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记 的教育思想及教育价值 1 一 关于 学记 学记 全文分20段 共1229个字 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体系极为完整的教育专著 比起昆体良 约35 约95年 古代罗马著名的教育家 的论著要早300多年 被奉为中国和世界教育史上的 圣经 我希望通过我的简单讲解 能够对大家研究 学记 的教育思想和价值 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 二 学记 内容架构 学记 全文大致可以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 教学目的和意义 1 3段 第二部分 学制设置与管理 4 6段 第三部分 教学过程与艺术 7 8段 第四部分 教学方法与原则 9 11段 第五部分 教学心理与态度 12 14段 第六部分 教师地位与作用 15 17段 第七部分 学习方法与目标 18 20段 3 三 学记 蕴含着重要的办学理念 一 对办学目标的认识 二 对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的认识 三 对教育理念的解读 四 对教学规律的认识 五 对教学弊端及其不良后果的批判 4 3 1 对办学目标的认识 1 办学目的 教化人民 养成良好习俗 以便建设国家 统治人民 学记 提出 建国君民 的最高目标在于 化民成俗 指出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 其必由学乎 又指出 古之王者 建国君民 教学为先 把教育作为实施政治 社会管理的最有效手段 发虑宪 求善良 足以謏闻 不足以动众 就贤体远 足以动众 不足以化民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 其必由学乎 5 3 1 对办学目标的认识 1 办学目的 教化人民 养成良好习俗 以便建设国家 统治人民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道 是故 古之王者 建国君民 教学为先 尤其突出了教育的政治功能 形成了中国古代教育的突出特色 6 3 1 对办学目标的认识 2 培养目标 培养高素质人才和统治者 大德不官 大道不器 大信不约 大时不齐 察于此四者 可以有志于本矣 学校教育的本质就是对学生进行统治阶级意志的灌输 教师的言论代表着统治阶级的利益 必然而且必须灌输统治阶级的意志 毛泽东曾一针见血地指出 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现在提 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就是突出了统治阶级的意志 体现了教育的阶级性特征 7 3 2 对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的认识 首先 关于学校教育制度 古之教者 家有塾 党有庠 术有序 国有学 汉代以后 逐渐形成了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并立的教育体制 其次 提出了确立学年编制的设想 他把大学的教育划分为 小成 和 大成 两个阶段 小成 阶段学习年限为7年 大成 阶段为2年 8 3 2 对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的认识 第三 关于学校管理的具体措施 大学始教 皮弁祭菜 示敬道也 宵雅 肄三 官其始也 入学鼓箧 孙其业也 夏楚二物 收其威也 未卜谛不视学 游其志也 时观而勿语 存其心也 幼者听而弗问 学不躐等也 此七者 教之大伦也 新生首先学习的内容是 诗经 小雅 中的三首诗 即 鹿鸣 四牡 和 皇皇者华 9 3 2 对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的认识 第四 提出了 学不躐等 的教育思想 第五 规定了学业考核制度 比年入学 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 三年视敬业乐群 五年视博习亲师 七年视论学取友 谓之小成 九年知类通达 强立而不反 谓之大成 由此可见 学记 的作者所提倡确立的成绩考核制度具有循序渐进 智德并重的特点 反映了中国古代教育重德重智的传统 10 3 3 对教育理念的解读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道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孔子在 论语 阳货 中说 性相近也 习相远也 孟子在 告子 上说 人之性善也 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 水无有不下 今夫水 搏而跃之 可使过颡 激而行之 可使在山 是岂水之性哉 其势则然也 人之可使为不善 其性亦犹是也 11 3 3 对教育理念的解读 势 生活环境 所受教育 从孔孟到 学记 都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 两千多年前 学记 就肯定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这是难能可贵的 12 3 4 对教学规律的认识 1 教学是师生共同完成的任务 是师生双边活动 学记 分析教与学是 学学半 的关系 首先 学学半 是说教与学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其次 教师虽然以教人为主 但遇到困难的时候还必须加强自学 13 3 4 对教学价值的认识 2 教学需要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学记 认为教学是师生双边话动 善学者 师逸而功倍 又从而庸之 不善学者 师勤而功半 又从而怨之 善问者如攻坚木 先其易者 后其节目 及其久也 相说以解 不善问者反此 善待问者如撞钟 叩之以小者则小鸣 叩之以大者则大鸣 待其从容 然后尽其声 不善答问者反此 此皆进学之道也 14 3 4 对教学价值的认识 3 思考是学习的核心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学生能充分思考 教师尤其要处理好学生的 学 与 思 的关系 时观而勿语 存其心也 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 强而弗抑则易 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 可谓善喻矣 15 3 4 对教学价值的认识 3 思考是学习的核心孔子曾说过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孟子也说过 心之官则思 思则得之 不思则不得也 韩愈说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学记 还从启发诱导和学思结合的指导思想出发 提出了一系列有益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16 3 5 对教学弊端及其不良后果提出了批判 今之教者 呻其占毕 多其讯言 及其数 进而不顾其安 使人不由其诚 教人不尽其材 其施之也悖 其求之也佛 夫然 故隐其学而疾其师 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 虽终其业 其去之必速 教之不刑 其此之由乎 一曰 呻其占毕 二曰 多其讯言 三曰 及其数 进而不顾其安 四曰 使人不由其诚 五曰 教人不尽其材 17 3 5 对教学弊端及其不良后果的批判 学记 批判了当时教学上存在的只注意背诵 灌输 赶进度 而忽视启发诱导 不调动学生积极性 不注意因材施教等不良现象 应试教育导致的恶果 抓时间 赶进度 满堂灌 题海战术 18 四 学记 蕴含丰富的教育教学原则 一 启发诱导原则 二 教学相长原则 三 循序渐进原则 四 藏息相辅原则 五 相观而善原则 六 长善救失原则 19 4 1 启发诱导原则 启发诱导原则 现在通称启发性原则 是 学记 中最基本的一个教学原则 君子之教 喻也 能博喻 然后能为师 时观而勿语 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 20 4 1 启发诱导原则 关于启发诱导原则 有三点应引起注意 第一 如何启发诱导 一是 道而弗牵 二是 强而弗抑 三是 开而弗达 21 4 1 启发诱导原则 关于启发诱导原则 有三点应引起注意 第二 把握好启发诱导的时机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A 学生只有经历 愤 教师才能 启 B 毛泽东 教授法 注重启发式 废止注入式 C 教师的 教 是外因 学生的 学 是内因 22 4 1 启发诱导原则 关于启发诱导原则 有三点应引起注意 第二 把握好启发诱导的时机贯彻这个原则的好处 一是 道而弗牵则和 二是 强而弗抑则易 三是 开而弗达则思 结论 只有做好 道 强 开 的工作 才能达到 和 和谐 易 轻易 思 的要求 23 4 1 启发诱导原则 第三 应掌握好启发诱导的度 启发也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开启学生的思维 培养建构新知识体系的能力 另一方面 如果启发用得过多过滥 学生一遇到问题就产生等待教师启发的依赖心理 24 4 1 启发诱导原则 孔子是启发式教学的鼻祖首先 孟懿子问孝 站在儿子的角度问孝敬父母 子曰 无违 樊迟御 就是樊迟为孔老师驾车 孔子就同他谈起了这个问题 子告之曰 孟孙问孝于我 我对曰 无违 樊迟曰 何谓也 子曰 生 事之以礼 死 葬之以礼 祭之以礼 25 4 1 启发诱导原则 其次 孟武伯问孝 站在父母的角度问孝 感受 子曰 父母唯其疾而忧 孔子在这里意在表达以下信息 你现在也是为人父的人了 你应该好好想一想你父母是怎样牵挂你的 这又是启发 孝 就是要时时刻刻为父母担忧 26 4 1 启发诱导原则 第三 孔子的学生子游问孝 子曰 今之孝者 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 皆能有养 不敬 何以别乎 强调的是 敬 即赡养问题 我认为孔子说这段话的深层含义 就是强调我们在奉养父母的时候一定要尊敬父母 27 4 1 启发诱导原则 第四 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孝 子曰 色难 有事 弟子服其劳 有酒食 先生馔 zhu n 曾是以为孝乎 一方面要保证让父母没有衣食之忧 这是最低标准 另一方面 我们必须要让父母亲有着快乐的精神生活 潜台词是 一个人若仅仅满足父母的衣食之虑 而没有一个好的态度 色难 那根本谈不上什么孝敬 28 4 2 教学相长 原则 学无止境 教也无止境 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首先 从教师方面讲 教然后知困 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 其次 从学生方面讲 学生从老师的教中获得知识 但需要自己刻苦钻研 努力学习 才能不断提高 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也 学然后知不足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29 4 3 循序渐进原则 学不躐等也 不凌节而施 循序渐进 系统性 量力性 适时性 因材施教 30 4 3 循序渐进原则 第一 循序渐进及系统性原则要求 学不躐等 温故而知新 31 4 3 循序渐进原则 俄国十九世纪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乌申斯基在论证教学的系统性时曾说过 当然 只有本着事物自身的合理的知识体系 才能使我们有充分的可能来掌握知识 一个人的头脑如果充满了许多零碎而不联系的知识 就会像杂乱无章地堆着各种东西的仓库 这里连仓库主人也什么都找不到 至于一个人的头脑中只有体系而无知识 就像商店一样 它的每个柜子都贴着东西的标签 但是柜子里是空的 A 教学一定要按照教学规律进行 否者就会 杂施而不孙 坏乱而不修 B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不能一味灌输知识 32 4 3 循序渐进原则 第二 循序渐进及量力性原则要求 不凌节而施 汉代郑康成解为 不凌节 谓不教长者才者以小 教幼者钝者以大也 孔颖达解为 不凌节 谓年才所堪 不越其节 分而教之 所谓孙顺也 33 4 3 循序渐进原则 第三 循序渐进及适时性原则要求 当其可之谓时 这是孟子所说 时雨化之 的 时 不合时机的教育 必然是 勤苦而难成 达不到教学的预期效果 所以 学记 提出 不凌节而施 的要求 34 4 3 循序渐进原则 第四 循序渐进及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求 不凌 就是教学不要超越学生的学龄阶段和实际情况 学记 主张 幼者听而弗问 原因就是 学不躐等也 良冶之子 之所以 必学为裘 良弓之子 之所以 必学为箕 始驾马者 之所以要 反之 车在马前 都是说明要在 节 的限度以内循序渐进而不 凌节 的意思 学记 反对 言及于数 进而不顾其安 35 4 3 循序渐进原则 捷克近代教育体制奠基人夸美纽斯曾说过 教材讲解要注意一贯性和连续性 梁启超讲得更通俗 求学譬如登楼 不经初级而欲飞升绝顶 未有不中途挫跌者 语之而不知 虽舍之可也 子曰 中人以上 可以语上也 中人以下 不可以语上也 36 4 3 循序渐进原则 孔子非常注重顺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第一 二人问 行 子路问 闻斯行诸 子曰 有父兄在 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 闻斯行诸 子曰 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 由也问 闻斯行诸 子曰 有父兄在 求也问 闻斯行诸 子曰 闻斯行之 赤也惑 敢问 子曰 求也退 故进之 由也兼人 故退之 论语 先进 37 4 3 循序渐进原则 第二 三人问 仁 A 颜渊问仁 对内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 请问其目 子曰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颜渊曰 回虽不敏 请斯语矣 B 仲弓问仁 对外 子曰 出门如见大宾 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 在家无怨 仲弓曰 雍虽不敏 请事斯语矣 38 4 3 循序渐进原则 C 司马牛问仁 子曰 仁者 其言也讱 谨慎 难于说出 曰 其言也讱 斯谓之仁已乎 子曰 为之难 言之得无讱乎 司马牛 多言而躁 司马牛的哥哥司马桓魋 tu 意欲谋害宋景公 仁者其言也讱 为之难 言之得无讱乎 39 4 3 循序渐进原则 学不躐等 善待问者如撞钟 叩之以小者则小鸣 叩之以大者则大鸣 的真实写照 我们国家虽然从1992年开始就特别强调要推进素质教育 但实际上应试教育反而越演越烈 四年下来 就做两件事情 一是昏天黑地的玩 二是一心一意的练爱 40 4 4 藏息相辅 原则 课内与课外 劳 与 逸 相结合的原则 时教必有正业 退息必有居学 课外不学 操缦 博依 和 杂服 等技艺 课内就学不好 弦 诗 和 礼 不兴其艺 不能乐学 藏焉修焉 息焉游焉 安其学而亲其师 乐其友而信其道 41 4 4 藏息相辅 原则 列宁说过 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 前苏联现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十分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 42 4 5 相观而善 原则 四书 大学 中庸 孟子 论语 五经 诗经 尚书 礼记 乐记 春秋 六艺 礼 乐 射 御 书 数孔子就很擅长射御 达巷党人曰 大哉孔子 博学而无所成名 子闻之 谓弟子曰 吾何执 执射乎 执御乎 吾执御矣 43 4 5 相观而善 原则 相观而善 在当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原则 相观而善 就要交友 论学取友 1 孔子曰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只要善于 择其善者而从之 就可以得到长进 相反的情况 便是 独学而无友 一个人冥思苦想 有问题无处可商量 久而久之 成为 孤陋而寡闻 的井底之蛙 44 4 5 相观而善 原则 2 燕朋 酒肉朋友 逆其师 燕辟 邪僻 行为乖张 废其学 3 益者三友 友直 友谅 友多闻 损者三友 友便僻 友善柔 友便佞 45 4 6 长善救失 原则 学者有四失 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 或失则多 或失则寡 或失则易 或失则止 此四者 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 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一是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 知其心 尽其材 二是 长其善 才能 救其失 46 4 6 长善救失 原则 古人对 四失 的解释 多寡易止 虽各有失 而多者便于博 寡者易以专 易者勇于行 止者安其序 亦各有善焉 救其失则善长矣 就 多 寡 易 止 本身来说 是四种 失 但就包含的 渊博 专深 进取 扎实 的因素而言 又可以说是优点 47 4 6 长善救失 原则 我认为 多 寡 易 止 是相对的 对甲是 多 对乙可能就不多 甚至是 少 学记 有没有 度 的要求 有 这就是 教也者 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产生 四失 的原因是 心之莫同 即心理原因 48 五 学记 关于教育教学方法的思想 一 讲解法 二 问答法 三 练习法 四 类比法 49 5 1 讲解法 第一 约而达 第二 微而臧 尝一脟肉 而知一镬之味 一鼎之调 吕氏春秋 察今 第三 罕譬而喻 A 举事以类义 B 举例不类义C 事例淹没论点D 50 5 2 问答法 首先 如何提问 先其易者 后其节目 其次 如何回答问题 一是教师回答学生提的问题 要大小得当 叩之以小者则小鸣 叩之以大者则大鸣 二是要求从容问答 51 5 3 练习法 君子察于此三者 可以有志于学矣 良冶之子 必学为裘 良弓之子 必学为箕 始驾马者反之 车在马前 如何练习 一是在练习法中 范例是很重要的 二是练习应循序渐进 从易到难 从基础入手 养成习惯 结论 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 52 5 4 类比法 比物丑类 学记 对教学方法的论述 不仅体现了上述教学原则的精神 而且处处都贯彻了启发诱导的指导思想 反对注入式 填鸭式的作法 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我们应该善于吸取并付诸实践 53 六 学记 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一 注重教学中的反馈作用 二 重视思维和意志的培养 三 重视动机和兴趣的培养 54 6 1 注重教学中的反馈作用 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从学生方面看 从教师方面看 学生知识的长进和求知欲的不断增强 除 自反 外 很大程度上还有赖于教师知识的提高 知不足和知困就是学生与教师在学与教的过程所接收到的反馈信息 55 6 2 重视思维和意志的培养 1 关于思维能力的培养A 故君子之教 喻也 这个 喻 就是指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 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 师生关系必然融洽和谐 强而弗抑 助于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自强不息 开而弗达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 提高思维能力 B 时观而勿语 56 6 2 重视思维和意志的培养 2 关于意志力的培养首先 学生的志向对意志品质的锻炼有很大影响 士先志 是指学生的责任首先在于立志 学生有了明确的志向和发展的目的 才会产生奋发向上的内部动力 严格要求自己 自强不息 其次 敬孙务时敏 厥修乃来 说明意志品质对于学习知识 形成智能 实现远大目标有着重要的影响 典故 蛾子时术之 再次 教师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过程中的作用 57 6 3 重视动机和兴趣的培养 学记 认为 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过程中 必须使学生以学习为乐趣 这是学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兴其艺 不能乐学 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 要 正业 和 居学 结合 没有课外的 操缦 博依 杂服 课内就学不好 弦 诗 礼 58 6 3 重视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培养 第二 把学习钻研和休息娱乐有机统一起来 所谓 藏焉修焉 息焉游焉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就是大脑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的统一 第三 摒弃不良教学心态 呻其占毕 多其讯言 及于数 隐其学 疾其师 苦其难而不知其益 59 七 学记 关于教师地位和作用的论述 一 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二 教师的职责要求 三 教师的职业素质 四 师生关系 60 7 1 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1 提倡尊师重道 是 学记 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凡学之道 严师为难 师严然后道尊 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 当其为尸 则弗臣也 当其为师 则弗臣也 大学之礼 虽诏于天子 无北面 所以尊师也 学记 明确提出了 师严而后道尊 的思想 认为 能为师 然后能为长 能为长 然后能为君 故师也者 所以学为君也 又说 师严然后道尊 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61 7 1 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 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凡学之道 严师为难 三王四代唯其师 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 学记 把教师比作钟 叩之以小则小鸣 叩之以大则大鸣 教育是一个先觉觉后觉 先知传后知的过程 62 7 2 教师的职责要求 第一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传道 是教师的首位任务 孔子十分重视教师自身的模范作用 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矣 孟子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荀子 师术有四 而博习不与焉 尊严而惮 可以为师 耆艾而信 可以为师 诵说不陵不犯 可以为师 知微而论 可以为师 63 7 2 教师的职责要求 第二 作为教师 必须熟练掌握教育 教学的理论 知至学之难易 而知其美恶 然后能博喻 能博喻 然后能为师 既知教之所由兴 又知教之所由废 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记问之学 不足以为人师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约而达 微而藏 罕譬而喻 第三 教师要 善问 和 善待问 64 7 3 教师的职业素质 第一 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一是教师必须具有广泛的兴趣 二是教师必须保持良好的情感 三是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 四是教师必须了解学生 真正做到 知其心 65 7 3 教师的职业素质 第二 对教师的教育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首先 学记 认为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行为发展规律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 其次 教师要明教之兴废规律 学记 认为 禁于未发 则兴 发然后禁 则废 再次 教师在教学工程中要能够做到 长善而救其失 最后 教师要善于处理好 藏息相辅 的关系 66 7 3 教师的职业素质 第三 教师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和技巧 首先 教师要 善问 和 善待问 其次 教师要善于运用类比方法 以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再次 教师要精于设计练习 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67 7 3 教师的职业素质 第四 批评了教师的一些不良品质 今之教者 呻其占毕 多其讯 言及于数 进而不顾其安 使人不由其诚 教人不尽其才 其施之也悖 其求之也佛 夫然 故隐其学而疾其师 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 虽终其业 其去之必速 教之不刑 其此之由乎 68 7 4 师生关系 教学相长 交以为师 孔子 当仁不让于师 荀子 青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 水为之而寒于水 韩愈 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学记 虽有佳肴 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69 八 学记 教育思想的当代借鉴 一 学记 在教育目的上的意义 二 学记 在教育理念上的价值 三 学记 在教学方法上的借鉴 四 学记 在教学管理上的意义 五 学记 在学习方式上的意义 六 学记 对教师地位和发展的关照 70 八 学记 教育思想的当代借鉴 学以致道 循序渐进 一张一弛 及时着力 持之以恒和互助合作 微观上 对个体而言 中观上 对学校教育而言 宏观上 对整个中华民族而言 71 8 1 学记 在教育目的上的意义 在教育目标上强调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立人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新民 在止于至善 首先 学记 认为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 知其美恶 学者有四失 教者必知之 或失则多 或失则寡 或失则易 或失则止 长善而救其失 72 8 1 学记 在教育目的上的意义 其次 学记 重视学生学习情绪活动与情感体验 强调从学力与人格两方面关注人的发展 认为志向是学习成功的前提 凡学 官先事 士先志 善教者不但要 教人尽其材 而且要 使人继其志 一年视离经辨志 三年视敬业乐群 五年视博习亲师 七年视论学取友 九年知类通达 强立而不反 当今 立德树人 教育理念下 所立的人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会求知 学会做事 学会合作 学会生存则构成了它的四个具体侧面 73 8 2 学记 在教育理念上的价值 在教育理念上特别强调要注重基础教育 学记 强调学习必须打好基础 良冶之子 必学为裘 良弓之子 必学为箕 始驾马者反之 车在马前 君子察于此三者 可以有志于学矣 三王之祭川也 皆先河而后海 或源也 或委也 此之谓务本 74 8 2 学记 在教育理念上的价值 对于学习理念也有非常独到的见解认为学习对个人 对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道 孔子 朝闻道 夕死可矣 敬孙务时敏 厥修乃来 孔子 好仁不好学 其蔽也愚 好智不好学 其蔽也荡 好信不好学 其蔽也贼 好直不好学 其蔽也绞 好勇不好学 其蔽也乱 好刚不好学 其蔽也狂 75 8 3 学记 在教学方法上的借鉴 在教学方法上认为教育的精髓就是引导 第一 引导的基本做法是含而不露 指而不明 开而不达 引而不发 因势利导 而不是全盘授予 全程灌输 君子之教 喻也 大学之法 禁于未发之谓豫 当其可之谓时 不凌节而施之谓孙 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 教之所由兴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76 8 3 学记 在教学方法上的借鉴 第二 引导学生是教师能否成为人师的一个先决条件 也是衡量教师是否善教的一个重要尺度 77 8 4 学记 在教学管理上的意义 在教学管理问题上 学记 在学年学制 课堂仪式 教学安排 师生关系等方面均提出了明确的规定 第一 在学制设置方面 学记 提出了 家有塾 党有庠 术有序 国有学 的学制序列 小成 的学制为七年 大成 的学制为两年 78 8 4 学记 在教学管理上的意义 第二 在教学安排上 学记 形成了严格考察制度的思想 比年入学 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 三年视敬业乐群 五年视博习亲师 七年视论学取友 九年知类通达 强立而不反 大学之教也 时教必有正业 退息必有居学 不学操缦 不能安弦 不学博依 不能安诗 不学杂服 不能安礼 不兴其艺 不能乐学 故君子之于学也 藏焉修焉 息焉游焉 79 8 4 学记 在教学管理上的意义 第三 特别强调开学典礼的教育价值 指出 大学始教 皮弁祭菜 示敬道也 第四 强调课堂礼仪也是 学记 的重要主张 入学鼓箧 孙其业也 夏楚二物 收其威也 幼者听而弗问 80 8 5 学记 在学习方式上的意义 在学习方式上特别推崇问题式学习与 乐友 首先 学记 把问题视为进学之道 指出 善问者如攻坚木 先其易者 后其节目 及其久也 相说以解 不善问者反此 善待问者如撞钟 扣之以小者则小鸣 扣之以大者则大鸣 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 在古人眼里 问题是维系教与学双边活动的纽带 81 8 5 学记 在学习方式上的意义 其次 慎重交友 学记 指出 燕朋逆其师 燕辟废其学 老子 居善地 心善渊 与善仁 言善信 荀子 君子居必择乡 游必就士 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学记 认为只有 乐其友 才可 信其道 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 82 8 5 学记 在学习方式上的意义 第三 强调亲身实践 学记 谈到 虽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焊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踏青店内活动策划方案
- 山西保温钢板仓施工方案
- 测量安全管理制度培训课件
- 电焊切割安全培训课件
- 电流的强弱课件
- 测绘安全知识培训心得
- 电池仓库安全培训记录课件
- 沧州交通安全培训会课件
- 婴儿外展活动方案策划
- 2025下半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事业单位招聘(2398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医疗质量 岗前培训课件
- (2025秋新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 电子产品出厂质量验收标准
-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咨询管理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东-广东水生产处理工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公共机构建筑能源审计和能耗基准值技术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标)
- 2025-2026学年人教PEP版(2024)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广西公需科目考试题库和答案(覆盖99%考题)广西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
- 脓毒症护理查房记录
- 2025年全国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示范班在线考试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