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调查问卷.doc_第1页
食品安全调查问卷.doc_第2页
食品安全调查问卷.doc_第3页
食品安全调查问卷.doc_第4页
食品安全调查问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食品安全的暑期实践报告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苏丹红事件“,”禽流感”,“三鹿奶粉事件”还有“塑化剂“等等,无一不牵动着广大民众的心。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现今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到底怎样呢,存在着哪些问题而原因又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解决呢?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为此我们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09(3)小组针对目前的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专家采访等访问活动。旨在了解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成因,以及可行的解决方法,同时向社会作宣传,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绵薄之力。关键字:食品安全 安全监管 防患未然一.食品安全的概念 食品安全(food safety)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 食品安全标准内容包括:(一)食品相关产品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二)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三)专供婴幼儿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四)对与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的标签、标识、说明书的要求。 (五)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 (六)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 (七)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 (八)食品中所有的添加剂必须详细列出。 二.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发展阶段,在食品供应与保障方面已经基本具备以下条件: 1.基本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体系,整合食品卫生监督、质检、工商为主的政府职能部门资源,使各有关部门的监管工作有机衔接起来,提供市场监管模式。同时以食品行业协会为主导,带领企业执行与参与政府发布的各种类型保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及活动。 2初步提高食品企业的质量控制意识,建立以食品安全回溯体系为标准的行业准入机制,着力于从源头上杜绝不安全的食品入市。 3初步建立食品安全宣传教育体系,对消费者进行食品科普教育。加大舆论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使有害食品人人避之。 4. 法律上保障提供食品,销售食品,监管食品均需要肩负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保障消费者权益不受侵害。 然而,在各种因素作用之下,近年来接二连三爆出社会食品安全问题。2003年,含敌敌畏的金华火腿,对肠食道胃粘膜有影响,可能致死;2004年,阜阳劣质奶粉:“大头娃娃”,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低下,严重可致死;2005年,碘超标的雀巢奶粉,影响甲状腺功能;2006年,含瘦肉精的猪肉,人食用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2008年,含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可能导致肾结石,肾衰竭等泌尿系统疾病,严重者可致死。近年来,苏丹红,瘦肉精,塑化剂等等食品添加剂不规范处理又是引起了众多风波。这些频频曝光的食品加工中的黑幕对消费者来说已不再陌生。各级监管部门针对于此的执法检查,也始终没有停止过,而且还会在每年的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前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在2007年还进行了全国食品安全隐患大排查。并相继制订了各种法和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等,可见我国对食品安全的整治力度有着铁的手腕。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年来,各级监管部门的工作不可谓不努力,但劣质食品依然层出不穷,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时时令我们提心吊胆。 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南北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二是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已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过去只注意食品细菌总数,现在是深入食品内部的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三是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从曝光的有毒有害食品看,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样翻新、五花八门。正是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 三.在目前食品安全状态下的民众意识 为了解大家对食品安全方面的看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我们09(3)班展开了关于食品安全民众意识状况的问卷调查,以下是相关结果分析。 调查问题具体分析: 1.被调查者基本情况:(1题)男女性比例较为均衡(约0.8:1);(2题)涉及老中青三个年龄层次(不过老年人居少数);(3题)被调查者的职业居于社会各阶层(比重偏于企事业单位,即生活在中上层水平者 , 比重偏重,个人认为,学生忘了网罗进来,暂无职业者不仅是学生)。 2. 对于食品安全的初步调查:(5题)得到安全消费知识的途径较广(但注意纸质、人际及网络传播途径有道听途说 之嫌,并非绝对专业,准确性欠缺); (8题)购买食品所选场所较为广泛,可选的食品种类更为齐全,广大市民更倾向于去专门的市场购买,除了因为品种齐全外,群众对于食品的安全问题还是很注意的(注意对于此类食品选购场所的监管,保证食品安全,且安全机制是否科学、统一、值得信服);(10题)被调查者对于食品安全出现问题的环节看法不一,答案分散,看来不同的食品从种植生产到加工、零售、餐饮消费各个环节都由可能出现问题,同时表现出被调查者对食品安全隐患表现出担忧及不信任。 3.联系具体食品及专业知识:(12题)对于街边的十大有毒食品,大部分被调查者都曾经尝过,且不止一种,甚至全部尝过,其中煎炸类油性食品居多,除了对于美食难以抵抗其美味外,也隐藏着对有毒食品的不了解、知识缺乏;(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题)对于我们的调查问卷中的知识性问卷题目,被调查者面对各异的选项所作出了纷繁的答案,但是明显正确率并不理想,且被调查者对于媒体曝光的违规食品添加剂及违法行为较为了解,但对于食品安全的其他方面的知识却不甚了解。说明,食品安全知识还有待传播,群众需要主动对食品安全知识进行了解(补充:相关部门需要完善食品安全机制,食品制造商谨遵职业道德) 整体分析(1)初步调查:被调查者普遍对食品安全表现出极大关注,没有被调查者选择不关注项。一方面,食品安全与每个人的生活与健康息息相关,被调查者不可避免地与此问题产生联系;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事件使人们对食品安全现状忧心忡忡,对各种食品添加剂、加工方法产生极大疑虑,关注度日渐提高。而大多数被调查者对食品市场的安全性持不信任态度,表示难以确认食品安全。同时多数人受到或认为受到过食品安全问题的伤害。购买食品的场所主要是超市、农贸市场,早夜市的非正餐消费也占到一定比例。被调查者了解食品安全消费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一部分人是从实际购买制作食品的实践中获得相关知识的,这部分被调查者多是食品行业从业者或家庭主妇等。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网络与传统平面媒体及电视、广播等共同构成食品安全消费知识最大的传播渠道,被调查者普遍从这些渠道了解信息。(2)关于具体食品:大米、蔬菜、水果、肉、蛋、粮油、调味品、饮料和饮用水及乳制品等基本生活所需食品关注度极高,而小食品及鱼贝虾蟹等水产品也因问题迭出受到较高关注。被调查者普遍认为生产加工环节和餐饮消费环节是食品安全隐患最大的环节。被调查者对外观、品牌、生产厂家及厂址、食产品成分、食品安全标志、保存方法、食用方法等食品包装上的信息均表示会较仔细地查看,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时下百姓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普遍关注和焦虑。涉及到具体的问题食品,被调查人麻辣烫、海鲜排挡、烧烤、油条油饼、肉包子等所有选项均有不同程度的涉及,大部分问题食品甚至极受欢迎。 (3)关于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关于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办法,被调查者普遍认可“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加强惩罚力度”、“向公众教授鉴别食品真伪好坏的方法,提高群众食品安全意识”及“曝光典型事件,曝光违法企业”。即政府监管、百姓提高鉴别能力及媒体监督受到普遍认可。而企业自律则较少有被调查者信任。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表示遇到过各种食品问题,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最为严重。通过具体问题的调查,被调查者对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认识普遍有较大提高,但问题仍然存在。如很大一部分被调查者认为添加剂都有害,食品中不该用,认识存在明显偏差。食品质量体系认证和国际标准化认证机构等较早前较为陌生的概念,随着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及入世后标准国际化的进程,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被调查者对各种近来被曝光的有害食品添加剂表示知道,但很多人对具体情况不甚了解,部分人甚至一无所知。越来越多的人也在关注减少各种有害食品添加剂危害的方法。(4)关于食品安全前景:大部分被调查者表示不相信食品安全违规食品添加剂事件会完全消失,但同时也有部分表示相信在有关部门监督指导下情况会有较大改观。食品添加剂(如色素、香精、防腐剂)超量使用问题、有毒有害物质(如农药、抗生素、重金属)高残留问题、使用转基因原料,标签中不予以说明的问题、散装食品卫生问题等食品安全问题均受到被调查者的极大关注,表明食品安全各方面都有待提高。绝大部分被调查者表示极关注食品安全的宣传活动中关于食品安全法规的相关知识。食品安全常识也受到较大关注。四.相关专家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看法 我们小组对相关专家进行了寻访 五.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 (一)源头控制缺失 食品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其原材料直接来源于农渔业,农牧渔产品的质量状况决定着最终食品的质量水平。但是,在农牧渔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影响其质量的因素很多。如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等都会直接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在牧业和渔业,环境污染、抗生素滥用和违禁药品的使用,饲料添加剂的不安全使用等,都会使有害物质进入动物体内,并随着动物的生理活动,在动物体内产生富集。这些富集了有害物质的动物体本身或者动物生产的蛋、奶等产品必然不符合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以不符合食品质量安全要求的原料生产的食品也不可能是优质、安全的食品。因农牧渔业的分散生产,质量控制难度大,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三鹿毒奶粉事件,原因就在于原料奶中加人了有害物质三聚氰胺。三鹿集团的问题,可以说不是个案,而是集中暴露了我国食品生产企业源头控制上的薄弱问题。(二)企业内控不严对于一个负责任的食品企业面言,提供安全的产品应该是他们最基本的社会责任。但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要追求利润,质检过严必然提高成本。因此,并不是每一个企业对产品质量控制都十分重视。相对而言,大企业控制严些,如三鹿集团就号称:他们有1100多道检测工序;还有一食品企业称:他们有2000多道检测工序。但实际的结果是,三鹿等企业在产品质量上出了重大问题。这说明他们质量控制形同虚设,落实不够,漏洞很多。也说明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不强。更令人发指的是,三鹿集团公司在得知产品质量出了问题之后,不是积极处理,召回产品,应对危机而是在长达8个月的时间里未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也未采取积极补救措施,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结果给消费者造成了重大的人身伤害,有29万多婴幼儿泌尿系统出现异常。大企业如此,而不少的小企业呢,质量安全问题更多,大多没有完善的质量控制措施。更有不少小企业,为降低成本,通过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而获取暴利。(三)外部监管太软从“三鹿奶粉”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来自外部的监管形同虚设。担负食品质量主要监管职责的职能部门,给三鹿集团公司颁发了免检证书,而其他相关部门,如农业、经贸、供销、外贸、卫生、工商、环保等多部门,又很难形成合力。中国的食品监管一直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各职能部门之间要么会出现争着监管、重复执法的现象,要么会出现争着不管、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这就给某些食品行业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四)法规标准不够完备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了一套由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组成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但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比,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仍然严重滞后,而且,现有食品法律法规条文过于笼统,难以操作。此外,食品标准相对滞后。食品标准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基础。目前,国际通行的食品安全的标准足CAC,它是联合国粮食组织237种食品的检测标准和41个卫生安全标准。对158种农药、54种兽药、1005种添加剂和25种食品污染物进行了评估,一共有8000个左右与食品相关的标准。这个食品法典是全球消费者、食品生产和加工者、各国食品管理机构和国际食品贸易惟一的和最重要的基本参照标准。而我国的食品标准与此相比严重滞后,突出表现在:一是标准水平偏低。许多指标低于国际标准,如污染物限量、农药残留限量、铅的限量、食品添加剂等限量就超出国际安全标准。现在不少发达国家对CAC的采用率已达90左右,而我国国家标准目前只有40左右等同采用或等效采用了国际标准;二是标准不够规范。我国3000多标准中,除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还有相应的企业标准、地方标准。此外,还有不少诸如“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等标志,让消费者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六.加强食品安全的对策初探(一)强化企业责任我国的食品卫生法对食品卫生的界定是:食品是安全的,食品是有营养的,食品是能促进健康的。其中食品的安全性是食品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作为一个食品企业,生产安全的食品,不仅是它长期生存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也是其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和基本道德。因此。必须严格按照食品标万方数据准生产和加工食品。要建立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全程质量监控。不能仅仅把重点关注在最终产品的监测上,而是要对原辅材料的供应、食品加工、流通等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控制,建立质量信息的可追溯机制。完善食品安全快速反应机制,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处理,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要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实现规模种植或规模养殖,控制原料质量。对于“公司+农户”模式等原料供应分散的,要加大原材料的质检力度,确保原料质量。(二)明确政府职能加强食品质量监管是政府的职责所在,也是弥补市场失灵的重要举措。政府要以保护消费者健康为核心,建立“从农田到餐桌”、能够控制各环节风险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323号)精神,农业部门管初级产品生产,工商部门负责流通,质检部门管生产加工环节和进出口,卫生部门主要负责餐饮卫生。要在强化现有分工,明确责任的同时,完善食品监管,对监管方面存在交叉和重复之处进行明确,由一个部门负责,其他部门退出;对无人管理的盲区确定负责部门,以保证对“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发挥地方食品安全管理机构的作用,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协作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逐步实施食品监督管理机构的垂直管理。在没有垂直管理之前,由各级政府负责所辖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实行主管领导问责制。要保证食品监督管理机构执法的独立性,使其能够独立进行食品监管并做出决定,不受其他部门的干预,不受地方保护主义和经济利益因素的影响。(三)健全食品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法律法规是食品安全管制的依据。目前。发达国家都有比较完善的食品法律法规体系。我国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以现有的国际食品安全法典为依据,对现有法律法规进行认真清理、补充和完善,制定完整统一的食品安全法。从而减少和避免立法和执法上的互相冲突。坚持立法重在预防的方针,不断完善有关食品监管的法律法规,形成以食品安全法为基础,其他具体法律为配合的多种层次的法律法规体系,使食品质量管制工作有法可依,让不法企业无漏洞可钻。政府要加强对食品市场的准入管制,对不符合食品安全生产标准的企业决不能让其进入市场,对于已进入市场但没有按照标准进行生产的企业,立刻令其停止生产、退出市场。要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监测,对任何企业都不能免检。加大对违法者的处罚力度对制售质量不安全食品的不法厂商处以高额罚款,并从重追究其刑事和民事责任,以提高其违法成本。要让违法者经济上倾家荡产,声誉上身败名裂。同时。也要加强对执法者的管理,对于徇私舞弊者,要从严从重处理。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对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相关领导也要在经济上处罚、行政上处分。(四)完善食品标准加大食品安全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力度,推动我国食品安全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进程,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在食品标准制定过程中。一要坚持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各种标准都必须在实验室全程验证基础上从严控制,尤其要从严控制食品添加剂标准。二要坚持坚持标准的全面性。食品安全标准应包括农产品产地环境、灌溉水质、农业投人品合理使用准则,动植物检疫规程,良好农业操作规范,食品中农药、兽药、污染物、有害微生物等限量标准,食品添加剂及使用标准,食品包装材料卫生标准,特殊膳食食品标准,食品标签标识标准,食品安全生产过程管理和控制标准,以及食品检测方法标准等方面,要包括粮食、油料、水果蔬菜及制品、乳与乳制品、肉禽蛋及制品、水产品、饮料酒、调味品、婴幼儿食品等可食用农产品和加工食品,涵盖从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到最终消费的各个环节。三要坚持标准制定的动态性。紧跟现实生活中食品生产或加工方式的改变状况依据科技发展的最近成果,及时制定新的标准或对过时的标准进行修订,使标准能够满足人民对食品安全性的要求。(五)加强民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民众对食品安全知识的了解是在食品安全源头外对违法乱纪现象的有效制止途径。首先要加强民众的食品安全方面的常识,例如哪些食品添加剂是允许定量使用的,而哪些是不允许使用的,食品包装袋上应该有哪些必要信息,什么样的食品是真正健康的食品等等。如此一来,民众才能有效的预防上当受骗,保障权益。第二,要加强民众的维权法制意识。只有民众了解什么渠道可以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督或者举报,才能有效的加大社会整体的监管力度,改善食品安全情况。同时,民众也应该了解相关的立法状况,政策实行力度等等信息,才能更好地掌握市场关系中的主动权,把消费者在市场中的不利地位转变为有利地位。(六)强化信息公开信息不对称是食品市场失灵,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而要降低或消除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必须由政府通过制定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让消费者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关于食品安全的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