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重建技术规范小肠ppt课件_第1页
消化道重建技术规范小肠ppt课件_第2页
消化道重建技术规范小肠ppt课件_第3页
消化道重建技术规范小肠ppt课件_第4页
消化道重建技术规范小肠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肠切除术后重建技术 1 2 小肠壁的组织特性 小肠壁 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 由吸收细胞 杯状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组成 黏膜腔面环形皱襞 表面有细小绒毛覆盖 3 很少回缩且不易撕裂 最富有拉力 愈合能力强 黏膜下层 是缝合肠壁中取得良好愈合的主要层次 因而 都需要缝合到这一层 小肠壁的组织特性 胶原纤维主要位于黏膜下层 是维持消化道强度的主要成分 小肠吻合口在术后早期迅即出现胶原量下降 但其下降幅度小且仅限于吻合口附近 而胶原量的恢复也较迅速 Hawley发现小肠的胶原酶较结肠少 4 先天性疾病 复杂肠瘘 器质性病变 小肠闭锁 肠旋转不良 家族性多发息肉 复杂肠瘘 肠管狭窄梗阻 坏死穿孔或出血 小肠切除适应症 肿瘤病变 腺癌 肉瘤 类癌 5 6 重建的基本原则 确保吻合处血供吻合口无张力 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 吻合的安全性 01 具备正常消化道功能 02 预防及避免并发症 食物贮存 消化和吸收 03 03 7 重建的要点 术者应根据不同情况 选择合适的小肠吻合重建方式 实施规范的小肠吻合技术对于降低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肠段切除的多少与病人的预后密切相关 如果涉及到大段小肠切除 必须慎重处理 8 9 小肠吻合方式 直线型缝合器 器械吻合 手工吻合 双层缝合 单层缝合 直线型切割吻合器 圆形吻合器 10 小肠吻合方式 手工吻合 单层吻合 双层吻合 11 小肠吻合方式 手工吻合 操作简便更符合生理愈合的原理 组织反应少 吻合口狭窄少黏膜受损少 愈合迅速良好 封闭严密操作简便 费时较少 单层吻合 双层吻合 对术者操作技术要求较高缝合不当时 容易发生吻合口漏或出血 内翻的组织多 吻合口壁厚 组织反应较大 易产生吻合口狭窄肠壁内层组织的压迫绞窄 血供不良可导致吻合口愈合不良 优势 缺陷 12 小肠吻合方式 手工吻合 在肠管系膜缘侧和对系膜缘侧分别用两根4 0可吸收缝线缝合打结 暂不剪线尾 以连续方式缝合两端小肠肠壁 后壁缝合后 将缝线与牵引线的线尾打结 将小肠吻合处翻转 以同样方式缝合前壁 线结都打在肠腔外 关闭系膜裂孔 检查吻合口质量 单层吻合具体方法 部分研究者认为手工单层吻合方式优于上述经典双层吻合方式 原因是双层吻合方式造成肠壁内层组织的压迫绞窄 血供不良可导致吻合口愈合不良 5 13 小肠吻合方式 器械吻合 减少吻合口漏等相关并发症 吻合口标准化 吻合质量安全可靠 操作简便 缩短手术时间 要求术者了解器械的结构 性能和工作原理 按照规范进行操作 前提 14 小肠吻合方式 器械吻合 吻合器种类 圆形吻合器 直线型切割吻合器 直线型缝合器等 其中圆形吻合器使用最多 多选用直柄圆形吻合器 规格多种CDH25 ESC25为常用型号 圆形吻合器 也可用于小肠端侧吻合或侧侧吻合 15 吻合器操作要点 小肠吻合方式 器械吻合 16 小肠重建术式 17 手工端端吻合 图1 在系膜侧和对侧缝线潜影 图2 后壁间断全层缝合 图3 前壁全层间断缝合 内翻肠壁 图4 外层浆肌层包埋 图5 关闭系膜裂孔 18 手工侧侧吻合 图6 后壁浆肌层连续缝合 图7 切开前壁后 做后壁全层缝合和前壁内翻缝合 图8 外层浆肌层包埋 注意 目前仅在梗阻原因无法去除或病人情况不允许行肠切除时 才作侧侧吻合 19 手工端侧吻合 回肠 横结肠端侧吻合 TIPS 端侧吻合多用于远近端肠管直径相差较大 或为防止肠内容物反流而行Y吻合 或在右半结肠切除术后小肠和结肠口径不一致时 也可行小肠断端与结肠侧面相吻合 20 器械吻合 21 器械端侧吻合 图10 器械端侧吻合 22 器械侧侧吻合 图11 器械侧侧吻合 适用于两断端肠管直径相差较大 或肠管较细无法放入吻合器中心杆进行端侧吻合时的消化道重建 对克罗恩病合并的肠梗阻或肠瘘行肠切除肠吻合时 行侧侧吻合术明显降低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 23 小肠吻合技术要点 其他问题如确定切除范围 肠穿刺 切开减压 改善显露注意减压部位一定要在拟切除部位的肠管 注意无菌操作注意勿使肠管内容物流入腹腔 污染切口 确定肠管是否坏死 根据肠管色泽 弹性 蠕动 肠系膜血管搏动等征象 24 小肠吻合技术要点 肠管呈紫褐色 黑红色 黑色或灰白色 肠壁菲薄 变软和无弹性 肠管浆膜失去光泽 肠系膜血管搏动消失 肠管失去蠕动能力 肠管坏死 具备以上其中3点 经较长时间热敷 或放入腹腔内 或用0 25 普鲁卡因行肠系膜封闭 而血运无明显改善时 即属肠坏死 应予以切除 25 小肠吻合技术要点 选择能够承受和维持被缝合组织张力 至组织充分愈合的最细缝线 1 3 疑有大段肠管坏死时 必须争取保留尽可能多的肠管 怀疑迟发性肠坏死时 若患者是老年人 偏向切除 若是小儿 则可予保留 如症状加重 则再次剖腹探查 2 如无法判断肠管活力 可将可疑坏死肠管经切口拖出行简单造口 观察24至84小时后行再次剖腹探查术 26 其他 注意肠管血液供应 切除范围应成扇形 肠钳不宜夹得太紧 以防血栓 避免肠管扭曲 肠壁内翻不宜太多 处理两端肠腔大小悬殊情况 开放肠端吻合时应先止血 缝合系膜时不能扎住血管或漏缝 使用吻合器吻合后一定要探查吻合口 注意出血 小肠吻合技术要点 27 关闭系膜时注意不要缝扎血管 也勿漏缝 选用可吸收缝线缝合 Tips 陷阱与对策 吻合口愈合强度依赖于吻合技术 7 28 吻合器吻合注意事项 4 适度靠拢 压紧两层管壁是保证钉合质量的关键 1 2 3 5 尽量缩短器械对组织的压缩时间 减轻组织创伤 切割不全 多因两端荷包缝线结扎后外翻的残端组织过多引起 选择恰当的吻合器 避免吻合端扭曲 端侧吻合时 勿将吻合口侧缘后部粘膜夹入吻合器 29 30 小肠部分切除吻合后最常见并发症 并发症 吻合口出血 1 吻合口瘘 2 吻合口狭窄 3 肠梗阻 4 31 血流动力学稳定 非手术治疗 抗感染 引流 营养 漏出量大 感染严重 尽早开腹探查 修补裂口 瘘口引流 严格遵照操作规范 必要时用可吸收缝线连续浆肌层缝合加固注意病人全身情况 加强营养支持 处理 预防 吻合口瘘 吻合口出血 少量出血 多经非手术治疗后可自行止血大量出血 及时开腹手术探查 可吸收缝线缝扎或电凝止血 切开黏膜下层和黏膜层后 用纱布压迫 可吸收线缝扎或电凝止血 术后早期 非手术治疗狭窄严重 手术切除狭窄部分 再重新吻合 处理其他异常 如局部缺血 张力大 粘膜下血肿等规范操作 选择合适术式及恰当直径的吻合器 吻合口狭窄 小肠吻合术后并发症 32 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伴狭窄 球囊扩张 注意破裂风险 再次手术切除狭窄部位 使用可吸收缝线 处理 预防 吻合口溃疡 肠梗阻 判断梗阻原因粘连性肠梗阻 手术解除 炎性肠梗阻 先行胃肠减压 营养支持 使用可吸收缝线进行吻合 先予胃肠减压 支持治疗等手术修补内疝或粘连松解 闭合所有潜在缺损使用连续方式缝合肠系膜缺损 腹内疝 小肠吻合术后并发症 33 34 缝合选择原则 选择能够承受和维持被缝合组织张力 至组织充分愈合的最细缝线 1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手术学学组 胃肠吻合专家共识 2008 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8 28 10 810 813 2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手术学学组 胰腺外科手术中胰腺断端吻合 缝合技术及材料选择专家共识 2008 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8 28 10 807 809 1 3 可吸收缝线 因为其水解吸收 减少缝线作为异物引起的组织反应 异物反应 增加感染风险等不利因素 消化道吻合多采用3 8弧度或1 2弧度的缝针 针尖形状应选用圆针 以减少针道对组织的损伤 2 2 应避免因为缝线引起的组织损伤 同时选择组织相容性好的缝合材料 减少因炎症反应对粘膜下层愈合过程中胶原纤维代谢的影响 35 缝合材料的选择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 吸收缝线可明显减少消化道吻合后相关并发症 使用可吸收缝线术后小肠梗阻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不可吸收Dacron缝线小肠梗阻发生率 1 使用可吸收缝线在腹腔镜下胃转流手术中缝合空肠系膜裂孔可预防该位置肠梗阻发生 1 与可吸收多股缝线相比 用单股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平均降低了狭窄风险14倍 2 36 4 选用尽可能细的缝线进行肠吻合 一般选用3 0或4 0的可吸收缝线 1 2 3 手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