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醴陵市体育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毕业论文目 录第1章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1.1 工程内容及规模11.2 编制依据21.3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21.4 选址合理性分析21.5 项目总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31.6 项目基本概况31.7 公用工程51.8 施工期主要原辅料及设备61.9 项目营运期能耗和主要营运设备6第2章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82.1 自然环境简况82.2 社会环境简况11第三章 环境质量状况123.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133.2 水环境质量现状153.3 声环境质量现状173.4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18第4章 评价适用标准194.1 环境质量适用标准194.2 污染物排放适用标准19第5章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215.1 施工期工艺流程215.2 营运期工艺流程215.3 污染源及污染物分析215.4 生态影响225.5项目建设期“三废”排放汇总.225.6 营运期污染源分析及污染物分析225.7 项目营运期“三废”排放汇总225.8 项目环保措施及投资估算225.9营运期环境风险评价225.10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225.11生态影响22第6章 环境影响分析216.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216.2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216.3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216.4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21第7章 结论与建议217.1 结论217.2 环境影响评价综合结论217.3 建议2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21第1章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醴陵市体育馆建设项目建设单位醴陵市体育局法人代表*联系人*通讯地址湖南省醴陵市体育局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建设地点醴陵市青云北路与瓷城大道交汇处立项审批部门醴陵市发展和改革局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市政公共设施管理N8110占地面积(平方米)43335.5绿化面积(平方米)7896.56总投资(万元)298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95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3.2%评价经费(万元)/投产日期2013年10月1.1 工程内容及规模1.1.1 项目由来醴陵市全市拥有人口104万,主要的机关和事业单位以及部分重点中学、小学集中在市区内,由于各种原因,市区内仍只是存在一些零散的羽毛球馆、游泳馆、乒乓球馆等体育场所,唯一的一座综合性体育馆仍在建设之中,对于一个拥有104万人口的城市,这远远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严重的制约了醴陵市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满足醴陵市体育事业的发展需求,醴陵市体育局斥资2980万元在醴陵市青云北路与瓷城大道交汇处建设本项目。醴陵市体育中心总占地面积43335.5m2,规划总建筑面积15100 m2,其中体育馆面积11343 m2,办公及训练馆面积2001 m2,职工宿舍面积1540 m2,辅助用房面积216 m2;体育场总占地面积20382.28 m2,其中游泳池占地面积1512 m2,篮球场占地面积1216 m2,网球场总占地面积1560 m2,田径场占地面积16094.28 m2。项目建成后可容纳2400人。本项目属于体育设施建设项目,醴陵市体育局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程序整理工作,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要求着手编制了醴陵市体育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1.2 编制依据醴陵市体育局将严格按照我国最新发布的技术导则与规范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的编制。1.2.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条例(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保护法(2003);(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修改版);(4)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修改版);(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7)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8)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9) 国务院发【2005】39号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10) 湖南省环境保护条例(1997年修正);(11) 湖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13)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发改委9号令);(1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 环境保护部 2009。1.2.2 规范与技术文件(1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2.1-2011);(1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2008 );(17)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1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 2.3-93);(1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2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2011 )。1.3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该项目属于体育设施建设项目,属于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年本)中鼓励类第36条33款项目,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1.4 选址合理性分析根据醴陵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规划建设总体要求,本项目拟选醴陵市青云北路与瓷城大道交汇处,项目选址为空闲用地,常年闲置,东临青云北路,青云北路东为醴陵市湘东医院,北邻瓷城大道,瓷城大道以北为醴陵市安监局及商混区。项目外环境关系图见附图二。该项目所处环境无大型污染企业,空气质量良好。本项目最大影响在施工期,项目周围地区主要为商混区,虽然东面为醴陵市湘东医院,但是距离场界50米,受本项目施工期影响较小。因此本项目建设无重大环境制约因素,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交通方便。且该项目符合醴陵市城市总体规划。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选址从环保角度进行分析,被认为可行。1.5 项目总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根据本项目总体平面布置图可知:整个体育中心可分为两个功能区,体育活动区和办公生活区。体育馆位于体育中心西部,网球场和篮球场分别布置于体育馆的南北两侧,田径场位于体育中心东部,田径场北侧为办公及训练用房,职工宿舍布置于体育中心东北角处。整个体育中心共布置三个车行入口,两个人行入口,实行了人车分流。总之,整个体育中心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避免人流、车流交叉干扰,以确保安全观看比赛和群众健身等功能的实现,因此,项目平面布局从环保角度分析是合理的。总平面布置图见附图三。1.6 项目基本概况1.6.1 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醴陵市体育馆建设项目;项目性质:新建;项目投资:2980万元建设规模:项目规模及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6-11.6-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单位数值总投资万元2980规划建设总用地面积43335.5规划总建筑面积体育馆11343办公楼及训练用房2001职工宿舍1540辅助用房216体育场占地面积游泳池1512篮球场1216网球场1560田径场16094.28容积率%0.35建筑密度%12.0总绿地面积7896.56绿地率%181.6.2 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组成及可能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详见表1.6-2。表1.6-2 项目的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 名 称项 目建设内容及规模主要环境问题施工期运营期主体工程体育馆总用地面积:7235.88施工扬尘施工噪声施工废水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生活废水生活垃圾生活废水生活噪声总建筑面积:11500体育场游泳池占地面积:1512篮球场占地面积:1216网球场占地面积:1560田径场占地面积:16094.28辅助工程 办公及训练馆建筑面积:2001 职工宿舍建筑面积:1540 辅助用房建筑面积:216 化粪池一座20m3的化粪池恶臭污泥 停车场机动车位120个,自行车位400个汽车尾气噪声公用工程 供电有城市电网提供,同时设置柴油应急发电机废气噪声 供水由市政管网提供 排水项目排水实行雨污分流制,污水收集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1.7 公用工程该项目所需自来水、电能、天然气等均由城镇网络提供。1. 供水项目营运期,按体育馆每天平均接纳2400人,根据湖南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公共事业及公共建筑用水定额可知可知,体育馆观众用水按3L/人d计算,则需水量7.2 m3/d。项目用水来自醴陵市城市供排水公司管网提供,可满足项目要求。2. 排水及去向项目营运期间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根据湖南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中表28公共事业及公共建筑用水定额可知,体育馆观众用水按3L/人d计算,则生活用水量7.2 m3/d,排污系数按0.8计,则生活污水排放量为5.8 m3/d,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3. 供电本项目用电由城市电网提供,采用电缆埋入至本项目厂区。4. 天然气本项目所用天然气由天然气公司提供,采用管道铺设进入。1.8 施工期主要原辅料及设备1.8.1 施工期间主要原辅材料该项目施工消耗的主要原辅材料为水泥、砂、钢材、砌砖、水、电等,其主要原辅材料的品种、耗量、来源及运输条件见表1.8-1。表1.8-1 施工期原辅材料的品种、耗量、来源及运输条件序号名 称耗量(单位)供应来源运输条件1钢 筋946吨外购汽车2外墙涂料4334外购汽车3塑钢门窗1418外购汽车4花岗岩1064外购汽车5水 泥外购汽车6自来水市政自来水管网7电市政电网1.8.2 施工期间主要设备该项目主要施工设备包括挖掘机、推土机、混凝土搅拌机、运输车辆、振捣器等。具体见表1.8-2。表1.8-2 施工期主要施工设备品种、数量、来源序号名 称数 量(单位)供应来源1挖掘机2台临时租用2推土机2台临时租用3混凝土搅拌机3台临时租用4运输车辆8辆临时租用5振捣器3台临时租用1.9 项目营运期能耗和主要营运设备1.9.1 营运期主要能耗该项目建成营运后的原辅料为水、电等;项目营运期的主要设备:两块124.8米的全彩记分牌、电声、灯光、记时记分等控制用房、转播用房和部分设备用房。其能耗见表1.9-1。表1.9-1 营运期能耗情况一览表项 目用 量(单 位)备注电6000kwh市政电网自来水547.5m3/a市政自来水管网1.9.1 与该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为新建项目,建设地属国有划拨用地,不涉及原有污染问题,占地现状全部是荒地。第2章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2.1 自然环境简况2.1.1 地理位置该项目位于醴陵市青云北路与瓷城大道交汇处,用地毗邻商业区,东、南、西、北四面皆符合醴陵市城市路网规划,地理位置的地理坐标图见附图1。醴陵市位于湖南省东部的中段位置,地处罗霄山脉西北边沿。东与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接界,东北连江西省上栗县,北接长沙浏阳市,西接株洲县,南邻攸县。距省会长沙95公里、株洲市45公里、湘潭市83公里、萍乡市41公里、宜春市108公里、衡阳市180公里。2.1.2 地形、地貌、地质环境特征醴陵市位于湖南东部,罗宵山脉北段西沿,湘江支流渌水流域,地貌以山地、丘陵和岗地为主,平原占16%,水域占5%。土壤成分以板页岩为主,占47.8%;次为红色粘土,占20.7%。植物资源丰富,具备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林木生长的良好自然条件。瓷土、陶土、耐火泥、石灰石、沙石等非金属矿产和铅、锌等金属矿产蕴藏丰富。本项目占地较为平坦,迄今无不良地质现象发生。2.1.3 气候与气象醴陵市属于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大陆性气候较强,温和湿润,季风明显,四季分明,热量丰富,光照充裕,雨水充沛,旱、涝、三寒(春寒、五月寒、寒露风)、大风、冰雹、雷暴等灾害性天气活动频繁。受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影响,境内各地气候有所差异。相对于其他地区进入夏冬两季的开始和结束日期分别迟17天和46天左右。夏冬两季较长,分别为125天和114天。春秋两季最短,均为63天。年平均气温18;年平均日照时数1588-1321小时;降水年内分布不均,各月的降水量悬殊大,且时有大雨、暴雨发生。其中最大降水日有超过100毫米的,最大降水月有超过400毫米的,一般5降水最多,9降水最少,而46月降水集中,占年降水量的44.29%,38月是醴陵的汛期,占年降水量的70.63%,810月是醴陵的干旱季节,占年降水量的16.96%。工程施工组织应满足当地气象气候的特殊要求。2.1.4 水系及河流分布醴陵市位于湘江中游,全市有长5公里以上或集水面积10公里以上的溪河57条、全长914.13公里,全市水域面积161906亩,占全市总面积的5%,主要河流分属于渌江(湘江一级支流)、昭瞵河(湘江一级支流)、涧江(湘江二级支流)三个水系。水利资源理论蕴藏量为87462千瓦,地下水量16.3亿立方米。根据水头能否集中和水量是否足够的两个要素勘察判断,其中可开发利用的为27730.5千瓦,占理论蕴藏量的31.7%。具体情况为见表2.1-1。表2.1-1 各水系的蕴藏量和可开发利用量河流名称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市内河长(公里)总落差(米)理论蕴藏量(千瓦)多年平均理论蕴藏量(亿度)可开发利用量(千瓦)可开发利用率(%)渌江河系干流552363.730.7216811.91227955.7支流铁河173061.435.6236612.07520826.2支流澄潭江146428.826.78164331.44313619.1余十条支流700.4167.1151511.3313148.6涧 江205.645.4166.664130.56361556.4昭隣河123.733.797.441230.361160.528.1全市合计9746.7366.4874627.6627730.531.72.1.5 水文醴陵市水资源丰富。市内共有大中小型水库193座,大小山塘2.6万口;除市境内降水所形成的地表径流外,还有从外省外县流入的客水,其本地地表水地表径流计162780万m,还有发源于邻省邻县的河流流入的客水31337万m,共计476097万m,水能富集,可开发量27730.5千瓦。醴陵市地表水总量虽然不少,但受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与地形地貌的制约,必须修建工程予以拦蓄提引,才能较好利用。醴陵本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今年因工业“三废”等有害物质河剧毒农药残余流入水域,部分地区的水质被污染,渌江较为严重。2.1.6 土壤及水土流失1991年2002年,全市未开展土壤普查。境域内土壤种类及土壤分布仍以1980年土壤普查结果和1981年农业区划调查结果为依据。随着历年来道路(公路、铁路)、城镇、各类房屋等基本建设的增加,部分土壤的面积略有减少。全市境内土壤共有6个土类、14个亚类、55个土属、141个土种。在亚热带高温多雨的条件下,生物物种循环旺盛,境内土壤资源具有类型多、适种性广的特点。据1981年普查,全市水稻土的适种作物有38种,旱土55种,森林土205种。至2002年,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及林业生产发展,新引进大批耕作植物及花草林木品种,大多经过试种和推广,使多类型的土壤生产性能具备了更加多样化的适种性。因此,各类土壤适种作物的种类数量有新的增加。全市各类土壤分类情况是:水稻土有淹育、潴育、渗育、潜育、沼泽、矿毒共6个亚类,27个土属、77个土种。面积约34444公顷。其中适种粮食、油料、经济作物的潴育性水稻土占80.8%,潜育性水稻土占15.3%。水稻土主要分布于境内各河流流域的断陷盆地与河流冲积平原,或第一、二阶地之上。1.潮土有河潮土1个亚类、2个土属、4个土种,面积101公顷。常见于河洲、河滩地段。其中耕型河潮土适种旱粮、经济林。2.红壤有红壤、黄红壤2个亚类。14个土属,41个土种。总面积111066公顷。其中红壤(亚类)占98.8%,适种用材林、混交林或旱粮作物。在境内平原、岗地、丘陵、山地均有分布。3.黄壤有黄壤1个亚类,2个土属,3个土种,总面积929公顷,一般着生于海拔750米以上的较高部位。适宜营造灌木林,部分阔叶林和混交林。4.紫色土有酸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碱性紫色土3个亚类、9个土属、15个土种,总面积18861公顷。其中酸性紫色土占73.6%,主要着生于高岗及丘陵地区。5.红色石灰土仅1个亚类、1个土属、1个土种,面积9.5公顷,见于丘陵及低山地。据对各类土壤全量养分分析测定,境域内主要土壤还具有土壤肥力强,生产性能好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多;土壤熟化程度高,质地较好;酸碱度适中,适种性广,因而有利于农、林、牧、渔各业的发展。2.1.7 植被及生物多样性醴陵市国土面积2157.2平方公里,其中林地190万亩,耕地52.2万亩,与气候、自然地理等因素相关连,醴陵境域内生物生长旺盛,有利于植被覆盖。境内山林植被以阔叶林为主,针叶林为辅。森林覆盖率由1990年44.5%提高到2002年52.35%。丘陵地带以混交疏生林及草木植物为主。1990年以前由于森林砍伐过多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其植被覆盖度为4244%,加上荒山秃岭,丘陵平均覆盖率仅为35%。1991年以后,这种状况已有明显改善。境内植被覆盖的主要类型有:高山草木乔木植物群落:草木以冬茅、芒骨补、羊须草、蕨类等酸性植物群落为主,木本以桐、樟、枫、栎、栗、檀等阔叶林为主,覆盖度在90%左右;低山草木乔木植物群落:草木多为酸性植物如狗尾草、五节芒、菅草等。木本以松、杉、楠竹为主,矮生灌木穿插分布。覆盖度80%左右;丘陵混交疏林矮生植物群落:以油茶为主,夹杂松、杉、栎等疏生木本植物,并有新发展的柑桔、柰李等水果及茶叶、蔬菜、油料、花木种植基地。一般覆盖度为85%;稻田植物群落: 以水稻、蔬菜等耕作植物为主,按季节轮换生长。野生植物多狗毛粘、三棱草、水香附、水马屎苋、看麦娘、水稗、野雀麦、四叶莲、鸭舌草等酸性指示草木植物群落。醴陵地处江南生物圈边缘, 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动物、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其中野生植物、野生动物数量较多。国家一级保护树种3种:水杉、银杏、苏铁;国家二级保护树种15种:香樟、半枫荷、闽楠、楠木、金钱松等;此外,境内有湖南省地方重点保护植物15种:竹柏、罗汉松、毛果槭、中华猕猴桃、毛花猕猴桃等;醴陵市地方优良树种3种:景烈白兰、银杏、红木志木;境内有药用植物8大类413种。其中根茎类95种,种子果实类94种,全草类127种,花叶类28种,藤木树脂类40种,树皮类16种,菌类8种,其他5种;有野生饲料植物51科431种;有花卉植物2类101种,其中木本类52种,草本类49种。境内有野生动物5类400多种,其中走兽类23种;飞禽类34种(其中候鸟5种);冷血动物类有3小类21种,包括蛇12种,蛙6种,蜥3种;昆虫类有益虫100余种,森林害虫77种,农作物害虫86种;鱼类有8目15科53属86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种:云豹;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9种:穿山甲、果子狸、水獭、青鼬、虎蚊蛙、白鹇、白冠长尾雉、苍膺、草鹊;属国家三级保护动物53种:华南虎、豹猫、狐狸、猪獾、黄鼬、鼬獾等。2.2 社会环境简况醴陵市位于湖南省东部,总面积2157.2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温和湿润,季风明显,四季分明,热量丰富,光照充裕,雨水充沛。全市总人口104万,其中农业人口87万。现辖26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醴陵市文化底蕴丰厚,文化遗产和资源丰富。醴陵是中外知名的“瓷城”,又是爆竹祖师李畋的故里和“烟花鞭炮之乡”;醴陵的水稻栽培技术和产量一直领先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就产业文化而言,醴陵市的陶瓷、花炮、农耕产业拥有比较丰厚的文化资源;就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有思情鬼歌、釉下五彩瓷手工技艺、星子灯民间舞蹈以及醴陵民间流传的神话传说、歌谣俗语等。醴陵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胜古迹甚多。李立三、左权、耿飚、宋时轮等老一辈革命家及程潜、陈明仁等爱国将领,著名生物学家汤飞凡和彭道儒等一批有影响的科学家、知名人士都生长在醴陵这块热土上;农民瞿永寿被联合国授予“国际杰出稻农”称号。境内有风景名胜115处,其中,奇峰15处,洞穴22处,奇石30处,泉井48处。主要古建筑有贺家桥的云岩寺、市郊的清兴寺、东门上的文庙、城东的梯云阁、王坊乡的平山寺、西山的渌江书院和宋名臣寺、市郊马背岭的起元塔、姜湾对岸渌水河畔的财源塔和东堡乡的袁氏贞节牌坊。丰富的人文景观,为发展醴陵旅游事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醴陵自然资源丰富,林业用地面积占总面积57%,有树种396种。其中,属国家保护的珍贵树种有水杉、银杏等13种,树种以用材林、经济林为主。1986年,油茶产量居全国第四位,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油茶之乡”称号。非金属矿有瓷土、耐火土、煤炭、石灰石、萤石、粉石、石材等,金属矿有金、银、铅、锌、钨、锑、铀等。醴陵降水丰富,地表水充沛,境内地表径流年平16.3亿平方米;有渌水、昭陵河、涧江三个水系,大小河溪57条,总长914公里;大中小型水库169座,大小山塘2.6万口,发展淡水养殖业有着巨大潜力。 醴陵市综合经济实力在湖南省县市区中居于第5位,基本竞争力在中国中部百强县市中居第25位,并成为“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100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50强”城市。2009年,全市完成GDP213.1亿元,比上年增长16.1%;财政总收入14.2亿元,比上年增长20.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168元,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7757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1%和1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6.8亿元,比上年增长58.2%;外贸出口总额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2%。醴陵陶瓷生产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在国内外久负盛名。醴陵瓷器,尤以“釉下五彩瓷”独具风格,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1915年与国酒茅台同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金奖,其工艺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醴陵瓷器”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醴陵是中国“红官窑”所在地,生产的“毛瓷”和艺术瓷先后进入人民大会堂、中南海、联合国大厦等大雅之堂,并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元首,醴陵瓷因此被誉为“国瓷”。陶瓷产业作为醴陵最大的支柱产业,已经初步形成集群效应,2006年被列入全省50个重点产业集群。目前,全市陶瓷产业从业人员达10.2万人,陶瓷企业发展到438家,其中规模企业148家,占全市规模企业的38.5%,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6家,形成了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核心企业。“华联”(HUALIAN)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湖电”被评为湖南省著名商标。2009年,全市陶瓷产业总产值158.2亿元。烟花制造在醴陵有1300多年的历史。醴陵花炮色彩缤纷、绚丽多姿,曾在国庆50周年庆典、昆明世博会开幕式、澳门回归等重大庆典活动上大放异彩。近年花炮产业按照“以打非促发展,以规范求规模”的思路,走安全型、环保型发展之路,并探索与周边县市联手,共同打造湖南东部大产业,形成国际花炮生产中心。2009年,全市花炮产业总产值达94.5亿元。第三章 环境质量状况该项目位于醴陵市青云北路与瓷城大道交汇处,所在地周边无工业企业,属于城郊地区,且醴陵市湘东医院位于本项目东南方向50m,本次评价引用2010年9月15日至2010年9月21日醴陵市环境保护监测站醴陵市湘东医院环境现状质量报告中的环境质量空气、地表水、声环境的监测数据,监测区至今未新建大型排污企业,监测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和地表水变化不大,监测时效有效,满足引用数据的要求。3.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1. 评价范围、评价因子、评价标准(1) 评价范围根据项目废气排放特征、选址周围环境特点及评价工作等级,本次环境空气现状评价范围确定为以拟建项目为中心,东西南北各延伸2.5km范围内,评价面积为25km2。(2) 评价因子根据工程排污及周围环境特征,本次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因子确定为TSP、SO2、NO2。(3) 评价标准评价标准详见表3.1-1。表3.1-1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一览表序号监测因子标准限值(mg/m3)评价标准1小时平均日平均1TSP/0.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2SO20.50.153NO20.240.122. 评价方法本次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采用单项质量指数法,公式如下。Ii = Ci / C0i式中:Ii i物质的污染指数;Ci i物质的监测浓度,mg/m3;C0i i物质的评价标准,mg/m3。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1) 监测布点本次环境空气现状监测布设2个监测点,各点详细情况见表3.1-2。表3.1-2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布点表编号监测点名称方位距离(m)功 能1#醴陵市安监局上风向100政府行政机关2#醴陵市湘东医院下风向50医院(2) 监测项目监测项目:TSP、SO2、NO2。(3) 监测时间和频率监测时间: 2010年12月9日12月21日,连续监测7天;监测频率:NO2、SO2监测1小时平均浓度值,每日小时浓度监测时间为:7:00、11:00、15:00、19:00,每次采样不少于45分钟;TSP监测日均浓度值,连续采样12小时。4.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及分析(a) 监测结果本次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统计结果见表3.1-4表3.1-6。 表3.1-4 SO2环境现状监测统计结果与评价(小时值) 单位:mg/m3监测点小时浓度范围均值最大值标准指数超标率(%)最大超标倍数醴陵市安监局0.0070.0100.0080.020/醴陵市湘东医院0.0070.0090.0080.0180/ 表3.1-5 NO2环境现状监测统计结果与评价(小时值) 单位:mg/m3监测点小时浓度范围均值最大值标准指数超标率(%)最大超标倍数醴陵市安监局0.0150.0180.0150.0750/醴陵市湘东医院0.0150.0190.0160.0790/ 表3.1-6 TSP环境现状监测统计结果与评价(日均值) 单位:mg/m3监测点日浓度范围均值最大值标准指数超标率(%)最大超标倍数 醴陵市安监局0.1860.2170.1970.7230/醴陵市湘东医院0.1260.1340.1280.4450/(b) 结果分析由上表可知,各监测点SO2小时浓度均不超标。小时浓度最大值出现在醴陵市安监局测点,为0.01 mg/m3,最大值标准系数为0.02;各监测点NO2小时浓度均不超标,小时浓度最大值出现在醴陵市湘东医院测点,浓度为0.019mg/m3,最大值标准指数为0.079;各监测点TSP日均浓度均不超标,日均浓度最大值出现在醴陵市湘东医院测点,浓度为0.217mg/m3,最大值标准指数0.723; 综上,评价区域各测点SO2、NO2小时浓度及TSP日均浓度均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3.2 水环境质量现状(1) 评价河流渌江河,又称渌水,干流发源于罗霄山脉北部山麓、江西省杨歧山千拉岭以南、宜春市水江乡的大塘西北部山坳。从沧下流入萍乡境,西流经金鱼石入醴陵境。渌水全长168.8公里,醴陵境内63.73公里,自东向西流经十余个乡镇、办事处。经当地环保部门检测,渌江河符合国家类水标准要求。本项目废水经化粪池处理达标后经城市污水管网排入渌江河,评价区域河段渌江河水体功能为农灌、泄洪,不涉及集中饮用水取水。(2) 监测断面布设在渌江河上设2个监测断面,分别为在渌江河排污口上游500m和排污口下游500m处布设两个断面。各断面名称、位置及功能见表3.2-2。表3.2-2 地表水现状监测断面设置一览表编 号地表水体断面名称及位置功 能1#断面渌江河上游500m对照断面2#断面下游500m混合断面(3) 评价因子及监测分析方法 根据工程废水污染物特征及地表水水体污染现状,本次地表水现状监测选取pH、COD、BOD5、NH3-N、挥发酚、总汞、总银、总铅为监测因子。(4) 监测时间与频率本项目采用醴陵市环境保护监测站于2011年9月18日9月20日的监测数据,三个监测点平行采样,连续三天,每天一次。(5) 评价标准评价标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详见表3.2-3。表3.2-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序号监测项目单位标准限值序号监测项目单位标准限值1pH695总银mg/L/2CODmg/L206总铅mg/L0.053BOD5mg/L47挥发酚mg/L0.0054氨氮mg/L1.08总汞mg/L0.0001(6) 评价方法根据监测结果,统计出各监测断面各污染因子的测值范围、超标率、最大超标倍数,并采用单项最大值标准指数法进行现状评价。计算公式如下:(a) 一般项目单项最大值标准指数计算公式: 式中: :最大值标准指数;:评价因子i在j点的实测统计代表值,mg/L; :评价因子i的评价标准限值,mg/L。(b)pH的最大值标准指数为:当pHj7.0 当pHj7.0 式中: :j点的pH值;:地表水水质标准规定的pH的下限值;:地表水水质标准规定的pH的上限值。(7) 地表水现状监测结果统计与评价地表水现状监测结果统计与评价见表3.2-4。表3.2-4 地表水现状监测结果统计与评价 单位:mg/L断 面项目PHCODBOD5氨氮总铅总汞挥发酚总银1#排污口上游500m测值范围8.058.24121320.3320.353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最大值标准指数0.4750.650.50.353/超标率(%)00000000最大超标倍数/2#排污口下游500m测值范围7.767.928920.4060.416未检出0.000050.00007未检出未检出最大值标准指数0.620.450.50.416/0.7/超标率(%)00000000最大超标倍数/由表3.2-4可以看出,各项引用监测因子在两个监测断面均不超标,最大值标准指数均小于1,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要求。3.3 声环境质量现状项目位于城镇环境,项目周围无工矿企业,主要是交通噪声。(1) 监测布点本次声环境现状监测布设4个监测点,各监测点名称、方位、距离及功能见表3.3-1。表3.3-1 声环境现状监测点设置一览表编号监测点名称方位距离功能1#场界北2#场界东3#醴陵市安监局上风向100米政府行政机关4#醴陵市湘东医院下风向50米医院(2) 监测时间按环评技术导则规定,分别测定昼间(07:0022:00)和夜间(22:0006:00)环境等效A声级。(3) 环境现状监测结果分析 表3.3-2 环境现状监测结果分析监测点编号监测点位置区域噪声类别昼间值(dB)夜间值(dB)标准监测超标标准监测超标1#场界北4a类7059.505553.702#场界东4a类7055.805553.303#醴陵市安监局2类6051.205043.804#醴陵市湘东医院2类6050.805042.40检测结果表明:项目场界噪声监测点1#及2#所在区域昼夜间等效声级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标准;项目场界噪声监测点3#及4#昼夜间等效声级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评价区域内声环境质量良好。3.4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拟建项目位于醴陵市青云北路与瓷城大道交汇处,所在地周边无工业企业,属于城郊地区。根据项目所处地理位置及其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确定其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如下表3.4-1。表3.4-1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类别保护目标方位距离(m)保护级别大气环境商混区 醴陵市安监局东北100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要求醴陵市第一中学西1000醴陵市湘东医院东南50地表水环境渌江河南500满足地表水环境(GB3838-2002)中类水域标准要求声环境商混区 醴陵市安监局东北100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要求醴陵市第一中学西1000醴陵市湘东医院东南50第4章 评价适用标准4.1 环境质量适用标准4.1.1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大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905-1996)中二级标准,见表4.1-1。 表4.1-1 大气环境质量适用标准 单位:/g污染物浓度限值年平均日平均1小时平均二氧化硫0.060.150.50二氧化氮0.080.120.24可吸入颗粒物0.1.0.15/4.1.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执行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见表4.1-2。 表4.1-2 地表水环境质量适用标准 单位:mg/L(pH无量纲)评价项目pHCODBOD5氨氮总铅总汞挥发酚总银标准值6月9日2041.00.050.00010.005/4.1.3 声环境质量标准环境噪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靠近交通干道的一侧执行4a类标准,其他执行2类标准,见表4.1-3。表4.1-3 声环境质量适用标准类别昼间夜间260504a70554.2污染物排放适用标准4.2.1 废气排放适用标准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见表4.2-1。 表4.2-1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 单位mg/m3污染物SONOTSP无组织排放限值0.40.121.04.2.2 废水排放适用标准废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见表4.2-2。表4.2-2 废水排放适用标准 单位 mg/L项目pHCODSSBOD 氨氮标准值6-9500400300-4.2.3 噪声排放适用标准施工期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见表4.2-3表4.2-3 噪声排放适用标准 单位dB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昼间夜间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7555打桩各种打桩机85禁止施工结构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7055装修吊车、升降机等6555营运期声环境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见表4.2-4。表4.2-4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dB边界功能区类型时段昼间夜间26050第5章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5.1 施工期工艺流程项目施工期间会产生废水、废气、噪声和固废等。项目施工期主要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见图5-1。5.2 营运期工艺流程本项目营运期主要为体育比赛时观众观看比赛,以及社会人群的日常活动。在观看比赛过程及日常活动中会产生生活垃圾、生活废水及汽车尾气。具体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见图5-2。图5-25.3 污染源及污染物分析5.3.1 施工期污染源及污染物分析本工程为体育设施建设工程,项目不涉及旧房拆除,因此本项目施工期直接从土地平整开始,其施工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地基开挖、主体建设、附属设施的建设和空地的平整绿化等。施工期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废气、废水、噪声、建筑固废等,现将其主要产生源强及污染物质分析如下:(a) 施工期废水1)污染源:施工期的废水排放主要来自于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及施工废水。施工废水主要产生于混凝土养护及墙面的冲洗、构件与建筑材料的保湿、材料的拌制等施工工序,废水主要污染物为泥沙、悬浮物等。此外,施工作业使用的燃油动力机械在维护和冲洗时,将产生含少量悬浮物和石油类等污染物的废水。根据类比资料,废水产生量约11t/d,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与悬浮物(浓度在1000mg/L左右)。如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必然会对受纳水体产生不利影响,同时,还有可能在下水道中沉积,堵塞下水道。本工程施工人数约为23人。每人每天生活用水量按50L/d人,计算施工期用水量为1.15m3/d,排污系数为0.8,共产生生活污水约0.92t/d。2) 治理措施:生产废水:要求施工现场应设置沉淀池用来沉淀施工泥浆水,经沉淀池后的施工废水用于路面洒水,不外排。生活污水:施工期生活污水经旱厕收集沤肥后,用于周边农田灌溉施肥,不外排。对周围地表水环境影响不大。(b) 施工废气施工期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来自于施工扬尘、施工机械燃油废气。1)施工扬尘A污染源:项目土建施工过程中,粉尘起尘特征总体分为两类:一类是静态起尘,主要指水泥等建筑材料及土方、建筑垃圾堆放过程中风蚀尘及施工场地的风蚀尘;另一类是动态起尘,主要指建筑材料装卸过程起尘及运输车辆往来造成的地面扬尘。粉尘污染一般来源于以下几方面:a. 土方挖掘、堆放、清运、回填及场地平整过程产生的粉尘;b. 建筑材料如水泥、白灰、砂子等在其装卸、运输、堆放等过程中,因风力作用而产生的扬尘污染;c. 搅拌车辆和运输车辆往来造成地面扬尘;d. 施工垃圾在其堆放过程和清运过程中产生扬尘。项目施工期起尘环节虽然较多,但根据同类项目类比资料及现场调查结果,施工期主要起尘环节为物料堆场及装卸过程,其它过程如场地平整及车辆运输造成的地面扬尘,因产生量相对较小、较为分散且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根据类比其它建设工程,确定其排放源强。项目施工期所用物料主要有砖、石子、砂、水泥及石灰(白灰)。砖、石子为块状,一般不会产生粉尘污染;项目所用石灰(白灰)主要采用石灰膏,因其含水率较高且为膏状,不是粉状颗粒物,一般情况下不会产生粉尘污染;砂的粒径一般在2000200m,为粒径较大的颗粒物,一般气象条件下(非大风天气)不易起尘;硅酸盐水泥的粒径一般0.791m,一般气象条件下容易起尘,是主要的粉尘、扬尘污染源;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主要为碎砖、混凝土等物,因含水率较高,且多为块状或大粒径结构,只要及时清运出场不堆存,一般情况下不易起尘;所挖土方含水率一般较高,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饭店服务员工作绩效考核与奖惩制度合同
- 2025年医疗器械GCP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中级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生态环境保护规范化管理》试题(附答案)
- 抗病育种应用-洞察及研究
- 2026届上海市澄衷高级中学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建筑工程类招标师招标采购专业实务-招标采购合同管理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电商直播营销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智能擦窗机器人安全高效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电商品牌跨界合作与联名产品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交管12123驾驶证学法减分及驾驶安全理论知识试题库(附含答案)
- 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胎膜早破护理胎膜早破护理查房模板
- 镇痛镇静指南解读
- 2025年贵州贵阳市水务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招聘2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10套)
- 2025届中国南方航空“明珠优才管培生”全球招聘3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10套)
- 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的护理措施课件
- 《阿房宫赋》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 DB54T 0498.3-2025 生态系统碳汇计量与监测体系建设技术规范 第3部分:湿地碳汇计量与监测方法
- 桥小脑角肿瘤护理查房
- 2025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