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亭镇人口、用地规模论证报告 (20102030)目 录一、基本概况二、石亭镇规模论证的依据、期限和范围(一)规模论证的依据(二)规模论证的期限、范围三、石亭镇规模论证的指导思想、原则(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四、石亭镇发展条件分析五、人口规模预测(一)人口现状分析(二)镇域总人口预测(三)镇域城镇化水平预测(四)石亭镇城镇人口预测七建设用地规模预测(一)石亭镇用地现状概况(二)石亭镇现状用地分析(三)用地发展规模预测八、建设用地评定与用地选择(一)城市规划区范围(二)用地评定的依据(三)城市用地选择原则(四)用地选择与城市发展方向九、附图一、基本概况石亭镇位于醴陵市的西部,距醴陵市城区27公里,离株洲市区28公里。该镇东邻神福港镇,南邻均楚镇,西与株洲镇洲坪乡和南阳桥乡毗邻,北与株洲镇仙井乡接壤, 2005年元月撒乡并镇,由长岭乡、石亭镇合并为石亭镇。2010年我镇已列入“长株潭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境内有313省道和醴军线(醴陵城区至军山)经过, 形成畅达的对外交通体系,水系有渌水横贯其境。本次规划所指的石亭镇包括现石亭镇行政区划范围(长岭乡已于2005年与石亭合并为石亭镇)。现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分别为樟树村、长塘村、永红村、苏家垄村、石塘岭村、渔潭洲村、花溪村、上保村、长岭村、高冲村、聂湖村、妙泉村和石亭居委会。石亭镇域地形北窄南宽,大多属岗地,北有少量丘陵地区,渌水横贯其境。石亭镇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夏季为南风,历年平均气温17.4,年平均降雨量1500mm,年平均日照1650小时。石亭境内拥有多种丰富的自然资源。矿藏主要有铁、锡、钨等;境内动植物资源也较丰富,具备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林木生长的良好条件;主要旅游资源有风景胜地吉姑仙等。2010年石亭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3.34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工业总产值1.13亿元,同比增长17.8%,农业总产值2.21亿元,同比增长5.7%;镇级财政收入375万元,同比增长15%;完成国地两税收入116万元,其中国税46万元,地税70万元,完成地税是年度任务的109%;农民人均收入达5452元,同比增长10.6%。农业方面。2010年全镇粮食种植面积达到58100亩,种植率达到98%,全年总产粮食近3万吨。在突出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蔬菜、畜牧、家禽、水产等高效产业。推广高档优质稻种植面积达1200亩,中档稻5000亩;种植西瓜1500亩;种植油菜400亩;发展种植蔬菜70亩以上大户2户;种植粮食60亩以上大户3户;年出栏牲猪13000头;年饲养鸡17万只,鸭12万只,珍禽5万只,鱼32万条。工业方面,2010年全镇工业增加值实现2100万元,同比增长22%;销售收入完成8500万元,同比增长17%。全年引进项目三个,招商引资额达2430万元。其中和力公司投资1500万元,凯银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600万元,凤凰堡特种珍禽养殖场投资150万元,如意种植、养殖基地投资180万元。2010年末全镇总户数9952户,总人口为37537人,农业人口37021,非农人口516人;全镇共有劳动力24168人。男性19662人,女性17875人,男女比例为1:1.1。集镇人口5200人,城镇化水平13.85%。二、石亭规模论证的依据、期限和范围(一)规模论证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0年1月);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3.湖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4-2020);4.湖南省城镇化十一五规划(2006-2010);5.醴陵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5);6.石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7.石亭镇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8.石亭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9.石亭镇统计年鉴(2003-2010);10.国家、湖南省、醴陵市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二)规模论证的期限、范围1、规划期限石亭镇总体规划分近期和远期两个阶段 近期:20112015年 远期:20162030年2、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分为镇域、镇区二个层次。镇域是指:现石亭镇行政区划范围(长岭乡已于2005年与石亭合并为石亭镇)。现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分别为樟树村、长塘村、永红村、苏家垄村、石塘岭村、渔潭洲村、花溪村、上保村、长岭村、高冲村、聂湖村、妙泉村和石亭居委会。总面积达10760公顷镇区是指:镇政府驻地石亭居委会,辖区面积52.28公顷三、石亭规模论证的指导思想、原则(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基本指导思想,按照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的要求,科学确定石亭镇的发展规模,满足现代城市的功能要求,合理安排城市的空间布局、生产力布局、人口分布及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控制合理的环境容量和确定科学的建设标准,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农业建设为中心,加强对花炮出口、商贸服务业、休闲旅游业的建设。利用当地的自然优势,发展家禽养殖、农业等特种经济作物。利用石亭镇镇区的建设带动工业、商业、服务业等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引进资金和技术人才,大力发展养殖、农副产品加工业等相关产业,培育支柱产业,形成规模经营。进行综合动态规划,保持弹性,留有余地,增强规划预见性和可操作性。(2) 基本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发展是前提,发展又必须坚持综合、长期、渐进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对策,逐步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这其中,生态环境即是21世纪城镇发展的制约与主题,也将越来越成为发展与再发展的动力,因此构筑并逐渐导向生态良性循环的环境与景观发展模式应优先目标体现在规划中。2城镇协调原则在城市之间的物质与非物质联系日益加强,区域城镇系统网络结构逐渐凸显的今天,认识到城市组群系统的功能与结构特征,强调区域高度的宏观视野和有机联系的系统观念,在城市规划中显得非常重要,对城镇密集地区来说更是如此,其多方面的关联性需要规划作出得好的引导与控制。3城乡一体化原则城镇发展应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战略指导下,谋求产业发展、人口分布、居民点建设、生态环境改善的城乡整体考虑,通过强化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网络化和整体性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乡村城镇化,达到区域整体的持续协调发展。以人为本原则城镇的发展越来越要求规划不仅应从技术本身来看待问题,必须以一种人文关怀来审视与提升技术。规划必须按照人的行为特征,满足人各方面的特质和精神需求,应通过适当方式,在环境和城乡居民点之间建立适合人类生活的和谐关系,构筑可持续发展的有一定乡土特征的社会与文化发展模式。四、石亭发展条件分析(一)优势条件分析 区位优势明显,S303国道、S313省道贯穿全境。从经济地理位置来看,石亭位于醴陵市西部,通过省道313贯穿,给石亭的经济发展带来机遇。2、资源丰富石亭镇资源丰富,石亭境内拥有多种丰富的自然资源。矿藏主要有铁、锡、钨等;境内动植物资源也较丰富,具备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林木生长的良好条件;主要旅游资源有风景胜地吉姑仙等。丰富的资源是全镇经济快速发展的物质基础,合理、科学、可持续的利用各种资源是石亭镇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是石亭镇面临的时代课题。4、国家和省市的政策支持 国家提出了“中部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发挥中部地区综合优势,支持中部地区更好地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部崛起的政策,如国家发改委将加大中部地区结构调整力度,财政部将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加快“3+5”城市群的发展、提升“三化”战略、提出了“富民强省”战略目标和任务、加快“一点一线”地区发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等重大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化的城市作为富民强省的重要标志等一系列的战略决策,以及市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多次组织人大、政协和相关部门进行研究,并作出的相关战略决策,都为石亭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二)制约因素分析 石亭镇的城镇化水平为13.85%,按照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城镇化水平处在30%以下的阶段,从而城镇发展处于发展期。石亭镇的工业化进程还只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随着生产要素的集聚,工业的自我加速的能力不足,必然影响工业化的进程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城市的开发建设会对原有的生态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同时由于污染的治理还不完善,目前的环境污染对城市的发展已经产生较大制约,渌江的水污染已经对城市的水源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城市的开发建设对生态的保护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何合理的利用现有的生态资源,把握好新区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规划建设中不可回避的挑战。5 人口规模预测5.1人口现状分析人口规模预测(一)人口现状分析1、人口现状概况(1)总体概况 2010年末全镇总户数9952户,总人口为37537人,农业人口37021,非农人口516人;集镇人口5200人,城镇化水平13.85%。石亭镇共13各村,各村基本人口如下:村名总人口户数村组数樟树村301077829长塘村368096831永红村280065522苏家垄村340098235石塘岭村4170113738渔潭洲村151836912花溪村360096036上保村281878625长岭村301186032高冲村183048521聂湖村293084025妙泉村187050615石亭居委会290062620总计375379952341(2)性别构成根据石亭镇统计年鉴,至2010年底,男性19662人,女性17875人,男女比例为1:1.1。(3)劳动构成 2010年,全镇共有劳动力24168人,占全镇总人口的64.38%,全镇的劳动力资源丰富。2、人口增长的特点(1)人口总量持续增加,综合增长率波动较大 石亭镇人口总量持续增加,2010年人口总量为37537人,比1996年35532人增加了2006人,平均每年增加155人,年均综合增长率为4.11。(2)城镇人口分布不均匀,人口向经济发达城镇聚集趋势明显 石亭镇城镇人口分布不均匀,各村镇之间人口密度差异很大,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关镇人口密度高达656人/平方公里以上,人口向经济发达城镇聚集趋势明显。3、城镇人口现状及分析(1)城镇人口现状概况根据石亭镇公安局提供的统计资料, 2010年末全镇总户数9952户,总人口为37537人,农业人口37021,非农人口516人;集镇人口5200人,城镇化水平13.85%。 目前石亭镇建设已经向其邻近的长岭乡推进,并且把镇城的工业园设在碧塘乡,因此把城郊乡和碧塘乡人口纳入城镇人口预测的基期人口比较合理。目前碧塘乡共有人口22080人(户籍人口),暂住人口约为1500人,共有村庄14个,以距离乡镇较近村8个村庄计算,碧塘乡的城镇人口为18060人,因此预测城镇人口的基期人口包括城关镇(包括湘永矿区和开发区)、城郊乡和碧塘乡的城镇人口,为94186人。(2)影响镇城人口增长的因素1)区位条件 石亭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石亭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渌水河流经境内7个村,S313线横穿东西方连接京珠高速,属于市镇“半小时经济圈”和以市镇城为中心的“三星拱月”乡镇之一。石亭镇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拓宽改造铺筑水泥路面61.5公里,公路四通八达,形成“二纵三横”的交通网络。2) 历史文化名城寮里村,位于芗城区石亭镇东面,距镇区1公里。东靠田边村,西临石亭镇,南接田边村,北毗高速公路,总面积400亩,其中耕地面积200亩,山地面积200亩,森林覆盖率达60%。总人口1526人,420户,现为胡、林姓氏所居,村民主要以养殖业为主要经济来源。人均年收入达4000元,村有寮里小学,建于1996年,占地面积7320平方米,现有在校师生300人。村主要交通基本达到水泥硬化。名胜古迹:胡氏宗祠、寮里庵。帝君庙,位于芗城区石亭镇寮里社内。始建于康熙年间,基址在本村旧圆楼内。丙申(一九五六年)邀进年代破四旧圆楼被拆除,帝君庙遭毁设,直到丁亥年(一九九五年)村民不志旧址,集资十二多万元,在圆楼旧址重建寮里帝君庙后殿,次年竣工并塑雕“山西夫子”、“伽蓝大王”、“福德正神”金身,深受善男信女信仰,香火旺盛。后来寮里老年会成立,后殿做老人活动场所,因场地较小,经群众意愿,村民再次集资扩建前殿。北斗村,位于芗城区石亭镇南面,距镇区3.5公里,东靠下高坑村,南接新厝村,西临金峰开发区,北毗仙景、丰乐村。总面积1.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0亩,总人口1962人,600多户,现为黄氏单一所居。名胜古迹:建于清乾隆年间的黄氏宗祠及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北斗庵等。北星村,位于芗城区石亭镇南面。距镇区3公里,东靠下高坑村,西临金峰开发区,南接新厝村,北毗仙景、丰乐村。总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占200亩,总人口1658人,510户,现为黄氏单一所居,村民以务工、第三产业为主导。名胜古迹:清朝年间的黄氏宗祠,清乾隆年间的北斗庵等。仙景村,位于芗城区石亭镇南面。距镇区3公里,东靠漳华路,西临金峰开发区,南接北斗村,北毗高坑、丰乐村。总面积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0亩,总人口1800人,500户,现为林、王、郭姓氏所居。该村主要以务工、第三产业为经济来源,人均年收入达4400元。建于1996年的仙景小学,占地面积7320平方米,现有在校师生200人。村主要交通全部达到水泥路面。高标准实现了水、电、路“三通”兴办村公益事业。名胜古迹:(林氏宗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仙景庵: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衡继堂等。3)城乡差异和城市引力作用 石亭镇镇城的经济发展高于其它城镇和乡村,形成了明显的城乡差异,从而吸引周围广大农村人口到城市就业和生活,城乡差异的存在加大了城市的引力作用,加速了城镇化进程。镇城对周围腹地的吸引力成为其人口增长的最主要因素。4)制度改革因素 近年来,国家和湖南省公布了户籍制度改革的方案,逐步取消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自理口粮人口和其它类型的户口性质,以准入条件取代进城人口控制指标,户籍制度改革的序幕已经拉开。户籍制度改革以建立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以国际上通行的就业、住房等落户标准代替指标控制,体现户籍登记居民身份、提供人口数据的本来面目为目的,进一步促进城乡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提高整个社会的城镇化水平。围绕户籍制度改革及其他相关政策(如人才引进政策)的相继出台,都会给石亭镇镇城人口的增长带来直接影响。(二)镇域总人口预测 根据石亭镇统计年鉴,2010年全镇总人口为3.8万人,比1996年和2000年分别增加2005人和1240人。十年间人口的综合增长率为为4.11、户籍人口预测(1)综合增长率法综合增长率法是以现有的人口数量为基数,根据人口的综合增长率来预测规划期的人口。该方法的模型是:P=P0(1R)nP为规划年人口,P0为基期年人口,R为平均综合增长率,n为规划年与基期年之差。 综合增长率为城市的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之和,同时根据历年统计数据进行较正。从2003年至2010年,五年间的平均自然增长率为4.138 ,从统计数据分析,近十年的综合增长率为4.1,因此在过去十年,石亭镇人口以迁出为主,考虑到我国仍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趋势不会改变,因此石亭镇人口仍以迁出为主,综合湖南省在未来几年进入第四次生育高峰,因此2010-2015年综合增长率采用3.8,2016-2030年综合增长率为2.5 ,远景考虑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放缓和,2035年人口可以达到高峰,综合增长率采用0.8。因此预测全镇:近期2015年人口为:38256人;远期2030年人口为:38112人。2、暂住人口预测 根据石亭镇公安局的统计,2004年至2010年暂住人口分别为230人、178人、210人和270人,在实际调查中发现统计的暂住人口偏小,目前暂住人口仅占户籍人口的0.42%,实际居住的暂住人口要超过1%以上。考虑到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期,对劳动力的需求会大幅增加,再加上镇城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第三产业的加速发展和户籍制度的改革,全镇暂住人口会持续扩大,在总人口的比例会逐渐增加。根据暂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比例逐步由目前的1%提高到5%,具体预测如下:近期2015年暂住人口为:1913人;中期2020年暂住人口为:1924人;远期2030年暂住人口为:1906人;3、结论综合以上分析,石亭镇镇域人口为户籍人口和暂住人口之和,根据以上预测,综合考虑未来人口增长速度变慢,得到石亭镇镇域总人口为:近期2015年人口为40169人;远期2030年人口为40018人。(三)镇域城镇化水平预测1、历史推断法 历史推断法是根据历史时间内事物发展变化规律,预测事物将来发展变化的趋势,也是一种时间序列预测,把客观事物发展自身的内在动力或惯性趋势,转换成一种数学语言,用不同时期或时点上的变量间变化关系表示出来,考察变量随时间的发展变化规律,本方法是根据对近年全镇城镇化发展水平及增长速度,找出其变化趋势,同时根据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镇化发展规律,推断其未来的城镇化水平。 按照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镇化水平达到左右时,城镇化进程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达到70%以后,城镇化发展相对缓慢,城镇化随着时间的发展曲线为扁平的“S”型。因此预测2010-2030年城镇化平均增长,速度为1.9个百分点,发展较缓慢.。因此预测:2015年城镇化水平为16.48%;2020年城镇化水平为17.36%;2030年城镇化水平为19.44%;(四)城镇人口预测 按照石亭镇现状城市建设用地的范围和可能的发展用地,并考虑石亭镇的发展潜力与发展速度,石亭镇向南发展成为城市空间拓展的主要方向,因此石亭镇镇城城镇人口预测主要包括镇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镇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村民委员会地域、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场、林场等特殊区域。本次预测的城镇人口包括非农业人口、使用城市设施的农业人口和暂住人口。预测的基期年为2010年,城镇人口为428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49人、使用城市设施的农业人口为1.4万人,暂住人口为1906人。1、线性回归模型预测 由于石亭镇目前统计人口资料与预测中的城镇人口存在差异,且部分人口(主要是暂住人口及使用农业设施的城镇人口)缺乏连续的历年数据,要建立线性回归方程较为困难,因此本次回归预测利用石亭镇公安局和统计局提供的人口统计数据为基础,把石亭镇区和长岭乡的城镇人口统一合并,建立线性方程,具体预测如下:线性回归模型:y=a+bx表5-6:石亭镇镇城人口预算基数表(包括长岭乡、城郊乡城镇人口)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102010人口478649875012505450895130515051805208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出线性回归方程:y=28 x-51016根据回归方程预测人口如下:2015年镇区人口规模为: 5388人;2030年镇区人口规模为:5824人。2、综合推算法 石亭镇城市人口由非农业人口、使用城市设施的农业人口、居住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构成,根据三种人口历年的增长率结合城市发展趋势对各类人口增长率的影响,分别推算出三类人口的数量,然后推算出镇区人口规模。(1)非农业人口预测 根据石亭镇统计年鉴及石亭镇公安局提供的资料,石亭镇镇城2010年非农业人口为516.人(包括长岭乡非农业人口),根据最近十年的统计资料,虽然石亭镇的非农业人口波动较大,但是石亭镇非农业人口综合增长率较快,达到3%左右,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增长,城镇化水平的加速发展,估计2010-2015年综合增长率保持为1.5%,2015以后综合增长率开始变缓,2015-2030年综合增长率保持为3%,2030-2050年综合增长率为1%,据此推测:2015年非农业人口为:516(1+0.015)8=582人2020年非农业人口为:582(1+0.03)5=:674人2030年非农业人口为:674(1+0.03)10=906人(2)城市基础设施服务的农业人口 2006年石亭镇基础设施服务的农业人口为5200人,目前全镇人口增长率为5,比全国水平低水平,并且石亭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波动,考虑到城镇的扩大与周边的农村发展,城镇周边的农村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大于全镇平均水平,因此人口自然增长率到2030年为4,以现有的农业人口为基数,预计各规划期内基础设施服务的农业人口分别为:2015年为:5332人;2020年为:5578人;2030年为:6015人。3)一年以上暂住人口预测 2010年统计的暂住人口约270人,根据实际调查,由于统计方法仍不完善,暂住人口比实际偏低,根据周边相似城镇对比,暂住人口与非农业人口达到一定比例范围,按照这个比例范围,并考虑今后户口政策的改变,暂住人口实际会增加,预测暂住人口占非农业人口的比例2015年达到10%,2020年以后稳定15%左右,预测2015年暂住人口:270+(1+10%)8=273人;2030年暂住人口:273+(1+10%)18=278人。综合以上三种人口,石亭镇各规划期城市人口分别为非农业人口+城市基础设施服务的农业人口+暂住人口之和,因此预测:2015年城镇人口规模为:6187人;2020年城镇人口规模为:6520人;2030年城镇人口规模为: 7299人。4、预测结果综合以上方法,以平均值进行综合,预测石亭镇城镇人口规模为:2015年城镇人口规模为:6187人;2020年城镇人口规模为:6520人;2030年城镇人口规模为: 7299人。 六、人口规模的资源环境容量验证 对人口规模进行环境容量验证,主要是对环境约束明显的要素进行分析,并根据“木桶理论”,以资源环境约束容量对镇城人口规模进行科学验证1 水资源容量验证 石亭镇水资源丰富,紧邻渌水,同时水库众多,如黄岗冲水库、东泥冲水库等。目前石亭镇已经正在实施从各水库引水。渌水虽然有一定的污染,容易造成水质性缺水,但是考虑到国家、省市镇对环境的保护和污染的治理,水质性缺水在规划期内完全可以解决2生态环境容量验证 生态用地可界定为城市中除城建用地之外、保持的自然或人工的山水植被用地。生态用地主要是各类天然和人工植被,以及各类水体和湿地,是城市内部和城市外围整体生态环境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和最重要的生态实体,起着城市居民生活、生产支撑系统的作用,同时,它们不断同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从而影响和改造区域的生态环境,在区域尺度上有极为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 按各种生态用地的形成及形成之后受人类干扰的程度划分,可将生态用地分为自然及近自然生态用地、半自然生态用地、人工生态用地三类。对于人为干扰比较剧烈、自然生态系统变化较为显著的城市地区而言,林地、水体和荒草地可算作非严格意义上的近自然生态用地,其内部的生产过程仍以自然生物生产过程为主;农田、果园、水产养殖区、鱼塘及其它水体则属半自然生态用地,城市绿地则属于人工生态用地。石亭有良好的水域耕地,因此生态环境容量对石亭镇的人口规模也没有限制。3土地容量验证 城市土地容量概念包含物理开发容量、环境适应性、生态容量、社会容量、政治和财政容量、固定资本和公用设施容量六个方面,并有针对性地对空地开发容量和城市填充地开发容量进行了评估。石亭人口处于逐步上升的阶段,随着人口的增长,对城市的用地规模也越高所以在规划中的容量也应当适当的控制。七、建设用地规模预测(一)县城用地现状概况1、现状用地构成 石亭镇近年来城市建设发展较慢,2008年末总人口37537人,城市建设用地为514.06公顷,则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16.57平方米/人。镇政府驻地石亭居委会2008年末总人口2900人,城市建设用地为52.28公顷,则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80.27平方米/人。2现状用地布局结构(1)受经济、交通和用地的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石亭现状城市建设用地以商业用地与行政管理用地主要沿渌江和省道S313分布,工业区主要分布在东南部(2)现省道S313由东向西穿越石亭镇;省道S313和各县道是联系东西方向的主要交通工具。7.2现状用地分析 镇区内现状居住、工业、道路、绿地四类用地构成,现状人均单项用地指标与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相比较,列表如下:表7-2:现状主要用地构成对比表用地类别现状用地构成比例国 标居住用地14.76%20-32%工业用地21.76%15-25%道路广场4.24%8-15%绿 地0%8-15%表7-3:现状主要人均用地对比表用地类别现状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国 标 居住用地3.9m2/人不小于28 m2/人工业用地5.7m2/人10-25 m2/人道路广场1.12 m2/人不小于8.5 m2/人绿 地其中:公共绿地0 m2/人0m2/人不小于10m2/人7 m2/人通过分析后得出: 现状居住用地、工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均达到了国家用地标准,现状绿地低于了用地标准规定的用地构成比例上限值。单纯从用地指标来衡量,现状居住、工业、道路、绿地四类用地构成、现状人均单项用地指标不合格。并在用地布局、功能分区和道路交通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需在今后规划中重点调整。1、急待确定城市用地发展方向 由于城区处于岗地,丘陵地带,区内坡度小于25%的可建设用地仅限于北方,城市建设用地的拓展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用地结构极为局促。急待确定城市发展方向,明确各村的布局,安排各项建设用地,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2.城市用地布局不均衡,环境欠佳.(1)居住用地 现状居住用地主要集中布置省道附近;其次是集中布置在渌水边;在东南部布置少量工厂;郊区村民居住用地沿乡、村道分散成组布置。居住环境较差,人均居住面积偏低。郊区村民居住用地分散,占用面积大,利用率不高,造成了土地浪费。为打造山水旅游城市,营造良好的宜居环境,规划应当适当提高居住用地比重,优化居住用地布局:改善、整治城区居住环境,降低居住密度;分片集中安置村民用地;合理布置新区居住用地。(2)工业用地 现状工业用地布局东部。有部分污染严重的工业,在用地东南面有多处分散的工业用地。为营造良好的宜居环境,规划应合理布置工业园用地,将对居住环境有污染的工业从城区搬迁至工业园。(3)道路广场用地 现状人均道路广场用地为1.12平方米,没有达到了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各个组团内道路交通不畅,城市游憩集会广场用地较少。究其原因:其一是因区组团间相距有一定距离,其联系道路较长;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未来城市品位的提高,停车广场和休闲广场应增多,规划城市人均道路广场用地需适当提高。(4)绿地 现状人均绿地低于了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定的用地构成比例上限值标用,城区居民集中区公共绿地极为缺失。究其原因:城区处于岗地丘陵地带,所以,规划时应合理控制绿地指标,均衡布置绿地。(三)用地发展规模预测1、建设用地标准根据国家标准GB50xxx-200x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规定:1.0.1 根据城市所在的气候分区以及规划人口规模划分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分级。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简称规划人均指标值)的确定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分级 单位:m2 /人气候分区人口规模 IIIIIIIV 、VVI、VII 20万人11511010510012020-50万人110-115105-110100-10595-100115-12050-100万人105-110100-10595-10090-95110-115100万人10510095901101.0.2 现有城市的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应根据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水平(简称现状人均指标值),按下表的规定确定。所选用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符合表中相应类别的允许调整的限制要求。调整幅度是指在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基础上的增加或减少的数值。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选用规定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水平与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的比较允许调整幅度(m2 /人)现状人均指标值小于规划人均指标值大于5 m2 /人,但不大于10 m2 /人-5.0-0.1 大于10 m2 /人-10.0-0.1现状人均指标值等于或近似于规划人均指标值相差5m2 /人以内+5.0-5.0现状人均指标值大于规划人均指标值大于5 m2 /人,但不大于10 m2 /人+0.1+5.0大于10 m2 /人+0.1+10 1.0.3 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中地多人少的城市,以及其他个别具有特殊原因的城市,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经过专门论证后确定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但不得大于150.0m2/人。1.0.4 编制和修订城市(镇)总体规划应以本标准作为规划单项城市建设用地的远期规划控制标准。1.0.5 人均居住用地面积应符合下表的规定。人均居住用地面积标准 单位:m2 /人建筑气候区划I、II、VI、VIIIII、VIV人均居住用地面积不小于28不小于25不小于231.0.6 人均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应不小于4.5m2/人。1.0.7 人均城市道路交通用地面积应不小于8.5m2/人。1.0.8 人均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应不小于10m2/人。2、建设用地规模表7-4:石亭分期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时 期人口(万人)人均(m2/人)建设用地规模(ha)现状(2008年)37537136.94514.06近期(2011-2015年)40169117118418.65-468.65远期(2016-2030年)40018116117416.89-446.89因此预测石亭镇域的建设用地规模为:2015年建设用地规模为:468.65公顷;2030年建设用地规模为:446.89公顷。预测石亭镇域的建设用地规模为:2015年建设用地规模为:110.61公顷2030年建设用地规模为:150.00公顷附录C 城市总体规划用地统计表统一格式附表一 城乡用地汇总表序号用地代号类别名称面积(ha)占市域总用地比重(%)现状规划现状规划1H建设用地514.06437.574.364.07其中居民点建设用地137.8578.841.010.73区域交通设施用地172.02189.0621.542.96公用设施用地154.13167.681.251.742E非建设用地1032210245.9495.9395.22其中水域450.20450.204.184.18农林用地9871.729795.7491.7591.04总计市域总用地10760.001076.00100100备注:_2009_年现状常住人口_3.75_万人,其中户籍人口_3.55_万人,暂住半年以上人口_0.2_万人_2030_年规划常住人口_4.1_万人,其中户籍人口_3.9_万人,暂住半年以上人口_0.2_万人新增人口人均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为_28_m2/人附表二 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序号用地代号用地名称面积(ha)占城市建设用地(%)人均(m2/人)现状规划现状规划现状规划1R居住用地14.7642.1428.2328.1750.98145.312P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2.6411.8716.0719.419.1040.93其中行政办公用地0.360.920.690.441.243.17文化设施用地00.1200.5800.41教育科研用地2.28.244.219.547.5828.41体育用地00.1200.5800.41医疗卫生用地0.081.510.159.730.275.203C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5.7617.1711.023.9519.8619.86其中商业设施用地5.3111.9110.162.7318.3141.06商务设施用地0.455.260.861.221.5518.134M工业用地21.7623.3541.6215.6170.038.055W物流仓储用地0.708.121.345.432.4128.006S城市交通用地2.286.464.364.317.8622.277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0.141.870.273.600.486.448G绿化与广场用地013.1008.50045.17其中公共绿地09.2705.92031.95防护绿地03.2602.11011.24广场00.5703.6901.96总计总用地52.28149.6100100165.61316.03备注:_2009_年现状常住人口_0.3_万人,其中户籍人口_0.28_万人,暂住半年以上人口_0.02_万人_2030_年规划常住人口_0.73_万人,其中户籍人口_0.7_万人,暂住半年以上人口_0.03_万人八、建设用地评定与用地选择(一)城市规划区范围1、城市规划区的划定 城市规划区是城市建设管理和规划需要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界定主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需要:(1)满足城市建设用地总体布局的需要,满足规划期内和远景城市发展对城市建设用地的需要,保护好城市周围的景观环境,适当兼顾行政区划的完整性。(2)充分考虑大型城市基础设施和区域性基础设施发展的需要。(3)保持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城市景观和旅游发展的需要。2、城市规划区范围 本规划确定城市规划区范围为:石亭镇包括现石亭镇行政区划范围(长岭乡已于2005年与石亭合并为石亭镇)。现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分别为樟树村、长塘村、永红村、苏家垄村、石塘岭村、渔潭洲村、花溪村、上保村、长岭村、高冲村、聂湖村、妙泉村和石亭居委会总面积为437.57公顷。3、城市规划区内各类用地控制 本次规划将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用地分为城市总体规划建设和控制用地、城区外围生态环境绿地两类。(1)城市总体规划建设和控制用地包括A.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位于城市规划区交通中心位置,包括规划期内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各类城市建设用地。B.城市远景发展用地:规划期内,区内除了根据规划要求建设区域性城市基础设施外,不得建设永久性建设物,可作为林地和牧场使用。(2)城区外围生态环境绿地 城市建设用地外围应保留河流、水系和林地(以景观、游赏为主的非生产性林地,它是维持良好城市生态环境,保持自然物质循环和物种多样性的基础)。(二)用地评定的依据 以1:10000地形图、石亭镇采空区分布图等图纸为基础,结合山体、水系等状况,从自然地貌评定、农田分布等几个方面进行建设的叠加分析:1、 自然地形地貌分析石亭镇域地形北窄南宽,大多属岗地,北有少量丘陵地区,渌水横贯其境。石亭镇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夏季为南风,历年平均气温17.4,年平均降雨量1500mm,年平均日照1650小时。 石亭境内拥有多种丰富的自然资源。矿藏主要有铁、锡、钨等;境内动植物资源也较丰富,具备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林木生长的良好条件,规划区内自然山体是对城市建设用地选择影响较大的因素。基于地质条件较好,用地评定主要根据山体的坡度、高度进行。2, 农田分布区 在现状建成区周边有农田带,现状农田是未来县城发展一、二、三产业体系的重要载体。未来随着县城区建设的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在这新增加的建设用地中,肯定会占有相当部分为农田用地。规划建议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过程充分考虑县城的发展,由国土部门将本次规划确定的远景建设用地范围内所有的农田逐步置换为非基本农田,并在全市乃至全省范围内对经济区建设占用的农田进行占补平衡。(三)城市用地选择原则为科学合理、全面统筹安排城市用地及城市各项设施,用地选择应遵循如下原则:1、有利于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2、有利于城市用地的合理布局和功能组织;3、有利于保护耕地,少占良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4、有利于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及高效合理运行,形成方便、舒适、优美的工作和居住环境;5、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及城市建设的分期实施。(四)用地选择与城市发展方向1、用地选择(1)不可建设用地(类) 场地工程建设适宜性很差,完全或基本不能适应城乡建设要求,或具有很强的生态和人为因素影响限制的用地。如坡度较陡的山地(坡度大于25%),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发育期以及湿地、河流水库等,此外,重要的成片农田区以及高速公路两侧的防护用地等也是不可建设用地。(2)不宜建设用地(类) 场地工程建设适宜性差,必须采取特定的工程措施后才能适应城乡建设要求,或具有较强的生态和人为因素影响限制的用地。(3)可建设用地(类) 自然条件较好,场地较适宜工程建设,需采取工程措施,条件改善后方能适应城乡建设要求,没有生态及人为因素影响限制的用地。为地面高差20米-50米、坡度10-25%,须经一定工程措施后方可用于城市建设的用地。(4)适宜建设用地(类) 自然条件好,场地适宜工程建设,不需要或采取简单的(一般的)工程措施即可适应城乡建设要求,没有生态及人为因素影响限制的用地。为地面高差20米以下、坡度10%的土地。 从坡度分析,规划范围周边地形图范围内进行分析,坡度大于25%,面积为27公顷,占规划区的31%,坡度大于10%小于25%面积为67.46公顷,占规划区的46%,坡度小于10%的面积为47.54公顷,占规划区23%,建成区不再进行坡度分析。在各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将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用地评定的土地主要分为四种类型: 不可建设用地(类):面积26.28公顷不宜建设用地(类):面积33.42公顷 可建设用地(类): 面积95.94公顷 适宜建设用地(类): 面积45.62公顷 类、类用地是未来县城区发展可选择开发建设的地区,而类、类用地主要是保护、控制地区,主要包括较大山体、水域、矿产资源采空区以及部分成片农田。表8-3:规划区现状用地评价表序号用地名称面积(公顷)构成(%)1不可建设用地26.2819.302不宜建设用地33.4214.323可建设用地95.9441.114适宜建设用地45.6219.286水域146.007总规划用地(拟)245100 类、类用地是未来县城区发展可选择开发建设的地区,而类、类用地主要是保护、控制地区,主要包括较大山体、水域、矿产资源采空区以及部分成片农田。2、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分析 石亭镇现状城市在渌水一侧。共有十二个镇村一个居委会,石亭镇十二个镇村一居委会基本上形成了一定的主导功能或是功能发展主体方向。樟树村:位于国道S303南侧,交通较为发达,以林地为主在经济方面出口烟花鞭炮为主,年产值达800万元,是石亭经济发展的一股经济力量。长塘村:依附于渌水旁,以水田为主,现长塘村是石亭交通较发达和主要的居住区,以石亭水电站、机砖厂和出口花炮是石亭经济发展的支柱,永红村:位于省道附近交通较为便利,现永红村以出口花炮为主年产值达到120万元,居住人口少,所以人均年收入是现石亭较高的。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感人故事写人作文12篇范文
- 代支付的合同
- 可视对讲合同
- 代理退货合同
- 质量管理安全指标达标记录表
- 荒山处理合同
- 芒果制式合同
- 追认代签合同
- 模特兼职合同
- 电线及电缆等合同
- app开发外包合同协议
- GB/T 3091-2025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
- 埋地钢质管道直流干扰防护技术标准
- SL631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第2部分:混凝土工程
- DB32-T 5082-2025 建筑工程消防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 《半导体物理学》【ch08】半导体表面与MIS-结构-教学课件
- 教辅资料征订方案
- 儿童摄影员工管理规章制度
- 课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3版):导论
- 系统用户权限分配表
- 链家 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