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环境微生物检测报告.doc_第1页
空气环境微生物检测报告.doc_第2页
空气环境微生物检测报告.doc_第3页
空气环境微生物检测报告.doc_第4页
空气环境微生物检测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微生物检测实训报告实训项目名称 空气环境微生物检测姓名学号班级工业环保(3)班实训时间2011.09.20实训所需仪器用品与试剂:实训所需仪器用品 仪器名称数量仪器名称数量250ml三角瓶1个培养皿6个50ml烧杯1个台秤1台高压蒸汽灭菌锅1个100ml量筒1个70%消毒酒精、棉花1打火机1个棉线、橡皮筋若干pH试纸1酒精灯1盏0.5mm油性笔、报纸1用于称量的小滤纸2张实训所需试剂药品名称数量牛肉膏3g蛋白胨6gNaCL3g琼脂粉1.5g100g/LNaOH110%HCL1实训流程示意图:培养基的配制取实验所需试剂放入烧杯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溶解调PH值后,装在1个三角瓶中,并往三角瓶内加入1.5g琼脂粉,摇匀,加塞包扎1. 先开阀放气5分钟,再关阀;2. 121,20min,关电源;3. 到0.05,开阀放气:4. 等灭菌锅压力将为0后,打开灭菌锅。烘干培养皿,适当冷却培养基将装有培养基的三角瓶,加塞包扎与培养皿等仪器一同灭菌灭 菌 将用于本实验需灭菌的仪器和以上用品置于高压蒸汽灭菌锅内用酒精棉沾手消毒,之后在酒精灯火焰5cm内倒平板,一共需要6个平板,待冷却后,倒置倒平板取样,按对角交叉(五点法)取样分别将培养皿编号放置于取样地的4个角落和1中间位置,打开皿盖暴露于空气5min,以待空气微生物降落在平板表面上空气微生物的取样(检测点) 6个培养皿其中一个作为空白实验 恒温箱中培养进行菌种观察,并进行拍照记录实训结果与讨论:1.实验结果:检测地点: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办公室平板编号平板上的菌落数N(个) 中间第11组数据251233第12组数据891076两组平均菌落数N(个)5711551m3空气所含菌数C(个) 78611001700800 800平板上空白实验的菌落数0.根据奥氏公式:C=100/A5/t1000/10N式中:C空气细菌数; A捕集面积,cm2 ; (100mm2 =1cm2) t 暴露时间,min; (本实验时间是5 min) N菌落数,个。因为培养皿直径为90 mm,所以捕集面积A=R2= 63.58(cm2 )则1m3空气所含菌数经奥氏公式计算可得(结果如上表所示).根据平板放置现场的目测,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办公室的空间体积V大约是60 m3;而1m3空气所含菌数C的总数累加是C总=(786+1100+1700+800+800)个=5186(个).所以,细菌总数S=C总/V=5186个/60 m3=86.4(个/m3)2.结果分析与讨论:09环保(3)班第11组空白实验平板编号,平板上的菌落数有2个平板编号,平板上的菌落数有5个平板编号,平板上的菌落数有12个平板编号,平板上的菌落数有3个平板编号(中间),平板上的菌落数有3个在放入恒温箱培养一天后,5个培养基内均长出圆形的灰白色的细菌菌落,经过菌种观察,从而计数出5组培养基中细菌总数分别有2个、5个、12个、3个、3个;其中单独作为空白实验的培养基无细菌菌落生成,说明在倒平板操作的过程中是成功的。.因为我们小组第11组与另一小组第12组采样检测地点均在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办公室,所以我们取同一检测点的两组数据并取其平均值,根据计数如上表所示,两组平均菌落数N分别是5个、7个、11个、5个、5个。.根据奥氏公式C=100/A5/t1000/10N计算结果,空气细菌数C分别为786个、1100个、1700个、800个、800个,并得出细菌总数S=C总/V=5186个/60 m3=86.4(个/m3),根据下表所示:以细菌总数评价空气的卫生标准(个/m3 )清洁程度细菌总数最清洁的空气(有空调)12清洁空气30普通空气31125临界环境150轻度污染301结合上表和实验结果看,我们组的检测地点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