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校園事故與危機處理 從人權理念談校園事故的預防與處理林孟皇 台北地方法院法官 2 個人簡介 menhwa judicial gov tw 02 23146871 學歷 花蓮師專 台大法律系 台大法研所經歷 國小教師 實習律師國立編譯館九年一貫社會領域教科書審定委員教育部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社會學習研修成員現任 臺灣台北地方法院法官教育部社會學習領域輔導群委員民間司改會法治教育小組委員 3 綱要一 問題意識二 校園事故的發生與類型三 相關司法實務判決的評析四 憲法意識與人權理念五 教育主體權利的保障六 教師輔導管教的基本理念七 校園危機處理應行注意事項八 回應與討論 4 一 問題意識 1 學生遭受性侵害 教師是否有通報的義務 2 學生在校內偷竊 教師是否有移送警察局的義務 3 級任老師罰跪學生 科任教師應如何處理 5 二 校園事故的發生與類型 1 教師的輔導與管教學生校內行為 如妨害班級秩序的行為學生校外行為 如輟學時發生的事故 6 二 校園事故的發生與類型 2 教師班級的教學活動一般教學活動 如畫生殖器考試評量 如政治中立危險教學活動 如化學實驗 7 二 校園事故的發生與類型 學校教育活動校外活動 如校外教學 畢業旅行環境設備 如遊戲器材 教學設備生活教育 如服裝儀容 整潔活動團體活動 如運動會 大會考 8 二 校園事故的發生與類型 學校行政活動家長權益 如編班 教科書審查教師權義 如教師選聘 授課時數 人事考核 職務分派行政支援 如採購 學生輔導事宜會議程序 教師會與家長會 9 三 相關司法實務判決的評析1 高雄前峰國小案 1 6 最高法院81年度台上字第3571號 學生違反校規 校規必有如何處理之明文 且教育主管機關曾明文禁止教師體罰學生 乃眾所周知之事實 被告等既均為國小教師兼訓育組長或副總導護 對此難謂不知 10 1 高雄前峰國小案 2 6 茲於其執行訓育輔導職務時 學生魏 雖有違反校規 不聽指揮 且態度惡劣出言不遜 儘可依據校規處理 殊無逕行毆打成傷之權源 被告等竟本於訓育組長或副總導護之權力 分別將之毆打成傷 自係假借職務上之權力故意犯刑法第277條第1項之傷害罪 應適用刑法第134條 加重其刑 11 1 高雄前峰國小案 3 6 刑法第134條公務員假借職務上之權力 機會或方法 以故意犯本章以外各罪者 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 但因公務員之身分已特別規定其刑者 不在此限 刑法第10條第1項稱公務員者 謂下列人員 一 依法令服務於國家 地方自治團體所屬機關而具有法定職務權限 以及其他依法令從事於公共事務 而具有法定職務權限者 二 受國家 地方自治團體所屬機關依法委託 從事與委託機關權限有關之公共事務者 12 1 高雄前峰國小案 4 6 相關問題及法院見解 教師如管教不當 造成學生身體受傷 有無國家賠償法的適用 最高法院87台上字第473號 13 1 高雄前峰國小案 5 6 國家賠償法第2條 國家賠償責任 本法所稱公務員者 謂依法令從事於公務之人員 公務員於執行職務行使公權力時 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人民自由或權利者 國家應負損害賠償責任 公務員怠於執行職務 致人民自由或權利遭損害者亦同 前項情形 公務員有故意或重大過失時 賠償義務機關對之有求償權 14 1 高雄前峰國小案 6 6 國家賠償法第3條 國家賠償責任 公有公共設施因設置或管理有欠缺 致人民生命 身體或財產受損害者 國家應負損害賠償責任 前項情形 就損害原因有應負責任之人時 賠償義務機關對之有求償權 15 2 北縣永和國小案 1 5 最高法院96年度台上字第802號 王 就讀上訴人國小5年8班 於民國93年4月23日下午第7節課彈性課程時間 該班美勞科任教師錢 向級任教師黃 口頭表示借用該堂課 調用學生協助其佈置隔日之全校運動會場 惟錢 事前並未告知學生應行注意事項 於現場亦未事先操作 演練 即逕自帶領部分學生至頂樓垂掛大型標語布幔 並令其餘學生分散至各樓層將布條用大捆鐵絲固定 致王 於3樓剪綁鐵絲時被鐵絲刺傷右眼球 導致右眼發炎 疼痛難當 日夜輾轉反側 經數度手術治療仍無法治癒回復視力 萬國視力降至0 01以下 已達失明之程度 16 2 北縣永和國小案 2 5 學校與教師對於學生身體 生命安全具有避免發生侵害行為之安全注意義務 此種義務存在於具有內在危險性的教育活動 教師實施具有內在危險性教育活動時 如未善盡安全注意義務 致發生事故使學生受有損害 自應負賠償責任 而工藝 美勞等課程 使用具有危險性的器具時 老師有在場指導 說明 監督之義務 此有教育部發行教師法律手冊可參 上訴人所屬老師對此應知之甚稔 揆之上開說明 本件老師利用美勞課程 從事吊掛運動會布幔之工作 自應於事前告知學生工作內容及注意事項 且成捲鐵絲之剪裁及因鐵絲具有相當彎度 會有不規則擺動之情形 瞬間斷裂使不規則擺動更為有力而具傷害性 17 2 北縣永和國小案 3 5 工藝 美勞等課程 使用具有危險性的器具時 老師有在場指導 說明 監督之義務 舉輕明重 於協助教師完成懸掛布幔行政工作之高度危險之活動中 老師具有更高之保護義務 自應有足夠之老師在場指導以防止危險之發生 自不待言 本件係綁運動會布幔之工作 係由老師商請幾位同學幫忙綁布幔 並非全體學生一起出動 若老師人數不足 自應由主其事之老師商請其他老師一同在場監督 指導 尚難以老師人數不足即認本件之發生係屬無法避免之情形 18 2 北縣永和國小案 4 5 按公務員於執行職務行使公權力時 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人民自由或權利者 國家應負損害賠償責任 公務員怠於執行職務 致人民自由或權利遭受損害者亦同 國家賠償法第2條第2項載有明文 本件上訴人所屬公務員事前怠未向學生說明注意安全之義務 事中亦未在場督導 致王 因而受有傷害 則上訴人所屬公務員怠於執行職務 與王 受傷自有相當因果關係 自應負損害賠償之責任 綜上 王 可請求損害賠償金額為533萬7885元 79 133 37 800 6 480 2 214 472 3 000 000 5 337 885 逾此部分 為無理由 應予駁回 19 2 北縣永和國小案 5 5 王 於損害發生時 為滿11歲之5年級學生 已有相當自理日常生活之能力 而鐵絲可刺傷人體 應為其可得認知之事實 是其剪裁鐵絲後 自應注意所剪裁之鐵絲是否已由郭婷同學完全掌握 及其移動身體不致於遭鐵絲刺傷 方可起身站立 其竟於該鐵絲之另一端仍靠近其身體時 即貿然起身以致眼睛遭刺傷 是其對本件損害之發生 應亦同有過失責任 爰認其應負百分之50之過失責任 20 3 南門國中學生墜樓案 1 2 臺灣高等法院86年上更 字第122號 導師被判有罪之理由 1 該安全護欄之不銹鋼釘已經鬆脫 一年前已有學生發現並以棉線敷綁 導師卻未作好教室安全檢查而報告維修 2 平時未告知學生不可立於窗台擦拭玻璃 未對學生作好安全教育 3 發生事故當日未在場導護 21 3 南門國中學生墜樓案 2 2 校長被判無罪之理由 1 依該校分層負責各有所司之情況 校長不負第一線之檢查 維修之責 難以苛責校長應事必躬親 2 在導師及班級總務股長均未報修 且承辦該業務之總務處人員亦未發覺之情況下 是否應科校長注意之義務 非無疑義 3 校長已於多次行政會議再三強調整潔掃除時應注意安全 該臨時性偶發事件非校長可得預見而加以防範 22 4 北縣泰山國小餐桶案 1 2 臺灣高等法院92年度上國字第4號 兒童福利法第26條之規定 其立法精神應係在於保護兒童 不得命兒童從事犯罪行為或傷害兒童身心之行為 然學校有許多生活教育 本質上雖有危險性 但不能不讓學生參與 例如化學實驗 各類體能運動 環境整潔打掃等等 都是由學校老師教導後 學生必須親自獨立面對 學習的生活教育 23 4 北縣泰山國小餐桶案 2 2 由學生搬運熱湯及飯菜之行為 亦應屬日常生活教育之一環 核與前開立法規範之意旨不同 否則使學生喪失學習機會 對於獨立人格之養成必有不良之影響 全省各級學校有辦理中央餐廚午餐者 均由學生幫忙抬餐 本件被上訴人學校與其他學校相同 將學生幫忙抬餐視為日常生活教育之一環 希望學生於經過學習後 逐漸有能力獨立以營社會生活 此舉並無違反兒童福利法 更難認被上訴人命上訴人搬運熱湯之行為 係違反保護他人之法律 據此推論被上訴人有過失 24 5 北縣國小教師被訴公然侮辱案 臺灣高等法院94年少連上易字第4號 1 4 被害人鐘 為土城國小列為特殊輔導之個案 有台北縣 國小學生輔導紀錄 調查報告 特殊兒童調查表等在卷可佐 其於家庭聯絡簿上書寫 鄭 是豬 白痴 神經病亂寫字 自己才在偷錢等語 除經被害人供明無訛 並有聯絡簿影本1紙在卷可稽 可見被害人為問題學童本就需多方輔導 且觀其於家庭聯絡簿上書寫之上開詞句 已顯現其不能尊師重道 行為亟其偏差 更有加以導正之必要 而被告身為其班導師 依前開之說明 自有輔導矯正學生行為 教育被害人之職責 25 5 北縣國小教師被訴公然侮辱案 2 4 對於偏差行為學童之輔導 實施治療之步驟有下 問題行為的檢出 問題行為的評量 探究問題行為的前因後果 確定目標行為與終點行為及執行行為改變方案等 一般行為改變技術 通常採用的方法有增強法及消弱法 增強法係指讓個體產生行為反應之後得到愉快 滿足之結果 則該行為反應的出現頻率將增加 反之則減少 此種增強包含正增強與負增強兩種 正增強使用正增強物 例如食物 讚許 微笑等 負增強使用負增強物 例如懲罰 嘲笑 責罵等 其作用均是增加個體某一正確反應的可能性 26 5 北縣國小教師被訴公然侮辱案 3 4 可見被告係因被害人於聯絡簿上書寫上開字句 已逾越學生應有之本份與作為 始要求被害人說明 但因被害人約歷經二節課之時間仍未說明 被告方出言 給你臉 你不要臉 此出言責罵 既非因要求道歉未果 依上揭說明自應視為學理上負增強之輔導方式 為被告基於職責之管教措施 實不能認其有侮辱被害人之主觀犯意 27 5 北縣國小教師被訴公然侮辱案 4 4 又教師管教學生之方式仍應衡酌整個情況如前揭教師輔導及管教學生辦法所示為適當之措施 若本件被害人之偏差行為甚為嚴重 若不予輔導 勢將引發其他學生之仿效 故必須當場予以糾正 才能讓全班學生瞭解 培養學生自尊尊人 自治自律之處世態度 進而維持班級同學之紀律與正確之處世態度 故被告予班內學生面前公開糾正 仍有其必要 況其業將被害人移至教室後面坐 非令其站於教室講台上公然數落 對被害人之人格自尊已盡量保護 益見被告無侮辱被害人之故意 28 四 憲法意識與人權理念 教育與法律 過去 父權式的準親子關係 一日為師 終身為父 義務 或 責任 為本位的法律觀特別權力關係粗廉主義管理主義 29 2 教育與法律的關係 現在 司法院釋字第382號解釋 特別法律關係 權利 為本位的法律觀 平等 對等教育的依法行政 尊師重道 的倫理價值 專業的學養與實際的待人處事而獲得學生的敬重Q 粗廉主義 管理主義是否仍存在 30 3 社會變遷與教育改革社會變遷 加工出口區 研發 設計教育鬆綁人權尊重多元寬容民主化與法治化組織 體制之變革 31 4 憲法基本理念人民權利的保障書憲法是全民總意志的實現國家只是工具而非目的 教科書的憲法問題 32 5 憲法基本設計人民的權利與義務國家權力的分立與制衡司法是社會正義最後一道防線 33 6 憲法上基本原則基本權利之保障依法行政原則正當法律程序平等原則比例原則明確性原則不當連結禁止原則 34 7 法律 命令 校規與班規法律位階關係法律授權明確性輔導管教注意事項與輔導管教辦法校規與班規教師法第17條 教師除應遵守法令履行聘約外 並負有下列義務 四 輔導或管教學生 導引其適性發展 並培養其健全人格 九 擔任導師 前項第四款及第九款之辦法 由各校校務會議定之 35 輔導管教注意事項第12點 學校訂定之程序 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 宜依循民主參與之程序 經有合理比例之學生代表 教師代表 家長代表及行政人員代表參與之會議討論後 將草案內容以適當之方法公告 廣泛聽取各方建議 必要時並得舉辦公聽會或說明會 前項學生代表人數於高級中等以上學校 宜占全體會議人數之五分之一以上 於國民中小學 宜占全體會議人數之十分之一以上 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應經校務會議通過後 由校長發布實施 學校應依相關法令之規定 參考學生 教師 家長等之意見 適時檢討修正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 36 輔導管教注意事項第21點 訂定校規 班規之限制 校規應經校務會議通過 校規 班規 班會或其他班級會議所為決議 不得訂定對學生科處罰款或其他侵害財產權之規定 除為防止危害學生安全或防止疾病傳染所必要者外 學校不得限制學生髮式 或據以處罰 以維護學生身體自主權及人格發展權 並教導及鼓勵學生學習自主管理 除前項情形外 有關學生服裝儀容之規定 應以舉辦校內公聽會 說明會或進行全校性問卷調查等方式 廣納學生及家長意見 循民主參與程序訂定 以創造開明 信任之校園文化 班規 班會或其他班級會議所為決議 與法令或校規牴觸者無效 37 五 教育主體權利的保障1 學生權利的保障學習權 身體健康權 自由權 人格權 隱私權 財產權 平等權 教育基本法第8條第2項 學生之學習權 受教育權 身體自主權及人格發展權 國家應予保障 並使學生不受任何體罰 造成身心之侵害 38 教師可否搜查學生身體 可否檢查學生書包 輔導管教注意事項第28條 為維護學生之身體自主權與人格發展權 除法律有明文規定 或有相當理由及證據顯示特定學生涉嫌犯罪或攜帶第三十點第一項及第二項各款所列之違禁物品 或為了避免緊急危害者外 教師及學校不得搜查學生身體及其私人物品 如書包 手提包等 39 2 家長教育權的維護參與決定權 資訊取得權隱私權 學校選擇權教育基本法第8條第3項 國民教育階段內 家長負有輔導子女之責任 並得為其子女之最佳福祉 依法律選擇受教育之方式 內容及參與學校教育事務之權利 40 輔導管教注意事項第16點 學校應對學生及監護權人公開學校所訂之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 校規 有關學生權益之法令規定 權利救濟途徑等相關資訊 監護權人或學校家長會對學校所訂之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及其他相關事項有不同意見時 得向教師或學校提出意見 教師或學校於接獲意見時 應溝通協調及說明理由 認為監護權人意見有理由時 應予修正或調整 認為無理由時 應提出說明 輔導管教注意事項第17點 教師因輔導與管教學生所取得之個人或家庭資料 非依法律規定 不得對外公開或洩漏 學生或監護權人得依政府資訊公開法 行政程序法第四十六條 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及相關規定 向學校申請閱覽學生個人或家庭資料 但以主張或維護其權利或法律上利益確有必要者為限 41 3 教師專業自主權的落實專業與良心事業自主與自律教育中立教育人員的歷史地位孩子生命中的貴人 教師可否在課堂上討論政治問題 42 六 教師輔導與管教的基本理念 1 基於教育的目的輔導管教注意事項第10條 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之目的 包括 一 增進學生良好行為及習慣 減少學生不良行為及習慣 以促進學生身心發展及身體自主 激發個人潛能 培養健全人格並導引適性發展 二 培養學生自尊尊人 自治自律之處世態度 三 維護校園安全 避免學生受到霸凌及其他危害 四 維護教學秩序 確保班級教學及學校教育活動之正常進行 43 2 教育手段的選擇 體罰之禁止輔導管教注意事項所規定不可為之管教行為 依教育基本法第8條第2項規定 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 不得有體罰學生之行為 第38點 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 得採規勸或糾正之方式 並應避免有誹謗 公然侮辱 恐嚇等構成犯罪之違法處罰行為 第39點 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時 應避免有構成行政罰法律責任或國家賠償責任之行為 第40點 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時 應避免有侵害學生權利 構成民事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之行為 第41點 44 2 教育手段的選擇 體罰之禁止管教 指教師基於第10點之目的 對學生須強化或導正之行為 所實施之各種有利或不利之集體或個別處置 處罰 指教師於教育過程中 為減少學生不當或違規行為 對學生所實施之各種不利處置 包括合法妥當以及違法或不當之處置 違法之處罰包括體罰 誹謗 公然侮辱 恐嚇及身心虐待等 體罰 指教師於教育過程中 基於處罰之目的 親自 責令學生自己或第三者對學生身體施加強制力 或責令學生採取特定身體動作 使學生身體客觀上受到痛苦或身心受到侵害之行為 45 46 3 正當法律程序的踐行 聽取意見輔導管教注意事項第12點 學校或教師處罰學生 應視情況適度給予學生陳述意見之機會 以了解其行為動機與目的等重要情狀 並適當說明處罰所針對之違規行為 實施處罰之理由及處罰之手段 學生對於教師之處罰措施提出異議 教師認為有理由者 得斟酌情形 調整所執行之處罰措施 必要時得將學生移請學務處 訓導處 或輔導處 室 處置 教師應依學生或其監護權人之請求 說明處罰過程及理由 47 4 比例原則的遵守 適當的懲罰輔導管教注意事項第12點 教師採行之輔導與管教措施 應與學生違規行為之情節輕重相當 並依下列原則為之 一 採取之措施應有助於目的之達成 二 有多種同樣能達成目的之措施時 應選擇對學生權益損害較少者 三 採取之措施所造成之損害不得與欲達成目的之利益顯失均衡 48 5 禁止差別待遇 平等原則輔導管教注意事項第13點 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 非有正當理由 不得為差別待遇 49 6 輔導與管教應審酌之情狀輔導管教注意事項第13點 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應審酌個別學生下列情狀 以確保輔導與管教措施之合理有效性 一 行為之動機與目的 二 行為之手段與行為時所受之外在情境影響 三 行為違反義務之程度與所生之危險或損害 四 學生之人格特質 身心健康狀況 生活狀況與家庭狀況 五 學生之品行 智識程度與平時表現 六 行為後之態度 前項所稱行為包含作為及不作為 50 七 校園危機處理應行注意事項1 平時學校相關制度的建立親 師良好互動學校章則 辦法的健全行政 教學的互動配合緊急傷病處理機制的建立 51 2 通報義務 應為 有作為義務得為 享有裁量權少年事件處理法第17條不論何人知有第三條第一款之事件者 得向該管少年法院報告 少年事件處理法第18條檢察官 司法警察官或法院於執行職務時 知有第三條之事件者 應移送該管少年法院 對於少年有監督權人 少年之肄業學校或從事少年保護事業之機構 發現少年有第三條第二款之事件者 亦得請求少年法院處理之 52 少年事件處理法第3條左列事件 由少年法院依本法處理之 一 少年有觸犯刑罰法律之行為者 二 少年有左列情形之一 依其性格及環境 而有觸犯刑罰法律之虞者 一 經常與有犯罪習性之人交往者 二 經常出入少年不當進入之場所者 三 經常逃學或逃家者 四 參加不良組織者 五 無正當理由經常攜帶刀械者 六 吸食或施打煙毒或麻醉藥品以外之迷幻物品者 七 有預備犯罪或犯罪未遂而為法所不罰之行為者 53 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第34條醫事人員 社會工作人員 教育人員 保育人員 警察 司法人員及其他執行兒童及少年福利業務人員 知悉兒童及少年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應立即向直轄市 縣 市 主管機關通報 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 一 施用毒品 非法施用管制藥品或其他有害身心健康之物質 二 充當第二十八條第一項場所之侍應 三 遭受第三十條各款之行為 四 有第三十六條第一項各款之情形 五 遭受其他傷害之情形 其他任何人知悉兒童及少年有前項各款之情形者 得通報直轄市 縣 市 主管機關 54 家庭暴力防治法第41條醫事人員 社工人員 臨床心理人員 教育人員 保育人員 警察人員及其他執行家庭暴力防治人員 在執行職務時知有家庭暴力之犯罪嫌疑者 應通報當地主管機關 前項通報人之身分資料應予保密 主管機關接獲通報後 必要時得自行或委託其他機關或防治家庭暴力有關機構 團體進行訪視 調查 主管機關或受其委託之機關 機構或團體進行訪視 調查時 得請求警察 醫療 學校或其他相關機關或機構協助 被請求之機關或機構應予配合 55 性侵害犯罪防制法第8條醫事人員 社工人員 教育人員 保育人員 警察人員 勞政人員 於執行職務知有疑似性侵害犯罪情事者 應立即向當地直轄市 縣 市 主管機關通報 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 通報之方式及內容 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前項通報內容 通報人之姓名 住居所及其他足資識別其身分之資訊 除法律另有規定外 應予保密 56 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第9條醫師 藥師 護理人員 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与兼职会计合同范本
- 简单的生意合同范本
- 快递装卸服务合同范本
- 农村加固工程合同范本
- 辽宁住宅租赁合同范本
- 隔离酒店合同范本
- 框架采购合同范本
- 问题公关合同范本
- 冷库存货合同范本
- 超市协议书范本6篇
- 内科主治医师消化内科学考试题库真题及答案
- 5-1 安全协议概述(1)-安全协议内涵
- 校长在全体教师大会上的讲话:尺在言中界在人心度于行中-三尺讲台上的教育修为
- 2025广西公需科目培训考试答案(90分)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 中学营养餐管理办法
- 地质勘查人员职业技能鉴定经典试题含答案
- 2022利达华信JB-QB-LD988ENM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器
- 中央ppp项目管理办法
- 2025-2026学年冀人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高清版)DB11∕T 1455-2025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标准
- 2024版电网公司反事故措施(2024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