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头影测量分析ppt课件.ppt_第1页
正畸头影测量分析ppt课件.ppt_第2页
正畸头影测量分析ppt课件.ppt_第3页
正畸头影测量分析ppt课件.ppt_第4页
正畸头影测量分析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线头影测量分析CephalometricsAnalysis 1 简介 1934年HofrathandBroadbent提出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初运用于临床通过测量X线头颅定位照相所得的影像 对牙颌 颅面各标志点描绘出一定的线角进行测量分析 从而了解牙颌 颅面软硬组织的结构 使对牙颌 颅面的检查诊断由表面形态深入到内部的骨骼结构中去 它是正畸临床诊断及治疗设计的一种重要手段 简言之 通过对X片进行分析 测量 从而了解牙颌 颅面骨骼及软组织发育状况及相互关系 2 3 一 主要应用 研究颅面生长发育牙颌 颅面畸形的诊断分析确定错牙合畸形的矫治计划研究矫治中 矫治后的变化外科正畸的诊断和矫治设计下颌功能分析 4 1 研究颅面生长发育 不同个体同一年龄段 横向研究颅面发育同一个体各年龄段 纵向研究颅面发育明确了颅面生长发育机制 快速生长期的年龄 及对颅面生长发育的预测 5 2 牙颌 颅面畸形的诊断分析 6 3 确定错牙合畸形的矫治计划 确定牙和颌位的理想位置 制定可行的矫治方案 7 4 研究矫治中及矫治后牙颌 颅面的变化 治疗中 矫治后 对比 8 5 外科正畸的诊断和矫治设计 通过X线对颅面畸形患者进行分析得出畸形的机制确定部位 方法及需要移动或切除的部位 9 10 二 头颅侧面定位X片的拍照原理和方法 定位原理 1 通过定位仪上的左右耳塞与眶点指针三者构成的眼耳平面与地面平行 2 自然头位法 10 头颅定位的关键在于 定位仪上左右耳塞与眶点指针 三者构成一与地面平行的恒定平面 定位 11 患者体位 自然放松 12 投照距离X线球管至患者正中矢状面应不小于150cm患者正中矢状面至胶片约15cmX线中心线与头颅定位仪左右耳塞成一直线 X线照相 13 14 2 头影图的描绘 传统描图工具 观片灯 硫酸纸 毫米尺 半圆仪及硬质尖锐的铅笔等X线头影图像上 因头颅本身厚度或个体两侧结构不完全对称而出现的左右影像不完全重合 按其平均中点来作描绘 15 16 17 头影图的描绘 17 传统X线片 数字化X线片 18 传统手描图 数字化描图 19 常用头影测量标志点 标志点 用来构成一些平面及测量内容的点1 解剖的 真正代表颅骨的解剖结构2 引伸的 如两测量平面相交的一个标志点 定点准确才能获得相应准确的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20 标志点 硬组织测量标志点软组织测量标志点 21 1 硬组织测量标志点 1 颅部标志点 5个 蝶鞍点 S 鼻根点 N 机械耳点 P 颅底点 Ba Bolton点 Bo 22 颅部标志点 5个 鼻根点 N 鼻额缝的最前点蝶鞍点 S 蝶鞍影像的中心点耳点 Po 机械耳点 定位仪耳塞影像的最上点解剖耳点 骨性外耳道影像的最上点颅底点 Ba 枕骨大孔前缘中点Bolton点 Bo 枕骨髁突后切迹之最凹点 23 定点 S Sella蝶鞍中心点 24 定点 N Nasion鼻根点 鼻额缝最前点 25 定点 P Porion耳点 机械耳点 26 定点 颅底点 Ba basion 枕骨大孔前缘中点 27 定点 Bolton点 枕骨髁突后切迹最凹点 28 硬组织测量标志点 2 上颌标志点 7个 眶点 Or 眶下缘最下点翼上颌裂点 Ptm 翼上颌裂影像的最下点前鼻棘点 ANS 前鼻棘的尖端后鼻棘点 PNS 硬腭后部骨棘之尖上齿槽座点 A 前鼻棘与上齿槽缘间的最凹点上齿槽缘点 Spr 上牙槽突的最前下点上中切牙点 U1 上中切牙切缘之最前点 29 眶点 Or 眶下缘最下点翼上颌裂点 Ptm 翼上颌裂影像的最下点前鼻棘点 ANS 前鼻棘的尖端 上颌标志点 7个 30 上颌标志点 6个 后鼻棘点 PNS 硬腭后部骨棘之尖上齿槽座点 A 前鼻棘与上齿槽缘间的最凹点上齿槽缘点 Spr 上牙槽突的最前下点上中切牙点 U1 上中切牙切缘之最前点 31 Or orbitale眶点 眶下缘最下点 32 翼上颌裂点 Ptm 翼上颌裂轮廓最下点 33 前鼻棘 ANS 前鼻棘之尖端 34 后鼻棘 PNS 硬腭后部骨棘之尖 35 上齿槽缘点 Spr 上牙槽突的最前下点 36 上齿槽座点 A 前鼻棘与上齿槽缘间的最凹点 37 UI Upperincisor上中切牙切端 38 注意 由于骨密度较低 ANS点和A点的定位较困难 39 3 下颌标志点 10个 髁顶点 Co 髁突影像最上点关节点 Ar 颅底下缘与下颌髁突颈后缘之交点下颌角点 Go 下颌角后下点颏下点 Me 颏部之最下点颏前点 Pog 颏部之最前点颏顶点 Gn 颏下点与颏前点之中点下齿槽座点 B 颏前点与下齿槽缘之间的凹点下齿槽缘点 Id 下牙槽突的最前上点下中切牙点 L1 下中切牙切缘之最前点D点 下颌体骨性联合部之中心点 40 髁顶点 Co 髁突最上点 41 关节点 Ar 颅底下缘与下颌髁突颈后缘之交点 42 Go 下颌角点 下颌角的后下点 下颌支平面与下颌角平面交角之分角线与下颌角的交点 43 Po 颏前点 颏部最突点 44 下齿槽缘点 Id 下牙槽突的最前上点 45 下齿槽座点 B 颏前点与下齿槽缘之间的凹点 46 下中切牙切端 LI 47 颏下点 Me 颏部之最下点 48 颏顶点 Gn 颏前点与颏下点之中点 49 D点 下颌体骨性联合部之中心点 50 软组织测量标志点 12个 额点 G 额部之最前点眼点 E 睑裂的皉点软组织鼻根点 Ns 软组织侧面上相应之鼻根点鼻尖点 Prn 鼻尖之最前突点鼻下点 Sn 鼻小柱与上唇之连接点上唇缘点 UL 上唇粘膜与皮肤的连接点上唇缘点 LL 下唇粘膜与皮肤的连接点上唇突点 UL 上唇的最突点上唇突点 LL 下唇的最突点软组织颏前点 Pos 软组织颏部之最前点软组织颏下点 Mes 软组织颏部之最下点咽点 K 软组织颈部与咽部的连接点 51 52 1 基准平面 头影测量中相对稳定的平面SN平面 前颅底平面 由蝶鞍点与鼻根点的连线组成FH平面 眼耳平面 由耳点与眶点的连线组成Bolton平面 Bolton点与鼻根点连线 常用头影测量平面 53 基准平面 SNplane 前颅底平面 由蝶鞍点与鼻根点的连线组成 54 基准平面 FHplane 眼耳平面 由耳点与眶点的连线组成 55 基准平面 Bolton平面 由Bolton点与鼻根点的连线组成 56 基准平面 57 2 测量平面 腭平面 PP 由前鼻棘点与后鼻棘点的连线组成全颅底平面 Ba N 颅底点与鼻根点的连线合平面 OP 解剖合平面 第一磨牙咬合中点于上下切牙间中点连线 功能合平面 6及乳4或4的合接触点下颌平面 MP 颏下点与下颌角下缘的切线通过下颌骨下缘最低点的切线下颌角点与颏顶点的连线 Go Gn 下颌枝平面面平面 N Pog 由鼻根点与颏前点的连线组成Y轴 S Gn 蝶鞍点与颏顶点的连线组成 58 测量平面 腭平面 PP 由前鼻棘点与后鼻棘点的连线组成 59 测量平面 全颅底平面 Ba N 颅底点与鼻根点连线 60 全颅底平面 61 合平面 OP 1 第一磨牙咬合中点与上下切牙间中点连线 2 功能牙合平面 第一恒磨牙及第一乳磨牙或第一前磨牙的牙合接触点 62 测量平面 下颌平面 MP 1 通过颏下点于下颌角下缘相切的线 63 测量平面 下颌平面 MP 2 下颌下缘最低点的切线 64 测量平面 下颌平面 MP 3 下颌角点与下颌颏顶点间连线 65 下颌平面 MP 1 颏下点与下颌角下缘的切线2 通过下颌骨下缘最低点的切线3 下颌角点与颏顶点的连线 Go Gn 66 测量平面 下颌支平面 RP 下颌升支及髁突后缘的切线 67 测量平面 面平面 NP 鼻根点与颏前点连线 68 测量平面 Y轴 蝶鞍中心与颏顶点连线 69 2 软组织测量平面 审美平面 E线 通过鼻尖与颏部最凸点的切线 70 常用硬组织测量项目 正常值的确定 前提 71 头影测量分析目的 确定牙和颌位的理想位置 制定可行的矫治方案 72 每一个项目有特定意义说明相应结构的特征或生长变化趋势 必须综合的评价各项测量指标 才能明确畸形机制 作出正确诊断 73 上下颌骨的常用测量项目 上齿槽座角 SNA 前颅底平面与鼻根点和上齿槽座点连线所形成的后下交角下齿槽座角 SNB 前颅底平面与鼻根点和下齿槽座点连线所形成的后下交角上下齿槽座角 ANB SNA与SNB之差 74 下颌平面角 MP FH 下颌平面与FH平面的交角Y轴角 蝶鞍中心点与颏顶点连线与眶耳平面之前下交角面角 NPog FH 面平面与眶耳平面相交的后下交角 75 上中切牙 前颅底平面角 U1 SN 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的前下交角下中切牙 下颌平面角 L1 MP 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的后上交角上下中切牙角 U1 L1 上下中切牙长轴的交角上前面高 N ANS 以FH为参照 N点和ANS点两点间的垂直距离 76 测量内容 SNAangle 反映上颌相对颅骨的前后位置 77 测量内容 SNBangle 反映下颌相对颅骨的前后位置 78 测量内容 ANBangle 反映上下颌骨相对颅骨的相互位置 79 基准平面 NP 面平面 FH 面角 反映下颌的突缩程度 此角越大则下颌 相对突度越大 80 测量内容 NA PA 颌凸角 反映上颌相对整个侧面的关系 此角越大则上颌 相对突度越大 81 测量内容 Y轴角 反映颏部的突缩 也代表面部生长发育方向 此角越大则颏部 颏部后缩 82 测量内容 MP FH下颌平面角 反映1 下颌体陡度2 下颌角大小3 面高度 短面型 长面型 83 测量内容 ANS Ptm 上颌长 翼上颌裂点与前鼻棘点 84 测量内容 S Ptm 上颌位置 上颌后界与S的位置关系 85 测量内容 Co Pog 下颌长 髁突后缘切线与颏前点切线在下颌平面上垂足间的距离 86 测量内容 S Co 下颌位置 87 测量内容 上下前牙常用测量项目UI SNangle 88 测量内容 LI MPangle 此角越大则下前牙 唇倾度大 89 测量内容 U1 NA 上切牙对于前颅底的相对倾斜度 90 测量内容 U1 NAdistance U1 NA距 91 测量内容 L1 NBangle 92 测量内容 L1 NB距 93 测量内容 U1 L1angle 反映上下前部牙弓的突度 94 测量内容 MP SNangle 与下颌平面角类似 95 面部高度测量项目 全面高 N ME 从前鼻棘至颏下点的距离上面高 N ANS 以FH为参照 ANS点和ME点两点间的垂直距离下面高 ANS ME 以FH为参照 ANS点和ME点两点间的垂直距离 96 常用的头影测量分析法 97 Tweed分析法 测量由眶耳平面 FH 下颌平面 MP 下中切牙长轴延长线所组成的代表面部形态结构的颌面三角形 98 99 意义 FMIA为65 是建立良好面形的重要条件正畸治疗主要依靠改变下中切牙的位置和倾斜度来完成以下颌分析为依据 100 Wits分析法 BO AO BO AO 101 THANKS 102 测量内容 PP FH 103 测量内容 Y轴角 反映颏部的突缩 也代表面部生长发育方向 104 测量内容 Npg FH 面角 105 测量内容 U1 SNangle 106 测量内容 L1 MPangle 107 测量内容 U1 L1angle 反映上下前部牙弓的突度 108 测量内容 Ptm A 上颌长 109 测量内容 Ptm S 上颌位置 110 测量内容 S Go后面高 111 测量内容 Go Co下颌支长 112 测量内容 Go Pg 下颌体长 113 测量内容 N ANS上面高 114 测量内容 ANS Me下面高 115 测量内容 U1 PP距 116 测量内容 U6 PP距 117 测量内容 L1 MPdistanse 118 测量内容 L6 MPdistanse 119 Wits分析法 BO AO BO AO 120 Tweed三角 FMA IMPA FMIA FMA FMA FMIA FMIA IMPA FMIA Tweed应用此三角分析得出美国白种正常牙合儿童 FMIA均值为65 此角是建立良好面型的良好条件 121 ThankYou TheEnd 122 常用平面 眶耳平面 FH 前颅底平面 SN 审美平面 EP 下颌平面 MP 123 常用角度 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