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申报书(科技成果转化计划格式)课题名称: 黑木耳“吉杂1号”新品种的扩繁及示范推广应用开始日期: 2011年3月结束日期: 2012年12月 申报单位: 敦化市明星特产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盖章) 课题责任人:王相刚 通讯地址: 吉林省敦化市黄泥河镇建设街55号邮 编: 133704联系电话:13704336306传 真:电子邮箱: 协作单位:敦化市食(药)用菌协会(盖章) 二0一一年 四 月 十八 日填 写 要 求一、 本申报书仅适用于申报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填写;二、 请严格按表中要求填写各项,对于“项目申报基础信息表”中的选择栏目,采用在所选项空格内打“”方式确定;三、 申报书文本请采用标准A4幅面纸,于左侧装订成册,采用四号宋体字打印。对于篇幅不够的栏目可自行加页;专利查新结论等附件材料须与申报书文本幅面相同并与申报书装订成册。一、 项目申报基础信息表项目名称黑木耳“吉杂1号”新品种的扩繁及示范推广应用经费预算总额 67 万元,其中申请补助20万元起止年限2011-032012-12申报单位名 称 敦化市明星特产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所在地敦化市黄泥河镇通讯地址 吉林省敦化市黄泥河镇建设街55号邮 编133704参加单位名 称所在地参与方式合作 协作 技术承接方 技术依托方项目负责人及主要参加人 项目负责人姓 名 王相刚性别男出生1972年 3月学历/学位大学职务董事长职称高级农艺师电 话-mail M工作单位敦化市明星特产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第一参加人姓 名 缪元霞性别女出 生1978年 6月学历/学位大专职务总经理职称农艺师工作单位敦化市明星特产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第二参加人姓 名 陈建军性别男出生1959年 9月学历/学位 研究生职务职称研究员工作单位敦化市明星特产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简介(包括项目目标、创新点、预期成果等,100字以内)目标:标准化、规模化示范推广袋料栽培黑木耳新品种“吉杂1号”的单片,小耳生产技术。创新点:全国食用菌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的新品种“吉杂1号”适宜农作物秸秆栽培的优质高产黑木耳良种,并采用发明专利:“食用菌一级菌种商品化保藏(繁育)方法”进行良种的繁育确保了品种的优良种性。促进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化的发展,提高社会和生态效益。预期成果: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和技术体系,形成每年繁育一级母钟20万支的生产规模。逐步引导该产业使用稻壳及农作物秸秆作出黑原料,力争一到二年内建立20万袋的示范园区一个。主题词黑木耳;吉杂1号;国认品种;示范;推广;良种繁育;预期成果和效益专利 2 件,其中发明专利 1 件;技术标准或生产规范 1 项; 新产品(农业新品种) 个;应用推广 2 ;新工艺 1 项;新装置(新设备) 1 项; 新材料 项;软件著作权 件;论文论著 1 篇;商业秘密 1 件;人才引进 1 人;人才培养 1 人;其他 ;预计经济效益:新增产值 460 万元;新增利税 7.82 万元。二、申报项目概况1、项目简表转化成果概况成果名称“吉杂1号”黑木耳新品种(国品认菌2007027)曾列计划名称 合同编号成果类型121.省(部)级鉴定 2.授权发明专利 3.州级鉴定4.其它所处阶段31.小试 2.中试 3.成熟 4.其它技术来源11.自主研发 2.产学研合作开发 3.国内技术受让 4.国外技术引进知识产权情况11、完全拥有 2、共同拥有 3、其它 (在“横线”上填写具体情况)位概况接产单接产单位名称敦化市明星特产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所 在 地敦化市黄泥河镇通信地址吉林省敦化市黄泥河镇建设街55号邮 编133704单位负责人王相刚职务/职称董事长电 目负责人王相刚职务/职称董事长电 产单位上年度效益情况年产值(万元)500年销售收入(万元)700年利税(万元)2成果提供单位或联合开发单位单位一合作形式单位二合作形式合作形式:1.成果提供 2.联合开发 3.技术支持 4.其它项目的目标产品及在同行业中所处地位、核心技术或关键技术的创新点、知识产权情况、所处阶段、主要研发与产业化目标(限800字) 目标产品“吉杂1号”黑木耳品种繁育20万支/年以上,满足菌农迫切需要出小耳、单片、色黑、肉厚等优良特性的品种要求。“吉杂1号”黑木耳品种是敦化市明星特产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历经10多年,从几十个地方品种中精心选育并结合杂交育种技术成功培育的优良品种,经国家食用菌认定委员会和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确认的合格品种,并允许在适宜区域推广种植,填补了我州黑木耳无自主品种的空白,并为公司颁发了品种审定证书和国家黑木耳品种认定证书等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证明等。现处于全面示范推广可使我州黑木耳平均产量增加58%,在品质上可以同木段黑木耳相媲美,售价从每公斤4050元提高到7090元/公斤,可大大提高了菌农的经济收益,这一良种带动普及推广应用后,全州按2010的年生产黑木耳达10亿袋为准计算,每年可给我州这一产业节支增收达3000万元。项目前期工作基础研发时间2001年至2008年已投入经费(万元)279.03已投入经费中,单位自筹 279.03 万元,政府拨款 万元,其它 万元。项目进度及考核指标(分年度填写)2011年02月至2011年12月 1、项目部署安排,资金筹捐。 2、建立标准化“吉杂1号”黑木耳品种种植示范区,进行对比示范推广应用。2012年01月至2012年12月 1、建立良种繁育和示范推广生产基地,设计标准化“吉杂1号” 新品种繁育工艺。 2、申报相关发明,撰写项目实施报告。项目主要考核指标1、主要技术指标:建立生产技术标准1项,年繁育20万支菌种生产线的建设。2、主要经济指标:带动1000户菌农改用新品种,解决就业500人,增收节支1000万/年,扩繁优质黑木耳新品种“吉杂1号”等相关产品,实现销售收入460万元,企业新增利润185万元。3、 其他应考核的指标:申报相关发明2项。预期研究成果市场前景预测及分析(包括国内外应用或市场现状、潜在用户、市场前景及风险预测,经济、环境效益和社会作用及影响分析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黑色食品”、“菌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得到普遍认可,我国著名医学专家洪昭光教授将木腐菌之一的黑木耳列为国民必须食用的黑色蔬菜,每人每天必须吃510克黑木耳,这样每人每年需要量为1.83.6公斤,100万人口城市,每年需要0.180.36万吨,全国13亿人口每年需要量多达234468万吨。目前,全国木腐菌类产品之一的黑木耳年产量仅有34万吨,只能满足国民基本需求量的15%29%,年缺口达200434万吨。可见,黑木耳产品社会需求潜力巨大产业发展前景良好。可形成良好的循环经济模式。可是,在有限的自然资源的前提下想提高黑木耳产业现有的产量,选育优质、高产菌种和良种良法相结合科学发展该产业已是必然,“吉杂1号”良种的示范推广和新品种繁育工作,已是势在必行。目前,袋料栽培黑木耳这一木腐菌的原材料主要是锯沫(木屑)。现对木腐菌之一的黑木耳产业的投入和产出进行概算如下:袋料地栽黑木耳一般每年可以栽培2茬,包括春耳和秋耳。每亩按667平方米计算,可栽培黑木耳10,00013,000袋,一般1户可以栽培12万袋。栽培黑木耳需要有发酵室和一些简单的设备,设备需要一次性投入4,0005,000元,原材料以及人工等成本每袋大约在0.600.70元;每袋可产0.0350.04千克左右,亩产干耳350400千克,价格按每千克4050元计算,每亩产值达15,00018,000元,每亩效益0.81万元,相当于大田作物的40倍。另外,栽培黑木耳后的剩余物可以做生物肥料还田,或再次利用其栽培草菇、双孢菇等草腐菌类,是一个目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最佳项目。项目参加单位任务分工敦化市明星特产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项目部署安排,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开展新产品的试验、示范和规模化生产。并负责全部技术和标准化生产规程的研究制定及技术推广新品种应用等工作。敦化市食(药)用菌协会: 负责全面的新品种标准化推广。2、经费预算表 单位:万元序号预算科目名称合计申请经费自筹经费1一、经费支出67204721设备费160163(1)购置设备费130134(2)试制设备费1015(3)设备改造与租赁费20262材料费101007 3测试化验加工费30384燃料动力费20295差旅费303106会议费202117国际合作与交流费101128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139劳务费8621410专家咨询费6421511管理费1612171318二、经费来源191申请科技经费补助20202自筹经费来源4721 (1)其他财政拨款22 (2)单位自有资金4723 (3)其他资金3、项目负责人及参加人员情况表(1)项目负责人简介(从事过的主要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工作及所负责任,获发明专利、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论文等研究成果情况) 项目负责人王相刚,毕业于吉林工学院,现任中国食用菌协会黑木耳分会副秘书长,吉林农业大学菌物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实验、示范专家,被州政府授予中青年科技人才称号,兼职黑龙江省绥化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2002年10月,被东北三省菌协,授予“东北三省食药用菌行业先进工作者”。2006年在人民大会堂被中国菌协会评为“2005年度全国食用菌行业新闻人物”。袋料栽培黑木耳产业的早期发起人之一,获得了4项国家发明专利,主持完成了吉林省有史以来的“丰收2号黑木耳”、“蕈谷黄灵菇”、“蕈谷2号榆黄蘑”、“蕈谷黑平菇”、“蕈谷8号鸡腿菇”等5个食用菌新品种的选育工作,2008年“丰收2号黑木耳”、“吉杂1号黑木耳”、“蕈谷黄灵菇”、“蕈谷鸡腿菇”4个品种又被全国食用菌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确认为国家级品种,并允许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种植,改变了吉林省食用菌大省而无自己品种的落后局面,为吉林省食用菌的大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研制发明了“流耳必治”、“菌王”和“菌类脑白金”黑木耳生产中必备的产品,破解了袋料栽培黑木耳不成功、产量低、易感染杂菌、流耳等病害的奥秘,使袋料黑木耳100%成功出耳成为现实,结束了袋栽黑木耳不出耳、感染绿霉菌、流耳等病害的历史;并且,把袋料栽培黑木耳从“吊袋出耳”技术转向“地摆露天出耳”,有力地推进了袋料栽培黑木耳产业的大发展。2003年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老师共同发明了“食用菌一级菌种商品化保藏(繁育)方法”,改变了二百多年来使用棉花塞做试管塞,只有用冰箱才能保存菌种的技术工艺,有利地推动了菌种产业的形成。 2010年,独立编著完成了92万多字的蕈菌学专著,成功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总结出了微生态的循环法则才是蕈菌(食用菌)产业的核心技术定律;并提出了“蕈菌不是植物但有植物的特点,不是微生物但又不得不从微生物的角度来思考的研究方法”;又提出了目前蕈菌(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已不是去推广技术,而是技术的创新来巩固产业的稳定;首次定论了蕈菌种源等,为蕈菌产业的大发展再次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1、2001年11月参加完成的“北方食用菌高产、高效栽培新模式”项目,获得吉林省科学进步奖二等奖。2、2005年12月参加完成的“高效无毒生物杀菌剂的研究”项目,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3、2005年12月参加完成的“袋料栽培黑木耳良种选育及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吉林省长白山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4、2006年6月,经10多年的专心研究培育出的“蕈谷2号(榆黄蘑)”品种、“蕈谷黑平菇”品种、“蕈谷黄灵菇”品种、“蕈谷8号(鸡腿菇)”品种、“丰收2号(黑木耳)”品种,被吉林省科学技术厅审查核实被确认为吉林省科学技术成果。5、2007年,“蕈谷8号(鸡腿菇)”品种选育成果,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6、2009年,“蕈谷榆黄蘑”品种选育成果,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7、2007年5月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老师共同完成的“食用菌一级菌种商品化繁育保藏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410011029.6。8、2008年11月,参加完成的“食用菌新品种选育、配套丰产技术研制及产业化创新体系建设”项目,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9、2009年,成功研制了“四位一体”液体发酵罐,并成功申报了三项国家发明专利。10、2010年,主持完成的“液体发酵罐原理被改进后有效避免杂菌污染的技术研究”获得黑龙江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三等奖。教材与著作:蕈菌学王相刚编著,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年6月第一版。在本项目中承担的任务:全面主持项目的研究,包括研究方法、研究技术路线的制定及所有研究组成员的分工与协调,使本项目能够高质量、顺利的开展。(2)项目负责人及参加人员项目负责人姓 名性别年龄职务/职称专 业工作单位王相刚男38董事长研究员农学敦化市明星特产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参加人员缪元霞女32总经理助理研究员计算机敦化市明星特产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陈建军男48研究员园艺敦化市明星特产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张宝君男46研究员机械制造敦化市明星特产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赵东江男46研究员应用化学敦化市明星特产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王斌女31助理研究员分子生物学敦化市明星特产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张腾霄男30助理研究员生物化学敦化市食(药)用菌协会李贺男31研究员农学敦化市明星特产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三、申报与推荐部门意见表申报单位意见: 签 章 二00 年 月 日协作单位意见: 签 章 二00 年 月 日推荐部门意见:签 章 二00 年 月 日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简介通过该项目建设,以黑木耳“吉杂1号”新品种标准化高效示范园区为技术依托,通过示范带动,菌种研制开发,技术推广、培训,引领我州乃至我省黑木耳产业走良种、良法标准化可持续发展之路,提高产品质量及产量,增加高科技含量,实现优化黑木耳产业产品结构,形成规模、形成优势带动全民创业,安置劳动就业,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进而增加地方财政和农民收入。 (二) 接产企业情况敦化市明星特产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0年5月,注册资本100万元,总资产1000万元,现有职工55人,平均月工资2100元,公司经营范围:菌种、食用菌类、林副食品、蜂产品、保健食品、菌王、菌类添加剂、接菌器、菌用烟雾剂、菌用物资及设备、生物肥、复合肥、特产品开发及推广应用咨询服务。公司主要产品有黑木耳砖、猴头砖、元蘑砖、灵芝孢子粉胶囊、榆黄蘑提取胶囊、黑木耳胶囊、木耳菌药、菌肥、菌种、产品主要在吉林省、黑龙江省境内以及全国各食用菌产区销售。公司菌种生产工艺“食用菌一级菌种商品化(繁育)保藏方法”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4 10011029.6),食用菌活性液生产标准Q/DHM 032006,黑木耳块按照农业部和林业部执行标准生产(执行标准号:LY/T12071997);另外“吉杂1号”黑木耳品种(国品认菌2007027)、“丰收2号”黑木耳品种(国品认菌2007028)、“蕈谷8号”鸡腿菇品种(国品认菌2008038)、“蕈谷黄灵菇”品种(国品认菌2008057)在2007年通过全国食用菌品种认定委员会的认定,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公司2009年实现产值416万元,实现销售收入为363万元,利润实现41万元,减免税。在上级部门和广大菌农的支持下,公司历经十几年的运作,不断发展壮大,为安置林业局下岗职工、促进产业化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以及带动周边农民种植户起到明显的龙头作用,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有目共睹。(三)项目详细内容1、项目意义与必要性黑木耳被誉为山珍,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内含有维生素B1、B2、B6、B12、维生素C、维生素D、烟酸,叶酸,胡萝卜素等。此外,黑木耳含有多种具有生理活性的矿物质,其中铁、钾、钠、磷含量最高。黑木耳具有抗肿癌、增强免疫力、调节血脂、保肝解毒、降血糖等保健治疗作用,黑木耳还有减低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可起到调节血脂、抗氧化、清楚自由基和抗衰老作用,为此,黑木耳作为“保健食品”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青睐。黑木耳产业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国家科技部、农业部等部委对该产业非常重视,早在“七五”期间就将黑木耳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八五”期间又将“黑木耳技术开发”列为国家星火计划的十二个重点项目之一。黑木耳产业经过十多年的较快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实际黑木耳生产大国,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09年我国黑木耳产量已达到1038万吨,产值400多亿元,占世界总产值的85%以上。敦化市是我省两个产值超过亿元的县(市)之一,但在黑木耳生产上仍以农户为主,包括黑龙江、辽宁两省,也是同样如此,由于缺乏标准化生产,在优质、稳产上没有保障,同时,农户在黑木耳生产过程中菌种混杂质量参差不齐,没有品种意识,难以保障该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由于菌种质量引发的社会矛盾日逐严重以及杂菌感染等一系列问题,不仅使单产出现逐年下降,还使黑木耳产品失去安全性。为此,建设“吉杂1号”黑木耳品种示范区以点带面科学生产健康发展该产业已是迫在眉睫,项目将以敦化市明星特产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依托群体食用菌生产的基础条件,研究探索,试验,归纳出一套标准化生产的新思路,采用良种、良法,带动广大黑木耳种植户走高效的标准化生产之路是十分必要的。实施延边州黑木耳“吉杂1号”品种优质、高效、示范园区项目,主要是起到科技示范带动作用,通过高效园区标准化生产的全过程,开发生产出从有机菌种,菌肥到生物的有机菌用药品的推广应用,带动农户执行标准化生产,试探出一条适合农户标准化生产的合作模式,走“小农户、大园区、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这不仅可以为我州推广园区与农户的合作模式探索成功经验,更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黑木耳生产,形成村村生产,户户栽培的标准化种植发展态势,以带动全省黑木耳产业产品质量上升一个台阶,另一方面,将在科技兴农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农户与园区的合作,可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在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及时传递给农民开展标准化培训,提高农户种植食用菌技术水平,此外,项目的实施还可以拉长黑木耳产业链,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可以在扩宽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减轻社会负担,保障社会安定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作用。2、项目的技术基础该项目拥有自主研发的自主知识产权和“吉杂1号”黑木耳品种审定证书,证件号码(国品认菌2007027)和发明专项一项,专利名称为“食用菌一级菌种商品化的保藏(繁育)方法”,专利号为:ZL2004 1 0011029.6,专利权人为敦化市明星特产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法人:王相刚。该成果目前都已处于大面积推广应用阶段。公司现拥有食用菌专业研究人员10名,其中高级职称的专家5名,技术员5名,多年的工作经验为本项目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十多年来,企业立足敦化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因子结合黑木耳生态因子特点,总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研发了独特的新品种“吉杂1号”。结合实际工作又编著了具有专业水准的书籍蕈菌学指导该产业科学发展。 该项目技术力量较强,人品素质好,有丰富的农业科技工作经验,爱岗敬业,多次协助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承担国家、省、州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均较好地完成,获得了很多集体表彰和荣誉,是项目技术力量的坚强后盾。3、项目技术、产品与国内外同类技术、产品的比较“吉杂1号”黑木耳品种杂交所采用的母本一是当地选育出的地方品种,另一则是从当地野生种中选择出的优良个体,因而杂交新品种“吉杂1号”是十分适宜在当地的气候及生态条件下生长,并能保持良好种性。食用菌“吉杂1号”黑木耳品种的成功选育,为这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从我们的研究结果及推广应用情况看,该菌种抗杂菌能力强、转化率高、商品性好,已逐渐成为我省乃至全国袋料栽培黑木耳的当家品种,也是目前我省代料栽培黑木耳最为理想的品种。4、项目产品市场分析黑木耳因其营养价值和药物的不断开发,其保健功能越来越被世人所认识,因而黑木耳不仅作为美味佳肴,而且成为抗癌、保健品的原料被广泛的应用,产品市场十分广阔。就黑木耳为例分析,东北主要种植区域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种植袋数,2009年为15亿袋,黑龙江省为10亿袋,需试管666万支,产值约为5328万元,吉林省为5亿袋,需试管333万支,产值约为2664万元,而我省目前生产的菌种量仅为200万支,市场缺口为466万支,缺口部分则在黑龙江、辽宁和国内其他地区购入。据我省专家分析,目前在菌种市场上缺少标准化的管理,由于市场上的菌种品种和质量参差不齐,导致种植户的产品质量和信誉都得不到保障,对我省黑木耳产业发展十分不利,因此,生产出高质量、高标准的菌种非常符合黑木耳产业的发展方向,不仅可以填补省内菌种的缺口,还可以抢占国内市场份额,因此,新品种的示范推广、良种、良法科学发展黑木耳产业,建设“吉杂1号”良种示范园区引领该产业已是势在必行。5、项目实施方案(1)、建立“吉杂1号”新品种良种、良法高科技示范园区园区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菌种的新产品研制开发、销售,个品牌菌种的对比试验、环境试验、可替代原料的种植试验及各类食用菌种植全过程的标准化试验,并结合多年来农户的种植经验整理出一套适合在农户当中推广的标准化种植方案,园区将联合相关大专院校共同开展以上工作。为下一步开展新技术、优良新品种、以及标准化的推广和培训,打下坚实的基础。(2)、建设黑木耳“吉杂1号”新品种高效园区标准化种植试验示范基地示范基地以敦化市明星特产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技术依托,以现代化、专业化、标准化的技术手段进行规模化示范种植,它既是试验场地,又是培训场地,它将为广大农户提供实际参观、实际动手、实际操作的环境,使之成为真正的、高效的试验、示范基地。(3)、建设“吉杂1号”良种高效园区的标准化示范培训中心培训中心是以试验示范基地为核心,它将面向全省农户提供黑木耳种植全过程的标准化技术培训。培训有理论培训和实际动手操作培训两部分组成,由中心聘请专家授课,同时还将聘请有经验的种植大户介绍经验,为学员提供交流场所,便于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生产技术和掌握市场需求等各方面信息。及时掌握标准化种植技术,不断提高农民的生产水平,提高种植产品的科技含量、质量、产量、竞争力,带动农户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把我州我省黑木耳产业做大做强。(4)建设吉林省黑木耳良种网站网站将立足食用菌主产区,面向全省,辐射国内外,在网上设立“黑木耳”的种植技术专栏、价格行情专栏、供求信息专栏、经验交流专栏、名优企业专栏、种植大户专栏、系列产品专栏、政策法规专栏、行业动态新闻等栏目。网站建设将有利于我省黑木耳行业的发展。(5)、生产技术方案本流程全部按照黑木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执行,详见敦化市明星特产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食用菌生产标准化质量手册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工艺流程图如下:销售网点菌种包装入库种植户菌种工厂化生产采集母种深山采集(有机物)研究所培育扩繁二级菌种扩繁三级菌菌袋接菌(有机标准)采摘对应库房编制对应地块号林下摆放各库摆放发菌鲜品入保鲜库对应库房编制对应块号林下摆放各库摆放发菌干燥室成品按批次号对应编号入对应库储存包装、标识按有机标准销售终端销售6、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1)、项目实施进度 本项目建设期2年(2)、总投资:67万元原己投资212.03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12.03万元、流动资金:100万元)新增投资:67万元(固定资产投资:37万元、流动资金:30万元)其中:示范种植基地新增投资:32万元、培训中心新增投资:35万元。(3)、资金筹借本项目总投资:279.03万元;原投资;212.03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12.03万元、流动资金:100万元),新增投资:67万元(示范种植基地新增投资:32万元、培训中心新增投资:35万元)企业也自筹:47万元,申请国家扶持:20万元。7、预期经济、社会效益(1)、产品的销售方式根据目前市场情况,产品主要立足于国内市场销售,通过标准化生产出的产品来开扩国际市场。(2)、生产规模与产品方案根据公司筹资能力,市场需求,潜在市场及原材料供应情况,计划生产规模。序号产品名称年产量1“吉杂1号”黑木耳菌种原有5万支新增60万支合计年产量65万支备注2“吉杂1号”及收集各地黑木耳品种5万袋10万袋15万袋(3)、主要原料、燃料及动力1、主要原辅材料年需锯沫子200吨,由周边100多家木材加工厂提供:年需稻糠10吨。2、燃料年需生产、采暖、生活用煤50t3、电源原有50kw变压器,可以满足全厂用电需要4、生产、生活饮用水温度:常温水质符合卫生部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85年耗:1000吨现有机井供水能力10000吨(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产 品 利 润 表序号产品名称规格单位出厂价(元)成本价(元)年量产年产值(万元)年成本(万元)利润(万元)市场售价(元)1“吉杂1号”黑木耳品种支6.004.0065万支390260130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1新增总投资万元672固定资产投资万元373流动资金万元304劳动定员人505其中: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人106工人人407全年生产天数天2508场区占地面积万平方米4.59新增建筑面积平方米0主要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1主要原材料1.1锯沫子吨2001.2稻糠吨101.3玉米吨51.4大豆吨51.5土豆吨51.6棉花吨11.7塑料袋万只401.8环万个402干品包装箱万个63菌种外包装箱万个0.34菌种小盒万个65说明书万个66菌种试管瓶万支607试管塞万个608防伪标万个609水万吨0.110煤吨50财务评价指标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1销售收入万元12822年生产成本万元1095.53年经营费用万元354销售税金万元59.085利润总额万元92.426所得税万元30.57税后利润万元61.928投资利润率%319投资利税率%5010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前)%3011财务净现值(税前)万元22012投资回收期(税前)年4.313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2314财务净现值(税后)万元15015投资回收期(税后)年50916盈亏平衡点%518、结论通过对本项方案、市场情况、建设规模、建设条件、工程技术方案、投资及财务情况等几方面进行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在生产技术上,按照黑木耳标准化执行生产,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技术,设备立足国内配套,较好体现了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用高新科技改造传统产业,优化产品结构的目的。产品市场需求量大,本项目技术先进,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生产工艺成熟可靠,所确定的规模适宜,产品方案合理,市场前景广阔,原辅材料供应有保证,项目投产后无环境污染和职业危害,带户能力强,同时对实现全民创业、劳动力转移、安置劳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兴起一方产业都具有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验收指标1、主要技术指标:建立生产技术标准1项,年繁育20万支菌种生产线的建设。2、主要经济指标:带动1000户菌农改用新品种,解决就业500人,增收节支1000万元/年,扩繁优质黑木耳新品种“吉杂1号”等相关产品,实现销售收入460万元,企业新增利润185万元。3、其他应考核的指标:申报相关发明2项。(五)项目负责人情况1、项目负责人情况王相刚,男,38岁,毕业于吉林工学院,吉林省高级专家(享省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国食用菌协会黑木耳分会副秘书长,吉林农业大学菌物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实验,示范专家,被州政府授予中青年科技人才称号,兼职黑龙江省绥化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2002年10月,被东北三省菌协,授予“东北三省食药用菌行业先进工作者”。2006年在人民大会堂被中国菌协评为“2005年度全国食用菌行业新闻人物”。袋料栽培黑木耳产业的早期发起人之一,获得了4项国家发明专利,主持完成了吉林省有史以来的“丰收2号黑木耳”、“蕈谷黄灵菇”、“蕈谷2号榆黄蘑”、“蕈谷黑平菇”、“蕈谷8号鸡腿菇”等5个食用菌新品种的选育工作。2008年“丰收2号黑木耳”、“吉杂1号黑木耳”、“蕈谷黄灵菇”、“蕈谷8号鸡腿菇”4个品种又被全国食用菌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确认为国家级新品种,并允许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种植,改变了吉林省食用菌大省而无自己品种的落后局面,为吉林省食用菌的大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研制发明了“流耳必治”、“菌王”和“菌类脑白金”黑木耳生产中必备的产品,破解了袋料栽培黑木耳不成功、产量低、易感染杂菌、流耳等病害的奥秘,使袋料黑木耳100%成功出耳成为现实,结束了袋料栽培黑木耳不出耳、感染绿霉菌、流耳等病害的历史;并且,把袋料栽培黑木耳从“吊袋出耳”技术转向“地摆露天出耳”,有利地推进了袋料栽培黑木耳产业的大发展。2003年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老师共同发明了“食用菌一级菌种商品化保藏(繁育)方法”,改变了二百多年来使用棉花塞做试管塞,只有用冰箱才能保存菌种的技术工艺,有利地推动了菌种产业的形成。2010年,独立编著完成了92万多字的蕈菌学专著,成功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总结出了一微生态的循环法则才是蕈菌(食用菌)产业的核心技术定律;并提出了“蕈菌不是植物但有植物的特点,不是微生物但又不得不从微生物的角度来思考的研究方法”;又提出了目前蕈菌(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已不是去推广技术,而是技术的创新来巩固产业的稳定;首次定论了蕈菌种源等,为蕈菌产业的大发展再次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1、2001年11月参加完成的“北方食用菌高产、高效栽培新模式”项目,获得吉林省科学进步奖二等奖。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五金制品行业跨境电商市场消费者购买决策分析报告2025
- 互联网+法律:2025年线上法律咨询服务平台市场布局分析
- 监狱结构化面试题库及答案
- 郯城村务卡管理办法
- 管网工程农民工实名制与用工管理方案
- 环保设备制造团队环保考核方案
- 环保设备新材料应用技术方案
- 排水系统应对极端天气技术方案
- 排水防涝宣传教育实施方
- 城市河道疏浚防内涝方案
- GB/T 45569-2025压水堆核电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设备和管道保温层设计准则
- 金矿居间合同协议书
- 生态环境标准应用 课件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2
- 酒店安全考试试题及答案
- 珠宝店员工保密协议合同
- 关节镜的使用和管理
- 2025届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高考一模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租地安全管理协议书
- 弹塑性力学完整版本
- 2025年度车辆外借责任免除及保险条款协议
- GB/T 45214-2025人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数据质量评价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