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中学化学同课异构调查与研究.doc_第1页
南海中学化学同课异构调查与研究.doc_第2页
南海中学化学同课异构调查与研究.doc_第3页
南海中学化学同课异构调查与研究.doc_第4页
南海中学化学同课异构调查与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海中学化学同课异构的调查与研究调查目的和意义: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教师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再加上教师本人教学理念的落差、教学经验的深浅、教学个性的迥异等种种因素,必然导致不同教师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会有自己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因此,“同课异构”成为了一种日渐流行的校本研究形式。同课异构是新课程改革纵深发展的需要,是教师专业化成长发展的需要,也是教研团体专业化成长发展的需要。通过同课异构的调查研究与分析,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比较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从中吸取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智慧,也有助于我们教师专业的发展和课堂教学的改进。调查对象:南海中学九年级3位化学老师上的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一章及第二章的内容及月考成绩。这3位化学老师以及她们所带的班级的情况如下表所示任课教师吴雅利老师廖静平老师肖晓春老师职称 一级教师一级教师一级教师化学学科教学经验12年3年0年任教班级1班.2班.3班4班5班6班7班8班9班班级情况1班:47人,男:17人,女:30人;2班:52人,男:21人,女:31人;3班:53人,男23人,女:30人。4班:51人,男:26人,女:25人;5班:51人,男:23人,女28人。6班:48人男:24人,女:24人。7班:53人,男23人,女:30人。8班:52人,男:34人,女:18人。9班:53人,男:26人,女:27人。研究方法:1、听课、评课、比较、归纳总结。2、月考成绩统计分析、比较。研究内容:一、教学分析教学共同点:紧扣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明确,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 任课教师任教班级教学特色学生情绪和课堂气氛吴雅利1、教学设计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巧妙地运用生活实际来帮助学生理解影响物质体积的主要因素等新课内容。适时地和学生一起将前后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2、善于调动学习的兴趣。吴雅利老师对每节课授课之初的导入部分,给予高度的关注,使孩子们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特别是对于一些学生缺乏的感受、体验,教师适当地进行资料的补充,帮助学生填充知识、经验上的空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3、善于烘托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学时,教师身体力行,指导学生学习。4、关注整体,有效练习。吴雅利老师善于通过精心设计有效的化学课堂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化学实验训练中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想象、去创新。 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廖静平1、教学循循善诱,语言规范、简练、流畅;课堂节奏较慢,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完成课本上的习题;注重教学细节,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2、把丰富的情景引入课堂。在每节课备课时,廖净平老师都会创设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的化学问题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机,启发、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化学教学真正“活”起来,使学生由“厌学”到“愿学”、“乐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如上化学第一节课,一开始廖老师就做了两个实验:一是摇晃可乐瓶把产生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中,二是燃烧镁带。这两个实验刚做完,就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3、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作用,廖老师从知识的直接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学生要从被动听讲的知识接受者的从属地位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4、及时评价、及时反馈。学生测验完后廖老师喜欢用面批的方式,及时把考试成绩反馈给学生,把自己对学生的评价反馈给学生。廖老师的评价测重于鼓励,从而激发学生上进心,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其潜在能力。课堂气氛有些沉闷,学生反应一般。肖晓春1、板书简要、工整、清晰、美观。2、善于解放学生的头脑,启发引导学生学会思考。3、肖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运用分层要求、分层激励的手段,帮助不同个体的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课堂气氛一般,一两位学生发言较积极.。二、月考成绩分析九年级各班各科平均分统计表班级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史总分名次1班75.049.249.447.072.968.0361.572班75.245.545.147.375.068.6356.893班73.157.149.645.075.469.8370.034班74.152.354.143.375.463.1362.255班79.151.156.542.975.567.7372.826班77.948.454.940.072.066.7360.087班74.750.055.946.368.866.4362.068班71.949.552.852.071.468.0365.549班80.463.851.953.274.367.0390.61年级平均分75.751.952.346.473.467.3366.5吴雅利:班级总评名次:1班:7, 2班:9, 3班:3,化学成绩名次:1班:6, 2班:4, 3班:2. 平均3个班化学成绩:74.4廖静平:班级总评名次:4班:5,5班:2,6班:8 化学成绩名次:4班:2,5班:1,6班:7 平均3个班化学成绩:74.3 肖晓春:班级总评名次:7班:6,8班:4,9班:1 化学成绩名次:7班:9,8班:8,9班:5 平均3个班化学成绩:71.5研究结果的分析:吴雅利老师:资深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她的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生兴致高涨,可见,将理论知识的教学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化繁为简,使原本枯燥的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大大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吴老师可以很好地抓住恰当的时机进行知识点归纳梳理,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复习旧知识巩固新知识,另一方面传授学生化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可以较轻松地学习化学。 吴老师所带的三个班,1班,2班,3班,学生总评不是很优秀,三个班的化学平均成绩的平均分却为最高,反映了吴老师教学方法的优越性,但是三个班90分以上学生太少,远远少于其他6个班,说明了吴老师更重于基础,注重整体,兼顾每一个学生,而对拔尖工作做得不是很好。廖静平老师:也是资深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他对每个知识点的讲解都非常细致,教学循循善诱,这种教学方法更为适合学习处于中下的学生。 廖老师所带的三个班,4班,5班,6班,总评比较优秀,学生成绩比较好,90分以上学生也比较多,从而反映出廖老师教学方法的优越性。肖晓春老师:由于是第一年教授化学,教学经验不足,课堂掌控就比较不好,对知识的讲解,起点过高,这也就是为什么肖老师所带的班级90分以上的学生最多而成绩平均分却是最差的,这种方法对于聪明的学生来说不成问题,反而可以让他们去思考,理解得更透彻,而对于中下学生来说很难理解,成绩和学习兴趣都会下降。 吴雅利老师在她所带的3种类型班级中上这一课时的情况:任教班级: 1班 2班 3班 教学共同点: 教学内容基本一致,导课、过渡语也基本一致。 教学不同之处:3班 ,教学节奏比较快,知识点讲解都比较深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适当的补充知识点。1班,教学节奏较快,知识点讲解比较深入。2班,教学节奏较慢,知识点不深入展开,讲到位则止。多处用生活实例来讲解。学生上课情况 :3班,大部分学生反应很活跃。2班,课堂气氛轻松。1班部分学生反应较活跃,课堂气氛轻松。 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分析:1班:学生成绩比较好,但学习热忱不高,老师课上每个知识点都要讲清楚,可以适当深入讲解,课上还要注意教学艺术性、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忱。2班:学生成绩相对较差,学习积极性低,上课易走神,老师课上不仅需要把基本的知识讲清楚、难点部分讲透但不深入讲解,还要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3班:学生成绩好,学习刻苦,学习热忱很高,老师课上只要把难点讲清楚,也可以讲深些,比较简单的知识点他们甚至都可以自学,所以课堂上老师还可以适当再补充些内容。讨论和建议:同一个教学内容在学习基础一样的班级中,不同老师上课,教学设计迥异,所收到的教学效果也不一样。每位老师都有各自的教学特色,综合这些亮点相信就可以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同一位老师在3种不同层次的班级中上同一节课,因为学生的基础、学习情况不一样,老师也必须对其分别采用不同的教法、把握教学深浅度等,才能在不同的班级中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建议: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或者,为某个未解问题冥思苦想,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整体提升了我校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提高了教学质量。建议: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或者,为某个未解问题冥思苦想,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整体提升了我校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提高了教学质量。通过同课异构式的教研活动,一方面可以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经验选择不同的策略,运用不同的资源,构建不同的教学设计,呈现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同课异构确实可以引导老师,在互动中比较,在比较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研究结论: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是有着独立价值、尊严和独特个性的人,不再只是教育教学活动或思想的执行者,而应该以一种主人翁的方式来应对教育教学活动。不能一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