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稿:专题研究二文艺心理学.doc_第1页
讲稿:专题研究二文艺心理学.doc_第2页
讲稿:专题研究二文艺心理学.doc_第3页
讲稿:专题研究二文艺心理学.doc_第4页
讲稿:专题研究二文艺心理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研究二 文艺心理学家教学目的和要求:1 了解主要文艺心理学家的生平;2 掌握主要文艺心理学家的主要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文艺心理学家的主要观点。难点:文艺心理学家。授课方式: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课时数:6个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节 弗洛伊德生平及其主要观点一、弗洛伊德生平简介1、简介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学术身份: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病专家、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家、哲学家。民族身份:犹太人(改变世界的三个犹太人: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2、生平经历弗洛伊德一生历程自幼天资过人1856年5月6日出生在摩拉维亚4岁时随全家迁往维也纳中学时代曾连续七年为全班第一名,几乎不用参加班里的考试1873年17岁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1881年25岁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886年与马莎伯莱斯结婚,后生有三男三女1938年因遭纳粹迫害迁居伦敦1939年12月23日因口腔癌在伦敦逝世,终年83岁3、主要著作释梦(1900年)、图腾与禁忌(1913年)、精神分析运动史(1914年)、文明及其不满(1929年)等。二、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弗洛伊德受过良好的古典文化的教育,包括希腊文和拉丁文。他把镌刻在德尔菲神殿里的神谕“了解你自己”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像苏格拉底那样献身于自我知识的追求。他精神分析理论具有“泛性论”的色彩,认为人的性欲本能是人任何活动或行为的基本动力,尽管是深层的,但是起决定作用的动力。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基础理论(1)本能说弗洛伊德认为人性之根本就是由生物能转换而来的心理能的发泄和反发泄。人的一切行动,都来自于本能,本能决定了一切心理活动过程方向的先天状态。本能的主要根源是人体的需要,本能的最终目的就是缓解或消除人体的需要状态。弗洛伊德认为人具有“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两种基本的生命本能。本能是指“由躯体的内部力量决定着人的精神活动方面的一种先天状态,本能是人内部的需求和冲动。人的本能:生的本能自我本能:与个体生存相关联的一些本能,比如自我保护、饮食等,作用是保存个体的生命。性本能:是指与性和种族繁衍相关的本能。死的本能以破坏为目的的攻击本能,它的终极目的就是毁灭生命状态。(2)人的心理结构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分为三个层次:人的心理结构命名层面比例阐释意识表层冰山一角涵义意识是指一个人所直接感知到的内容,是人的心理状态的最高表现,可以用语言表达,并受社会道德的约束。举例比如,你现在感受到我们在上课这种氛围,比如你能掌握住我们这节课学了有关“弗洛伊德”的知识。前意识中层冰山与海平面的交接面涵义前意识是指那些此刻并不在一个人的意识之中,但可以通过集中注意力或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回忆起来的过去的经验。举例比如,在考试的时候,就是想不起来的一个名词、人名、作品、年代等,但在做到后面的时候又会突然想起来的这些内容。潜意识或无意识底层没入海平面的那部分涵义主要是一种性本能,或者性冲动,它是毫无理性,是处于大脑底层的庞大领域,无意识中藏有被压抑的观念和情感,这些观念、情感、欲望、本能往往不能见容于社会,但常常以冲出来,但一般被意识所抑制而强迫留在潜意识深处。举例比如说“恋母情结”,比如说在六人行(老友记)中出现的一个细节,就是有时候会把自己的爱人错看成自己的父母而造成的尴尬。人的心理的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意识与潜意识相对立,意识压抑潜意识,使潜意识只能得到伪装的、象征的满足。比如,一些不为社会历史文化所认同的一些情绪、欲望往往在梦中得到发泄,所以说做恶梦并不一定是坏事,做梦其实是一种发泄人心理抑郁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保持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比如你喜欢上了一个你本来不能喜欢的人,而在梦里和他或者她见面了,这有助于缓解你期待焦虑的情绪。另一方面,潜意识是人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它其实是暗中控制意识的支配者,是决定人行为和愿望的内在动力。(3)人格结构学说1923年,弗洛伊德在自我与本我中阐述了他的著名的“人格结构学说”:他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面构成:人格构成名称英文名遵循原则阐述本我id愉快原则完全来自潜意识,基本上由性本能构成。自我ego现实原则代表理性,以现实的原则控制本我的活动,一方面驾驭本我,另一方面又舒缓本我的紧张程度。超我superego理想原则代表社会道德准则,是伦理化的自我,按照“至善原则”活动,主要压抑本能的冲动。2、弗洛伊德文艺心理学观点弗洛伊德几乎探讨了文学上所有的经典问题,并作出了自己带有“精神分析”色彩的回答,具体分为四个方面:(1)艺术的本质论弗洛伊德认为艺术是人本能(instinct)的一种升华,升华是本能发泄在文化领域包括艺术领域中的转移。这种转移或者移情可以得到社会的承认,人们的赞许,得到本能的补偿。弗洛伊德在心理学导论中说到:“凡是艺术家,都是被过分的性欲所驱使的人。”(2)艺术创作论艺术创作的动力和源泉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和本能。弗洛伊德在创作家与白日梦中指出,白日梦就是人的幻想,它源于儿童时代的游戏,儿童靠游戏来满足自己的愿望,获得快乐。成人用幻想来满足在现实中难以实现、羞于启齿的愿望。梦就是幻想的一种,白日梦也是幻想的一种。而且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家和白日梦者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他推论出艺术家都是白日梦者。(3)艺术作品论弗洛伊德认为艺术作品是欲望的替代性的满足对象。比如,现在许多人喜欢看“穿越”文学,就是这些“穿越”小说可以满足一部分用现在的理念去古代过把瘾,可以在古代社会充当一个历史的主宰者或先知。(4)艺术功能论弗洛伊德认为在艺术的功能上则表现为一种变相实现受压抑欲望的补偿作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书生女妖”模式当时穷困文人性欲望被压抑而补偿的产物。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的影响及评价1、影响(1)弗洛伊德是第一个把研究的视线牵入艺术家的最幽深的内在世界的心理学家。虽然泛性论中有关性的强调让我们感觉到很窘,尴尬,但他毕竟启发人们去把艺术家的艺术冲动看作是来自生命本体深处的东西。这样就不可能把艺术家当作冷冰冰的人,而是有血有肉的主体。从这个角度讲,他提升了创作者的主体意味。因为在古典的概念里,艺术家是工匠,而不是富于个性和创造欲的人。(2)弗洛伊德几乎接触了艺术理论的所有方面。每当他谈论一个问题时,他往往会涉及到更多的问题,从创作的动力、艺术家的心理素质,到艺术的形式和内容、艺术的社会功能等等,都能找到相关的论述。(3)弗洛伊德是第一个对艺术问题表现极大兴趣的专业心理学家,影响是相当深远。一部没有弗洛伊德的文艺心理学书,是不可想象的。2、局限弗洛伊德的理论观点偏颇也是很明显的。(1)在总的原则上,弗洛伊德的理论是非社会学上的,因此,许多理论无法得到验证,而且有的地方引申的有点离奇。比如,在对达芬奇名画圣安妮和圣母子分析中,他把画家将圣安妮画得如此年轻而又迷人的原因归结为达芬奇的俄狄浦斯情节的反映,这实际上是很难说通的。因为在那个时代对圣安妮的狂热崇拜是很盛行的事情。(2)是不是所有的艺术作品都必然和潜意识领域中的童年情节有关或者更进一步说,假如力比多的转移、升华是必然的和普遍的,那么这种转移或升华寄托在艺术形式上是否都有确定的价值?用一个理论去论说所有的艺术问题必然是捉襟见肘的,把复杂的文艺现象简单化、程式化必然是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