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估系统毕业论文.doc_第1页
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估系统毕业论文.doc_第2页
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估系统毕业论文.doc_第3页
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估系统毕业论文.doc_第4页
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估系统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分类号:TP311 单位代码:10422密 级: 学 号:Z0843048252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 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估系统College Teachers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作者姓名 冯华 专 业 软件工程 指导教师 李学庆 教授 2009年10月10日原创性声明和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2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I第1章 绪论11.1系统开发背景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21.3解决主要问题41.4本文的主要工作41.5论文的组织结构5第2章 系统需求分析62.1系统概述62.2系统目标和解决的问题72.3系统需求问题描述82.3.1系统功能性需求82.3.2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21第3章 系统的概要设计223.1系统设计目标和原则223.1.1系统设计目标223.1.2系统设计原则223.2系统技术架构设计243.2.1安全架构253.2.2用户级别设置263.2.3权限控制总体设计273.2.4.控制算法描述273.3系统功能架构28第4章 详细设计304.1系统建模304.1.1系统静态结构304.1.2系统动态结构314.2系统模块设计334.2.1终端(学生评估)模块344.2.2评估计算模块364.2.3查询模块364.3数据库设计374.3.1数据库设计原则374.3.2数据库设计方案384.3.3数据字典384.4评估系统数据接口42第5章 系统的实现、测试与应用445.1系统总体实现445.2系统试运行及测试的主要任务535.3系统试运行及测试方式54第6章 结论57参考文献58致谢60CONTENTSChinese abstractIEnglish abstractIIIchapter 1 introduction11.1 system development background11.2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21.3 address the key issues41.4 address the key issues41.5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paper5chapter 2 system requirements analysis62.1 system overview62.2 system objectives and solve the problem72.3 system requirements description of the problem82.3.1 system functional requirements82.3.2 the system non-functional requirements21chapter 3 system design overview223.1 system design goals and principles of223.1.1 system design goals223.1.2 system design principles223.2 system technical architecture design243.2.1 security architecture253.2.2 user-level settings263.2.3 access control design273.2.4. control algorithm described in273.3 the functional structure of the system28chapter 4 detailed design304.1 modeling304.1.1 static structure304.1.2 system dynamic structure314.2 system module design334.2.1 terminal (student assessment) module344.2.2 assessment calculation module364.2.3 query module364.3 database design374.3.1 database design principles374.3.2 database design384.3.3 data dictionary384.4 assessment system data interface42chapter 5 system implementation testing and application of445.1 overall system to achieve445.2 system commissioning and testing of the main tasks535.3 system commissioning and testing methods54chapter 6 conclusion57references58thanks60iv摘 要 随着近年高校规模的迅速扩大和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水平和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估工作量逐年增加,其复杂性也不断提高。如何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己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课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育管理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全面实现教务管理网络化、信息化己迫在眉睫。开展“课堂教学评估”工作,有利于学校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全面、准确地掌握教学信息,强化教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提高教学管理的科学决策水平。“课堂教学评估”有助于教师及时获得大量的反馈信息,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从而不断充实、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提高了高校的资源共享能力,简化管理人员的录入及统计等相关工作。这使得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势在必行,开发高效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估成为当前紧迫的任务之一。目前,校园网的建立和Internet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为建立这样的系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本文针对高校具体的教学管理模式,开发了基于B/S架构的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估系统。本系统是基于Web的网络教师课堂教学评估系统,采用B/S 结构开发技术,是针对原有客户机/服务器(C/S)结构系统的缺陷而改进的新型结构,是基于服务器端开发、处理结果,客户端借助于浏览器运行,使整个校园网上的用户都可访问本系统。因而就可在多地域、任意时间段以不同身份来访问系统中的数据,大大加强了系统数据共享的能力。在开发系统的过程中,采用先进的UML面向对象技术和面向数据流进行需求分析的结构化研究方法进行分析与设计。针对系统客户端众多的特点,采用了以B/S模式,ASP.NET(C#)开发B/S界面。考虑到数据量大,处理过程复杂,数据库采用MS SQL SERVER2005。从教学评估系统的需求入手,确定了系统的模块结构,设计了教学评估系统的指标体系,对指标体系中评价因素权重使用了AHP层次分析法,AHP方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设计权重的比较好的方法,它能为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方法。我们使用UML技术设计了系统静态和动态的设计模型,使用用例图描述了系统的功能和操作者;使用类图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结构;时序图用来显示对象之间的关系,强调对象之间的消息的时间顺序,同时显示对象之间的交互,文中分析了较复杂的学员投票功能的时序图。根据数据库的规范化设计理论,设计了系统的数据库结构,在设计中通过对冗余的控制,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查询速度,论文给出了数据库关系图。经过实际使用,系统性能稳定,运行正常,满足了教学评估的基本要求,与传统手工评估方式进行比较,极大的提高了评估的效率。本系统具有友好的交互界面,对高校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关键词:教学评估;BS;指标体系;教学管理ABSTRACT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recent years, the scale of the rapid expansion and the continuing reform of the educational system to improve college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assessment of classroom teaching workload of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creases every year, its complexity is also rising.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llege teaching has become a common concern to workers in higher education issues.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Chinas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management modernization progresses, the full realization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was imminent. Carry out the classroom assessment work is conducive to school leadership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comprehensively and accurately grasp the teaching of information, strengthen education management,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saving manpower, material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to improve teaching management science and decision-making. Classroom Assessment will help a lot of feedback from teachers timely access to information, understand their own teaching situation, so as to continuously enrich, adjust the teaching content, improving teaching methods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le increasing resource sharing capabilities, simplifying the management of the entry and statistics and other related work. This makes the work of teach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networking is imperative to develop highly effective teachers in classroom teaching evaluation become urgent tasks. At present, the campus network for the establishment and popularization of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such a system provide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In this paper, the specif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management model, developed based on B / S structure of the college teachers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This system is Web-based classroom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using B / S structur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gainst the original client / server (C / S) structure, improving the systems shortcomings and the new structure is based on server-side development, processing results, the client by means of the browser running, so that the whole campus network users can access the system. And thus can be in a multi-region, an arbitrary period of time in different capacities to access the system data in the system greatly enhanced data sharing capabilitie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system, the us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UML object-oriented data stream-oriented requirements analysis and structured methodology for analysis and design. For the system, many features of the client, using to B / S mode, ASP.NET (C #) development of B / S interfac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large amount of data to deal with complicated process, the database using MS SQL SERVER2005. From the start of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needs to determine the systems modular structure designed index system of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on the target system weight of evaluation factors used in AHP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approach is a combination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design weight better way to evaluate the factors that can determine the weight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and methods. We use the UML technical design of the system static and dynamic design model, using the use case diagram describes the system functions and operators; the use of class diagram describes the static structure of the system; timing diagram used to sh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bjects, emphasizing the object of the messages between the time sequence, also show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objec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ore complex function of the students to vote timing diagram.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database design theory, design the systems database structure, through redundancy in the design of the control of the system greatly improved query speed, papers are given a database diagram. After the actual use, system performance, stability, and operating normally, to meet the basic requirements for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to compare traditional manual methods of assessment, which greatly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the assessment. The system has a friendly interface, th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aise the level of quality and management play an active role. Keyword:Teaching evaluation; B / S; index system; teaching managemen60第1章 绪论1.1系统开发背景近年来,发展中的高等教育关注重点已从规模增长转移到教学质量保证上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应对教师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和正确的评价1。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获得能力的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教师课堂教学评估已成为各高校管理教学,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课堂教学评估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课堂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因此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估,使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及时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和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课堂评估是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构建科学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估体系,对于加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评估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手段。为推进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及作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时代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需要开发“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估系统”。“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估系统”对学校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是一个重要的辅助办公管理工具。本系统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为依据,在教育部的评估指标: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指导下以教学质量评估为重点。通过课堂教学评估,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的宏观管理与指导,促进各部门重视和支持人才培养工作,推动学校自觉地按照教育规律不断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自1915第一份学生评价问卷发表以来,西方学者对课堂教学评估的研究己有80多年的历史了。20世纪60年代,教师课堂教学评估的做法还不被教师普遍接受。直至70年代,关于教师课堂教学评估的研究才有了较深入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出现了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高峰,并形成了世界性重点关注的趋势。美国高校学生评教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的柏杜教学等级评定量表(Rating Scale of Instruction 1926)的发表2。卡申(Cashin)曾研究了1300多篇关于学生评价教学的文章和书中的专章论述,其基本结论之一就是学生评教的结果是可信的和稳定的3。目前学生评教已经成为美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最受支持的评价途径之一4。课堂教学评估作为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最活跃、最具实践性的形式,由于其评价主体的特殊性,各国学者的研究重点集中体现在对课堂教学评估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两方面。我国现行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在苏联(主要是凯洛夫)教学理论的影响下建立起的一整套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的系统。这种课堂教学评价以“教师中心”、“书本中心”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确立一堂好课的标准为核心,以教师传授学生学习书本知识为重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结构大都是依据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一般是把课堂教学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结果几个要素,这几个要素的具体内容则是教学理论中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在课堂教学评价的具体体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受西方教育评价理论与方法的影响,我国的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估标准确定的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尝试,比如,在内容上,在课堂教学中认识教的重要性的同时,更加强学生的学习,开始强调主体意识,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来看待5。但在总体上未能突破原有的结构和框架,原来的问题仍然存在。课堂教学标准的制订仍没有超出苏联教学理论对课堂教学的规定,只是在评价标准的制订方面引进了定量方法,编制出了不少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目前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存在的以下问题:1.重视知识性目标的达成,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在传统的教学评价标准中,教师是否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是作为一节好课很重要的指标。而现实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往往只局限于知识性目标的达成。2.重视教师的课堂教学技巧,忽视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实际收获。目前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主要还是以教师为评价对象的,诸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结构合理”、“教学环节紧凑”、“课堂提问精炼”、“多媒体运用恰当”、“板书设计美观”、“教态自然”、“语言流畅”等等。3.重视课堂教学的难度和深度,忽视学生差异和教学的针对性,重视教师教学活动的“课堂密度”和对教学内容挖掘的“深度”,并以作为评价课堂教学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却忽视了学生之间水平上的差异,从而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几个人发言,大部分观望:少数人表演,多数人陪读”的现象,严重违背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原则。4.重视对一堂课的评价,忽视对课堂教学的总体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本来是常规管理的环节,应该在教学的自然环境中进行,与正常的教学管理活动融为一体。但现行的以“评优课”、“讲课大赛”等为主要形式的评价机制,使得这些课与平时的教学活动严重脱离。5.重视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评估。教师课堂教学评估,是指在被评教师任课班级中采取无记名民意测验的方式,由参加评教的学生、同行、专家根据评教标准,对被评议的任课教师分别打分。以往评教工作,主要是用手工录入几十万个数据,再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处理,花费精力太大,时间太长,使这项工作很难经常进行,而且评估过程中加入一些人为错误,使评估结果可信度下降。由于评教工作数据量大,准确性要求高,因此作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一部分,评教指标体系规范化、统计手段现代化,以及数据结果量化是必然的选择,通过某些手段减少偏差,提高评教结果的可信度和准确性是可行的、有效的。教学是学校最重要的工作,学校的教学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课堂教学评估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渠道6,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进和提高7,评教指标体系规范化、统计手段现代化以及数据结果量化是必然的选择,因此课堂教学评估已成为高校教务系统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8。1.3解决主要问题高校教师课程评估管理系统通过采集不同的评测用户获得不同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最终使各级教学部门准确地获得课堂教学反馈信息,以便及时指导和控制教学工作。如何根据用户需求,设计满足高校教师课程评估管理系统是本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4本文的主要工作本文分析了高校现行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估工作的实际需求和业务流程,设计和实现了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估系统。首先,本文讨论了教师课堂教学评估工作的现状和所面对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系统的业务流程,并进行了流程改进和系统化工作,分析了以学生网上评教为主体,综合教师互评和专家督导一体化的教学评估模式,进而分析系统的功能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将系统需求以流程图和用例图的形式详细说明,得到对教学评估系统需求和设计指南。在需求分析基础上,讨论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估系统架构设计。首先根据前文的系统需求提出系统设计的目标和原则,然后将架构设计分为系统技术架构和功能架构分别进行讨论。其次,进行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估系统的详细设计。根据需求分析中提出的以学生网上评教为主体综合教师互评和专家督导的思路来设计系统,并对各个模块的设计进行了描述。再次,我们在详细设计的基础上,对各个模块的实现进行了介绍,简单评估基础数据维护功能,根据教学评估系统的实际需求,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权重计算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教结果统计算法,着重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效果展示。在系统实现的最后对测试方式和测试过程进行了讨论。最后,本文对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估系统的应用情况作了简单介绍,并对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对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估系统的展望和改进建议。1.5论文的组织结构本文主要章节介绍内容如下:第一章 绪论。阐述系统开发背景、系统研究意义及研究的主要工作及结构。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阐述了系统目标和解决的问题、系统需求获取模式、系统评价模型及基本方法、系统需求问题描述、系统业务流程等内容。通过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用UML面向对象技术和面向数据流进行需求分析的结构化研究方法,进行软件结构设计,分析系统使用角色、总用例图、学生评估指标体系、系统业务流程图。第三章 系统的概要设计。阐述了系统的设计目标和原则、系统技术架构设计、系统功能架构;设计了系统的总体结构图、系统功能结构图、学生评教流程图。第四章 系统的详细设计。阐述了系统建摸、系统数据流程、数据库设计。详细分析了系统静态结构、动态结构;设计了系统类图、系统整体流程图、学生评估时序图等。第五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详细介绍系统试运行及测试的主要任务及测试的主要情况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第六章 本文的总结和展望。对本文工作进行全面总结,给出本文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指出存在不足和改进方向。第2章 系统需求分析2.1系统概述教学评估系统的需求分析从总体需求开始,确定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业务流程;然后分别对各模块内部的功能需求进行分析,确定各子模块所完成的功能;最后分析教学评估系统的指标体系的需求,确定指标体系中的权重。经认真调研和详细论证,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系统需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操作简单。各类用户(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只需用账号和密码登陆,在系统的动态提示下,点击鼠标(除提交意见建议外),即可在系统设定的权限范围内完成评价或管理任务。2评价指标体系完善。不同类型的课程授课方式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不同,评价指标体系也应有所差别。因此,系统需要设置“指标体系设置”功能模块,用于设置评价过程中所需用到的评价指标体系。除建立一般理论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还应能根据形势变化实时更改或添加新的指标体系,以解决单一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够科学、不能体现不同类型课程的特征的问题。3功能完备。系统不仅要实现课堂教学评估,为防止少部分学生(主要是因旷课太多、缺交作业太多等原因而被任课教师取消考试资格的学生)恶意给教师打低分,系统需要设置“无效问卷设置”模块,允许将这部分学生的评价设定为无效,无效的评价将不会影响最后的评价得分。4动态实时全过程管理。系统需实现对评价前的数据准备和评价通知,评价过程中的学生评分、评价后的数据统计、结果反馈等的全过程控制和管理。评价过程中,参评人数、评价分值等数据可以实时显示在管理员的客户端,这样管理员能够实现实时管理,如通知尚未参加评价的学生进行评价、设置无效问卷、屏蔽攻击教师的言论等。5保密性强。系统需要对于不同类型用户的权限给予严格控制,增强保密性。比如对于教师用户,可以查询到评价结果及对教学的意见建议,但是无法查询到每个评价者的具体评价情况及意见建议,这样评价者就可以放心如实地做出客观评价。2.2系统目标和解决的问题教师测评系统的总体设计目标就是解决以往低效率的手工填表、人工统计计算的方法,参测人员在测评期限内根据自己的空闲时间输入自己的身份登录本系统,进入对应的界面,根据程序提示为被测评教师打分,这些分数存储到相应的数据库的表中,测评结束后由管理员操作,程序自动完成各位被测教师成绩的统计汇总,并能根据条件浏览成绩。这个评价系统将突出以下特点:1.高效率的信息采集、分析和反馈系统网络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估系统不仅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收集各阶段、各方面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实现对教学各个环节的评价,而且还要及时地将教学活动的调整信息反馈到评价对象。2.完备、丰富的调节功能评价者可以利用网络评教系统制定评价计划,系统还应该可以对评价指标体系和各种评价项目的权重进行设置,使评价标准具体化、行为化,具有可测量性。3.系统简洁,易使用、易维护,适用非计算机人员使用评价系统的用户涉及学生范围广,他们都有年龄差异,掌握计算机操作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因此,系统的操作界面应该足够友好,即使对计算机操作不熟悉的用户也能在稍加培训的情况下熟练使用。4.权限设计设计中使用用户身份选择、用户名和密码限制系统涉及的各类人员的操作范围。设置权限的目的是防止参测人员进入与其无关的界面、恶意或故意、非故意修改测评结果,避免测评结果出现不公正的偏差。管理员具有最高的权限,可以进入所有的界面、数据库,可以进行本系统设计的所有操作,可以修改所有人员的密码。普通用户只能根据自己的身份、用户名和密码进入相应的测评界面,其中学生只能进入学生测评界面。5评价周期选择可以针对不同用户对评价周期的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周期。可以按月、按季度、按学期、按年进行评测。6.安全保密,可靠运行目前,网络上的各种病毒、黑客层出不穷,而系统的网络服务器上又要存放大量的数据。所以必须制定完备的备份策略,同时还要能够及时地进行安全性升级,确保数据安全。系统还需要安全高效的身份认证,权限检查等机制。7.包容性和可扩展性系统应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和服务支撑系统,在需求发生变化时系统也应该能够方便地进行调整,易于升级。8考核等级测评者按照测评表的指标内涵给出评定分数,然后由系教学秘书按学生、教师所对应的权重算出综合分,并排定等级,考核等级分为五个等级:优(测评分=90分);良(80分=测评分90分);中(70分=测评分80分);及格(60分=测评分70分);不及格(测评分60分)。最后以综合分高低排序。担任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师,其测评结果以平均值计算。2.3系统需求问题描述2.3.1系统功能性需求系统要能对教师评估进行全面的管理,必须满足如下要求:能方便的录入和修改各种评价数据;对录入的数据按照数学模型统计和分析,并能够查询;对数据可实现系统内打印;提供良好的帮助,使用户尽快的熟悉系统操作;有较好的容错能力和兼容性、移植性。1. 教师评估的过程教学考评是针对教师、教辅人员的教学工作进行定性评价与教学工作量计算,为高校职称评审、岗位竞聘、岗位津贴定级、课时津贴发放和评先选优提供重要依据。对教师评估的实施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步:(1)确定教学评估获取数据的调查对象。(2)设计调查内容,设计符合实际情况的调查表,编制调查问卷。(3)设计每项调查内容的指标和权重系数。(4)取得调查数据,通过调查对象应用网上评估得到客观的对教师评估的数据。(5)比较分析数据,得出评估结论。系统业务处理流程图如图2-1所示。图2-1 系统业务处理流程图2. 选定调查对象对教师进行评估不能以一个评价主体,一个评价标准一概而论。对教学最好的评估者,是最有机会观察教学行为及其结果的人,由于不同的评价者对教学行为及结果的观察不同,因而对同一指标,不同的评价者所赋的权重是不一样的。(1)学生评价课堂教学质量高校的学生相当于接受高等教育服务的用户,是教师工作的直接对象,他们直接参与了被评教师的教学活动全过程,学生们最了解教师在平常状态下的教学态度,敬业精神和教学水平,他们对教师满意与否最具有发言权,在此评价指标上赋予较高权重。学生与教师之间没有利益冲突,学生评价的样本量大,只要评价程序得当,评价指标设计科学,从总体上看或从平均意义上来说,学生打分还是较为公正的。但是学生的态度和心理因素也起到很大的作用,有时他们会根据个人对教师的好恶对其进行评价,有时他们对教学工作的要求、原则、标准很少掌握,对教学目标也缺乏了解,甚至有许多不正确的看法,有时会较多地从学生自身的学习是否顺利出发来看待教师的工作。所以,在实践中不能以学生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评价教师的时间,选择在期中偏后一点的时间,而不是在期末考试前夕,让学生在教务处的直接组织下,给教师进行无记名式的打分或评价。学生评估时以班级为单位,由院督导室会同各系辅导员或系教务员组织学生对每一位任课教师进行评估,引导学生认真、公正、准确地填写。(2)教研室同事评价课堂教学质量被评价教师的同事能够观察到学校领导及学生无法观察到的某些现象。由于同事对教学工作的要求比较了解,并且有机会观察教师日常的教学活动,如备课环节上,同行对此最为了解,应对该评价者在评价指标上赋予较高权重。他们在教师评价过程中往往有不同的认识角度,这种角度对于全方位地评价教师教学工作是很有价值的。但是,同事之间的关系会造成评价的偏差。当教学评价的结果被用作决策时,无论是评价者还是被评价者或多或少都会感到不舒服。如果评价结论仅仅用于教师的发展,同行对评价会采取积极的态度。因此同事评价对于促进被评价教师发展的计划制定非常适合,但是对行政管理决策收效甚微。 (3)领导、专家评价课堂教学质量 在某些情况下,学校教学管理机构熟悉教师的工作,也有机会观察被评价教师的工作情况,而且学校管理机构能够较好地将教师的工作与学校的发展目标联系起来。教师教学绩效的高低也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从而影响学校的声誉,因而学校管理者也有动力对教师作出客观评价,因此他们也是教师评价中常见的评价者,也是我国传教学评价中的主要评价者。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行政事务繁忙,学校管理者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全面了解教师的教学工作,甚至由于学校领导的个人偏见,与教师之间的个人冲突和友情关系将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与全面性。3. 系统评估指标及内容指标是目标的具体化,比目标具有更强的指挥定向作用。科学地设置指标,是优化目标的关键。由于高校教育的工作具有继承性、延续性、高效性、长期性、社会性各综合性等特点,在建立其评价指标时应注意高校教师的素质。另外根据本校发展的特点正确设置评价指标非常关键。(1)教师综合评估的内容教师的综合评估应尽可能全面的收集教师从事教师职业的所有内容,包含符合一名大学教师应具有的素质和能力。另外在信息社会里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对教师要求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思想品德,包含遵守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法令、热爱教育事业,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团结协作,作风正派,遵守学术道德,教书育人,关心学生成长等方面。以及相应的教师心理素质:宽厚、真诚、热情、谦逊、果断、勤奋。不断进取、完善自我、力求发展的能力素质。专业知识,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学术专长及对相关学科的发展方向的了解,和外语水平等。指专业知识扎实精深、功底深厚,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技艺精湛、深为学生爱戴;有现代教学意识、时代气息强,教学手段高效、反馈迅速;教学目标明确、贴近学生实际,因材施教;能尊重、关心、理解、信任学生,从而形成合作、自主、愉快、自由的教学氛围;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教学工作,教师的教学工作指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质量、教学工作量、教学建设等。教学能力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不断充实、创新教学内容和科学地组织教学的能力;启发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以及语文文字表达能力等。这些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学工作量包括课堂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教学质量包含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教学建设包含教学成果的建设,教材编写的质量、数量,以及实验室的建设,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提高等。本文将以上对高校教师素质的要求具体化为评估指标,对从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科研的工作量两部分来体现,质量的高低归一化为指标的权重,质量要求高的权重分数高,要求低的权重低。首先进行质量评估,以课堂教学质量为参考。因为教师的职责主要是教学,教师评估的首要内容是教师履行教学职责,其次是影响和决定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观因素。以此为依据考察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从事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教学过程是获得教学成果的主要条件,教学成果是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过程的反映,整个课堂教学是三者的统一。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因为教师本质工作为教书育人,就需要从具体教学活动,教学目标和管理目标等全部因素来考虑。评估调查对象选择学生,教研室同事和教学管理部门。采用问卷调查或网上调查来获取数据。其次进行数量评估,将教师所有的教学和科研进行量化为课时工作量。高校教师的工作内容决定了有的教师课堂教学多,有的教师科研项目多,从事的科研项目各种各样,不容易在评估内容上达成一致。只有在统一的标准情况下,通过将全年的工作业绩量化成工作总量,可以比较客观的评价自己的工作能力,也能直观的得出结论发现下一年的工作重点和值得改进的地方。最后进行综合评估,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所有内容按照一定的数学模型行综合,分析教师的业绩,得出一个评价结果。(2)建立指标体系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关系到评价量是否客观,关系到评价能否顺利有效地开展,涉及到能否做出科学、准确地价值判断,因此,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科学化的前提。为此,各评估指标体系要力图体现出学校培养目标和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对课堂与教学改革提出的基本要求,突出重点9。首先,指标体系应根据不同学科和课程的特点,求同存异。指标体系的确定应围绕课堂教学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能力而进行。同时应尽可能全面的收集教师从事教师职业的所有内容,包含符合一名大学教师应具有的素质和能力10。其次,评价体系力求简化。抓住课堂教学本质,设立相对独立的一、二级指标,此指标的设立与一些很多学者观点是一致的11。同时各指标要有明确独特的含义,内涵准确,外延清晰,避免相互包含重登,互为因果。第三,合理确定权重,以利于计算机进行量化处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另外在信息社会里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12,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