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保留灌肠ppt课件.ppt_第1页
中药保留灌肠ppt课件.ppt_第2页
中药保留灌肠ppt课件.ppt_第3页
中药保留灌肠ppt课件.ppt_第4页
中药保留灌肠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保留灌肠法 1 定义 中药保留灌肠又称肛肠纳药法 是将中药煎剂或掺与散剂 自肛门灌入 保留在直肠结肠内 通过肠粘膜吸收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具有清热解毒 软坚散结 活血化瘀等作用 2 目的1镇静 催眠 用于高热等症 2控制肠道感染 如结肠炎 直肠周围脓肿 肠道易激综合症 3控制慢性炎症的临床症状 如慢性盆腔炎 慢性前列腺炎等 评估病情及治疗情况意识 生命体征 排便情况和自理能力心理状况 合作程度肛周皮肤 粘膜情况 3 1预期目标 1 病人体温降低或正常 2 病人慢性炎症 肠道感染 氮质血症等临床症关缓解 2准备 1 护士衣 帽 口罩 洗手 2 用物治疗盘内备注洗器 量杯 或小容量灌肠筒 少量温水 药液 小号肛管 弯盘 止血钳 润滑剂 棉签 卫生纸 橡胶单与治疗巾 10cm高的小枕 便宜盆及便盆布 必要时备屏风 温度计 3病人缓解紧张情绪 排空大小便 必要时可先作不保留灌肠 4环境关好门窗 调节室温 必要时屏风遮挡 4 用物 5 操作步骤 1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旁 对床号 姓名 做好解释 再次核对治疗卡 2根据病情选择适宜体位 左侧或右侧卧位 双膝曲屈 裤脱至膝部 臀部移至床沿 上腿弯曲 下腿伸直微弯 垫橡胶单与治疗巾于臀下 垫小枕于橡胶单下以抬高臀10cm 3检测药液温度 注洗器抽取药液 或倒入小容量灌肠筒内 连接肛管 润滑肛管前端 排气 夹紧肛管并放入清洁弯盘内 弯盘置于臀下 左手用卫生纸分开臀部 显露肛门 右手持血管钳夹入肛管前端轻轻插入15cm 4松开血管钳 缓慢注入药液 灌肠筒滴入速度视病情而定 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 注入时间宜在15 20分钟内 6 5药液灌毕 夹紧肛管 分离注沅器 抽5 10ml温开水从肛管缓缓注入 或直接将温开水10ml倒入灌肠筒内滴入 6分离注洗器 抬高肛管 反折或捏紧肛管 封闭式灌入法直接关上开关 开放式灌入法则夹紧橡胶管 用卫生纸包住肛管前段 拔出肛管放于弯盘内 7用卫生纸轻揉肛门片刻 遗臭万年病人屈膝仰 抬高臀部 待10 15分钟后取出小枕 橡胶单和治疗巾 嘱病人静卧1小时以上 8整理床单位 撤去屏风 开窗通风 观察病人反应 9清理用物 洗手 记录病签名 7 操作要点 1 卧位 左侧卧位2 压力 40 60cm3 插入深度 7 10cm 8 评价 1病人卧位符合病情需要 暴露少 衣被无污染 2药温适宜 剂量准确 病人无不良反应 症状缓解 3护士操作熟练 方法正确 肛管插入深度符全要求 9 注意事项 1 操作前先了解病人的病变部位 掌握灌肠的卧位和肛管插深度 一般视病情而定 如慢性痢疾 病变多在直肠和乙状结肠 宜采取左侧卧位 插入的深度以15 20厘米为宜 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多在乙状结肠或降结肠 插入深度应达18 25厘米 阿米巴痢疾病变多在回盲部 应采取右侧卧位 2减轻肛门刺激 宜选用小号肛管 压力宜低 药量宜小 为促进药物吸收 插入不能太浅 操作前须嘱排空大便 必要时先作不保留灌肠 3一般用量200ml以内 小剂量药液灌肠时应加倍稀释 以增加吸收率 4慢性肠道疾患病人应在晚间睡前灌入 灌肠后药液保留时间越长越好 并减少活动 5灌肠液应温度适宜 一般为39 40 可根据药性 年龄及季节作适当调整 清热解毒药温度宜偏低 以10 20 之间为宜 清热利湿药则稍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