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填表材料.doc_第1页
科研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填表材料.doc_第2页
科研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填表材料.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做法现在国外影响较大的有效教学模式主要有: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实验模式,布鲁姆的目标教学模式,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模式,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模式、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阿莫纳什维利的“合作教学”模式等。这些教学模式不断发展进步,不断注重能力的培养。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高效课堂,东庐中学的教学合一“讲学稿”课堂教学,文汇中学的“自然分材”模式等。这些教学模式借鉴国外教学模式和总结自己经验的基础上,侧重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务求综合素质提升。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是探索出适合我校各学科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改变我校现有的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可以解决我校课堂教学中现有的一些问题,使课堂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而且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土。动性,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三是以研促教,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我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逐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进而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听评课、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途径,调查研究目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研究高效课堂的特点、基本点、基本模式、课堂评价、要求和管理等。研究对教材把握、处理的度和呈现形式。研究分析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习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学情状况。研究自学、帮扶、互学;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存异质疑、交流展示等学习方式和学法。研究运用什么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高效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研究制定出各学科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可持续作用”的、侧重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课堂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各学科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七、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拟采用文献研究,行动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比较研究,访谈、对比提高等综合方法予以研究。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11年4月2013年7月,共分为三个研究阶段。第一阶段:组织学习阶段(2011年4月2011年12月)1、通过开展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学生座谈、课堂观察等途径,了解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教改动态,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话教改,谈困惑。 2、选派教学骨干到先进学校进行课堂观摩学习,然后组织骨干教师开展校内课堂教学改革研讨课。 3、学校成立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并开题,各教研组制定子课题实施方案。4、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改革实践,各子课题组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不断实践、反思、学习、探讨、改进、再实践。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2年3月2012年12月)1、课题组全面、深入地开展课改研究。课题组成员加强相互听课和研究,并及时评课、总结、改进、调整。2、各科教学都要按各科的新模式来组织课堂教学。教师间要加强交流,课题组组织教师每周开一次实验研究会,找问题,想措施,及时调整。3、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纵向跟踪对比研究,对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学生进行横向定期对比研究。学校定期开展新模式验收课活动。4、学校组织校级公开研讨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专家讲座、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改进实践模式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追求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5 课题组初步总结形成本学科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评价体系。第三阶段:总结交流阶段(2013年3月2013年7月)、各学科在全校全面开展新模式的课堂教学。课题组及时总结改革中的成功经验,推广经验,改进不足。 2、依据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表,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3、学校及时总结推广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成功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学习简报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教师学习借鉴。4、学校对全校课堂教学改革情况进行总结,结合学校实际,总结出具有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表彰先进,深化完善。学校召开阶段性成果表彰会,对教学改革中表现突出的教师个人进行表彰奖励。进一步深化完善我校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保障条件1、人员保障课题领导小组组长:聂永春副组长:刘辉 张喜文 张宝安成员: 赵庆有 郑凤龙 孟令华 岳丽娃 孟祥艳 安宝芝 宋仁武 谭海燕 李占全 梁全江 李宏民 刘洪义 曹国权 王辉 王金萍 李凤义 岳丽红 陈元兵 课题实施小组组长:张宝安 副组长:赵庆有 郑凤龙 2、制度保障制定系列科研工作制度,确保此项工作顺利推进。3、经费保障每年拨出专项资金,用于教育科研工作,确保书籍购买、理论培训、活动费用、竞赛费用、外出旅差等费用。十、 预期成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如果实现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教师将在教学中起引领作用;必将实现课堂是学生的,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在“动”中学的活跃课堂。教师的身份也将随之转变,必将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习者、决定者、幸福者。在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中,教师必将完成角色的转变,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将在促进中获得成长,在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