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数量与劳动时间PPT课件.ppt_第1页
劳动力数量与劳动时间PPT课件.ppt_第2页
劳动力数量与劳动时间PPT课件.ppt_第3页
劳动力数量与劳动时间PPT课件.ppt_第4页
劳动力数量与劳动时间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部分 劳动的供给分析 劳动力的经济行为 1 第1章劳动力数量与劳动时间 本章讨论劳动供给量问题 一个经济中劳动供给量取决于劳动力 劳动人口 数量与劳动时间两个因素 本章根据这两个因素建立有关劳动供给的基本模型 通过本章的学习 你可以了解 劳动力范畴分类 劳动参与率 就业率 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 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 工作时间决策理论 收入与休闲的替代 家庭生产与生命周期理论 2 1 1劳动力范畴分类 在劳动经济学中 劳动力指在一定年龄范围类 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 愿意参加付酬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 存量的分类存量 流量模型 Stock FlowModel 对劳动年龄人口更细的划分 3 1 1 1总人口存量的划分 注 1 劳动年龄人口 16 60周岁的人口 2 不在劳动力人口 军人 在校学生 家务劳动者 退休和因病退职人员 丧失劳动能力人员 服刑犯人 不愿工作的人 在家庭农场和家庭企业每周工作少于15个小时的人员 3 失业 在调查前4周内曾努力寻求工作且适于工作却没有工作的人 4 1 1 2存量流量模型 5 1 1 3对劳动年龄人口更细的划分 将劳动年龄人口划分为不在劳动力人口和不在劳动力人口 将劳动力人口划分为就业和失业两种状态 这样的划分被便于政府掌握失业率 劳动参与率等宏观经济变量及其变化趋势 但这样的划分过于简单 可能影响我们对宏观经济现象把握的准确性 没有考虑非全日制工作者 Part timeWorkers 可能掩盖一部分失业现象 如上图中的情况6和情况8 失业人口丧失信心不再找工作 或因找不到工作而去读书或参加职业培训 或提前退休 可能夸大失业现象 如理论上应属于不在劳动力人口但为了领取失业保险金谎称自己在积极找工作 地下经济工作者 隐性就业者 鉴于以上原因 我们应该对劳动年龄人口作更细的划分 6 对劳动年龄人口更细的划分 失业 3 不在劳动力人口 2 就业 1 4 7 5 6 自愿的隐性失业 从事地下经济的人员 学习 培训 提前退休人员和失去信心的失业者 非自愿的隐性失业 7 1 2劳动参与率 就业率 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 劳动参与率就业率失业率自然失业率 8 1 2 1劳动参与率 LaborForceParticipationRate LFPR LFPR 劳动力人口 潜在劳动力人口 100 劳动力人口 就业人口和积极寻找工作的人口潜在劳动人口 劳动年龄人口 因智力和身体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和服刑犯人LFPR衡量了一国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LFPR可以以性别和年龄组分类计算 9 1 LFPR的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 OECD LaborforceStatistics Selectedissue OECD EmploymentOutlook 1994 TablesIandJ 10 2 影响LFPR的因素 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社会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观念的变化离婚率 11 1 2 2就业率 Employment PopulationRatio 就业率 就业人口 潜在劳动力人口 100 就业率 1 失业率就业率反映了一个经济中有多少劳动力人口在创造经济财富 12 1 2 3失业率 UnemploymentRate 失业率 失业人口 劳动力人口 100 失业人口 失业人口 就业人口 100 登记失业率 根据在劳动就业机构登记的失业人数计算的失业率调查失业率 劳动就业部门定期对样本家庭进行调查而获得的失业率我国统计的失业率主要是城镇登记失业率 13 中国的失业率 1978 2000 14 1 2 4自然失业率 NatureRateofUnemployment 自然失业率是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失业率既是在充分就业状态下 经济中仍然会有失业人口 摩擦失业 结构性失业 自愿失业 季节性失业等等 15 1 3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 影响劳动供给的自然因素影响劳动供给的经济因素影响劳动供给的社会因素 16 1 3 1自然因素 人口规模 长期影响因素人口的自然结构 性别结构 年龄结构 民族构成 如 美国中年黑人男子劳动参与率只有83 4 而白人男子为92 5 Freeman 劳动者自身的身体条件 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 17 1 3 2经济因素 劳动者对收入和闲暇的偏好财产工资 18 1 3 3社会制度因素 劳动制度劳动条件社会传统和观念 19 1 4工作时间决策理论 收入与闲暇的替代 劳动者的工作和闲暇的最优规划工资变化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后弯的劳动供给曲线加总的劳动供给曲线一些政策含义 20 1 4 1劳动者工作和闲暇的最优规划 MaxU I H s t T H I w其中 I为劳动收入 H为闲暇时间 T为劳动者的全部时间 w为工资率 I w即为工作时间L 21 最优工作时间的图解 I H H 0 T L T H I w MaxI I E U1 U2 U3 w 22 1 4 2工资变化的替代效应 SE 与收入效应 TE SE 工资上升 使得闲暇的机会成本增加 从而导致劳动者减少闲暇时间 增加工作工作时间 这就是工资变化的替代效应 IE 工资上升 导致劳动者收入上升 而收入的上升会刺激劳动者增加闲暇时间 减少工作时间 这就是工资变化的收入效应 TE 工资变化的总效应 SE IE 23 1 工资变化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SE IE U1 U2 0 IE SE TE I H H1 H2 H3 T E1 E2 E3 I1 I2 w1 w2 w L w2 w1 L1 T H1 E 2 E 1 SL L2 T H2 24 2 工资变化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SE IE IE SE TE H1 H2 H3 T H I I1 I2 E1 E2 E3 w L w2 w1 L1 T H1 L2 T H2 E 2 E 1 SL 25 1 4 3后弯的劳动供给曲线 w w1 w2 w3 w4 L L1 L2 L3 SL 26 1 4 4加总的劳动供给曲线 整个社会的劳动供给曲线等于所有单个劳动者供给曲线的水平相加 w L SL 27 1 4 5一些政策含义 劳动供给和福利制度 28 1 5家庭生产与生命周期理论 由于劳动供给是由丈夫和妻子共同做出的 并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因此 本节将首先深入到家庭内部 研究夫妻之间是怎样进行劳动分工的 其次 研究一个人如何在生命周期中安排自己的收入 闲暇的组合 以实现一生的效用最大化 以上两项研究工作都归功于嘉里 贝克尔的贡献 G S Becker 1930 29 1 5 1家庭生产和夫妻分工 分工原则 家庭成员除参与市场劳动之外 还需从事家庭劳动 因此家庭在追求效用最大化时 需要在家庭成员之间进行分工 谁的工资高 谁就应该更多参与市场劳动 另一方更多地从事家务劳动 男性与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