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初探1.doc_第1页
新课改初探1.doc_第2页
新课改初探1.doc_第3页
新课改初探1.doc_第4页
新课改初探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注细节 传递激情 传承文化写在课改践行中的思考作者单位:天津市汉沽区第五中学作者姓名:张 学 文作品类别:高中语文关注细节 传递激情 传承文化写在课改践行中的思考关键词:课程改革/课堂教学/ 关注细节/渗透情感 /经典文化内容摘要:本文旨在从课改践行中反思高中语文教学中细节处理、情感渗透及经典文化教育的问题,探求传统教学与课改实验如何巧妙的嫁接一处,以求更好的推进课程改革。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顾匆匆忙忙赶进度,却往往忽略学生提出的细节问题,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单纯追求新的教学手段,强化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却往往忽略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如教师的激情传递)在教学中的重大作用;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只顾顺应时代潮流,放任现代外围语言环境的影响,却忽略了经典文化的教学,使语文的育人功能未能得到足够的关注。新课程改革承载着人们对教育乃至整个民族的理想和希望,每一个以民族教育为己任的教师都在主动学习新课程的全新理念,并暗自努力探索着这种崭新的课程模式。作为一个真诚的课改实践者,在积极参与课改之余我又提醒自己静下心来,思考和回顾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反省自己的教学,并记下自己的一些感触与做法。下面从三个方面与同仁们商榷:一、创设课堂氛围,关注细节问题。语文课程学习来源于学生对文本、对生活的发现,课堂上我们要善于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敢于发问,大胆质疑,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尽量给予肯定。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我尽量留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创设宽松的阅读环境,让学生能够真正沉浸于文本之中,探寻出有价值的问题。一次,在阅读智取生辰纲一文时,一位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杨志他们运送生辰纲,为什么不用马车而用担子挑呢?”问题一出,立刻引起了哄堂大笑,甚至有些同学嗤之以鼻,认为这个问题无丝毫研究的必要。而提问的同学也因其他同学的反应而涨红了脸。我微笑着示意他坐下,头脑里迅速地思索着这个我未曾注意到的细节问题。如果否定这个问题,课程阅读任务会很快完成,但学生的求知欲和敢于发问的精神就会受到打击。于是,我将问题留给了学生。很快,经过一场热烈的讨论,同学们得出一致的结论:“这种运送方式是最隐蔽最安全的”。“最隐蔽的运送方式不易引起路人的注意,正体现了杨志谨小慎微的性格特点。”“通过杨志运送生辰纲的态度上可以看出,杨志很看重这次运送,并想借此取得向上爬的机会。说明这时他对封建统治者仍充满幻想,想要求取功名”。“杨志这样谨慎小心,仍然丢了生辰纲,更加反衬出吴用等人的足智多谋,同时照应了题目中智取这一环节”。学生由一个问题引出一条线索,又由这条线索引出整个情节,全篇文章的内容、思想、写作技巧、人物形象的分析都从一个看似简单的细节问题引发出来了。可见,教师需要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心理支持,使学生主动发现细节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切不可主观臆断泯灭了学生求知好问的热情。另外,作为教师要把握好方向,促使学生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品质,在无痕迹的教学中巧妙地解决问题。从实践中真正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加强情感渗透,注重自主探究。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过去教师一味的“教”为学生主动的“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立足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开掘与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认识和发现知识,并在深入探究中获取学习的乐趣,从而养成敢于尝试,追根问底的学习习惯。我在教学中努力践行这一核心理念,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同学们积极的思考质疑,热烈地争辩,踊跃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是我总觉得这样的课缺少了人文的理解以及心灵的交流,学生成了阅读文本的旁观者,阅读文本中的精神震撼、激情甚至痛苦并没有传达给学生,并未改变学生“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生命的理解”,而这些恰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啊!反思之后我觉得:学生只是客观的议论、评述,并未真正领会作者及作品传达给我们的或喜或悲,或激昂或沉郁的内在情感。而我也只是为了互动而互动,单纯地做了学生学习的欣赏者,忘记了自己应该呈现给学生的激情万丈的语言和自己阅读文本之后的情感渗透,而学生正是通过老师的情感感受激情,感受高雅的。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的“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可见情感是可以渗透的。因此,我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课教学中,没有让学生进行热闹的互动,而是带领学生满怀深情的诵读,让学生通过诵读体味诗歌所蕴含的深挚的情感,满眼含泪的吟诵,使学生自然进入诗歌描写的世界,诗人表达的悲痛与博爱之情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血液中。学生对文章作者思想感情的接受,源于教师的真情流露。我又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介绍刘和珍等人遇害的真实场景时,将或爱或憎或愤或怒的情感融入到语言中,学生也被我的这种情感所感染。在读到段政府枪杀爱国青年时,学生或沉痛或愤怒;在别了,“不列颠尼亚”中学生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自豪之情溢于言表。逐渐的,课堂成为同学们真情流露的所在。看来,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除注重“自主、合作、探究”之外,我们教师融入情感的精彩讲解和真诚的情感交流是不可缺少的。三、注重经典的教育功能,传承文化的育人功能。当今的中学生处在各种媒体和语言环境的狂轰滥炸之下,对各种信息的辨识能力不强,导致他们对经典的漠视或者是厌烦。而一个人没有经历过经典文化的熏陶就缺少底蕴,也不大气。所以免不了有点浮躁,缺少一点文人的气质。我们不能不信服这样一条起码的基本规律。下面我讲一个真实的课堂片断:一堂诗歌鉴赏课上,当我读到杜甫的蜀相中的“锦官城外柏森森”一句时,一个同学悄悄说出“张柏芝”的名字,周围的同学嬉笑不已。这种文化错位让我心痛:当学生热衷于庆祝圣诞节、愚人节乃至情人节,而面对古诗中的重阳登高、寒食轻烟、七夕乞巧却感到陌生时,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只觉得一股悲凉袭上心头。不觉想起惠特曼在一首诗里写的:“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课程提供了什么知识,教材选了什么样的文章,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决定了下一代的精神品质,而且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竞争力。但是,对于现时生活又不能以干脆把学生禁锢在课本中来作为简单解决的办法。怎么办呢?我趁机将语文课程的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对接,将学生分成若干“文化寻根”小组,利用他们对网络的熟悉与喜爱,研究指向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文化;在传统节日里组织相应的趣味活动,如猜诗谜、赛诗会、朗诵会、写春联等,极大的激活了学生的成就感。活动期间教上来的结题报告有深度,有内涵,沉重的心总算舒缓了许多。我国的经典文化大量存在于诸子散文、唐宋诗词、山水散文、名人传记以及古典戏曲中,而这些内容正是学生不愿意学习,新课程改革的“自主、合作、探究”不容易进行的教学环节。我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采用耳濡目染、循序渐进的渗透式教学。在学习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时,就“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一部分联系初中学习过的孟子二章中天将降大任于世人一文,引导学生援引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识,谈对“故天将降大任于世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理解。同学门畅所欲言,谈到“晋公子重耳复国、兴国的种种屈辱与磨难,郎朗从中国走向世界音乐之巅的艰辛历程,足球明星贝利从踢易拉罐成长为足球明星,”最后,同学们自然总结出:大凡有成就者,一定经历了困苦磨难,经历风雨,才得以见彩虹。孟子的哲学思辨精神自然渗透到学生的灵魂深处,让学生真正认识生活,改变生活的态度,以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中的种种考验。我班的一位女同学曾因为父母离异一度萎靡不振,随之而来单身母亲亡故,面对生活的变故与磨难,她却不要学校的救济金,自己做短工供自己上学,她从怯懦走向坚强更让我体悟到经典教学的重要性。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给文化的定义是:对于“价值”和“秩序”有所坚持,对破坏这种“价值”和“秩序”有所抵抗,就是文化。我想,时常与经典文本对话,会让学生自觉坚守“价值”与“秩序”。“经典的阅读,可以使年轻一代从生命和学习的起点上,就占据精神的制高点”。因此,经典的教学实际上是在执着地接续中华文明的血脉。新课程改革可谓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学工作者,我将继续以最热忱的工作态度,敏锐地教育视角,科学规范的教学尝试,关注新课程改革,推进新课程改革。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