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酚网络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苯酚网络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苯酚网络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苯酚网络教学设计.doc_第4页
苯酚网络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资源苯酚网络教学设计1、【设计背景】 多年来,主导和控制我国学校课堂教学的是一种被人们概括为“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几乎成为大多数教学管理者和教师们的思维定势,极大地束缚了学校教育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给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带来巨大的惯性阻力。因此,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教学就应运而生了,并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由于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行协商会话、协作学习),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这有利于情境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与保持),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目前在Internet上按这种方式组织建构的知识库、信息库浩如烟海,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即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他的教学媒体或其他学习环境无法比拟的。而“情境创设”、“协商会话”和“信息资源提供”正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必须具备的基本属性或基本要素。因此,本人在组织苯酚一节教学时,设计利用多媒体技术及因特网资源和本人制作的化学网站-化学轨迹网(获2003年温州市网页制作评比一等奖)、苯酚专题网站(获2003年温州市网页制作评比二等奖)组织教学,获得较好的教学效益。2、【教学分析】 内容分析 苯酚是芳香烃的衍生物,本节课安排在乙醇和醇类之后,便于对比乙醇和苯酚的性质,了解衍生物的性质不仅决定官能团,而且也受烃基的影响。故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有:1、 自学阅读材料,了解苯酚的存在、用途、前景、制法和物理性质2、 观察苯酚的分子摸型和样品3、 上网探究苯酚的相关知识并提出问题进行质疑4、 分组做好苯酚化学性质实验并能设计实验证明苯酚的酸性5、 学会探究与合作学习 对象分析 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和网络知识及技能,已经具备进行网络自主探究的能力。 网络分析 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或信息,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终生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继续学习的基础、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终生学习的意愿和能力。而探究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主要途径。网络以其强大的主动性需求、交互活动方式、开放的空间与广泛的信息来源,启发学习者的主动性和探究性潜能。由于网络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的学习信息资源,学生可以从网络中获得的学习资源不仅是数量大,而且还是多视野、多层次、多形态的。与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或几本教材和参考书为仅有的信息源相比,学生有了很大的、自由的选择空间,选择的自由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关键。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不再被那仅有的信息源(教师或教材)牵着走,他们可从网络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他们所需的学习材料;学生有可能按照他们各自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和安排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3、【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酚类的定义,掌握苯酚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了解苯酚的制法。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实验探究和设计能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科学思想: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辨证观点,确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化学学科思想。科学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作风。科学方法:通过实验、分析、对比等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4、【教学重点】苯酚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特点、实验能力以及网络探究能力。5、【教学难点】技术难点:制作化学轨迹网、苯酚专题网站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开展卓有成效的开展网络探究式学习。知识难点:苯酚分子中羟基与苯环的相互影响。 能力难点:实验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及网络探究能力。6、【学习方法】在老师引导下进行合作性、自主性、交互性、个性化、探究性学习。 7、【所需时间】1.5课时8、【设计思路】 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创设了一种可用于探索与发现的教学与情境,通过任意改变问题条件,观察、比较实验结果,发现问题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这种探索过程与科学家的发现真理的过程类似。这种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因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本人在上苯酚这节课的教学中,首先我提出一个关于苯酚的用途和分子结构的课题,让学生根据苯酚分子结构来提出苯酚的分子式和可能的性质,然后让学生去设计实验并进行讨论、论证、验证。再与现代化学的结构理论对苯酚结构认识作出比较验证来形成苯酚的知识建构。同时提出苯酚分子结构理论的各种支持资料和一些对苯酚分子结构和性质的最新的研究事实,来说明科学理论的前瞻性和科学研究的无止境。让学生学会科学研究中的分析归纳和推理的方法,树立科学的精神。苯酚的性质教学,我尝试以“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为主导,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来指导教学活动。倡导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在于探索苯酚的性质,在教学中我设计以“实验探究式教学”来开展教学。(一)、教学情景设计:教学一开始,网页展示创设问题情景。【网页展示】:苯酚的用途如:电木、编制鱼网的绳索,药皂等。【过渡】通过以上浏缆深入研究苯酚的消毒作用是如何被发现的呢?在19世纪初,医院的设备很差,那时缺少麻醉药和消毒剂,许多病人死于手术后的伤口感染中。在英国的爱丁堡有一家医院,一名叫李斯特的的外科医生,发现在化工厂附近的污水沟里,沟水清澈,浮在水面上的草根很少腐烂。原来,就是从化工厂流出的石炭酸(苯酚)混杂在沟水里,石炭酸是化工厂提炼煤焦油时排出的“废弃物”。李斯特用石炭酸对手术器械、纱布等一系列用品进行了消毒,病人手术后伤口化脓、感染的现象立即减少了,由此,爱丁堡医院手术伤口感染率一度成为全世界外科医院中最低的。李斯特也就成为了全世界著名的外科医生。一进医院,我们就能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这是什么气味?空气清新剂()/ 药味()/ 来苏水味()。来苏水中重要的成分是甲基苯酚,常用于医疗器械和环境消毒。那么,什么叫酚呢?(二)、问题的确定:要探究苯酚的性质,首先需要知道苯酚的结构知识,我就利用ACD程序来展示苯酚的结构。然后引导学生从结构决定性质入手开展探究,推测可能有的性质并设计实验进行论证。(三)、学习方式的引导合作性学习:按教师的要求让学生自行分组,进行信息收集处理并就疑难问题进行互相讨论、交流,并不断完善、修正自己的观点,从而达到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培养。自主性学习:当确定了要探究的问题以后,我为学生提了用于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网址和本人制作的网页。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获取信息,分析并处理信息,得出初步结论。个性化学习:传统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各种教学活动都是把学生置于共同的影响之下。若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网络交流,在学习的进行中就能及时了解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及时地按要求调整学习,利用网络可在任何时间进行学习或参加讨论及获得在线帮助,从而实现真正的个性化教学。此外,网络中有大量的个性化教育资源,如专题网络、教育专家个人网页、专题新闻、专业学术组织的网页、专业化的电子杂志等,这些网上资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选择余地。探究性学习:探究是人的生存之本,是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贯穿人的一生。实际上,即使学生从学校离开,他们也不可能不靠不断的探究,来进一步加深他们对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精彩而又无奈的复杂人类社会的理解和认知。个人就是靠着不断的探究来适应社会,学会生存;人类也是靠着不断地探究不断地向前发展。可以说,探究是人(个人与人类)的生存之本。通过亲身探究获得的知识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起来的,是学生真正理解、真正相信的,是真正属于学生的。本节课有关苯酚的性质特别是苯酚的酸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验证、内化、升华。(四)、效果评价:以学生的情绪体验、能力培养、知识建构、潜力挖掘和个性发展来进行发展性评价。9、【教学流程设计】为了教学的动态生成过程,以多维中心、网络式结构为特征,把每个学生都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性资源,在多维活动中生成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特点、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目标确立和教学理论指导,特将本节课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主流程 教学流程 目的与意义了解本节课的背景知识和意义。 浏览网页背景介绍明确本节课的研究方向、学习方法和能力要求。 教师介绍目标确立 结构展示明确结构、推测性质ACD程序演示 浏览网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初步设计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归纳总结 分析猜测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统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以及提高网络探究的技术。 自主学习独立探究网络探究 技能培养自然形成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完善的人格,形成鲜明的个性品质感情交流共同提高网上合作 品格健全人性完善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科学研究方法和精神。 理论设计科学论证实验设计实验验证合理解释 10、【教学实录】步骤学生主体行为教师引导行为目标说明背景介绍进入苯酚专题网站中的【背景介绍】栏目浏览背景知识、了解科学进展。Http://chemsky/on lineteach/benfen/wuxing.htm1、引导学生进入苯酚专题网站专题网页浏览2、给学生化学天空网网址为新课做好知识准备及铺垫并引入正课目标确立进入苯酚专题网站中的【心中有数】栏目、明确本节课的具体要求和任务:1.掌握苯酚分子结构的特点与醇分子结构的异同。2.掌握苯酚的性质、鉴定、主要用途以及能进行苯酚的性质实验设计。3.了解工业上合成苯酚的反应原理。4学会网络探究技术5学会网络合作学习5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其中苯酚的化学性质为重点。1、引导学生进入苯酚专题网站中的【心中有数】栏目2、作好解释工作以及学习建议3、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意识让学生带着任务进入课堂学习、可以提高效率结构展示观察并思考从立体结构推测分子式教师展示ACD程序并制作苯酚模型通过立体模型介绍及动画演示,便于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提出问题根据苯酚的结构推测性质并对网上相关信息进行质疑。相关网址:/data/lib/plan/1475/1、介绍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及相关网址。2、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探究能力网络探究1、 链接到洪恩在线-动感课堂-苯酚网站进行探究2、 /wellness/message/1001231219.htm3、 /chemmarket/03/00022640.html4、 :8081/;spbt/bt_tomorrow/product/product-1.htm5、 /subject/chemistry/article.pbp?article_id=17816、 07:8080/resource/book/edu/tcygjs/ts012070/0257_ts012070.htm提供相关网址并指导学生进行网络探究,在探究过程中为学生解决疑难问题,为学生顺利完成探究任务保驾护航。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素养,培养信息收集、处理和分析能力,致立于跨文化意识(软化学科边界、多元文化如双语学习)培养、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网上合作利用我们制作的苯酚专题网站中的BBS论坛进行问题探讨、研究、交流、合作学习教师适时进行指导和引导,强调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实验设计苯酚的弱酸性实验设计以及设计实验证明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生成物为碳酸氢钠而不是碳酸钠。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论证和干运行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小结深化1、 乙醇和苯酚的酸性比较2、 苯和苯酚的溴化反应比较3、有机物分子中各原子和原子团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教师引导并提供相关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形成归纳总结的学力并提高统摄思维水平评价与反思1、 进入希望网校自行检测(/data/lib/plan/1475/)2、 实验设计: 设计一个简单的一次性完成实验的装置图,验证醋酸溶液、二氧化碳水溶液,苯酚溶液的酸性强弱顺序是CH3COOHH2CO3C6H5OH。3、 根据检测结果和本堂课学习效益进行反思1、 引导学生进入希望网校进行检测(/data/lib/plan/1475/)2、 组织学生讨论并就设计实验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3、 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开展质性评价,注重学生的行为参与和情绪体验研究性学习1、 【学生探究实验6】的生成物中如何鉴定有苯酚生成2、 向苯酚溶液中加入金属纳,将会产生 和H2,试问这一反应的原理是什么?3、 苯酚其他相关知识延伸探究学习介绍课外探究常用网址(祥见附录四)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精神及素养,形成健全的人格。11、【教学附件】附录一、苯酚的酸性实验设计【学生实验3】取实验2中得到的苯酚浊液1ml加入六孔井穴板中,逐渐滴入5%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这时出现什么现象?(学生实验,并回答:浊液变为澄清,说明发生了反应: )【学生实验5】用留用的苯酚溶液做实验,用玻璃棒醮取少量苯酚溶液于PH试纸上,再与比色卡对照,(PH值约为5)【学生】结论:苯酚有酸性,它的酸性不强。【教师】通过以上实验证明苯酚有酸性,而且较弱;那它到底酸性有多弱呢?请同学们做以下实验加以研究。【引导】若向 溶液中通入CO2,可能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探究实验6】 如右图所示,将5ml针筒中的稀HCl压入第一孔穴中使产生的CO2 的气体经过饱和NaHCO3 溶液净化后通入 溶液。酸性: H2CO3 综上所述,可知:苯酚具有弱酸性。【网页动感展示】苯酚的弱酸性【引导】那另一生成物是什么呢?【学生1】Na2CO3【学生2】NaHCO3【学生3】看CO2 的用量而定,也可能是两者的混合物。【引导】假设只有Na2CO3而无NaHCO3,如何用实验证明?【学生1】先加入过量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有Na2CO3。然后取上层清液,加入BaCl2溶液无沉淀;再加入NaOH溶液,若产生沉淀则有NaHCO3,否则无NaHCO3。 【引导】若溶液中只有NaHCO3而无 Na2CO3,如何用实验证明?【学生2】先加入BaCl2溶液,无沉淀,再加入NaOH溶液产生沉淀,则说明有NaHCO3而无 Na2CO3 。【引导】请同学们分别在九孔井穴板的两孔中加入1ml NaHCO3溶液和1ml Na2CO3溶液,再分别加入少量BaCl2溶液,观察现象。【学生实验7】略【学生结论】都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刚才的实验方案都不可行。【教师】由于在水溶液中存在下列电离平衡:HCO3 - CO3 2- + H+ , 若CO3 2- 较大,向NaHCO3溶液加入少量BaCl2溶液也会产生沉淀。故就象刚才这位同学所说,用加入BaCl2溶液来区别HCO3 -和CO3 2不一定可行!那该怎么办呢?【教师引导】能否从反应生成物中得到启示呢?(看看苯酚、NaHCO3、 Na2CO3三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引导】刚才我们已经研究了苯酚的结构,它具有酸性、能提供H+。而NaHCO3、 Na2CO3呈碱性。【学生】它们之间可能会反应【教师】推测:苯酚更易与哪一物质反应?【学生】Na2CO3【引导】能否反过来证明呢?即向浑浊的苯酚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若变澄清了,则说明发生下列反应:【网页动感展示】则生成物为NaHCO3,否则为Na2CO3【学生实验8】在六孔中穴板内产生的浑浊液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观察现象。【结论】溶液变澄清,说明生成NaHCO3,则CO2通入苯酚钠溶液后的产物为苯酚和碳酸氢钠。 【网页动感展示】【小结】综上所述,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可知酸性: H2CO3 NaHCO3附录二、总结 1、 乙醇和苯酚的酸性比较类别乙醇苯酚结构简式CH3CH2OH官能团OHOH结构特点羟基与链烃基直接相连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酸性无有原因苯环对酚羟基的影响使羟基上的氢变得更活泼,易电离出H+2、 苯和苯酚的溴化反应比较类别苯苯酚结构简式溴化反应溴水状态液溴浓溴水条件催化剂不需催化剂产物结论苯酚与溴的取代反应比苯易进行原因酚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苯环上的氢原子变得更活泼。上述分析说明,有机物分子中各原子和原子团之间是相互影响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结构决定性质。从分析结构入手,去推断物质的性质,是学习有机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附录三、研究性学习1、 在【学生探究实验6】的生成物中如何鉴定有苯酚生成?( 【学生1】加入12滴FeCl3 溶液,苯酚溶液变成了紫色。【教师】NaHCO3溶液与FeCl3 溶液会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红褐色的Fe(OH)3沉淀而看不到紫色。【学生2】加入浓溴水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有苯酚生成。【教师】但是,苯酚溶液本来就已经是浑浊的,根本就看不出白色沉淀。【教师】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请同学们作为一个课题课外去研究一下。)2、 向苯酚溶液中加入金属纳,将会产生 和H2,试问这一反应的原理是什么?( 【生1】钠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 H2 ,然后NaOH再与 反应生【生2】因为酸性苯酚大于水,故钠应先与苯酚反应生成苯酚钠【设问】如何用实验来证明?【讨论】根据示踪原子的原理用D2O代替H2 O来做实验。【教师】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请同学们作为一个课题课外去研究一下。)附录四、课外学习探究常用网址化学世界化学/chemworld/index.asp化学通报化学/periodical/hxtb/中国化工网化工/化学教学研究化教S:9000/gt/gtyz/化学教学资源化教H:91/file/Menu.htm中学化学答疑网化教S/index2.html化学教研中心化教H/中学生化学学习化教J/index.html化学教师园地化教/东来化学网站化教/index.htm化学教学研究化教S:9000/gt/gtyz/高中化学教与学化教/msyyq/化学天地化教P/yuan/yaohua.htm化学俱乐部化教C/index.html化学与软件化教/asp/chemsoft/化学课件化教Z/hxkj.htm化学动画化教/hxdh.htm化学图片化教/hxtp.htm中国教育先锋化教/CAI爱好者化教S/wanyanming/中学化学课件网化教C/教育资讯网化教B/or B/化学俱乐部化教C中国园丁网化教三维课件之星化教G/hejunl/index.htm课件天下化教G/fredmxxl/main/kejian/index.htm附录五、检测与评价【知识天地】例1. 有机物丁香油酚结构简式为 试推断它应具有的化学性质有哪些(最少写三种)?评价:在学习中,应自觉培养迅速调用已学过的知识(如上述应用官能团决定有机物的性质)寻求解答问题途径的能力。 例2. 鉴别苯、苯酚、四氯化碳、碘化钠溶液、硫化钠溶液和亚硫酸钠溶液,应选用的一种试液是 。评价: 要判断有机物的结构式,关键是要确定官能团。决定有机物性质的主要是官能团,在性质分析判断时,只要抓住官能团这个主要因素,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思维体操】设计一个简单的一次性完成实验的装置图,验证醋酸溶液、二氧化碳水溶液,苯酚溶液的酸性强弱顺序是CH3COOHH2CO3C6H5OH。 (1)利用图所示的仪器可以组装实验装置,则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接 , 接 , 接 。 (2)有关反应的方程式为 评价:以上的实验题将有机物的性质与实验相结合起来,既考查了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考查了实验设计能力,促进思路的开拓。【动脑动手】 1.实验室测定食盐中碘化钾的含量的方法通常是:在一定条件下,用过量的溴水使碘化钾变成碘,用煮沸法除去过量的溴,避免干扰,再利用反应 2Na2S2O3I2 = Na2S4O62NaI分样碘的含量。假若溴大大过量时,第一步除去溴的正确方法应改为 。 A. 加入硝酸银溶液 B. 加入苯酚 C. 加入碘化钾 D. 加入溴化钾2.已知维生素A的结构简式如下,关于它的正确说法是 。 A. 维生素A是一种酚 B. 维生素A的1个分子中有3个双键 C. 维生素A的1个分子中有30个氢原子 D. 维生素A具有环己烷的结构单元 3.分子式为C9H12芳香烃的一卤取代衍生物数目和分子式为C7H8D中遇FeCl3溶液呈紫色的芳香族化合物数目分别为 。 A. 7种和1种 B. 8种和2种C. 42种和3种 D. 56种和5种12、【学习反思】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包含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是学生主动构建自己意义的过程。学习不是仅仅把知识装进自己的头脑中,更重要的是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变成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思想”。 反思:在不断反思自己学习、自己的经验中,使逐渐成为自己学习的专家 合作 :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 。探究:变接受、掌握为探究、发现,使学习过程最大限度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发展:学习是随经验的丰富而发展变化的 。13、【教学反思】鉴于知识是主体介入性的、对话性的,那么,新教育理念自然应当关注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性,即承认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承认每个人都是惟一的这一个,互相之间存在着差异。每个人不可能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可能用同样的速度、沿着惟一的路径、达到相同的终点。更为积极的态度是,承认差异,发展个体的特长,使学生群体呈现出丰富的统一,为各种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提供条件。这样,差异就不再被当作令人头痛的问题,而是当作一种财富和资源以学生发展为本: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之所以为学生,在于其可塑性强,发展弹性大。作为教师,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要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哪怕是一时所谓的差生 。重视学生的经验与立场: 重视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能只重视评价学习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