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活学活用ppt课件.ppt_第1页
内经活学活用ppt课件.ppt_第2页
内经活学活用ppt课件.ppt_第3页
内经活学活用ppt课件.ppt_第4页
内经活学活用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经 活学活用 内经 是什么样的一本书 为什么要学习 内经 学习 内经 有什么用 1 一 内经 及其学术特点 1 内经 其书 西汉中后期汇编而成 书名首载于 汉书 艺文志 内经 分 素问 和 灵枢 两部分 各9卷 共18卷 各有81篇 内容非常丰富 素问 是集各医家医论 着重论述基础理论的著作 全书阐述阴阳 藏象 经络 病因 病机 诊法 治则等医学原理 原书的第七卷早佚 唐代医学家王冰注释 素问 时以 旧藏之卷 补入 灵枢 又称 针经 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对针灸作较多论述的医学基础理论著作 2 隋代医学家全元起 精通医学 在当时有很高的声誉 有 患者仰之 得元起则生 舍元起则死 的赞誉 也是中国医学史上较早也较有影响的 素问 注释者 唐代医学家王冰 积20年时间 注释 黄帝内经素问 9卷 王冰是继全元起之后对 内经 又一次进行整理注释的医学家 对保存和传播古代医学文献作出了很大贡献 一 内经 及其学术特点 3 北宋医学家林亿等人 校注 黄帝内经素问 正其讹误6000余字 增其注义2000余条 他们的校注本名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这是现存 黄帝内经素问 的最完善的注释本 灵枢 是我国古代人民从实践中发现并总结记录下来的关于人体经络与脏腑之间的联系以及用针灸治病的理论 是中医学的重要典籍 原书在晋 唐时期流传并不广 经宋代医学家史崧以 家藏旧本校刊 后才广泛流传开来 一 内经 及其学术特点 4 明代医学家马莳 又对 素问 及 灵枢 重新分卷注释 编辑成 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及 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各9卷 一 内经 及其学术特点 5 2 内经 的学术特点 黄帝内经 是两千五百年前中医理论之集大成 也是当今中医基础和诊断 治疗 以及临床各科的主要理论依据 因此 黄帝内经 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必须要读的重要经典之一 与 黄帝内经 直接相关的古典医著还有 难经 解 内经 之难 是对 内经 理论的完善与补充 黄帝内经 和 难经 是迄今最早记录中医理论来源的主要著作 一 内经 及其学术特点 6 2 1 内经 的解剖及生物医学思想 事实上 在 内经 时代 中国已经有较细致的人体解剖记载 在 内经 和 难经 中都详细记录了人体内脏器官的形态 大小 容量等 这些概念既有专篇论述 也有穿插于其他说理性的篇章 但为何后来中医之解剖学及与解剖相关的理论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 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当是来自封建制对人们思想 行为的限制 西方也如此 一 内经 及其学术特点 7 四十二难曰 人肠胃长短 受水谷多少 各几何 然 胃大一尺五寸 径五寸 长二尺六寸 横屈 受水谷三斗五升 其中常留谷二斗 水一斗五升 小肠大二寸半 径八分 分之少半 长三丈二尺 受谷二斗四升 水六升三合 合之大半 回肠大四寸 径一寸半 长二丈一尺 受谷一斗 水七升半 广肠大八寸 径二寸半 长二尺八寸 受谷九升三合 八分合之一 故肠胃凡长五丈八尺四寸 合受水谷八斗七升六合 八分合之一 此肠胃长短 受水谷之数也 一 内经 及其学术特点 8 肝重四斤四两 左三叶 右四叶 凡七叶 主藏魂 心重十二两 中有七孔三毛 盛精汁三合 主藏神 脾重二斤三两 扁广三寸 长五寸 有散膏半斤 主裹血 温五脏 主藏意 肺重三斤三两 六叶两耳 凡八叶 主藏魄 肾有两枚 重一斤一两 主藏志 胆在肝之短叶间 重三两三铢 盛精汁三合 胃重二斤一 二 两 纡曲屈伸 长二尺六寸 大一尺五寸 径五寸 盛谷二斗 水一斗五升 汉制 1升约等于今200毫升 1尺约等于今23 24厘米 1斤约等于今250 3克 一 内经 及其学术特点 9 四十三难曰 人不食饮 七日而死者 何也 然 人胃中当留谷二斗 水一斗五升 故平人日再至圊 一行二升半 一日中五升 七日五七三斗五升 而水谷尽矣 故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 水谷津液俱尽 即死矣 四十四难曰 七冲门何在 然 唇为飞门 齿为户门 会厌为吸门 胃为贲门 太仓下口为幽门 大肠小肠会为阑门 下极为魄门 故曰七冲门也 一 内经 及其学术特点 10 三十一难曰 三焦者 何禀何生 何始何终 其治常在何许 可晓以不 然 三焦者 水谷之道路 气之所终始也 上焦者 在心下 下膈 在胃上口 主内而不出 其治在膻中 玉堂下一寸六分 直两乳间陷者是 中焦者 在胃中脘 不上不下 主腐熟水谷 其治在脐傍 下焦者 当膀胱上口 主分别清浊 主出而不内 以传导也 其治在脐下一寸 故名曰三焦 其府在气街 一 内经 及其学术特点 11 内经 中还有对人体呼吸 肺的功能 循环 心主血脉的功能 消化 脾胃腐熟受纳与运化精微的功能 等功能认识的记载 有人体生物信息传导 经络现象 等的记载 有对人体遗传特征 体质 的记载等等 这是生物医学的理论 一 内经 及其学术特点 12 2 2 内经 的生产实践及生活经验基础 包括认识和处治疾病的经验 内经 之成书目的在于指导后人识病 治病 为人类的繁衍生息服务 因此 古人毫无保留地将他们见到疾病的表现 治疗的经过及获效的道理用简单的语言传达给后人 如 内经 对热病 热论篇 咳嗽 咳论 痹病 痹论 等的认识 以及针灸 按摩等治疗方法的记载等等 一 内经 及其学术特点 13 其次是古人通过对人体生理及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观察 而总结出的养生理论 如 生气通天论 此外 也包括很多古人见到治疗失误或难以治愈的坏病的记载等等 这些都无疑是经验的总结 一 内经 及其学术特点 14 2 3 内经 的天文 地理学思想 中医历来认为人体不是孤立于自然之 物 而是因天地自然而生 因天地自然而成 因天地自然而病 因天地自然而死的生命体 内经 中有不少篇章就是论述天地 自然与气候 如七篇大论等 而在其他篇章也常见以自然解释人体的基本结构 功能及生理病理特点的 或将人体比象自然 或以地理联系人体脏腑 或以四季 六六制节 地球 太阳的运动规律 如 六节藏象论 来解释人体阴阳盛衰 脏腑禀赋阴阳之多少等 一 内经 及其学术特点 15 此外 还有以地域的差异论述人体体质的不同及所患疾病的差异 当然也包括有古人的经验总结 如 异法方宜论 有以时间节律阐述人体经脉运行及生理 病理规律 如 卫气 五十营 等等 有关天文 地理之论 约占 黄帝内经 全书十分之一强 一 内经 及其学术特点 16 2 4 内经 的数理科学思想 数算 推理是 内经 的另一特色 它继承和沿用了中国古代对天文 历法 时辰等的推算及逻辑推理方法 如七篇大论 在对人体藏象 经脉运行及疾病发展预测等方面都有较巧妙的运用 如 六节藏象论 五十营 脏气法时论 八正神明论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等 在某些方面蕴涵着人体宏观运行的数理规律 这是生物数学理论 一 内经 及其学术特点 17 2 5 内经 的社会学 心理学思想 中医不但重视自然环境及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生物界 而且更重视对人类社会本身的观察和研究 内经 认为人离不开社会 医生也不能脱离社会研究疾病 诊治疾病 个体的生理 病理都与社会因素有关 如 五藏别论 疏五过论 上古天真论 等 同样 在 内经 中有关心理学的理论也很丰富 包括认知 情绪 人格 意志 需要等等 如 本神 且这些因素不是孤立的 也不是与医学无关的 而是为临床医疗和养生服务 一 内经 及其学术特点 18 2 6 内经 的哲学思想 有人说中医源于哲学 即源于 周易 其实也不尽然 首先 周易 包括 易经 和 易传 两部分 易经 约成书于春秋战国 而 易传 的成书年代与 内经 的成书年代相近 易传 问世后 周易 的哲学思想才昭然天下 其次 周易 并非哲学专著 其主要内容是观象 占卜 其中也包括一些自然科学的内容 两书有相同来源的思想及素材 但未必有相传承的关系 一 内经 及其学术特点 19 内经 及 周易 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体现 内经 之所以引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是为了临床经验的升华和理论的规范 这也正是中医有别于其他国家的传统医学的根本所在 是中医得以历代传承 以及在宏观 整体 辩证层面认识人体及疾病的基础 但哲学的规范和升华也离不开经验的总结和对客观事物的观察 一 内经 及其学术特点 20 二 内经 在中医理论及临床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现实意义 1中医之发展离不了 内经 经常听某些中医 尤其是学生说 中医理论是一个怪圈 转去转来 总是循环反复 怎么都说得通 但临床难有突破 甚至要真治好病不容易 他们也不理解老中医为什么就能治得好病 因而思想跳不出来 但为何中医理论成了怪圈 为什么又跳不出来呢 原因就在于学中医不深 不透 因为他们不甚清楚中医之为中医 中医理论由何而来 21 那么 到底古人给我们画的是一个死圈 还是一个活圈呢 中医理论发展的突破口又何在呢 我们只有通过深刻领会 内经 研究中医理论之发展 才会得出正确答案 首先 中医理论是开放系统 它有完全开放的思想 因而它不限制后学者的思路 即便是思维方法 辨证范式等也带有列举之意 运用时不必墨守成规 二 内经 在中医理论及临床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现实意义 22 其次 整本 内经 都不曾提到其理论无懈可击 是哲学之典范 不可上升 而相反其中给后人留下了许多遗憾或思考的余地 仲景 伤寒杂病论 正是撰用 素问 九卷 等 而后发挥 上升之作 温病学说也如此 因此 从 内经 开始中医理论就不是固步自封 而是开放式的发展 这样中医也才有不竭的生命力 二 内经 在中医理论及临床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现实意义 23 2中医临床成就得益于 内经 历代临床家的学术理论源自 内经 如张仲景 赵献可 李东垣 张介宾等等 二 内经 在中医理论及临床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现实意义 24 3近 现代医家与 内经 蒲辅周 1888 1975 生于四川省梓潼县长溪乡一个世医之家 15岁起 在祖父潜心教授下 他掌握了不少医药知识 他以 内经 难经 伤寒论 金匮要略 为基本研读之书 以 外台秘要 千金方 及历代诸家之书为参考之学 25 为验证书本知识 蒲辅周还勇于实践 如早年对 十八反 产生疑问 曾用半斤蜂蜜加葱白 两 将葱白捣如泥和蜜拌匀 放置半天后 每小时给狗喂三分之一 狗吃后无异常反应 自己又亲口服用 仍安然无恙 证实了蜂蜜与葱白并不 反 他也曾将海藻 甘草同服 经多次实验 证明海藻可与甘草同用 用于临床 发现其软坚消结之力更强 他还尝过甘遂配甘草 服后虽反应剧烈 但发现祛痰逐浊效果极好 他认为 中医学有独特的理论 内经 伤寒论 等典籍 是中医理论体系以辩证法为内核的结晶 必须认真继承和发展 26 3近 现代医家与 内经 秦伯未 1901 1970 生于上海市陈行镇中医世家 他博览群书 尤其重视对 内经 的钻研 享有 秦内经 之美称 他认为 内经 总结了前人的实践经验 同时也表达了古代的医学思想体系 成为祖国医学发展的基础 研究祖国医学先要学习 内经 然后可以顺流而下地贯彻到其他医书 不如此 便像失掉了钥匙 无法打开中医宝库的大门 27 他先后撰写了多种有关 内经 的专著 计有 秦氏内经学 读内经记 内经病机十几条之研究 内经知要浅解 内经类证 素灵辑粹 对 内经 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归纳 整理和研究工作 秦伯未在学术上善于学习 他认为西医的诊断有时可助于对某些疾病的性质 发展和转归的认识 因此他在临床实践中 多参考西医的诊断 而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进行辨证论治 充分发挥中医特色 常收到很好的疗效 但同时他又主张西医诊断只是仅供参考 而不能受其束缚 要有信心和勇气使用中医的理法方药去治疗 不宜失去中医之根本 28 3近 现代医家与 内经 岳美中 1900 1982 生于河北省滦南县小岳各庄的贫苦农民家庭 1925年 为赴梁任公王静庵创办的清华国学研究院之考 岳美中积劳成疾 肺病咯血 教师职务也被辞退 岳美中在养病中萌发了学习中医的念头 乃购得 医学衷中参西录 汤头歌诀 药性赋 和 伤寒论 等书 边读边试着服药 作者 陈可冀李春生 29 3近 现代医家与 内经 姜春华 1908 1992 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县 其父姜青云儒而兼医 姜春华自幼喜爱书画 熟读 四言脉诀 药性赋 汤头歌诀 等医家必读的启蒙书和 内经 难经 伤寒论 神农本草经 等医学经典著作 30 他认为 中西医之间不应有门户之见 因为两种医学都是面对着病人 只要立足于中医 做到西为中用 古为今用 学点西医只有好处 没有坏处 为此他自学西医大学的教材 还利用晚上去听课 参加西医进修班学习 并从留德医学博士李邦振学习听诊 叩诊 通过中西医会诊查房学习西医检查诊断 由于勤求古训 融会新知 使姜春华的思路驰骋于多学科之间 为他后来学术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对于提高临床疗效亦有裨益 肝病专家 全国闻名 31 二 内经 在中医理论及临床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现实意义 32 4 内经 不失为现代临床圭臬 临床好医生 必精于 内经 之学 不读 内经 休言临证 非厚德聪颖 不敢妄读 内经 学医不精 不可妄言临证 二 内经 在中医理论及临床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现实意义 33 1结合临床学 重视观察和经验积累 医学是经验科学 西医也如此 现代医学至今仍不敢忽视经验的重要性 即便是患者选医生也要考虑医生的经验 因而 说明经验对医学的发展 进步至关重要 两千多年来 中医除了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独立理论外 也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 如医案就是专家经验的集中体现 这些经验不但对后人有启发 而且促进了中医理论的发展 进步 但现在人们对经验的积累不够重视 认为中医古代验案只是个案 没有经过严格对照和随机双盲 因而没有科学意义 为此 现代中医临床研究也多注重学习现代医学的临床设计方法 这本无错 但经验的意义被人们歪曲和淡忘了 如果忽视了个案观察 就是自动放弃经验 这将会对中医理论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这是中医理论发展的根本保证 三 学好 内经 为临床 34 2勤于思考学 重视规范和理论归纳 中医要发展 理论要先行 要实现中医理论的螺旋式发展 就必须使理论归纳和规范不断上升 以适应临床情况发展变化的新要求 过去 中医理论的归纳和规范作用依赖哲学 现在看 这些基本思想仍未过时 但只停留在这些上层思想的指导 不能解决中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因此 必须在基本思想的指导下 引入一些新理论和方法 其次 客观地观察事物是科学发展必不可少的前提 然而 在实验科学越来越占据现代科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后 在 严格的 可重复的 或 循证的 科学设计下完成的实验研究结果被当然地认为是唯一的理论基础 这未免会犯机械唯物论的错误 三 学好 内经 为临床 35 相反 有的人只从不变的理论出发临证用药 如流感必清热解毒 高血压必平肝潜阳 或但凡辨证只会在寒热 虚实 表里及脏腑的简单组合中求解 或较少地引入一点所谓病因或现代研究 这既是理想化的理论归纳 也是经验主义的一种表现 这些研究要推动中医理论创新 则还必须理性地归纳 辩证地综合 三 学好 内经 为临床 36 3开阔眼界学 重视多学科知识为我所用 众所周知 内经 是多学科知识的集成 为了使中医理论在解决临床问题中发挥指导作用 为了使中医经验上升为理论 如前述 内经 借鉴了多学科的知识 现代人类生存和生活的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 临床面临的新问题很多 因此 既需要积累新的经验 更需要引进多学科知识 借助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来延伸和发展中医理论 使其不断上升 以解决更多临床急待解决的问题 如除了引进现代医学方法外 可以更多地引进一些现代自然科学方法 或软科学方法 尤其应当引入非线性的数理科学方法 引入新理论 新方法后应寻求与中医理论的融合 或在其他学科的启发下创新中医理论 三 学好 内经 为临床 37 4充满自信学 不盲目西化 和中国的现代化一样 中医现代化是一个过程 然而 中医现代化的目标是什么 各阶段的发展要求是什么呢 依本人之见 中医现代化的目标应该是使中医融入人们的思想观念 成为全中国乃至世界大多数人乐于接受的医学体系 是主流医学体系 能够为人类健康提供优质而丰富的服务 极大地满足人们对医学服务的需求 因而 中医近期及相当长一段时间需要做的是扩大临床治疗范围 拓宽保健和预防领域 提高整体临床疗效及保健 预防效果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 中医需要保持自身特点 注意积累经验 收集 分析客观观察资料 不断地使理论突破或飞跃 上升到一个或多个新的层次 这与简单地以西医解释中医是两回事 当然我们不反对用现代医学理论 方法阐释中医深奥道理 但它只是客观实验观察的一部分 三 学好 内经 为临床 38 5高瞻远瞩学 不停留于实用 中医发展到今天 很多人问 中医理论是否过时了 学习 黄帝内经 还有什么意义 不如学点 伤寒 金匮 温病 或时方 中药 有的人希望 黄帝内经 能告诉他们中医治疗疾病思想的科学性 他们认为中医只能走这条路 或者自我从属 或者自我消亡 然而 殊不知中医可以实现理论突破的依据和基础就在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恰恰告诉了我们中医治疗疾病的种种科学道理 黄帝内经 是折射中医发展的一面镜子 是中医取得突破和理论上升的一个参照坐标 三 学好 内经 为临床 39 秦伯未教授为扶掖后学 曾撰写了 内经知要浅解 以帮助初学者由学习李中梓的 内经知要 入手 先对 内经 有一个概括的认识继而深入学习 内经 秦伯未教授说 内经知要 是中医古典著作之一 黄帝内经 的简化本 李中梓选择了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 分为道生 阴阳 色诊 脉诊 藏象 经络 治则 病能等8篇 取名 内经知要 作为研究医学的入门本子 知要的来历 是根据 素问 至真要大论里说 知其要者 一言而终 不知其要 流散无穷 意思是 内经 全书有一个思想体系 明白这个体系 一句话便可说完 如果抓不到中心 那就散漫复杂 难以理解了 四 内经 学习进阶 40 我们要学习研究 内经 可以先学习一些关于 内经 的入门书籍 比如 可先学习李中梓的 内经知要 要能较快地掌握 内经知要 的知识 我推荐大家先学习秦伯未教授写的 内经知要浅解 见 谦斋医学讲稿 此外 许多医学入门书 也可以作为学习 内经 的参考或基础读本 如 医学三字经 药性赋 汤头歌诀 伤寒杂病论 等 四 内经 学习进阶 41 谈学习 内经 岳美中 内经 是中医基础理论典籍 究竟怎样对待 内经 如何学习 历来有不同的看法 初学 内经 第一步要先认字识句 只有把 内经 的难字难句弄懂 能够讲通 才能理解它的含义 这第一步工作 并不容易 一般得有老师指导 例如 炅 字 音 鬼 又读作 炯 形容火炎上貌 若不如此 炅则气泄 即无法理解 四 内经 学习进阶 42 第二步要求深入 深入要靠背诵 象 上古天真论 生气通天论 四气调神大论 金匮真言论 阴阳应象大论 咳论 痹论 疟论 调经论 等名篇及书中警句 或谈理论 或谈病证 都得细细地背过 天长日久 才有体会 如 异法方宜论 讲东南西北中五方地土不同 疾病不一 治法自当有别 这一篇理会深了 对不同地域的疾病 治疗就会心中有数 四 内经 学习进阶 43 一部 内经 主要讲人的生理病理 从四时以定五脏 从生理谈到病理 这是 内经 最大的特点 例如 内经 上讲 壮火食气 食气就是耗气 少火生气 少火就是阳气 少火譬如春季的温暖 春天温暖 生长万物 叫做少火 壮火譬如夏季的暑热 夏月暑湿流金 能够食气 叫做壮火 故人若保持 春天 的生气 病即易愈 一旦由少火而为壮火食气 病即危殆 由此可见 少火系指生理 壮火系指病理 两句话既讲生理 病理 也包含诊断 治疗 医者使人体春气常在 生机自然不息 俗话说春意盎然就是这个道理 只有懂得这种生理病理 才能学好 内经 四 内经 学习进阶 44 又如 内经 上 亢害承制 一语 十分科学 论生理病理细致入微 亢则害就是壮火 是为病理 但一经承 亢即制 是为生理 譬如水克火 火就不至于过旺 金克木 木就不会太过 这就是承乃制 易经 说 大哉乾元 万物资始 大哉坤元 万物资生 没有冬天的霜冻 就没有春天的生气 资始资生 阴阳互根 万事万物 靡不具备 在自然界如夏热没有秋凉承制 必然为疠为害 有热就有寒 无冻不成春 四时气候 春夏秋冬就是亢害承制 其间道理 无非 阴阳 二字 而生理 病理均括其中 所以我主张中医应研读 内经 而不主张单学生理 病理 解剖 只有从这个上面去悟 才是真正的中医 四 内经 学习进阶 45 内经 十三方 用法奇异 应该记住 通过临床观察 加以总结 例如四乌贼骨一芦茹丸方 出于 素问 腹中论 治女子血枯 经水不利 此方可以移治输卵管狭窄 其中乌贼骨味咸性温 能通经络 祛寒温 善破癥瘕 芦茹 即今之茜草 可以通经 雀卵甘温 最能旺盛性机能 鲍鱼汁亦为血肉有情之品 除补之以味外 能入肝散血 气臭腥秽 可引诸药入于胞中 亦同气相感之意 四药合用确能兴阳开结 疏化积滞 曾在印尼 治一妇人 结婚二十年 久不怀孕 西医诊断为左侧输卵管狭窄阻塞 求治于我 思索良久 径投本方 服二月后 经X光片检查 左侧输卵管闭塞已通 四 内经 学习进阶 46 又如同篇鸡矢醴方 有人曾经试验 确有显著利水功效 可见古人之方 确系经验总结 读书时于此等处不要轻易掠过 学习 内经 当知它与后世方书 虽有联系 区别也很明显 但不必生硬比附 例如 伤寒论 所论 六经 与 内经 迥异 强合一起 只会越讲越糊涂 于读书临证 皆无益处 四 内经 学习进阶 47 学习 内经 抓住 阴阳 就抓住了纲领 阴阳是科学的客观存在 是古代朴素的辩证法 阴阳在 易经 上最为分明 所谓 一阴一阳谓之道 过去的名中医 大多要研究 易经 今天我们有了唯物辩证法 比古人科学 优越得多 因此我主张要学唯物辩证法 这样才能真正学懂 内经 四 内经 学习进阶 48 四 内经 学习进阶 陈士铎 字敬之 号远公 别号朱华子 又号莲公 自号大雅堂主人 浙江山阴 今浙江绍兴 人 约生于明天启年间 卒于清康熙年间 陈氏幼习儒术 初为乡间诸生 后因仕途不成 遂弃举子业 乃究心医学 以医名世 一生著述颇多 49 四 内经 学习进阶 据嘉庆八年 山阴县志 记载 陈士铎 邑诸生 治病多奇中 医药不受人谢 年八十卒 著有 内经素问尚论 灵枢新编 外经微言 本草新编 脏腑精鉴 脉诀阐微 石室秘录 辨证录 辨证玉函 六气新编 外科洞天 伤寒四条辨 婴孺证治 伤风指迷 历代医史 琼笈秘录 黄庭经注 梅花易数 等书 惜其所著 多所沦没 今存世的见有 石室秘录 洞天奥旨 本草新编 辨证录 辨证玉函 脉诀阐微 外经微言 等数种 50 四 内经 学习进阶 本人因其云 铎晚年逢异人于燕市 传书甚多 著述颇富 皆发明 灵 素 秘奥 绝不拾世间浅渖 shen 汁 等而为之所迷 因取其著作而读之 粗读之下觉其书中奇闻异识随处可得也 今选与其治验有关的部分内容 以参其所学 51 劝医六则清 陈士铎人生斯世 无病即是神仙 能节欲寡过 使身心泰然 俯仰之间 无非乐境 觉洞天丹丘 无以过也 无如见色望命 见财望家 营营逐逐 堕于深渊 沉于苦海 愁怨恨之心生 嗔怒斗争之事起 耗精损气 而疾病随之矣 苟或知非悔悟 服药于将病之时 觅医于已病之日 则随病随痊 又何虑焉 乃求人之过甚明 求已之过甚拙 而且讳病忌医 因循等待 及至病成 使叹从前之失医也 已无及矣 铎劝世人幸先医治 四 内经 学习进阶 52 人病难痊 宜多服药 盖病之成 原非一日 则病之愈 岂在一朝 无如求速效于目前 必至堕成功于旦夕 更有射利之徒 止图酬谢之重 忘顾侥幸之危 或用轻粉劫药 取快须须臾 未几毒发病生 往往不救 何若攻补兼施 损益并用 既能去邪 复能反正 虽时日少迟 而终身受惠无穷 铎劝世人毋求速效 病关生死 医能奏效 厥功实弘 世有危急之时 悬金以许 病痊而报之甚薄 迨至再病 医生望门而不肯入 是谁之咎欤 等性命于鸿毛 视金钱如膏血 亦何轻身而重物乎 铎劝世人毋惜酬功 四 内经 学习进阶 53 病痊望报 俗子负心 病痊索报 亦医生惭德 盖治病有其功 已报而功小 治病而忘其功 不报而功大 要当存一救人实意 不当惟利是图 勿以病家富 遂生觊觎心 勿以病家贫 因有懒散志 或养贻患 或恐吓取钱 皆入恶道 铎劝行医幸毋索报 人不穷理 不可以学医 医不穷理 不可以用药 理明斯知阴阳 识经络 洞脏腑 悟寒热虚实之不同 攻补滑涩之各异 自然守经达权 变通于指下也 否则 徒读脉诀 空览本草 动手即错 开口皆非 欲积功反损德矣 铎劝学医幸务穷理 四 内经 学习进阶 54 医道讲而愈明 集众人议论 始可以佐一人识见 倘必人非我是 坚执不移 则我见不化 又何能受益于弘深乎 迩来医术纷纭 求同心之助 杳不可多得 然而天下之大 岂少奇人 博采广谘 裒 pou 获非浅 铎劝学医幸尚虚怀 四 内经 学习进阶 55 四 内经 学习进阶 辨症玉函 弁言人身一小天地 大都不外阴阳虚实四字 故燮理得宣 愆伏可以不患 调剂有法 疾病因之无虞 是在司命者 有以辨之而已 苟临症疏略 不暇加辨 以至毫厘千里 误人于俄顷者 曷可胜叹 此陈子远公 辨症玉函 之所为著也 陈子为于越世胃 幼抱匡济 恒以公辅自命 人亦无不以公辅期之 56 四 内经 学习进阶 赍 ji 志未售 间留心于经世之学 当途者股勤征聘 争欲延至 后因远涉苍梧 雅慕独秀 栖霞诸胜 遍历幽隐 遇一庞眉修髯 衣冠岸伟者 相与坐语移日 因出其囊中一编 授之曰 熟此可以普济世人 公活人于笔端与活人于指下均之济斯民于寿域也 陈子携归展读 悉歧黄辩论问答语 与世之所传 内经 素问 诸书迥异 始悟前此之成编累帙 皆伪托以行世者 陈子掩关肆习 不数年间 即以医学擅名于时 57 四 内经 学习进阶 客岁 余仲子忽婴异症 遍召诸医 不特不能祛病使去 并不能辨病所自来 转辗迁延 经手弥剧 苍崖姜世兄亲见所苦 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