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专业教学大纲.doc_第1页
通信技术专业教学大纲.doc_第2页
通信技术专业教学大纲.doc_第3页
通信技术专业教学大纲.doc_第4页
通信技术专业教学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信技术专业教学大纲目 录程序设计教学大纲1电路教学大纲7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大纲12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大纲16信号与系统教学大纲20普通物理教学大纲24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28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大纲32微波技术原理教学大纲35高频电子技术教学大纲39天线与电波教学大纲42EDA教学大纲46通信原理教学大纲49制图与CAD教学大纲52专业外语教学大纲56现代通信系统教学大纲58数字程控交换技术教学大纲61光纤通信教学大纲64数字信号处理教学大纲66现代通信技术教学大纲69移动通信技术教学大纲72程序设计实验教学大纲75电路实验教学大纲78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81 数字电子技术 实验教学大纲84 信号与系统 实验教学大纲87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教学大纲90微波技术原理 实验教学大纲93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教学大纲96EDA实验教学大纲99 通信原理 实验教学大纲102 数字程控交换技术 实验教学大纲104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大纲106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大纲109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教学大纲112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114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116天线与电波课程设计大纲119电工实习教学大纲122电子实习教学大纲125通信实习教学大纲127毕业设计与实习教学大纲129128程序设计教学大纲学时:60代码:101105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C程序设计是一门概念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是全校各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也是当02今许多高校计算机语言教学入门的首选语言。它具有功能丰富、表达能力强、使用灵活方便、代码效率高、可移植性好等特点。所以,它是计算机各专业后继课程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工程计算问题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能准确完整地理解C语言的语法、语义规则,掌握C语言丰富的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语句及程序结构,并能运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正确地阅读程序、分析程序和设计编制程序,提高程序设计的能力,以适应计算机科学不断发展的需要。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使学生掌握程序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2使学生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3使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4通过训练使学生能读懂较为复杂的C语言源程序5通过训练使学生具备基本的C语言程序设计的能力6通过上机实践环节使学生逐步掌握在计算机上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7具备通过C语言操作文件的能力三、课程的内容(一)C语言的概述及基本数据类型、运算符及表达式1C语言的概述(1)了解C语言的发展历史(2)识记C语言的特点、程序结构及书写规则(3)领会C语言程序的上机环境与步骤(4)了解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特点2C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运算符及表达式(1)识记C语言的数据类型(2)识记常量(含符号常量)与变量的概念及其使用(3)识记整型、实型、字符型、字符串型的表示方法、范围(4)领会运算符与表达式(5)领会不同运算符的优先级(二)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1简单的C程序设计(顺序结构程序设计)(1)领会C语言的语句(2)领会算法的表示与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3)简单应用输入输出函数(4)简单应用顺序结构程序解决实际应用问题2选择结构程序设计(1)领会if语句的格式、执行流程以及嵌套原则(2)领会switch语句的格式、执行流程及break语句(3)综合应用选择结构程序解决实际应用问题3循环结构程序设计(1)领会while语句的格式、执行流程(2)领会do-while语句的格式、执行流程(3)领会for语句的格式、执行流程(4) 识记三种结构语句的比较(5)领会循环嵌套的概念与具体实现(6)领会break、contonue语句的格式、功能(7)综合应用循环结构程序解决实际应用问题4数组(1)综合应用一维数组解决实际应用问题(2)识记二维数组的定义、引用、初始化(3)简单应用二维数组解决实际应用问题(4)领会字符数组的定义、引用、初始化、输入输出(5)识记字符串函数(6)简单应用字符数组解决实际应用问题5指针(1)领会指针的概念以及指针变量的定义、引用方法及相关运算(2)简单应用指针与数组(3)领会指针与字符串(4)了解指针数组与多级指针6函数(1)领会函数的定义、声明、调用(2)简单应用函数的参数传递(3)领会函数的嵌套调用和函数的递归调用(4)简单应用变量的作用域(局部变量和全部变量)(5)识记变量的存储类别(领会静态局部变量的使用)(6)了解内部函数和外部函数的概念(7)领会指针与函数(8)领会数组作为函数参数(9)了解返回指针的函数(10)了解main函数的命令行参数(11)综合应用函数解决实际应用问题7常用基本算法(1)简单应用统计与计数问题算法(2)综合应用累加和、累乘积问题算法(3)综合应用解决不定性问题的穷举算法(4)综合应用排序问题算法(5)了解数值积分算法(6)了解多项式计算问题算法(7)了解非线性方程求解问题算法(8)了解产生随机数算法8结构体、共用体和枚举类型(1)领会结构体类型的定义,结构体变量的定义、引用(2)简单应用结构体数组(3)领会结构体与指针(4)了解指针与链表(5)识记共用体类型的定义,共用体变量的定义、引用(6)识记枚举类型的定义及其变量的使用(7)识记TYPE OF 定义类型(三)编译预处理及文件操作1编译预处理(1)简单应用宏定义(2)领会文件包含(3)了解条件编译2文件(1)领会文件的概念、文件指针(2)领会文件的打开与关闭(3)简单应用文件的读写操作(4)识记文件的定位命令四、课程的重点、难点(一)C语言的概述及基本数据类型、运算符及表达式1C语言概述重点:C语言的发展阶段 难点:C语言的发展方向2C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运算符及表达式重点:基本数据类型,各种运算符、表达式,不同运算符的优先级难点:不同运算符及其优先级(二)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1简单的C程序设计(顺序结构程序设计)重点:输入输出函数难点:输入输出函数,算法的表示2选择结构程序设计重点:if语句、switch语句的应用难点:if语句的嵌套原则3循环结构程序设计重点:三种实现循环的语句的格式与执行流程,循环嵌套难点:循环嵌套4数组重点:综合应用一维数组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利用字符数组输入输出字符串难点:简单应用二维数组解决实际应用问题5指针重点:指针的&运算与*运算,指针与一维数组难点:指针与二维数组,指针与字符串6函数重点:函数的参数传递,变量的作用域,函数的嵌套调用难点:函数的参数传递,静态局部变量,函数的递归调用,指针与函数,数组作为函数参数7. 常用基本算法重点:统计与计数算法,累加和、累乘积算法,不定性问题的穷举算法,排序算法难点:排序问题算法8结构体、共用体和枚举类型重点:结构体数组 难点:结构体数组,结构体与指针(三)编译预处理及文件操作1编译预处理重点:宏定义,文件包含难点:宏定义2. 文件重点:文件的打开与关闭难点:文件的读写操作五、课时分配表序号课程内容总学时讲课实验习题课机动1C语言的概述222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443基本程序设计10644数 组7525指 针7526函 数8627常用基本算法228结构体与共用体5329编译预处理2210文 件5511综合示例4412总复习44合 计60六、实验项目及基本要求实验一:顺序结构程序设计要求:了解C语言运行环境和上机步骤、掌握语言程序的书写格式和语言程序的结构、掌握C语言基本数据类型的定义、赋值以及输出、掌握C语言的多种运算符和表达式的使用,简单应用不同类型运算符之间的优先级与结合性、掌握C语言程序顺序结构的编程方法。实验二:分支结构程序设计和循环结构程序设计要求:简单应用关系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了解C语句表示逻辑量的方法(以0代表“假”,以1代表“真”)、简单应用if语句和switch语句的应用、简单应用while、dowhile和for三种循环语句的应用、掌握循环结构的嵌套、掌握break和continue语句的使用。实验三:数组要求:简单应用一维数组的定义、赋值、输入和输出的方法、掌握二维数组的定义、赋值、输入和输出的方法、掌握字符数组的使用;实验四:指针要求:掌握指针变量的定义与引用、简单应用使用数组指针、字符串指针编写应用程序的方法。实验五:函数要求:掌握C语言函数的定义方法、函数的声明及函数的调用方法、简单应用主调函数和被调函数之间的参数传递、简单应用全局变量、局部变量的使用方法、了解变量的不同存储类别、了解指针与函数的使用。实验六:结构体与共用体要求:掌握结构体类型和结构体变量的定义及使用、综合应用结构体数组的定义及使用、了解共用体类型和共用体变量的概念和使用。七、考核办法笔试(闭卷)八、使用说明1.本大纲依据高职高专教育基础课程基本要求和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制定。2.本大纲为进行C程序设计教学指导性文件,大纲的基本要求是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最低要求。九、参考教材1C语言程序设计实用教程 机械工业出版社 李庆亮,狄文辉,陈震主编2C程序设计 清华大学出版社 谭浩强主编3C语言程序设计二级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编4C语言程序设计 科学出版社 刘加海主编5C语言程序设计 高教出版社 张 磊主编电路教学大纲学时:84代码:043101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电力、供电和电控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基本分析计算方法,并具备进行电工实验的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同时,对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增强工程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将起重要有作用。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 掌握电路模型,理想电路元件的概念。2 .理解电流、电压、电动势的物理意义及其参考方向,理解电功率和电能的物理意义,掌握各量之间的关系。3. 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和电路元件(电阻元件、电压源、电流源)的电压电流关系。4. 掌握分析计算电阻、电压源、电流源的电流、电压和功率的方法,能根据两类约束关系计算单回路电路。5. 理解网络等效变换的概念。能熟练地进行电阻串并联的计算。6. 掌握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和有源支路的串并联。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电路的分析计算。7.能熟练地运用支路电流分析法、结点分析法以及网孔分析法求解电路。8.理解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以及弥尔曼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并能熟练运用。9.掌握受控源的概念,能进行含受控源的简单电路分析。10.理解线性电感元件、线性电容元件的定义、电压电流关系和储能公式。11.掌握正弦量的三要素。根据正弦量的瞬时值解析式能画出波形图,根据波形图能写出正弦量的解析式。12.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能利用相量进行正弦量的运算。13.掌握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电阻、电容、电感元件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阻抗、导纳及电路的相量模型。掌握绘制简单电路的相量图。14.掌握相量法,能熟练地利用相量进行正弦电流电路分析。15.掌握正弦电流电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复功率的计算。16.掌握耦合电感元件的同名端的意义和确定方法,耦合电感元件的电压电路关系;正弦交流电路中耦合电杆串并联的计算;简单的含耦合电感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的计算。17.掌握串并联谐振的条件与特点,了解品质因数的意义及其对频率选择影响。18.掌握对称三相正弦量的解析式、波形、相量表达式及相量图。19.掌握三相电路的各种连接方式及其线电压与相电压、线电流与相电流的关系。20.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的计算方法。21.掌握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三相负载不对称时的分析方法;三相功率的测量方法。22.了解二端口的的概念;二端口网络的参数方程;导纳、阻抗、传输、混合等参数的物理意义和确定方法;互易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变压器的概念。23.理解非线性电阻的概念;掌握简单非线性电阻电路的计算方法。24.理解磁感应强度、磁通、磁场强度和磁导率等磁场物理量的定义;理解磁通连续性原理和安培环路定律。25.理解铁磁性物质的起始磁化曲线、磁滞回线、基本磁化曲线的性质。26.理解磁路的基尔霍夫定律,磁阻与磁导。27.了解恒定磁通磁路的计算。28.理解交流铁心线圈中波形畸变的情况和磁滞损耗、涡流损耗的性质。29.了解交流铁心线圈电路模型的计算。30.理解换路定律,掌握初始值的计算。31.掌握一阶电路微分方程的建立和解法;稳态和瞬态以及时间常数的概念,一阶电路时间常数的计算。31.掌握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的分析方法,强制分量和自由分量的概念。32.掌握分析直流激励或正弦激励的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阶跃函数的概念及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分析方法。33.了解重机动冲激函数及冲激响应的概念,掌握二阶电路零输入响应的分析方法,振荡与非振荡的概念。三、课程的内容1.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电路与电路模型;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及元件;电阻电容元件;电流源,单回路电路分析;受控源、基尔霍夫定律。2. 电阻电路电阻的等效变换;电源的等效变换;电阻的星,三角形变换;支路分析法;网孔分析法;结点分析法; 叠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宁和诺顿定理;受控源;含受控源的简单电路。3. 正弦交流电路正弦量;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阻;电感元件;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感;电容元件;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容;电阻、电感电容并联电路;阻抗的等效变换及串并联;几种实际电气器件的电路模型;正弦交流电路中的功率;功率因数的改善;一般正弦电路的计算。4.耦合电感和谐振电路耦合电感元件;具有耦合电感的正弦电流电路;串联谐振;并联谐振。5.三相电路对称三相正弦量;三相电源和三相负载的连接;对称三相电路的特点和计算;不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三相电路的功率;三相电压和电流的对称分量。6.二端口网络二端口网络;二端口网络的导纳参数和阻抗参数;二端口网络的传输参数和混合参数;互易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理想变压器。7.非线性电阻电路非线性电阻元件;分析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图解法。8.磁路和铁心线圈电路磁场的主要物理量和基本性质;铁磁性物质的磁化曲线;磁路及磁路定律;恒定磁通磁路的计算:交流铁心线圈中的波形畸变和功率损耗:交流铁心线圈的电路模型。9.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时域分析换路定律和初始条件的计算: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一阶电路的全响应:阶跃函数和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冲激函数和一阶电路的冲激响应:RL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10.均匀传输线的正弦稳态分析均匀传输线方程:均匀传输线方程的正弦稳态解:均匀传输线的行波:均匀传输线的参数。四、课程的重点、难点1.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重点: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基尔霍夫定律。难点:受控源,电压、电位、电动势及其参考方。2. 电阻电路重点:支路分析法;电阻的星,三角形变换;叠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宁和诺顿定理。难点:电阻的星,三角形变换;含受控源的简单电路。3. 正弦交流电路重点: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容;电阻、电感电容并联电路;阻抗的等效变换及串并联。难点: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阻;电感元件;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感;电容元件;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容;电阻、电感电容并联电路;阻抗的等效变换及串并联。4.耦合电感和谐振电路重点:耦合电感元件;具有耦合电感的正弦电流电路。难点:具有耦合电感的正弦电流电路。5.三相电路重点:三相电源和三相负载的连接;对称三相电路的特点和计算;三相电压和电流的对称分量。难点:不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6.二端口网络重点:二端口网络的导纳参数和阻抗参数;二端口网络的传输参数和混合参数。难点:二端口网络的传输参数和混合参数;互易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7.非线性电阻电路重点:非线性电阻元件;分析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图解法。难点:分析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图解法。8.磁路和铁心线圈电路重点:铁磁性物质的磁化曲线;磁路及磁路定律;恒定磁通磁路的计算:交流铁心线圈的电路模型。难点:铁磁性物质的磁化曲线;交流铁心线圈中的波形畸变和功率损耗。9.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时域分析重点:换路定律和初始条件的计算: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一阶电路的全响应:RL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难点:阶跃函数和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冲激函数和一阶电路的冲激响应。10.均匀传输线的正弦稳态分析重点:均匀传输线方程:均匀传输线方程的正弦稳态解:均匀传输线的行波。难点:均匀传输线的行波:均匀传输线的参数。五、课时分配表序号课程内容总学时讲课实验习题课机动1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101022电阻电路242023正弦交流电路121024耦合电感和谐振电路理想变压器6625三相电路6426二端口网络667非线性电阻电路228磁路和铁心圈电路449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时域分析6410均匀传输线的正弦稳态分析88合计847410六、实验项目及基本要求实验一:元件的伏安特性测试要求:1.掌握电压表、电流表及万用表的使用方法2.掌握电流表内接和外接引起的误差及修正方法。3.掌握元件的伏安特性的测试。实验二: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验证要求:1.验证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正确性,加深对该定理的理解;2.掌握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一般方法。3.测定有源二端网络电路的外特性,入端电阻、开路电压、短路电流;4.测定等效电路的外特性实验三:一阶RC电路的响应要求:1.合理设计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正确选择元器件、确定实验参数;分析和研RC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及全响应;掌握电路时间常数的测量方法;进一步学会用示波器观测波形。2.设计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分别分析和研究对应的RC一阶电路的零输入相应、零状态响应及全响应。实验四:交流电路参数测试要求:1.理解交流电路中的三个三角形。2.掌握交流元件上电压和电流的大小和相位关系。实验五:RLC串联电路的谐振要求:1.加深理解电路发生谐振的条件及特点;2.掌握电路品质因数的测量方法;3.学习用实验方法绘制RLC串联谐振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七、考核方法闭卷笔试八、使用说明1.本大纲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专科电路及磁路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制定2.本大纲为进行电路教学指导性文件。大纲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最低要求。九、参考教材1. 电路分析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翰逊主编2电路理论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周长源主编 3电路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周孔章主编4电路 高等教育出版社 邱关源主编5电路分析基础 校内讲义 敖景运主编 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大纲学时:60代码:043104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本课程是电气、电子通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电子技术工程人员的素质,并为学习后继课程打好基础。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常用的半导体器件(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的基本原理、外特性及主要参数。2.熟练掌握三极管三种组合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电路特点,能利用微变等效电路法求其动态指标:v、Ri、Ro。3.理解图解分析法,利用图解法分析输出波形的非线性失真以及电路参数变化对工作点的影响。4.熟练掌握反馈的概念和反馈类型、反馈极性的判断方法。5.熟悉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6.掌握典型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输入输出方式和参数计算。7.熟练掌握集成运放的线性应用:比例放大器,求和、积分、微分运算电路。8. 熟练掌握OCL、OTL电路的工作原则、输出功率和效率的计算。9.掌握产生正弦波振荡的条件,会判断电路能否振荡。10.了解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重点掌握桥式整流滤波电路和串联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基本计算。会使用三端集成稳压器。三、课程的内容1.半导体二极管半导体的基本知识;PN结的单向导电性;二极管伏安特性,工作特点及主要参数;二极管理想模型,恒压降模型及其应用;二极管电路图解法和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稳压二极管,发光与光电二极管的作用和工作特点。2.半导体三极管双极型和单极型三极管的结构和电路符号;三极管的工作原理,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三极管电路直流分析和工作状态判断;三极管的微变等效电路及三极管电路的交流分析方法;三极管电路图解分析方法。3.放大电路基础放大电路的功能,组成及主要性能指标;三极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设置,支流和交流分析方法;各种基本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及性能指标的估算;差分放大电路的组成,基本工作原理以及其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差分放大电路的传输特性及输入输出方式;电流源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乙类互补对称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主要特点,功率与效率的估算以及甲乙类功放的特点及电路组成;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其输入级,输出级构成特点以及理想运放条件。4.负反馈放大电路与基本运算电路反馈电路的组成及其基本关系式;负反馈放大电路类型,极性的判别以及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四种类型的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性能特点和判别方法;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的一般原则;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特点及闭环电压增益的估算;运算电路的分析方法,基本运算电路的组成及其特点。5.线性集成电路的应用简单RC低通,高通电路频率特性的分析方法和波特图的概念;晶体管放大电路的高频特性及集成运放高频参数及其影响;有源低通和高通滤波电路的特性;集成功率放大器的性能特点及使用方法。6.集成模拟乘法器及其应用模拟乘法器工作原理及其基本应用;调制的作用及调幅与解调的基本原理.7.信号产生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产生振荡的条件;RC , LC振荡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石英晶体振荡电路工作原理及特点;电压比较器的工作原理和电压传输特性;非正弦信号产生电路的工作原理.8.直流稳压电源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特点;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工作原理和电容滤波电路特点;晶体管串联型稳压电路组成,稳压原理及输出电压的估算;集成三端固定和可调输出稳压器型号,性能特点;开关稳压电路的组成,工作特点。四、本课程的重点、难点1.半导体二极管重点: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及二极管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难点:二极管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2.半导体三极管重点:双极型和单极型三极管的工作原理,特性以及三极管电路的直流和交流分析。难点:三极管的微变等效电路。3.放大电路基础重点:各种三极管放大电路的组成,基本性能的估算。难点:差分放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分析。4.负反馈放大电路与基本运算电路重点:反馈的基本概念,负反馈放大电路及基本运算电路的分析难点:负反馈放大电路类型和极性的判别。5.线性集成电路的应用重点:RC电路频率特性的分析。难点:线性集成器件的高频参数及其影响。6.集成模拟乘法器及其应用重点:模拟乘法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难点:调幅和解调的基本原理。7.信号产生电路重点:正弦波振荡电路。难点:正弦波振荡电路相位平衡条件的判断。8.直流稳压电源重点:线性集成稳压器件的应用难点:开关电源五、课时分配表 序号课程内容总学时讲课实验习题课机动1半导体二极管442半导体三极管8623放大电路基础161224负反馈放大电路与基本运算电路101045线性集成电路的应用446集成模拟乘法器及其应用447信号产生电路668直流稳压电源642合计605010六、实验项目表及基本要求实验一: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要求:熟悉和掌握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熟悉常用模拟电子电路模块的使用。实验二:OTL功率放大器要求:了解OTL功率放大器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OTL功率放大器电路的调试和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实验三:负反馈放大器要求:了解放大电路引入负反馈的方法;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指标的影响。实验四: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运算电路要求: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比例、加法、减法和积分电路的特点;熟悉集成运放的管脚排列以及正确地使用方法实验五:直流集成稳压电源要求:了解直流集成稳压电源的特点;熟悉集成稳压块78、79系列的主要区别以及管脚;掌握直流集成稳压电源电路的调试和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七、使用说明1本大纲依据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制定,适合于通信工程、通信技术、生物医电、应电及其他弱电专业。2本大纲为进行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指导性文件,大纲的基本要求是学习本课程达到的最低要求。八、教材及参考书1模拟电子技术 电子工业出版社 戴士弘主编 2电子技术基础 上册(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康华光主编3电子线路 (模拟部分) 石油大学出版社 谢广新主编 4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童诗白主编5.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解题指南 清华大学出版社 唐竟新主编6.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问答、例题、试题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陈大钦主编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大纲学时:60代码:043103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本课程是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熟悉数字电路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解基本数字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具有应用数字逻辑电路初步解决数字逻辑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等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从事数字电子技术领域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二进制、十六进制及其与十进制的相互转换规律。2.熟练掌握8421BCD码及了解其它常用的BCD码。3.熟练掌握逻辑代数的基础定律、定理。4.熟练掌握逻辑问题的描述方法。5.熟练掌握用代数法和卡诺图法化简和变换逻辑函数。6.了解分立元件与、或、非、或非、与非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掌握它们逻辑功能及其描述方法。7.掌握TTL与非门典型电路的分析方法、电压传输特性、输入特性、输入负载特性、输出特性;了解噪声容限、TTL与非门性能的改进方法。8.掌握OC门、三态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正确理解OC门负载电阻的计算及线与、线或的概念。9.熟练掌握常用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10.熟悉并正确使用常用组合逻辑器件如加法器、编码器、译码器、多路分配器、数据选择器、数码比较器等。11.了解竞争冒险产生的原因,初步具有判断和处理的能力。12.熟练掌握用MSI的数据选择器、译码器、全加器实现其它组合逻辑电路的方法。14.了解基本RS触发器、主从结构触发器、边沿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15.熟练掌握D、JK、RS、T、T触发器逻辑功能及其描述方法,触发方式、特性及参数。16.熟练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能正确分析寄存器、移位寄存器、计数器、移位计数器、顺序脉冲发生器。17.掌握单稳态触发器和多谐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及主要波形参数的估算。18.掌握施密特触发器的构成原理、回差特性及应用。19.掌握555集成定时器的构成原理及555集成定时器构成各种脉冲电路的工作原理。20.了解D/A和A/D在数字与模拟电路接口中的地位及常用的D/A和A/D芯片。21.掌握倒T型电阻D/A转换器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和使用方法。22.掌握逐次渐近型和双积分型A/D转换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和使用方法。23.了解采样/保持原理及常用集成采样/保持器件。三、课程的内容1.数制与代码各种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的特点及其与十进制的相互转换规律、8421BCD码及常用的BCD码。2.逻辑代数基础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和规则、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及相互转换、代数法和卡诺图法化简和变换逻辑函数。3.逻辑门电路分立元件(与、或、非、或非、与非门、异或门)的工作原理和逻辑功能及其描述方法、TTL与非门典型电路的分析方法及特性、TTL与非门性能的改进方法、OC门和三态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OC门负载电阻的计算、线与和线或的概念、MOS集成门电路工作原理及特点。4. 组合逻辑电路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用SSI设计组合逻辑电路、MSI的原理与应用、竞争冒险产生的原因及判断和处理。5. 触发器基本RS触发器、主从结构触发器、边沿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触发器的选择与使用。6. 时序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逻辑功能表示法、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寄存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7.脉冲波形的产生于整形单稳态触发器和多谐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及主要波形参数的估算、施密特触发器的构成原理和回差特性及应用、555集成定时器的构成原理及应用。8. D/A和A/DD/A和A/D的概念、T型电阻D/A转换器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和使用方法、逐次渐近型和双积分型A/D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采样/保持原理及常用集成采样/保持器件。四、课程的重点、难点1.数制与代码重点:常用的BCD码。难点:常用的BCD码。2.逻辑代数基础重点: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及相互转换、代数法和卡诺图法化简和变换逻辑函数。难点:卡诺图法化简逻辑函数。3.逻辑门电路重点:分立元件逻辑功能、OC门和三态门的使用方法、线与和线或的概念。难点:TL与非门性能的改进方法、MOS集成门电路工作原理。4. 组合逻辑电路重点:用SSI设计组合逻辑电路、MSI的原理与应用。难点:竞争冒险产生的原因及判断和处理。5. 触发器重点:主从结构触发器、边沿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难点:触发器的选择与使用。6. 时序逻辑电路重点: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寄存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难点:计数器的应用、寄存器的应用7.脉冲波形的产生于整形重点:单稳态触发器和多谐振荡器的主要波形参数的估算、施密特触发器的回差特性及应用、555集成定时器的应用。难点:施密特触发器的回差特性的分析、555集成定时器的应用。8. D/A和A/D重点:倒T型电阻D/A转换器与双积分型A/D转换器性能指标及使用方法。难点:倒T型电阻D/A转换器与双积分型A/D转换器性工作原理。五、学时分配表序号课程内容总学时讲课实验习题课机动1数制与代码332逻辑代数基础663逻辑门电路7524组合逻辑电路128225触发器446时序逻辑电路126427脉冲波形的产生于整形8628D/A和A/D6429复习22合计60421062六、实验项目及基本要求实验一:门电路的基本逻辑功能要求:了解常用TTL、COMS集成门电路的逻辑功能,掌握各种门电路的逻辑符号和功能,学会用与非门和非门组成其它逻辑门的方法,分析试验结果,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实验二: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测试要求:熟悉和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步骤及方法,并正确的测试结果。实验三:计数、译码显示电路要求:掌握中规模集成计数器74LS90的逻辑功能,了解74LS48BCD码译码器和共阴极七段数码显示器,熟悉使用示波器观察分析计数器的输出波形。实验四:移位寄存器及其应用要求:掌握中规模4位双向移位寄存器逻辑功能及其使用方法,熟悉移位寄存器的应用构成串行累加器和环形计数器。实验五:555定时器及其应用要求:熟悉555型集成时基电路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掌握555型集成时基电路的基本应用。七、考核方法闭卷考试八、使用说明1.本大纲依据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制定,适合于我校通信工程、通信技术、生物医电、应电及其他弱电专业。2.本大纲为进行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指导性文件,大纲的基本要求是学习本课程达到的最低要求。九、教材及参考书1. 脉冲与数字电路(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顾德仁主编2.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闫石主编3.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 高等教育出版社 康华光主编4.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 胡锦主编5.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 高等教育出版社 唐程山主编信号与系统教学大纲学时:60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应用电子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它是继电路之后,集中研究确知信号经过线形时不变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打好理论方面的基础。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一)信号篇1.了解信号的分类,信号的基函数表示法,及信号在正交空间的分解。2.熟悉几种奇异函数的定义及性质。3.掌握离散时间信号(序列)的性质及表示方法。4.掌握卷积分的性质及应用,包括图解法和时域法。5.掌握连续信号的傅立叶级数,傅立叶变换及性质。6.熟悉抽样定理的内容及在其信号恢复上的应用。7.掌握连续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及收敛域的确定;拉普拉斯反变换的三种方法。8.熟悉运用拉普拉氏变换的性质,求解一定信号的反变换和正变换。9.掌握离散信号(序列)的Z变换及收敛域的性质。10熟悉Z变换的性质,并运用于Z反变换。11.了解信号的相关函数和互相关函数。(二)系统分析篇1掌握连续系统时域分析的两种方法,即经典法和卷积法。2. 熟悉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全响应的概念,并会求解。3. 掌握单位冲激响应、单位阶跃函数的性质及应用。4. 掌握连续系统频域分析的两种方法,即拉普拉斯反变换法和傅立叶变换法。5. 了解连续系统的无失真传输条件及理想低通滤波器的分析。6. 熟悉梅森公式在信号流图中的应用。7. 掌握离散系统分析的两种方法,即经典法和Z变换法。8. 了解差分方程的建立及初始条件的确定。9. 了解离散系统的傅立叶变换及快速卷积。10. 一般了解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法。三、课程内容(一)信号篇:1. 信号分析的理论基础,包括信号的分类、几种奇异函数、卷积分的定义及性质。2. 傅立叶变换和拉普拉氏变换,包括连续周期信号和连续非周期信号。3. 离散变换的Z变换。(二)系统分析篇:1. 连续系统的两种分析方法:时域法和频域法。其中时域法包括经典法和卷积法;频域法包括傅立叶变换法和拉普拉氏变换法。2. 离散系统的两种分析方法:时域法和频域分析法。其中时域法包括经典法和卷积法;频域法即Z变换法。3. 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法。四、课程的重点、难点(一)信号篇:1. 信号分析的理论基础,包括信号的分类、几种奇异函数、卷积分的定义及性质。重点:单位冲激函数(t),单位阶跃函数u(t)的定义及其性质;系统的零状态响应,零输入响应的时域解法和频域解法;难点:信号的综合变换以及微分和积分计算;线性卷积的图解法和解析解法。2. 傅立叶变换和拉普拉氏变换,包括连续周期信号和连续非周期信号。重点:连续信号的傅里叶级数(FS)的频谱;连续信号的傅里叶变换(FT)的性质及其应用;连续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LT)的性质及其应用。难点:拉普拉斯反变换(ILT)的三种求解方法;3. 离散变换的Z变换。重点:序列的Z变换(ZT)的定义及其性质;序列的Z变换(ZT)的收敛域的性质。难点:序列的Z反变换的求解方法;离散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h(n)的意义及其求解;。(二)系统分析篇:1. 连续系统的两种分析方法:时域法和频域法。其中时域法包括经典法和卷积法;频域法包括傅立叶变换法和拉普拉氏变换法。重点: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及算子的应用;傅里叶变换分析方法的应用;系统的复频域分析方法的应用。难点:系统的零极点分析及稳定性的判决。2. 离散系统的两种分析方法:时域法和频域分析法。其中时域法包括经典法和卷积法;频域法即Z变换法。重点: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的建立及其解法。难点: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方法的应用。3. 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法。重点: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法。难点: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法。五、课时分配表序 号课程内容总学时讲课实验习题课机动1绪论442连续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141043连续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121024连续信号与系统的复频域分析121025离散信号与系统的分析10826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88合计605010六、实验项目及基本要求实验一:基本仪器的使用要求:熟悉双踪示波器、和信号与系统实验箱的使用,掌握基本运算单元特性的测试方法。实验二:信号的分解与合成要求:用同时分析法观测50Hz非正弦周期信号的频谱,并与其傅立叶级数各项的频率与系数作比较;观测基波和其谐波的合成。实验三:信号的采样与恢复要求:了解电信号的采样方法与过程以及信号恢复的方法,并验证抽样定理。实验四:系统的模拟要求:掌握求解系统时域响应的模拟解法,研究系统参数变化对响应的影响。实验五:二阶网络函数的模拟要求:了解二阶网络函数的电路模型;研究系统参数变化对响应的影响,用基本运算器模拟系统的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实验六:无源和有源滤波器要求:了解RC无源和有源滤波器的种类、基本结构及其特性;分析和对比无源和有源滤波器的滤波特性;掌握扫频仪的使用方法。实验七:二阶网络状态轨迹的显示要求:观察RLC网络在不同阻尼比值时的状态轨迹,熟悉状态轨迹与相应瞬态响应性能间的关系,掌握同时观察两个无公共接地端电信号的方法。七、考核办法 闭卷考试八、使用说明1本大纲是根据高职高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制定的。2. 本大纲为进行信号与系统教学指导性文件。大纲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最低要求。九、教材及参考书1. 信号与系统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闵大镒主编2. 信号与系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杨林耀主编3. 信号与系统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王宝祥主编4. 信号与系统(第2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 徐亚宁主编5. 信号与系统 清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