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中考化学复习第1编教材知识梳理篇第9单元溶液精讲习题.docx_第1页
青海中考化学复习第1编教材知识梳理篇第9单元溶液精讲习题.docx_第2页
青海中考化学复习第1编教材知识梳理篇第9单元溶液精讲习题.docx_第3页
青海中考化学复习第1编教材知识梳理篇第9单元溶液精讲习题.docx_第4页
青海中考化学复习第1编教材知识梳理篇第9单元溶液精讲习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溶液,青海五年中考命题规律)年份题型题号考查知识点及内容分值2017选择、填空11;18溶解度曲线;溶解度;饱和溶液的转化;计算质量分数232016选择、填空4;16溶液的形成;溶解度曲线及相关计算;比较大小;交点意义与提纯142015填空19;20(4)溶液的形成、形成溶液示意图;溶解度曲线;判断饱和溶液222014选择、填空9AB;17乳化作用;溶液的构成;溶解度;计算质量分数132013填空18;17(4)溶解度;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比;提取物质的方法;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41溶液命题形式多样,主要为选择题和填空题,分值45分。预计2018年中考中,以溶解度为核心考查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及溶液的配制,综合起来考查的可能性很大。,青海五年中考真题演练)溶液的形成1(2016青海中考4题1分)将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得到溶液的是(C)A食盐 B蔗糖C菜籽油 D酒精2(2015西宁中考2题1分)把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A)A面粉 B氯化钠C酒精 D蔗糖3(2015青海中考19题2分)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将23小粒碘放在小烧杯中,加入20 mL汽油,振荡,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晶体溶解,溶液变为紫红色_,如图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画出的表示碘分子溶解在汽油中形成溶液的分布示意图(汽油分子没有画出),你认为_甲_的示意图符合事实。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的运用4(2017青海中考11题2分)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1 时,甲的溶解度为a gC升高温度,乙的饱和溶液会变成不饱和溶液Dt2 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第4题图),(第5题图)5(2015西宁中考12题2分)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A分别将t2 时,a、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a溶液析出的晶体多B在t1 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20 gC升高温度可以将c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Dt2 时,将30 g a物质放入50 g水中,可得到75 g a物质的饱和溶液6(2014西宁中考13题2分)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升高温度可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t1 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Dt2 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7(2016西宁中考16题3分)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1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_小于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物质的溶解度。(2)40 时,把40 g甲物质放入100 g水中,所得的是_不饱和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3)20 时,甲物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可能为_D_。A20% B25% C26.5% D30%,(第7题图),(第8题图)8(2016青海中考16题4分)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t2时,a、b、c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_abc_。(2)P点是a、c两条曲线的交点,其含义是在_t1_时,_a、c的溶解度相等_。(3)t1时,将20 g a的固体放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65_g_。(4)若a中含有少量的b杂质,提纯a的方法是_降温_结晶。92015青海中考20题(4)1分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cab_,t2时,c的饱和溶液温度升到t3时,溶液为_饱和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第9题图),(第10题图)10(2014青海中考17题4分)请根据图中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在_t1_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2)t2时,100 g水中溶解_25_g甲物质恰好达到饱和,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20%_。(3)临近海边的人们常常“夏天晒盐,冬天捞碱”,图中与“碱”的溶解度曲线相似的是_甲_。11(2013青海中考18题4分)如图所示,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填空:(1)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反而减小的是_c_;在_t2_时,a与b的溶解度相等。(2)t3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_459_。(3)由该溶解度曲线可知,从a的饱和溶液中提取a物质,应采用的方法是_降温结晶_。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12(2014青海中考13题2分)实验室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需要水的质量和取水用到的仪器是(A)A80 g,用100 mL量筒B80 g,用托盘天平C20 g,用100 mL量筒D20 g,用托盘天平132013青海中考17题(4)1分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按如图操作会导致所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偏大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14(2017青海中考18题3分)下列表格为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结合表中数据回答:温度/0204060溶解度/g氯化钠35.736.036.637.3硝酸钾13.331.663.9110(1)在4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63.9_g。(2)要使一定质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降低温度_。(写出一种)(3)在20 时,将24 g氯化钠固体投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26.5%_。(保留到0.1%)15(2015青海中考23题4分)某工厂化验室常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定工业废水中硫酸的含量。(1)若配制10%的氢氧化钠溶液200 g,需称取NaOH的质量是_20_g。(2)取该氢氧化钠溶液40 g恰好能将100 g废水中的H2SO4中和,求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解:设废水中H2SO4的质量为x。H2SO4 2NaOH = Na2SO42H2O98,x) 80,40 g10%)x4.9 g则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100%4.9%。答: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4.9%。,中考考点清单)溶液的形成(2015、2016考查)1溶液(1)溶液:一种或_几种_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_均一_、_稳定_的混合物;如NaCl溶液、Na2CO3溶液、蔗糖水等。(2)特征均一性:溶液中的任意一部分,组成性质都完全相同。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如温度、溶剂的量、气体压强),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解出来。混合物(3)组成:溶液是由_溶质_和_溶剂_组成的。溶质:被溶解的_物质_(可以是气体、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溶剂:能溶解其他_物质_的物质。最常见的溶剂是_水_,酒精、汽油等液体也可以作溶剂,溶剂一般是液体。两种液体互溶时,多者为溶剂,少者为溶质。当溶液没有指明溶剂是什么物质时,那么溶剂是水。当溶液中含有水,无论水的量为多少,一般把水看作是溶剂。溶液中可以是一种溶质,也可以是多种溶质。【特别提醒】无色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冰,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CuSO4溶液。2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常见物质溶解时的放热、吸热现象物质现象整个过程放、吸热NaOH温度_升高_放热_NH4NO3温度_降低_吸热NaCl温度不变不放热,不吸热【特别提醒】浓H2SO4溶于水也放热,CaO固体与H2O反应,也放热。3乳化现象(1)乳化:洗涤剂将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比较稳定),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2)应用: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用洗衣粉、洗涤剂洗去衣服上的油污等,都是利用洗涤剂的_乳化_作用。【特别提醒】用汽油也能洗去油污,但原理是溶解油污而不是乳化油污。NaOH也去污是与油脂发生了反应。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2013、2015、2016、2017考查)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_一定温度_下,向_一定量的溶剂_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_继续溶解_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叫做这种溶质的_不饱和溶液_。【特别提醒】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前提条件:温度一定,溶剂量一定。缺少这两个前提条件中的任意一个,就不能确定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2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根据溶解现象判断(2)根据析出的晶体判断(3)归纳:只要溶液中有固体存在,那么一定是该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特别提醒】甲物质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乙物质,例:一定温度下的KNO3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NaCl。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1)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物质不饱和,溶液)(2)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如Ca(OH)2不饱和,溶液)【特别提醒】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Ca(OH)2的饱和溶液就是稀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4溶质结晶(1)结晶起点: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是从溶液达到饱和时开始的。(溶液达到饱和两种途径:改变温度,蒸发溶剂)(2)蒸发溶剂结晶(浓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物质。如:NaCl。(3)降低温度结晶(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的物质。如:KNO3。(4)降温结晶分离混合物:适用于A中含有少量B,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可将A中的B分离出来(或除去A中的杂质B,即提纯A)。溶解度(20132017每年考查)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表示在_一定温度_下,某固态物质在_100_g_溶剂里溶解达到_饱和状态_时,可溶解溶质的质量。四要素:a.一定温度下;b.100 g溶剂里;c.达到饱和;d.溶解的质量。(2)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内因:a._溶质_的性质,b._溶剂_的性质;外因:c.温度。2气体溶解度(1)气体溶解度,表示该气体的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在1体积的水里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气体的体积。(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内因:a._溶质_的性质,b.溶剂的性质;外因:c.压强,d.温度。(3)气体溶解度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压强越大,_溶解_度_越大_;_温度_越高,_溶解_度越小。3溶解度曲线(20132017每年考查)(1)定义: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2)应用: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直观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下面以例题进行分析)。【例】查找物质的溶解度,并判断物质溶解是否达到饱和。如图所示,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g,t3时将30 g的甲物质溶解在50 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g,是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解析】根据曲线图t3对应的纵坐标为50,则查找的溶解度为50 g。t3时100 g水中溶解50 g甲达到饱和,50 g水中溶解25 g甲达到饱和,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5 g,是饱和溶液。比较溶解度的大小。如图所示,t1时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解析】t1时,对应甲、乙曲线上的点M、N点,明显N点高于M点,大小顺序为乙甲。判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如图所示,将t3时甲、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解析】温度由t3降为t1,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析出溶质甲变为t1甲的溶解度,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由t3降为t1时,也有溶质析出变为t1时的溶解度;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根据质量分数的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甲)100%甲。【特别提醒】在不知道t3时甲、乙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时,不能确定析出溶质质量甲乙。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将t2时甲、乙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3时,所得的溶液为甲、乙的_(选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解析】从坐标图中可以直观判断甲、乙物质的变化趋势是温度升高,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因此,温度升高,甲、乙都变为不饱和溶液。【特别提醒】Ca(OH)2的变化曲线向下,说明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根据曲线判断物质的结晶或提纯方法。如图所示:从甲的饱和溶液中分离出甲,应采用_方法,从乙的饱和溶液中分离出乙,应采用_方法,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提纯甲应采用_方法。【解析】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大,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故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使乙结晶。甲中含有少量乙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提纯时,将甲和乙的混合物溶于热水,制成热饱和溶液(甲饱和,乙不饱和),降低温度时甲结晶,而乙(因为乙的含量少,在溶液中始终不饱和)始终不结晶,得到结晶中只含有甲。溶液的质量分数(2014、2017考查)1溶质的质量分数(1)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中_溶质_的质量与_溶液_的质量之比。(2)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_100%100%(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100%2溶液的稀释溶液稀释的计算:稀释前后_水_的质量发生变化,而其中的_溶质_质量不变,根据溶质的质量不变列出等量关系式,计算结果。【特别提醒】溶液的体积不能相加减,遇到体积通过密度转化为质量相加减。没有溶解的质量(沉淀,气体,溶液饱和后没有溶解的溶质等),不能计算到溶液的质量之内。,中考重难点突破)溶液的形成【例1】(2017苏州中考)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泥土加入水中,振荡后可以形成溶液B蔗糖溶液上半部分溶液的甜度低于下半部分溶液的甜度C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D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少量的硝酸钾晶体【解析】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泥土加入水中,振荡后可以形成的是悬浊液,错误;B.溶液具有均一性,故蔗糖溶液上半部分溶液的甜度和下半部分溶液的甜度一样,错误;C.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正确;D.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氯化钠,但还能继续溶解硝酸钾晶体,错误。故选C。【答案】C1.(2017重庆中考B卷)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A冰水 B碘酒 C食盐水 D浓盐酸2.(2017扬州中考)下列物质溶于水,能使溶液温度降低的是(A)A硝酸铵 B氧化钙C氢氧化钠 D浓硫酸3.(2017广州中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是吸热过程B乙醇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C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D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例2】(2017达州中考)如图所示为X、Y、Z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X中含有少量Y,应采用_的方法提纯X。(2)t2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_。(3)t3 时,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X溶液降温到t1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_。(4)t3 时,等质量X、Y、Z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 ,溶液质量没有变化的是_。【解析】(1)因为X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故提纯X采用降温结晶;(2)根据t2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高低可知,溶解度大小关系是YXZ;(3)t3 时,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X溶液降温到t1 ,有晶体析出,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100%20%;(4)t3 时,等质量X、Y、Z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 ,只有Z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没有晶体析出,故Z溶液质量没有变化。【答案】(1)降温结晶;(2)YXZ;(3)20%;(4)Z4.(2017内江中考)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A甲、乙、丙三种物质中甲的溶解度最大Bt2 时,10 g水中加10 g甲,充分搅拌可得20 g甲溶液C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使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Dt1 时,甲、乙、丙三者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5.(2017连云港中考)如图是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图中P点所表示的溶液是t3 时甲的饱和溶液B可用t1 时20%的甲溶液配制10%的甲溶液C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D分别将t3 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2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6.(2017菏泽中考)20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_甲_(选填“甲”或“乙”)溶液。(2)图2中P点表示的意义_30_时,M、N的溶解度相同_。(3)图2中表示乙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_N_(选填“M”或“N”)。7.(2017邵阳中考)根据图中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1)t1 时,A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降温(或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等)_。(2)t2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ABC(或CBA)_。(3)将t2 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不会析出晶体的是_C_。质量分数的计算【例3】(2016青海中考)汽车蓄电池中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8%,密度为1.2 g/mL,若要在实验室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成这种稀硫酸630 g。求:(1)630 g稀硫酸的体积是多少毫升?(2)需要浓硫酸多少克?【答案】解:(1)630 g稀硫酸的体积是630 g1.2 g/mL525 mL;(2)需要浓硫酸的质量是630 g28%98%180 g。答:(1)630 g稀硫酸的体积是525 mL;(2)配制该种稀硫酸需浓硫酸的质量是180 g。8.(2017临沂中考)工业上常用红锌矿(主要含ZnO)和18%25%的稀硫酸为原料制取硫酸锌。(1)硫酸锌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12_。(2)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_390_g_。,中考实验突破)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2013、2014、2015考查)1实验仪器的选用及仪器的作用(1)实验仪器:托盘天平(砝码和镊子)、药匙、胶头滴管、量筒、烧杯、玻璃棒。(2)主要仪器作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NaCl的质量。【特别提醒】在实验过程中,天平不能用来称量液体药品的质量;称量时两只托盘垫上相同质量的纸片。有腐蚀性(或易受潮)的药品应放在小烧杯或玻璃器皿中称量。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选用的量筒的量程比所量液体体积略大,且越接近越好。玻璃棒:用来搅拌液体,加快固体溶质(或液体溶质)的溶解速率。2操作步骤(1)计算:计算所需的NaCl的质量和水的体积(水的密度可近似为1 g/cm3)。(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NaCl、放入烧杯中。(3)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NaCl的烧杯中。(4)溶解:用玻璃棒搅拌至NaCl完全溶解。(5)装瓶:将配制好的NaCl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特别提醒】用浓溶液稀释配制稀溶液时,浓溶液的体积通过质量和密度进行转化,得到体积数,用量筒量取。3实验误差分析操作误差分析溶质质量分数的结果用天平称量固体药品质量时固体药品和砝码放反了(在使用游码的情况下)称量的固体药品的实际质量偏小偏小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配制的溶液中水的实际体积偏大偏小续表操作误差分析溶质质量分数的结果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配制的溶液中水的实际体积偏小偏大烧杯内原来有少量的水配制的溶液中水的质量偏大偏小将固体药品倒入烧杯中时撒在外面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偏小偏小固体药品倒入烧杯时,纸片上残留少量固体药品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偏小偏小固体药品中含有不溶性杂质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偏小偏小【例】(2017邵阳中考)某同学配制50 g 6%的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填序号,下同),其中操作错误的是_。(2)图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_,需称取氯化钠_g。(3)量水时选用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_(填序号),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_保持水平。A10 mLB25 mLC50 mL D100 mL(4)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填序号)。A氯化钠固体不纯B用生锈砝码称量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D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解析】(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存放,即;称量固体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2)图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广口瓶,氯化钠的质量是50 g6%3 g;(3)取水的量为47 mL,所以应用50 mL的量筒;量取液体视线应平视凹液面最低处;(4)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是溶质偏少或者溶剂偏多。氯化钠固体不纯,导致氯化钠偏少;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导致水的量偏多。【答案】(1);(2)广口瓶;3或3.0;(3)C;凹液面最低处;(4)AD1.(2017江西中考)进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活动常出现以下错误操作,其中不影响所配溶液浓度的是(D)2.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蔗糖溶液时,导致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偏大的可能原因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