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械通气的气道管理 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ICU李正艳 1 机械通气的气道管理 良好的气道管理机械通气成功的关键 2 机械通气与呼吸道的连接 有创通气 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 经口插管 经鼻插管 气管切开无创通气 面罩或鼻罩 3 机械通气的气道管理 人工气道的位置管理 Securingartificialairway 气囊的管理 Cuffcaring 气道温湿化 Humidificationartificialairway 胸部理疗 chestphysiotherapy 分泌物吸引 Suction 感染 VAP 的预防 4 人工气道的位置管理 1 插管后立即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相同 观察胸廓运动是否对称 以防插管滑入支气管内 造成单侧肺气肿或肺不张 或者插管脱出气管2 拍胸片 插管位置应位于左右支气管分叉即隆突上2 3 处 5 人工气道的位置管理 3 记录插管外露长度并作醒目标记 经常检查 严格交接班 经口插管者应从门齿测量 经鼻插管者应从外鼻孔测量 成人OETT22 2cmNETT27 2cm儿童 婴幼儿OETT12 age 4cm NETT15 age 4cm 6 人工气道的位置管理 4 妥善固定气管导管 双固定 或用固定支架 防止患者自行拔管 清醒的患者 应做好心理护理 躁动患者及时应用镇静剂并用约束带固定手脚 需长时间人工气道时 应及时改为鼻腔插管或气管切开 7 人工气道的位置管理 5 体位头部位置稍后仰 每1 2小时侧卧 平卧交替变换体位 呼吸机管道不要牵拉过紧 应使管道随病人而变动 或将呼吸机管道暂时脱开后翻身 以免导管被呼吸机管道牵拉脱出 8 人工气道的位置管理 6 选择合适的专用牙垫 应比导管略粗 避免病人咬扁导管或咬伤舌头 影响气道通畅 9 10 11 12 人工气道的位置管理 7 气管切开时固定寸带松紧要适宜 以一指为宜 每班检查 及时予以调整 注意颈部血气肿吸收和全身水肿消失后寸带变松 患者剧烈咳嗽 活动时 极易使导管脱出气管 13 14 15 人工气道的脱管及处理 气管导管自气道内脱出是人工气道护理的严重并发症 处理不及时会危及病人生命 特别是无自主呼吸而应用机械通气或窦道未形成期间 更应引起高度重视 16 人工气道的脱管及处理 导管自气管内脱出或滑出气道后 病人会突然发出声音 出现呼吸困难 紫绀 氧和下降 心律失常 血压下降 双肺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如导管滑至气管切开处皮下组织 机械通气时 颈面部迅速皮下气肿 同时呼吸机气道峰压增高发出报警声 17 人工气道的脱管及处理 导管脱出后应立即做以下处理 1 无自主呼吸者立即将导管拔除 给面罩加压人工呼吸术 气管切开口用油纱封住 有自主呼吸者给氧气吸入 密切观察病情和SO2变化 18 人工气道的脱管及处理 2 给紧急口腔气管插管 插管深度应超过气管切开切口处 3 气管切开患者 如局部已形成窦道 重新置管较容易 若窦道未形成 可用弯血管钳于切口处插入气管并撑开气管 将导管重新置入 19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 20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 气囊的作用 封闭气道固定气管套管 保证潮气量防止误吸 21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 气囊的种类 低容高压 高容低压 等压气囊气囊对气管壁的压力取决于 气囊的基础容量 气囊壁厚度 气囊材料的顺应性 22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 气囊定时放气是不需要的 1 气囊放气后 1h内气囊压迫区的粘膜毛细血管血流也难以恢复 5 10min放气就不可能恢复局部血流 2 机械通气时气囊放气易导致肺泡通气不足 但非常规性的放气和调整 仍十分必要 3 高容低压气囊不易造成气管粘膜损伤 23 最佳充气量 长期机械通气者 气囊的压力保持在18 5mmHg 25cmH2O 以下 低于毛细血管灌注压8岁以下儿童用无气囊的的气管导管 以降低对气管内壁的损害 最佳气囊充气量 8 10ml 指捏法判断 硬度如口唇鼻尖额骨最小闭合技术和最小漏气技术 24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 最小闭合技术 即气囊充气后 吸气时恰好无气体漏出 方法 将听诊器置于患者气管处 边向气管内注气边听漏气声 直到听不到漏气声 然后抽出0 5ml气体时 又可听到少量漏气声 再注气 直到吸气时听不到漏气声为止此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气囊对气管壁的损伤 不易发生误吸 不影潮气量 25 26 27 放气囊指征When 评价气囊的漏气情况清除气囊上分泌物评价气管的扩张情况允许病人发声 28 放气囊的方法How 充分吸引气道和口腔分泌物两人配合 1 降低床头简易呼吸器吸气相放气 2 一人放气一人同时进行气管内吸引 29 放气囊的方法How 作用原理 患者吸气末时 用力挤压简易呼吸器 在肺充气膨胀的同时放气囊 患者呼气 借助于胸廓的弹性回缩 产生较大且快的气流 将滞留物冲到气囊上 阻止气囊上分泌物返流入气道 再经口 鼻腔吸出 30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 注意患者进食时或口鼻腔冲洗时 应将气囊充分充气 并让患者半卧 以免误吸或食物向气道内返流 松气囊或拔管前一定要充分吸净口鼻腔分泌物 31 三 气道温湿化 1 湿化生理气道湿化和防护机制 32 33 34 气道温湿化 气道湿化的重要性如果吸入气体湿化不足 粘稠的痰液更易积聚于支气管内 严重妨碍通气功能 使氧疗效减低 同时可导致吸入气体在肺内分布不均 通气 血流比例失调 加重缺氧 有实验证明 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 故有效的气道湿化是保证呼吸道通畅 预防肺部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 35 人工气道常用的湿化方法 1 蒸汽加湿和雾化加湿 呼吸机 2 超声雾化和氧气雾化3 吸湿性冷凝湿化器或温湿交换器 人工鼻 4 气管内直接滴注 36 蒸汽加湿 机理 通过水加温后产生蒸汽 混进吸入气中 达到加温加湿的作用 呼吸机有加热湿化蒸发器和加热导线型湿化器两种湿化系统 37 38 蒸汽加湿 加热导线型湿化器 MR850呼吸机湿化器 通过螺旋加热导线加温加湿 减少冷凝水 体温探头显示温度和湿度 自动加水 减少污染机会效果 吸入22 50 的室内空气 湿化后达37 100 39 40 雾化加湿 呼吸机吸气管路中连接一雾化器机理 利用射流原理将水滴撞击成微小颗粒 悬浮在吸入气流中输入呼吸道 达到湿化的目的 以压缩气体为动力 喷出的气体由于减压和蒸发效应 其温度明显降低 无气道加温的作用 41 42 雾化加湿 雾化气流来源于所调潮气量以外的部分 在雾化时实际供给病人的潮气量大于所调的潮气量 长时间应用可造成过度通气 所以 在应用雾化吸入时要适当减少预调的潮气量 主要用于药物治疗雾化 43 氧气雾化 利用射流原理将药液撞击成微小雾粒 1 3um 流速0 2 0 3ml min 氧气流量6 8升 分 雾化量10升 时 满足生理需要 药液直接雾化 一人一用便于消毒隔离 44 超声雾化 是利用超声波将雾化剂击散为雾滴 5um 无法加温目前观点小雾量 短时间 间歇雾化法每2 4h雾化5 10min 不宜接于呼吸机 可用于停机时人工气道的雾化 45 气管内直接滴注 争议很多气管内滴入是一种传统的气道湿化方法 许多研究从不同角度证明了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对病人不但没有明显的有利作用 而且有着不可忽略的有害作用和潜在的危险 46 气管内直接滴注 间断推注湿化法持续滴注湿化法适用于停机时人工气道的湿化 47 吸湿性冷凝湿化器 HCH HCH俗称人工鼻 连于气管套管外部 通过吸收呼出气的热度和水分 呼出气温度通常大于35度 湿度可达100 在下次吸气时释放 24小时更换一次 勿长时间应用 积水过多导致气道阻力增加及被痰液污染后细菌繁殖 48 49 50 细菌过滤器 51 52 气道湿化液的选择 1 0 45 的盐水加敏感抗生素 地塞米松 糜蛋白酶等 2 无菌蒸馏水3 1 5 SB 蒸馏水150ml 5 SB50ml 4 0 45 盐水 53 湿化量及湿化适度标准的确定 一般湿化液200 500毫升 日 痰液的粘稠程度和引流是否通畅是衡量湿化是否合适的可靠指标 吸痰时要根据痰液的黏稠度调整气道湿化 54 湿化效果的判断 国际标准 湿化满意 痰液稀薄 能顺利吸出或咳出 导管内无痰栓 听诊无干鸣音或大量痰鸣音 呼吸道通畅 病人安静 湿化过度痰液过度稀薄 需不断吸引 听诊气道内痰鸣音多 病人不断咳嗽 烦躁不安 人机对抗 可出现缺氧性紫绀 SPO2下降及心率血压改变 55 湿化不足 痰液粘稠 不易吸出或咳出 听诊气道内有干鸣音 导管内可形成痰痂 病人可出现突然的吸气性呼吸困难 烦躁 紫绀 SPO2下降等 气道湿化不良容易引起出血 感染 湿化效果的判断 国际标准 56 湿化量及湿化适度标准 痰液的分度 度分法 度 稀痰 如米汤或泡沫样 吸痰后 玻璃接头壁上无痰液滞留 提示要适当减少气道湿化 度 中度黏痰 痰液外观较 度黏稠 吸痰后有少量痰液滞留在玻璃接头内壁易被水冲洗干净 此表示气道气道湿化较满意 57 湿化量及湿化适度标准的确定 度 重度黏痰 痰液外观明显黏稠 常呈黄色 吸痰管常因负压过大而塌陷 玻璃接头内壁上滞留大量痰液 且不易被水冲净提示气道湿化严重不足 或伴有机体脱水需加强气道湿化 必要时加大输液量 护士应根据痰液的稀稠找出每日湿化的最佳量 58 四 胸肺物理治疗 59 采用规范的护理程序 通过对胸肺情况评估 雾化吸入 扣背 振肺 咳嗽运动 体位引流 吸痰等物理措施来保证机体维持正常的肺通气和肺换气的一种临床护理方法 由经培训的物理理疗师完成 胸肺物理治疗 60 胸肺物理治疗 叩拍法 percussion 原理 一般认为叩拍力可通过胸壁传到气道 将支气管壁上的分泌物松解 然后随病人咳嗽排出体外或吸出 传统方法 患者侧卧 护士手呈空心掌 从肺底由外向内 由下向上拍背 左右侧卧位各1次目前方法 肋缘下双手交替扣击操作 每侧5 10分钟左右频率1 2次每秒 2 3次 日 61 62 胸肺物理治疗 挤压振动法原理及方法当患者呼气时 医者用双手挤压其胸廓并振颤使粘着在气管壁上的痰液脱落 并使病人充分呼气 加速呼气流速 从而可将末梢支气管内的痰液冲向大气管内 促使痰液排出 振颤频率为3 5次 s 对清醒和COPD病人效果好 63 胸肺物理治疗 叩拍振颤仪 G5振动排痰机 机理 抖开 肺泡 利用物理定向扣击对胸肺产生两种作用力 一种是垂直力 帮助支气管肺泡粘膜表面粘液及代谢物起松动 另一种水平力 促使已液化的支气管肺泡粘液按一定的方向排出体外 从而降低气道阻力 增大呼吸面积 64 叩拍振颤仪 G5振动排痰机 方法 患者半卧 侧卧或仰卧位 叩击顺序为背部 脊柱 胸骨 每侧叩击时间5 10min 次 3 4次 频率10 20 30圈 s CPS 注意叩击柄上箭头始终向着气管 并在痰多的部位稍作停留 研究表明 振动排痰可改善氧合 提高肺泡Cst 65 66 胸肺物理治疗 充气法 膨肺法 简易呼吸器 1 3VT 慢捏慢放3次 停3秒 快速放开 吸痰 反复6次 注意BP 两人 一人同时震动排痰 体位引流法深呼吸运动有效咳嗽 67 五 分泌物吸引的管理 68 气管内吸引 新观点定时听诊 按需吸痰密闭吸痰无菌吸痰 69 气管内吸引 新观点定时听诊 按需吸痰密闭吸痰无菌吸痰 70 安全 适时 有效吸痰 71 气管内吸引的管理 1评估吸痰时机 1 床旁听到或肺部听诊有痰鸣音 2 患者咳嗽或有呼吸窘迫 3 呼吸机气道压力监测持续报警 4 氧分压或氧饱和度突然降低 5 清醒病人自诉有痰 6 胸肺物理治疗和雾化吸入后 72 气管内吸引的管理 吸痰前后应听诊双肺呼吸音 确保吸痰效果 听诊双肺呼吸音应作为ICU护士的基本功 73 气管内吸引的管理 2安全吸痰 1 预充氧吸痰前后给予吸纯氧2 3min 或加大氧流量或简易呼吸器膨肺 2 开放式和密闭式吸痰 3 控制吸引负压 4 吸痰管的选择 5 插管深度 勿过深 6 吸痰时间和方法 74 吸痰时根据痰液的粘稠度调整气管内滴药的量 吸痰时应动作轻快 吸引负压不得超过6 67Kpa吸痰时应注意吸痰管是否插入顺利 遇有阻力应分析原因 不可粗暴操作 吸痰注意事项 75 吸痰时除要求无菌操作 正规手法外增加一条听 吸痰声音 声音较响时的位置痰多粘稠 应稍停顿 充分吸引 撕裂声 气管内有干燥分泌物水泡声 分泌物稀薄且较多仆仆声 分泌物成片状 吸痰注意事项 76 吸痰方法的改进 吸痰的手法 吸痰时应由浅入深 带负压边吸边插入 避免将外部气道的较污染的痰液带入气道深部造成污染 或将气道的痰痂带入气道内 避免了在进入气道后松开关闭负压的一刹那负压过大造成气道粘膜的损伤 77 吸痰深度的改进 吸痰管插入的深度以不刺激气管隆突为宜 避免盲目插管反复刺激气管隆突处造成隆突处的损伤 出血 提倡在纤支镜下有效的吸痰 78 气管内吸引的管理 严格无菌操作 待气管如血管 吸痰戴无菌手套 吸痰管一次性应用先气道后口腔 气道护理用物专人专用吸痰时严密观察氧和 SO2低于85 时 立即停止吸痰 及时吸氧或接呼吸机 SO2回升至90 后再吸 79 表1非预充氧与预充氧吸痰对PaO2和SaO2的影响与吸痰前比较 P 0 05 80 表2非预充氧与预充氧吸痰对PaCO2和pHa的影响1 与吸痰前比较 P 0 05 81 表3非预充氧与预充氧吸痰对PvO2和SvO2的影响1 与吸痰前比较 P 0 05 2 与非预充氧组吸痰前比较P 0 05 82 吸痰后5min对PaO2和SaO2以及PvO2和SvO2的影响 83 84 85 EVAC 封闭吸痰系统 86 强调吸痰前洗手戴手套 手部清洁是预防医院获得性肺炎较简易而有效的措施 87 七 人工气道感染的管理和V 的预防 88 感染的管理和 的预防 70 的机械通气病人上机 2天即发生VAP ICU病人50 死于VAP或死亡原因与VAP有关 由误吸引起肺炎为10 77 并常在气管切开后72 内发生 平卧是引起误吸的最危险因素 89 感染的管理和 的预防 对机械通气患者提倡半卧位姿势 鼻饲时 头部应抬高30 40 至少保持1h 用小号胃管少量持续喂养或将胃管置入空肠 可减少胃内容物的反流应用螺旋鼻胃肠管 液囊鼻胃肠管 PEG 内镜下胃造瘘 每7 15天更换胃管 据报道 胃管留置7天以上 医院获得性鼻窦炎 NS 发生率90 而NS与VAP存在明显相关性 NS是VAP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90 感染的管理和 的预防 2 充分吸引口咽部及气囊上方的滞留物 0 01ml口咽分泌物含有106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阀门检修专业试题及答案
-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6届高三上学期九月调研考试政治(含答案)
- 广告专业综合试题及答案
-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下册期末英语试题(含答案无听力原文无听力音频)
- 茂名阳台花园施工方案
- Unit 1 Wish you were here单元检测(含解析) 译林版(2019) 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
- 物流运输合同协议
- 禁毒宣传进校园安全教育
- 2024-2025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市铁路第一中学高一生物联考试题
- 矿山生态修复监理工作资料编制内容和要求、施工监理主要工作程序框图、工程施工与监理表式
- 药店药剂师专业劳动合同
- 小菜园租赁合同范本
- GB/T 44140-2024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站定日镜技术要求
- DL-T1342-2014电气接地工程用材料及连接件
- 个人资金转账合同模板
- 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疾病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 心理社交功能评估表
- 《征兵入伍应征公民体格检查标准条文释义》
- 20G520-1-2钢吊车梁(6m-9m)2020年合订本
- 电梯维护保养规则(TSG T5002-2017)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