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煤矿开采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1页
某煤矿开采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2页
某煤矿开采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3页
某煤矿开采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4页
某煤矿开采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科技大学成人教育学院08级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说明书某煤矿开采设计毕业论文目 录第一章 矿井概述 1第一节 矿区概况 1第二节 井田地质特征 3第三节 井田开拓方式 5第四节 矿井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 13 第二章 采区设计 14第一节 采区地质特征 14第二节 采区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 17第三节 采煤方法及采区参数 17第四节 采区巷道布置 18第五节 采区车场、峒室和各生产系统 24第六节 采煤工作面配备和生产能力验算 25第七节 采掘工作 28第三章 矿井生产系统与主要机械设备 39第二节 矿井通风 39第三节 矿井运输提升 43第四节 矿井排水 46第五节 矿井压风 51第四章 矿井供电 52第六节 矿井供电系统 52第七节 供电设备选型 54第一节 照明与通讯 54第五章 安全技术措施 62第一节 预防瓦斯和煤尘爆炸 62第二节 防止水患 63第三节 预防火灾 64第四节 其它事故的预防 66第六章 劳动定员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7第一节 劳动定员与劳动生产率 67第二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8第一章 矿井概述第一节 矿区概况田陈矿井位于滕南矿区中部,地处滕州张汪镇和微山县欢城乡境内,北距滕州市18公里,南至微山县16公里,东至京沪铁路线11公里,矿区专用铁路线官(桥)柴(里)横穿其中部,枣(庄)柴(里)公路从矿门口经过。(见交通位置图附图11)。井田内地势平坦,地面高程+35.11+54.98m,略呈东北高西南低,井田内无河流经过且距南四湖较远,井田不受洪水威胁。据山东省地震局1977年6月22日,以鲁震发字第83号文关于腾南矿区地震基本烈度鉴定意见,百年内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矿区内无其他矿井和大型工业,主要是农副业加工、农机修造、水泥、建材、化工等工业。区内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村庄稠密,人口集中,为农业高产区。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经济作物主要为花生和棉花。矿区建设所需建筑材料均由当地市场供应,当地乡镇企业所产砖、瓦、沙、石及各种低标号水泥可满足矿井建设和生产需要。本矿井35/6.3KV变电所两回电源皆引自杜庙变电所和欢城变电所,设在工业场地西南侧。本井田内缺少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丰富,主要含水层有第四系含水层和基岩含水层,第四系含水层主要由粘土、砂质粘土、砂层及硕士层组成,第四系砂岩含水层丰富,水位线、单位涌水量为1.483L/s.m,水量丰富可靠,可作为矿井生活、消防用水水源。第二节 井田地质特征一、井田地质情况井田东西长6.5km,南北宽4.2km,面积约27.3km2 。井田地层属华北型沉积,地层自上而下为:第四系、侏罗系上统、二迭系、石炭系和奥陶系。第四层厚度3955m,侏罗系上统最大残原640m。二、地层本井田地层属华北型沉积,地层系统自老到新有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迭系、侏罗系、第四系。除奥陶系及其以前地层在煤田外围有零星出露外,其余皆隐伏于第四系之下。地层总体倾向西南,平均倾角10度。主要含煤岩系为二迭系山西组3层煤。3层煤平均厚度3.21m,可采含煤系数4.75。三、可采煤层特征和可采储量3层煤平均厚度为3.21m,煤层较稳定,属中厚煤层,是本井田主采煤层。煤层结构简单,含03层夹矸。可采性指数Km=0.84,变异系数=86.4%,煤层埋深150-900米。3、井田储量井田内没有D级储量,因此工业储量与地质储量相同,井田内共有工业储量:A+B+C8633万吨其中A+B级储量占总工业储量的45。山西组3层煤为气煤,经洗选后,具有低硫、低灰、特低磷、发热量高的优点,是良好的炼焦配煤。附3层煤与煤质特征表12附表12各煤层(原煤)煤质一览表牌号灰份硫份磷份发热量Ag Sg%Pg QfDTQrDTQM8.9-25.4814.280.45-1.400.700.00155906-753668808055-83888222四、水文地质情况本井田地势平坦,东北高,西南低,为一由东北向西南缓慢下降的滨湖冲积平原,地面标高为3555m,高差约20m。井田距离南四湖约10km,本区历史最高洪水位标高为37.01m,地面标高一般高于最高洪水位标高,因此本井田基本不受洪水威胁。井田内无湖泊及河流通过,井下采掘生产不受大气降水的直接影响。地下水以静储量为主,动储量有限。由于井田构造复杂,断裂发育,使不同含水层直接接触或间距减小,产生水力联系,形成复杂的补给关系,井田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类型。井田内主要含水层有:第四系含水层、侏罗系砾岩、3煤顶板砂岩、三层灰岩、十层灰岩、十四层灰岩、奥陶系灰岩。矿井涌水量:目前开采水平涌水量相对稳定,矿井正常涌水量为260m3/h左右。五、井田地质构造田陈井田位于鲁西南断块南部,井田构造与区域构造基本一致,构造条件较为简单,褶皱及次级褶曲宽缓,局部存在古河流冲刷现象。六、开采技术条件1、瓦斯:煤层瓦斯含量较低,属低瓦斯矿井。2、煤尘:矿井开采的3层煤经抚顺煤研所鉴定,具有爆炸危险,煤层煤尘爆炸指数分别为38.57%。3、煤的自燃发火倾向:矿井开采的3层煤经抚顺煤研所鉴定,为二类自燃发火煤层。4、地温:平均地温梯度值为百米2.312.36,属区域性正常地温。5、煤层顶底板条件:据矿井地质条件分类评定,井田内各可采煤层顶底板条件为类。第三节 井田开拓方式一、井田开拓矿井采用立井片盘开拓方式,工业场地位于井田南部,布置主井、副井和中央风井三个井筒,一水平标高-370m。下山段采用集中下山(暗斜井)与第一水平连接,在下山二阶段470水平布置一阶段车场与三阶段相连。二、井筒根据矿井提升和通风要求,本矿井设主井、副井及中央风井三个井筒。1、主井井筒主井净直径4.5m,布置一对9t箕斗提煤,装备JKM2.84()型的塔式提升机一套。(附图12)2、副井井筒副井净直径6.5m,布置一对1t矿车双层四车罐笼提升,装备JKM2.84()型多绳塔式提升机一套。风井净直径5.0m,装备专用安全梯子间。(附图13)3、风井井筒风井净直径5.0m,井筒内装备专用安全梯子间和防灭火灌浆灌路。专作回风和安全出口之用。(附图14)三、井底车场为减少井底车场维护工程量,井底车场布置在岩性好的3煤底板砂岩中。根据矿井开拓方式,井筒相对位置及地面生产系统布置要求,考虑副井进出车方位与地面大铁路方位垂直,设计车场采用菱形布置,车场巷道与大巷成35度。其优点是:成分利用大巷作为回车线,节省了南二石门约120m的工程量。(附图15)四、矿井开采1、开采顺序根据矿井地质条件,和煤层赋存条件,矿井共分为南二、北一、北三、北五、北七五个采区,矿井开采顺序为南二北一北三北五北七。(附图16 井田开拓平面图) (附图17 井田开拓剖面图)2、回采方法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和机械化装备水平,采用走向长壁全部跨落采煤方法和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为减少煤柱丢失,工作面采用沿空送巷布置方式。3、主要生产系统、煤流运输回采工作面的煤由工作面刮板输送机运至运输顺槽转载机,再由可伸缩胶带输送机运至采区煤仓,最后由采区强力皮带输送机运至井底煤仓,提升至地面。、掘进矸石运输岩石巷道及半煤岩巷道掘进的矸石,由5吨防爆型蓄电池电机车牵引至采区轨道上(下)山车场,再由,经轨道石门编组后,由十吨架线式电机车牵引至井底车场副井重车线,提升至地面。、掘进煤运输煤层巷道掘进均采用综合机械化掘进设备。掘进迎头的煤由掘进机的运输系统,至掘进胶带转载机,通过可伸缩胶带输送机运至采区煤仓,同回采工作面的煤流一起运至井底煤仓。、材料、设备运输在井底车场副井材料车存车线的材料由10吨架线式电机车牵引至各采区车场存车线,经上(下)山提升绞车运送至各回采各回采工作面轨道巷存车线,再由轨道顺槽绞车运至各工作面。57第四节 矿井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 一、矿井工作制度矿井设计年工作日300天,每日四班作业,其中三班采煤,一班准备,每日净提升时间14小时。二、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该矿井储量丰富,地质构造简单,构成块段较完整,设计生产能力80万吨/年。矿井服务年限可采储量/(设计年产量储量备用系数)8633/(801.4)77.1年第二章 采区设计第一节 采区地质特征一、采区概况1、边界范围及邻近采区情况南二采区位于田陈井田西南部,西北部以井田边界与蒋庄矿相邻,西南与岱庄井田为界,南部与欢城井田相邻,东部以欢城断层与北一采区相邻。采区走向长约2.3,倾向宽约1.1m,面积约2.53。2、地面情况采区上方地势平坦,全部为第四系表土层覆盖,以种植农作物为主。东北高,西南低,地面标高39.343.9,高差约4.6。采区上部无河流通过,开采活动不受地表河流影响。地面建筑主要为村庄民房。二、 采区煤层及顶底板特征本采区所采3煤厚度3.62.82/3.21m,煤层结构复杂,含02层夹矸,岩性为泥岩或炭质泥岩,夹矸厚度0.231.0/0.40m,f=3。煤层顶底板特征见下表:顶、底板名称岩石名称厚度(m)特 征基本顶中、细砂岩39.0-98.2/75.0灰白色、钙质胶结、具斜层理、长石、石英为主,局部夹砂质泥岩。f=8-10直接顶粉砂质泥岩0-4.75/3.0浅灰色、粉砂泥质结构、水平层理、松软、风化、易冒落。f=3-4伪 顶直接底粉砂质泥岩3.03-3.7/3.3灰黑色、粉砂质,中硬,易破碎,泥质胶结。硬度系数f=3-5老 底细砂岩18-30/24浅灰色、致密、具水平层理。硬度系数f=6-8三、采区地质构造南二采区总体向东南倾斜,地层走向基本为北东向,地层倾角4-16度,平均12。本区构造简单,影响范围较大的断层有尹家洼断层、欢城及其支断层等。构造情况见表21。尹家洼断层:位于采区西南部,作为井田边界与蒋庄煤矿相邻。区域性正断层,落差180-410米,区内延展长度1500米。控制程度可靠;欢城断层:位于采区下部,倾向北西,倾角75度,落差50-75米,与尹家洼、欢城支断层交叉,为采区边界断层,控制程度可靠;表21编号构造名称构造性质产 状控制程度走向倾向倾角落差1尹家洼断层正5032075180-410可靠2欢城断层正303007040-75m可靠四、开采技术条件1、瓦斯:历年瓦斯鉴定为低瓦斯矿井, 05年瓦斯鉴定瓦斯相对涌出量为0.56m3/t,瓦斯绝对涌出量为2.13m3/min。2、煤尘:矿井开采的3层煤经抚顺煤研所鉴定,均具有爆炸危险,煤层煤尘爆炸指数分别为38.57%。3、煤的自燃发火倾向:矿井开采的3上、3下煤层经抚顺煤研所鉴定,为二类自燃发火煤层。五、 水文地质特征1、主要含水层(1)3煤顶板砂岩水3煤顶板砂岩多为中、细砂岩,山西组在3层煤以上残厚39.098.2 3煤(原煤)煤质情况见下表煤层牌号灰份硫份磷份发热量Ag Sg%Pg QfDTQrDT3下 1/3JM6.10-28.9313.550.54-2.681.17微量-0.00910.00435702-778969127913-84288214/75.0m,该含水层为裂隙承压含水层,是掘进过程中的直接充水水源。(2)三灰平均厚7.37米,含水具有明显不均一性,为本地区主要含水层,含水类型为岩溶裂隙承压水,钻孔单位涌水量0.0002L/S.M。(3)断层水采区上下边界均为落差较大的断层,构造断裂形成的断裂破碎带往往具有较好的透水性,受其影响三层灰岩水会经过断层带或断裂破碎带导水,因此,断层水的防治应为工作面防治水的重点。综上所述,影响南二采区3层煤开采的直接含水层3煤顶板砂岩水及三灰水,应作为采区防治水的重点。、采区涌水量预计影响南二采区开采的矿井充水因素有:顶板含水层富水性及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顶板含水层富水性主要表现在含水层的裂隙发育程度:水压大小、富水性强弱。预计南二采区正常涌水量为200m3/h,做为南二采区水仓、泵房设计依据。六、 采区储量计算1、断层煤柱留设根据一般断层煤柱留设的原则,尹家洼断层和欢城断层两侧均留设60m煤柱。共留断层煤柱115万t。2、采区边界煤柱留设井田边界煤柱留25m安全煤柱,共14.5万t。3、 地质储量南二采区3煤地质储量共计1064万t。 可采储量可采储量=(地质储量-煤柱损失)采区回采率采区回采率按照矿井设计规范,厚煤层取75%,全区可采储量共计700.9万t。第二节 采区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一、工作面作业方式根据本采区内煤层赋存情况和国内外现有的开采工艺水平,在采区内布置一个综采工作面生产,采用“四六”制作业制度,每班作业6小时,一个原班由三个生产班和一个检修班组成。每天检修时间6个小时。二、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采区服务年限=采区可采储量(生产能力储量备用系数)=700.9(801.2)=7.3(年)。第三节 采煤方法及采区参数一、采煤方法的选择1、由于本采区煤层比较稳定,倾角小,构造简单,参照本矿区内类似煤层的开采方法,确定该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的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2、工作面采用双滚筒采煤机割煤,采高平均3.2米,滚筒截深600毫米,煤机过后,紧跟煤机后滚筒拉支架,一般拉架距离煤机后滚筒不超过6米;采用煤机滚筒与工作面运输机铲煤板配合装煤,工作面运输机与两部转载机、两部胶带输送机配合运煤,循环进尺0.6米。二、采区主要参数1、采区倾斜尺寸:南四采区煤层赋存标高从-150米-410m,采区倾斜长度约1100m,单一阶段开采。2、采区走向尺寸该采区布置为双翼采区,单翼走向长度不超过1500m。3、工作面长度和推进度根据采区工作面煤层赋存条件和采煤工艺的要求,综合考虑确定工作面长度为180m,每班割煤3刀,每天9刀。4、区段斜长、煤柱尺寸和数目区段斜长为190米,区段之间留设35米保护煤柱。全区共分为7个区段进行回采。5、区段平巷维护方式工作面区段平巷采用沿空送巷掘进,沿煤层底板布置,矩形断面,采用锚网喷联合支护。第四节 采区巷道布置一、集中上山条数的确定由于南二采区倾斜长度较小,埋深较浅,仅采用一个阶段开采,服务年限较短,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可以不设专用回风巷,采区布置两条上山进行开采,即集中皮带上山和集中轨道上山。二、集中上山层位的确定南二轨道上山和集中运输下山按照煤岩巷道的不同布置形式,可提出三种方案进行比较:方案一:布置两条岩石下山,均位于煤层底板20m。方案二:一煤一岩布置,即轨道下山布置在3煤底板岩石中,集中运输下山布置在煤层中。方案三:两条下山均布置在煤层中。就煤层下山与岩石下山相比,主要存在一下优缺点:优点:掘进费用低,施工速度快,便于及时探明煤层赋存情况。缺点:易受采动影响,下山维护比较困难,需要留设下山煤柱。煤层下山施工中,其角度易受煤赋存条件影响,致使下山多处调坡,下山变坡点多,不利于提升安全。而岩石下山的优缺点,则正好与煤层下山相反。优点:好维护,不易受采动影响。中部车场易于和工作面顺槽相联系。下山角度易于按照设计定位,有利于提升安全。缺点:掘进费用高,施工进度慢。由于本井田3煤较硬,围岩条件较好,煤层巷道易于支护和维护,以及综合考虑巷道连接等多方面因素,设计采用方案二作为采区下山的布置方式,即轨道下山布置在3煤底板岩石中,集中运输下山布置在煤层中。三、集中上山位置的确定由前面所分析,南二采区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开采,因此,南二采区为上开采采区,根据采区所在位置提出以下三种方案:方案一:位于采区中部储量的中央,垂直于煤层走向方向,双翼开采。(附图21)方案二:沿欢城断层边缘布置,单翼开采。(附图22)方案三:沿井田边界布置,单翼开采。(附图23)从以上三个方案比较各方案的优缺点:方案一:优点:工作面走向长度较短,便于通风和运输管理。与一水平运输大巷之间的联系巷道较短,巷道开拓成本低。缺点:采区上山需留设的保护煤柱较多。方案二:优点:采区上山和断层保护煤柱重合,需留设的保护煤柱较少。工作面走向长度长,搬家换面次数少。缺点:工作面走向长度较长,不利于长距离通风和运输管理。采区上山沿断层边界布置,不利于巷道的支护和维护。方案三:优点:采区上山和井田保护煤柱重合,需留设的保护煤柱较少。工作面走向长度长,搬家换面次数少。缺点:工作面走向长度较长,不利于长距离通风和运输管理。与一水平运输大巷之间的联系巷道较长,与前两方案相比增加约800m的巷道开拓工程量,巷道开拓成本高。经方案比较,将方案一作为采区设计方案。四、工作面与集中上山的联络方式工作面运输顺槽直接与集运上山搭接,轨道顺槽以平车场与集轨上山联络。附图:采区巷道布置平面图、剖面图各一份。第五节 采区车场、峒室和各生产系统一、采区车场1、采区下车场采区下车场为顺向平车场,与370水平南大巷相连,运输方式简单。2、采区中部车场采区中部车场为双侧甩车场,从采区轨道上山两侧分别向左右侧甩入左右翼工作面顺槽。3、采区上部车场采区上部平车场布置在煤层底板内,车场布置为顺向平车场,车场与工作面左右顺槽之间以联络斜巷相连各车场巷道与巷道交岔点的巷道断面均采用半圆拱断面支护形式,挂网锚喷支护。二、采区峒室1、采区绞车房采区绞车房布置在采区上部边界的煤层底板岩石内,峒室断面采用半圆拱断面支护形式,挂网锚喷支护。2、采区变电所采区变电所布置在采区下车场附近,一端与轨道下车场相连,另一端以回风斜巷与南二运输上山相连,断面采用半圆拱断面支护形式,挂网锚喷支护。3、采区煤仓采区煤仓布置在南二运输上山下端与南大巷相交处,煤仓为圆形断面,仓内采用挂网锚喷支护,煤仓下口用钢筋混凝土灌注的托梁承载整个煤仓的重量。三、采区生产各系统1、运煤系统工作面(溜子)运输顺槽集中运输上山南二采区煤仓2、掘进煤及矸石工作面各顺槽的掘进煤可通过皮带、溜子运至南二采区煤仓。上山掘进的矸石可通过轨道下山运至南大巷。3、材料运送采掘工作面所需要的材料,通过南二轨道上山提升绞车甩入各中部车场,然后由调度绞车运送至使用地点。4、通风系统工作面所需的新鲜风流,通过轨道上山、各中部车场,经轨道巷进入工作面;乏风经运输巷、回风斜巷进入集中运输上山,然后进入南翼回风大巷。5、排水系统工作面的涌水通过污水泵排入采区上山,通过370水平南大巷水沟自流到中央水仓。6、供电系统在采区上山下部布置南二采区变电所,向采区各用电地点供电,掘进工作面迎头附近和工作面轨道巷设置移动变电站为高压移动设备供电。第六节 采煤工作面配备和生产能力验算一、采煤工作面配备1、采煤机: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型号:MG200/475-W;采高:1.83.4m;牵引速度:06.2m/min 截深:0.6米;电机功率:截割功率2200KW、牵引功率75KW2、液压支架:主要技术特征:型号ZZ48001.7/3.5 ;数量:137架;支撑高度:1.73.5m;支撑宽度:1.421.58m ;初撑力:3956KN ;工作阻力:4800KN;支护强度:0.85MPa ; 底板比压:1.79MPa3、运输设备.工作面刮板运输机一部型 号:SGZ-764/500(双中链) ;电机功率:2250KW ;运输能力:900t/h ;中间槽尺寸:1500764317mm.桥式转载机一部其技术参数为:型号:SZB-730/75;电机功率:工作面转载机75KW 运输能力:630t/h,链速:1.44m/S;中间槽尺寸:150O730270 mm .可伸缩带式输送机两部型号:SSJ-1000/2125一部,技术参数为电机功率:2125KW;运输能力:730t/h;带宽:1.0m;带速:2.5m/s;.辅助运输设备选用1.0吨的矿车和叉车,牵引设备选用JD-40、JD-25、JD-11.4型调度绞车及JM-14回柱绞车,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型号:JD-40;静拉力:25KN;绳径:18.5 mm;绳速:1.16-1.45m/S;平均1.3m/S;绳容量:500m;滚简直径:620mm;外形尺寸:184025001370mm型号:JD-25;静拉力:18KN;绳径:18.5 mm;绳速:46-84 m/min;平均65m/min;绳容量:400m;滚简直径:550mm;外形尺寸:143512171255mm型号:JD-11.4;静拉力:9.8KN;绳径:12.5mm;绳速:2672m/min;平均44m/min;绳容量:400m;滚简直径:310mm;外形尺寸:1100765730mm型号:JM-14;静拉力:140KN;绳径:23mm;绳速:5.4-8.4m/min;平均6.9m/min;绳容量:150m;滚简直径:400mm;外形尺寸:27309841120mm二、工作面单产计算A=LL1Mrc=1805.43.211.310.95=0.388(万吨)A-工作面日产量,万吨;L-工作面长度,米;L1工作面日进度 米M-煤层厚度,米;r-煤层容重,1.31吨/立方米;c-工作面回采率,取0.95。三、采区同时生产的工作面数目该采区虽为双翼布置,但考虑到开拓进度及服务年限影响,故布置单面生产,即布置一个综采工作面生产,一个备用工作面,两个综掘迎头担负工作面顺槽掘进任务。四、采区生产能力确定由于本采区布置一个工作面生产,采区生产能力即为工作面生产能力,则:南二采区月产量A300.3883011.64(万吨)因此,整个采区生产能力确定为80万吨/年。五、采区生产能力验算1、采区运输上山运输能力采区运输设备必须具备的运输能力为:A最低1.25A/(35)1.253880/(350.8)404(万吨)式中 A最低采区运输设备必须具备的运输能力1.25产量不均衡系数35昼夜工作小时数,即三班出煤,每班工作5小时运转不连续系数。皮带运输时为0.70.8采区上山SSJ-1000/2125型皮带运输能力为730t/h,A最低 15S = 1510= 150m3/min式中 :S采煤工作面的平均断面积, 8m2 。按最高风速验算,综采工作面的最高风量Q 240S = 24010 =2400 m3/min通过验算可以看出,96 840 2400m3/min根据上述原则确定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840m3/min。、备用工作面所需风量,按420m3/min计算。、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按照风扇的全负压供风量计算。Q掘SQ吸350m3/minQ吸局扇的实际吸风量。S安装局扇处巷道的有效断面积绞车房、变电所等峒室均按照90m3/min计算。则采区总风量Q(Q采Q掘Q峒)k通1900m3/min其中k通采区通风系数,取1.2。设计集中轨道上山净断面S13.6 m2计算巷道风速V轨Q/S=139.7m/min2.32 m/s设计集中运输上山净断面S13.2 m2计算巷道风速V运Q/S=143.9m/min2.4 m/s采区的生产能力应和通风能力相适应,则通风允许的采区最大生产能力A最大(60VS)/Q(60613.2)/1.2=3920(吨)式中 V巷道允许最大风速,m/sS进风或回风巷道净断面,m2Q日产一吨煤所需风量。(取1.2 m3/吨)A 15S = 1510= 150m3/min式中 :S采煤工作面的平均断面积, 8m2 。按最高风速验算,各个采煤工作面的最高风量Q 240S = 24010 =2400 m3/min通过验算可以看出,96 840 2400m3/min、根据上述原则确定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840m3/min。三、 掘进工作面风量计算、按瓦斯涌出量计算Q掘 = 100q瓦掘k掘=1000.0722=14.4(m3/min)式中: Q掘 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的风量,(m3/mim);q瓦掘 掘进工作面的瓦斯绝对涌出量,(m3/mim);k掘通 掘进工作面的瓦斯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取k掘通 = 2。 、按炸药量计算Q掘 = 25A (m3/min)式中:A 掘进工作面一次爆破的最大炸药用量,8.5Kg。Q掘 = 258.5= 212.5(m3/min)、按人数计算Q掘 = 425=100 (m3/min)式中:n 掘进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取25人。、按局部通风机的实际吸风量计算Q掘 = Q I =3501=350 (m3/min)式中:Q 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的实际吸风量350m3/minI 掘进工作面同时通风的局部通风机台数,取1台。通过以上计算,拟选用JBT-62型局部通风机,吸风量350 m3/min。风速验算:按最低风速验算煤巷、半煤岩巷掘进工作面的最低风量Q15S (m3/min)式中:S 半煤岩巷掘进工作面的断面积,8.88m2 ; Q 局部通风机吸风量350m3/min350m3/min 158.88=133.2(m3/min)按最高风速验算煤巷、半煤岩巷掘进工作面的最高风量Q煤掘 240S (m3/min)式中:S 半煤岩巷掘进工作面的断面积,8.88m2350 m3/min 2408.88=2131.2(m3/min)通过以上计算及验算,选择JBT-62型或DSF-152型局部通风机一台,可满足掘进工作面的风量要求,并符合有关规定。峒室火药库按170 m3/min;绞车房按90 m3/min。其他需要单独供风的岩巷:按照15s计算。其他需要单独供风的煤巷:按照9s计算。四、 矿井总风量及等积孔计算按照有关规程规范,风量分配原则按总风量除去火药库、充电峒室风量,独立通风的掘进工作面配风2.53 m3/秒,绞车峒室1 m3/秒,剩余风量按回采工作面产量配风,备用工作面按生产工作面风量的二分之一配风。Q矿通=(Q采Q掘Q峒+Q其他)K矿通(8404203506800880)1.24200(m3/min)K矿通矿井通风系数,取1.2。矿井通风等积孔A=0.38Q/(P/9.8)1/2 =1.72 m2式中:A全矿井等积孔,m2Q全矿井总风量,m3/minP全矿井通风负压,Pa;经计算矿井初期通风等积孔为1.72m2,后期通风等积孔1.80 m2 ,属于易通风的矿井。五、 扇风机选型矿井主扇为2K60-4No28型轴流式风机2台,电机型号T630-10/1180,功率630KW。(附图31 2K60-4No28型轴流式风机特性曲线)第二节 矿井运输提升一、大巷运输方式1、根据矿井瓦斯等级,辅助运输的运距运量、电机车工作时间、线路坡度及调车时间等条件,轨道大巷运输采用ZK10-6/550型架线电机车运输,车辆调度采用“信、集、闭”集中控制系统,实现井下大巷运输自动化、智能化控制。2、原煤运输大巷(回风大巷)采用两部SSJ1000/2315型强力皮带运输,电动机电压6000V,输送量700T/h,带速2.5m/h。二、采区上下山提升、运输方式:采区轨道上下山采用单勾串车提升、运输上山采用胶带输送机运输。对南二采区上下山设备选择如下:(一)提升绞车选型1、设计主要参数:南二采区上山斜长 1050m、上山倾角120;矿车自重:600kg、矿车载重:1800kg;最大班出矸量:240吨、每班出煤量:1300吨2、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