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桩承载力的高应变动测和静载荷试验对比分析.pdf_第1页
单桩承载力的高应变动测和静载荷试验对比分析.pdf_第2页
单桩承载力的高应变动测和静载荷试验对比分析.pdf_第3页
单桩承载力的高应变动测和静载荷试验对比分析.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建 筑 第 2 8卷 第 9期 2 0 1 1年 9月 Z h e j ia n g C o n s t r u ct i o n Vo 1 2 8 No 9 S e p 2 0 1 1 单桩承载力的高应变动测和静载荷试验对 比分析 A Co mp a r i s o n An a l y s i S b e t we e n Hi g h S t r a i n Dy n a mi c Te s t a n d S t a t i c L o a d Te s t o n Si n g l e Pi l e Be a r i n g Ca p a ci t y 杨 文领 傅敏 王春 芳 Y A N G W e n li n g F Mi n W A N G C h u n f n g 1 浙 江建设 职业技术学 院 浙江 杭州 3 1 1 2 3 1 2 浙 江省住房 和城 乡建设厅 干部学校 浙江 杭州 3 1 0 0 1 2 摘要 桩基检测通常采用静载荷试 验法和高应变动测试验法对单桩竖 向抗压承载力进行检验 以下对同一根桩 采用高应 变动测技 术和静载荷试验两种 方法进行检测 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 比 分 析其差异性 提出两种检 测方法 各 自的适 用条件 和应注 意的问题 关键词 静荷载试验 高应 变动测 单桩 承载力 中图分类号 T U 4 7 3 1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8 3 7 0 7 2 0 1 1 0 9 0 0 2 4 0 4 桩基质量检测通常包括桩身完整性检测和单桩 竖 向承载力检测 静载荷试验法真实反映桩基础工 作状况 确定承载力可靠 直接 但试验周期长 费用 高 试桩数量受限 为快速可靠地获得单桩极限 承载力 可以采用高应变动测法来代替静载荷法检 测基桩承载力 以下结合工程实例 采用高应变动 测与静载荷试验对 比方法检测桩承载力 分析差异 原因 并进一步为工程桩基检测提供参考依据 1 基本原理 1 1 高应 变动 力测试基 本 原理 高应变动测技术基本原理是应力波在桩身 中传 播的一维波动方程 弹性杆件长 密度 p 截面积A 材料弹性模量 据达朗伯原理可得杆件纵 向振动微 分方 程 dt c 2 dx 式 中 c 暑 为 波 在 杆 件 中 V B 的传播速度 u为杆件纵向位移 为沿杆长 的坐标 其等介于 以o E p E e 桩顶作用一 瞬态竖向作用力 桩身产生明显加速度和土阻力效 应 通过在桩顶附近截面安装力 加速度传感器 量 测出桩土体系在动荷载作用下的振动响应 响应信号 包含着丰富的桩身阻抗和土阻力变化信息 用波动力 学理论分析研究应力波沿桩土体系的传递与反射现 象 可判断出桩身完整性和单桩极限承载力 1 2静 荷载 试验 测试 基 本原理 利用堆载产生 重力 致使 桩基 桩周土产 生应 变 实测桩基产生 的 Q S lg Q S lg t S曲线 分析桩 基 承载 力 2试验 实例 据勘察报告 拟建工程场地位于温黄海堆积平 原 各 岩土层 自上而下依次为 杂填 土 黏 土 一1 淤泥质黏土 一 2淤泥 一 3淤泥质粉质黏 土 一1 粉质黏土 一 2黏土 一1 黏土 一 2 黏土与粉土互层 一 3黏土夹粉土 一1粉土夹 黏土 一 2粉土夹黏土夹砂 砾砂 粉质黏土 砾砂 其中 砾砂 中密状 力学性质好 作 为钻 孔灌注桩持力层 其物理力学性能指标见表 1 试验 桩相 关 参数 见表 2 收稿 日期 2 0 1 1一 O 5一 O 3 作者简介 杨文领 1 9 8 0 一 男 河南扶沟人 讲师 从事 建筑工程施工研究 第 9期 杨文领等 单桩承载力的高应变动测和静载荷试验对比分析 2 5 表 2 试 验桩相关参数 3 单桩高应 变动测试验 3 1 高应 变测试 曲线分析 本工程桩基检测设备采用武汉岩海工程技术有 限公司的 R S 一 1 6 1 6 K P 桩基动测仪 编号为 0 4 0 0 1 一 A Z 所用传感器为加速度传感器 3 7 4 桩和 4 0 4 桩高应变动测检测曲线见图 1 图 2 由 图 1 图 2可 以看 出 3 7 4 桩 和 4 0 4 桩两 组 桩 的力和速度时程波形基本一致 峰值前二者重合 峰 值后二者协调 力和速度时程波形最终回归零值 3 2高应 变测试 结论 分析 经 过对 3 7 4 和 4 0 4 桩 进行 高应 变 动测 结 果列 于表 3 该结果表明 1 所测两根桩的单桩竖 向极 限承载力分别 为8 2 3 0 k N和8 3 1 5 k N 2 本次高应 变测试采用实测曲线拟合法 据该工程高应变实测 曲 线拟合法 的测试计算结果 本 次所测两根桩 的 1 2 极限承载力 值均大 于设计承载力 特征值4 0 5 0 k N 满足要求 图 5 0 一 一 4 5 2 t m s 5 4 5 2 L I C t ms h 1 g 1 蓬 3 荷载 Ic N 0 0 2 0 5 7 4 1 1 5 61 7 2 8 2 3 8 I J i j I j 图 1 3 7 4 桩 高应 变动测分析 曲线 图 5 一一 一 一 L c t ms 5 0 一4 5 L C t ms 荷载 0 0 2 0 7 9 4 1 5 7 6 2 3 6 8 3 1 5 7 I 4 目2 0 2 7 3 4 图 2 4 0 4 桩高应变 动测 分析 曲线图 j i l 2 6 浙江建筑 2 0 1 1 年第 2 8卷 4 单桩竖 向抗压静载荷试验 4 1 单桩 竖 向抗压 静 载荷 试验 分析 静荷载试验采用桩架组成反力装置 用液压千 斤顶加荷 整个 测试 过程均 由 R S J YC桩基 静载荷 测试分析系统监控测量 依据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 规范 J G J 1 0 6 2 0 0 3 采用 快 速加 荷法 3 7 4 和 4 0 4 单桩竖 向抗压静载荷试验结果见表 4 3 7 4 桩 的 Q S关系曲线图和 s l 关系曲线图分别见图 3 图4 4 0 4 桩的 Q S关系曲线图和 Js lg 的关系曲线 图分别 见 图 5 图 6 表 4 3 7 4 和 4 0 4 桩竖 向抗压静 载荷试验数据汇总 o Q k N 1 8 0 0 2 7 0 0 3 6 0 0 4 5 0 0 5 4 0 0 6 3 0 0 7 2 0 0 81 0 0 0 图 3 3 7 4 桩 Q S曲线 Q k N 1 8 0 0 2 7 0 o 3 6 0 0 4 5 0 0 5 4 0 0 6 3 0 0 7 2 0 o 图 5 4 0 4 桩 Q S曲线 0 1 5 t rain 3 0 4 5 6 0 1 2 0 图 4 3 7 4 桩 S ig t 曲线 0 1 5 t rain 3 O 4 5印 1 2 0 图 6 4 0 4 桩 S lg t 曲线 鲫 如 卯 如 O 6 B l 如 如 如 如 如 O 6 B 拍 弛 享 舶 站 8 口H 冒 0 6 擂 弘 鹅 舛 印 目 d O 6 坩 船 口目 第 9期 杨文领等 单桩承载力的高应变动测和静载荷试验对比分析 2 7 4 2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结果分析 经 过对 3 7 4 桩和 4 0 4 桩 的竖 向静载 荷试 验 结 果见表 5 由表 5的检测结 果可 知 3 7 4 4 0 4 桩 设计 单 桩 竖 向抗 压 承 载 力 特 征 值 为4 0 5 0 k N 3 7 4 堪 单桩竖 向抗压极 限承载力 为7 2 0 0 k N 4 0 4 桩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为6 3 0 0 k N 不能满足要求 表 5 3 7 4 和 4 0 4 单桩竖 向抗压 静载荷试验结果汇 总 5动静试 验对 比差异 分析 经过对两组桩分别进行静载荷试验和高应变动 测试验 并将试验结果列于表 6 从表 6可知 试验桩 3 7 4 和 4 0 4 桩静载试验未 达极限承载力 高应变动测检测分析达到极限承载 力 高于静载试验 1 高应变动力测桩是建立 在假定 的桩一 土力 学模型基础上进行参数测定和计算分析 桩一 土 的力 学性状存在差别 需要通过工程实践积累和动静对 比试验 不 断完 善桩 一 土 力 学模 型 及其 参 数 合理 取 值 2 桩侧摩阻力和端 承力共 同承担桩 顶荷载 侧阻和端阻是不 同步 的 且 与土阻力 的发挥 与位移 有关 高应变动测作 用时 间短 使得 动阻力 影响加 大 桩顶沉降量相对较小 难 以充分激发土的阻力 增加 了承载 力测 试结 果误 差 3 桩一 土参数 的设定及其 合理分布还 与试验 人 员 的经 验有 关 如 土 的最 大弹性 位 移 阻尼 系数 等 均为假定值 受现场环境条件和试验人员的经验和 水 平 制约 较大 表 6 3 7 4 和 4 0 4 桩静荷载试验与高应变动测 结果对 比分析 6 结 语 高应变动测技术其测定桩基承载力 比静载试验 快速 简捷 经济 但其受计算模型选取 设备精度 参数取值 桩土材料认识等因素影响较大 并受现场 环境条件和试验人员经验 水平制约 因此工程实 践 中应结合工程地质条件 合理选用 桩一 土计 算模 型 预估承载力分布 拟合参数合理 参 考 文 献 1 吴轶东 陈久 照 单桩 承载力 的高应变动测 和静载荷试 验对 比 分析 J 广东土木与建筑 2 0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