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能源概论论文能源危机论文浅谈能源危机的成因及其反思摘 要 人类社会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人类在征服自然的同时,也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对此,核心问题就是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在能源中,绿色植物就是一种可以循环再利用的新能源,既解决能源危机又保护环境。本文拟就从生物生态学角度浅谈自己对能源危机问题的认识。 关键词 生物进化 科学发展 绿色能源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高度文明的时代。可以讲,人类已经到达近乎为所欲为、无所不能的程度,有必要为自己创造出如此巨大的社会财富而炫耀:GDP增长多少,外汇储备增加多少,综合国力增强多少,全球排位提升了多少,人均收入增加多少 但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气体排放,臭氧层出现空洞,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也随之而来。人们在掠夺自然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于是,“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等一些新的名词被提了出来。人是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动物,我们有必要从生物进化的角度,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去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寻找对策,开拓新路。 一、从生物进化的历史中,看人类对自己的再认识 生命的出现和生物的进化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在这样一个进化过程中,有几次大的生物物种灭绝事件,这时还没有人类,虽然目前还不能非常明确的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但说明几次的生物灭绝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自然现象,还告诉我们环境对于生物生存的重要性。 从人类社会学角度看,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类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或制造出自己所需要的生活用品。但从生物生态学角度来说,人只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因为人并不能创造物质,只是利用自然物加工改造成自己需要的物质。所以我们有必要对人类自身有一个正确认识和新的定位。 在人类出现以前,整个生物界的生态系统已经形成。其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是生物群落的三大功能类群。正是由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食物链的网络结构,才使得由绿色植物所固定的来自非生物环境的物质和能量,不断地从一个生物转移到另外一个生物,最终又回到环境中去,形成自然界物质和能量的流动,以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繁荣。 自从有了人类,不论是原始人还是现在人,不论是穷人还是富人,也不论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有多么的不同,人总是直接或间接的以绿色植物为食物源而生存的,过去和现在的人是这样,未来的人也是这样。在生态系统里,人永远只是一个消费者,在这一点上,人的能力再大也不如一棵小草,因为人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不同的是所有生物都安分守己的在自己特定的位置上,各司其职,毫不越轨。而唯独人类不满足自己的生存,不满足吃饱穿暖,还要求享受追求“幸福”,所以才不断地掠夺自然资源,随心所欲地制造自己认为需要的东西。在人类使用后的废弃垃圾中,有相当一部分不能被分解还原,这就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甚至破坏自然环境。 自从有了人为活动以后,从农耕时代开始,人类就直接或间接的改造周围环境,对生态系统进行破坏,逐渐成为地球的“主宰者”。许多生物的演化开始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脱离了纯自然下的进化状态。近代以来,许多动植物变异甚至加速灭亡,这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灾难而并非自然因素所致。如今,尽管科学技术十分发达,但人们对大的自然灾害,也只能预报,却不能阻止其发生。 二、从人类社会的发展,看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 从生态学的观点看,人类社会大致经历了原始生态阶段、农牧生态阶段和工业现代化阶段。 原始生态阶段。这个阶段起始于5万年之前的智人时期,人与其他杂食性动物之间的区别仅仅是人只能制造和使用简单的生产工具(石器),并且学会了使用火,结束了原始的茹毛饮血的历史,是原始的文明阶段。这时的人类与自然生态系统融为一体,还谈不上改造自然,改造环境。 农牧和农耕生态阶段。大约在一万年前,随着人口的增长,仅仅依靠狩猎,采集活动已经解决不了人类的吃饭问题,人类的生存受到威胁。这时人们便开始驯养动物,种植植物,进入农牧和农耕生活阶段。在这个阶段,人类已经有了烧制陶器、冶金等活动,是第一次主动的改变自然物的性质,将自然物改造成人造物。由于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使土地得不到保护和恢复,土地的生产能力下降,迫使人类从一个地方迁徙到另一个地方。这是人类第一次改造大自然,也是第一次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此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野蛮的掠夺关系。随后人类认识到这个问题,根据植物的季节生长特点以及自然界一年四季、昼夜交替的规律,按时播种,定时收获,进入传统的农耕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进入妥协的和谐时代。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生活环境比较稳定,这就是我们常称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 工业革命及现代化工业阶段。人类在满足和维持基本生存条件的基础上,仍在不断向自然索取,直到工业革命的胜利,使社会生产力获得迅速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进入对抗时代。 人类是什么?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是生物界中的成员之一,是生物进化的结果,说白了仅仅就是生物圈中的一个物种。正是人类的贪婪和不知足,过度地掠夺自然资源,使得很多不可再生性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同时引起环境的严重破坏。本是消费者的人类错误地将自己定位于“自然的主人”,并且藐视自然规律,我行我素,为所欲为,使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由适应性、和谐性逐步转入对抗型。人类征服自然,那么自然必然报复人类。 三、绿色能源是解决能源危机和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 大自然无偿奉献给人们这样一个生物多样,资源丰富,环境适宜,万物和谐共处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然而却遭到人类的严重破坏。对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资源与环境两大难题,人们不可以指望大自然随人的意志改变而改变。唯一的办法就是转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那就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找出新办法,开辟新途境,在当代人发展的同时,给后代人的发展留有余地。就能源而言,走发展利用绿色能源的道路就是其中的重要办法。 绿色能源就是以绿色植物及其加工品为能源。事实上绿色植物从人类诞生起一直就是人类的主要能源。人类要维持生命的新陈代谢,需要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能量,这些物质就是绿色植物;人类要劳动和从事一切活动,同样需要能量,而能提供能量的物质也是绿色植物。与石化能源所不同的是,绿色植物能源是供给动物和人类使用的,即是供给维持生命的能源;而石化能源主要是解决动力问题,是供给机械等无生命的装置的动力能源。其实人类发明机器,利用石化能源的目的在于以机械“劳动”代替人类的体力劳动,既高效又省力,结果是一样的。我们要注意的不光是目的,还要看结果。机器大生产对人类而言是高效省力,但也大量地消耗能源而且是非再生性能源,又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破坏。石化能源的储藏量有限,总有用完的那一天。而绿色能源却可循环生产,反复而持久地开发和利用。而且绿色能源相对于石化能源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不可缺失性,也就是石化能源只能作为机械能源使用,却不能给生命提供能量,而绿色能源既能供给动物和人类,又能作为机械动力能源。所以没有石化能源人类照样可以生存,但是没有绿色能源一切动物就会灭绝。 对于绿色能源的利用原则和方法大致可以这样设想:在不影响森林和草原植被的情况下,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原则下,在有利于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大力提倡和鼓励种植可用于微生物发酵的绿色植物,以生产乙醇,甲烷等可燃性物质使其成为新的能源,以代替日益枯竭的石化能源;另外,通过生物技术提高石化能源的开采率,减少其有毒气体的排放;通过高科技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率,极少浪费,以减缓对环境的压力等。 四、结束语 通过从生态意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人类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不是自然界本身造成的,而是人类自己造成的。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讲过:“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科学的功能是多样化的,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是自然科学的三个方面。曾经有位著名的科学家说过:“我们不能等待自然的恩赐,向自然索取才是我们的任务。”他的名言鼓舞着许多人奋发工作,至今依然闪烁着光辉。不过,就目前来看,我们除了认识自然、向自然索取之外,还要增加一个:保护自然。从绿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云南省丽江市医疗三严三基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夏季防暑防高温应急预案
- 2025年湖北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肿瘤科医务人员针刺伤应急预案演练脚本
- 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及应用考试试题及答案
- 密闭、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
- 护理学基础练习题库与答案
- 住院患者突发抽搐的应急预案演练脚本
- 2025教师考试真题题库及答案
- 2025建筑学招教考试真题及答案
- 最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论文参考文献99例,参考文献
- GB/T 2585-2021铁路用热轧钢轨
- GB/T 242-2007金属管扩口试验方法
- GB/T 20878-2007不锈钢和耐热钢牌号及化学成分
- GB/T 16825.1-2008静力单轴试验机的检验第1部分:拉力和(或)压力试验机测力系统的检验与校准
- 中东历史及文化
- 主令电器(课用)课件
- 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理论与实践课件
- 人力资源公司简介课件
- 特殊伤口的处理课件
- 多孔动物门海绵动物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