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资料 练习题 真题 平新乔-中级微观08年春补充讲义及练习题 拍卖_第1页
专业课资料 练习题 真题 平新乔-中级微观08年春补充讲义及练习题 拍卖_第2页
专业课资料 练习题 真题 平新乔-中级微观08年春补充讲义及练习题 拍卖_第3页
专业课资料 练习题 真题 平新乔-中级微观08年春补充讲义及练习题 拍卖_第4页
专业课资料 练习题 真题 平新乔-中级微观08年春补充讲义及练习题 拍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拍卖设计与理论 北京大学 平新乔 编 拍卖 是通过买卖双方的价格竞争而实现的一种产权交易方式 它既古老 又现代 在 中国近来关于国有股减持的方案设计中 拍卖机制 即买卖双方的价格竞标机制 又时隐时 现 无论是配售类方案 还是权证类方案 都无法回避国有股资产的定价问题 而实质上这 是一个具有共同评估值的资产的拍卖定价问题 不是一个私人独立评价的资产的拍卖问题 研究拍卖机制 学习拍卖理论 在中国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这一讲分四节 第一节介绍若干有关拍卖的案例与基本范畴 第二节讨论信息完全条件 下的拍卖 第三节研究独立私人评价时的密封拍卖与喊叫拍卖 在第四节 我们要考察具有 共同估值的资产的拍卖与 赢者风险 问题 第一节 拍卖案例与体制安排 一 若干拍卖案例 拍卖这种交易方式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2500 多年前 古希腊历史学家 Herodotus 就记载过在 Babylonia 曾经拍卖过一位未出 嫁的新娘 在古罗马 商人组成的团队随罗马帝国的军队出征 并随时拍卖战利品 古罗马君主 Marcus Aurelius 曾拍卖过王室的家俱 以弥补财政赤字 那次拍卖持续了 一个月才结束 公元前 193 年 罗马禁卫军甚至出卖皇位给出价最高者 结果 Didius Julianus 给每位 禁卫军以 6500 德拉克马 古罗马货币单位 的价格买下了这个皇位 但是 两个月以后 Julianus 就被身首异地了 在美国建国的 200 多年历史中 拍卖是一种原始的交易方式 烟草 家畜 旧车 艺 术品 国库券都被拍卖过 联邦政府还授权拍卖过离岸价石油的开采权 在 20 世纪 90 年代 拍卖过广播无线频道 州政府也曾拍卖过路权 案例 1 1994 年 7 月 25 日 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 FCC 公开拍卖无线频道的广播执照 在历时 5 天的拍卖中 拍卖过程经历了 46 个轮次 结果共 出卖掉了 10 个全国性的无线频道执照 买进者一旦买下这种执照 就有权提供 个人通讯 2 服务 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 PCS 这项拍卖使联邦通讯委员会获得 6 亿美元 以上的收益 这项拍卖采取了 同时 多轮拍卖形式 所谓 同时 是允许不同的竞标者同时竞 标多个执照 但没有一个企业可以最终购买三个以上的标的物 执照 所谓 多轮 是指 竞标过程采取多轮淘汰制 拍卖程序规定每个竞标者必须为每个标的物 执照 垫进 350 000 美元以供同时竞标的押金 竞价阶梯为高出前一轮最高标价的 5 结果 在首轮拍卖中 就有 4 个企业拿出 350 万美元同时竞标于 10 个执照 并且 在首轮竞标中就出现 10 次跳跃标价 Jump bid 即标 价上升幅度超过竞价阶梯 这里是 5 的出标 几乎有一半的竞标都会比前一轮价高出四 分之一 这表明拍卖的标的物具有相当高的价值 1994 年以后 FCC 运用同样的拍卖方式来拍卖区域的地方的广播波段 这一轮拍卖规模 相当大 最后赢者的总出价价值为 80 亿美元 表 6 1 给出了 1994 年以后那一轮通讯执照权拍卖的部分获胜出价记录 美国广播波段 PCS 拍卖中的获胜出价 市场信息 人口 获胜者 次高者 出价 百万美元 价格 人口 纽约 26 4 无线公司 Alaacr 公司 442 7 16 76 旧金山 11 9 PacTel 公司 AmerPort 公司 202 7 17 00 查罗特 9 8 BellSouth 公司 CCI 公司 70 9 7 27 达拉斯 9 7 无线公司 Alaacr 公司 88 4 9 12 休斯顿 5 2 普赖姆公司 无线公司 82 7 15 93 新奥尔良 4 9 普赖姆公司 Powertel 公司 89 5 18 17 路易斯维尔 3 6 无线公司 普赖姆公司 46 6 13 10 盐湖城 2 6 无线公司 GTE 公司 46 2 17 95 杰克逊维尔 2 3 普赖姆公司 GTE 公司 44 5 19 56 单位为百万 取自 1990 年人口普查 支付 30MHzB 段波段权的价格 1995 年 3 月 资料来源 P Cramton The FCC Spectrum Auctions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trategy 6 3 Fall 1997 pp 431 496 案例 2 中国广州国际大厦 2002 年 1 月 30 日拍卖 63 层 起拍价略有下调 几十家 准买家 均是境内外大企业 广东国际大厦 63 层 将于明天上午再次拍卖 昨天 联合拍卖 63 层 的四家拍 卖行紧急开会 就拍卖事宜进行最后商讨 至此 63 层 拍卖的几个关键问题都有了眉目 3 63 层 在去年 12 月 18 日首度拍卖时 起拍价为 16 亿元人民币 但无一竞买者应价 竞买者之一 香港大地公司甚至公开表示该起拍价高得难以接受 明天 63 层 将再次拍卖 起拍价降不降是最热门的话题 从昨天拍卖行联席会议上传 来的确切消息称 起拍价将略有下调 有关负责人解释说 第一次拍卖不成交的标的物 在 第二次拍卖时下调起拍价是业内惯例 这么做也是为了增加 63 层 的成交机会 但他同时 强调 起拍价不可能降太多 绝不可能贱卖 据透露 此次拍卖的竞买阶梯高达 500 至 1000 万元人民币 即竞买者每举一次牌 最 少要比前一个人的叫价高出 500 至 1000 万元人民币 这在国内的拍卖中是相当高的 截至目前 前来查看 63 层 的准买家已有几十家 都是来自境内外的大企业 按照拍卖公告 63 层 的竞买者应在今天下午 5 时前缴付拍卖保证金人民币 5000 万元 到昨晚为止 5000 万元保证金一笔也还没有到账 据悉 63 层 首次拍卖时 四家竞买者 都没有交纳 1 亿元的拍卖保证金 全部是由广州市商业银行提供担保 据拍卖行透露 目前的准买家也会委托举牌代表来竞拍 63 层 真正的买家恐怕一个 也不会露面 这则报道见自于 北京晚报 2002 年 1 月 29 日第 12 版 它包含了 5 条关键信息 1 该拍卖是按英国式的自下而上标价程序进行的 起拍价太高 会产生流标 即拍卖不成交 2 竞价阶梯是 500 万至 1000 万元人民币 3 竞买者应为标的物先付拍卖保证金 5000 万 元 但事实上 没有一笔保证金到账 4 拍卖方有 4 家拍卖行构成 说明拍卖中的出卖方可 以是一个集团 5 竞标采用 喊价 口头 方式 但到现场的竞标人可以不是真正的竞标 者 而是委托举牌者 由他们来竞拍 这会产生标的物可能被 神秘 人士买下的结果 从上述两个案例中可以看出 拍卖会涉及到拍卖规则与拍卖环境 下面 我们来介绍这 两个概念 2 拍卖规则 拍卖规则应当指明 谁可以参加竞拍 什么样的出标可以被接受 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竞标 密封递交还是口头公开表达 在拍卖过程中 什么信息是公开的 当拍卖结束时 如何决定胜者 赢者对标的物支付什么价格 3 拍卖环境 4 拍卖环境不同于拍卖规则 拍卖环境由下列要素组成 潜在的竞标者的人口组成结构 潜在的竞标者们对于标的物的价值评估 潜在的竞价者对于风险的态度 潜在的竞价者们所拥有的对于其竞标对手关于标的物的评估以及风险态度的信息 4 拍卖分类 拍卖按对竞标者的资格限定可分为开放的与封闭的这两种类型 如果任何人都可以参加 竞标 则拍卖便是开放的 如果竞标者必须由卖者的邀请或批准方可参加竞标 则拍卖就是 封闭的 一般说来 艺术品的拍卖与金融资产的拍卖 都是封闭的 比如 路权或某种执照 的拍卖 卖方就要求潜在的竞标者 准竞标人 先付一笔不能偿还的费 门票 或汇入一 笔保证金 卖方往往会对标的物持有一种 保留价格 即若竞标人的出价达不到该价格 水平就不会接受竞价 这就会出现 流标 或交易失败 但是 保留价格 的存在可以使 卖方防御竞标者之间的勾结 即所谓的 竞标操纵 bidding rings 拍卖按出价方式不同又可分为 密封拍卖 与 口头拍卖 两类 密封拍卖是指 竞标 者秘密地将自己的出价写下来交给出卖者 只有当拍卖结束并且赢者产生时 才会显示竞标 人的出价 而 口头拍卖 则不同 它是在拍卖过程中由竞价者公开喊出自己的标价 这就 使大家可以看见竞标者 但是 真正的竞标者可以在口头拍卖过程中委托别人代为举牌喊价 这就影响了竞标人的可视性 拍卖按标价走势方向的不同又可以 上升 下降 或 同时 三种 上升 式拍卖 又称英国式拍卖 即从开拍价起 按事先规定的竞价阶梯一点点上升 而 下降式拍卖 又 称荷兰式拍卖 即从某个高价开拍 竞标一点点往下降直到有竞标人接标为止 拍卖按赢标人最后支付价的不同还可区分为 最高价拍卖 与 次高价拍卖 如果支 付价按赢者的竞价支付 这就叫最高价拍卖 迄今为止 最高价拍卖仍是最通行的 另一种 拍卖叫次高价拍卖 即首先确定标价最高者为胜者 而胜者支付的则是出标价中第二最高价 即支付的是所有败者中出标最高的价格 次高价拍卖又称 维克雷拍卖 Vickrey auction 这是由美国经济学家 William Vickrey 于 1962 年首先发现并证明是讲真话的拍卖机制 第二节 完全信息条件下的拍卖 完全信息是指参与拍卖的竞标者对标的物的价值是公共信息这样一种状态 我们分三点 来介绍这种条件下的拍卖过程与拍卖均衡 一 密封最高价拍卖的策略型分析 考虑两个竞标人 L 与 M 他们为某一古董展开竞价 L 愿意最高支付 54 元 而 M 则 5 只愿最高支付 34 元 设这两个人的支付意愿为公共信息 如果 L 赢了标的物 并且 L 最后 的出价是 bL 则 L 的得益 payoff 就为 54 元 bL 这相当于 L 的消费者剩余 如果 L 输了 则 L 的得益为零 同理 若 M 赢了拍卖 则 M 的得益为 34 元 bM 如 M 输了 则 M 的得 益为零 假定拍卖是密封最高价拍卖 而竞价阶梯是 10 元的倍数 起拍价为 10 元 如果 L 与 M 的竞价出现平局 则以掷硬币来决定胜负 显然高于 54 元的出价对于 L 来说是严格被占优 的 这正如高于 34 元的出价对于 M 来说是严格被占优的一样 由于这是 同时竞价 所以 可由策略型博弈来加以描述 下表就给出了这一静态博弈的策略形式 表 1 密封最高价拍卖的策略型 10 元 20 元 元30 L 40 元 50 元 10 元 12 22 0 34 0 24 0 14 0 4 M 20 元 14 0 7 17 0 24 0 14 0 4 30 元 4 0 4 0 2 12 0 14 0 4 请注意 若 bL bM 则 L 以 100 的概率胜出 若 bL bM 则两人都以 50 的概率胜出 上表中得益矩阵中的小格都是各人消费者剩余的期望值 如 bL bM 10 元 则 L 的消费者剩 余为 54 元 10 元 44 元 但由于平局时胜出的概率为 50 所以消费者剩余的期望值为 22 元 若 bL 20 元 而 bM 10 元 则 L 以 100 的概率胜出 L 的消费者剩余的期望值就是 54 元 20 元 34 元 等等 如果运用弱点优迭代法 我们就可以逐次消去那些弱被占优的策略 最后只剩下一个策 略组合 L 出价 40 元 M 出价 30 元 这便是该博弈唯一的一个均衡 步骤是 L 先消去 50 元的竞价策略 然后 M 消去 10 元的竞价策略 然后 L 消去 10 元 20 元的竞价策略 然后 M 再消去 20 元的竞价策略 最后 L 消去 30 元的竞价策略 只剩下 30 元 40 元 这一 个策略组合 这便是均衡 当然 竞价阶梯为 10 元这是任意规定的 如果竞价阶梯为 1 元 则最后的均衡就是 M 出价 34 元 而 L 出价 35 元 L 赢下该标的物 如果竞价阶梯为 0 1 元 则 M 出价为 34 元 而 L 出价为 34 1 元 如竞价阶梯趋于零 则我们会有下列结果 拍卖中的胜者必为对标的物估值最高者 L 而赢者的支付价必为输者 M 的评估值 34 元 二 密封次高价拍卖 按密封次高价拍卖规则 如 L 出价 40 元 M 出价 30 元 则 L 胜出 其支付价为 M 的出 6 价 相当于 30 元 但这样一来 博弈会有多个均衡结果 我们将博弈的得益矩阵表述如下 表 2 密封次高价拍卖的策略型博弈形式 10 元 元20 L 30 元 40 元 50 元 10 元 12 22 0 44 0 44 0 44 0 44 M 20 元 24 0 7 17 0 34 0 34 0 34 30 元 24 0 14 0 2 12 0 24 0 24 这里的得益不同于密封最高价拍卖 此如 当 M 出价为 20 元 而 L 出价为 10 元时 M 胜出 L 输掉 而 M 的支付价为 L 的出价 10 元 M 的得益就是 100 34 元 10 元 24 元 而 L 的得益为零 只有出现平局时 双方的得益才等同于密封最高价拍卖下的得益 上表中有多个均衡 比如 30 元 50 元 便是一个均衡 而 30 元 40 元 同样是 一个均衡 密封次高价拍卖有一个很好的性质 这便是它会使老实标价 竞价人按自己对标的物 的真实估价出价 原因在于 老实标价在这种拍卖机制下会成为弱占优策略 尽管每个竞标 者可以不知道别的竞标者心中对标的物的评价 当竞价阶梯趋于零时 纳什均衡会导致与密封最高价拍卖一样的结果 拍卖的胜者一定是对标的物估值最高者 L 而赢者的支付价正是输方 M 对标的物 的真实评价 34 元 三 英国式拍卖的广延型博弈 现在我们来讨论英国式拍卖 即竞价逐步攀升的拍卖过程 在每一轮竞价过程中 每个 竞价人都会同时决定 接受 或 出局 这两种选择中的一种 我们假定 一旦竞价者在某 一轮竞价过程中出局 他就再也不能返回拍卖博弈 这样 若两个竞价者竞争一个标的物 当一方出局 而另一方选择接受 则拍卖便告结束 接受方就为胜出者 而按现场接受价支 付 如果两位竞价者都选择 接受 则拍卖方就将竞价按阶梯上升一个台阶 使拍卖进入 下一轮 全部过程如下图所描述 现场价为 20 元 现场价为 10 元 M 出局 接受 L L 接受 M 0 0 接受 出局 出局 24 0 0 44 出局 接受 拍卖继续 图 1 英式拍卖的广延型博弈图示 7 在这个动态博弈中 每个竞标者的策略集其实只有两个元素组成 接受或出局 但是 决策可以表达为一个无穷系列形式 D1 D2 Dn 这里 Dn表示在第 n 轮拍卖时 竞标人的策略选择 而在第 n 次拍卖 拍卖价为 n 10 元 如果一个竞标人面临拍卖价为 10 元 20 元 30 元时 他都选择 接受 而一旦拍卖价升至 40 元时 他便选择 出局 则 该竞标者的决策序列就可表为 接受 接受 接受 出局 出局 按子博弈完善均衡的定义 前面那两个竞标人 L 与 M 之间的竞价过程会导致一个唯 一的子博弈完善均衡 这便是 L 赢下标的物 他的支付价等于 40 元 若竞价阶梯趋于零 则 L 的支付价恰好为 M 对标的物的评价 34 元 子博弈完善均衡表可表述如下 表 3 英式拍卖的子博弈完善均衡 现价 L 的策略 M 的策略 10 元 接受 接受 20 元 接受 接受 30 元 接受 接受 40 元 接受 出局 50 元 接受 出局 60 元 出局 出局 为什么 M 的策略为 接受 接受 接受 出局 呢 因为 一旦竞价达到 40 元 则 M 就不会有消费者剩余 他一定会放弃竞价 而 L 的气就会长久一些 四 荷兰式拍卖 在荷式拍卖中 拍卖从某一高价位 比如说 100 元起拍 然后按 10 元一级的阶梯下跌 在每一轮拍卖中 拍卖方喊出一个新价 两个竞标者同时亮出接受或放弃的信号 首先表示 接受的竞标人为胜出者 拍卖就到此告终 胜出者支付价便是自己所接受的价格 8 这个动态博弈如图 2 所示 图 2 荷兰式拍卖的广延型博弈 现价为 90 元 这里 第 n 轮拍卖中的现价为 11 n 10 元 而每一个竞价者的决策序列为 D1 D2 D10 表 4 给出了荷式拍卖的子博弈完善均衡 表 4 荷式拍卖的子博弈完善均衡 现价 L 的策略 M 的策略 100 元 放弃 放弃 90 元 放弃 放弃 80 元 放弃 放弃 70 元 放弃 放弃 60 元 放弃 放弃 50 元 放弃 放弃 40 元 接受 放弃 30 元 接受 接受 20 元 接受 接受 10 元 接受 接受 为什么当拍卖价为 50 元时 L 仍要选择放弃呢 因为 L 知道 M 对标的物的最高价为 34 元 所以即使拍卖价降至 40 元 M 仍不会买下 这样 L 若选择在竞价等于 40 元时接受 就可以使消费者剩余等于 14 元 为什么L在拍卖价等于40元时必选择接受 而不是到现价再降至30元时才选择接受呢 因为到价格降至 30 元时 M 也会选择接受 而在这种平局中 是由掷硬币来决出胜负 L 胜出的概率只为 50 其消费者剩余的期望值为 50 54 元 30 元 12 元 L 不如在价 格等于 40 元时接受竞价来得合算 所以 当竞价阶梯为 10 元时 结果必定是 L 胜出 其支付价为 40 元 但是 若竞价 M 接受 放弃 现场价为 10 元 L L 放弃 M 放弃 接受 接受 0 46 66 0 放弃 接受 宇宙 M 赢 L 赢 拍卖继续 66 0 0 46 9 阶梯趋近于零 则拍卖的均衡结果一定与前面相同 标的物一定由对它评价最高的竞价者 L 买下 而赢者的支付价恰好是输者对标的物 的评价 为 34 元 以上我们分别介绍了信息完全条件下的四种拍卖方式 密封最高价拍卖 密封次高价拍 卖 英式拍卖与荷式拍卖 我们发现 结果是相同的 这就是 对标的物评价最高的竞价者 必定胜出 他们支付的一定是次高价 即输者中的最高价 这样 无论按哪种方式来拍卖 在信息完全条件下 拍卖方的收益一定是相同的 这个结果 叫做 收益等值定理 以后 我们若研究更高深的拍卖理论 还会发现 即使 信息完全 这个假定不成立 但如果竞价 者的评价都是独立决定的 并且竞价人都是风险中立的 则 收益等值定理 仍然成立 第三节 独立私人估值条件下密封拍卖 现在我们来分析竞价者对标的物的估值是独立且私人决定条件下的拍卖结果 独立私人估 值 independent private values IPV 是指这样的拍卖环境 竞价者人数固定 每个竞标者对标 的物的价值都有自己的评价 但他只知道自己的评价 而不知道别的竞标者对标的物的评价 什么是投标人的得益呢 这取决于拍卖机制 如果是密封最高价拍卖 设投票人 i 对标 的物的真实评价为 Vi 又设他的竞价函数 bidding function 为 bi Vi 事后若他胜出 则 其事后的得益为 Vi bi Vi 若 i 竞标败了 则得益为零 如果是密封次高价拍卖 则事后胜出的那个竞标者 i 的得益为 Vi b 2 这里 b 2 为 拍卖的次高价 而一旦在拍卖竞标中败出 则得益为零 由于 Vi是私人独立决定的 Vi便是随机变量 这里就有不确定与风险 为了讨论的深入 我们假定竞价人都是风险中立的 因此 他们追求期望效用极大化的目标就等同于追求期望 得益的极大化 有了这一假定 往下我们就会看到 收益等值定理 仍然会成立 一 私人独立估值条件下的密封最高价拍卖 我们从一个具体例子开始 设有一拍卖者要拍卖掉一堆书 有两个竞标人 A 与 B 来参与竞标 规则是密封最高价拍 卖 在平局出现时 按掷硬币来决胜负 设投标人 A 对标的物 书 的私人评价为 VA 又 设投标人 B 对投的物私人评价为 VB 但 VA与 VB现在都只有 A 或 B 本人知道 别人只能猜 VA与 VB 并且知道 VA会均匀分布于 0 1000 元 区域内 VB也均匀分布于 0 1000 元 区域内 这可以看作 VA与 VB均匀分布于 0 1 之间 设 A 与 B 的竞价函数分别为 bA VA 与 bB VB 我们要证明 这个密封最高价拍卖 的唯一的对称的纯策略纳什均衡是 10 AAA VVb 2 1 BBB VVb 2 1 这就是说 竞标人的最优出价各为自己对标的物的真实评价 V 的一半 如何证明这一点呢 假定 BBB VVb 2 1 我们只需证 在这一前提下 A 的最优反应 是 AAA VVb 2 1 在 BBB VVb 2 1 时 竞标人 A 出价为 b A 的期望收益 记为 b A 就可写为 BAA VbpbVb 2 1 1 由于 B Vbp 2 1 B Vbp 2 但 VB在 0 1 上服从均匀分布 所以 b BB bdVbVp 2 0 2 1 1 2 2 这要求 2b 1 若 2b 1 则 bVp B 2 必为 1 于是 1 2min2bbVp B bA 则使 B 胜出 其收益仍为负数 因为他的收益为 VB bAVB bB 得益为零 或为平局 bA VB bA 得益仍 为零 可见 当 bA VB时 B 老实标价比不老实出标好 再看 bA VB这种情形 这时 若 bB0 可见 在 bAVB 呢 没有 因 VB已经大于 bA了 只要 bB VB就稳操胜券了 让自己过分标高价钱 使 bB VB 并不会使胜率再上升 也不会增加自己的所得 因 B 的所得在胜出时始终等于 VB bA 上述论证也完全适用于出标人 A 由此我们可以得下述定理 定理 2 在私人独立估值条件下 如果竞标者们都是风险中立的 则对每个又竞标人来 说 老实出标是一个弱占优策略 以上便是私人独立估值条件下密封次高价拍卖的第一个重要结论 第二个结论是关于出卖者的收益期望的 我们要证明 在私人独立估值条件下 无论是 密封最高价拍卖 还是密封次高价拍卖 拍卖方的收益期望值都是相等的 即 R 3 1 这便 是 收益等值定理 证明这个结论需要下列公式 A V a BB b a B V a AA b a BA b a BA b a dVdVVdVdVdVdVVV AB min 233 3 1 3 2 baba 8 13 运用公式 8 在密封次高价拍卖条件下 由于 A 与 B 都会如实出标 定理 2 即 bA VA bB VB 而 VA与 VB都在 0 1 上服从均匀分布 所以 出卖方的收益期望值为 BA bbER min BA VVE min 3 1 min 1 0 1 0 BABA dVdVVV 因为 a 0 b 1 可见 无论密封最高价拍卖 还是密封次高价拍卖 出卖方的收益均值都为 3 1 1000 元 333 元 这里的经济直觉是 尽管在密封次高价拍卖中出卖方得到的是次高价 但由于次高价的 出价人现在是老实报价的 其出价的价位要高于他在密封最高价拍卖时的价位 在那里 BBAA VbVb 2 1 2 1 所以 次高价拍卖的老实报价低消了价位 次高 这一面的损失 使两种拍卖机制下出卖者的收益均值相等 由上述论证 我们得到下面的定理 定理 3 收入等值定理 在独立私人估值的环境下 如果竞标人是风险中立的 那么 无 论是密封最高价拍卖 还是密封次高价拍卖 出卖方所得的期望价格是一样的 定理 3 的道理也说明了 为什么密封最高价拍卖与密封次高价拍卖可以同时并存 否则 如一种拍卖方式对于卖出方来说比另一种拍卖方式更有利 则在实践中只会存在一种拍卖方 式 而使另一种拍卖方式消失 两种拍卖方式共存 那一定由于 收入等值定理 在发生作 用 三 独立私人估值条件下的喊价拍卖 喊价拍卖分为英式喊价拍卖与荷式喊价拍卖 1 荷式喊价拍卖等同于密封最高价拍卖 为什么是这样的 因为 荷式喊价拍卖是从高价按竞价阶梯往下走 直到有竞价者首先接受某一价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