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神州音韵凤阳花鼓ppt课件.ppt_第1页
七年级神州音韵凤阳花鼓ppt课件.ppt_第2页
七年级神州音韵凤阳花鼓ppt课件.ppt_第3页
七年级神州音韵凤阳花鼓ppt课件.ppt_第4页
七年级神州音韵凤阳花鼓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同学们 上学期我们在神州音韵的栏目中了解了秦晋 齐鲁燕赵 关东地区的音乐 本单元继续华夏音乐之旅去认识 体验江淮 浙赣 楚湘 闽粤地区的风土人情吧 1 凤阳花鼓 现在 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 猜猜这是何种乐器 2 这是双条鼓 通常表演者单手持鼓 另一只手持两根股条敲击鼓面 双条鼓也由此得名 双条鼓起源在凤阳 又称凤阳花鼓 在安徽有一首民歌就是以凤阳花鼓为名的 今天我们就先来一起欣赏和学习吧 3 4 节奏练习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 它赋予音乐以活力 凤阳 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 虽然现在是安徽省一个普普通通的县 但是 这里却有几样东西很出名 其中之一就是凤阳人的绝活 凤阳花鼓 这是凤阳民间独有的传统艺术 在全国都很有影响 花鼓 是我国一种民间歌舞 南宋时期就有记载 是由农民在田间插秧时击鼓演唱发展而来 表演形式是一男一女 男敲小镗锣 女打小花鼓 边歌边舞 有时增加乐器伴奏 各地花鼓的风格 曲调不同 凤阳花鼓 流行于明清时期 唱的都是民间小调 曲目有近百种 历史上凤阳地区灾荒不断 许多人家离开家园 以打花鼓唱曲为生 凤阳花鼓又成了贫穷讨饭的象征 其中有一首著名的 凤阳歌 歌中唱道 说凤阳 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牛马 小户人家卖儿郎 奴家没有儿郎卖 身背花鼓走四方 根据清代的记载 早期花鼓 音节凄婉 令人神醉 凤阳花鼓历史缘由 5 明清两代 由于凤阳府 今皖北地区 一带是 三年恶水三年旱 三年蝗虫灾不断 的长年灾区 每年秋后都有成群结队的妇女外出卖唱乞讨 同时也有身背花鼓流落各地卖唱的职业艺人 6 这首歌曲调自然 质朴 歌词生活化 口语化 是凤阳花鼓中较为流传的一首作品 特别是 得儿飘 另当 等词语 很有特点 这些口语化的词段 是民间小调特有的特点 多在乞讨的过程中顺口拈来 为讨好彩头的话语 作者介绍 7 演唱提示 歌曲的演唱的曲谱分析 切分节奏性 小七度音程 歌唱的基本要素 呼吸 发声 共鸣 语言 8 歌曲曲谱分析 此曲有哪几个音构成的曲调 主音是什么 五个音组成 doremisolla 12356 这是典型的民族五声调式 宫商角徵羽 此曲最后落音do上 即以宫为主音 称为宫调式 9 同学们 你们见过龙舟赛吗 这是哪个地区的特有习俗 广东 福建 10 五月五龙舟鼓五月五 是端午 江河上响起龙舟鼓 咚咚咚 咚咚咚 鼓点穿越历史震千古 寻找屈原的诗魂 抖擞华夏的精神 啊 龙舟鼓 声震山河 万众鼓舞 11 12 赛龙夺锦 又叫 龙舟竞渡 属 广东音乐 由何柳堂创作 是描述中国南方端午节 端阳节 龙舟竞渡的热闹情况 全曲节奏轻快 13 欣赏提示 乐曲分析 先由唢呐演奏出雄赳赳的旋律 有如将军出场似的 作为引子 乐曲主体部份 以弹拨及拉弦跳动的音调 配合铿锵的锣鼓节奏 展现一幅龙舟健儿 全力以赴夺标的场面 结尾音调风趣 表现胜出龙舟 洋洋得意的样子 乐曲通过描述端午节民间举行龙舟赛 勇夺锦标的欢腾热闹场面 表现了劳动人民勇敢 豪放 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14 通过赛龙夺锦这项活动 你认为怎样才能去的胜利你有什么启发 团结合作同心协力 15 课堂小结 同学们 本节课我们欣赏了解学习了安徽民歌 凤阳花鼓 广东音乐 赛龙夺锦 相信南方的这两首音乐作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么现在我们回想一下上学期我们神州音韵学习的民歌和咱家乡的民歌 谁能用地方语言来表现一下我们各自家乡的歌曲呢 16 我家乡的民歌 陕北民歌 黄河船夫曲 一根扁担 泪蛋蛋泡在沙蒿蒿里 泪蛋蛋泡在沙蒿蒿里羊啦肚子手巾呦三道道蓝 咱们见个面面容易 哎呀拉话话的难 一个在那山上呦一个在那沟 咱们拉不上个话话哎呀招一招个手 了的见那村村呦了不见个人 我泪格蛋蛋抛在哎呀沙蒿蒿个林 17 同学们再见 下课 18 作品简介 姑苏行是一首深受广大群 众喜爱的驻地经典名曲 亦是每一个吹笛者的必修曲目 姑苏 为苏州的旧称 故曲名为游览苏州之意 这首乐曲旋律优美亲切 风格典雅 节奏轻松明快 结构简练完整 是江南的 代表性乐曲之一 乐曲如同 描绘江南美景的水墨丹青 亦如一蛊雨前清茗 其清香沁人心脾 19 笛子的表现力非常丰富 它既能演奏悠长 高亢的旋律 又能表现辽阔 宽广的情调 同时也可以奏出欢快华丽的舞曲和婉转优美的小调 然而 笛子的表现力不仅仅在于优美的旋律 它还能表现大自然的各种声音 比如模仿各种鸟叫等 20 竹笛笛子虽然短小简单 但它却有七千年的历史 大约在四千五百多年前的时候 笛子由骨制改为竹制 在公元前1世纪末汉武帝时 笛子称为 横吹 它在当时的鼓吹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从7世纪开始 笛子又有了改进 增加了膜孔 使它的表现力有了很大的发展 并且演奏技术也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在民间戏曲以及少数民族剧种的乐队里 笛子也是不可缺少的乐器 21 梆笛 因伴奏梆子 戏曲而得名 音色高亢 明 亮 是吹高音 用的一种笛子 主要流行在北方 多用于北方 的吹歌会 评剧 和梆子戏曲 秦腔 河北梆子 蒲剧等 的伴奏 也可用来独奏 富有浓郁的乡 土气息和地方色彩 22 曲笛 因伴奏昆曲 而得名 又叫 班笛 市笛或 扎线 即缠丝 笛 因盛产于 苏州 故又有 苏笛 称广泛 流行在我国南 方各地 最适 于独奏或奏是 江南丝竹和昆 昆曲等戏曲音乐 中富有特色的 重要乐器之一 23 艺术特色 姑苏行 采用昆曲 音调 具有江南 风味 乐曲典雅 表现了古城苏州 古称姑苏 的秀丽 风光和人们游览 时的愉悦心情 此 曲韵味深长 发挥 了曲笛音色柔美 宽厚而圆润的特征 再结合南方笛子 演奏常使用叠音 打音 颤音等技巧 使乐曲表现更加 动人完美 24 此曲的作者是著名笛子演奏家江先谓先生 江先谓先生1924年出生于山东威海 1949年参加革命 并考入解放军前线歌舞团独奏演员 他在民族乐器演奏方面是位多面手 六十年代他采用江南民歌和昆曲音调为素材 创作并演奏了 姑苏行 和 脚踏水车唱山歌 并因此而享誉笛坛 江先谓曾在1959和1965年两次随中国艺术团先后到过奥地利 苏联 波兰 印尼等国演出 作者 25 姑苏行 这首乐曲的旋律取材于昆曲音乐 曲式由引子 行板 小快板 尾声组成的四段体结构 乐曲技巧采用的是江南丝竹中典型的 颤 叠 赠 打 的手法 手指要灵活并具有弹性 同时 要求气息饱满 流畅 音色上要追求 润 厚 松 美 26 引子 散板 其音乐表现的是一个 晨 字 力度弱起渐强 旋律音域由低向高进行 如旭日渐渐东升 描写出了江南春早 万物荣欣 一派祥和的迷人景象 27 优雅的行板 这里的演奏要突出一个 行 字 而且是优雅 欣然的 行 如同徜徉在如苏园林的美景中 因此速度应稳健而流畅 指法上 强调江南丝竹中颤 叠 赠 打手法的运用 28 热情的小快板 其演奏要突出一个 舞 字 舞榭歌台上的 舞 花园中万紫千红的 舞 游人心中心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