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形貌分析光镜ppt课件.ppt_第1页
组织形貌分析光镜ppt课件.ppt_第2页
组织形貌分析光镜ppt课件.ppt_第3页
组织形貌分析光镜ppt课件.ppt_第4页
组织形貌分析光镜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组织形貌分析概论 1 组织形貌分析概论 1 组织形貌分析的显微术2 光学显微镜3 电子显微镜4 扫描探针显微镜 2 1 组织形貌分析的显微术 微观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对于理解材料的本质至关重要 一部探索微观世界的历史 是建立在不断发展的显微技术之上的 从光学显微镜到电子显微镜 再到扫描探针显微镜 人们的观测显微组织的能力不断提高 现在已经可以直接观测到原子的图像 3 2 光学显微镜 它的最高分辨率为0 2 m 比人眼的分辨率提高了500倍 光学显微镜最先用于在医学及生物学方面 直接导致了细胞的发现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19世纪最伟大的三大发现之一 细胞学说 冶金及材料学工作者利用显微镜观察材料的显微结构 4 光学显微镜的分辨本领 衍射使物体上的一个点在成像的时候不会是一个点 而是一个衍射光斑 如果两个衍射光斑靠得太近 它们将无法被区分开来 分辨率与照明源的波长直接相关 若要提高显微镜的分辨本领 关键是要有短波长的照明源 紫外线波长比可见光短 由于绝大多数样品物质都强烈地吸收短波长紫外线 因此 可供照明使用的紫外线限于波长200 250nm的范围 用紫外线作照明源 用石英玻璃透镜聚焦成像的紫外线显微镜分辨本领可达100nm左右 比可见光显微镜提高了一倍 X射线波长很短 在10 0 05nm范围 射线的波长更短 但是由于它们直线传播且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 不能直接被聚焦 不适用于显微镜的照明源 波长短 又能聚焦成像的新型照明源成为迫切需要 5 3 电子显微镜 1924年 德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 DeBroglie 提出 运动的实物粒子都具有波动性质 后来被电子衍射实验所证实 运动电子具有波动性使人们想到可以用电子束作为电子显微镜的光源 1926年布施 Busch 提出用轴对称的电场和磁场聚焦电子束 在这两个理论基础上 1931 1933年鲁斯卡 Ruska 等设计并制造了世界第一台透射电子显微镜 用于组织形貌分析的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是在1952年由英国工程师CharlesOatley发明的 6 扫描电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是将电子枪发射出来的电子聚焦成很细的电子束 用此电子束在样品表面进行逐行扫描 电子束激发样品表面发射二次电子 二次电子被收集并转换成电信号 在荧光屏上同步扫描成像 由于样品表面形貌各异 发射二次电子强度不同 对应在屏幕上亮度不同 得到表面形貌像 目前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已经达到了2nm左右 扫描电镜与X射线能谱配合使用 使得我们在看到样品的微观结构的同时 还能分析样品的元素成分及在相应视野内的元素分布 7 4 扫描探针显微镜 1983年 IBM公司的两位科学家GerdBinnig和HeinrichRohrer发明了所谓的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 这种显微镜比电子显微镜更新奇 它完全失去了传统显微镜的概念 扫描隧道显微镜依靠所谓的 隧道效应 工作 隧道扫描显微镜没有镜头 它使用一根探针 探针和物体之间加上电压 如果探针距离物体表面很近 大约在纳米级的距离上 隧道效应就会起作用 电子会穿过物体与探针之间的空隙 形成一股微弱的电流 如果探针与物体的距离发生变化 这股电流也会相应的改变 这样 通过测量电流可以探测物体表面的形状 分辨率可以达到原子的级别 8 扫描隧道显微镜图像 图中的 IBM 是由单个原子构成的 9 三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从左至右ErnstRuska GerdBinnig和HeinrichRohrer分别因为发明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而分享198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0 第二章光学显微技术 11 第二章光学显微技术 光学显微镜的发展历程光学显微镜的成象原理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光路图显微镜的重要光学参数样品制备 12 1 光学显微镜的发展历程 1590年 荷兰的詹森父子 HansandZachriasJanssen 制造出第一台原始的 放大倍数约为20倍的显微镜 1610年 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 Galileo 制造了具有物镜 目镜及镜筒的复式显微镜 1665年 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 胡克 RobertHooke 用左图这台复式显微镜观察软木塞时发现了小的蜂房状结构 称为 细胞 由此引起了细胞研究的热潮 1684年 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 Huygens 设计并制造出双透镜目镜 惠更斯目镜 是现代多种目镜的原型 这时的光学显微镜已初具现代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右图 左 1665年R Hooke用来发现细胞的光学显微镜 右 1848年的显微镜 13 1 光学显微镜的发展历程 在显微镜的发展史中 贡献最为卓著的是德国的物理学家 数学家和光学大师恩斯特 阿贝 ErnstAbbe 他提出了显微镜的完善理论 阐明了成像原理 数值孔径等问题 在1870年发表了有关放大理论的重要文章 两年后 又发明了油浸物镜 并在光学玻璃 显微镜的设计和改进等方面取得了光辉的业绩 14 2 光学显微镜的成象原理 2 1衍射的形成2 2阿贝成像原理 15 2 1衍射的形成 物理光学把光视为一种电磁波 具有波粒二象性 即波动性和粒子性 由于光具有波动性质 使得光波相互之间发生干涉作用 产生衍射现象 16 狭缝实验 屏幕上的P1点到狭缝上边缘的距离和它到狭缝下边缘的距离之差为一个波长 从狭缝上缘和从狭缝下缘发出的两列光波在P1点相互增强 但这两列光波不过是从连线b上发出的无数光波中的一对 其他任意两列光波到达P1点的波程差均小于一个波长 整个狭缝内发出的光波的累计相干效果 是在P1点两侧造成一个光强的低谷 P1点位于谷底位置 相反 在P2点处 从狭缝上缘和下缘发出的光波的波程差1 个波长 P2成为相干增强区的中心 称为第一级衍射极大值 17 衍射结果 点光源通过透镜产生的埃利斑第一暗环半径式中n为介质折射率 照明光波长 透镜孔径半角 M透镜放大倍数说明埃利斑半径与照明光源波长成正比 与透镜数值孔径成反比 由斑点光源衍射形成的埃利斑 a 及其光强分布图 b 衍射使物体上的一个点在成像的时候不会是一个点 而是一个衍射光斑 如果两个衍射光斑靠得太近 它们将无法被区分开来 18 2 2阿贝成像原理 对于周期性结构的物体 图像的形成用阿贝成像原理来解释 光线通过细小的网孔时要发生衍射 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传播 凡是光程差满足k 0 1 2 的 互相加强 同一方向的衍射光则成为平行光束 平行光束通过物镜在后焦面上会聚 形成衍射花样 衍射花样上的某个衍射斑点是由不同物点的同级衍射光相干加强形成的 同一物点上的光由于衍射分解 对许多衍射斑点有贡献 从同一物点发出的各级衍射光 在产生相应的衍射斑点后继续传播 在象平面上又相互干涉 形成物象 19 阿贝成像原理 阿贝成像原理可以简单地描述为两次干涉作用 平行光束受到有周期性特征物体的散射作用形成衍射谱 各级衍射波通过干涉重新在像平面上形成反映物的特征的像 20 物与象之间的相似性 物象是由直射光和衍射光互相干涉形成的 不让衍射光通过就不能成象 参与成象的衍射斑点愈多 则物象与物体的相似性愈好 21 3 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光路图 22 4 显微镜的重要参数 4 1数值孔径4 2分辨率4 3放大率和有效放大率4 4光学透镜的象差 23 4 1数值孔径 数值孔径 NA 是物镜前透镜与被检物体之间介质的折射率 n 和半孔径角 的正弦之乘积 NA nsin 孔径角是物镜光轴上的物点与物镜前透镜的有效直径所形成的角度 孔径角越大 进入物镜的光通亮就越大 分辨率越高 孔径角与物镜的有效直径成正比 与焦点的距离成反比 根据阿贝成像原理 衍射光线反映了物体形貌的细节 因此一个物镜要反映物体的细节 必须能够接受尽量多的高阶衍射光线 物镜接收衍射光线的能力也强烈的依赖于在样品与镜头之间的介质 因此 数值孔径的概念更加能够有效的描述物镜的成像能力 24 4 2分辨率 瑞利判据 两埃利斑中心间距等于第一暗环半径R 此时 两中央峰之间叠加强度比中央峰最大强度低19 因此肉眼仍能分辨是两个物点的像 25 分辨本领 此时 样品上相应的两个物点间距离 r 定义为透镜能分辨的最小距离 也就是透镜的分辨本领 r R M分辨本领是由物镜的NA值与照明光源的波长两个因素决定 NA值越大 照明光线波长越短 分辨率就越高 26 4 3放大率和有效放大率 由于经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 所以显微镜总的放大率 应该是物镜放大率 和目镜放大率 1的乘积 1显微镜放大倍率的极限即有效放大倍率 当选用的物镜数值孔径不够大 即分辨率不够高时 显微镜不能分清物体的微细结构 此时即使过度地增大放大倍率 得到的也只能是一个轮廓虽大但细节不清的图像 称为无效放大倍率 27 4 4光学透镜的象差 1 球面象差 简称球差 边缘与中心部分的折射光不能通过会聚相交于一点 28 光学透镜的象差 2 色象差 由于组成白光的各色光波长不同 折射率不同 因而成象的位置也不同 29 光学透镜的象差 3 象域弯曲 垂直于光轴的直立的物体经过透镜后台形成一弯曲的象面 称为象域弯曲 象域弯曲是几种象差综合作用的结果 30 5 样品制备 5 1取样5 2镶样5 3磨光5 4抛光5 5腐蚀 31 5 1取样 取样应选择有代表性的部位对于软材料 可以用锯 车 刨等加工方法 对于硬材料 可以用砂轮切片机切割或电火花切割等方法 对于硬而脆的材料 如白口铸铁 可以用锤击方法 在大工件上取样 可用氧气切割等方法 32 5 2镶样 用专门的镶样机 在合适的加热温度和压力下 将试样镶嵌在固化的树脂或塑料基体中 还可以采用机械镶嵌法 即用夹具夹持试样 33 5 3磨光 金相试样的磨光除了要使表面光滑平整外 更重要的是应尽可能减少表层损伤 每一道磨光工序必须除去前一道工序造成的变形层 而不是仅仅把前一道工序的磨痕除去 手工磨光时 本道工序的磨痕应与上一道工序的磨痕方向垂直 这样可以使试样磨面保持平整并平行于原来的磨面 34 5 4抛光 1 机械抛光 粗抛 精抛 2 电解抛光 电解抛光时 在试样表面上形成一层具有较高电阻的薄膜 试样凸起部分的膜比凹下部分薄 膜越薄电阻越小 金属溶解速度越快 从而使凸起部分渐趋平坦 3 化学抛光 化学抛光的原理与电解抛光类似 是化学药剂对试样表面不均匀溶解的结果 3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