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大萧条留给我们的启示.doc_第1页
美国经济大萧条留给我们的启示.doc_第2页
美国经济大萧条留给我们的启示.doc_第3页
美国经济大萧条留给我们的启示.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十年前美国经济大萧条留给我们的启示八十年前美国经济大萧条留给我们的启示郑理按:当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已由美国华尔街波及全球,正在影响实体经济发展。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与80年前发生的第二次世界经济危机相比,很相似,有区别,也有联系。历史是一面镜子,考究一下历史,对我们今天渡过经济危机会有所启发。此前,深圳报业集团记者曾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美国经济研究专家陈宝森,陈研究员长期跟踪研究美国经济,主要著作有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美国经济周期研究、当代美国经济、美国跨国公司的全球竞争、美国制造业振兴启示等,可谓美国经济问题资深专家。根据“对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历史考察”的专访报道,我们理出此文,以飨读者。从建国起,美国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上,从来就有两派观点。一派主张弱势政府和市场自由,另一派主张强势政府和市场干预。时至今日,这两派观点仍在左右现行的美国经济走向。在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问题上,中国也曾有过“政府应当不应当干预市场经济”的讨论。回顾一下80年前发生的第二次世界经济危机和美国最大的一次经济萧条,对我们今天应对世界经济危机、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借鉴意义。在经济危机的种子是在经济繁荣中发芽的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迎来了一个空前的经济繁荣时期。电力能源在加速机器运转的同时点亮万家灯火,冰箱、洗衣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汽车成为家庭新宠,大兴土木促进了建筑业的兴旺。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人在歌舞升平、物欲横流的喧嚣中尽享“繁荣兴旺”生活。但在繁荣的背后,却有一大批被忽视的贫困人群:600万个家庭的年收入微薄,衣食窘迫;农产品价格下跌导致大批农场倒闭,农业面临严重衰退,广大农民陷入困境;黑人在种族歧视的阴影下挣扎;工业增长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极不均衡,工业增长主要集中在一些新兴工业部门,采矿、造船等老工业部门开工不足,纺织、皮革等行业还出现了减产危机,大批工人因此而失业。在19201929年间,美国工业总产值增长50,工人却没有增多,交通运输业职工还有所减少,兼并之风盛行,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全美三分之一的国民收入被5的最富有者占有;60的家庭年收入为仅够温饱的2000美元水平;20的家庭年收入不足1000美元。由于大部分财富集中到了极少数人手中,社会购买力明显不足,导致商品销售和资本输出困难,引发了生产过剩和资本过剩。金融巨头们在投机行为中都获得了高额利润,但大量资金并没有被投入到再生产过程,而是投向能获得更高回报的证券投资领域,股市投机盛行,引发了财富泡沫。国际收支也加深了美国经济的潜在危机。在美国貌似经济繁荣的土壤中,危机的种子已经悄悄发芽。随着华尔街股市大崩盘的出现,使经济繁荣达到了顶点,也走到了尽头。美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集中与兼并产生了许多大财团,最出名的是摩根财团和洛克菲勒财团。1912年摩根财团在120家大公司中有341个董事,共有240亿美元财产,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394亿美元的60。摩根财团不仅拥有工业,还拥有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能呼风唤雨。垄断资本的发展,这又激化了社会矛盾,有大公司与中小公司的矛盾,有穷人与富人的矛盾(10最富的人收入占39,10最穷的人才占2),有城市与乡村的矛盾(1914年农产品价格及工业品价格如果都为100,到1929年农产品价格只相当工业品的4050)。金融市场的崩溃是大危机的引子。1930年一项调查显示:商业银行用存款人的钱卷入股市投机,当时炒股人只要付10的保证金就能借到大量资本进行证券的炒买炒卖,对炒股人不加控制地投机,导致证券价格的大幅度波动,损害了真诚投资者的财产。商业银行放款过度不仅导致证券投机,还催化了工业企业盲目扩大生产。当市场风向逆转时,商业银行匆忙收回贷款,借款人被迫大规模出售证券,导致股市崩溃。由于银行准备金不足,迫使借款人进一步清偿债务,这种金融紧缩对国民经济造成重大冲击。金融业的过度贪欲和无序竞争,是导致大危机的重要根源。当时参议院银行货币委员会通过调查发现:银行和证券交易所勾结,放款过度,开展保证金交易,有38的股民只是付少量保证金就从事股票投机的,杠杆率达到比10,且有弄虚作假、逃避所得税等问题。投资银行利用自己为上市公司担保的条件,把略高于成本但大大低于市值的股票卖给官员、报社编辑、律师、政客,还有利益相关者,以此来为自己谋利。思量昔日美国这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灾难,令人心颤。大危机、大萧条是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各种矛盾激化的产物,金融问题是引爆大危机的引信,纽约股市大崩盘是大危机爆发的标志。股市在1929年9月日是最高点,市值总计是896亿,到1932年7月日则跌到156亿,跌了740亿,引发了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大危机以1929年10月纽约股市的崩盘为标志,人们把10月29日作为华尔街历史上的黑色星期二。那天,人们匆忙抛售证券、股票,沮丧的股票经纪人泪水涟涟,股市崩溃。一周之内,美国人在证券交易所内失去的财富高达100亿美元!到11月中旬,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下降40以上,证券持有人的损失高达260亿美元,成千上万普通美国人辛劳一生的血汗钱化为乌有。危机迅速蔓延,形成持续时间最长、财富损失最重、影响程度最深的经济大萧条。银行破产造成的恐慌,造就了大萧条的传播机制,1930年11月和12月,两个过度膨胀的金融帝国考德威尔银行和纽约的美国银行相继破产,大萧条的头年,有5000家银行倒闭,由此造成的恐慌又加剧了经济大萧条。大危机给实体经济造成灾难。19291933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减少了40,失业率达到249,至少有13万家企业倒闭,汽车工业下降了95,通用汽车从1929年的550万辆下降到了1931年的250万辆。1932年7月,钢铁工业仅以12的生产能力运转。到1933年,美国工业总产量和国民收入暴跌一半,商品批发价格下跌了三分之一,商品贸易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全国劳工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失业。有一半的美国家庭收入锐减,成千上万的工人无工可做,三分之一的人口缺衣少食。在19291939年的10年中,经济几乎没有增长,1939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29增长0.1。农产品和原材料价格一路下跌,尽管人们采取了各种各样办法,包括关税保护和增加购买,但收效甚微。随着信贷紧缩力度的加大,使许多农产品和原材料的持有者相继破产。20世纪20年代被奉为英雄的企业家们,在30年代转瞬间成为替罪羊。金融业与工业大亨们破产的破产、坐牢的坐牢、自杀的自杀,而愤世嫉俗的民众们开始对他们曾经顶礼膜拜的商业大亨们的垮台冷嘲热讽。由于美国经济的大萧条,美国金融公司不得不收回它在国外的短期贷款,在它的影响下,奥地利信贷银行宣布已无清偿能力,在欧洲引起恐慌。德国丹纳特银行紧步后尘,德国所有银行都被命令放假;柏林证券交易所关闭两个月。1931年9月,英国放弃了金本位制,2年后,美国和几乎所有大国也都放弃了金本位制。在大萧条的影响下,世界贸易急剧衰退,从1929年的686亿美元下降到1930年的556亿美元、1931年的397亿美元、1932年的269亿美元和1933年的242亿美元。资本的短缺在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中都带来了出口和国内消费的锐减,在所有国家中,经济衰退的后果就是大规模失业。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帮助美国渡过了经济大萧条面对经济大萧条的实际情况,美国政府感到对市场不干预就不行了。1932年新当选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一定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在治国理论上,罗斯福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变,提出了“加强政府管理,限制过度竞争”的新理念。在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上,强调政府监管,除了金融领域的立法以外,在铁路、空运、卡车运输等方面也加强了政府监管。这样,美国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罗斯福说:“垄断限制了各种机会。个人的主动精神被一部庞大机器的轮牙所压碎。自主经营的领域日益受到限制,私有企业确实变得过分私有,它们已经变成了特权企业,不再是什么自由企业。”罗斯福新政的基本政策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运用国家机器干预社会再生产,运用所得税制、预算拨款、政府债券和银行信贷等财政金融杠杆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节,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发展国民经济的某些重要环节给以促进,对不利于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企业活动进行管辖。但他不希望彻底触动资本主义现状。他需要一个理论支持,这个任务在稍后一些时间由英国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完成了,凯恩斯主义从理论上阐明政府干预的必要性以及干预的办法。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主要是运用财政、信贷两个杠杆来进行调节,以医治资本主义自发机制所造成的生产过剩、供过于求的痼疾。办法之一是通过赤字预算和发行债券向资本家借钱,把劳动者已经创造出来、但为资本家所有、且又为他们所不愿意使用的那部分闲置资本运用起来,进入生产或消费。这样,资本家可以获得由政府保证的债券利息,得到政府订单的企业,可以扩大生产,就业的增加又可以扩大消费,社会再生产就可能持续进行。办法之二是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息率以刺激投资。以需求来带动生产,这反映了大危机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客观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为了制止金融市场上的弊端,国会通过了1933年银行法,将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职能严格分开,商业银行只管存贷,不管投资。投资银行只管投资不管存贷。1935年通过的银行法,重点是加强联邦储备系统的权力。通过实行新政和凯恩斯主义,国家通过对资本主义自发机制的干预和调节,为发展生产力创造了某些有利条件,为缓和社会矛盾提供了某些改良主义措施,使美国经济逐步走出大萧条的阴影。二战以后是美国经济的黄金时代,人们自然把这一切和罗斯福新政及凯恩斯主义联系起来,似乎它真的能给美国带来千年盛世。罗斯福新政并不是政治家的灵感,而是经济基础的客观要求,是大危机的产物,是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重大转折。这个思想理论并不是一下子生成的,而是由社会上长期的思想理论准备为基础的。国家干预并不能从根本上制约资本主义自发机制,也不能从制度上消除经济的周期波动。20世纪70年代,美国发生了经济“停滞膨胀”,加强政府管理、限制过度竞争的理念又受到挑战,凯恩斯主义失灵,当时美国总统里根提出,“政府不解决问题,问题就在政府自己”。当时,各派经济学家趁机兴起,受到里根支持的供应学派提倡自由放任,发挥市场机制,反对国家干预。里根政府奉行供应学派与货币学派的理论,纠正了凯恩斯主义的某些片面性,但是保守主义盛行,里根放松金融管制,实行自由放任,听凭金融资本自由发展,不久又导致美国经济新的不平衡和新的危机。比如储贷协会危机。这是在政府与市场关系上,新自由主义思潮泛滥的结果。此后,美国新自由主义学派获得了压倒优势。这种形势一直保持到现在。美国经济大萧条、大危机给我们留下的启示回顾80年前美国经济大萧条以及美国建国以来的历次经济危机,思考当前这场经济危机,可从中得到以下启示:(1)在80年前美国经济大萧条的现实告诫人们,在美国的社会制度下,一面是生产力急剧扩张,导致生产过剩,另一面是贫富差距过大,社会矛盾激化,经济失衡,这是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后果。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当今的程度,如果没有国家干预,甚至没有国际干预,就无法保持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国家干预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但可以缓和矛盾,使生产力继续发展。(2)美国金融业的发展说明竞争有利于把金融市场搞活,然而,金融业的过度贪欲和无序竞争,又是导致金融风暴的重要根源,它会给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严重灾难。而要使金融市场的竞争有序,不对金融行为加以规范是不可能的,金融规章由政府制订,规章是否合乎客观规律,能不能做到管而不死,仍然要在实践中接受考验。美国经济大萧条以及后来的历次金融危机反复说明,金融资本的趋利性在一定的气候和土壤下会恶性发作;它也向世人昭示,市场经济必须处理好自由与纪律、放活与监管的关系,稍有偏废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恶果。(3)罗斯福及历届民主党总统基本上实行的是改良主义,里根及历届共和党总统基本上实行的是保守主义,他们都是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目标,其差别在于对政府力量的运用不同,以及处理阶级关系和社会矛盾的策略不同。它们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一定时期为解决特定问题而产生和发展。它们能解决一时的问题,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矛盾。当前这次金融危机的教训是深刻的,这是在经济全球化阶段,国际竞争空前激烈的背景下发生的,所以政府的作用又会得到强调。但是这绝不是自由市场经济的终结,他们仍然会保留自己的阵地,并且伺机夺回优势地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左右摇摆,这是美国政治的必然走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