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壁垒对江苏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doc_第1页
绿色壁垒对江苏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doc_第2页
绿色壁垒对江苏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doc_第3页
绿色壁垒对江苏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doc_第4页
绿色壁垒对江苏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盐城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2012 毕 业 论 文绿色壁垒对江苏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生姓名 梦 影 班 级 B国贸081 学 号 0810402110 指导教师 王 慧 颖 完成日期 二零一二年六月 I绿色壁垒对江苏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摘 要:长期以来,农产品贸易一直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关税壁垒对农产品贸易的保护作用逐渐减弱,非关税壁垒成为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绿色壁垒是一柄双刃剑,正当的绿色壁垒反映了各国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同时也成为贸易保护的一种新手段。绿色壁垒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实施的“绿色壁垒”导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量大幅下降,并增加了我国农产品生产、出口的成本和贸易纠纷。江苏省是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大省,近年来农产品出口总量虽在增加,但增幅明显回落,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大,缺乏国际竞争力。为应对“绿色壁垒”的挑战,必须树立绿色观念,强化农民环保意识,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加强对产地和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和质量追溯制度,加快认证和品牌建设,建立公开、透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关键词:绿色壁垒;农产品;出口贸易;标准化Green Trade Barriers to Agricultural Exports Influence and Countermeasures in JiangsuAbstract:For a long time, the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has been an important par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rade liberalization, the function of tariff barriers on agricultural trade protection gradually weakened, and the new non-tariff barriers became the primary means of trade protection. The green barrier is a double-edged sword. The green barrier has reflected that every country is seriously caring about environ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green barrier has already become one kind of new means of trade protects. The green barrier has already become the biggest obstacle of our countrys agricultural expor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Green Trade Barrier” has caused a dramatic decrease in Chinas total agro-product export, which, as a result, increased the cost of production and export of Chinas agro-products, as well as the number of the trade disputes.Jiangsu Province is the largest province of Chinas agricultural exports, in recent years, total volume of agricultural exports increased, but increase magnitude of export is down significantly, subject to market fluctuations, the lack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 order to address the challenges of “Green Trade Barrier”,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sens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quality safety of agro-products,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standardize agro-production, strengthen the regulation of the place of origin and agricultural inputs, implement “Market Access System”and“Quality Tracing System ”for the agro-products, accelerate brand certification and brand building, and set up an open and transparent information release system for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o-products.Key words: green barriers; 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ort trade; standardization 目 录摘要() Abstract() 1、 江苏农产品出口现状( 1 )(1) 出口规模( 1 )(2) 贸易方式( 1 )(3) 出口市场( 1 )(4) 出口区域( 1 )二、绿色壁垒的概述( 2 )(一)绿色壁垒的含义 ( 2 )(二)绿色壁垒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 2 )(三)绿色壁垒的特征 ( 3 )三、江苏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现状( 4 )(一)遭遇日本的“肯定列表制”( 4 ) (二)遭遇欧盟的绿色壁垒( 4 )四、绿色壁垒对江苏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5 )(一)短期影响( 5 )(二)长期影响( 6 )五、江苏农产品出口突破绿色壁垒的对策( 7 ) (一)树立绿色观念,加强宣传和培训,强化农民环保意识( 7 )11(二)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农业之路( 8 ) (三)加强对产地和农业投入品的监管( 8 ) (四)加快认证和品牌建设( 9 ) (五)建立公开、透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制度( 9 )参考文献 ( 11 )致谢 ( 12 ) 盐城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2012绿色壁垒对江苏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一、江苏农产品出口现状进入21世纪以来,江苏省的农产品出口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沿海城市的农产品出口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出口量方面明显低于沿海城市,且在农产品出口的产品结构上明显的落后于沿海城市。(一)出口规模2008年以来江苏省农产品出口发展情况较为平稳,2008年,江苏省农产品出口比上年增长21.18%。虽然2008年底国际金融危机狂潮袭来,受此影响2009年全省农产品出口份额比2008年下降0.6%。但此次危机未给江苏农产品出口带来长久冲击,2010年,江苏省农产品出口逐渐走出金融危机冲击,出口总额为252千万美元,比2009年增长28.2%。2011年,江苏省农产品出口总额为281千万美元,比2010年增长11.5%,但增幅降低16.7%。(2) 贸易方式江苏省农产品出口采用的贸易方式有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三种,其中一般贸易是主要的贸易方式,在2008-2011年四年中都占出口总额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表1-1 2008-2010年江苏省农产品出口贸易方式(单位:万美元) 贸易方式年份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其他贸易来料加工进料加工合计200816350071362572032856102620091670566042231452918749020102126456172315683774017822011577245183631001391185023442资料来源:江苏省商贸厅外贸处2008-2011年农产品出口数据统计所得(3) 出口市场2010年江苏省农产品出口总值取得了不错的增长,虽然出口市场集中度较高,但总体而言呈现多样化特征。2010年江苏省对东盟的出口比2009年提高了70.3%,增幅显著。2011年江苏省对东盟的出口比2010年提高了8%,增幅明显回落。同时对亚洲、北美洲等市场的出口也快速增长。相对而言,面向非洲和大洋洲的农产品出口份额较小,因此对此类市场的可挖掘空间较大。(4) 出口区域2011年第一季度,江苏省农产品出口与去年同期相比保持了稳健的增长幅度,但第二季度,增幅有所下降,第三季度苏北地区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第四季度苏北地区仍然是负增长,且增幅有所增加。在三个地区中出口份额最大的苏南地区出口总额保持增长,说明该地区农产品出口竞争力较强。从江苏农产品的出口现状可以看出,江苏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全面发展,但近年来绿色壁垒对江苏农产品出口有着很大的影响。2、 绿色壁垒的概述随着关税壁垒不断降低,传统的非关税壁垒受到的限制也越来越严格。新型的非关税壁垒得到广泛的运用,绿色壁垒就是目前最为盛行的一种。(一)绿色壁垒的含义“绿色壁垒”又称环境贸易壁垒,就是进口国在从事贸易进口时,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动物、植物的健康与生长为目的,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对进口产品所采取的措施,如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卫生检验检疫制度、检验程序以及包装、规格和标签等标准。它不仅对产品本身环保性、安全性提出要求,而且对产品的加工过程和生产方法也提出了特定的限制。建立在以环保、保护人类和动物、植物生存安全为目的,以科学、公平、公开为原则基础上的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措施,将有利于促进全球对资源和生态的保护,是各国参与农产品国际贸易应遵循的基本条件陈玉光.“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11,(1):44-45.。(2) 绿色壁垒产生的背景和原因绿色壁垒产生的背景和原因主要是:第一,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对绿色产品需求的扩大。随着工业化的加速以及世界经济的高速增长,资源、环境的破坏和污染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如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消费行为都发生了变化,注重生活质量、营造绿色文明的新的价值观念超越了狭隘的人类中心论。对环保、健康无害的绿色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为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和机遇。第二,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WTO规则体系存在的漏洞,这是绿色壁垒产生的根本原因。受经济增长缓慢、失业压力增加、优势产业空心化等影响,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一方面,他们大力倡导自由贸易理论,在WTO框架内,打开其他国家的服务贸易市场,为其具有优势的服务贸易和知识经济提供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又在不具优势的领域采取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为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设置不能达到的标准。第三,绿色贸易壁垒具有更多的隐蔽性。首先,它不像配额和许可证管理措施那样明显地带有分配上的不合理性和歧视性,不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其次,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各种检验标准不仅极为严格且烦琐复杂,使出口国难以应付和适应。当出口国的产品达不到进口国的标准时其出口将受到阻止,此时对于出口国而言实质上相当于实行了零配额,绿色壁垒的数量控制机制表现得非常明显。(三)绿色壁垒的特征绿色壁垒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保护措施,和以往传统的非关税壁垒措施相比,绿色壁垒具有合理性、合法性、时效性、隐蔽性、灵活性、广泛性和关联性的特征:1、 合理性自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全球环境日益恶化使人们觉察到自身生存环境所受到的污染和破坏,开始重视发展经济与环境资源及自身健康的和谐,绿色壁垒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和大众呼吁下产生的。2、 合法性绿色壁垒与其他非关税壁垒的不同之处在于其用公开的立法加以规定和实施,一些绿色保护措施都是以国际、国内公开立法作为依据的。发达国家大力推行环保立法,为绿色壁垒提供了法律支持。3、 时效性绿色壁垒的时效性是指只能在某一段时间内有效。即其实施者要把不符合其环境标准要求的产品挡在国门之外不可能是永久的,即便在某一时期内出口商的产品达不到进口国关于环境保护措施方面的要求,但出口商经过一段时间的技术改造,产品的环境标准和其他技术指标必然会有所提高,当它满足了进口国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时,进口国对出口商的绿色壁垒就不复存在了,所以针对某一产品实施的绿色壁垒具有一定的时效性。4、 隐蔽性首先,绿色壁垒和其他非关税壁垒相比,不仅隐蔽地回避了分配不合理、歧视性等问题,而且各种检验标准极为复杂,往往使出口国难以应付和适应。其次,绿色壁垒都是在高科技基础上的检验标准,发展中国家难以做出判断,实施绿色壁垒的国家根据本国贸易需要,可以不断制定调整环保标准。5、 灵活性由于绿色壁垒的多样化形式和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使绿色壁垒不断更新,并易于实施和灵活运用。此外,由于各国的环保标准不统一,可选择的余地大。6、 广泛性和关联性绿色贸易壁垒涉及的范围包括法律、规则、程序等各个方面,涉及的范围很广。从产品角度看,不仅包括初级产品,也包括中间产品及制成品;从部门角度看,既包括有形商品,又拓展到投资及服务领域。因而,较之于关税及传统的非关税壁垒,其影响更大。而且,绿色壁垒会有连锁反应,表现出壁垒效应的关联性,一个国家和地区实施壁垒后,相邻的国家和地区往往会迅速的实施相同或相似的壁垒措施赵慧.浅析绿色贸易壁垒下我国农产品的出口D.东北财经大学,2010. 。三、江苏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现状目前,一些国家实施的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已成为江苏省农产品出口的一道门槛,导致我省出口农产品经常因病虫害、疫病、农药残留等标准而被退货、销毁甚至禁止出口,成为制约我省农产品出口的瓶颈。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检验检测项目日益增多,标准要求越来越高。第二,受影响的农产品范围越来越大。包括粮食、水果、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禽产品、茶叶等大部分农产品。第三,容易造成扩散效应。(一)遭遇日本的“肯定列表制”江苏省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基地。我国加入WTO之后,江苏省作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大省,在国外关税壁垒被打破的情况下,农产品出口不仅没有一个大的飞跃,反而遭遇了更加严格的贸易保护和绿色壁垒,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也在逐步下降。尤其是日本在2006年5月开始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更是将江苏省农产品的出口逼入绝境。受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影响,2011年1月份江苏口岸出口蔬菜19万吨,价值1.5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8.1%和2.3%,这是2006年以来江苏口岸蔬菜单月出口量、出口值首次出现双降。据了解,2011年1月份江苏口岸对亚洲国家(地区)蔬菜出口下降,而对美欧出口仍保持增长。对东盟、日本和韩国分别出口4.3万吨、3.3万吨和 2.4万吨,分别下降8.9%、37.1%和14.1%;对美国、欧盟分别出口2万吨、1.9万吨,分别增长42.4%、36.2%。从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出口进一步萎缩。出口蔬菜仍以一般贸易为主,共出口18.7万吨,下降7.5%,占出口总量的98.4%;加工贸易出口0.3万吨,下降38%。在出口主体中,私营企业为出口主导,共出口9.2万吨,下降0.1%;外商投资企业出口8.2万吨,下降9.9%;国有企业出口1.1万吨,下降16.5%。青岛海关分析认为,2011年1月份江苏口岸蔬菜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日本绿色壁垒的影响。2006年5月底,日本正式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对农产品检验项目大幅增加,农残标准更趋严格。由于近期部分输日蔬菜被检出药残,日本进一步加大对我出口蔬菜检验力度,对重点品种实行批检,国内检验检疫部门也对出口蔬菜提准。企业纷纷进行整顿,出口更加谨慎、批次减少。同时,受天气、病虫害等原因影响,洋葱等部分蔬菜品种减产,国内蔬菜对出口的供应能力有所下降。由于绿色壁垒不断增强,歧视性检验检疫指标不断增加、歧视性限制政策层出不穷,我国蔬菜出口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受到影响。(二)遭遇欧盟的绿色壁垒我国受欧盟绿色壁垒影响的产品基本上是大宗产品,或者是在欧盟市场上非常具有竞争力,是欧盟同类产品主要竞争对手的产品,比如蜂蜜、花生等。欧盟是世界上使用绿色壁垒最早、最多、最严格的地区之一,江苏农产品出口欧盟,深受其绿色壁垒的损害,农产屡屡遭禁,出口产品常被退回甚至被销毁,使我省许多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从1987年到2001年,几乎每一年我国都有产品在欧盟受到限制。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产品受限的频率明显增加,仅在2010年一年当中就有两种农产品在欧盟地区受到绿色壁垒的限制。欧盟严苛的技术标准,严重影响着江苏省农产品的出口。欧盟对江苏茶叶的检验项目已从过去的6种农药残留的检验增加到62种。当前江苏牛肉不能进入欧盟市场,同时也几乎不能进入美国市场。四、绿色壁垒对江苏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一)短期影响1、限制了出口数量在进口国颁布环保标准、法规以后的短期内,江苏出口农产品能否符合进口国海关检验的新要求就成了未知数,产品能否顺利通关就存在着不确定性。因为一般在有关部门最新的绿色壁垒措施颁布后,由于这些标准的严格性和全新性,短期内江苏没有时间和技术适应新的标准,这就使得江苏过去一直被进口国认可的农产品出口突然面临着不被接受状况,在进口国无法保证正常的顺利通关。另外,在短期内进口国海关对于新标准新法规的检验方法尚未成熟的情况下,海关的强制性介入使得每批农产品的通关只能取决于海关当局采取的其认为合适的检验方法(如全检还是抽检、随机抽检的样本大小等),从而增加了江苏出口农产品通关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在短期内将直接影响农产品出口的数量,使得相关农产品的贸易数量要小于有关标准颁布以前的水平,从而影响农产品出口价格,即绿色壁垒在短期内对江苏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为限制江苏农产品出口数量、降低农产品出口绩效。2、出口市场萎缩江苏农产品主要的外贸出口集中在日本、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东南亚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而这些国家和地区正是技术质量标准先进的国家和地区。随着江苏与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他们对江苏出口的农产品在质量和技术标准等方面要求越来越严格,绿色壁垒体系也越来越健全。而且这种趋势已经开始扩散到了一些发展中国家。而江苏出口的农产品在短时间内很难达到这些标准,从而使江苏农产品的出口市场范围不断缩小。江苏省农产品出口长期以来依赖日本、欧盟和美国,2011年前7个月对上述地区出口总值占全省农产品出口总值的64.4%。而这三大区域是农产品技术壁垒的主要发源地和实施倡导者。1至7月对欧盟出口0.62亿美元,同比下降17.1%。另据统计,前7个月681家企业参与农产品出口,但出口规模在千万美元以上的仅4家。3、提高了成本,削弱了竞争优势日本、欧盟、美国等国颁布的肯定列表制度、食品技术法规和新标签制度等法规,涉及农产品从生产到加工、流通、销售乃至报废处理的各个环节,这使江苏的农产品出口企业为达到进口国的标准,必须增加投入、提高技术、改善生产环境,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产品失去了竞争优势。而且企业或厂商为了取得进口国相应的质量标准认证,就需要增加有关环境保护的测试、检验、认证等手续,这会产生一笔不小的费用。同时,执行严格卫生检疫措施导致的出口时间延迟也必然会提高出口成本。因此,出口农产品这些直接、间接费用的增多,会进一步增加江苏目前出口农产品日益上涨的成本,削弱企业出口农产品的竞争力,也影响到相关出口企业的经济效益。比如江苏出口日本的大米在加工过程中,其中有一项工序是挑选异色粒,而这种挑选异色粒的设备只有日本生产。江苏的生产厂家为了符合日本进口的要求,就必须花费数百万元人民币采购这种设备,从而就会增加大量的加工成本,致使大米的价格上涨,使得江苏大米在日本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2011年前7个月,江苏省出口农产品退运货值已直逼2003年全年水平,达214.4万美元。退运货物主要涉及37种产品,其中填充羽毛和羽绒、淡水小龙虾、蔬菜、糖和糖浆、罐头制品、肠衣和桑蚕丝是遭受退货最多的商品,合计退运货值为159.1万美元,占同期退运总值的74.2%。日前,日本针对我国出口蔬菜的检测指标由最初2项增加到46项,并且每批要抽取16个检体作为检验样品,检验费用由原来的每批次5万日元增加到80万日元,高额的费用以及通关速度减慢而引起的蔬菜保鲜品质下降,导致日商陆续取消定单或退货,几乎所有出口企业被迫增加出口成本。4、信息不公开、不对称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由于信息不公开、传输渠道不畅通、信息不对称,生产企业不能及时了解国外实施的绿色壁垒,造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二)长期影响1、提升江苏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和贸易环境,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由于绿色壁垒的盛行,客观上国际社会不得不对资源和环境保护加以重视。江苏可以充分利用国际社会丰富的绿色资源,学习、引进外国先进的绿色农业技术,将其应用到农产品生产和出口的各个环节,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加快江苏绿色农业和农产品的发展;同时,改善江苏农产品的贸易环境,增强江苏绿色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更重要的是,江苏借此机会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力、资本、技术的整合,有效配置资源,以推动江苏的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有利于江苏省农业科技水平的进步虽然一些大国为维护自身利益,利用绿色壁垒的形式,行贸易保护之实,为自由贸易制造不必要的障碍,但绿色壁垒在长期内仍将对出口地区技术的全面进步产生推动作用。江苏的出口企业为了能达到发达国家的技术指标要求、打入进口国市场,就得改进技术,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降低农药残留量,提高农产品和食品的安全性和环保水平,并符合进口国对产品检验检疫以及环境保护等相关要求,才能跨越绿色壁垒,扩大贸易出口额。这有利于江苏本身的农业科技的发展,有利于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五、江苏农产品出口突破绿色壁垒的对策(一)树立绿色观念,加强宣传和培训,强化农民环保意识冲破国际市场的绿色壁垒,首先应当全面树立绿色观念,变“指责”为“适应”,变被动为主动。要以积极的态度顺应全球日益高涨的环境保护要求,努力向国际标准靠拢,提高我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如果我们只是停留于愤怒和抱怨,而不以积极的态度做出回应,不去大幅度地提高我省企业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那么不仅会在发达国家市场受排挤,也会在许多后起的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面前感到力不从心,也就难以继续保持我地区农产品出口大省的优势地位。绿色壁垒使发展中国家农副产品贸易深受其害,但同时绿色消费和绿色壁垒也为种植、养殖、开发和生产加工绿色食品的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面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积极态度,已经反映在我国政府的方针政策上。作为一个拥有9亿农业人口的大国,多年来我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把“三农”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农产品的出口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起了十分重要的带动作用,且发展潜力巨大。农民是农业用地的使用者,直接参与到农业生产活动当中,其行为方式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绿色性与安全性。农民往往是农业资源的不当利用与农村环境破坏的直接作用者。因此,必须对农民加强宣传和培训,改变其传统的生产观念,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建立农业清洁生产知识和技术培训体系,提高农业生产人员的文化和科学技术水平。同时必须强化农民的环保意识,积极诱导农民与出口企业一道参与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江苏省部分地区存在农民乱用农药和化肥的问题,且近几年有增进之势。要想改善这一问题:首先,江苏省各级农药管理机构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利用各种媒介,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国家有关法规和技术标准;二是,指派专家对农民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增强农民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的意识,提高科学使用农药和化肥的水平;三是,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把它运用到江苏农产品生产中。四是,利用市场加大对绿色食品的宣传,弘扬绿色文化,强化绿色意识,倡导绿色消费,引导绿色生活。企业的绿色食品要适应市场和消费者的需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工艺改进、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降低产品价格。五是,有关部门也应对绿色食品市场加大监督力度,对一些假冒绿色食品的违规企业加大查处力度。从而使绿色食品市场更好发展,使人们对于绿色食品的信任度越来越高。据悉,从2011年年初开始,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陆续购进了气象色谱、液相色谱、原子吸收、原子荧光光谱等83台套大型检测检验设备,配齐了农产品农药残留、金属元素、兽药残留等检测设备,可承担63种农药、3种兽药、5种主要重金属含量的14种农产品77个参数的检测乙姗姗. 保蔬菜安全83套高科技仪器检测农药残留N.盐城晚报,2011-4-10(4).。(二)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农业之路生态农业又称自然农业、有机农业和生物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体系。生态农业在可行范围内尽量依靠作物轮作、秸秆、牲畜粪肥、豆科作物、绿肥、场外有机废料、含有矿物养分的矿石补偿养分,利用生物和人工技术防治病虫草害。生态农业强调农业生产与自然的紧密结合,主张通过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增加农业产出,同时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这是符合WTO协议绿色条款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是打破绿色壁垒的有效途径。绿色生态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要认真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倡导绿色生态农业,加大对生态农业发展的投入,加强生态农业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采取措施鼓励发展生态农业,促进生态农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得到发展,就能生产出更多高品质、符合国际环保标准的绿色农产品,就可以抵制绿色壁垒的消极影响,增强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力,这也是世界农业发展的潮流。(三)加强对产地和农业投入品的监管要搞好农产品产地环境评估,划定禁止生产区域和适宜生产区域。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防止对农业生产环境和农产品造成污染。县级以上农业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管理,指导食用农产品生产者依照食品安全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使用农药、肥料、生长调节剂、兽药、鱼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食用农产品的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建立食用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加强对农药的登记管理工作,强化对农药生产企业的农药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的农药、兽药、鱼药等应尽快予以淘汰,严格执行国家已经公布的禁用、限用品种目录和范围。坚决打击非法制售假劣农资行为,杜绝生产和销售违禁农药、兽药及有毒有害化学物质。针对农产品药物残留问题,要强化“三个专项”整治行动:一是开展种植业产品农药残留专项整治行动,实施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削减计划,推行高毒农药销售档案管理制度。二是开展畜产品违禁药物专项整治行动,加强饲料和兽药市场准入管理,逐步建立生产和经营的可追溯制度,继续加大“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专项整治力度,突出抓好蜜蜂养殖滥用药物问题。三是开展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行动,整顿水产养殖用药市场经营秩序,加强对养殖户科学用药的技术指导。近年来,江苏检验检疫局以配套优惠政策推进示范区和示范基地建设,提升产品质量,促进食品出口,全省出口农产品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有了明显的增长和提升。目前,江苏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示范基地已达26个,去年全省农产品出口总额中,有四分之一产自示范区和示范基地。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和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19日在南京向7个江苏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代表和9个示范基地代表授牌,这些示范区和示范基地的种植和水产养殖面积近20万亩。据了解,这些示范区和示范基地的行业涉及香葱、紫菜、鮰鱼、荷藕、大蒜、泥鳅、乳猪、黄桃等江苏省出口特色产品产业。参与示范区建设的单位既有出口超亿美元的规模企业,也有发展较快的成长型企业,在全省具有代表性和示范带动作用。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根据当地农场多、沿海滩涂面积广袤等特点,于2008年联合有关部门确立了创建“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示范基地”的目标,选择国有农场试点,创建了集水产养殖、生产、加工、出口于一体的江苏首个出口水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2009年,示范区和示范基地食品农产品出口额达4.8亿美元,占江苏省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4%。2010年上半年,示范区和示范基地食品农产品出口额达2.8亿美元,同比增幅为66.30%,高于全省农产品出口增幅27个百分点。示范区和示范基地内出口食品农产品合格率达100%,实现了国外零通报,有力促进了江苏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快速提升。 (4) 加快认证和品牌建设加强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是我国农产品跨越绿色壁垒的关键。当前最有影响的绿色环保认证当属ISOl4000认证,ISO系列标准的实施已经成为农产品出口企业打入国际市场的首道绿色壁垒,也就是说企业必须获得ISOl4000的认证,才有可能使产品走向国际。只有获得绿色标准的认证,才能是我省的农产品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加强产品的质量等级,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自身利益和效率的提高。许多发达国家国际标准的采标率已达80%90%,而我国仅达40%,这方面的工作亟待加强。同时,要积极引导推广生产管理体系的认证,如种植养殖的GAP(良好农业生产规范)认证、农药GLP(良好实验室规范)认证、兽药GMP(良好作业规范)认证、加工领域的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认证等,为实现全程质量控制奠定坚实的基础。按照农业部“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认证管理工作,形成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为主体,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农业投入品认证为补充的认证体系。认真组织好各类名牌农产品的开发、申报和认证工作,抓好质量跟踪管理,靠质量发展品牌,壮大产业,扩大市场占有率。(5) 建立公开、透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建立公开、透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制度有利于消除因信息不公开、传输渠道不畅通、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生产者销售者的质量安全意识、自律意识和管理水平。发布的内容主要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禁用限用农业投入品公告、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公告、农产品品质公告、农产品认证公告等。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及时发布上述信息,形成有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的制度环境和舆论监督环境。在全世界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的今天,在世界多极化、各个国家地区经济与科技发展不平衡的条件下,绿色贸易壁垒不仅是发达国家进行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也是制约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进一步扩大贸易的主要因素。正常的绿色壁垒在环境保护领域,对国际贸易自由化加以限制,虽然会使得环境标准低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损失利益,但是另一方面,它也降低了国际贸易的扩张给全球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在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这个问题上还是有积极作用的。绿色贸易壁垒提高了发展经济的成本,却赢得了可持续发展的可育旨。我们要本着“谨慎甄别、合理规划、认真应对”的态度,建立“企业主导、协会协调、政府支持”的绿色营销模式,多层次地提升我省出口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