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出神经系统概论.ppt_第1页
传出神经系统概论.ppt_第2页
传出神经系统概论.ppt_第3页
传出神经系统概论.ppt_第4页
传出神经系统概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1 第一节概述 2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 周围神经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神经系统的分类 3 一 传出神经系统的解剖学分类 传出神经 自主神经 运动神经 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 4 传出神经分类模式图 Ach 乙酰胆碱NA 去甲肾上腺素 5 二 按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分类 1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 末梢释放的是去甲肾上腺素 2 胆碱能神经 末梢释放的是乙酰胆碱 6 7 神经传递的模式 1 自主神经有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之分 中途有神经元的更换 2 运动神经直接到达效应器 3 药物作用的方式 影响递质和直接作用于受体 8 第二节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 9 一 传出神经的突触结构 交感神经末梢分为许多细微的神经分支 其分支都有连续的膨胀部分 呈稀疏串珠状 称为膨体 varicosity 每个神经元约有3万个膨体 膨体内有线粒体 每一个膨体内约有1000个囊泡 囊泡内可合成递质 贮存递质 10 突触 节前纤维与次一级神经元的连接 神经末梢与效应器的连接 突触是传出神经系统完成传递信息的重要结构 突触由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 11 突触前膜 神经末梢靠近间隙的细胞膜称突触前膜 前膜是神经递质合成 贮存 释放的部位 突触后膜 效应器或次一级神经元靠近间隙的细胞膜称突触后膜 后膜上有与递质相结合的受体 突出前膜上也存在受体 12 突触间隙 synapticcleft 前膜与后膜间的空隙 间隙宽约有15 1000nm 间隙内存在有递质及灭活递质的酶 13 14 二 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 递质 transmitter 从神经末梢释放的一种传递神经冲动的化学物 能与受体结合产生效应 递质是由神经末梢膨体内合成 贮存 前膜释放 释放的递质与受体结合产生效应 或被酶所灭活 15 去甲肾上腺素 NA 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 乙酰胆碱 Ach 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运动神经末梢 传出神经系统递质 16 一 NA的生物合成 贮存 释放和消失过程 1 NA的合成 囊泡 胞浆 酪氨酸 多巴胺 羟化酶 多巴脱羧酶 多巴 多巴胺 酪氨酸羟化酶 NA 肾上腺素 苯乙醇胺氮位甲基转移酶 17 2 NA的贮存NA与ATP和嗜铬颗粒蛋白结合 贮存于囊泡中 一个囊泡内约含有10000分子的NA 18 3 NA的释放 1 胞裂外排 exocytosis 当神经冲动到达末梢时 Ca2 进入末梢 降低胞浆粘稠度 促进囊泡向前膜移动 囊泡与前膜融合 形成裂孔 NA排入突触间隙 19 2 量子化释放 quantalrelease 每一个 量子 相当一个囊泡的释放量 一个 量子 释放不引起动作电位 数百个 量子 释放才引起动作电位的产生及效应 3 其他机制 从囊泡中溢出 无效应 药物置换出NA 产生效应 20 1 摄取 uptake 摄取 1 uptake 1 或神经摄取 neuroalup take 或摄取贮存型 释放到间隙的NA约有75 90 被神经末梢摄取到囊泡内贮存重新利用 主动转运胺泵 4 NA的消失 21 摄取 2 uptake 2 或非神经组织摄取 non neuroalup take 或摄取代谢型 心肌 血管 肠道平滑肌摄取NA 摄取的NA很快被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和单胺氧化酶MAO代谢 22 2 灭活 摄取 1的NA 部分末进入囊泡可被胞质中的线粒体膜上的单胺氧化酶 MAO 破坏 摄取 2的NA被细胞内的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 COMT 和MAO所破坏 3 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产生效应 在体内维持时间短的原因 主要原因是大部分被回收 再摄取 其次是被COMT MAO所破坏 23 24 二 Ach的生物合成 贮存 释放及消失过程 1 Ach的合成 25 2 Ach的贮存Ach合成后进入囊泡 与囊泡内的ATP及蛋白结合 贮存于囊泡中 每一个囊泡内约含1000 50000分子的Ach 26 3 Ach的释放胞裂外排和量子化释放 4 Ach的消失Ach释放到间隙后 被间隙内的乙酰胆碱酯酶 AchE 所水解 每一分子的AchE1min内可水解105分子Ach 27 28 传出神经按递质分类1 胆碱能神经 cholinergicnerve 下列神经均属于胆碱能神经 1 全部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2 全部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3 运动神经 4 极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汗腺 骨骼肌血管 复习 29 2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时神经末梢能释放NA的神经 包括 绝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30 三 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 一 受体命名根据递质与受体结合的不同分为 1 胆碱受体 acetylcholinereceptor 能选择性与Ach相结合的受体 2 肾上腺素受体 adrenoceptor 能选择性与NA AD相结合的受体 注意和NA能神经比较 31 1 胆碱受体分两类 1 M胆碱受体 毒蕈碱受体 Muscarinereceptor M受体 主要分布在节后胆碱能神经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 二 传出神经系统受体亚型 32 M1受体 中枢皮质 海马 中枢兴奋突触前膜 激动时抑制Ach释放神经节 神经节除极化胃粘膜壁细胞 胃酸分泌 胃肠活动瞳孔括约肌 睫状肌 收缩M2受体 中枢 突触前膜 激动时抑制Ach释放心脏 窦房结 心房 房室结 心室 负反馈 33 M3受体 外分泌腺 汗腺 唾液腺分泌增加胃肠及支气管平滑肌 膀胱逼尿肌 兴奋收缩 血管平滑肌 扩张中枢 抑制 34 M受体小结M受体 激动时腺体 汗腺 唾液腺 胃腺 呼吸道腺体的分泌增加 眼睛 缩瞳 睫状肌收缩 视远物不清 降低眼内压 胃肠平滑肌 收缩 蠕动增加 括约肌松弛 膀胱逼尿肌 收缩 蠕动增加 括约肌松弛 支气管平滑肌 收缩 心脏 抑制 心收缩力 传导速度 心率均减弱 平滑肌 35 不慎误食毒蘑菇中毒的病人 有什么症状 平滑肌 眼 腺体 心脏 36 毒蕈碱 muscarine 经典M胆碱受体激动药毒蕈碱中毒症状 流涎 流泪 恶心 呕吐 头痛 视觉障碍 腹部绞痛 腹泻 支气管痉挛 心动过缓 血压下降和休克等 治疗 每隔30min 肌内注射1 2mg阿托品 37 2 N胆碱受体 烟碱受体 Nicotinereceptor N1 NN 受体 神经节N2 NM 受体 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 38 M受体和N受体的分布 39 2 肾上腺素受体分为两种 1 受体 分为 1和 2受体 1受体激动时 皮肤 粘膜血管及内脏血管收缩胃肠平滑肌松弛瞳孔开大肌收缩 扩瞳 40 突触前膜 激动时负反馈抑制NA的释放 2受体突触后膜 皮肤 粘膜血管收缩 胃 肠平滑肌松弛 脂肪分解 中枢 兴奋交感中枢的抑制性神经元 抑制外周交感神经活性 注意 41 2 受体 1受体激动时 心脏的全面兴奋 三正作用 CO增加脂肪分解肾素分泌平滑肌松弛 弱 42 2受体 激动时支气管平滑肌舒张冠状血管 骨骼肌血管扩张糖原分解平滑肌松弛 弱 43 3受体主要分布在脂肪细胞 突触前膜 3受体 激动时促进NA释放 中枢 3受体 激动时交感神经活性增加 正反馈 44 3 多巴胺受体 DA 1 D1受体 肠系膜血管 肾血管 冠状血管扩张 2 D2受体 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 兴奋引起呕吐 中脑边缘系统 兴奋引起精神失常 黑质纹状体 兴奋引起震颤麻痹 下丘脑垂体 兴奋引起内分泌紊乱 抗休克临床价值 45 递质 药物与受体结合后 如何产生生物效应 至今了解较少 目前认为存在几种偶联方式 1 受体与离子通道的偶联N2受体属于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 N2受体是一种脂蛋白 分子量为25万 由4种5个亚基组成 包括两个 亚基 一个 亚基 一个 亚基和一个 亚基 三 受体反应的分子机制 46 N2烟碱受体结构示意图2个 单位各有一个Ach结合点 两者都结合1分子Ach后 钠离子通道开放 细胞除极兴奋 47 2 受体与酶的偶联 1 M受体与G 蛋白 鸟苷酸结合调节蛋白 偶联 M受体激动后 通过G 蛋白激活磷脂酶C phospha LipaseC 增加三磷酸肌醇 IP3 和二酰基甘油 DAG 的形成产生一系列的生物效应 48 磷脂酰肌醇系统 49 50 2 1受体与兴奋性G 蛋白 Gs 偶联 通过Gs激活磷脂酶C D A2 增加第二信使IP3和DAG的形成 产生作用 3 2受体与抑制性G 蛋白 Gi 偶联 通过Gi抑制腺苷酸环化酶 使cAMP减少而产生作用 4 受体与 Gs 偶联 通过Gs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使cAMP增加而产生作用 51 第三节传出神经系统的生理效应 52 53 54 55 56 归纳 57 传出神经系统的生理效应 多数器官组织都受胆碱能神经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的双重支配 两者的效应多互为拮抗 胆碱能神经兴奋时 表现为机体的休整状态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时 主要表现为机体的应急状态 58 同一器官上 作用大多相互对抗 在中枢的调节下 功能既对立又统一 两类神经同时兴奋 显现占优势的神经效应 心血管系统交感神经胃肠道 眼 腺体副交感神经 优势N 59 第四节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方式及分类 60 基本作用 激动药拮抗药激动药拮抗药影响递质合成影响递质的转运和贮存影响递质的转化 直接作用 胆碱受体 肾上腺素受体 间接作用 61 药物直接与胆碱受体或肾上腺素受体结合 产生的效应与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的效应相似 称为拟似药或激动药 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不产生或较少产生拟似递质的作用 并妨碍递质与受体结合 从而产生递质相反的作用 称为阻断药或拮抗药 1 直接作用于受体 62 2 影响递质 1 影响递质的生物合成 很少 宓胆碱 甲基酪氨酸 2 影响递质的转化 AchE抑制药新斯的明 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 阻碍Ach的水解 63 3 影响递质释放 促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