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1编制总则51.1 编制目的与意义51.2 编制依据61.3 方案编制深度101.4 方案设计水平年102 项目及项目区概况112.1 工程基本概况112.2 工程施工组织132.3 工程占地情况152.4 土石方平衡152.5 工程施工进度安排162.6 项目区概况163 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预测233.1 水土流失成因及类型分析233.2 项目水土流失预测时段253.3 水土流失预测的内容和方法253.4 水土流失危害分析323.5 综合分析334 水土流失防治方案354.1 水土流失防治原则和目标354.2 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责任者364.3 主体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分析与评价374.4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394.5 方案新增水土保持措施设计414.6 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及主要工程量444.7 水土保持方案论证分析485 水土流失监测495.1 监测目的495.2 重点监测地段495.3 监测内容505.4 监测方法505.5 监测时段和频次515.6 监测单位和费用525.7 监测成果的报送526 水土保持投资预算及效益分析536.1 预算编制依据536.2 水土保持投资556.3 效益分析607 方案实施的保证措施627.1 组织领导措施627.2 技术保证措施627.3 资金来源及管理使用办法637.4 监督保证措施637.5 水土保持竣工验收638 结论和建议658.1 结论658.2 建议66附表:附表1 重庆文理学院红河校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工程特征表附表2-11 单价分析表附图:1、重庆文理学院红河校区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图2、重庆文理学院红河校区工程总平面布局图3、重庆文理学院红河校区二期工程总平面布局图4、重庆文理学院红河校区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图5、重庆文理学院红河校区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布置图(二期)(绿化及排水)6、重庆文理学院红河校区工程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布置图(二期)7、典型造林配置示意图8、沉沙池典型断面设计图9、排水沟典型设计图10、临时排水沟及临时防护设计图前 言重庆文理学院红河校区位于重庆市永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是永川市重点规划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园区;地处成渝高速公路出口和永泸高等级公路的起点处,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毗邻永川市委市政府及市政中心广场,距离星湖校区16公里。重庆文理学院红河校区工程项目区占地总面积54.80hm2,其中一期工程占地面积46.57 hm2,二期工程占地面积8.23hm2。由于一期工程为已建,工程建设后,各项水土保持设施已完善,已达到水土保持的目的,故本方案只对二期工程进行设计。以下阐述均只针对重庆文理学院红河校区二期工程。重庆文理学院红河校区二期工程总占地面积8.23hm2,规划建筑面积11.49万m2。主要包括教工宿舍、科技楼、生态停车场、人工湖、临时足球场、实习实训楼、休闲活动中心、服务楼、研究生宿舍等建设工程。工程总投资9300万元,建设周期为2005.122007.3年。该工程以创造一个优雅、宁静同时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并能满足多层次、多形式教育培训,集多元化、多样化人才培训、科技推广、生产示范、信息传播、科学研究、产业开发于一体的综合性的环境要求,同时兼顾生态绿地校园的可持续性规划模式。通过该工程的实施,将使重庆文理学院成为永川市及重庆市教育龙头学校,成为永川市唯一所设备先进、办学条件好、教育功能多样化的本专科学校和新技术成果推广示范基地,成为教育指导示范中心。重庆文理学院红河校区二期工程地处永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红河校区内,属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告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工程建设进行土石开挖、场地平整、土石方回填等活动将会损坏、占压、扰动地表土壤和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对项目区和周边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本工程应编报水土保持方案。重庆文理学院于2006年10月委托重庆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永川分站编制重庆文理学院红河校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书的编制工作,我站接受委托后即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在重庆文理学院的协助下对工程项目区现场进行了详细踏勘,在外业查勘和搜集资料基础上,根据重庆文理学院工程相关资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和规程规范的要求,我站于2006年12月编制完成了重庆文理学院红河校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书。在报告书编制过程中,得到了永川市水务局、重庆文理学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二六年十二月1 编制总则1.1 编制目的与意义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资源。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开发程度逐步加剧,对环境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开发建设行为对水利基础设施造成破坏,引起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极大的破坏了生态环境,制约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已成为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头号环境问题。重庆文理学院红河校区二期工程为新建工程,由于建设规模大,影响范围广,在其施工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扰动原地貌,损坏工程区的水保设施,造成水土流失。因此,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来防治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防治工程区生态环境恶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审批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凡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开建设单位和个人,必须编报水土保持方案,采取措施保护水土资源,负责防治因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通过重庆文理学院红河校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书的编制,了解工程建设过程中扰动地表、损坏植被、损坏水土保持设施、以及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影响因子和趋势;分析和预测工程建设中产生水土流失的施工单元、施工时段、水土流失量及可能导致的水土流失危害;根据工程建设平面布局、施工特点、施工工艺,以及水土流失分析和预测的成果,进行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在保障主体工程安全的同时,使工程防治责任范围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减少水土流失对项目区内外的影响,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促进项目区与周边景观系统和谐发展。同时,通过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为本工程水土保持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提供技术依据;并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部门的执法检查、监督和水土保持设施竣工提供科学依据。1.2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1年通过;(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2年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89年通过;(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国务院,1993年第120号令;(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年第253号令;(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2年通过;(7)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7年通过;(8)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号,1988年;(9)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2001年6月26日);1.2.2部委规章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管理规定(水利部5号令,1995年);2.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12号令,2000年);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水利部16号令,2002年);4.关于修改部分水利文件行政许可规章的决定(水利部24号令,2005年)。1.2.3规范性文件1.全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2000年11月);2.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国发19935号);3.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监理管理暂行办法(水利部,水建管200379号);4.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纲要(20042015)(水利部,水保2004332号);5.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水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环保局水保1994513号);6.关于印发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程序、编写格式和内容的补充规定的通知(水利部司局函保监200115号);7.关于印发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大纲及报告书审查要点的函(水保监方案函2002118号);8.关于加强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理工作的通知(水利部水保200389号);9.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10.关于颁布工程建设监理费有关规定的通知(国家物价局、建设部1992价费字479号);11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渝府发19998号);12.重庆市物价局、重庆市财政局关于核定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收费标准的通知(渝价2002578号);13.重庆市水土保持公报(2005年)。14.重庆市水利局、重庆市环保局关于印发重庆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批管理办法的通知(渝水水保200545号);15.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水利部司局函200522号);1.2.4技术规范与标准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规划通则(GB/T15772-1995);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效益计算(GB/T15772-1995);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验收规范(GB/T15773-1995);7.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水利部SL190-96);8.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水利部SL73.6-96);9.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范(SL277-2002);10.防洪标准GB50201-94);11.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DB33/T379.4-2002);12.水利水电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定(DL/T5088-1999);13.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定额,水利部,水总200367号;14.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利部,水总200367号。1.2.5主要技术文件与资料1.重庆市水土保持公报(2005年)2.重庆市永川水土保持总体规划(20062025年)3.重庆市永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4.重庆文理学院红河校区工程修建性详细规划5.重庆文理学院红河校区工程地质勘查报告6.重庆文理学院红河校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编制委托书1.3方案编制深度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深度与项目主体工程所处的阶段要求相适应的规定,本水土保持方案总体按初步设计阶段深度的要求进行编制。1.4方案设计水平年拟建工程属建设类工程,工程工期为2005年12月到2007年3月。因此,本工程设计水平年定为工程完工后的第一年,即2008年。2 项目及项目区概况2.1 工程基本概况2.1.1 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重庆文理学院红河校区工程位于重庆市永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河校区内,主城区的北部,地处成渝高速公路出口和永泸高等级公路的起点处,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毗邻永川市委市政府及市政中心广场,距离星湖校区16km。工程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2.1.2 项目基本特征 项目名称:重庆文理学院红河校区工程(二期); 建设性质:新建工程; 项目业主:重庆文理学院 业主代表:孙泽平;占地面积:82337.45m2;建设工程:2005年12月2007年3月(二期)。2.1.3 工程规模及布置1.工程规模重庆文理学院红河校区二期工程总用地面积8.23hm2。总建筑面积11.1hm2,项目总投资(动态)9300万元,建设期为2005年12月到2007年3月,共15个月。具体技术经济指标见表2-1。表2-1 工程项目特性表一、总体概况项目名称重庆文理学院红河校区工程(二期)建设地点重庆永川建设期限2005.122007.3工程占地占地8.23hm2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人工湖、科技楼、生态停车场、教工宿舍、足球场、实习实训楼、休闲活动中心、服务楼、研究生宿舍及人行便道等的建设。二、主要技术指标地形类别浅丘地貌地形高差10m用地规划面积(hm2)校区二期工程建设用地()总用地面积8.23hm2人工湖1.33 16.20 科技楼0.33 4.05 生态停车场0.63 7.70 教工宿舍2.37 28.84 足球场1.44 17.50 实习实训楼0.28 3.40 休闲活动中心0.35 4.21 服务楼0.29 3.48 研究生宿舍0.63 7.70 人行道路0.57 6.97 合计8.23 100.00 三、主要土石方工程数量总挖方(万m3)2.56外借方(万m3)0总填方(万m3)2.56弃方(万m3)02、工程等级本工程为丙类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根据1992年版4百万分之一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该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级,建筑物设防6级抗震构造要求。3.工程总体布局重庆文理学院红河校区二期工程近似长方形分布,进校右侧规划为人工湖,往右依次布设有科技楼、生态停车场、教工宿舍、足球场、实习实训楼、休闲活动中心、服务楼、研究生宿舍等,科技楼、教工宿舍通过相似的建筑元素形成简单、活跃且有韵律的场所感,以利教师、学生生活和教学管理。具体建筑规模见表2-2。表2-2 建筑规模一览表序号建筑名称占地面积(m2)建筑面积(m2)层数总高度(m)工程等级1科技楼3333.585006F25.923级2教工宿舍23734.5274513.7631F133.923级3实习实训楼2800.143859.5713F56.163级4休闲活动中心3466.844587.563F12.963级5服务楼2866.8150005F21.63级6研究生宿舍6333.65200008F34.563级合计42535.46116460.89285.122.2 工程施工组织2.2.1 工程概况设计规模及范围(1)根据规划设计进行单体布局,基地内场地基本无不良地质情况。建筑占地面积:82337.45 m2,,建筑总面积:114873.33m2,砖混结构,系属三类建筑。(2)本工程设计范围为该规划用地范围内的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消防设计。2.2.2 设计指导思想(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建设设计、环保、消防等规范行政法规和规定。(2)重庆文理学院二期工程建筑设计基本原则。(3)精心设计,力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在不违背国家现行法规和规范(定)和重庆文理学院二期工程建筑设计原则的前提条件下,尽量满足业主要求。2.2.3 施工组织(1)交通状况重庆文理学院红河校区二期工程位于永川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河校区内,东面为石松大道,南面是体育公园,毗邻永川市委市政府及市政中心广场,交通便利。工程所需地方材料可通过公路运入施工区。(2)地方材料永川市当地有丰富的石、砂、水泥、砖等地方材料及生产厂家,为学院提供了较好的条件。(3)施工配制能力学院所处地区的加工配制能力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施工单位有能力解决施工。(4)场地平整及土方平衡场地挖填方工程量基本平衡,工程区基槽余土为0 m3,无外运余土,但由于施工范围大,施工期长,会产生临时弃土。场地土方主要采用推土机集土,汽车运至制定地点以便使用。回填土大面积采用碾压机碾压,小范围基槽或边角处回填土用蛙式夯土机夯实。场地回填土应严格按照要求的压实系数进行。(5)基础施工各类建构筑物基础(包括沟道)应先主体后附属。且基础开挖好后,必须尽快通知有关单位验槽,满足设计要求后封底浇筑。(6)特殊季节施工入冬前应做好防冻、防寒、防火等冬季施工准备,冬季砼施工采用热搅拌和蒸汽养护,雨季前高架施工机具加强避雨、避雷、防风措施。2.3 工程占地情况工程占地分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两部分。永久占地包括科技楼工程、教工宿舍工程、服务楼工程、研究生宿舍工程、休闲活动中心、人工湖、生态停车场、足球场、人行便道等;临时占地包括临时办公楼、工棚、拌和场等。工程永久性占地面积8.23hm2,其中建筑占地面积4.25 hm2,道路、生态停车场、人工湖、足球场等占地3.98hm2。临时占地设立在永久占地范围类,为避免重复计算,在此不再计算其面积。因此,工程占地面积为8.23 hm2。2.4 土石方平衡 重庆文理学院红河校区二期工程土石方工程主要产生于施工期间的基础开挖及场地平整。根据业主提供资料及按照主体工程设计并从项目区地形图上量测,本工程挖方为2.56万m3(自然方),填方为2.56万m3(自然方),无永久弃渣产生,土石方总量保持平衡。土石方平衡分析见下表2-3。表2-3 重庆文理学院红河校区二期工程土石方平衡分析表 单位:万m3序号项 目挖 方(m3)填 方(m3)弃 方(m3)1人工湖189727658 +113142科技楼2056667 +13893生态停车场6589501 -8842.54教工宿舍26897120 -4431.35足球场365230 +1356实习实训楼9823 +757休闲活动中心12521 +1048服务楼158125 +339研究生宿舍459235 +22410人行道路011合计25580255800注:表中挖填方均为自然方,即松方,+表示以挖方为主,-表示以填方为主。2.5 工程施工进度安排工程拟定从2005年12月初开始施工至2007年3月底结束,工期15个月,具体安排情况为:场地平整:2005年12月上旬2005年12月下旬。基础建设:2005年12月下旬2006年7月下旬主体建设期:2006年8月上旬2007年1月下旬工程完工期:2006年2月上旬2007年3月下旬。2.6 项目区概况2.6.1自然环境概况(1)地形、地貌永川地质构造,属扬子准地台四川台地向斜的一部分,为新华夏系次级沉降带,川东南弧形永川帚状褶皱束。境风呈北东西南走向(展布不对称)的高幅度紧密褶皱。其特点是背斜窄,向斜宽,两翼不对称。工程区属低山浅丘地貌,地势高低起伏不平,最高高程点318.3 m,最低点308.3 m,最大高差10 m,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浅丘环抱,地势相对较平坦,相对高差约24m。重庆文理学院红河校区二期工程充分利用原地形地貌,建设生态型校区,避免高切深挖,节省建设资金。 (2)工程地质项目区内主要为砂质泥岩及砂岩构成,上部耕作层0.6-2.6m,强风化带0.7-3.1m,中风化带岩石新鲜、质硬、节理裂隙不发育;结构、层理清晰,岩心完整。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层裂隙型潜水,大气降水补给,其中勘察范围地势平坦、开阔,区域内地下水排泄不畅,基层富水条件较好,水流波度平缓,地下水埋深0.1-0.84m。(3)水文、气象永川市境内河流分属长江,涪江两大水系,有干流6条,支流223条,形成6个流域,项目区内红旗河贯穿南北,总长度3652米,径流量最大年份为1.6万m3,最小年份为0.63万m3,多年平均为0.8万m3,7-9月份径流量最大年份1.61万m3,最小年份0.8万m3,多年平均0.62万m3,径流模数26.73km2。工程区属长江流域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夏热冬暖少严寒,春秋气温不稳定,霜雪少,雨季长,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雾少风小日照短,空气湿润阴雨多。a、气温多年平均气温为17.8,极端最高气温40.8,极端最低气温为-2.9,大于或等于10的活动极温5749.6。b、霜冻多年平均有霜期53天,一般年份在12月下旬进入霜期,2月中旬终止,最早年份初霜12月中旬出现,最晚终霜的近至4月5日,历年平均无霜期312天,最长年份达351天,最短年份268天,雪很少,多年平均仅1.1天。c、日照多年平均日照1298.5小时,最多年1614.6小时(1963年,最少年为1030小时(1982年)日照百分率多年平均为30%,为全国低日照区,平均年太阳辐射量为85453.4千焦/厘米2年。d、降水量多年平均降雨量1033.7mm,年最大降雨量1442.9mm,日最大降雨量225.7mm,年平均相对湿度78%。e、风速、风向多年平均风速为1.6m/s,最大风速为20m/s,夏季主导风向为东风,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4) 土壤植被项目区土壤主要为朱罗系沙溪庙组砂棕紫色砂泥岩母质发育而成的灰棕紫色水稻土和自流井组暗紫泥砂泥岩和飞仙关组暗紫红页岩发育而成的暗紫色水稻土。项目区属亚热带偏湿润性常绿针阔混交林亚带,长江上游低山丘陵植被小区。植被的分布与地貌、土壤类型基本一致。分布有柏树、油桐、黄荆、马桑、毛尖麦藓群落,居民点旁、溪河两岸多为竹类、桉树等,植被群落多为桉树刺齿凤尾蕨蕨叶藓,树种比较混杂,且零星分布,多为人工栽培,植被以耐旱、偏碱、缺锌型为主,典型的有爬岩姜、抢石莲、牛毛藓等,禾类有白茅、芭茅、鼠尾栗、园果雀稗、房县野青茅等,灌丛以黄荆为主。(5)土地利用现状工程所在东门河小流域土地总面积3823hm2,其土地利用现状为:耕地2135.33hm2,占土地总面积的55.85%;林地485.07hm2,占12.69%;蔬幼林153.47hm2,占4.01%;荒山荒坡171.27 hm2,占4.48%;水域124.13hm2,占3.25%;非生产用地730.53hm2,占19.11%;难利用地23.20hm2,占0.61%。重庆文理学院红河校区二期工程占地面积8.23hm2,其中梯土面积2.26hm2,梯田面积3.58hm2,林、草地面积0.54hm2,鱼塘0.76hm2,非生产用地0.80hm2,荒山荒坡0.29hm2。见下表2-4。表2-4 重庆文理学院红河校区二期工程土地利用情况分类表地 类面积(hm2)比例(%)梯 田3.5843.50 梯 土2.2627.46 林草地0.546.56 鱼塘0.769.23 非生产用地0.89.72 荒山荒坡0.293.52 合 计8.23100.00 2.6.2 社会济济概况工程所在的小流域涉及中山路办事处,本辖区内共16村,118个村民小组,流域内总户数7573户,总人口66400人,其中农业人口23400人,农业人口密度为612人/平方公里,比全市农业人口密度538人多74人,农业劳动力为12400人。流域内耕地面积32030亩,农业人均耕地1.37亩,粮食总产量471.61公斤/亩,少151.61公斤/亩。农业人均产粮438.00公斤,农业总产值5683.74万元,其中:农、林产值3533.61万元,占总产值62.17%,农人均收入2177元/人,按90年不变价农业人均收入为988元,比全市平均1975元,高202元/人。2.6.3 水土流失现状2.6.3.1项目区水土流失据重庆市水土保持公报(2005年)分析,永川市全市的水土流失面积750.23km2,占幅员面积的47.61%,其中轻度流失面积为658.30 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87.75%;中度流失面积63.95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8.52%;强度流失面积24.70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3.29%,极强度流失面积3.28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0.44%。年均土壤侵蚀模数1178.10 t/ km2 a,年均土壤侵蚀总量为88.38万t,项目区土壤容许流失量为500t/km2.a。工程建设区位于东门河流域,为北部低山丘陵地貌,属轻度侵蚀区。项目区所在地主要侵蚀类型为水力侵蚀,侵蚀形式则以面蚀和细沟蚀形式出现。经实地调查统计,本项目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03hm2,平均土壤侵蚀模数1410.23t/ km2 a,具体情况见表2-5。表2-5 项目建设区土壤侵蚀强度分级统计表土地类型面积(hm2)非耕地覆盖率(%)地面坡度(度)侵蚀强度侵蚀模数(t/km2a)备注非耕地(包括0.29hm2的荒山荒坡和0.48hm2覆盖度低的林地)0.544560515轻度8000.11304558轻度10000.053045825中度26000.0230452535强度50000.0430515中度30000.01301525中度4500坡耕地1.8758轻度12000.39815中度2800合计3.031410.23(平均)2.6.3.2水土流失治理现状自永川市被纳入长江上游重点防治区十几年以来,永川市政府认真贯彻和执行水土保持法,建立和完善了各项监督管理制度,多渠道、多形式增加投入,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抓好重点治理,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有计划、有步骤的扩大重点治理区,自开展以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现在已经完成治理面积301.22km2。在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的同时,永川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加大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监督与管理力度,使经济发展过程造成的认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的控制。3 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预测重庆文理学院红河校区二期工程在开发建设中伴随土石方的开挖和地表扰动,导致地表裸露和土壤的理化性被破坏,遇到暴雨将会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将会对工程区及周边地区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不良影响。3.1 水土流失成因及类型分析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重庆文理学院红河校区二期工程修建性详细规划、重庆文理学院红河校区二期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及实地调查,并依据本项目所在地现状,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成因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干扰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产生水土流失的前提条件,而人类活动则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气候等,人为干扰包括施工开挖、回填等因素。3.1.1 自然因子项目区属丘陵地貌,地形复杂,丘坡与冲沟间或分布,为水土流失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同时,降雨强度大、雨量集中等气候特点,又为水土流失的发生提供了的外营力;永川市降雨年内分配不均,暴雨集中在夏秋季,68月50mm的暴雨频率为81.4%,占年降雨量的75%左右,最大日降雨量225.7mm,暴雨强度偏大,降雨量集中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地貌、岩性及耕作情况,由于耕作制度不合理,重用轻养,顺坡和陡坡种植,耕作粗放,加之人口密度大,盲目开发利用土地,乱砍乱伐,造成森林覆盖率低,每年56月农作物换季,坡耕地空闲,植被稀少,保护力弱,气温高,地表温差大,泥岩极易风化,一遇暴雨,泥沙俱下,坡耕地上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工程区内地势开阔,坡度15,学院场地内大部分为水田,少量坡耕地及鱼池,水土流失程度较轻,年均侵蚀模数为1410.23t/km2a。3.1.2 人为干扰本工程建设过程中,除原地貌产生水土流失的各种因素外,因工程建设造成新增水土流失因素主要为以下几点:1、工程施工扰动原地貌,破坏碾压土地,场地平整、建筑物基础施工造成原地表水土保持功能降低甚至丧失,导致土壤加剧侵蚀而增加的水土流失。2、工程建设需要的土、石料在运输过程中散落或不合理的临时堆放,产生的水土流失。3.1.3 水土流失类型分析根据项目区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特征,本区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兼有重力侵蚀和人为侵蚀。水土流失形式主要为面蚀、沟蚀、溅蚀和崩塌。3.2 项目水土流失预测时段本工程新增水土流失主要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人为因素所致,即建筑物基础及管道开挖、回填,扰动原地貌,当雨水直接冲刷疏松、裸露的地表时,造成水土流失;临时弃渣转运过程中,土石方沿途散落,造成水土流失;施工造成植被破坏、水土保持设施损坏,降低了水土保持功能,增大了水土流失量。在工程生产运行期间,上述造成水土流失的因素,随着工程的完工和各项水土保持措施效益的发挥而逐步减少时,项目区水土流失也将较项目实施前更低。综上所述,本工程的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项目建设期,所以,本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预测的重点时段为项目建设期。3.3 水土流失预测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前述水土流失因子分析,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确定本工程水土流失预测内容和方法如下表3-1所示。表3-1 水土流失预测的内容和方法预 测 项 目预 测 内 容预 测 方 法破坏原地貌和水土保持设施预测工程建设扰动地表、压占土地、破坏林草植被面积和数量现场勘测、收集研究有关资料弃土、弃渣量预测根据工程施工活动预测土石方开挖量、利用量,弃土、弃渣来源及数量收集、分析有关设计资料新增水土流失量掌握工程建设地表植被扰动情况,了解弃物的组成,堆放位置和形式,预测其水土流失量经验公式法与类比分析法水土流失危害分析水土流失对工程、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及影响程度类比分析法3.3.1工程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面积根据主体工程设计文件和实地查勘,工程施工过程中各建筑物的地表开挖、施工临时设施占压土地将扰动原地貌,破坏原有地表和植被,产生水土流失。而且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也会对其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现象。因此,本方案根据工程设计和现场勘测的时间情况,分别按工程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对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面积进行计算。1、工程建设区工程建设区即工程征地范围,共占地8.23hm2,其中梯土面积2.26hm2,梯田面积3.58hm2,林、草地面积0.54hm2,鱼塘0.76hm2,非生产用地0.80hm2,荒山荒坡0.29hm2。临时性占地是指临时办公楼、工棚、拌和场,这类临时性占地均在项目规划的用地范围内,不另行征地。工程建设区包括教工宿舍、科技楼、生态停车场、人工湖、临时足球场、实习实训楼、休闲活动中心、服务楼、研究生宿舍等。临时办公楼、工棚和拌和场等临时性占地共计0.45hm2。2、直接影响区工程直接影响区指项目建设区以外由于开发建设活动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直接危害的范围。在施工过程中,因为机械碾压、人为践踏、施工材料、器具的随意堆放以及施工管理的松懈等原因均将可能造成对二期工程征地范围外土地的扰动和损坏。根据项目区地形、地质、地貌及其它工程经验,由于本工程位于城区,项目区北部和西部为红河中路及红河大道,高标准的大道起到了良好的水土保持功效,不会有水土流失产生,故本工程的开挖客观上不会对其造成较大影响,故本工程取项目区北侧和西侧外扩2米范围为其直接影响区范围;但本工程土石方的开挖会对项目区东侧和南侧的水土流失造成较大危害,故需取沿东侧和南侧两侧外扩各5米范围为其直接影响区范围,经计算,本项目直接影响区面积约为0.51hm2。详见表3-2。表3-2 直接影响区范围统计分析表项 目 范 围周边长度(m)影响区系数(m)影响区面积(m2)备 注靠红河大道一侧(项目区西部)452.82905.6靠红河中路一侧(项目区北部)405.92811.8靠人工湖一侧(项目区南部)195.85979靠足球场一侧(项目区东部)475.452377总 计1529.95073.43.3.2损坏原有水土保持设施的面积和数量 根据主体工程地形图和实地调查分析计算知,重庆文理学院红河校区二期工程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面积共计7.14hm2。其中损坏梯土面积2.26hm2、梯田面积3.58hm2、林、草地面积0.54 hm2,鱼塘0.76 hm2。3.3.3 工程弃渣量预测由于工程施工设计土石方平衡及其调配可知,本工程土石方开挖总量为2.56万m3,土石方回填总量为2.56万m3,在土石方的开挖回填中将会产生三堆临时堆土,共计1410m3。将产生的1410 m3的临时堆土全部用于人工湖的回填及绿化覆土。3.3.4建设过程中新增的水土流失预测3.3.4.1预测方法工程建设施工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施工项目主要有:基础开挖,回填料开挖、运输等。上述工程中,由于施工中大量的土体或岩石被剥离、扰动,破坏了自然条件下的稳定和平衡,使土体的抗蚀性指数降低,土壤侵蚀加剧;工程产生的临时弃渣堆放,如不加以防护,在雨水的溅蚀及地表径流的作用下将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针对上述情况,可采用经验公式法进行分析,分别对工程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等地点的水土流失进行预测。(一)工程施工期扰动地表新增水土流失预测Ms=(F-1).A.P.TMs新增水土流失量(t/a);F加速侵蚀系数,据施工扰动情况在2-5间取值;A加速侵蚀面积(km2);P原生侵蚀模数(t/ km2.a);T加速侵蚀时间(年)。(1)加速侵蚀面积F加速侵蚀面积是指工程施工破坏、埋压、占用原地貌、土地植被造成的水土流失增加的面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受到全面扰动,故按工程占地计算其加速侵蚀面积。经统计工程建设加速侵蚀面积为8.23hm2。(2)原地貌侵蚀模数M经过实地调查,结合重庆市水土保持公报(2005年),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本项目区原地貌侵蚀模数为1410.23t/ km2.a。(3)加速侵蚀系数A工程开挖破坏面加速侵蚀系数与地面坡度、地表组成物质密切相关,当地表土被挖掘重新堆积后,其密实结构将发生剧烈变化,凝聚力和内摩擦角急剧减小,抗风化和冲蚀能力明显下降,开挖面侵蚀性增大,一般情况下,侵蚀模数较原地表增加25倍。根据本工程实际,参照类比工程加速侵蚀系数,结合相关工程经验,最终确定本工程侵蚀系数为24。(4)预测时段根据主体工程安排及施工特点,本工程加速侵蚀面积裸露时段为15个月。3.3.4.2 临时堆土土壤流失量预测拟建工程产生的临时堆土1410m3(自然方),按容重1.40t/m3 计,即为1974t,根据实地地形地貌分三堆堆放于项目区内,不另行征地(堆放具体位置详见重庆文理学院红河校区工程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布置图)。按台体形堆放,平均堆放高度约4.0米。拟建工程临时堆土水土流失拟采用如下经验公式进行分析预测:Ms2=AQ试中:Ms2-新增水土流失量(t)A-流失系数,根据堆放形态取0.01-0.2Q-土石方量(t)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按其堆放位置和堆放形式,流失系数平均取0.15。经计算,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施工期临时堆土产生的土壤流失量Ms2为296.1t ,工程投产运营后,表土用于场区绿化覆土,不再计其流量。3.3.4.3水土流失预测1、工程建设期根据本工程场地布置、施工时序安排、土石方开挖及堆放等施工特点,结合工程建设对原地貌、土地及植被的损害情况,工程建设新增水土流失采取分部位、分时间段进行分析预测。本工程新增水土流失集中在工程建设期。方案报告书通过对水土流失背景值和工程兴建后不采取任何水土保持措施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水土流失值的估算和对比分析,预测工程可能新增的水土流失量。实际上施工活动扰动、破坏土地的面积为8.23hm2。在此面积上的水土流失比原地貌水土流失程度更加严重。另外临时弃渣产生的水土流失量按弃渣流失进行统计。经预测计算,重庆文理学院红河校区二期工程建设扰动地表产生的水土流失量为1425t,其中新增水土流失量为1037t。详见表33表33 工程建设扰动地表水土流失量统计表项目预测参数及流失量扰动面积(hm2)A加速侵蚀系数F背景侵蚀模数侵蚀时间(年)预测水土流失量(t)背景流失量(t)新增水土流失量(t)t/(km2.a)项目建设区梯田3.5855001.08529106423梯土2.26林、草地0.54415001.0829574222鱼塘0.76非生产用地0.825001.08472323荒山荒坡0.29330001.08554185369合 计8.2314253881037综上所述,工程建设期间因施工扰动地表新增的水土流失量为1425t,临时堆渣产生的水土流失量为296.1t,因此在不采取任何水土保持措施的情况下,项目区内将新增水土流失量1333.1t,原地貌土壤流失量为388t,综上所述,项目区施工的水土流失预测总量为1721.1 t。2、工程运行期工程完工后,占地范围内大部分被建筑物和绿地所覆盖,工程开挖、回填边坡全部得到有效防护,工程区基本不存在裸露地表,降雨、地面径流及地下渗水能够顺利排出,工程区水土流失基本得以控制,水土流失强度将控制在500t/km2a以下;并且随着水土保持措施效益的充分发挥,工程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将得到明显的改善。3.4 水土流失危害分析由于工程施工过程中未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防护措施,致使工程建设造成如下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破坏。1、损坏地表植被,降低水土保持功能施工损坏沿线地表植被、沟渠等水土保持设施,降低了原地貌水土保持功能,加剧了该地区的水土流失。2、堵塞排污通道,增加环境压力工程建设形成的开挖面和剥离土石方极易产生土壤侵蚀,有的渣土顺着沟道、坡道流入附近城市排水通道。从而可能堵塞排水排污通道,增加环境压力。3、对项目周边地区生态和景观功能的影响工程建设扰动了原有地形地貌,改变了原有生态空间的格局,对系统内物种、能量的流动以及景观功能的和谐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4.增加河道淤沙,降低河道行洪能力施工过程中,建筑土石料若不妥善处理,水土流失将急剧增加,特别是临坡堆放及沿河堆放的土石料,遇暴雨产生径流,松散的土石料将顺流而下,如遇洪水,临河土石料将被全部冲走,河流沟渠淤塞,增加河床影响行洪。3.5综合分析3.5.1预测结论据前面统计,本工程扰动、破坏原地貌、土地及植被的面积8.74hm2。开挖区及临时堆渣区若不采取及时的水土保持措施,裸露的地面和土石方在雨水的冲刷下容易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影响工程安全建设,妨碍河道正常行洪,对附近校区及市区的生活产生诸多不利影响。随着工程的逐步完工,各水保功能的日益完善和发挥,在工程营运期,建设区水土流失将逐步减小,原地貌水土流失得到治理,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工程建设区将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生态环境得到改善。3.5.2指导意见(1)重点防治区及措施类型通过对本工程建设期水土流失量预测可以看出,工程建设期间产生的水土流失量主要来源工程建设过程中扰动地表及表土堆放。在营运期,随着主体工程的建设结束,各类绿化、排水工程等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完成和投入使用,水土流失将逐渐得到有效控制,因此,确定本工程施工期间水土流失防治为重点防治区域。随着防护工程和绿化工程的完成以及临时工程占地的植被恢复,水土流失量将逐渐缩小,到营运期由于生态环境的完全恢复与改善,项目区的水土流失现象将逐步消失,水土保持效果优于项目修建前水平。本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较大,可造成的水土流失量较大,水土流失对临近的河道、农田、水利工程可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且对工程本身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工程施工期内和施工结束后,根据工程不同施工区域,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对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加强预防和治理,尽可能的减少因开发建设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在水土保持方案中,要用大量的水土保持植物、工程措施来控制新增水土流失,使之达到国家规范要求。在项目相关各水土流失责任区进行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对水土流失进行有效的治理,达到防治目标,满足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的控制指标。(2)措施实施进度在坚持“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的原则下,确定本方案的措施实施进度与主体工程相一致。(3)监测重点及时段由于工程水土流失主要产生于工程建设过程中表土堆放,且水土流失强度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城市河道整治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风险评估结果反馈报告
- 2025年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地质勘探技术发展趋势预研报告
- 2025年网络文学IP产业链全产业链开发与价值实现创新趋势探索研究报告
- 人才返乡考试题及答案
- 评估政策影响分析-洞察及研究
- 签了书面协议未签合同
- 玉米定向收购合同范本
- 湖南仓储配送合同范本
- 销售人员协议合同范本
- 道路施工合同垫资协议
- DB5117∕T 56-2022 反恐怖防范管理基本规范
- 加快健康中国建设课件
- 买卖矿山居间合同协议
- 厌氧氨氧化工艺优化-洞察及研究
- 河北省单招7类数学试卷
- 下列不属于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支出
- 地质勘查成果管理办法
- (零诊)成都市2023级(2026届)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英语试卷(含答案)
- 消防作战指挥课件
- 医疗健康新媒体运营方案
- 保安防暴器材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