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齿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的压力角.pdf_第1页
圆柱齿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的压力角.pdf_第2页
圆柱齿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的压力角.pdf_第3页
圆柱齿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的压力角.pdf_第4页
圆柱齿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的压力角.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46 卷第 2 l 期 2O l 0 年l 1 月 机械工程学报 JO U R N A L O F M E C H A N IC A L E N G IN E E R IN G V lo 1 4 6 N O 2 l N OV 2 0 l 0 D o l 1O 3 90 1 JME 20 10 2 1 02 9 圆柱齿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的压力角木 谭援强 杨世平 王 亮 姜胜强 周定伍 湘潭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湘潭41 1 l o5 摘要 运用空间啮合理论建立圆柱齿超环面行 星蜗杆传动 的啮合方程 给出行星轮和 内齿圈压力角的计算 公式 并分析各压 力角的影响因素 采用4 因素 3 水平的正交表 进行方案设计 得到机构压力角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 行龌轮和内齿 圈压力 角随行星轮转角改变而 改变 行星轮压力角受行星轮半径的影响最大 而 内齿 圈压力角则受传动 比的影响最大 滚子 半径对两压力角影响均为最 小 行星轮压力角和超环面 内齿圈压 力角 的最大值一般发生在 啮合过程的中点 选择合理的参数 就可以使机构的压力角达 到理想水 平 从而使机构的效率达到最大 为完善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 的设计与制造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 啮合方程压力角 中图分类号 T H l 1l P ressu re A n gl e o f T oroi d al D ri v e w i th C yl i n d ri c al T eeth TA N Y uanqi ang Y A N G Shi pi ng W A N G L i an g JIA N G Shengqi ang Z H O U D i ngw u Sc hool of M ec hani c al Engi neeri ng X i angtan U ni versi ty X i angtan 4 1 1 1 05 A b strac t T h e m esh i n g equ ati on o f th e toroi dal d ri v e w i th c y l i nd ri c al to oth i s estab l i sh ed by u si n g sp ac e m esh i n g th eory an d th e c al c ul ati on form ul as ofpressure angl e ofthe pl anet w orm gear and the toroi dal i nternal gear are al so gi ven and the m ajor i nfl uenc i ng fac tors are anal yzed and forec asted The projec t i s c arri ed out by adopti ng the orthogonal experi m ent tabl e i nc l udi ng four rOW i nfl u enc i ng fac to rs an d three c o l u m n i nfluen c i n g fac tors the i nfl u enc i n g fac to rs an d the c han gi n g l aw of the m ec h an i sm pre ssu re an gl e are obtai n ed The pressure an gl es of th e p l an et w o rm gear an d the to roi d al i ntern al g ear ar e c han ged b y th e p l an et w o rl B gear rotati on T h e pressure an gl e of th e pl an et w orm gear i s sen si ti v e to i ts radi u s an d the pressure an gl e of the to roi dal i nterna l gear i s sen si ti ve to transm i ssi o n rati o and they bo th are l east i nfluen c ed b y the rad i u s of rol l er T h e m ax i m u m va l ue of the pressure an gl e i s o btai n ed at th e m i dd l e poi nt of the m esh i n g p ro c ess The i d eal p re ssur e angl e and m ax i m um effic i en c y of toroi d al d ri ve are ac h i eved by ado pti ng reasonab l e p aram eters The p resented resul ts p rov i de the theoreti c al basi s fo r the de si gn and m a nufac ture o f toro i dal d ri v e K ey w o rd s To ro i dal drive M eshi n g eq uati o n P ressure ang l e 0 前言 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将蜗杆传动和行 星传动 巧妙地结合起来 综合了蜗杆传动和行星传动的优 点 具有传动比大 结构紧凑 效率高和滚动啮合 等优点l i J 国内外学者对这种传动的设计 制造和 试验等方面进行 了广泛的研究 PEE K EN等 J完 成了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减速器的结构设计 给出 了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载荷分布的计算公式 并对 该种传动的载荷分布情况进行 了实际测试 许立忠 湖南省教育厅开放基金 09K 039 湖南省 自然科学基金 08JJ3098 和 湖南省科技计划 2008FJ3098 资助项 目 2009 1012 收到初稿 20100430 收到修改稿 等 4 7 对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的啮合理论 载荷及应 力分布 效率 润滑 磨损与加工制造等方面均进 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W E I等 8 9 完成 了超环面行星 蜗杆传动的多 目标优化设计 并对超环面行星蜗杆 传动进行 了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 并试制出样机 论文作者采用多轴联动数控加工技术 已试制出加速 器和减速器共 3 台样机 据介绍 超环面行星蜗杆 传动在美国的军用车辆上得到了应用 虽然国 内外学者对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的啮 合理论 接触应力 效率 均载 运动仿真 结构 优化设计及关键零件的加工方法等都做了不同程度 的研究 但都没有涉及到对这种机构压力角的研究 压力角的大小会影响到机构的受力状况 传动效率 及工作可靠性 7 如果压力角过大 则有害分力越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30 机械工程学报 第 46 卷第 2 1 期 大 机构的效率越低 甚至会发生自锁 因此研究 该机构压力角及其影响因素是完善其设计理论的重 要基础 由于圆柱齿比圆锥齿和球齿的齿面接触强 度高 4J 本文选用圆柱齿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作为 研究对象 通过研究其啮合特性 分析了压力角的 影响因素 得到了其压力角的变化规律 1 圆柱齿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 的啮合 方程 圆柱齿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的结构如图 1 所 示 它 由中心蜗杆 行星轮 超环面 内齿圈 行星 架和圆柱滚子组成 该机构运动时 运动 由中心蜗 杆输入带动行星轮旋转 当超环面内齿圈固定不动 时 行星轮作环状 的螺旋运动 并带动行星架输 出 当行星架固定时 由行星轮带动内齿圈旋转实现运 动的输出 本文以内齿圈为输出构件时的圆柱超环 面行星蜗杆传动为研究对象展开讨论 中心蜗杆 图 1 圆柱齿超环 面行星蜗杆传动结构原理图 1 1 坐标系的建立 为得到圆柱齿超环 面行星蜗杆传动的啮合方 程 建立如图 2 3 所示的空间坐标系 分别表示行 星轮和 中心蜗杆啮合以及行星轮和超环面内齿圈啮 合的情况 l 为 中心蜗杆的参考坐标 系 32 o 2 i 2 k2 为 行 星 轮 的参 考 坐 标 系 J3 也 为超环 面 内齿 圈的参 考坐标 系 印 为中心蜗杆的动坐标系 与中心蜗杆 固连 为行星轮 的动坐标系 与行 星轮固连 联 为超环面内齿圈的动坐 标系 与内齿圈固连 动坐标系 分别 跟随中心蜗杆 行星轮及内齿圈绕 毛 段以 的角速度旋转 仍 分别为齿面 1 2 3 相对于它们的参考坐标系 的转角 图 2 中心蜗杆与行星轮啮合坐标系 图 3 内齿 圈与行星轮啮合坐标系 1 2 圆柱齿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的啮合方程 如图 4 所示 行星轮齿面在坐标系 中的参数 方程式为 R h z I rc osO l 1 I rsin0j 式中 为行星轮的计算圆半径 为滚柱半径 0 为滚子柱面参数 h 为圆柱滚子高 根据齿轮啮合原理 l 0 可知 在共轭接触点处两 曲面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必须垂直于其公法线 经推 导 求解可得中心蜗杆与行星轮啮合时两共轭齿面 2 1 Z 2 的啮合方程式为 tanO 1 2 f21 R h c os 2 ao 一 式 中 ao为中心距 同理也可以得出行星轮与超环面内齿圈啮合时 共轭齿面 E 2 Z 3 的啮合方程式为 tanO 一 竺 3 c o3 R h c os 2 a0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20t0 年 l 1 月 谭援强等 圆柱齿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的压力角 图 4行星轮轮齿空间坐标系 2机构压力角 在传动机构运转过程中 影响机械动力特性的 一 个主要因素是轮廓 曲面接触点处的压力角 即 接触点处所受的法 向力 与滚予 圆柱面上对应点的 公法线方 向一致 与该点速度方向所夹的锐角 1l 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属于空间多重共轭运动 其共轭啮合为行星轮与中心蜗杆啮合和行星轮与超 环面 内齿圈啮合同时进行 因此 当输出构件为超 环面 内齿圈时 该机构的压力角分为行星轮与中心 蜗杆啮合时的行星轮压力角和行星轮与内齿圈啮合 时的超环面内齿圈压力角 2 1行星轮压力角计算公式 如图 5 所示 在坐标系 中 压力角的计算公 式为 c os 4 式中 为行星轮压力角 为行星轮上接触点 处所受的法向力 在不考虑摩擦力作用的情况下 与接触点处的公法线方向Jl 共线 为行星 轮上接触点的速度矢量 且 f in o2 c os0 c os P2c os0 I 5 sin0 j r2 X2 Y2 z2 将式 5 7 代入式 4 中 可得压力角 ot2 的计 算公式 一c os 8 图 5行星轮与 中心蜗杆啮合时的压力角 2 2超环面内齿圈压力角计算公式 如图 6 所示 在坐标系 S 中 超环面 内齿圈压 力角的计算公式为 co s 式中 为内齿圈的压力角 为接触点处所受 的法向力 在不考虑摩擦力作用的情况下 的 方 向和接触点处的公法线方 向 l 共线 为接触 点的速度矢量 图 6 行星轮与超环面 内齿 圈啮合时的压力角 刁 rsin o2 cos0 曼 蒌 一 c7 r3 3 z3 R 尺h c o si no2 r sin o z仍cocs 0 a 0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32 机械工程学报 第 46 卷第 21 期 12 3 J 2 将式 10 12 代入式 9 中 町得内齿 圈压力 角 的计算公式 3 a rcc s Y 3 s i n 2 F c o s0 一X 3 si n t9 13 y x 2 3 机构压 力角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机构压力角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可 以得 出中心距 a 行星轮半径 传动比f 滚子半径 r 和高度 h 都会影响到机构压力角的大小 为简化 分析模型 本文根据某大型工程机械用减速器的设 计 要 求 取 定 中心 距 a 200 m m 总 传 动 比 i 1 i 2 i 2 32 由于各因素相互独立 采用 4 因 素 3 水平的正交表 l 己 9 3 进行方案设计 共进行 9 次模拟试验 因素水平表及试验方案设计分别见 表 1 2 表 1 因素水平表 方案 茎 羔 一 力 角 最大 A B C D 值 根据所设计减速器的传递性能要求 传动比 功 率和转速 以及蜗杆传动 行星齿轮传动的优先设计 尺寸 合理选择各 因素水平的间距值 如表 1 所示 为确定各因素的主次顺序 将表 l中同一因素 同一水平条件下的压力角最大值分别求和 如图 7 所 示 从图 7 中可以直观地看 出各因素选取的水平发 生变动时 压力角最大值之和的波动情况 对行星 轮压力角而言 行星轮半径 尺的图形波动最大 传 动比f2 次之 圆柱滚子半径 r 最小 对 内齿圈压力 角而言 传动 比f 的图形波动最大 行星轮半径 l l 冀 出 1 j驾 瑶 羹 蹬 e N 斗 略 出 1 l 0 1 8 1 6 传 动比 f a 传动比对压力角的影响 1O0 110 l 2 0 13 O l 4 0 15O 行星轮半径 m m b 行星轮半径对压力角的影响 行星轮滚子半径 r nl m c 滚子半径对压力角 的影响 圆柱滚子高 h m m d 圆柱滚子高对压力角的影响 图 7 各因素与行星轮压 力角最大值之和的关系 行星轮压力角 内齿圈压力角 次之 圆柱滚子半径 r 最小 由此说明 对于行星 轮压力角而言 行星轮半径 R 对其影响最大 传动 比f2 次之 滚子高度 h 排第三 滚子半径 最小 而对内齿圈压力角而言 传动比f 对其影响最大 行星轮半径次之 滚子高度 h 排第三 滚子半径 加 鲻 嫒R 坦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2010 年 l 1 月 谭援强等 圆柱齿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 的压力角 33 最小 考虑正交试验表主要影响因素传动比 i 在水平 条件 之 l 1 6 23 31 6 和行星轮半径 R 在水平条 件 R 150 nl nl下行星轮压力角和 内齿圈压力角的 变化规律 分别如图 8 9 所示 娅 R 琏 球 硝j 毽 艘 辑 m羽 援 甚 群 疃 艘 出 辞 晴j 行星轮转角 a 21 1 6 行星轮转角 b R I50 mm 图 8 行星轮压力角变化 曲线图 行星轮转角 a 23 3 1 6 行星轮转角 b R 150 m m 图 9 内齿圈压力角变化 曲线 图 3 结论 通过 以上对 压 力角 的分 析 可 以得 到 以下 结论 1 行星轮压力角和内齿圈压力角的大小都随 行星轮的转角变化而变化 不同时刻的压力角不同 2 行星轮压 力角受行星轮 半径 的影响最 大 而内齿圈压力角则受传动 比 的影响最大 滚 子半径 对两压力角影响均为最小 3 行星轮压力角和超环面 内齿圈压力角的最 大值一般发生在啮合过程的中点 4 只考虑主要因素传动比f 和行星轮半 径 在传动比l 2 一定的情况下 行星轮压力 角最大值随行星轮半径尺的增大而增大 内齿圈压 力角最大值随行星轮半径 的增大而减小 在行星 轮半径 R 一定的情况下 行星轮压力角最大值随传 动比 的增大而增大 内齿圈压力角最大值随传动 比 的增大而减小 5 中心距 a0 行星轮半径 传动比 滚子半径 r 和高度 h 都会影响到机构压力角的大 小 在不同的传动参数下 机构压力角的变化规律 不同 因此 只要选择合理的参数就可以使机构的 压力角达到理想水平 从而使机构的效率达到最大 参考文献 f1 K U EH N LE M R PEE K EN H TR O ED ER C et a1 T he toroi dal dri ve J M ec hani c al E ngi neeri ng 1981 2 32 39 2 PEEK EN H TR O ED E R C C IER N IA K S et a1 Entw i c kl ung und konstrukti on des toroi dgetri ebes J K onstrukti on 1979 3l 11 421 428 P E E K E N H T R O E D E R C C IE R N IA K S et a1 D evel opm ent and c onstruc ti on oftoroi dal J C onstruc ti on 1979 3l 1l 42 1 428 3 PEEK EN H TR O ED E R C T O O T EN K H B erec hnung und m essung der l astvertei l ung i m toroi dgetri ebe J K onstrukti on l 984 36 3 8l 一 86 P E E K E N H T R 0 E D E R C T O O T E N K H C al c u l ati on and m easurem ent the l oad di stri buti on i n toroi dal J C onstruc ti on 1984 36 3 81 86 4 许立忠 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 社 2005 X U Li zhong The toroi dal dri ve M B eiji ng C hi na M ac h i ne Press 2 00 5 5 X U Li zhong H U A N G Z hen M esh theory for toroi dal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34 机械工程学报 第 46 卷第 2 1 期 dri ve J1 Journal ofM ec hani c al D esi gn 1998 1 35 37 6 许立 忠 杨育林 黄真 超环面 行星蜗杆传 动弹流润 滑状态研究 J 机械 工程 学报 2002 38 9 l 14 117 X U L i zho ng Y A N G Y u l i n H U A N G Z hen E H D c ondi ti on for toroi dal dri ve J Chi nese Journal of M ec hani c al Engi neeri ng 2002 38 9 l 14 l l 7 7 许立忠 曲继方 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效率研究 J 机 械工程学报 1998 34 5 20 23 X U Li zhong Q U Ji fang The effi c i enc y researc h of toroi dal dri ve J C hi nese Journal of M ec hani c al E ngi neeri ng 1998 34 5 20 23 8 W EI G uow u YA O L i gang w U Z hi huan R esearc h on opti m um desi gn and si m ul ati on fo r toroi dal dri ve C P ro c eedi ngs o f th e el even th W o rl d C o ng ress i n M ec hani sm and M ac hi ne Sc i enc e Bei ji ng C hi na M ac h i ne Pre ss 2 00 4 9 9魏国武 姚立纲 朱晓林 等 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的 运 动 学和 动 力学 仿 真 J 机 械 设 计与 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