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重塔的结构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1页
脱重塔的结构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2页
脱重塔的结构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3页
脱重塔的结构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4页
脱重塔的结构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脱重塔的结构设计毕业论文目 录1 绪论12 塔的结构设计32.1 塔板32.2 降液装置结构型式32.3 受液盘32.4 人孔22.5 裙座32.6 吊柱22.7法兰及封头的设计33 机械设计33.1 塔器强度计算33.2 塔器质量计算63.3 塔器自身基本自振周期计算73.4 地震载荷和地震弯矩计算93.5 风载荷和风弯矩计算113.6 各计算截面的最大弯矩133.7 圆筒应力校核133.8 裙座壳轴向应力校核163.9 基础环厚度计算173.10 地脚螺栓计算193.11 裙座和壳体的连接焊缝验算(对接焊缝)223.12 塔设备挠度计算223.13 开孔接管及补强设计234 技术要求31结论 33致谢 34参考文献35附表清单:表1 分段塔器各段质量 8表2 风载荷计算9表3塔器各段弯矩计算11表4 I-I截面处的强度和稳定性计算15表5 接管外径与最小壁厚23表6 其他无须另行补强的开孔接管尺寸31第 37 页 共 35页淮海工学院二一三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1 绪论塔设备是化工、石油化工和炼油等生产中重要的设备之一。它可使气(汽)液或液液两相之间进行紧密接触,达到相际传质和传热的目的。可在塔设备中完成的常见的单元操作有:精馏、吸收、解吸和萃取等。此外,工业气体的冷却与回收、气体的湿法净制和干燥,以及兼有气液两项传质和传热的增湿、减湿等。在化工厂、石油化工厂、炼油厂等中,塔设备的性能对于整个装置的产品产量、质量、生产能力和消耗定额,以及三废处理和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都有重大的影响。据有关资料报道,塔设备的投资费用占整个工艺设备投资用的较大比例;它所耗用的刚才重量在各类工艺设备中也属最多。因此,塔设备的设计和研究,受到化工、炼油等行业的极大重视。塔设备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形式繁多的结构,以满足各方面的特殊需求。为了便与研究和比较,人们从不同角度对塔设备进行分类。例如:按操作压力分为加压塔、常压塔和减压塔;按单元操作分为精馏塔、吸收塔、解吸塔、萃取塔、反应塔和干燥塔;按形成相际接触界面的方式分为具有固定相界面的塔和流动过程中形成的相界面的塔;也有按塔釜形式分类的。但长期以来,最常用的分类是按塔的内件结构分为板式塔和填料塔两大类,还有几种装有机械运动构件的塔。随着塔设备技术的发展,各行业国家还陆续制订了多种气液接触元件及有关塔盘制造、安装、验收的标准规范和技术条件等,以保证塔设备运行的质量和缩短其制造、安装周期,进而减少设备的投资费用。当然盲目的套用标准或是忽视标准等修订工作,也会对技术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目前,我国常用的板式塔型仍为泡罩塔、浮阀塔、筛板塔和舌形塔等,填料种类除拉西环、鲍尔环外,阶梯环以及波纹填料、金属丝网填料等规整填料也常采用。近年来,参考国外塔设备技术的发展动向,加强了对筛板塔的科研工作,提出了斜孔塔和浮动喷射塔等新塔型。对多降液管塔盘、导向筛网孔塔盘等,也都做了较多的研究,并推广应用于生产。其他如大孔径筛板、双孔径筛板、穿流式可调开孔率筛板、浮阀-筛板复合塔盘等多种塔型的试验工作也在进行,有些已取得一定的成果或用于生产。随着我国国名经济快速发展,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化工、石油化工等行业发展的加速,对压力容器的设计需求增加,要求也不断提高。于是大部分的设计工作者也走出办公室,走入化工设备制造厂,进入施工安装现场监察、学习。设计过程是多种有机结合大的媒介。换言之,把物质资源转变为一种新的产品或是形成一种有效的服务能力要取决于多方面因素的有机结合,如科研成果,技术发明,材料,人力和资金等。该说明书的设计包括计算塔设备的结构参数,并对设备进行强度的计算及稳定性的校核,以及开孔补强设计等。在给定设计参数的前提下,按设计的一般步骤进行设计,(1) 明确设计任务;(2)总体设计;(3)详细结构设计与强度设计;4)绘制该设备工程图纸、编写材料等。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预期达到以下目标:(1)通过查阅有关该设备设计的中英文文献,培养应用文献资料和外语的能力;(2)通过对该设备的设计,掌握化工设备设计的一般过程;(3)通过上机绘制装配图来进一步训练自己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该设计基于本人四年学习,在掌握必要的机械设计基础知识,初步具备压力容器和化工设备的设计能力的前提下,根据化工工艺类专业对学习化工设备的基本要求,与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等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实用性强。说明书中所用的标准和规范采用最新颁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部颁标准。2 塔的结构设计2.1塔板由工艺给定,塔板数为28,板间距为450mm。考虑到塔的直径较大,为了便于安装、检修清洗,选用分块式塔板,材料为Q235-A。由于人孔的限制,还要考虑结构强度、塔板开孔的均匀性和一定的互换性,将塔板分为5块,包括2块弓形板,2块矩形板,1块通道板。各塔板尺寸参考文献8。2.2降液装置的结构型式 对于分块式塔板的降液结构,分为可装拆式和焊接固定式两种。本设计采用焊接固定式,降液管型式为倾斜式,可 扩大塔板的有效面积。2.3受液盘 为了保证降液管出口的液封,在塔板上设置受液盘。受液盘有平型和凹型两种。本设计选用凹型受液盘,对液体流向有缓冲作用,可降低塔板入口处的液封,使得液体流动平稳。2.4人孔 根据塔高确定人孔的位置,一般在常需要检修的气液出入口设置人孔。塔釜和塔顶也应设置人孔。选定人孔数为6。采用HG 21514标准,公称直径定位500mm。在设置人孔处,板间距的大小应根据人孔的直径确定,该处板间距应不小于600。2.5 裙座 为支撑大重量的塔设备,选用裙式支座来支承。裙座的结构型式为圆筒形,裙座的高度根据接管的长度和直径,以及其他支承件等来确定,选为6400mm。 因为裙座不直接接触被处理介质,也不承受塔内戒指的压力,故选择经济型的碳素钢为制造材料。选用Q235-A。2.6 吊柱的选择 按HG/T21639-2005标准,选择塔顶吊柱G=500kg,S=1400mm。2.7 法兰及封头的设计 法兰选用假性平焊法兰,封头选用椭圆形封头。关于法兰和封头的尺寸参考文献3、5。3 机械设计3.1 塔器强度计算3.1.1选材本塔筒体选用材料为Q235-B,封头选用材料Q235-B,裙座选用材料Q235-A,地脚螺栓选用材料Q235-A。3.1.2 塔体壁厚计算(1)设计参数设计压力0.30MPa设计温度160C腐蚀裕度C4.5mm焊缝系数0.85内径高度H=22400mm地震烈度:8度(2)筒体的厚度计算计算厚度根据过程设备设计中P112的式4-13的厚度计算公式 (3-1)式中计算压力0.30+0.157=0.457MPa,0.85,1900mm。其中为液柱静压力,在GB150 -98中查取160下Q235B的110MPa,mm设计厚度 (3-2)取腐蚀裕度4.5mm,则4.74.59.2mm名义厚度 (3-3)Q235- B厚度负偏差查过程设备设计P108表42,取0.8mm,则9.20.810.0mm圆整至钢材标准规格,名义厚度取12mm。有效厚度 (3-4) =12-4.5-0.8 =6.7mm由GBl50- 98规定有效厚度应不小于内直径的0.15,即6.7mm19000.00152.9mm故满足稳定性要求。(3)封头厚度计算计算厚度根据GBl50 -98,椭圆形封头形状系数 选用标准椭圆形封头,此时K=1根据GB150-98中式7-1得 (3-5)设计厚度同样取腐蚀裕度=4.5mm4.6494.59.949mm (3-6)名义厚度 同样取刚才负偏差0.8mm, 9.1490.89.949mm (3-7)圆整至刚才标准规格,取12mm。则封头尺寸标准为 DN1900mm,曲面高度475mm,直边高度40mm, =12mm。有效厚度 12-4.5-0.86.7mm (3-8)由GN150- 98中规定标准椭圆形封头的有效厚度应不小于封头内径的0.15,即 6.7。故满足稳定性要求。(4)裙座的壁厚计算由于裙座承载的是塔体总重量,根据经验,取裙座的壁厚为12mm。3.2 塔器质量计算设备各部分重量 (3-9) 人孔、法兰、接管与附件质量 (3-10) 内构件质量(浮阀塔盘单位质量为)(查GB150-98附录E) (3-11) 式中28为塔盘数。 保温材料质量 =2417.56kg (3-12) 平台、扶梯质量平台为150kg/m,6个,1.1m宽。笼式扶梯单位质量40 kg/m,查GB150-98附录E。 (3-13) 操作时塔内物料质量(溶剂油的密度为670kgm) (3-14) 充水质量 (3-15)(2)塔器操作质量 (3-16)(3)塔器最大质量 (3-17)(4)塔器最小质量 (3-18)3.3塔器自身基本自振周期计算将塔沿高度分为10段,分段情况如图6 所示。等直径等壁厚塔体基本自振周期按下式(1-19)计算 =0.66s 3s (3-19)式中,E=0.208GPa(查GB150-98),H=22400mm,=6.7mm,=1900mm 故=0.66s图1塔分段图表1 分段塔器各段质量塔段12345678910塔板数0002555551人孔0011101101平台001110110116981924.411321132113211321132113211321132000637.95637.95637.95637.95637.95637.95425.300302.02302.02302.02302.02302.02302.02302.02302.02120136863.77863.77863.7780863.77863.7780863.77000427.42712.35712.35712.35712.35712.35284.94424.5481.1283283283283283283283283005670.585670.585670.585670.585670.585670.585670.585670.582242.52541.52580.973646.343931.273147.53931.273931.273147.53291.212242.52541.58251.558889.08889.08889.08889.08889.08889.08676.352242.52541.53028.8543507.1943507.1941924.7943507.1943507.1941924.7943464.6643.4 地震载荷与地震弯矩计算按上式计算质量的方法将塔分为10段,每段的质量集中在该段中心处,各段集中质量的水平地震力及计算截面引起的弯矩列于表2:表2 塔器各段弯矩计算 塔段号12345678910操作质量;kg2242.52541.52580.973646.343931.273147.53931.273931.273147.53291.21集中质量距地面高度;mm15004700740094001140013400154001740019400214000.580953.22226.36579.113612.17215.51219.11122.95227.02131.3060.13030.81891.64303.32314.78514.88247.51309.02318.504910.30350.007570.26371.04593.02865.82457.573614.35820.709722.981032.2560A=5.0927(i,i=1-10)B=1.0805(i,i=1-10)0.030.150.300.430.570.730.891.071.260.19(II类场地,地震)9.81, N125.39710.571443.202922.464176.674282.646521.577840.427391.959017.700.10433703.67253.43860.33641.19451.90993.42764.48164.21776.05426.84046.10627.04324.16122.71879.86661.57762.83123.70183.48385.00085.65025.04375.81770.018810.33401.06802.74714.26145.738710.043213.642314.340419.29797.1492因为当塔器HD224001900=11.815,故要不考虑高振型的影响。=1.25=l.257.1492108.936510Nmm (3-20)(1) 截面I-I处地震弯矩 l.256.5327108.165910 Nmm (3-21)(2)截面II-II处地震弯矩 =l.254.3737105.467210Nmm (3-22)3.5 风载荷和风弯矩计算风载荷计算时,将全塔分为 3段,计算结果见表3:表3 风载荷计算塔段号123塔段长度,m0-88-1616-22.43500.71.9870.710.760.810.190.591.00 (B类)1.001.041.241.2681.8572.298,mm800080006400,mm400,mm600,mm 其中:B类中。根据GB150-98,查取100 和 200时的值,进行插值法求得166.64 的值为1.987。(1)0-0截面风弯矩: =9120.9813892.08(8000)16397.73(16000 ) =5.180310Nmm (3-23)(2)I-I截面风弯矩 =0.6259120.98 +13892.08(5000) 16397.73(50008000+) =4.049210Nmm (3-24)(3)II-II截面风弯矩: =0.29120.98 +13892.08(8000-6400+) 16397.73(8000-64008000) =2.891510Nmm (3-25)3.6 各计算截面的最大弯矩计算(1)塔底部截面0-0处 取其中较大值 =5.180310Nmm =8.9365100.255.180310 1.023210Nmm 故 1.023210Nmm (3-26)(2)截面I-I处 取其中较大值。 4.049210Nmm 8.1659100.254.0492109.178210Nmm 故 =9.178210Nmm (3-27)(3)截面II-II处 取其中较大值 =2.891510Nmm =5.467210+0.252.8915=6.190110Nmm 故=6.190110Nmm (3-28)3.7 圆筒应力校核3.7.1 圆筒应力 (1)试验压力引起的周向应力 液压试验 (3-29) 取其中的较大者。故 =0.40MPa气压试验 (3-30) 故 =0.40MPa液压时气压时,H=0,(2)由试验压力引起的轴向应力 (3-31) 液压试验是重力引起的轴向应力 (3-32) 液压试验时,计算截面II-II以上的质量(只计入塔壳、内构件、偏心质量、保温层、扶梯平台质量),kg。 弯矩引起的轴向应力 (3-33)3.7.2 应力校核 压力试验时,圆筒材料的许用轴向压应力(Q235-B,235MPa) (3-34) 取其中较小值。压力试验时,圆筒的最大组合应力校核:液压试验时,22.36MPa0.9K0.92350.85179.78MPa气压试验时,=56.92 0.8=159.8 MPa液压试验时, (3-35)气压试验时, (3-36) (3-37)故满足应力要求,试验合格。3.7.3 危险截面强度与校核将I-I截面处操作时和试验时的强度和稳定性计算列于表4表4 I-I截面处的强度和稳定性计算计算截面I-I计算截面上塔操作质量,kg42695.73计算截面的横截面积39992塔壳有效厚度6.7计算截面的截面系数1.89910最大弯矩9.178210轴向许用压应力,取其中较小值式中,K=1.2106.2轴向许用拉应力,115.3操作压力引起的轴向应力21.27重力引起的轴向应力10.47弯矩引起的轴向应力63.97轴向压应力74.44组合拉应力74.77其中,查过程设备设计P121图4-7,得B88.5MPa。3.8 裙座壳轴向应力校核(1)在裙座底截面处的组合应力校核 (3-38)因为最大弯矩为地震弯矩,所以=3.438610N。3.1419001271628mm故验算合格。(2)式中,裙座设一个直径为450mm的通道口,则水平方向的最大宽度450mm,取加长段长度20Omm,12mm = =3.110mm (3-39) (3-40) 同理:=271.87N 故验算合格。3.9 基础环厚度计算3.9.1基础环设计基础环内、外径由下式选取(160400)=19004002300mm (3-41) (160400) =1900 - 200l700mm (3-42)图2 基础环基础环厚度计算本塔设计含有筋板,则基础环厚度: (3-43)截面系数: (3-44)截面面积: (3-45) 混凝土基础上的最大压应力,MPa (3-46)取其中较小值。因此=该塔的基础环采用75号水泥,其许用应力取42,故。 (3-47)选取筋板的厚度,筋板数为32,则两相邻筋板最大外侧间距 (3-48) 查JB/T4710-2005表8-7,用插值法得():因为考虑到基础环的腐蚀裕度及钢板负偏差,取。3.10 地脚螺栓计算3.10.1 地脚螺栓强度计算地脚螺栓承受的最大拉应力 (3-49)取其中较大值。故=地脚螺栓螺纹小径 (3-50)Q235-A 的许用应力圆整后,按GB150-98取地脚螺栓规格为M42,16个。3.10.2 筋板强度计算筋板压应力 (3-51)F个地脚螺拴承受的最大拉应力,N对应于一个地脚螺栓的筋极个数,2。筋板宽度,=188mm筋板厚度, =18mm(大于23 基础厚度)筋板的许用压应力:当时:当时:筋板的许用压应力,l47MPa细长比, i惯性半径,对长方形截面的筋板取0.289筋板长度,mm;=300+24=324mm临界细长比 按GB15098中表4-24选取,l47MPa因为所以综上所述3.10.3 盖板强度计算选用分块盖板,则分块盖板最大应力计算:无垫板时有垫板时 因为本塔设计时采用垫板,所以 (3-52)式中:盖板的最大压应力,MPa垫板上地脚螺栓孔直径,mm 45mm盖板上地脚螺栓孔直径,mm =60mm筋板宽度,mm l88mm筋板内侧间距,mm 垫板宽度,mm = l50mm盖板厚度,mm(不小于基础环厚度)=50mm垫板厚度,mm =18mm 因此,即满足要求。3.11 裙座与塔壳的连接焊缝验算(对接焊缝)对接焊缝J-J截面处的拉应力按下式校核:(3-53)3.12 挠度计算塔设备挠度计算,塔设备在风载的静力作用下,塔顶将产生定的静挠度。若塔顶静挠度过大,对工艺操作(尤其是板式塔)影响较大,所以在设计中有必要进行塔顶静挠度计算。查化工设备设计手册等直径等壁厚时,载荷按倒三角形分布的塔顶挠度计算 (3-54)距地面10m高度处单位长度风载荷,;塔设备顶段单位长度风载荷,N /mm;体型系数,取0.7;I塔设备截面惯性矩,;塔顶端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采用插值法求得1.29。对于板式塔,时,塔顶许用挠度值应满足即,验算合格。3.13 开孔接管及补强设计3.13.1 开孔补强设计由于工艺和操作上的要求,压力容器不可避免地要开孔,并焊有接管或凸缘。由局部应力分析可知开孔接管部位的应力集中夕会削弱局部强度,因此要采取局部加强措施。 并不是压力容器上的所有开孔都需要进行补强设计。事实上多压力容器常常存在一顶的强度裕量。如接管和壳体实际厚度往往大于强度计算壁厚谩接管根部的填角焊缝;焊接接头系数小于l,但开孔位置不在焊缝上等。这些因素都能对壳体起到局部加强作用。因此,GB150-98的规定:采用补强圈结构补强时,应循下面规定:(1)钢材的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2)补强图厚度应小于或等于(为容器壁厚),以免角焊缝过大,不连续应力过大;(3)壳体名义厚度38mm。根据GB150-98规定,在圆筒、球壳、锥壳及凸形封头(以封头中心为中心80封头内直径范围内)上开孔时,当满足下述要求可允许不另外补强:a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2.5Mpa;b两相邻孔中心的间距(对曲面间距以弧长计算)应不小于两孔直径之和的两倍;c接管公称外径小于或等于89mm;d接管最小壁厚满足表5要求;表5 接管外径与最小壁厚接管外径,mm253238454857657689最小壁厚,mm3.54.05.06.0 塔公称直径,故本塔中不必另行补强的孔有:测压力口Al-2;备用口 B;测温口 T1-5;浮筒接口 R1-2;液面计口 P1-2;需要另行补强的孔有:塔顶气相出口C;放空口D;回流入口 E;进料口 Hl-3;塔底出料口 N;电陨器入塔口 F;人孔 Ml-6。3.13.2 人孔补强设计人孔:Ml-6已知:接管4806mm;壳体;材料:Q235B,厚度附加量:壳体C5.3mm ;接管C5mm(l)补强判别:根据GB 15098 8.3不另行补强的条件备接管公称外径小于或者等于89mm。因为,所以要考虑补强。(2)补强计算方法判别:开孔直径,故采用等面积进行补强计算。(3)开孔所需补强面积:壳体计算厚度开孔所需补强面积: (3-55)其中,式中开孔直径,圆形孔取接管内直径加两倍壁厚附加量; 壳体开孔处的计算厚度; 接管有效厚度; 强度削弱系数,等于设汁温度下接管材料与壳体材料许用应力之比值,当该比值大于1.0时,取=1.0 ;对安放式接管,取l .0。(4)有效补强范围: 有效宽度B按下式计算,取两者中较大值; (3-56)故 B920mm。有效高度:a. 外侧有效补强高度按GBl50 -98式(88)计算,取式中较小值: (3-57) 故=52.536mmb. 内侧有效补强高度按GB150 -98式(8-9)计算,取式中较小值: (3-58)故0。(5)有效补强面积 筒体有效厚度: 筒体多余金属面积按GB150- 98 式(8-11)计算: (3-59)接管多余金属面积按GBl5098式(8-12)计算: (3-60)其中接管计算厚度 补强圈内焊缝面积(焊脚取为6mm): (3-61)有效补强面积 (3-62)所需另行补强面积 (3-63) 为负值,表示该开孔无需另行补强。不过,考虑到本开孔直径较大,工程设计中往往考虑设补强圈。(6)补强圈类型外径:760mm 内径:464mm厚度: 标记:标准: 重量:25.4kg3.13 .3 F孔的补强设计已知:接管4269mm筒体 厚度附加量:壳体C5.3mm ;接管C2mm材料:筒体、补强圈材料为Q235B, 且 接管材料16Mn,且(1)补强判别根据GB15098的8.3 不另行补强的条件:接管公称外径小于或者等于89mm。本开孔线所以必须考虑另行开孔补强。(2)补强计算方法判别开孔直径,故可采用等面积法进行补强计算。(3)开孔所需补强面积筒体计算厚度开孔所需补强面积:开孔所需补强面积A按 GB150- 98 式(8-1)计算: (3-64)其中,式中开孔直径,圆形孔取接管内直径加两倍壁厚附加量; 壳体开孔处的计算厚度; 接管有效厚度; 强度削弱系数,等于设汁温度下接管材料与壳体材料许用应力之比值,当该比值大于1.0时,取=1.0 ;对安放式接管,取l .0。因为,所以(4)有效补强范围:有效宽度B按下式计算,取两者中较大值; (3-65)故 B808mm 有效高度: a. 外侧有效补强高度按GBl50 -98式(88)计算,取式中较小值: (3-66) 故=60.30mm b. 内侧有效补强高度按GB150 -98式(8-9)计算,取式中较小值: (3-67)故0。(5)有效补强面积 筒体有效厚度: 筒体多余金属面积按GB150- 98 式(8-11)计算: (3-68) 接管多余金属面积按GBl5098式(8-12)计算: (3-69)其中接管计算厚度 补强圈内焊缝面积(焊脚取为5mm): (3-70)有效补强面积 (3-71)所需另行补强面积 (3-72) 为负值,表示该开孔无需另行补强。不过,考虑到本开孔直径较大,工程设计中往往考虑设补强圈。(6)补强圈类型外径:680mm 内径:412mm厚度: 标记:标准: 重量:5.44kg3.13.4 封头上C孔的补强设计已知:接管4269mm筒体 厚度附加量:壳体C5.3mm ;接管C2mm材料:筒体、补强圈 材料为Q235B,且 接管材料16Mn,且(1)补强判别根据GB15098 8.3 不另行补强的条件:接管公称外径小于或者等于89mm。本开孔线所以必须考虑另行开孔补强。(2)补强计算方法判别开孔直径,故可采用等面积法进行补强计算。(3)开孔所需补强面积筒体计算厚度开孔所需补强面积:开孔所需补强面积A按 GB150- 98 式(81)计算: (3-73)其中,式中开孔直径,圆形孔取接管内直径加两倍壁厚附加量; 壳体开孔处的计算厚度; 接管有效厚度; 强度削弱系数,等于设汁温度下接管材料与壳体材料许用应力之比值,当该比值大于1.0时,取=1.0 ;对安放式接管,取l .0。因为,所以(4)有效补强范围:有效宽度B按下式计算,取两者中较大值; (3-74)故 B=808mm。 有效高度:a. 外侧有效补强高度按GBl50 -98式(8-8)计算,取式中较小值: (3-75) 故=60.30mm。b. 内侧有效补强高度按GB150 -98式(8-9)计算,取式中较小值: (3-76)故0。(5)有效补强面积 筒体有效厚度: 筒体多余金属面积按GB150- 98 式(8-11)计算: (3-77)接管多余金属面积按GBl5098式(8-12)计算: (3-78)其中接管计算厚度 补强圈内焊缝面积(焊脚取为4mm): (3-79)有效补强面积 (3-80)所需另行补强面积 (3-81) 为负值,表示该开孔无需另行补强。不过,考虑到本开孔直径较大,工程设计中往往考虑设补强圈。(6)补强圈类型外径:680mm 内径:412mm厚度: 标记:标准: 重量:5.44kg3.13.5 其他开孔补强设计通过上面计算,可以看出本塔壁厚较大,理沦上自身即可满足补强要求,但在工程上为保险起见多采用补强圈补强,其他开孔接管与前面计算相同。不一一计算。所采用的补强圈尺寸说明如下(标准号为:):(l)D: 接管 补强圈: 标记:(2)E: 接管补强圈: 标记:(3)H1-3:接管补强圈: 标记: ,(4)N: 接管补强圈:标记: 表6 其他无须另行补强的开孔接管尺寸符号公称尺寸(mm)接管尺寸(mm)长度(mm)A1-225161B25161T1-525157P1-220157R1-2401584技术要求(l)本设备的技术要求见于本次毕业设计的零号装配图;(2)本设备的制造:a制造上要求:材料检验和冷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