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培训.ppt_第1页
艾灸培训.ppt_第2页
艾灸培训.ppt_第3页
艾灸培训.ppt_第4页
艾灸培训.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艾灸疗法基础知识培训 艾灸疗法的功效艾灸的作用原理艾灸的适应症艾灸之后的好转反应影响艾灸疗效的因素 1 调和阴阳 人体阴阳失衡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本疗法具有调和阴阳的功效 2 温经散寒 艾叶性温 火力温和 渗透性强 可深达肌层 具有行气活血 温经散寒的功效 3 消瘀散结 气遇热则行 遇寒则凝 利用艾灸的温热穿透力 可使气行血行 血脉通利 消瘀散结 4 补中益气 借助热力可将艾草的功效和药力深入经络脏腑 起到补中益气之功效 5 祛邪扶正 艾灸可以提升人体正气 升清降浊 祛邪扶正 提高机体免疫力 预防疾病 是必备的养生保健方法 1 祛寒邪 艾草具有纯阳之性 借助灸火产生的活跃能量 对经络有激发 疏导的作用 可以疏通经络 调和气血 对治疗寒邪 阳虚有奇效 2 补元阳 现代人由于工作繁忙 压力过大 加之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 使元阳之气消耗过多 正气不能抵御邪气的入侵 养生灸能很好的补充人体阳气 提升正气 元阳 清 徐灵胎 医学源流论 阴阳升降论 指出 人身象天地 天之阳藏于地之中者 谓之元阳 元阳之外护者谓之浮阳 浮阳则与时升降 若人之阳气则藏于肾中而四布于周身 惟元阳则固守于中 而不离其位 元阳原于肾中先天之阳 得后天之阳以滋养 先天之阳不可补 但后天之阳可补 元阳耗损只要没达到绝阳就可以依靠补后天之阳而补回来 3 通经络 经络不通最典型的表现就是疼痛 就是中医讲的 痛则不通 通则不痛 艾灸通过火力使药力得到发挥 把经络中的瘀滞化掉 经络就通顺了 4 调正气 正气决定人体与疾病做斗争的能力 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因 明朝的李梴 医学入门 中说到 虚者灸之 使火气以助元阳也 实者灸之 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 1 四肢关节疾病 风湿 类风湿性关节炎 滑膜炎 肩周炎 受寒及劳损引起的颈肩腰腿痛 四肢不温 手脚冰凉 2 消化系统疾病 脾胃虚寒 消化不良 食少便溏 腹痛泄泻 慢性肠胃炎 3 呼吸系统疾病 胸闷咳嗽 咳痰不出 咽喉炎 支气管炎 风寒感冒 4 妇科疾病 月经不调 痛经 闭经 宫寒不孕 盆腔炎 盆腔积液 宫颈炎 附件炎 宫颈糜烂 乳腺炎 乳腺增生 5 疼痛类 由经络瘀滞所导致的四肢酸 胀 麻 沉 肿 痛 1 排风寒 从头项 四肢末梢往外冒冷气 甚至全身或半身发冷 多穿不暖 但体温正常 可能伴随有打喷嚏 流鼻涕 浑身肌肉关节酸疼等症状 2 排郁气 情绪变化为主 如烦躁易怒 悲伤 委屈易哭等 多伴有呃逆 排气等现象 3 排痰湿 咳痰 呕吐 腹痛 腹泻 水样稀便或粘液样便 可能伴有头面四肢浮肿或半侧身甚至全身浮肿 排尿困难 小便频数 尿液混浊刺鼻 局部或全身冷汗等 4 排火毒 多疮疡 痈肿 发烧 类似湿疹伴奇痒 伴随大小便火烫 灼热 5 排血瘀 在胃肠则大便深褐色或酱紫色 在心肺则痰中带血丝 血块 在胞宫则女性经血中有组织包快 伴随体表发青 皮下有固定不动的肿块 口唇指甲青紫 其他反应 皮肤潮红 由于热力作用造成报喜血管扩张 皮肤出现潮红 口渴 艾灸会消耗人体水分 造成口渴现象 喝温白开水或者红糖水 不可饮用菊花等寒凉的茶水 灸感传导 施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会产生其他感觉 透热感 散热感 传热感 游离热感 内热感 其他 艾灸禁忌症 1 阳亢实热 口舌生疮 便秘等不能灸 2 局部有溃疡 疮痈 红肿等不能艾灸 3 感冒发烧期 醉酒 过劳等不能艾灸 4 妇女经期 妊娠期慎灸 5 体内植入支架 钢钉等术后病人手术部位忌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