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芬兰议会制度概况2006-4-20【大 中 小】国名:芬兰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Finland,Suomen tasavalta)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811.旗地为白色。稍偏左侧的十字形蓝色宽条将旗面分为四个白色长方形。芬兰以“千湖之国”著称,西南临波罗的海,旗上的蓝色象征湖泊,河流和海洋;另一说象征蓝天。芬兰有超过四分之一的领土在北极圈内,气候寒冷,旗上的白色象征白雪覆盖着的国土。旗面上的十字表示芬兰历史上与北欧其他国家的密切关系。国徽:为红色盾徽。盾面上为一只头戴王冠的金色狮子,前爪握着一把剑,后爪踩着一把弯刀。九朵白色的玫瑰花点缀在狮子周围。狮子象征芬兰人民的勇敢和力量,九朵玫瑰花代表芬兰历史上的九个省。国歌:祖国独立日:12月6日(1917年)首都:赫尔辛基 (Helsinki)行政区划 :全国分为五个省和一个自治区:南芬兰省、东芬兰省、西芬兰省、奥鲁省、拉毕省和奥兰岛自治区。政体:国家立法权由议会和共和国总统共同行使;总统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命政府、掌管外交、统帅三军等实权,每6年选举一次。1999年芬议会通过新宪法,名称由政府组织法改为宪法。新宪法加强了议会和政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削减了总统部分权力。议会为一院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由选民直接选举的200名议员组成,任期4年。主要职能是立法、监督政府、监督财政。最高司法机关为最高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最高法院由院长和19名法官组成,负责审理民事和刑事案件。最高行政法院由院长和20名法官组成,负责审理政府机构和省、市(县)机构的行政案件。起诉机关是各级检察院。另设有国家法律监察官,有权出席内阁会议,监督总统、内阁和政府各部门的决定是否符合宪法规定。最高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的院长、法官以及最高检察长均由总统任命。议会制度:芬兰实行的是代议民主制,议会代表全体芬兰人民具有立法、临督政府、临督财政的权力。一院制议会芬兰的议会制度始于19世纪初,但当时芬兰处于俄国的统治之下,议会制度很不下常。1963年,芬兰召开了新的国家议会,并开始将议会制席正常化,但当时的议会为四个阶级的议会改为一院制的议会,从此确立了现代芬兰的一院议会制席,一院制议会由200名议员组成,任期4年。会选举每4年举行一次,选举日为选举年3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和接下来的星期一两天。为便于选举,芬兰将全国划分为1218个选区,目前全国共为15个选区。议员按比例表制普选产生,每选区根据人口分议员名额。但如果当地情况不适宜于采取比例代表制,宪法规定在上述选区以外,另设车至数个单名议员选区。大选结束后,全体当选议员到首都赫尔辛基参加议会会议。当选议员应在议会的第一次会的前一天下午12点开始,向总统任命的审核人员呈交其全权证书,以确认其议员资格。新一届议会的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下午举行,由总统宣布会议开始,并在会议开始时进行点名,然后议会选举产生议会议长和副议长开始新一届议会的任期。根据芬兰宪法,总统有权解散议会,并举行新的议会选举。如果统下令新的议会选举,需要通知各省省长及负责织选举的主管机关选委员会并在60天后进,以便政党能够提名它们候选,并展开竞选活动。选举日定在选举月的第一个星期天和接下来的星期进行国,如果会进行了新的选举,而且未被再次提前解散,下一次大选就在上一次选后第四年举行。二、议会的职能议会的主要职能是立法、临督政府、临督财政。议会是主要的立法机关。根据芬兰宪法,立法权由议会和国总统共同行使,议会与总统一起享有创制新法律或修改,解释、止现行法律的提案权,从法律角度来看,议会年的国家预算,制定为国家支提供资金所需的立法。通过国家年度财政预算及可能的追加预算是议会立法的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根据宪法规定,议会对于国家财政的控制是非常强大的。议会控制着预算的修正和通过,而且宪法进一步特别规定,税收和一般的征税及政府当局的支出必须基于议会通过的法律。但芬兰议会的立法地位不如北欧其他国家强大。根据宪法,议会通过的法律必须得到总统的批准。在得到总统批准之前,由议会通过的法案不可能成为法律。总统有权否决议会通过的法案。如果总统拒绝批准,议会通过的法令将不可能生效。只有在新的议会选举后,新一届议会原封不动地再次能过了被总统否决的法案,才不需要总统的批准而成为法律。议会的另一项职有是监督国家的行政管理及官员的活动。根据宪法,国务委员会必须得到议会的信任,如果政府得不到议会的信任,就必须辞职。议会可以向国务委员会或一名部长或某一事务提出询问的质讯,部长就其所管辖的领域向议会负责。根据宪法规定,只有议会和总统才能对一名现任部长的非法行为提出指控。议会还监督国家的财政。除通过政府的年度预算外,议会还任命5名国家审计委员,代表议会监督预算的编制及执行,并审核财政状况及其管理。国家审计委员按受议会的指示,并有权要求有关当局提供任何必要的资料和文化。此外,议会还直接控制着芬兰国家银行议会选举银行监察员监督银行活动。三、议会会议议会通常在2月初召开它每年的常会。每年的大会被分为春季会期和秋季会期。每次会期,不论中间有无间断,都为120天,但议会有权决定是否延长会期或缩短会期。议会会期开始的日期与时间由总统以公告形式宣布。全体议员按指定的日期与时间,在举行祈祷后出席会议。平常的全体大会通常在星期二和星期五举行。除非议会的特别规定,全体大会的辩论向公众开放。全体大会由议长或一名副议长主持。在大会辩论期间,每个议员发言时间通常不得超过十分钟,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一次不得超过30分钟。议员也可不离开他的座位进行辩论,但这样的发言不能超过2分钟。如果这一类的一个发言超过2分钟,那么议员必须到议会讲坛完成发言。议员在全体大会上发言可以用芬兰语,也可以用瑞典语。全体大会的辩论都被录音,并由速记号记下会议记录。当大会的讨论结束时,如需要投票,一般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每个议员的座席上有投票表决按钮,议员可以投“赞成”、“反对”或弃权标。在投票时,如果议员出现投票错误可以对投票进行改正。主持全体大会的议长或副议长不能参与辩论,也不能参加投票。根据总统的命令,议会可以召开特别会议。特别会议在召集令公布之日起十五天后召开,但最迟必须在常会开会前一天闭会。特别会议只能讨论事先规定的议程、政府提交审议的事项或与上述议程或事项有密切关系的事项。四、议会的主要机构(一)常设委员会议会的大部分工作主要是在常设委员会去完成的。目前议会有13个常设委员会,它们是:宪法委员会、法律事务委员会、外交事务委员会、财政委员会、行政委员会、运输和交通委员会、农业和林业委员会、防务委员会、教育和文化委员会、社会事务和卫生委员会、经济事务委员会、劳工事务委员会、环境委员会。除财政委员会外,每一个常设委员会由17名议员组成。财政委员会由21外议员组成。除正式委员外,每个委员会还有若干名候补委员。财政委员会有19名候补委员会,其他委员会有9名候补委员。每个委员会成立后,各自选出1名主席和1名副主席。每个委员会都有自己的管辖范围。宪法委员会负责处理音乐会给它的有关宪法性法律的制定、修改、解释、废止的预备事项,以及一切同宪法性法律有密切关系的立法的制定、修改、解释、废止的预备事项;负责审查交付给它的关于制订、修改、废止议会议事规则,议会内部比例代表制造举办法,以及各议会司法代表下达指示的法案;负责审查政府就议会决议的执行情况以及政府在内政外交方面采取的重大措施向议会提出的报告,并就该报告提出适当的建议。此外,议会在其权限范围内审查政府成员和司法总监的公务措施是否合法的事项,也先交该委员会研究。如果议长拒绝将提出的问题交付审议或拒绝将议案提付表决因而同议会发生争议时,也由宪法委员会进行仲裁。法律事务委员会负责交付给它的关于制定、修改、解释、废止法律的预备事项。外事委员会根据需要接受政府关于对外关系的报告,并在它认为必要时对上述报告表示意见,该委员会还处理与欧盟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相关的事务。财政委员会有权查阅财政部的一切帐目的决议,了解财政状况,查阅国家审计委员的报告,宣布国家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公共经济的管理状况,并针对以上各种情况提出建议。预算法案和政府或议会的其他财政提案,均应交付财政委员会审查。财政委员会应对预算法案中的一切拨款逐项审查并提出报告,并就如何获得为抵偿支出所必要的财源提出建议。凡是增加预算的提案,均由财政委员会按照审查预算法案的方式予以审查。委员会还负责审查交付给它的关于制订、修改、废止对国家审计委员的指示。根据议会法,委员会如果认为需要调阅不属议会管辖的公务机关或行政机关所处理的问题的有关文件,或者需要这此机关口头或书面提供情况或资料,总理或有关部长应根据委员会的请求,采取措施,使所需的文件或资料迅速送达。如果不能送达,也应说是理由。依据各委员会要做的工作量,委员会每周开会一至四次。委员会会议一般不向公众开放,但议长和副议长有权参加常设委员会的会议,国务委员会的成员同样有权参加委员会会议并在会议中发言。议会某一事项在全体大会辩论之前边,通常交与某一常设委员会去考虑。当一个委员会考虑一项事情时,可以召集专家以听取他们对此事情的观点,然后举行全体讨论。经讨论后,委员会对审议事项提出一个报告。凡不同意委员会决议的委员,有权以书面表示其不同意见,并附在主要报告之后呈交议会,但这不影响报告的有效性。委员会完成审查后,向议会提出报告,使议员有机会去熟悉报告的内容。(二)大委员会除常设委员会外,议会还有一个大委员会。大委员会由25名成员组成,主要负责审查由其他常设委员会做了初步工作后的议案。大委员会每周开会一次,会议也不对外公开,但议长和副议长有权出席会议,政府成员也有权出席委员会会议并参加讨论。议会的任何议员、议会秘书以及方长指定的议会工作人员,都有权出席大委员会会议。大委员会享有特殊的地位。在某些将提交给欧盟委员会处理的提案上,大委员会被授权代表议会发表声明,阐述芬兰的立场。大委员会也被授权代表议会参加为欧盟最高会议及考虑修改欧盟的基础性条约的政府间会议所作的国家准备。(三)议长会议议长会议由议长、副议长和各委员会主席组成。议长会议的主要工作是负责议会的运作,为议会事务制定计划。议长会议就议会活动的组织原则,议会秘书上据以编制预算的法律的制定、修改或废止,议会议事规则,议会内中比例代表制选举办法,以及对议会工作人员的指示等,向议会指出必要的建议。五、议长及议员的权力芬兰议会有一名议长和两名副议长。议长和副议长在议会当选后的第一次全体大会上选举产生,任期4年。议长负责召集议会全体会议,提出审议事项,主持讨论,提付表决,维持会议秩序,注意审议事项是否有违宪之处,以及宣布全体会议闭幕。议长不得参加讨论和表决。除为执行宪法、议会决议或议事规程所必需者外,议长不得提出任何提案或动议。议长因故不能行使职务时,由第一副议长代理,如第一副议长也因故不能行使职务时,由第二副议长代理。在会期期间,如果议长或副议长死亡或辞职,应立即选举新的议长或副议长。现任议长为丽塔沃苏凯宁(女,联合党),1995年4月21日就任。议员按比例代表制普选产生。凡选民,不分居住地区,均有资格当选为议员。但现役军人无资格当选为议员,司法总监、最最高法院法官、最高行政法院法法官的议会司法代表也不和由议员兼任。如果议员被任命或当选担任上述职务,应即停止其议员职务。议员本着公正诚实的精神行使职务,遵守宪法,但不受任何其他指示的约束。议员凡按照选举法宣布当选后不得辞职。任何议员如果未在规定时间出席议会会议,或未经议会许可和并无公认的障碍而缺席,议会要扣发其全部或部分报酬作为处罚。如果议员仍不改过,议会将宣布其丧失议员职务。凡受到剥夺自由权处分的议员,将扣发其受处分期间的报酬。议员有权提出下列议案:(1)法律提案,即按照法定格式起草,旨在制定一项新法律,或修改、解释、废止现行法律,或对以前由行政法规规定的事项予以立法规定的法案。(2)财政提案,即提出将某项拨款列入下一财政年度预算的建议(3)请愿的案,即提出由议会要求政府其权限内的任何事项采取措施的建议。议员有权对任何一名部长所主管事务提出询问,也在要对任何一名部长所主管的事务提出质询。根据议会法规定,议会不得拒绝议员出席议会会议并行使其职权。非经议会以全体议员的5/6以上的多数批准,任何议员不得因其在议会中所发表的议论,或因其在议事在动动的态度而受起诉或剥夺其自由。任何人如在议员往返议会的途中或在会议期间,故意以行动或言词诋毁该议员,或者在会议结束后攻击该议员行使职和的方式,都将以严重恶性事件论处。在议会开会期间,未经议会许可,任何议员不得因刑事犯罪而受逮捕。但法院下令逮捕者,或在犯罪现场被捕、其罪当判处6人月以上徒刑者,则不在此限。议员领受上国家基金支付的报酬,也能报销出席议会开会的往返旅费。俞可平(主编),王祖茂(著):当代各国政治体制丛书,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王晓民(主编):世界各国议会全书,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版张友渔(主编):世界议会辞典,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社1987年版系統編號:092NSYS5227035出版年:研究生:江光展研究生(英文姓名):Kuang-Chan Chiang論文名稱:芬蘭選舉制度之研究英文論文名稱:The Study of Finnish Electoral System指導教授:廖達琪指導教授(英文姓名):Da-chi Liao學位類別:碩士校院名稱:國立中山大學系所名稱:政治學研究所學年度:92語文別:中文論文頁數:181關鍵詞:比例代表制 ; 選舉制度改革 ; 芬蘭的選舉制度 ; 芬蘭英文關鍵詞:Finnish electoral system ; electoral reformation ;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 ; Finland被引用次數:1 摘要 芬蘭於1906年通過選舉制度改革,並於隔年開始第一屆的國會大選。由於1906的選舉制度改革,賦予了芬蘭成年男女參政權;而參政權的法定年齡亦隨著時間不斷地往下調整,從1906年的24歲到1944年的21歲、1969年的20歲,最後更於1972年調整到18歲。芬蘭的國會由200名國會議員所組成,分別於全國15個選區中選出,且除了Åland島選區為單一選區外,其餘14個選區皆依各選區人口比例分配席次。至於各政黨(政黨聯盟)所得之席次,則是以頓特最高平均數法作為分配席次的依據。芬蘭的選舉制度自1906年以來曾做過些許的修正。現今芬蘭每四年舉辦一次國會大選,不過總統有權提早解散國會。依照現今芬蘭的選舉辦法,所有角逐大選的候選人皆列印在一張寬大的紙上,且每位候選人皆有一個號碼,至於候選人的號碼順序則大都依照字母排列;因此在各政黨(政黨聯盟)所提的名單中,候選人的排名順序與當選機會毫無關連。而芬蘭的選舉制度的實際運作情形大略可分以下幾個階段:(a)首先選民在選票的規定處內,填上其所要支持候選人的代碼;(b)計算出各政黨或政黨聯盟的總得票數;(c)依照頓特式最高平均數法分配各選區各政黨或政黨聯盟所獲得的席次;(d)各政黨與政黨聯盟在獲得其所分配到的席次後,再依據黨內或聯合名單內個別候選人所得票數多寡,決定何人當選。因此,在芬蘭的選舉中,不但在各政黨間必須互相競爭,個別候選人也必須應付黨內的競爭。另一方面,由於在芬蘭式的選舉制度下,選民在投票時選人等同於選黨,投給任何一位候選人的選票,都是等同於支持該黨所有的候選人與認同該黨的政策,因此制度上將誘使選民在投票時,不僅需考量到個別候選人,也必須同時評估該名候選人所屬的政黨。最後,有鑑於我國目前選舉制度改革所面臨的困境,筆者個人認為芬蘭式的選舉制度不但能解決現行選舉制度的弊端,且亦有相當的成功機會,故提出以芬蘭式的選舉制度,做為我國未來選制改革的一個方案。 英文摘要 The Finnish electoral system was introduced in 1906 and elections were held the following year. Since 1906, all women and men have been eligible to vote and to be nominated in elections. The age of eligibility has been successively lowered from 24 in 1906 to 21 in 1944, to 20 in 1969 and to 18 in 1972.The Finnish parliament (Eduskunta) consists of 200 MPs elected from 15 districts. Except the Åland Island district elects a single member, the other 14 districts are all multi-member (the district magnitude is determined by the population size). Basically, the Finnish electoral system is a list system of 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 with multi-member constituencies. The allocation of seats to parties (including party alliance) is following the dHondt method.The Finnish electoral system has undergone some transformations since it was originally introduced in 1906. As it works today, general elections are held every four years (there is a provision for premature dissolutions of parliamenta presidential prerogative). There is no predetermined order of the candidates within each list. The names of the candidates are normally printed on large sheets of paper, where each candidate has a number, and the names may be organized within each list for example in alphabetical order. The ballot paper is a small slip of paper, where the voter has to write the number of the candidate for whom he or she is voting. The individual votes thus received by different candidates within each list (normally each list corresponds to one party or a coalition of several smaller parties) will determine their final order. In other words, the voter has the duty to vote for a single candidate, and the electoral campaign is very much oriented accordingly, as a competition between individuals, although the voters presumably are also aware of the party affiliation of the candidates and of the fact that their votes will benefit not only the individual candidate but also the party in question.When the votes have been counted and the order of the candidates within each list thus has been established, the final allocation of seats to the lists is carried out by the election board on the basis of comparison numbers, using the dHondt method. At the allocation stage, the individual votes of candidates are no longer relevant, as the order has already been established, and the lists compete with each other on the basis of the total votes received for each list. Therefore, the election is not exclusively a competition between parties; it is also a competition between single candidates on the party list.Because of the deadlock at present on Taiwans electoral reformation, I personally think that Finlands electoral system will probably be a good solution to the problems of electoral system in Taiwan, and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discussion of improving our electoral system. Hence, I recommend that Finlands model will probably be suitable to Taiwan and deserve more attention in the current discussion on Taiwans electoral reformation. 論文目次 目次第一章 緒論 1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第二節 文獻探討 4第三節 理論架構與研究方法 11第四節 章節安排 13第二章 芬蘭選舉制度之起源與歷史政治背景 15第一節 芬蘭的憲政歷史背景 15第二節 四級議會的歷史 19第三節 芬蘭的政黨起源 22第三章 芬蘭選舉制度之興革 29第一節 1906年的選舉制度改革 29第二節 1906年改革後芬蘭的選舉制度 35第三節 1906年後芬蘭選舉制度的發展情形 41第四節 芬蘭現行的選舉制度 49第四章 芬蘭選舉制度之特徵與影響 59第一節 政黨聯盟 59第二節 比例性的分析 64第三節 芬蘭選舉制度下的開放性 70第四節 芬蘭選舉制度下的政黨體系 74第五節 芬蘭選舉制度下政黨的內部運作概況 81第六節 歷來對芬蘭選舉制度的批評與建議 83第五章 結論 87第一節 研究發現 87第二節 就芬蘭選舉制度論我國未來的選舉制度改革 90參考書目 107附錄一: 芬蘭歷屆國會大選之選舉結果(19072003) 123附錄二: 芬蘭選票樣式(以1991年大選為例) 135附錄三: 芬蘭選舉法 137 參考文獻一、 中文部分王業立,1995,單記非讓渡投票制的政治影響:我國民意代表選舉制度的探討,選舉研究,第二卷第一期,頁147-167。王業立,2000,未來立委選制調整的幾個方向及其利弊得失,國會改革:台灣民主憲政的新境界?,台北:新台灣人基金會,頁13-26。王業立,2000,比較選舉制度,台北:五南。王祖茂,1998,當代各國政治體制-北歐諸國,甘肅:蘭州大學。江大樹,1992,當前民主國家選舉制度評介,民主制度設計,台北:業強。吳東野,1996,單一選區兩票制選舉方法之探討:德國、日本、俄羅斯選舉之實例比較,選舉研究,第三卷第一期,頁69-102。吳重禮,2002,SNTV的省思:弊端肇因或是代罪羔羊?,問題與研究,第四十一卷第三期,頁45-60。彭天豪,1999,立法委員選舉制度改革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高德源譯,Arend Lijphart著,2001,民主類型:三十六個現代民主國家的政府類型與表現,台北:桂冠。游清鑫,2003,選舉機制與民主化,兩岸立法制度與立法運作,台北:韋伯,頁231-259。陳坤森譯,Arend Lijphart著,1993,當代民主類型與政治,台北:桂冠。陳菁雯、葉銘元、許文柏譯,David Marsh & Gerry Stoker著,1998,政治學方法論,台北:韋伯。隋杜卿,2003,立法委員選舉制度改革雙首長制的思考,兩岸立法制度與立法運作,台北:韋伯,頁159-229。劉致賢,2001,穩定半總統制體系在府會關係轉變下的運作-以芬蘭與法國為例,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論文。謝復生,1992,政黨比例代表制,台北:理論與政策雜誌社。謝復生,2000,對國會選舉制度改革的幾點建議,國會改革:台灣民主憲政的新境界?,台北:新台灣人基金會,頁3-12。二、 英文部分Alestalo, Matti. 1986. Structural Change, Classes and the State Finland in an 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Helsinki: Research Group for Comparative Sociology 33/1986, University of Helsinki.Allardt, Erik & Pesonen, Pertti. 1960.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al Life inFinland.”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 12:1, 3-15.Allardt, Erik. 1964a. “Social Sources of Finnish Communism: Traditional andEmerging Radicalis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ology 5:1,49-72.Allardt, Erik. 1964b. Patterns of Class Conflict and Working Class Consciousness in Finnish Politics. Helsinki: Institute of Sociology, University of Helsinki.Allardt, Erik & Pesonen, Pertti. 1967. “Cleavages in Finnish Politics. ” InLipset, Seymour M. & Rokkan, Stein. eds. Party Systems and Voter Alignments.New York: The Free Press, 325-366.Anckar, Carsten. 2000. “Size and Party System Fragmentation,” Party Politics 6, 305-328.Anckar, Dag. 1981. “The History of the Finnish Parliament.” 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Research 9, 219-234.Anckar, Dag. 1990. “Democracy in Finland: The Constitutional Framework.” In Sundberg, Jan & Berglund, Sten. eds. Finnish Democracy. Jyvaskyla: The Finnish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 26-50.Andren, Nils & Bertel, Einar. 1964.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in the NordicCountries: Denmark, Finland, Iceland, Norway, Sweden. Stockholm: Almqvist& Wiksell.Arter, David. 1984. The Nordic Parliament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New York:St. Martins Press.Arter, David. 1987. Politics and Policy-Making in Finland. New York: St.Martins Press.Arter, David. 1991. “The Finnish Leftist Alliance: A Defensive Victory?” The Journal of Communist Studies 7:3, 398-404.Arter, David. 1999. Scandinavian Politics Today. London: Manchester.Arter, David. 1999. “From Class Party to Catchall Party? The Adaptation of the Finnish Agrarian-Center Party.” Scandinavian Political Studies 22:2, 157-180.Berglund, Sten. 1990. “The Ecology of Finnish Communism: A Study onPostwar Data(1945-83).” In Sundberg, Jan & Berglund, Sten. eds. FinnishDemocracy. Jyvaskyla: The Finnish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 65-88.Berglund, Sten. 1990. “Finland in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In Sundberg,Jan & Berglund, Sten. eds. Finnish Democracy. Jyvaskyla: The Finnish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 11-25.Berglund, Sten. 1978. The Scandinavian Party System. Lund: Studentlitteratur.Blondel, Jean. 1991. “Party Government: Normative and Empirical Aspects.”In Wiberg, Matti. ed., The Political Life of Institutions. Jyvaskyla: The Finnish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 89-109.Borg, Sami. 1995a. “Electoral Participation: Survey Results.” In Borg, Sami& Sankiaho, Risto. eds. The Finnish Voter. Jyvaskyla: The Finnish PoliticalScience Association, 129-154.Borg, Sami. 1995b. “Political Efficacy and Electoral Participation.” In Borg,Sami & Sankiaho, Risto. eds. The Finnish Voter. Jyvaskyla: The Finnish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 155-170.Borg, Sami. 1995c. “Electoral Participation, Party Choice and CandidateChoice.” In Borg, Sami & Sankiaho, Risto. eds. The Finnish Voter.Jyvaskyla: The Finnish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 171-186.Carstairs, Andrew McLaren. 1980. A Short History of Electoral Systems inWestern Europe. 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Daalder, Hans & Mair, Peter. eds. 1983. Western European Party Systems:Continuity & Change. Beverly Hills,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Duverger, Maurice. 1955. Trans. Barbara and Robert North. Political Parties: Their Organization and Activity in the Modern State. London: MethuenElder, Neil. 1988. The Consensual Democracies? : The Government and Politicsof the Scandinavian States. Oxford.: B. Blackwell.Engman, Max & Kirby, David. eds., 1989. Finland: People?Nation?State. London: Hurst & Company.Esaiasson, Peter & Moring, Tom. 1994. “Codes of Professionalism: Journalistsversus Politicians in Finland and Sweden.” European Journal ofCommunication 9:3, 271-289.Farrell, Martin. F. 1987. “Republic of Finland.” In Delury, Geroge E. ed., World Encyclopedia of Political System & Parties(vol I). New York: Facts on File.Gallagher, Michael. 1991. “Proportionality, Disproportionality and Electoral Systems.” Electoral Studies 10:4, 348-352.Goul Anderson, J?gen. 1992. “The Decline of Class Voting Revisited.” In Gundelach, Peter & Siune, Karen. eds. From Voters to Participants. Skive: Politica, 91-106.Haavio-Mannila, Elina. 1970. “Sex Roles in Politics.” Scandinavian Political Studies 5: 209-239.Haavio-Mannila, Elina. 1978. “Changes in Sex Roles in Politics as an Indicator of Structural Change in Socie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ology 8: 56-85.Haavio-Mannila, Elina. 1978. “How Women Become Political Actors: Female Candidates in Finnish Elections.” Scandinavian Political Studies 2: 351-371.Haavio-Mannila, Elina. 1981. “Finland. ” In Joni, Lovenduski & Jill, Hills. eds. The Politics of the Second Electorate. London, Boston and Henley: Routledge & Kegan Paul, 228-251.Haavio-Mannila, Elina. 1981. “The Position of Women” In Wisti, Folmer. ed. Nordic Democracy-Ideas, Issues, and Institutions in Politics, Economy, Education, Social and Cultural Affairs of Denmark, Finland, Iceland, Norway, and Sweden. Copenhagen: Det Danske Selskab, 555-588.Haavio-Mannila, Elina & Skard, Torild. 1985. “The Arena for Political Activity: The Position of Women in the Nordic Societies Today; Mobilization of Women at Elections ja Women in Parliament.” In Elina Haavio-Mannila, Drude Dahlerup, Maud Eduards, Esther Gudmundsdottir, Beatrice Halsaa, Helga Maria Hernes, Eva Hanninen-Salmelin, Bergthora Sigmundsdottir, Sirkka Sinkkonen and Torild Skard. eds. Unfinnished Democracy-Women in Nordic Politics. Oxford: Pergamon Press, 1-5, 37-80 and 160-169.Helenius, Ralf. 1977. “The Finnish Social Democratic Party.”In Patterson, William E. & Thomas, Alastair H. eds. Social Democratic Parties in Western Europe.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Jansson, Jan-Magnus. 1962. “Post-War Elections in Finland.” Bank of Finland Monthly Bulletin 36:4, 22-27.Jussila, Osmo & Seppo, Hentil? and Nevakivi, Jukka. eds. 1999. From Grand Duchy to a Modern State- A Political History of Finland since 1809. London: Hurst & Company.Jutikkala, Eino & Pirinen, Kauko. 1962. A History of Finland. New York: Frederick A. Praeger.J?skel?inen, Arto. 2002. Finnish Electoral System. Helsinki: Ministry of Justice.Karvonen, Lauri & Rappe, Axel. 1991. “Social Structure and Campaign Style: Finland 1954-1987.” Scandinavian Political Studies 14:3, 241-259.Karvonen, Lauri & Sundberg, Jan. 1991. Social Democracy in Transition: Northe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骨科创伤急救处理应急演练模拟试题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肺移植科肺移植术前评估内容模拟试题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大学警卫学专业题库- 大型活动安保与警卫学专业
- 2025年广东二级造价工程师《土建工程》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大学劳动教育专业题库- 大学生如何在实践中锻炼劳动教育项目管理能力
- 2025年大学工会学专业题库- 工会在解决劳资纠纷中的角色
- 2025年大学移民管理专业题库- 移民统筹与风险防范
- 2025年消防安全管理师考试题库(隐患排查与整改措施)
- 2025年大学劳动教育专业题库- 劳动教育对大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 2025年大学华文教育专业题库- 大学生语文写作技巧提高方法
- 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申请表
- 2024年辽宁省抚顺市五十中学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开学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答案】
-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1章-物质的聚集状态
- 母婴保健技术考试题
- 中国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 JT-T-1258-2019港口能源计量导则
- 2024年急性胰腺炎急诊诊治专家共识解读课件
- 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中国农业大学
- 烘焙与甜点制作
- T-CRHA 028-2023 成人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技术
- 线路光缆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