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教案.doc_第1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教案.doc_第2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教案.doc_第3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教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诗歌中意象的内涵。2掌握鉴赏诗歌意境的方法。【教学课时】2课时【课前预习】什么是景物形象、意象、意境?1、景物形象,也就是诗人的感情载体,也就是景中情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丘山”、“羁鸟”、“旧林”、“池鱼”、“故渊”,李清照声声慢中的“黄花”、“梧桐”、“细雨”、“黄昏”,还有其他诗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它们往往不再是纯自然界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在古诗中,讲究“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2 、意象,寄寓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例:月、柳)意象是分析、研究诗歌特有的名词,“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中的“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熔铸了诗人的感情不屈服于环境,傲然倔强,充满主观情绪意味的意象了。正是这些独特的意象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孤愤、倔强的思想感情。诗歌的意象,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也是读者对诗的审美评价的依据。3 、意境,由意象组合起来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所谓“意”,指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在理解、认识现实生活基础上形成的典型感受,是“情化的理”,又是“蕴理的情”;所谓“境”是诗人所描写的具体景物,即鲜明的生活图画,是从大量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富有特性的艺术形象。“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诗歌的意境,是诗美的集中体现,是诗歌突出的艺术特征。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建筑的一些砖石。【学习过程】一、提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或某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二、合作探究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问题 。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的幌子。思考: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6分)【答案】词的上阕通过写田间桑树萌芽,东邻家蚕卵孵出幼蚕,黄色的牛犊在长满细嫩青草的平缓山坡鸣叫,及晚归的乌鸦散落在夕阳斜照的树林中栖息的画面, 渲染出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解官归居后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意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常用术语: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凄清、阴冷、幽静、萧条、荒凉、冷落、衰败、孤寂、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朦胧、淡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答题范式】 描图景点氛围析感情 (景境情)【答题套路】 这首诗描绘了( )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 【补充】分析意境特点时的常用术语。(一般为四字短语) 2、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 。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 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泠泠:形容声音清越 楹:房屋的柱子。 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6分)【解析】解答分析古诗意境试题采用“描点析”三步法。【答案】 (步骤一)半夜,四野万籁无声,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清凉月色,照射疏竹,泉水轻声作响,山中的鸟儿不时传来一声鸣叫。 (步骤二)作者描绘出月下西园凄清寂静的景象,(步骤三)抒发了自己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无人理解的寂寞郁悒的情怀。三、巩固提高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步骤一)全诗选取了游览诸葛亮祠堂时所见之景:柏树,碧草,黄鹂,描绘一幅祠堂中幽静,寂寞的图景。(步骤二)营造了一种肃穆的意境。(步骤三)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景仰追念悼惜之情,表达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次石湖书扇韵姜 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 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