008-1)=6026和=(5+6026)20082 =60311004 =6055124回顾与反思 由本题我们可以得到求末项的公式: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同理,我们也推出求首项的公式:首项= 末项-公差(项数-1)基础练习1.有一串数,第一个数是5,以后每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5,最后一个数是90,这串数连加,和是多少? 2.有20个数,第一个数是9,以后每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2,这20个数连加和是多少?例 3 用三根等长的火柴棒摆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用这样的等边三角形,按照下图所示铺成一个大的等边三角形,如果这个大的等边三角形的底边放10根火柴,那么这个大的等边三角形中,一共要放多少根火柴?如图阅读与理解 细心观察,可以发现三角形排列有如下规律:如果把图上最上端的一个三角形看作第一层,与第一层相连的3个三角形(2个向上的三角形;1个向下的三角形)看做第二层,那么这个大的等边三角形中一共有10层三角形。自上而下,这10层三角形每层所需的火柴棒的根数分别为:3,6,9,310,这10个数构成等差数列,首项为3,末项为30,项数为10,这项就可以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求出所需火柴棒的总数了。分析与解答 3+6+9+310=(3+30)102=335=165(根)答:这个大的等边三角形中一共要放165根火柴棒。回顾与反思 这是等差数列问题的应用题。通过细心观察,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探索得出一些题目中隐含着一个等差数列,然后可以运用等差数列求和的公式求得结果。基础练习1. 12个同学聚会,如果见面时每个人都和其余的人握手一次,那么一共握手多少次? 2.小红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3页,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看2页,10天刚好看完,这本书总共多少页?例4. 盒子里放有一只球,一位魔术师第一次从盒子里将这1只球拿出,变成4只,放回盒子里;第2次又从盒子里拿出2只球,将每只球各变成4只球后,放回盒子里,第十次从盒子里拿出10只球,将每只球变成4只球后放回盒子里。这时盒子里共有多少只球?阅读与理解 每次把拿出的球变成4只球放回去。1只球变成4只球放回去,盒子里的球就增加了3只。第一次操作之后,盒子里就增加了3只小球,第二次操作之后,盒子里面增加了(3*2)只球,第十次增加了(3*10)只,按照次序,每次操作之后增加的球的数量1构成了一个等差数列,这样就可以求出增加的球的总数,再加上原有的一个,即得总数。分析与解答 31+32+33+310+1 = 3(1+2+3+10)+1 = 355+1 = 165+1 = 166(只) 答:盒子里共有166只球。回顾与反思 这个例子又是一个等差数列的一个重要应用,一开始得出的数列不是等差数列,但经过提取公因数3后得到的是一个等差数列,再运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就比较容易得出结果。拓展练习1. 1+2+3+49+50+49+3+2+12.求下面这个数列前10项的和。101, 203,105, 207, 109, 211,117 ,219,3.时钟在每个整点敲打,敲打的次数等于该时刻的时钟钟面数,每半点也敲一下。求时钟一昼夜总共敲打多少下?挑战练习1.一堆相同的立方体堆积如下图所示。第一层1个,第二层3个,第三层6个,第十层有多少个立方体?成长小档案 本讲你有什么收获?学习中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第三讲 周期问题学习锦囊 周期问题是指事物在运动变化的发展过程中,某些特征循环往复出现,其连续两次出现所经过的时间叫做周期。在数学上,不仅有专门研究周期现象的分支,而且平时解题时也常常碰到与周期现象有关的问题。解答此类问题时,首先要找到解题关键循环周期,利用周期性规律使看似复杂的问题迅速的化难为易。例1 有一列数2,9,8,2,6从第三个数起,每个数都是前面两个数乘积的个位数字,例如:第四个数就是第二、第三两数乘积98=72的个位数字2,那么这一列数的第100个数是几?你知道了吗?阅读与理解1 初读这道题,我们发现不了它有规律,因此我们就需要多写几位,就能清晰所见了!2,9,8,2,6,2,6分析与解答 第100个数相当于把前3个数去掉,原来100个数就是现在的第97个数,972=48(组)1个,就相当于是第一组的第1个,所以第100个数应该是2。回顾与反思 这一类问题的关键是发现它的周期规律,找到每个循环周期就是解题的突破口。模仿练习 1左手单手手指计数,一个小朋友按下图所示的规则练习计数,当他数到25时,对应的是什么指?数到2008时,对应的是什么指?每个手指上是数都是有循环规律的哦! 例2 有 4567个3连乘,它的积的个位数字是几?两数相乘,积的个位数是这两个数的个位数的乘积的个位数,因此题中的333,我们就可以想到它的积的个位,应该是这样的 4567个 一列数:3,9,7,1,3,9,7,45674=1141(组)3个你想到了吗?吗?4567个积的个位就相当于第1组的第3个,因此4567个3连乘,它的积的个位数字是遇到类似的看似数据大,初想很复杂的题目,往往其中会蕴藏规律,关键在于我们应该细细去观察、去寻找规律20032003表示几个几相乘,两数相乘,积的个位数是这两个数的120032003 的个位数字是几?2 777777+888888+999999的个位数字是几? 例3 3200 被13除的余数是几? 3200表示200个3相乘,那么我们可以从1个3 被13除,2个3 被13除,它们的余数中找到周期规律 3113=03 3413=63 3213=09 3513=189你会填吗?3313=21 3613=561 不难发现3n13的余数以“3、 9 、1”不断循环当n=200时2003=662,所以余数为( ) 从本题中我们会发现,可以通过举例按顺序地从第1个开始,一个接一个的枚举,就会找到其中的周期存在,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可以列竖式去找到周期,试试?1 接连写 100个12得一个自然数,这个数除以13的余数是几? 257商的小数点后面第1000个数字是几?例4 2001年10月1日是星期一,那么,2002年1月1日是星期几?一个星期是7天,因此7天为一个周期。10月1日是星期一,是第一个周期的第一天,再过7天即10月8日也是星期一。计算天数时为了方便,我们采用“算尾不算头”的方法,例如10月8日就用(81)7=1.没有余数说明8号仍是星期一。题中说从2001年10月1日到2002年1月1日,经过几天这才是这道题的关键。 2001年10月1日到2002年1月1日,要经过92天,927=13(周)1(天)余1天就是从星期一往后数一天,即星期二。 运用“算尾不算头”的方法计算天数也可以理解为只中一头的植树问题,平时计算天数时也可以运用。1.2002年1月1日是星期二,2002年的六月一日是星期几?2. 1999年的11月17日是周三,这一年的2月6日是周几? 拓展练习1按下面摆法摆80个三角形,有( )个白色的. 2 某年的二月份有五个星期日,这年六月一日是星期_.3. 时针现在表示的时间是14时正,那么分针旋转1991周后,时针表示的时间是_.4. 把自然数1,2,3,4,5如表依次排列成5列,那么数“1992”在_列.第一列第二列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1234598761011121314181716155. 7777所得积的个位数是_. 50个你敢挑战吗?1. 1999年1月1日是星期五,那么2001年1月1日是星期几?2在一根长100厘米的木棍上,自左至右每隔6厘米染一个红点,同时自右至左每隔5厘米也染一个红点,然后沿红点处将木棍逐段锯开,那么长度是1厘米的短木棍有多少根?本讲你有什么收获?学习中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专题精析 同学们都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吧。曹冲让大象上船,看船被河水水面淹没到什么位置,然后刻上记号。再把大象赶上岸,把这条船装上石头,当水面淹没到记号的位置时,就可以知道船上的石块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曹冲称象就是运用到了“等量代换”的方法,两个相等的量,可以互相代换。解数学题,经常用到这种思考方法。 第四讲 等量代换例1 已知:(见下图)求:一个等于几个。阅读与理解 由已知的天平图改写成等式: 2=6(1) 3=3(2)由(1)式得:=3(3)由(2)式得=(4)将(3)式代入(4)式的:=3,及一个=3个。分析与解答 一个等于3个回顾与反思 本题中由图(1)可推知一个等于3个,这是本题的关键。然后进行适量的等量代换,推出一个等于3个。基础练习1、+=27 41-=5 +=13+=+ =+ -=3=( ) =( ) =( )=( ) =( ) =( )2、+=21 -=38 +=15+=18 -=45 +=12-=( ) -=( ) +=( )3、+=+ =+=+ =+=( )个 -=( )个48克 例2 已知(见下图)求:最大的球的重量是多少克?阅读与理解 由图(1)得3个黑圆等于2个黑圆+48所以黑圆=48克。由图(2)得三个=2个黑圆,及三个=248,所以=2483,所以=2483=32(克)。由图(3)得:=4=432=128(克)。分析与解答 =48(克)=2483=34(克)=4=432=128(克)答:最大的球的重量是128(克)。回顾与反思 本题充分利用图1中的已知条件,推出一个黑球的重量,然后逐步一个大球的重量。 基础练习1下面图中每只梨重500克,那么,1根香蕉比1个苹果轻多少千克?2已知1头猪=2只羊,1只羊=8只兔子。 1头猪=( )只兔子; 2头猪=( )只兔子; 3只羊=( )只兔子; 24只兔子=( )只羊;32只兔子=( )头猪例 3 百货店运来300双球鞋,分别装在2个木箱、6个纸箱里。如果2个纸箱同1个木箱装的球鞋一样多,想一想:每个木箱和每个纸箱各装多少双球鞋?阅读与理解 根据“2个纸箱同1个木箱装的球鞋一样多”,把木箱换成纸箱,也就是说,把300双球鞋全部用纸箱装,不用木箱装。根据已知条件,2个木箱里的球鞋刚好装满4个纸箱,再加上原来已装好的6个纸箱,一共是10个纸箱。这样,题目就变为“把300双球鞋平均装在10个纸箱里,平均每个纸箱装多少双鞋?”可以求出每个纸箱多少双鞋,也就能求出一个木箱能装多少双鞋。分析与解答: 300(22+60=30010=30(双)。302=60(双) 答:每个纸箱里装30双球鞋,每个木箱里装60双球鞋。回顾与反思 解答本题时需根据条件“2个纸箱同1个木箱装的球鞋一样多”进行等量代换。将两个量转化成一个量,问题迎刃而解。基础练习 1买6千克荔枝和8千克桂圆,共付312元。已知5千克荔枝的价钱等于2千克桂圆的价钱。荔枝的单价是多少元?桂圆的单价是多少元? 2甲、乙二人共同生产一种零件,甲生产了8小时,乙生产了6小时,一共生产了312个零件。已知乙5小时的工作量等于甲2小时的工作量。甲生产了多少个零件?乙生产了多少个零件?3甲、乙两数之差是180,如果将乙数的小数眯向右移动一位就与甲数相等。甲、乙两数各是多少?例4 如下图,BDFE是正方形,求出最大的长方形ACGH的周长。阅读与理解 因为BDFE是正方形,所以,DF=FE=BE=BD,由于长方形ACGH的宽等于正方形BDFE的边长,而CF与BH长度的和等于长方形ACGH长与宽的和,既长方形ACGH长于宽的和是7+5=12(厘米)。所以长方形ACGH的周长可求。分析与解答 (7+5)2=24(厘米)。答:图中最大长方形ACGH的周长是24厘米。 回顾与反思 充分运用已知数据,理解本题中CF与BH长度的和等于长方形ACGH长于宽的和,是本题的关键所在。基本练习1.如右图,阴影部分是正方形,求长方形ABCD的周长。拓展练习1. 已知13个李子的重量等于2个苹果的和一个桃子的重量,而4个李子和一个苹果的重量等于一个桃子的重量。多少个李子的重量等于一个桃子的重量?2百货商店运来300双球鞋,分别装在2个木箱里,6个纸箱里,如果2个纸箱同一个木箱装的球鞋一样多,每个木箱和纸箱各装多少双球鞋?3.有两辆汽车运一批化肥,小汽车运5小时,大气车运8小时,一共运化肥624袋,已知小汽车5小时运的等于大汽车的2小时运的,这两种小汽车每小时各运多少袋?4.一些质量相同点的铁块,每小块50克,8个铁块和4只香蕉质量相等,11个铁块等于5个梨的质量,问:一个梨比一只香蕉多多少克?成长小档案 本讲你有什么收获?学习中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第五讲 简便计算专题精析 计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在计算中,我们既要做到正确,还要做到快速、巧妙,这样不仅能节省计算时间,还能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我们思维的发展。 在整数加减法和乘除法中,要运用运算定律、运算性质或利用某些公式使计算简便。常用的方法:凑整;改变运算顺序;拆分。 巧算的根据:(1)乘法交换率:(2)乘法结合率:(3)乘法分配率:(4)积不变规律: 聪明的同学们,根据以上的知识,你们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例1 计算 199999+19998+1997+196+10阅读与理解 前四个加数分别加上1、2、3、4就能凑成整十万、整万、整千、整百的数,而最后的10又能拆成1+2+3+4,与前面四个数相加,这样比较简便。 分析与解答 199999+19998+1997+196+10 ( 199999+1)+(19998+2)+(1997+3)+(196+4) 200000+20000+2000+200 222200 回顾与反思 此例用凑整法求解独树一帜。例2 简便计算 (1) 597-(197-69) (2)849-273+173 阅读与理解 (1)式是一个数减两个数的差,根据a-(b-c)a-b+c可以使计算简便。但要注意,由于括号前面是“-”号,所以去括号后要变号。(2)式是减去一个数再加上一个数,根据a-b+ca-(b-c)可以使计算简便。但要注意,小括号内的“变号”。分析与解答 (1) 597-(197-69) (2)849-273+173 597-197+69 849-(273-173) 400+69 849-100 469 749回顾与反思 这两题巧算的根据和方法是什么?例3 简便计算 12588 2532125 阅读与理解 由于1258=1000,254=100,所以只要把算术中的88分解成811,把32分解成48,再运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分别与25,125相乘,使计算变得简便。分析与解答 12588 2532125 =125811 =(254)(8125) =100011 =1001000 =11000 =100000回顾与反思 几个数相乘时,结合题目数字的特点,将一些数字进行适当的“分解”后,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例4 计算下面各题。(1)1399 (2)147101 (3)9473+2794 (4)18716-8716.阅读与理解 观察一、二题,题中的一个乘数可以“拆分”为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一位数的和或差,然后运用乘法分配计算。 对于乘法分配律,我们既要会正过来运用,也要学会反过来运用,仔细观察三、四,同样可以运用乘法的分配律。分析与解答 1399 147101 =13(100-1) =147(100+) =13100-131 =147100+1471 =1300-13 =14700+147 =1287 =14847 9473+2794 18716-8716 =94(73+) =16(187-87) =94100 =16100 =9400 =1600回顾与反思 巧妙的计算并非无源之水,首先要做到熟练掌握各种运算定律、运算性质,通过适当的变式,进行凑整,并达到巧算的目的。因此在计算过程中要多动脑筋多观察,结合所学知识不断变化方法,积累经验,从而形成一些自己特有的计算技巧。基本练习536+(541+464)+459 4253-(253+158) 847-(647-130)12536 (5)558-825 (6)1255325拓展练习(1)9999999919999 (2)6179586171043-617挑战练习(1)19891999-19882000成长小档案 本讲你有什么收获?学习中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第六讲 阶段性自我回顾一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你一定有不少收获吧!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吧!一、 我来填一填1.计算 : 199999+19998+1997+196+10 19891999-198820002.如右图,阴影部分是正方形,求长方形ABCD的周长。3.买一支自动铅笔与一支钢笔共用13元,已知铅笔比钢笔便宜5元,那么买铅笔花( )元,钢笔花( )元。1. 甲班与乙班共植树300棵,甲班植的棵数是乙班的5倍,甲班植树( )棵。2. 哥哥7年前的年龄和妹妹5年后的年龄相等,当哥哥( )岁时,正好是妹妹年龄的3倍。3. 被除数、除数与商的和是79,已知商是4。被除数是( ),除数是( )。4. 小丽今年7岁,小丽妈妈今年35岁。小丽( )岁时,妈妈的年龄是小丽的8倍?5. 数一数,右图一共有( )个角。6. 有一组算式:1+1,23,35,1+7,29,3+11,1+13那么和是1997的算式是左起第( )个算式,第1999个算式的和是( )。二、我会解决1. 有两块同样长的布,第一块卖出25米,第二块卖出14米,剩下的布第二块是第一块的2倍,求每块布原有多少米?2.今年小玲12岁,妈妈40岁。当妈妈的年龄是女儿5倍的时候,母女两人年龄的和是多少岁?3.图中,含“A”的正方形有( )个。(请简要写出思考过程)还记得吗?4长方形操场的长与宽相差80 米,沿操场跑一周是400 米,求这个操场的长与宽是多少米? 长 宽 5工厂新建一宿舍,每间住4人,则有34人没床位,每间住6人,则又多5间房,共有多少名工人要安排住宿?6.王奶奶家养了鸡、鸭、鹅共250只,其中鸭比鹅的2倍少l 0只鸡比鸭的3倍多20只。王奶奶养了几只鸡,几只鸭和几只鹅呢?7用一根绳子测井深,把绳子三折,超出井口3分米,把绳子四折,低于井口2分米,绳子有多长?井有多深?成长小档案本讲你有什么收获?学习中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第七讲 错中求解专题精析 同学们在四则运算题的计算中,如果粗心大意将式子中的一些数字或符号抄错,就会导致计算结果发生错误。如小马在计算除法时,把被除数420错写成240,结果得到的商是48。能不能利用48这个错误的商,求出正确的答案呢?解答这类题目须掌握以下几点:1纠正加法中的错算题时,先要认真分析加数与和相对应的变化,再根据和的变化规律,用错误的和加上少加的数,减去多加的数,得到正确的和。2纠正减法中的错算题时,先要认真分析被减数、减数与差相对应的变化,再根据差的变化规律,用错误的差加上多减的数,减去少减的数,得到正确的差。3纠正乘法中的错算题时,先要认真分析因数与积相对应的变化,再根据乘、除法的关系,用积的变化前后的差除以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前后的差,求出另一个因数。4纠正除法中的错算题时,先要认真分析被除数、除数与商和余数相对应的变化,再根据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求出被除数或除数,进而求出正确的商和余数。聪明的同学们,根据以上的知识,你们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例1 小华在计算两个加数相加时,把第一个加数百位上的7错写成1,把第二个加数十位上的6错写成了9,这样算得和是443.正确的和应是多少?阅读与理解 因为“把第一个加数百位上的7错写成1”,所以第一个加数减少了600;又因为“把第二个加数十位上的6错写成9”,所以第二个加数增加了30,根据和的变化规律,和因此也减少了600,后又增加了30,所以,用错误的和加上600,再减去30,就得到了正确的和。分析与解答 443+(700-100)-(90-60)= 443+600-30 = 1013答:正确的和应是1013。回顾与反思 从这道题可以看出,纠正错算的关键是要找到错因。如本题错算的原因就是加数发生了变化,从而和也发生了变化,于是要根据和的变化规律,把错误的和纠正为正确的和。基础练习 1.两个数的和是94,有人计算时将其中一个加数个位上的0漏掉了,结果算出的和是31.求这两个数。2.甲乙两个学生同算两数之和,甲得685,计算正确,乙得460,计算错误。乙算错的原因是将其中一个加数末尾的0漏掉了。两个加数各是多少?例1 小红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时,把第二个因数的个位数4错当成1,乘得的结果是525,实际应为600.这两个数各是多少?阅读与理解 用以下的一个算式帮助我们来分析: 4 1_ _6 0 0 5 2 5 第二个因数的个位数4错当做1,所得的结果比原来少了(4-1)个第一个因数;实际的结果与错误的结果相差(600-525=75),正好是第一个因数的3倍。分析与解答 第一个因数:(600-525)(4-1)= 753 = 25。第二个因数:60025 = 24.答:这两个因数分别是25和24.回顾与反思 纠正乘法中的错算时,先要认真分析因数与积相对应的变化,再根据乘除法的关系,用积变化前后的差除一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前后的差,求出另一个因数。基础练习1.一学生在做两位数乘法时,把一个因数个位上的8错写成5,得到的结果是800,而正确的答案是896。这两个两位数分别是多少?例2 王芳在做一道乘加混合运算(4+)15时,错抄成了4+15,这样,他算出的结果与正确结果相差多少?阅读与理解 可以先比较题中的两个算式:(4+)15=415+15415+15比4+15多多少,就是这两次计算结果相差多少。分析与解答 (4+)15-(4+15)= 415-4 = 60-4 = 56答:他算的结果与正确结果相差56.回顾与反思 此题关键是将(4+ )15根据乘法分配律展开,去掉相同的15,只要比较415与4相差多少即可。基础练习1.小强在做计算题(1800-)25+192时,没有注意题里的括号,先用里的数除以25,然后按加减运算的顺序计算,得1968.这道题应该得多少?2.小军在做题时,由于粗心,把被减数个位上的3写成了8,把十位上的0写成了6,这样算得的差是199.正确的差是多少?例4 小东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末尾的“0”漏掉了,结果得到的商是700。正确的商是多少?阅读与理解 除数的末尾“0”漏了,相当于除数缩小10倍,则商扩大了10倍,正确的应缩小10倍,由此可得到如下解法。分析与解答 70010=70.答:正确的商为70.回顾与反思 此例根据商的变化规律,使问题迎刃而解。 基础练习:1.小兰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65写成56,结果得到的商是13,还余52,正确的商是多少?2.王小红在计算一道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算式时,由于漏写除数十位上的“0”而成18,结果得到的商是234.这道题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拓展练习1.有5个数的平均数是7,小明把其中的一个数错看成9后,求得这5个数的平均数为8。看错的那个数原来是多少?2.小兰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把被除数171错写成117,结果商比原来少3,但余数恰好相同。这道题的除数和余数各是多少?3.一个学生在做两个整数的乘法时,把其中一个因数的个位数4误看成1,得出的乘积是525,另一个学生却把这个因数的个位数字误看成8,得出的乘积是700.正确的乘积是多少?4.小明在计算除法时,把被除数末尾的“0”漏写而成18.结果得到的商比正确的商少54,正确的除法算式是怎么样的?挑战练习1.小红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把被除数137错写成174.这样商比原来多了3,余数比原来多了1.这道题的除数和余数各是多少?2方方和圆圆做一道乘法算式题,方方误将一个因数增加了14,计算的积增加了84,圆圆误将另一个因数增加了14,积增加了168,那么,正确的积是多少?成长小档案 本讲你有什么收获?学习中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第八讲巧求周长专题精析 在解答比较复杂的关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问题时,生搬硬套公式往往行不通,这时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在解题中显得相当的重要。解答稍复杂的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问题,首先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想想已知条件和要求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进行计算。聪明的同学们,根据以上的知识,你们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例1 如下图所示,在一个正方形内画中、小两个正方形,使三个正方形具有公共顶点,这样大正方形被分割成了正方形区域甲,和形区域乙和丙。甲的边长为厘米,乙的边长是甲的边长的倍,丙的边长是乙的边长的倍,那么丙的周长为多少厘米?长多少厘米? 阅读与理解 图形虽然复杂了,但万变不离其中,L型丙的周长就等于谁的周长呢?分析与解答 乙的周长实际上是正方形的周长(我们可将乙与甲重合的两条线段分别向左、向下平移),同样的,丙的周长也就是正方形的周长。由于,所以丙的周长为厘米,(厘米)。回顾与反思 在此题中运用移动边的方法把L型的丙图形的周长转化为ABCD的周长是关键。 基础练习1. 下图的周长与长厘米,宽厘米的长方形周长相同,所以它的周长为厘米(单位:厘米)。2. 下图的周长可以看成一个长由个1厘米的小线段组成,宽由个1厘米的小线段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所以它的周长是厘米。 例2 下图中的阴影部分是正方形,线段长厘米,线段长厘米,则长方形的周长是几厘米? 阅读与理解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 长和宽之和在题中可以间接的得到分析与解答 由于图中阴影部分是个正方形,其四条边的边长都相等,且等于长方形的宽。的和应为长方形的长加上正方形的边长,所以等于长方形的长与宽之和。所以长方形的周长为:厘米。回顾与反思 此题中长方形的长和宽之和是关键。 基础练习1.一个正方形被分成了4个相等的长方形.每个小长方形的周长都是40厘米,求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如图所示.例3 用若干个边长都是厘米的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如右图)拼接成一个大的平行四边形,已知大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厘米,那么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各有多少个?阅读与理解 先观察图形找规律,几个图形为一组。 分析与解答大平行四边形上、下两边的长为厘米,观察上边,每厘米有两个平行四边形的边,所以共有小平行四边形个,三角形的数量与小平行四边形的数量相等,也是个。回顾反思 解答稍复杂的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问题,首先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想想已知条件和要求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基础练习:1. 用若干个边长都是厘米的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如右图)拼接成一个大的平行四边形,已知大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厘米,那么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各有多少个?例4 有个小长方形,它们的长和宽分别相等,用这个小长方形拼成的大长方形(如图)的面积是平方厘米,求这个大长方形的周长。阅读与理解 从图上可以知道,小长方形的长的倍等于宽的倍。分析与解答 长方形的长是宽的倍。每个小长方形的面积为平方厘米,所以宽宽,所以宽为厘米,长为厘米。大长方形的周长为厘米。回顾反思 找到等量关系,运用等量代换解决。基本练习: 下图的长方形被分割成个正方形,已知原长方形的面积为平方厘米,求原长方形的长与宽。拓展练习:1. 把一块长20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北京银行招聘考试(行政能力测验)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
- 2025广东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高级中学招聘临聘教师3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化工行业工伤预防管理规范
- 2.3.2长江 课件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能力检测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基于2025年的中医药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建设文化内涵研究报告
- 呼伦贝尔能源重化工工业园区谢尔塔拉产业区污水处理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带答案详解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前冲刺模拟题库提供答案解析含完整答案详解【易错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通关检测卷及参考答案详解【b卷】
- 押题宝典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模拟题)附答案详解
-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4年修订)解读课件
- 果树栽培工专业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空调电费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2025排污许可条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秋期新教材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进度表
- 水工结构理论知识培训课件
- 粮库业务知识培训课件
-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50497-2019)
- 数字经济学导论-全套课件
- 《石油库设计规范》修订2022-07
- 山大初试913环境学概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