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新版齐全.doc_第1页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新版齐全.doc_第2页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新版齐全.doc_第3页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新版齐全.doc_第4页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新版齐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一班现有学生63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客观的把全班同学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好学生的智力较好,很容易学会新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但缺乏问题意识。中等生学习知识比较扎实,能够自主学习,但思维不够灵活,缺乏创新意识。差生接受知识比较慢,学习兴趣不高,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成绩不佳。在教学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二、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教材包括四大方面的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统计与概率。数与代数:克、千克、吨的认识; 除法的口算、估算 ;简单的、稍复杂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及验算;混合运算;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混合运算;分数的初步认识与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空间与图形: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在东、西、南、倍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会进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实践与综合运用:感知影子长短与时刻变化的关系;合理安排双休日。 统计与概率:可能性的大小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即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意识。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初步形成估算意识。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4、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5、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6、结合实例,进一步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7、在东、西、南、倍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二)情感与态度目标:1、在他人的指导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四、 教学重点、难点乘法、除法的口算、估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这些内容是“数与代数”部分的教学重点。“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比较抽象,是教学难点。五、教学措施及预期目标1、创造性的使用和处理教材。教学选取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新颖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信息窗”“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充分体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重视有效的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3、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口算和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4、应用题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过程,准确的把握数量关系,逐步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5、要充分利用数学学具,重视学生操作,让学生积极的动手、动脑、动口。6、作业布置力求少而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作业批改要及时,并努力做好批改记录,以便进行有的放矢的反馈和矫正。7、对后进生要多给与关心和帮助,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其上进心。鼓励学生间的相互帮助,使后进生乐于接受。8、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多读书,多查阅资料,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多听课,多评课,汲取先进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六、教学进度本册教科书安排了70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有2课时留作机动,便于教师创造性地安排教学。书中各部分内容的教学课时安排进度如下:(一)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4课时(二)快乐大课间两位数乘一位数 5课时(三)富饶的大海三位数乘一位数 12课时(四)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 5课时 实践活动变化的影子 1课时(五)风筝厂见闻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 14课时 智慧广场 1课时(六)采摘节-混合运算 4课时(七)庆元旦-时、分、秒的认识 4课时(八)美化校园图形的周长 8课时(九)我当小厨师分数的初步认识 7课时 回顾整理总复习 5课时第一单元 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材分析:本单元由一个信息窗组成,呈现了小学生在图书馆查阅到四种动物的体重情况,引出克、千克、吨的认识。此情境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对质量单位产生疑问,如“1克有多种?”“1千克有多重?”等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内容:克、千克、吨的认识,克、千克、吨的关系及克、千克、吨的简单应用。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2、在观察、操作浩大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能结合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3、在具体的情境下,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克、1千克、吨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教具准备:天平秤、砝码、生活常见实物课时安排:5课时信息窗一:动物趣闻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克、1千克、吨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教学构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让学生置疑发问,引出质量单位的学习。再借助生活实物,如:口香糖、花生米、硬币等,让学生掂一掂,并进行比较,对质量单位建立感性认识。教学准备:天平秤、砝码、生活常见实物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23页,克、千克的认识及练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千克的质量观念。2、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3、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教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教学构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教与学的过程:一、 创设情境、感知轻重1、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提问)2、学生置疑:1)为什么有的是克,有的是千克吨2)1克有多重? 3)克、千克、吨是什么?3、带这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二、 探究新知1、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2、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先指导,再体验)1) 问:“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3)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3、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4、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1) 让同学们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2)表示较重的物品用克(kg)作单位同时引出千克克2) 联系实际生活找和千克有关的物品三、 巩固练习师:认识了克、千克你能用它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1、 自主练习P61、22、 实践活动:小组合作估一估、称一称你身边的物品四、 教师小结我们认识了克、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你能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能举例说说1克和1千克到底有多重?五、 作业布置同学们,你能到超市中找一找和千克、克有关的物品吗?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67自主练习,克、千克相关知识及拓展练习教学目标:1、 巩固质量单位“克”“千克”,并能进行两个单位间的转化2、 能结合生活尝试估计出物品的大体质量3、 能运用所学的克、千克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教学重难点:能结合生活尝试估计出物品的大体质量教具准备:体秤、生活实物教学构想:通过克和千克的大小比较、适当重量单位的填写,以及结合所学质量单位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加深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增强与生活的联系性。教与学的过程:一、导课复习1、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自己的体重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知道我们的体重呢?2、认识体秤,简单介绍。3、小组合作称一称组中成员的体重(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生活)4、你还知道哪些秤?(知识拓展,激发兴趣)二、巩固练习1、自主练习P810 部分内容练习比较克与千克之间的大小2、补充:填合适的单位1) 小兰体重32( ) 2) 一个鸡蛋重50( ) 考察学生对质量单位的把握3) 2瓶矿泉水重约( )4) 7粒黄豆约重( )3、自主练习P811 1)引导学生看图,明确“2元/千克”所指示的意思2)仔细观察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每千克1元,每人限买1千克”同位合作解答(2)问,集体交流4、自主练习P88 独立完成,注意质量单位的字母表示三、拓展延伸薯片200g薯片2.5元 150g2.5元 你会买哪种,为什么?四、作业布置找一找周围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课后反思:第三课时教学内容:5页,吨的初步认识,以及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难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教学构想:在千克、克的基础上,由学生对质量单位应填什么的置疑,引出吨的学习。通过由小单位组成大单位的方法,结合同学的体重让学生感知吨有多重,从而认识吨。教与学的过程:一、沟通旧知1同学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具体描述一下1克与1千克有多重(可以举例说明)2填空1千克( )克3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5000克( )千克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 )里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一筐苹果约重20( )小兰体重约25( )一个鸡蛋约重50( )一条鲸鱼体重约34( )(最后一题填单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有的学生说出用“吨”做单位,问问他是如何知道的,说不出也不用详问,教师导入新课)师:鲸鱼的重量很大,上面一题用千克做单位不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1教学吨的认识(1)各小组汇报课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情况,如: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买5千克的粮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体会其重量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板书有关数量(2)提问: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3)引导:假设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个同学体重共多少千克?40个同学的体重多少千克?(可找几个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让每个同学都背一背,实际感受一下) 像这样40个同学的体重约是1000千克,也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4)提问: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么多少袋水泥重1吨?一桶油重100千克,几桶油重1吨?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教师小结:40个同学的体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约都是1吨(5)根据自己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进行推算,然后汇报“1吨就是的重量”(6)举例:让学生举出重量大约是1吨的物品(7)出示书上例题的图片,让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2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1)出示: 3吨( )千克8000千克( )吨让学生任选一题解答,并说出是怎样想的(2)师强调: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吨3000千克因为1000千克是1吨,8000千克里有8个1000千克,所以8000千克是8吨(3)练习质疑 3吨()千克 5000千克()吨 一只大象体重6吨,是()千克四、巩固与反思1、日常生活中计量哪些东西的重量用吨作单位?写出几种来2、2吨( )千克5千克( )克7000千克( )吨9000克( )千克3、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5000千克,是多少吨?五、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整十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和算理。初步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运用学具操作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情境,结合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算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体育锻炼,强健体魄的情怀。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整十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整十数乘一位数口算 教学过程 (1) 自主学习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面写的什么?(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从这句话,你知道什么? 学生回答。 师:为了我们的健康,咱们学校在大课间都组织了哪些活动?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请看,这儿有关于两个班的活动信息。谁来读一下? 学生读一读,说一说。 师: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 三(1)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三(2)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二)合作探究 1、解决“三(1)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三(1)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 (1)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算法。 (2)迁移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再对每一组上下两题进行比较,沟通表内乘法与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之间的联系。 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交流时选取有代表性的几道题说说算法。 引导学生归纳乘法是一位数乘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把被乘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乘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2、解决“三(2)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1)学生自主探究,将方法写在答题卡上,而后小组交流,最后汇报展示。 (2)对比分析,理解算理。 师:仔细观察上面这些算法,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比较得出:计算结果都是将个位数与一位数的积和十位数与一位数的积相加得出的。 (3)回顾交流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写积? (4)迁移练习 学生尝试计算“421” 先独立思考,在小组交流。班内汇报展示计算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7题。交流时选取有代表性的几道题说说算法。 (三)班级展示 哪个小组能把学到的知识总结一下。上台展示。 (四)强化梳理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五)达标测评 1、计算练习 1)完成自主练习第6题。以过关小竞赛的方式进行,提高学生的兴趣。 2)完成自主练习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班内展示,重点引导学生针对错题查找原因。 2、解决问题 1)完成自主练习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班内交流时重点分析第二题。 2)完成自主练习第5题。先引导学生明确表格,再独立完成,交流后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积与因数的关系。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学目标:1、能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课程标准:进一步巩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这一节课,我们来看看谁掌握好了。二、解决自主练习第1题,比一比,算一算口算,在练习时,学生独立完成,在通过每一组的比较,沟通表内惩罚与整十数乘一位数乘法的口算之间的联系。第2题是对整十数乘一位数口算的进一步巩固。做题时可以让学生将结果直接填写在书上,交流时选取有代表性的几道题说说算法。第3题是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练习。练习采用接龙计算的形式,教师应提高对学生计算的准确性的要求,也可以增加一些整十数乘一位数的练习,但要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应避免枯燥的计算。第4题是用两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购物经验先独立计算,然后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两位数乘一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义。第5题是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应用练习。练习时先让学生学会看表格,知道表中每个数据的意义,然后独立填写并交流订正。最后引导学生思考表格下方的问题,发现一个因数不变,积随着另一个因数的扩大而扩大,渗透积德变化规律。第6题是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口算练习,通过口算进一步内化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算法。第7题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练习,进一步内化算法第8题利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做前,谈“限重30吨”的理解。第9题,对笔算竖式进行巩固第10题,是综合应用。引导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课堂回顾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信息窗2团体操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执笔人: 周次: 时间: 课型:新授课 第 课时 共 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过程,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2、进一步巩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3、在自主探究活动中,体验探究、合作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程标准: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教学重点: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教学难点: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情景图快乐大课间。师:喜欢大课间吗?这是我们的大课间活动,同学们有的在表演艺术操,有的在表演扇子舞。师:仔细观察情景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说数学信息:表演艺术操的排5行,每行19人。 表演扇子舞的有3组,每组29人。(课件出示信息)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生说数学问题:表演艺术操的一共有多少人? 表演扇子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课件出示)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二个问题; 表演扇子舞的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呢?生列式:29x3=二、自主互助,解决问题活动一: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你能尝试着用笔算的方法解决这道题吗?1、同桌互相探究293的笔算方法。师:哪位同学来交流一下你的计算方法?学生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生上台板书,边写边说,可能有:这两位同学的说的计算过程是一样的,但竖式的写法却不同。2、算法优化。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第二种)对,竖式这样写简便。(指第二种)那用竖式的简便写法把这道题做出来。并同桌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学生写竖式,并同桌说计算过程。3、规范竖式的格式师:同学们都清楚了183怎么算,我也想算算,你们说,我来写。学生说(先算3乘个位上的9等于27,个位上写7,向十位上进2;再算3乘十位上的2等于6,再加上十位上进位的2等于8,在十位上写8;所以29乘3等于87。)师追问:明明3乘十位上的2等于6,为什么在十位上的写8呢?(3乘十位上的2等于6,再加上进位的2,就等于8,所以在十位上写8。)4、 师:刚才我们解决了有87人表演扇子舞。那么表演艺术操的一共有多少人呢?你能解答出来吗?列竖式计算。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学生做完交流计算方法,做错的订正。活动二: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1、师:刚才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竖式的简便计算,那你会列竖式计算597吗?学生自主探究:(1)请学生独立思考,并动笔在草稿纸上做一做 (2)小组内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 师:谁来交流一下你的计算方法。学生交流整个计算过程:用7乘9得63,向十位进6个位写3,用7与5乘得35,加上个位数6得41,在百位写4,十位写,积为413。4十位写1,由于第一个因数没有百位,所以向百位进的4不必进到横线上,可直接写在百位上。)2、巩固深化 列竖式计算 师出示:787 679 学生 独立完成 3、师:会列竖式计算:8*25吗?生独立计算后,同桌交流算法。三、自主练习,学以致用 1学生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交流计算的方法和计算的结果。2完成自主练习第3题。学生完成后,课件演示。3课堂小测课件出示小测题,学生完成。四、回顾反思,交流评价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谁来说一说我们是怎样计算的?计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学生交流。(1) 计算是应注意,不要忘记进位,也不要忘记加进位数。 (2) 不要误把进位数当作因数去乘另一个因数。 (3) 如果某一位的乘积正好是整十数,在向前进位的同时,不要忘记在本位添“0”。 信息窗2团体操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过程,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2、进一步巩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3、在自主探究活动中,体验探究、合作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程标准: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教学重难点: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这节课,我们来看谁真正掌握了。二、解决自主练习第1、2题是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第3题是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应用练习。体会乘法的意义,然后进行列式计算。第4题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一步巩固竖式的计算方法。第5题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列式计算,在解决问题后进行数据分析。第6题辨对错,进一步巩固笔算方法,组内讨论交流,说说出错原因,独立订正第7题,对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变式练习,对计算法则进一步内化。让学生先思考,师生共同研究解题的方法。第8题是运用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解决实际问题。先分析问题,思考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式计算。第9题,生独立解决第10题。解决问题,先明确数量关系,再计算解答。第11题,自主计算,体会数量关系第12题,路程问题,初步渗透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体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意义。第13题,看图找信息解决问题,先找问题对应的数学信息,充分交流再列式计算。三、课堂回顾通过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信息窗3呼啦圈表演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执笔人: 周次: 时间: 课型:新授课 第 课时 共 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分步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问题的方法2、在分步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阶梯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能主动参与和同学共同探索算理、算法的过程,学会与他人交流。课程标准:学会分步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问题的方法。教学重难点:在分步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阶梯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快乐的大课间还有很多同学在转呼啦圈,我们一起看看吧。(出示情境图)你能从中看到哪些信息?、生独立找信息,共同交流,信息1、一年级转呼啦圈的有18人信息2、二年级转呼啦圈的人数比一年级的2倍多5人信息3、三年级转呼啦圈的人数比一年级的3倍少2人。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问题1、二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问题2、三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二、自主互助、解决问题问题1、二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你怎么来解决?能不能用前面学习的线段图来表示这个问题?怎么画呢?先画一条线段表示一年级的人数,前面要写上“一年级”,在线段上面标上“18人”; 再画一条线段来表示二年级的人数,在前面要写上“二年级”,二年级的人数要画得比一年级线段的两倍还要长一点,分别标上“一年级人数的2倍”和“多5人”,最后用花括号表示出问题在哪里看图分析问题:先求一年级人数的2倍是多少。182=36(人)再求二年级有多少人。36+5=41(人)答:二年级转呼啦圈的有41人。问题2、三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你怎么来解决?能不能用前面学习的线段图来表示这个问题?怎么画呢?先画一条线段表示一年级的人数,前面要写上“一年级”,在线段上面标上“18人”; 再画一条线段来表示三年级的人数,在前面要写上“三年级”,三年级的人数要画得比一年级线段的三倍再短一点,分别标上“一年级人数的3倍”和“少2人”,最后用花括号表示出问题在哪里看图分析问题:先求一年级人数的3倍是多少。183=54(人)再求三年级有多少人。54-2=50(人)答:三年级转呼啦圈的有52人。总结:讨论交流在画线段图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三、当堂练习,学以致用 1、一个笔袋14元,一个书包的价格比一个笔袋的4倍少8元,一个书包多少钱?2、动物园里有梅花鹿98只,猴子的只数比梅花鹿的3倍多25只,动物园里有多少只猴子?四、课堂回顾,整理反思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信息窗3呼啦圈表演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执笔人: 周次: 时间: 课型:练习提升课 第 课时 共 课时教学目标:4、学会分步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问题的方法5、在分步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阶梯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6、能主动参与和同学共同探索算理、算法的过程,学会与他人交流。课程标准:学会分步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问题的方法。教学重难点:在分步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阶梯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用线段图来分析,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这一节课,我们来看看谁掌握的最棒。二、解决自主练习第1、2题是巩固“求比一个的几倍多几是多少”问题的练习。练习时,先让学生读懂题意,然后可借助画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交流时重点就清楚解题思虑。第3、4题是巩固“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少几是多少”问题的练习。第3题练习时先让学生明白“限乘”的含义,是指最多能乘坐的人数,然后让学生自己试着分析解决问题,之后全班交流。交流的时候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补充题目1、钢笔有36支,铅笔的支数比钢笔的4倍少13支,铅笔有多少支?2、爸爸的渔船捕到了28千克虾,捕到的鱼比虾的3倍还多16千克。捕到的鱼是多少千克?四、课堂回顾,总结反思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我学会了吗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正确的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会分步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问题的方法。2、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能主动和他人交流,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程标准: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正确的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会分步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一单元的学习结束了,你学会了吗?我们来看情境图,我学会了吗。仔细看第1题的情景图,你你发现什么信息?二、自主互助,合作交流仔细看第1题的情景图,你你发现什么信息?1、生独立找信息,共同交流。信息1:壮壮说,我摘的比你的2倍少65个。信息2:菲菲说,我摘了87个枣。信息3:乐乐在收玉米,马车上有三框玉米,每框都是83个,地上有一筐,是55个。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自主提问题。问题1:壮壮摘了多少个枣?问题2:乐乐一共收了多少个玉米?3、解决问题壮壮摘了多少个枣?生画线段图,2生板演,讲解为什么这么画图先求菲菲摘的枣子数的2倍是多少,再求壮壮摘了多少个枣子。872174(个)17465109(个)答:壮壮摘了109个枣?乐乐一共收了多少个玉米?先求马车上有多少个玉米,再求一共收了多少个玉米。833249(个)24955304(个)答:乐乐一共收了304个玉米?第2题,36块装的巧克力每盒89元,买6盒巧克力共需多少钱?(在正确的算式后面打“”) 366 896 3689本题有一个无用的信息,36块,是用不到的,要看清问题是共需多少钱,与多少块没有关系。所以本题选择第2个。三、整理本单元的知识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本单元的知识树。四、总结回顾,课堂反思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富饶的大海 -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1 课时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不进位乘法,p23页信息窗1和自主练习部分题目。 教学目标:1、能口算几百数乘一位数。2、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会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口算训练 68 608 25 250 303 404 603 20个十是( )个百 12个十是( )百( )十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P23页信息窗1中有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交流,后汇报,教师 出示。 师:看来呀,我们三(2)班的孩子可真会动脑筋,想出这么多的问题 三、合作探究,形成算法。 (一)探究学习红点一的计算方法 师: 要解决第一个问题,怎样列式? 生:算式:4002= 1、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鼓励自主写出答案,想一想:怎样算的?2、小组内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3、全班汇报。后,教师小结。(二)尝试练习,自主完成,交流订正。 P24页自主练习第1题。(三)探究学习第二个红点 1、提出问题,让学生列出算式。 3123 2、合作计算,后探讨算法 3、小结:与两位数乘法一样,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 4、尝试练习:p25页自主练习第4题。四、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信息窗1中的其他问题。 2、p24页自主练习的第2、3题。 3、合作订正。五、质疑反思 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计算时,你有什么地方要提醒或建议同学的吗?或计算时有什么地方要注意的吗? 孩子们,同学们友好的提醒你们记住了吗?(记住了) 希望同学们能将新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第2课时教学内容: 巩固练习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三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复习1、 口算:133= 204= 506= 3002= 2104= 1601= 2、323读作( ),还可以读作( )。3、204这道算式表示( ),还表示( )4、9乘6写成( )( ),26乘以1写成( )( )。2、笔算(指名板演) 321 212 324 312 3 4 2 3二、巩固练习 1、p25页自主练习第25页第5题 自主完成,小组合作订正,教师巡视指导。三、指导完成自主练习第6、7、8题 1、第六题:自主完成后,集体订正 2、第7题:独立完成,合作探究订正答案。 3、第8题:四、练习及检测 练习册p8页练习题,练习后及时反馈,修正。 第3课时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p26页信息窗2及相应练习。教学要求: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一位数乘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教具学具 信息窗2情境图课件。教学步骤一、复习:1口算: 1018 233 2323 2312 3002 706 2、笔算(指名板演): 3123= 2343 2124 二、新授1出示信息窗2,理解情景图。(1)提出问题。出示情景图:图中呈现的是渔民在海水养殖场的劳作场面。(2)请学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信息。(3)从学生获得的信息中,选择并提出问题。例如:渔民用蟹笼养螃蟹一笼养8只螃蟹共121笼。一共养螃蟹多少只?渔民叔叔用7个笼子养扇贝,每笼装125只扇贝,7只笼子能装多少只扇贝?2探讨计口算方法。学习第一个红点知识。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1218(2)尝试用竖式计算,理解算理。(3)尝试讨论,掌握算法。 1 2 1 8 引导学生比较:复习题中板演的与例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怎样处理进位的数?使学生明白乘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十,向十位进1;如果积满二十,应向十位进2,积满三十呢?-归纳:用一位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乘十位数,满几十向百位进几,即向前一位进几。注意:告诉学生,为了防止忘记,进位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 。(3)尝试练习,班演,及时指导。 2423 15243教学第二个红点知识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出示信息窗2,根据第二幅图讲出数学故事:渔民叔叔用5个笼子养扇贝,每笼装125只扇贝3只笼子能装多少只扇贝?(1)列出算式。125 7(2)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竖式。学生尝试计算。(3) 合作交流,谈算法。(4) 小结:引导学生归纳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说明乘的顺序及进位法则。用竖式计算时,注意什么?4、完成课本第26页的“自主练习”1后两道的题目和2题。三、巩固:完成课本第27页3、4题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重点指导第4小题向进位问题。四、作业:p27页第7题五、板书设计: 一位数三位数进位的乘法 第4课时教学内容一位数乘三位数进位的乘法巩固练习(p27-p28第5、6、8、9、10题)教学要求: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理解算理,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熟练程度。教学步骤: 一、复习1、口算(课件出示):2004 2313 432 605 3004 2、笔算(两人板演,全班齐算)2175= 4 241= 3127= 1248= 练习后请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二、练习巩固1、做自主练习p27页第6、9题先帮助学生弄清题意,再让学生独立作业,最后集体订正。2、第5题:计时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3、指导第6题、第8题、第10题计算,独立完成,合作订正,教师及时巡视指导。三、学习检测 练习册p9页中的1、3、7题。做后,集体订正。四、拓展练习 课本p28页聪明小屋,学有余力的学生计算。 信息窗3教学内容:信息窗3: 海产品加工-末尾或中间有零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教学目标:1学习末尾或中间有零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末尾或中间有零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难点:在计算过程中注意末尾或中间的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第1课时一、激趣导入,出示信息窗3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和一些游客一起去采购青岛的特产海产品,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些什么吧!观察讨论:根据信息窗3的信息,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出示。二、合作探究,解决以上问题(红点1、2)1出示情景图师:你都看到了什么?有哪些海产品?你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吗?2学生观察情景图,自主提问,师板书3解决红点一问题:(1)4小时能加工多少千克带鱼?独立尝试列出竖式,尝试计算 1 0 2 4 4小结:中间有零的数在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5、学习解决红点2问题,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一位数 (1)、提出问题,合作试做, (2)、汇报,班演 (3)、指导,小结:(4)、尝试练习: 1 8 0 3 7 0 6 4 三、巩固练习:1自主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2、自主练习第2题3自主练习第3题:火眼金睛辨对错小组内说说对不对,错在哪儿?计算这样的题时需要注意什么?4、自主练习第四题自己列式,全班交流四、形成性测试 P31页5、6、7题 完成后,合作订正,教师加以指导。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