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铅污染ppt课件.ppt_第1页
血铅污染ppt课件.ppt_第2页
血铅污染ppt课件.ppt_第3页
血铅污染ppt课件.ppt_第4页
血铅污染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铅中毒不容忽视 1 2009年至2010年各地血铅事件 2009年8月昆明东川区200余名儿童血铅超标 当地调查组认为与工业企业污染无直接相关性 患儿获免费治疗 2009年9月福建上杭县百余儿童血铅含量超标 污染源华强电池厂停产 2009年10月 铅都 河南济源市共检测出千名儿童血铅超标 政府分批提供免费治疗 32家小铅厂停产整顿 2010年1月江苏大丰市51名儿童查出血铅含量超标 政府确认盛翔电源有限公司为污染源 限令搬迁 2010年3月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县渔箭镇94名村民血铅异常 其中儿童88人 忠义合金有限公司被责令停产 2010年3月湖南郴州市嘉禾县 桂阳县铅中毒者超过300人 涉事的3家未经环评的企业被关闭 环保部派员前往督察治污 多名官员被免职 2010年7月云南大理鹤庆县84名儿童疑似血铅超标 官方通报系当地村民土法 小氰池 提金所致 后取缔 小氰池 生产及关闭非法炼铅企业 2 主要内容 概述血铅污染的来源血铅对人体的危害血铅的治疗 3 简述 血铅是指血液中铅元素的含量 铅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重金属元素 在人体内无任何生理功用 其理想的血铅浓度为零 然而 由于环境中铅的普遍存在 绝大多数人体中均存在一定量的铅 铅在体内的量超过一定水平就会对健康引起损害 儿童由于代谢和发育方面的特点 对铅毒性特别敏感 研究证实 血铅水平在10ug dL 0 483umol L 左右时 虽尚不足以产生特异性的临床表现 但已能对儿童的智能发育 体格生长 学习能力和听力产生不利影响 铅中毒 环境中的铅经食物和呼吸途径进入人体 引起消化 神经 呼吸和免疫系统急性或慢性毒性影响 通常导致肠绞痛 贫血和肌肉瘫痪等病症 严重时可发生脑病甚至导致死亡的现象 铅一旦进入体内则难以排出 其排出率为66 多从小便排出 占2 3 其次随粪便排出 占1 3 极少数通过头发和指甲脱落排出 4 血铅污染的来源 环境中的铅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来源 一是自然来源 二是非自然来源 自然来源是指火山爆发 森林火灾等自然现象释放到环境中的铅 非自然来源是指人类活动 主要是指工业和交通等方面的铅排放 铅的人为排放是造成当今世界铅污染的主要原因 5 血铅污染的来源 大气中土壤和尘埃中水中日用品及装饰材料中玩具和学习用品中食品中 6 大气中的铅 主要是指来自工业生产 生活和交通等方面的铅排放 估计全世界每年向大气排放铅在349250吨 排放铅毒来自于不可避免的工业废气 含铅汽油 汽车尾气 燃煤 钢铁冶金 化学工厂排放废气 7 土壤和尘埃中的铅 正常情况下 土壤含铅10 50mg kg 但在城市地区 土壤中的铅含量可能高出数百倍甚至数千倍 8 水中的铅 废水污染饮用水体可造成水中铅含量升高 自来水管道中某些铅质材料制成的部件 如水管 阀门 水龙头 使水中的铅含量增高 尤以清晨第一次打开水龙头含铅量较高 热水龙头放出的水含铅较冷水龙头为高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中明确规定铅的控制标准为 9 食品中的铅 室内铅尘可污染厨房中的食物 涂有含铅彩釉的器皿储存食物 用铅质焊锡制作的食品罐头 均可造成食品污染 另外 还有含铅较高的某些食品 如普通皮蛋 爆米花等 在传统制作皮蛋的工艺中 需要加入氧化铅以加快成熟 导致皮蛋内含高浓度铅 曝米花机的炉瞠和护盖 是用含铅量很高的生铁制成的 由于铅的熔点较低 在密闭加热时极易挥发并掺入爆米花中 10 血铅对人的健康损害 低浓度铅进入人体后将对人体的正常细胞产生危害 铅分子通过血液干扰神经细胞的正常工作 在血液中破坏血红素的生存和脑微血管的渗透性 特别是铅在大脑内蓄积影响尤为严重 在大脑发育的早期 如胚胎期 可导致大脑发育迟缓 不健全 最终影响人的智力 科学研究证明 血铅水平每上升100 g L 儿童智商 IQ 将丧失 6 7 分 血铅异常诊断标准按照国家规定 目前血铅异常的诊断标准分为儿童标准和成年人标准两种 一 根据卫生部 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分级和处理原则 卫妇社发 2006 51号 规定 儿童血铅浓度在100 199微克 升为高铅血症 200 249微克 升为轻度铅中毒 250 449微克 升为中度铅中毒 大于450微克 升为重度铅中毒 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 GBZ37 2002 成人血铅浓度400 599微克 升为观察对象 大于 等于 600微克 升为轻度中毒 在轻度中毒的基础上 具有腹绞痛 贫血和轻度中毒性周围神经病之一者 可诊断为中度中毒 具有铅麻痹和中毒性脑病之一者 可诊断为重度铅中毒 根据此 标准 第一条 非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诊断和处理亦可参照使用 的规定 成年人参照此标准执行 11 1 对神经系统的损伤 急性中毒症状 如呆滞 厌食 呕吐 腹痛 腹泻 以及谵妄 抽搐 昏迷等铅性脑病症状 严重者可出现特发性癫痫样发作 可导致死亡或留下严重后遗症 慢性中毒经过 如患儿容易激动 注意力短暂且多动 有攻击性行为 或反应迟钝 嗜睡 运动失调 铅中毒患儿智力发育落后 血铅水平每上升10ug dl 其智商将丢失6 7分 慢性中毒在临床上最多见 12 2 对血液系统的损伤 铅中毒时血红素合成受阻 血红蛋白水平下降引起贫血 贫血多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贫血症状较成人多见 随铅中毒程度加重而加重 13 3 对心血管系统的损伤 铅中毒时 能导致细胞内钙离子的过量积聚 使血管平滑肌的紧张性和张力增加引起高血压与心律失常 14 4 对消化功能的影响 铅中毒早期缺乏特异性表现 常见症状为食欲减退 恶心呕吐 腹泻便秘 消化不良等肠胃机能紊乱 婴幼儿表现为厌食 哭闹较大儿童可诉腹痛 但齿龈铅线及肠绞痛少见 上述症状系铅直接作用于平滑肌 抑制其自主运行 并使其张力增设而引起 15 5 对泌尿系统损伤 铅中毒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减少 致使肾小管对物质的排泄和重吸收功能受损 临床上出现氨基酸尿 糖尿 晚期出现尿少 氨质血症肾功能衰竭症状 16 6 对免疫系统损伤铅能使宿主对内毒素的易感性增高 抵抗力降低常引起呼吸道反复感染 7 对内分泌系统损伤铅除了抑制血红素合成酶系外 还能抑制维生素D活化酶系 肾上腺皮质激素与生长激素的分泌等 导致儿童体格发育障碍 血铅水平每上升10ug dl 其身高少长1 3cm 17 铅中毒的治疗 1 杜绝铅继续进入体内轻症病儿 杜绝铅的来源 已能中止危重症状 对误服大量含铅药物造成中毒者 首先催吐 并用1 硫酸钠洗胃 继之用胃管注入硫酸钠15 20g 形成不溶性硫化铅 然后再洗胃 清除沉淀出的硫化铅 以后服用较大量牛乳或生蛋白 使剩余铅质成为不易溶解的盐类 并可保护胃黏膜 再导泻 18 铅中毒的治疗 2 促进铅的排泄依地酸钙钠 二巯丙醇 二乙烯三胺五乙酸三钠钙 促排灵 CaNa3DTPA 等均为常用的驱铅药物 须注意副作用 用二巯丙醇的过程中 勿同时应用铁剂 19 铅中毒的治疗 3 治疗急性腹痛用阿托品 山莨菪碱 654 2 维生素K解除痉挛 可用10 葡萄糖酸钙缓慢静注 20 铅中毒的治疗 4 治疗急性脑症状用地西泮 安定 苯巴比妥控制惊厥 20 甘露醇或50 葡萄糖降颅压 控制液量在40 60ml kg 相当于800 1200ml m2 调整水电解质平衡 21 儿童较成人吸收的铅既多又快 在儿童体内的铅 不像成人那样多在致密骨质中 成人占总铅量的94 儿童仅占64 儿童骨组织中有较多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的 可移动 铅 容易向血液和软组织中移动 因而内源性铅暴露的机会和程度较成人高 容易导致儿童铅中毒 世界性组织和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以及美国儿科学会制订儿童铅中毒诊断的标准为 血铅水平超过或者等于100 g L 22 儿童血铅的防治 1 全社会重视 消除环境铅的污染我国城市儿童中有一半左右的血铅水平超过铅中毒标准 10ug dl 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铅作业污染的管理 如加快汽油无铅化进程 儿童玩具与学习用品中的铅含量不得超标等 23 儿童血铅的防治 2 经常洗手 剪指甲一次洗手可消除90 95 附着在手上的铅 避免消化道摄入 常剪指甲并纠正吮指及咬指甲的不良习惯 24 儿童血铅的防治 3 清洗用具凡是小儿可以放入口中的玩具 文具或易舔触的家具 均应定期擦洗 除去铅尘 4 家庭扫除定期进行家庭扫除 用水和湿布清洗室内 除去铅尘 食物和餐具应加罩 遮挡铅尘 平时常开窗通风 不居住刚装修的房屋 25 儿童血铅的防治 5 个人卫生家长 特别是职业接触铅或长期在街边工作 按规定下班前洗手 澡 进屋前更衣 小孩不去街边玩耍 停留 避免吸入汽车尾气 铅尘 26 儿童血铅的防治 6 营养导向少吃 含铅食品 如皮蛋 爆米花 多吃 含钙 如牛奶 乳制晶 豆制品 含铁 如蛋 肉 动物血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