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文化生态界论 一 地球 人类文化创造的载体二 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三 文化生态学 文化学与生态学的结合四 文化生态的层次五 中华文化的生态类型六 中华文化生态概述 1 一 地球 人类文化创造的载体 地球为生命提供独特的发展机遇 是生命的家园 是文化的物质条件与先决基础自身质量 地心引力保持大气层适当距离 空气浓度和湿度以及光照 2 人为高级生命有机体 关乎人与地球万物 就有 惟天地万物父母 惟人万物之灵 尚书 泰誓上 人者 天地之心也 礼记 礼运 以及 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 列子 汤问 莎士比亚在 哈姆雷特 中说 宇宙之精华 万物的灵长 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认为应当把地球作为人的家乡来研究 3 人 二 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环境对人的制约和人对环境的能动作用2 1环境的制约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中国古人认为要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 大多是 观物比德 作为人论政治命题的比附 孟子在 梁惠王上 斧斤以时入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 荀子 天论 天有其时 地有其财 人有其治 夫是之谓能参 舍其所以参 而愿其所参 则惑亦 管子也说人不能 上逆天道 下绝地理 否则 天不予时 地不生财 王充在 论衡 中说 人不能以行感天 天亦不随行而应人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 齐民要术 中说也说 顺天时 量地利 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任情返道 劳而无获 可见 不违背自然规律 是中国古代哲人的一贯思想 4 2 2人的能动作用人脱离于动物在于超越天演之公理环节 在劳动中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革新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来积极的增进对环境的制胜力 由环境的奴隶变为环境的主人 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然王国 易传 把天地人视为 三才 达到天人协调 裁天地之道 辅相天地之宜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 曲成万物而不遗 强调尊重自然 肯定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动作用 5 一般认为中华文化 天人合一 思想占主流 其实也存在 天人分离 思潮 如春秋子产 天道远 人道迩 唐代刘禹锡的天人相分等 但并没有充分发展 而西方古希腊则经历了 主客一体阶段 两分对立阶段 和 辨证统一阶段 可见 文化是人生存与生存条件的统一体 是人类适应环境 改造环境并改造自身的过程与产物 本课程就是以中华民族及其先民赖以生存的自然基础为出发点 探讨在此基础上的经济生活 社会组织的种种变化 6 三 文化生态学 文化学与生态学的结合 就文化而言 生态环境 是个借用概念 生态学 源于希腊文oikos 居住 生命在于与周围环境进行新陈代谢 居住环境是个复杂的系统 中国古人对这一点很关注 居楚而楚 居越而越 荀子 儒效 周易 仰以观乎天文 俯以察地理 等 其他民族和国度 如中东伊斯兰学者 伊本 赫尔东所做 历史绪论 就提出文化生态概念 7 近现代生态问题研究德国动物学家恩斯特 海克尔首创 有机体普遍形态学 生态学是动物对于无机及其有机环境所具有关系 19世纪60年代 英国生物学家阿瑟 乔治 坦斯利在 植物概念术语的使用问题 有机体不能与它们的环境分开 而必须与它们的环境形成一个自然生态系统 20世纪30年代 20世纪70年代研究重点以人类社会为主题 与经济学结合 尤其是与文化学结合 产生了文化生态学 8 文化生态学是一人类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与天然环境及人造环境的相互关系为对象的一门科学 使命是把握文化生成与文化环境的调适及内在联系 人与其文化生态是双向同构关系 人创造环境 环境也创造人 9 四 文化生态的层次 自然场与社会场自然场是指人的生存与发展所赖以依托的自然界 社会场是指人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结成的全部社会关系的综合 分为经济和社会组织两方面 自然场和社会场的整合从自然环境 经济环境和社会组织三个层次进行剖析 10 第一自然环境 地理环境 提供人类文化生活的物质资源和活动场所的自然系统 既是人类生活的外在客体又有人类的主管因素 亦称为 人化的自然 第二 社会经济环境 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所形成的一套生产条件 古人说 仓禀实则知礼节 衣食足则知荣辱 第三 社会制度环境 人类创造的为其文化活动提供协作 顺序 目标的组织条件 包括各种社会机构 组织 制度等结合而成的体系 人类区别于动物在于他们结成了社会性群体 荀子说 力不若牛 走不若马 而牛马为用 何也 曰 人能群 彼不能群也 11 要了解一个 民族之文化 首要了解其得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 将三个层次作为一个整体 进行分析和综合的研究 并加以现象来整体认识 中华先哲很早就全面关照文化差异的三个层面 礼记 王制 凡居民材 必因天地寒暖燥湿 广谷大川异制 民生其间者异俗 刚柔轻重 迟速异其 五味异和 器械异制 衣服异宜 修其教而不易其俗 齐其政而不异其宜 说明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 生活方式 生产方式 风俗习惯等 这是理性的 非种族主义 12 五 中华文化的生态类型 两组生态文化类型 在西方资本主义殖民者入侵之前的一组 在温暖湿润 江河纵横的自然环境中生长的农业经济 宗法 专制社会与北方干燥寒冷的草原 荒漠中的游牧经济 部落社会的对比 近代中国农业文明的专制政体破裂与转型混合的状态与西方工业文明的高度民主自由体制类型 13 先秦以来 有 华夷之辨 其实是两种文化生态的冲突与融合 春秋就有 裔不谋夏 夷不乱华 之说 战国 礼记 王制 对天下做两级划分 中国与戎夷 另一是戎夷为东南西北四夷与中国相对 近代 从物质生产 科学技术 政治制度 观念形态等与西方文明比较 14 五四时期 杜亚泉在 东方杂志 上把东西区别看成是 性质之异 而非程度之别 第一 西洋社会 由多民族混合而成 常迭起战斗 而中华民族 发肤状貌 大都相类 仍为一家一姓兴亡之战 不能视为民族之战 第二西方社会 操奇计赢 竞争自烈 而中国文明 人各自给 安于井里 竞争较少 所以西洋 以自然为恶 注意人为 中国 以自然为善 以天意天命天理为主 15 李大钊认为西方文明高于东方农业文明 认为 东洋文明主静 西洋文明主动 继而把人类文明分为南道和北道 这种分类是濒海性和地形地势来把握文明类型 陈独秀初步用唯物史观来考察文化 在考察地理之外还应考察社会制度 企图从经济和制度层次来解释中华文化的宗法伦理特质 冯友兰创立文化类型说 以生产方式为文化类别的尺度 认为西方是 社会为本位 中国是 以家为本位 所有这些中西文化讨论未能从生成机制作出多层面的综合考察 这是当代学者任务 也是本课的尝试 16 六 中华文化生态概述 民族文化特质是该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和积淀 根植于民族生活的土壤之中 种族 环境和时代是民族文化三要素 文化生态分为地理环境 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三个层次 17 中华文化是一种区别于开放性的海洋环境的半封闭的大陆 海岸型地理环境 是一种不同于工商业经济的家庭手工业与小农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并辅之以周边的游牧经济 是一种与古代希腊罗马的城邦共和制元首共和制军事独裁制中世纪欧洲和日本的领主封建制以及印度种姓制不同的家国同构的宗法 专制社会 18 中华文化生态示意图 社会组织形式 家国一体的宗法分封制 夏商周 家国一体的宗法君主制 秦汉 明清 宗法君主制 晚清 不完备的共和制 民国 物质生存方式 原始协作式农业自然经济 夏商周 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地主经济 秦汉 明清 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地主经济与工业商品经济并存 近代 社会地理环境 半封闭的大河大陆型 古代 逐渐开放的大陆 海洋型 近代 19 社会组织形式 城邦共和制元首共和制军事独裁制 封建领主制 封建君主专制 中世纪前中期 中世纪晚期 议会民主制 近代 物质生存方式 工农商品经济 古希腊罗马时代 工业商品经济 近代 社会地理环境 开放海洋型 古希腊罗马时代 开放的大海洋型 近代 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领主经济 中世纪 西方文化生态示意图 封闭海洋型 中世纪 20 第二章中华文化的地理背景 一 地理环境 文化创造的自然基础二 中华文化多样花发展和转移的地理前提三 中华文化圈的周边环境四 东亚地理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21 一 地理环境 文化创造的自然基础 1 1地理与文化关系的极端之争论智力决定论 把地理逐出社会 将文化归结于人类智力或精神产物 进而归结为天才的创造 陷入唯意识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 地理条件规定着民族性与社会制度 制约着历史和文化发展的方向 22 地理环境决定论在中外文化史上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古希腊历史学家认为地理提供了历史和文化的自然背景和舞台场景 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理的各种可居住性和不同的纬度相关 认为地理环境既是人类生存的物质环境又是制约社会存在的互相关系体系 孟德斯鸠认为国家制度和文化类型取决于地理环境尤其是气候 23 中国古代的观点 礼记 王制 广谷大川异制 民生其间者俗异 管子 地水篇 地者 万物之本原 故水一 则人心正 水清则民心易 明代王士性说 川中则土厚而水不深 乃水出高原之义 人性之禀多与水推移也 24 1 2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失误强调气候地形等对人类历史文化的影响 有其合理的思想成分 但是过于夸张 一是从特定的时间范畴抽出来无限制发挥 我们认为对于文化影响的深度与广度取决于生产力水平 如中东在农业经济阶段是不毛的沙漠 但在现代工业时代是资源的宝地 25 二是忽视了中介 把地理作用直线化 简单化和夸大化 具有片面性 人类文化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结果 地理近是其中一个重要成分 三是认为文化是自然环境的外力作用结果 文化即是自然的人化 是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环境的辨证统一 自然环境本身不是个文化 26 1 3地理环境是影响人类文化发展的中介 历史和文化是在人类一定空间上所处的特定条件 一人本身是自然产物 受到自然法则制约 二是人类活动离不开自然 是与自然因素的综合 三是人类活动是在特定地理环境中进行并与之交互联系 物质生产及其技术系统构成地理环境影响人类历史进程和文化创造的主要中介一文化活动由生产力水平决定 生产力要素与自然地理环境直接或间接相连 地理环境是生产力不可脱离的空间和物质的能量前提 二是社会与自然的联系以劳动为介质 地理环境导致生产方式的区别 进而养育不同区域的民性和生活格局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风俗习惯 性格面貌 三是直接以文化产品为媒介 各地民歌小调 归隐认识的诗歌画作等等 27 1 4地理环境为文化提供多种选择 人文因素是选择的动力 同一地理条件产生的不同文化类型在于人文因素的介入 明人杨慎提出 人也者 非水土不生 而非水土所能囿也 习也者则系乎君之令 师之教 而非水土所函也 说明人性是水土与政令教化等诸多因素综合而成的 并非水土单独铸定 章太炎在 原学 中说 各因地齐政俗材性发舒 而名一家 主张将地理与政教风俗和人才素质并列 本课考察地理环境为中华文化提供了怎样的可能性 中华民族如何在这些可能性中作出自己的选择 创造独特的文化类型 28 二 中华文化多样花发展和转移的地理前提 历史与文化的发展都是时空上特定自然条件制约的结果 作为一切资源的先决条件的地理环境尤其应作为前提 29 2 1中华文化拥有辽阔的发展基地 中华民族生长的地理总背景 领域广大 腹地纵深 回旋天地开阔 埃及文明中的尼罗河三角洲只有2万4千平方公里 东部是高原沙漠 西部是利比亚沙漠 北部为地中海 希腊文化所在的克里特岛 负山背海 腹地狭窄 美索不达美亚文化以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河谷为依托 东是扎格罗斯山脉和干燥的伊朗高原 西是叙利亚沙漠 格局有限 30 中华发源地的黄河流域达80万平方公里 奠定了根基 元谋人 周口店人 蓝田人表明中华文华广布东亚大陆 再加上长江流域 中华文化发源达500万平方公里 商人最早住在山东半岛 后迁徙于殷 河南小屯村 周人崛起于陕甘高原东进中原为王 春秋战国就有九州之称谓 秦汉以来 广土众民 31 2 2气候类型完备 地形 地貌 流域繁复 中国处于北半球的温带 温暖带 地理环境提供了 自然之富 物产之丰 大部是温带 亚热带区域较大 热带和亚寒带各一小部 完备的气候提供农业经济发展的地理基础 秦岭淮河之北种小麦和粟米 秦岭淮河以南种水稻 东部雨水多为农耕区 西部水少为游牧区 尤其是黄河长江称谓两道天然屏障 当黄河以北区域被游牧民族占领时 长江天堑就为南方农耕提供了保障 岭南的珠江流域更使得有回旋余地 这就是中华文化得以延续而没有出现像埃及 巴比伦 玛雅等文化那样中绝 32 2 3复杂地形是中华文化多样性发展的空间条件 泱泱中国 自然条件各异 文化各不相同 鲁文化 秦文化 三晋文化 巴蜀文化 荆楚文化 吴越文化等等 中国思想受地理环境制约 先人有所认识 黄宗羲的 明儒学案 以地理为学术标准 在清代有吴派之学术 皖派学术以及浙东史学等 在文学上更有永嘉派 公安派 袁氏 以及金陵八家 扬州八怪等等 33 三 中华文化圈的周边环境 从外在来看中国是一个 右高原 左大海 的大陆 海岸型国度 在战国时就有 东渐于海 西被于流沙 的看法 这种看法为后世的地理认识都有启发 中国东部面海 但是中国人一致将其视为 万川归之 不知何时己而不虚 的未知世界 太平洋也称为走向世界的最大障碍 海洋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房贷还息转账代办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事业单位科研助理聘用合同修订版
- 2025年农业农业资源管理技术员聘用协议
- 金融企业客户关系管理数字化升级对市场营销的影响报告
- 2025年智能电动伸缩门设计与安装一体化合同
- 2025版健身教练专业运动营养咨询合同范本
- 2025宠物领养与宠物医疗救治合作协议书
- 2025版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承包合同样书
- 2025年仓储物流设备维修保养服务合同范本
- 2025版并购交易中涉及劳动合同法及社会保障法律风险评估合同
- GB/T 1508-2002锰矿石全铁含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滴定法和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
- GA 1800.6-2021电力系统治安反恐防范要求第6部分:核能发电企业
- 办公室主任竞聘报告课件
- 行为金融学案例
- 万科集团财务管理制度手册207
- “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论治厥阴病”-课件
- 通用技术作品设计报告
- 锚杆支护技术规范正式版本
-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
- 皮肤知识与问题性皮肤分析(入行必看)
- 单位消防安全评估报告(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